第一篇:地图阅读与地形图判读强化训练3
地图阅读与地形图判读强化训练
1.画一张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A、1:1000000 B、1厘米代表2千米
C、1:1000 D、2.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内容最详细()A.1:5000
B.五万分之一
C.1/5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km 3.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
A.学校平面图 B.长沙市地图
C.中国政区图 D.世界政区图 4.地图三要素不包括()
A.比例尺 B.颜色
C.方向 D.图例
5.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中国地图 B.亚洲地图
C.东半球地图 D.世界地图
6.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A.中国地形图 B.北京城区图 C.四川省政区图 D.甘肃省交通图 7.下列四个比例尺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A.1/20000000 B.1:2000 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千米
8.APEC领导人想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请问应查阅()
A.北京市行政区划图 B.北京市交通地图C.北京市地形地图 D.北京市旅游地图 9.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位置。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A.世界政区图 B.世界地形图C.世界旅游地图 D.中国交通图
10.某图比例尺为1:4000000,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4厘米,实际距离应是()
A.16千米 B.160千米
C.1600米 D.160米
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欢在节假日驾驶私家汽车外出旅游(即自驾游),小明一家在“五 一节”期间从滕州到南京、上海等地自驾游,应选择地图是()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政区图C.中国铁路分布图 D.中国公路分布图
12.我们班准备到郊外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应选择什么地图
A.交通图 B.地形图
C.导游图 D.政治地图 13.关于下面等高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山的相对高度是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G是陡崖,A是鞍部
D.CD和EF都是山谷
14.读右图等高线图,它们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C.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1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试卷第1页,总4页 16.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题。17.G山峰的海拔高度是()
A.400 多米 B.300多米 C.200 多米 D.100多米 18.D山位于G山的()
A.东北 B.西南
C.北方 D.南方
1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8999.43米 B.8689.43米
C.8844.43米 D.9158.13米 20.如图为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陡崖 B.图中②表示山峰
C.图中③表示山谷 D.图中④表示山脊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下列小题。21.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22.河流在图中的流向是()A.由东北向西南 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南向西北 23.在山区常有河流流过的地形是()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24.甲地海拔3000米,乙地海拔1500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3000米 B.1500米
C.500米 D.1000米
25.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6.读某村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一是一般辨别法;二是指向标辨别法;三是经纬网辨别法。本图应采用 辨别法,箭头所指方向为 方。
(2)图中公路A向B段延伸方向为,B向C段延伸方向为。
(3)图中小河大致是由 向 方向流。
(4)林地在村庄的 方向。
试卷第2页,总4页 27.读下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图中②③④处表示的地形名称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该图的等高距是_________米,图中给等高线标注的数值表示_________(选填“海拔”或“相对高度”)。
(3)图中最高处的海拔为_________米,B点的海拔为________米,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米。
(4)该图我们应该用_________判断方向,A点在B点的_________方向。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0.5分,共5分)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__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米。(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_______。(3)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高度;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_____米。(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C________ D________
试卷第3页,总4页
试卷第4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在图副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学校的范围较小,应采用较大的比例尺,在四个比例尺中C最大,范围最小。所以选C。考点:该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的关系。2.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据图可知:1:5000是选项中比例尺最大的,所以该比例尺的地图内容最详细,故本题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3.D 【解析】
试题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所以在图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当实际距离越大时,比例尺就会越小,以上四幅比例尺中,A学校平面图表示的范围最小,比例尺是最大的;B长沙市的范围第二小,比例尺则第二大;C表示的中国政区图,所表示的范围没有D表示的世界政区的范围大,所以比例尺最小的是世界政区图,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4.B 【解析】
试题分析: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所以选择C。考点:地图的相关知识 5.D 【解析】
试题分析: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世界地图范围最大,所以比例尺最小。
考点:该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的关系。6.D 【解析】
试题分析:选择地图要根据人们的目的,地图的种类,作用来选择。酒泉位于甘肃省,所以应选择甘肃省交通图。
考点:该题考查地图阅读。7.B 【解析】
试题分析:把C化成数字式是1:2000000,把D化成数字式是1:200000.四个比例尺中分母越小的,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B的分母最小,所以比例尺最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考点:该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8.D 【解析】 试题分析:选择地图要根据地图的种类和人们的目的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查阅省市位置,应查阅政区图;找铁路公路应选择交通图;爬山应查阅地形图;找游览的名胜可选择旅
答案第1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游地图。根据题意本题应选择D。考点:该题考查地图种类及选择。9.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位置,他应查阅世界政区图,故本题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10.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可以知道实地距离等于4厘米乘以4000000,等于16000000厘米,换算成千米就等于160千米,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运用.11.D 【解析】
试题分析:小明一家在“五一节期间从滕州到南京、上海等地自驾游,要选择中国公路分布图,因为自驾游是要查找公路图,铁路分布图用不上,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用处不大,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运用.12.B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需要,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到山地考查,需要了解地形,所以,应选地形图。考点:该题考查地图的应用。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图的判读。据图可知甲处的海拔为1150米,乙处的海拔为1320米,故其相对高度为170米;CD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为山脊;EF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G处为等高线重叠为陡崖;A处为两个山头之间的部分为鞍部。故本题正确的应该选择C.考点:地图 14.B 【解析】
试题分析: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出凸出,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5.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高山用棕褐色表示,低山用黄色表示,丘陵用黄色表示,平原用绿色表示,高原用棕褐色表示。故选C。考点:分层设色地形图。16.D 【解析】
试题分析: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的南部有陡崖,中间是鞍部,对应的景观中,只有D图的素描是最符合的,故选D.答案第2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认识.17.B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7.结合图示得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山峰G的海拔高度会处于300-40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B。
18.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D山位于G山的正南方向,故选D。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9.A 【解析】 试题分析: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计算两地相对高度是:8848.13-(-155)=8999.43米。故选A。考点:相对高度的计算。20.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①山顶;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②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③山谷;图④表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结合选项,故选C。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1.A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2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则X的值为200米。故选A。
2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出容易形成河流。读图可知,河流在图中的流向是是自西南流向东北,根据题意,故选B。考点:等高线的判读。2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形部位的表示方法。山脊与山谷都是一组朝向一定的等高线表示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表示山脊,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河流发育在山谷里面。考点:地图 2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相对高度是两地相对高度之差,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3000米-1500米=1500米。考点:地图 25.B 【解析】
答案第3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地形图的的比较。各种地图中,最直观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考点:地图 26.
(1)山脊、山谷、陡崖(2)50、海拔
(3)580、450、250(4)指向标、西南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说明此地更高,是山脊地形;③的等高线凹向高处,是山谷地形;④处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2)由图中的等高线图可以看出,该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图中的数值是表示该地的绝对高度,是海拔,而不是相对高度.(3)从图中可知,图中最高处的山顶是580米,B处的等高线是450米,A处的等高线是2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50米.(4)在图中的左下角有指向标,所以判断方向就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根据指向标可知,A是位于B的西南方向.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有关知识.27.
(1)500000;5000(2)15000米(3)西南
(4)海拔;400—500(5)295米(6)B
(7)鞍部 山谷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应是1:5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2)用直尺量算,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则其实地距离是150米.
(3)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可以判断,甲山在乙山的西南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海拔高度,根据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可知,山顶甲的海拔高度在400-500米之间.(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B地海拔是200米,则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495-200=295米.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从缓坡爬山较容易,故从B处爬山较容易.
(7)C处是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E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8.
(1)指向标 正北(方)
答案第4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东北(方)东(方)(3)南 北(4)东南(方)【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地图上有三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一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有指向标时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有经纬网时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2)本图中有指向标,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其箭头指向北方。可以判断出A到B为从西南向东北方向,B到C为自西向东。
(3)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图中有指向标,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其箭头指向北方,可以得出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自南向北。
(4)本图中有指向标,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其箭头方向指示北方,可以得出图中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考点:该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答案第5页,总5页
第二篇: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田巳平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是七年级地理的一个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比如: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通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自己动手制图、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科学知识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学习地理热情高,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兴趣,本节课以身边的云雾山为例进行讲解,从身边出发,云雾山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方面:
我选择了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的形式。学生的探究意识很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法方面: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其中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做到合理分组和合理分工;教师还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需要对学生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安化宣传片视频-------地形图的判读
二、概念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黑板出示不同海拔的各点,教师讲解)
三、等高线地形图
特征(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山体的五个部位(本节课重难点)
A、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然后小组展示成果,B、教师逐一讲解
C、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用拳头记忆五个地形部位,然后请同学上台展示讲解。
四、练习
五、小结课堂。
请学生自己总结这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是一节新授课,重点内容为山体部位。成功之处:
1、以身边的云雾山为例,结合实际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2、语言富有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学生比较积极大胆,个别同学表现非常突出。
3、教学设计上重难点突出,重难点一一突破。
不足之处:
1、小组的合作还是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尽管一再强调,小组之内要在组长的带动下,使组员平行学会,但是可能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总是无法形成合作的最佳状态。
2、教学设计总是不尽人意,虽然,教学重难点有所突出,但是,其他知识只是一语带过,设计不足,还需完善。
3、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学生),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熟练,在山脊山谷的部分忽略掉了一个区分的习题。
第三篇: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学会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与判读;
2.认识和区别山地地形部位和五种主要地形类型。【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山地地形部位及五种主要地形类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呢?
生:平面的。
师:很好,地图是平面的,但是大家看看我们周围,有高的山、低的谷,说明真正的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那我们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形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
二、讲授新课
师:要弄清楚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我们首先得弄清楚,高到底是什么高。(展示青藏高原图片)大家请看,这是青藏高原的照片,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又被成为“世界的屋脊”,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青藏高原很高。
师:对,说明它很高,那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展示珠峰图片)这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大家知道珠峰有多高吗?
学生一起回答8844米(展示图片经测量珠峰约8844米)
师:非常好,大家都说珠峰大概是8844米高,但是,(展示藏民说珠峰只有4000多米高的图片)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老伯却说珠峰只有4000多米高,你们觉得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到了,是因为他们的起点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片(展示教材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上面有三个数字,请同学起来说一下,哪些表示海拔,哪些表示相对高度?
生:1500米和500米表示海拔,1000米表示相对高度。
师:大家说他说得对不对?(生:对)那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们的区别,让后自己总结一下,到底什么叫做海拔,什么叫做相对高度。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老师总结,强调起点和垂直距离。
师:弄清楚高度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把这些不同的高表示在平面地图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动画),大家看到这是一座模拟的山,是不是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生:是)那要将他们表示在平面上,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什么?(生:海拔)(同时在动画上展示测量出海拔)海拔有了,接下来,我们把所有海拔相同的地方找出来,可以练成一条一条的线(展示动画,将山所有的面都展示给学生),这些线上的海拔是不是都相等?(生:是),我们把这些相同高度的点连成的先就叫做(生:等高线),最后,我们把等高线都投影到平面上(转动动画角度,从上往下看,然后去掉山体留下等高线),是不是就把这座高低起伏的山表示在了平面上?(生:是)(指示投影好的等高线),同学们观察,这幅图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等高线)非常好,我们就把这种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之间都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叫做等高距,大家观察一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所有的等高线都有什么特点?(生:都是相等的)非常好,现在我们都知道,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形,接下来,我们就实际运用一下。
师:大家知道,一座山,不同形态的不同位置都有不同的名称,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不同的山地地形部位(展示图片),同学们自己在图片上找出相应的地形部位。
学生举手发言。
师:知道了在模拟山上地形部位是什么样的,那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这些山地地形部位又分别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图片(展示教材图1.35等高线示意图),上面是山体的素描图,下面就是相应的(生:等高线地形图),现在小组讨论,然后请代表上来指出相应的山体部位。
小组讨论,指出山体部位
师:非常好,那假如现在要带大家去爬这座山,你们选那条路呢?(分别指向陡坡和缓坡)为什么?
生:选左边的,应为坡度平缓一些爬起来容易一些。
师:如果只有等高线地形图,该如何选择?陡坡和缓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出怎样的特点?
生: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师:非常好,既然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有各自的特点,那么刚刚我们认识的那些地形部位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然后小组讨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地地形部位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展示教材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小组讨论
生: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陡崖:等高线重合。
师:非常好,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判断了吗?(生:知道)那好,我们就来练一练(展示练习题)。
三、结课
以活动结束本课,让同学们用橡皮泥捏一座自己喜欢的山,然后,将自己这座山的等高线地形图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并且知道可以用它来把高低起伏的地表表示在平面上,那大家觉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平面上变得更加一目了然呢?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讲授新课
师:非常好,那么,什么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生: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山地的地形部位,那大家知道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的地形吗?比如,我们重庆市著名的山城,所以重庆的地形是(生:山地),非常好,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展示各个基本地形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区分各个基本地形)
师:知道了各个基本地形特点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反应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又是什么样的呢?(展示教材图片1.42)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自学地形坡面图,完成活动“绘制地形坡面图”
三、结课
做相关练习。
第四篇: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培养阅读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盆地、鞍部、山脊、山谷等基本地形,并掌握读图析图的的基本技巧。
(3)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基本的地形,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说出一些基本地形类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点。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方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引入: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了本节课的课前准备活动,大家用橡皮泥做出了一些基本的地形,来展示一下我们自己的成果。好,大家做的都不错。那我们上节课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山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特点,下边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
(出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甲乙两地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请大家快速的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出示山体各个部位的景观图)
这里中间高两边低的凸起部分表示什么呢?山脊。与它相反,中间低两边高的是?山谷。山的最高处是?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是?鞍部?那这里呢?陡崖?这幅景观图形象直观的给我们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但是如果要我们绘制这样一幅地图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工具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那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不同的山体部位怎么样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什么是等高线?
2、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转承过渡:我们知道了等高线,也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那等高线地形图是从何而来的呢?
看等高线地形图原理的flash,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动手做:大家将我们手中做成地形的橡皮泥按照相等的距离用小刀割开,会得到一个剖面,将这个剖面贴在一张白纸上,用笔沿边缘画线。更进一步的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读图:观察我们的得到的这幅等高线地形图,它有哪些特点?
1、每一条等高线都有一个数字,它表示什么呢?是的,它表示海拔
2、一条等高线上任意两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同线同高
3、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一致
观察完等高线地形图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特征:
1、等高线上所注数字表示海拔高度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同(同线同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等高距一致
4、两地的海拔差即为相对高度
即时练习:题目设置是对等高线地形图数值特征的基本应用
转承过渡:了解了等高线的数值特征,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等高线是如何表示地形的。知识总结识记:(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和手工橡皮泥地形,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地形的特点。)
(我们先看山峰,从图中我们知道它的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就是这样的,通常我们用黑色的三角表示)
山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做鞍部,它的形状极像马鞍,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这样的)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过渡:我们刚刚看到的等高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相交,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这里等高线出现了重合。(出示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过渡:现实中的山不是像我们用橡皮泥做出来的那么标准,通常会有明显的凸起和凹陷。(结合手型展示)我们也知道了凸起的地方时山脊,凹陷的地方时山谷,那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体现呢?我们发现这个等高线是有一个凸起的,而山脊线呢正好是这些凸起的点连成的线。我们再来观察,等高线是向哪里凸起的呢?
山脊: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我们可以总结为凸低为高(脊)
请大家思考一下,山谷的等高线是不是也会凸起呢?它应该凸向哪里呢?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我们说“水往低处流”,所以在山谷通常会有河流发育。如果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遇到了陡崖,会怎么样呢?就是这样,形成瀑布。所以,如果你在山里要寻找水源应该去山谷,想要欣赏瀑布景观就要找陡崖。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些美景心生向往啊。恰巧小明同学就很喜欢登山,但是今天他遇到难题了,来看一看。
小明同学要到山顶的观景台,现有两条路线,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两条路线各自的特点。他想走较短的路程,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呢?
大家可以结合我们北边的古黄河大堤,想一下,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走起来更省力一些,但是走的路程会长一些;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陡的路线,虽然走起来较费力气,但是路程会短一些。但是路线A和B哪一个表示的坡度陡,哪一个表示的坡度缓呢?我们一起来看。
(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A坡较缓,B坡较陡,对应到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缓的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等高线密集,所以我们可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据图思考:如何用等高线来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山地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山地坡度缓。
总结归纳等高线的形态特征:
1、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2、等高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合必是陡崖
3、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4、等高线的疏密反应坡度陡缓 小结:
出示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总结其特点,学以致用:说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各个山体部位的名称。
六、教学反思
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来说,想要山地,盆地等地形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想象是很难的,借助一些模型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采用模型之外,还借助了孩子爱玩的橡皮泥进行手工制作,既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便于他们有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形象。我还结合我们本地的古黄河大堤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第五篇: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世界上最高峰叫什么?。。(根据故事提出海拔,相对高度的问题)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4页,找出两个概念:1.海拔;2.相对高度 [板书]1.4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教师讲述]在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叫海平面,海平面就是指海的水面,世界上是不是到处的海的水面高度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米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的。[板书]1.海拔 2.相对高度
那么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教师讲述]从上面的示范再套入到真正的山,请看大屏幕(对海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进一步解释)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海拔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不能用其他单位。(引用错误示范提醒学生)
[教师讲述]让我们再回到刚才所讲的故事,看看这两个空分别填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了。刚才我们是在正面去看这些山体,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山体的上空去观察和讨论山体的地形。[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书本24页第三段文字,找出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板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讲述]请同学回答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概念。。回答得非常好,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图,上面的线全部都是将相同高度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等高线,注意,是相同高度的点。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就是一圈套一圈的,再把这些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用道具演示山体投影(山顶的高度并不是跟该等高线统一高度)[转承]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如150米,2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教师讲述]我们先来看怎么样识别坡度?展示PPT,我们可以知道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越疏坡度越缓,(黑板画稀疏密集程度不一样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选择最佳爬山路线)
[转承]我们现在看的是比较正规的一些椭圆和圆形,那么是不是就只有这些地形了呢?很明显不是的,还有其他等高线形状各不一样的地形图,像我们之前看到的里面就有,那些又是什么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下面让我们来看这些地形部位。(展示PPT解释各地形部位)通过上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这些地形部位都有这样的特点,请看大屏幕(注意山峰和盆地的比较,山脊和山谷的比较)A.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B.向低凸出是山脊; C.向高凸出为山谷; D.两峰之间有鞍部; E.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教师讲述]了解了等高线之后,我们今天还有最后一个概念要认识,高山是一直往上发展的,那么有没有向下发展的呢?就像我们的房子一样,我们来上课要上楼梯,有些人还有地下室。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个往下发展的地理事物,叫等深线,刚才已经学习了等高线,那么等深线又是怎么样的?大家看到书本26页,给大家三十秒的时间,待会告诉我答案。[板书]3.等深线
[教师讲述]根据已有等高线概念解释等深线。
下面有个活动,大家课后可以回家完成,下节课我们将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同学们回去好好预习,我们下个星期再来讨论,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