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
纳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
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首先,通过录像创设学习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体验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纳税的作用、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力求体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具有广泛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纳税和认识常见税种时,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理解常见税种的含义,掌握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3.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完成各种应纳税额计算的练习后,再让他们展开想象.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让学生在课外开展实践调查活动,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篇:《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1
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纳税》教学反思2
关于这周结束的新课——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征税和纳税》,有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首先,备课时,要兼顾教学内容的详实和重难点的突出。这节课我之前讲过汇报课,有些视频资料是可以用的,包括一些探究活动。但是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出来,每个环节又太过详细了,第一次讲解过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及时做了纠正。比如说在“税收的种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不需要逐个解释说明和讲解,仔细地讲解就导致了后面在学习“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公民应如何做到依法纳税”时间非常紧张;同时要注意和学生的课前沟通,这节课除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深入认同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为公民,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我最后设计的教学环节“分组上台展示税收宣传语”以及“师生同唱《国家》”,就是让学生理解“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我们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以此达到情感的共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上即时展示的话,会耗费很多时间,所以需要课前准备,全面把握教学时间。
《纳税》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练习二的第四题,对于这样的生活化、应用化很典型的'习题,我想我们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展开教学:
一是进行审题能力的训练
这样的习题信息多、语言丰富,要训练学生学会两种审题方法(分层分析法和关键词句分析法),前者就是把较长的一段话分断为几个层次,逐句去分析理解弄清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探寻方法;后者就是找出题中的关键语句,以它为中心展开思路的寻求。——这一题,我认为抓住关键词“超过……部分”理解很有效。“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不同的超过标准”……让学生充分去理解这些“超过”的意思,弄明白了再进行计算。
二是要启发引导出算法。
这一题我认为没必要进行尝试计算,前面我说过,这是一个生活化、应用化非常强的习题,它的算法是约定束成的,我认为应先探索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后,再让学生应用计算,减少了练习的盲目性和对正确方法接受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正确算法的根深蒂固。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纳税》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百分数和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是分数。教学例题时比我想象得要顺畅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昨天拓展的练习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解决练习一第4题时,学生有点困难,爸爸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都认为是900×10%,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应该分为两个档次。这道题确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这一认知上的错误我又加以了介绍和解释。从后来的作业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意。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xx万元,他应该交税20xx×5%=100(万元),又
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如果我告诉学生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学生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学生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别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10时化小数,非常容易出错。如果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250000缩小100倍,把 5%去掉%扩大100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 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第三篇:《纳税》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四篇: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试卷讲评课之浅见
作为学生,在其求学生涯中都会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从最基本的单词默写到惊心动魄的高考,测试,作为教师检查教学质量,学生自查知识漏洞的重要方法之一,的确能够帮助师生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习策略。而积极高效的讲评则能够更加有利于找出学生们学习的薄弱环节,纠正错误知识点,巩固对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理解,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一、讲评课的特征:
时效性。首先,教师应当及时批改试卷, 对学生答题情况及试卷难易做出正确的量化分析。如果一套试题拖了很久才讲评,学生们可能当初做题目的一些思维过程都淡忘了,这对于学生的自查学习过程是不利的,教师可能也会丧失了解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良机。在现代化设备,如读卡器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对于客观题部分进行更加细致,合理的量化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试卷讲评。
针对性。教师应当在进行了细致的试卷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们在概念、思路、学习方法、知识储备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有时候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早已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恰恰疑惑不已,因此,一张试卷不应该泛泛而谈,每题必讲,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疑虑。
拓展性。对于学生们普遍存在问题的典型性题目,教师不仅应当重点讲解清楚,更需要辅助一定的衍生题目,适时地在难度上加强或者拓展开来,加大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引导学生们自己能够与一反三,独立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领会精神,掌握规律。
二、如何进行有效地试卷讲评: 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应当分为两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及时批阅试卷,做好细致的量化统计工作。如: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每道题的得分率或错误率,主观题的典型错误等等。做到这点,是一堂试卷讲评课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知道哪些题目该讲,哪些可以略讲,应该补充哪方面内容,甚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何种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也应该在课前可以自行先订正试卷,对于无法自己解决的题目做好标记,等上课的时候特别留意老师如何讲解的,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课堂 效率,也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周,虹口高级中学刚刚进行了高二新世纪教材Unit 5&6的单元测验。这堂课是针对这次单元测验进行的阶段性试卷讲评课。
首先,虹口高级中学是在全区来说是属于比较优秀的学生,从学习能力与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来说,都要比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好很多。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也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做了同样的这份试卷。在批阅之后,通过对比我发现,虹口的学生在语法和翻译方面的基本功的确要比我们的学生更加扎实。但共同特点是:在问题设置比较灵活的阅读部分(包括词汇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失分都是比较严重的。因此,针对这一学情特点,我安排了这次的授课内容。
我觉得,对于高中的学生,一堂课内容的容量不能太小。如果只从某一方面来授课讲解,是远远不能达到“试卷讲评课”的基本要求的。授课内容应该涵盖试卷中的所有部分。
于此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碍于时间的限制,也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要在这堂课中集中解决学生们最大的问题。因此,讲评课前的试卷统计和分析工作就至关重要了。我主要设计的是哪部分该讲,哪部分可以略讲,以及补充什么内容。
在认真的分析了全体学生每道题的错误率后,我把这堂课的重点放在解决他们阅读部分出错最严重的题目中。阅读部分总分值达到42分,但却是学生们失分最严重的重灾区。在讲解难题时,我首先针对相应题型进行简要的方法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们重新读题,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因为即便是讲评课,发挥学生们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鼓励他们多动脑筋,积极讨论,规范解题。
在词汇选择这一部分,我预设的分析时间为7分钟,在显示了错误率最高的四道题之后,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将所给的十个单词按照词性分类,同时,请其他同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判断出每空上应该填什么词性。最后通过积极讨论,学生们就能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是完形填空部分,这部分的预设分析时间是8分钟。在显示错误率最高的几道题之后,还是请同学先自行重新读题,并讨论。提醒学生要更加关注上 2 下文。其实很多时候,阅读考查的是对于语篇的整体把握,而学生们往往只看选项的那一句,不注意上下文的提示和语境。而通过重新读题和相互讨论,他们往往就能相互启发,自行找出新的解决思路。
再次,是三篇阅读理解,这部分的预设分析时间为10分钟。重点解决B篇及C篇的两道题目。首先,在分析之初就要指出,一般阅读理解应该先读题在阅读语篇,这样的阅读过程会更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一个是词义猜测题,引导学生从一些细节(如破折号、冒号、for example等)来猜测该词的含义,并且联想相关的背景知识。另外一道是归纳题,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句,以及but之类词语所引出的重点。最后一篇heading,要指导学生先浏览6个heading,并抓住key word, 这样就可以事先对于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再到每段文章中寻找相关key word, 才能得以快速解题。
而对于学生们掌握的比较好的语法部分,我的预设分析时间为8分钟,其中包括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挑出错误率最高的三个典型个案分别为动词非谓语及名词性从句中的同位语从句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辅助配套了相应的题目加以巩固,加深理解。
而词组填空部分,学生们做的不错。很多人都是满分的。我会直接把答案呈现出来。并且提醒学生们:错误基本都是不注意时态,这部分预设耗时1分钟。
对于翻译部分,我的预设分析时间为6分钟。首先将做翻译题的基本方法简单介绍下,然后我会鼓励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翻译,将他们所答出的正确的翻法多呈现出来给大家,也让他们开拓思路,一句多译。
在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我针对学生们错误较多的不定式和名词性从句部分,通过单选题和翻译题,设置了新的问题情境,争取在学生答题后达到旧题新作、一题多解的目的。并且精心选择了一篇完形填空,希望让学生们能在课后操练课堂上所用过的解题技巧,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这堂课重点着眼于解决学生们在试卷中出现的集中问题,并且开拓思路,丰富他们的解题经验,增强他们答题的信心。
教学反思:
在周四上了这堂课之后,我觉得,总体来说,达到了我之前所设计的教学目 标。虹口的同学们的课堂反应也是比较积极的,很多同学都主动地参与了课堂的讨论与思维过程,气氛比较融洽和活跃。
当然,也还是有一些值得反思与改进的部分。在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向全班进行整体考情的简要分析。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加清楚自己这份试卷完成的水平和质量,也能让他们有个横向的比较。其次,在让学生们讨论的时候还可以预留得更充裕一点,其实有几个同学非常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给他们机会表达,也许错过了一些精彩的想法。在阅读部分,讲解的还不够深入,如果归纳题型还能再进一步追加一道练习,他们可能会更有感觉。包括最后的翻译部分,其实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把学生们自己的翻译打在屏幕上,让他们互评,互相挑错,这样既鼓励了他们的积极思维,也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整堂课超时了一分钟,基本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进一步的总结,改进。
2010.12 4
第五篇:教学设计说明反思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刘 艳 萍
一.教材简析:
《四个太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美好的心愿。这样的课文有景,有情,有境。在写法上采用并列的形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儿童情趣,从训练角度来看本文是对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训练语言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词语,会写“园、因”两个字。2.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达到熟读成诵。3. 感悟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在画太阳、表达心愿中产生对他人的爱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达到熟读成诵。同时由于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感受四季的美好,体悟小作者善良美好的心愿。
三.教学流程
由于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要求在学生确实掌握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为——“复习引入”。主要采用指名读和摘苹果游戏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第二个教学环节为——分组读课文,体会美好心愿。因为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所以我让学生回忆一下,小男孩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同时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太阳图片,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让孩子们获得课文整体上的印象,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分组读课文,再次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主线条和大致轮廓的印象。
品读课文,感悟美好心愿——这是本课的第三个环节,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精华所在。在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按课文顺序与四季顺序来进行教学,而是首先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个太阳,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喜欢哪个太阳就先指导学生研读好那一个自然段,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同时由于本篇课文在写法上采用的是并列的形式,根据教材特点,我又把写秋天的这一自然段确立为本环节的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课文,说演结合等方式,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秋天的美丽,小画家心愿的美好。孩子们的年龄正是充满想像的时候,当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全面理解之后,我就启发孩子们说“我画了怎样的太阳送给谁”一句话,培养锻炼孩子们说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另外,板书是一节课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因此我在本课设计的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有利于复述课文。
四.反思
1、对孩子朗读的评价,还不够到位。虽然读的学生不少,但是我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整堂课下来,孩子的情绪始终没能调动到最高点,朗读有所欠缺。如果在指导感情朗读的同时,我能提醒孩子声情并茂地朗读,在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再次采用教师范读的方式,相信学生会读得更好。以后,我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
2、这节课,我抱的期待太大,总希望孩子们能得到了训练更多一点,但是反观事实,过多环节,任务太重,导致课堂节奏太快,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尴尬境地了。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是空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