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二)(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9: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二)》。

第一篇: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二)

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主要内容两部分,一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二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在复习总结所学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成一个框架图,然后再用问答的形式复习解题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据关系,理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解决实际问题,并会检验其合理性;

2.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方程组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过程与方法:

1.经历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内容,建立知识体系;

2.进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加深方程的建模意识,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体会“消元”思想,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求等量关系,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建立知识框架图

本章主要内容两部分,一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二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请你用问题串的形式建立本章知识框架,并与同伴交流,然后教师介绍教科书P85的知识结构图。

二、总结与反思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基本方法是什么?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组,逐步实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其基本方法是代入法和加减法。

2.具有哪些特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用代入法解比较简便?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的步骤是什么?

当方程组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是1或-1是用代入法解较简便。“代入法”就是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化为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y=kx+b),再代入另一个方程,达到消元的目的。

3.具有哪些特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加减法解较简便?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步骤是什么? 当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或成倍数关系时,用加减法解较简便。

加减法是将方程组中的方程经过适当变形,使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再进行加减即可达到消元的目的。

4.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相同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用只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往往困难,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组,则常常因等量关系较容易表示而使方程简单。

三、例题讲解

例:某地甲、乙两个拖拉机厂,按计划每天共生产拖拉机460台,由于两厂都改进了技术,本月甲厂计划的110%,乙厂本月完成计划的115%,两厂共生产拖拉机519台。本月两厂超额生产拖拉机多少台?

分析:本题的两个等量关系是

①甲计划生产数+乙计划生产数=460台; ②甲实际生产数+乙实际生产数==519台

解:设本月甲厂计划生产x台拖拉机,乙厂计划y台拖拉机,依题意有

xy460110%x115%y519 x200解得y260

∴200×(110%-1)=20 260×(115%-1)=39

答:本月甲厂超额生产20台,乙厂超额生产39台。

注意:这里有两个等量关系,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但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显然直观、明确。

四、课堂练习

课本P80复习题A组2.(3)、(8),5。

五、课时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解题方法技巧,在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列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乃是方程。要注意仔细审题,运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认真分析题设条件与所求未知量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

课本P80 复习题A组1,2.(1)、(4)、(6)、(7),6,8,9

B组1,2,3。

第二篇: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一章《回顾与反思 》 教学设计

河北远洋希望学校;张艳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本章所学主要内容,即所学各部分知识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己梳理本章所学知识的过程,发展总结概括能力;

反思学习过程,对蕴涵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与抽象”、“借助平面图形来认识几何体”等思想、方法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交流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尽可能在回顾与思考的几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启发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因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2张

第一张:(记作§1.6 A)回顾与思考 第二张:(记作§1.6 B)知识框架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我们已经学完,课本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我们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下面我们根据这一章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

1、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举例说明。

3、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

4、找出两种几何体,使得分别用一个平面截它们,可以得到三角形形状的截面。

5、举出一种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一样。你能举出几种?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小组汇报展示

1、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 投影片(§1.6B)

2、学生回答2---3题

[师]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这一章我们从认识了几种最常见的几何体后,接下来就是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三个途径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实现了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我们又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四、典型例题

[例1]右图中五角星状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得到一个几何体,你在生活中见过和这个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分析:先让学生想象,然后可以操作。

解:沿虚线折叠后的几何体是一个五棱锥,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物体,如某些房顶,某些日用品的外包装、金字塔等。

[想一想]你能设计一个三棱锥、四棱锥吗?

解:如下图所示,沿着虚线折叠便可得到三棱锥、四棱锥。

[例2]用平面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吗?用平面截长方体,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吗?与同伴交流。分析:让同学之间充分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后,得出结果。解: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3]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由右图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下:

五、.课时小结

本节的重点归纳了本章内容的各知识点及其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培养了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复习题:A组、B组

2.自己再独立完成一份小结,回顾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三篇: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有具体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及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难点:

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考点:

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混合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对象。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 :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 = a +(b +c)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5、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

--”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负有理数即是正有理数

B、0表示不存在,无实际意义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D、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A、1

B、0

C、– 1

D、不存在

4、有理数中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A、1

B、0

C、-1

D、±1

5、(– 3)–(– 4)+7的计算结果是()A、0

B、8

C、– 14

D、– 8

二、填空题

6、(– 5)+(– 6)=________;(– 5)–(– 6)=_________。

7、(– 5)×(– 6)=_______;(– 5)÷6=___________。

8、-(-6)=_________;

9、平方等于64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立方等于– 64

10、-4与它的倒数的积为__________。

11、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2,则a+b=_______;cd=______;m=__________。

12、如果a的相反数是– 5,则a=_____,|a|=______,|– a– 3|=________。

13、若|a|=4,|b|=6,且ab<0,则|a-b|=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同学们总结知识点,考点,交流

课后习题 复习题A组

板书 知识点结构图

第四篇: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怎样表达思想感情。2.交流展示家乡美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第五篇:《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 拓展二》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3.全班交流。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设计意图:抓住本单元训练要点:恰当的联想与想象和写实相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回顾的同时理解更深刻,更利于在实际中运用。]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

/ 2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教学建议:交流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时,要多请学习语文有方法的同学交流,最好让他们把自己的采蜜本、日记本等拿出来展示,或者介绍自己如何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教师要适当梳理。]

日积月累

一、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二、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三、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教学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读准这些成语,对于不理解的成语,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或听到这些成语,说说成语出处,再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通过读、议、说、背,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加深对本组单元主题思想的感悟。]

趣味语文

一、趣味导入。

二、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

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三、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 2

下载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二)(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二)(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回顾·拓展二》配合本组课文的学习内容,结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在回顾与拓展中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方法,感悟锤炼语言之重要性。要用联系的方法来教学“交流平台”,让学......

    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1.情境+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

    认真回顾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善

    认真回顾《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善》这一课,回故你以前的教学设计,结合课程内容,你产生了哪些新的思考?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

    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 继续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了解祖国更多的知识。 2、 在搜集与展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 教学重难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

    初三语文教学回顾与反思

    初三教学回顾与反思 第三中学周科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性认识的再认......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通过看图识字,借助部首等方法,认字9个,识字3个,积累部首1个。本课可分为......

    6下 回顾整理(总复习)策略与方法(二)教学设计

    《策略与方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回顾整理策略与方法(二) 【教学目标】 1.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回顾拓展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回顾• 拓展二》教学反思区二实验 宋丽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通过本课的教学觉得效果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