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17:4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

第一篇: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1.情境+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2.试一试

在一些内容中安排了“试一试”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没有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2页,一般需要1课时完成。3.练一练和独立练习

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的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为问号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变式练习可以从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等角度来设计。拓展练习力求体现在对于重要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繁杂度或者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削弱的地方进行拓展。“独立练习”按照(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四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三者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联系拓展为问号题,不作为统一要求。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习题,同时在保证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计算练习的数量和复杂性,教材练习传递明确的信息“不以计算速度论英雄”,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对数学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更加注重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

4.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

5.数学文化

按照《标准(2011版)》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教材需要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对于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教材首先关注的是尽可能结合正文和练习加以体现,也就是说,教材努力从数学发展史中挖掘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和问题情境(参看一下教材第25页说一说,读一读。你知道吗)。

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使用的题材不断丰富,教材也设置了“你知道吗”的栏目,供学生阅读,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对数学的认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量,这一栏目从三年级开始出现。

6.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

每册最后设计有“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和“问题银行”。“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旨在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问题银行”是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

第一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加与减

(一)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剪发的意义。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口算。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达到并了一定的熟练,积累了大量关于数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易错点

 不理解算法,计算有误  在数线模型上画线表示减法

 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不准确,导致列式错误  提出问题并解决,困难。训练点

 通过小棒、计数器、数线模型深入理解算理  加强口算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 通过摆小棒、画图等方法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  练习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点

 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含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尽量多写  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发现规律。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后续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第二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单元目标

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

 积极参加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为本单元观察物体积累了知识基础。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缺乏。

易错点

 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  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训练点

 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  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拓展点

 从实物的多个方向(如4个方向)看到的物体是哪个图片

第三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2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生活中的数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大数的意义及估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数感。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学过2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自然数的意义,会比较大小,认识了个位、十位两个数位,感受了“满十进一”。

易错点

 数拐弯数,如,29,(30)。31.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相对大小。 理解数的意义  填数表 训练点

 练习数数,填空、填数线等练习。 加强数的意义理解,填空练习 比较数的大小练习。

 设计练习比较数的相对大小。拓展点

 填数表练习

 用三个数字组成不同两位数,并比较大小。

第四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趣的图形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欣赏、设计图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单元目标

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 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 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已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易错点

 数图形,易漏掉。

 点子图上画图马虎,不准确、美观。 找规律画图形。 设计美丽的图案。训练点

 数图形练习。

 点子图上画规定的图形  找规律画图  折纸练习拓展点

 数较复杂图形的个数。如书37页5题

整理与复习(一册书的中间位置)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

“整理与复习”分为“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四个版块。

“我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来整理学习内容。“我的成长足迹”体现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我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提出新的问题。

“巩固应用”,题目维度仍然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联系拓展。

第五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加减法

(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二年级下册乘(除)加、减的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

单元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并正确计算

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为100以内的加减积累了经验。

易错点

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列竖式  改竖式错题

 根据数学信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训练点

 竖式练习,进行变式练习。 改错题练习 解决问题  填数线 拓展点

 根据加法、减法算式的规律填算式。

第六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运用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减法

(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单元目标

 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算理

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学习了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为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易错点

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  列竖式计算退位减法  改错题(森林医生)

 估算题,如80页队员乘车  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点

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理解算法,改错题(森林医生)。 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点

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理解算法,改错题(森林医生)。 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分为“回顾与交流”和“练习”两个版块。“回顾与交流”按知识版块复习,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等,内容是提出某一知识的一些关键性的思考问题,供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整理所学知识。“练习”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全部题目均为基本要求。

总复习

回顾与交流 练习

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篇: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一章《回顾与反思 》 教学设计

河北远洋希望学校;张艳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本章所学主要内容,即所学各部分知识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己梳理本章所学知识的过程,发展总结概括能力;

反思学习过程,对蕴涵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与抽象”、“借助平面图形来认识几何体”等思想、方法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交流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尽可能在回顾与思考的几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启发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因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2张

第一张:(记作§1.6 A)回顾与思考 第二张:(记作§1.6 B)知识框架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我们已经学完,课本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我们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下面我们根据这一章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

1、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举例说明。

3、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

4、找出两种几何体,使得分别用一个平面截它们,可以得到三角形形状的截面。

5、举出一种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一样。你能举出几种?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小组汇报展示

1、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 投影片(§1.6B)

2、学生回答2---3题

[师]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这一章我们从认识了几种最常见的几何体后,接下来就是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三个途径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实现了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我们又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四、典型例题

[例1]右图中五角星状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得到一个几何体,你在生活中见过和这个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分析:先让学生想象,然后可以操作。

解:沿虚线折叠后的几何体是一个五棱锥,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物体,如某些房顶,某些日用品的外包装、金字塔等。

[想一想]你能设计一个三棱锥、四棱锥吗?

解:如下图所示,沿着虚线折叠便可得到三棱锥、四棱锥。

[例2]用平面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吗?用平面截长方体,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吗?与同伴交流。分析:让同学之间充分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后,得出结果。解: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3]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由右图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下:

五、.课时小结

本节的重点归纳了本章内容的各知识点及其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培养了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复习题:A组、B组

2.自己再独立完成一份小结,回顾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三篇:初三语文教学回顾与反思

初三教学回顾与反思

第三中学

周科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性认识的再认识,就教育工作而言,是对本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在教学中经常反思是必要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进行复习,既让学生“吃的饱”,又让学生“吃的了”,的确是我所遇到的一个新课题。我在教学中,除了与同组教师共同教研,精诚团结之外,还尝试着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阅读理解是中考的重头戏,每年都占试卷分值的三成。而学生的得分均分往往只有12分左右,这意味着提高阅读水平对学生中考语文成绩有着重要影响。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光靠学生自己做练习,效果不会理想,根本出路还是在课堂、课本。只有将教材这个例子用好,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徒劳无益。

古人攻坚,讲求突破,攻其要冲,任你金城汤池只要一点突破,便土崩瓦解,如雪浇汤。讲析课文,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寻求到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便可化难为易,执一而驭万,举重若轻,引发学生兴趣,从而迅速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流程,必须设计好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问题设计好了,然后努力改善每个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焕发异彩,吸引学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如语言的含蓄、深刻之处,文本说出来的往往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说出来,即所谓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事实上它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引导学生唤起有关表象,运用语境和自己的体验品位出“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例如《陈毅市长》中写道:“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吗。”句中的“酸性”、“碱性”、“中和”都是化学术语,是陈毅市长为了切合对方身份,引起对方兴趣的机智用语。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品位、揣摩等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悟出这几句话潜台词的弦外之音。“酸性”指齐仰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清高,固执,不问政治的缺点;“碱性”指共产党人善于团结知识分子,帮助知识分子克服缺点的精神。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生病的。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克拉丽丝这话说得何等冠冕堂皇,真的是怕伤胃,怕惯坏孩子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原因是怕花钱。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出言外之意,理解克拉丽丝的真正用意,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中,我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我在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将初中要求的李白的诗歌放在一起,用专题的形式讲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李白的作品,深入了解李白的内心世界和诗文风格,组织学生分专题性地研究李白,如:李白与酒;李白与月亮;李白的情感世界等。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内容进行整理,加上自己的心得,制作成多媒体,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这样避免了学生机械的背诵,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遵循着由“实践——认识——再实践”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上升”的规律的。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带着一颗爱心进行教学实践,及时记录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感性的体会上升到理论认识再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才有可能把我们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学之链。

第四篇: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有具体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及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难点:

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考点:

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混合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对象。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 :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 = a +(b +c)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5、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

--”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负有理数即是正有理数

B、0表示不存在,无实际意义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D、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A、1

B、0

C、– 1

D、不存在

4、有理数中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A、1

B、0

C、-1

D、±1

5、(– 3)–(– 4)+7的计算结果是()A、0

B、8

C、– 14

D、– 8

二、填空题

6、(– 5)+(– 6)=________;(– 5)–(– 6)=_________。

7、(– 5)×(– 6)=_______;(– 5)÷6=___________。

8、-(-6)=_________;

9、平方等于64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立方等于– 64

10、-4与它的倒数的积为__________。

11、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2,则a+b=_______;cd=______;m=__________。

12、如果a的相反数是– 5,则a=_____,|a|=______,|– a– 3|=________。

13、若|a|=4,|b|=6,且ab<0,则|a-b|=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同学们总结知识点,考点,交流

课后习题 复习题A组

板书 知识点结构图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衡接

七年级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衡接

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方法。教材一方面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实生活,融进两方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贴近现代科学,计算器的使用,问题的不确定性。给人耳目一新、使人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诸多编写观念过于前瞻,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加“溥弱”,给教师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障碍,给教学工作的实施带来阻力。现将两月来的教学情况作一个回顾如下:

一、现状观察

开学伊始,学生兴趣似乎很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减弱,结合学生言行,主要问题存于以下诸方面

1、教师教学方法不同、学生难以适应。小学阶段往往是一问一答式。知识点单一,学生未懂、教师反复讲解变式训练,讲课讲透、每节内容当堂掌握,人人过关。

初中阶段,题目长、知识容量大,知识点较多,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从小学到初中开始实施由传统教学到探究式教学转变。易造成两极分化。

2、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同,小学阶段40分钟课堂教学,初中阶段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的延长给本是活泼好动的学生带来困惑,难以适应。

3、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应用巩固,新教材初中阶段注重实验——探作——探究,重视合作,重视个性培养,更加重视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解决问题,问题隐备,给学生带来的困惑。

4、数到代数(即用字母表示数)的飞跃给学生带来困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文字语言转换图表语言和符号语言能力欠缺,造成学审题不清,不知所得。

二、问题分析

由于以上之现状,学生认为:初中老师不及小学老师负责,小学老师每一个问题逐一解答,遇到难懂的问题,反复讲解,初中老师总是让学生想,阅读时间长,思考的时间多,打破了过去的依赖思想。尤其是女生更是这样认为,初中的数学教学更加重视思维,对于差生而言,往往易丧失信心,长期以往学生会由困惑——力不从心—— 丧失信心 ——丧失兴趣——厌学,最终不学数学。

题解决

1、针对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鉴于学生活泼好动,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集中注意国力,养成“日日行,能破千里路”的方法、日日学习,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同时教师要通过告诫,眼神暗示,有意阶段沉默,及课时谈话,两方约定等方式教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甚 至可以给不遵纪的学生以记数学日记的方法帮助改正。

2、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在应题的阅读理解中教学中,教师身分要包办代替,应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理解,共同探讨,学习抓关键字、词、句,学会把文字语言转换成额头表语及文字符号语言,让学生过好语言关。

3、切实做实验操作教学及探究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懂,防止学生两极分化,如:甲2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Km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Km/h,乙的速度为15Km/h,经过几小时两人相距32.5Km?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使学生认识到“相距65 Km”有两种情形即相遇前相距32.5 Km.及相遇后32.5 Km.又如一元次方程探究了,球赛积分表问题,问题含湖不清,教师可以重视问题、首先向学生是否参过篮球赛,是否知道记分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出示探究了的内容,提问。

①你能读懂表中内容吗?举例说说看

②你知道是如何算积分的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③你会用字母(未知数)表示胜、负场总积分吗?

④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负场数吗?

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应做好中小学数学衡接,防止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相脱离,数学教师应做好从小学到初中跨跃的铺垫,防止两极分化。

下载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顾拓展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回顾• 拓展二》教学反思区二实验 宋丽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通过本课的教学觉得效果比较好的......

    白杨教学反思回顾[范文模版]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白杨反思回顾,希望大家喜欢!白杨反思回顾篇1书读百遍,其义自......

    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二)(精选5篇)

    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主要内容两部分,一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二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在复习总结所学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二......

    回顾拓展五教学反思与建议

    《回顾·拓展五》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五》包括三部分内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其中“交流平台”又分为“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两小部......

    新课改历程回顾与反思

    关于我县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的 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分析我县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抓好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第一轮课改,新课改历程......

    四季课堂回顾与反思

    公开课讲了不少,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我想是因为自己对学生不够信任以及对低年级的教学没有经验,四季课堂回顾与反思。接到讲课通知,本想让组里有经验的老师来上,我也好学习学习,后......

    小学数学的研究三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小学数学的研究三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作者: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徐文彬尽管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是其中的课程与教学)的因素有很多(甚至有些至今我们可能还没有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回顾与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回顾与反思广东省广州市沙面小学梁晓颖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新课程改革,2003年我市大部分城区进入实验,距今已近3个年头。在第一学段的实验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