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AD讲稿3绘制椭圆椭圆弧
复习:
一、圆的绘制:
1、复习绘制圆的六种方式
2、能根据不用的条件判断应该选择何种方式
二、圆弧的绘制
1、复习上节课所讲的绘制圆弧的六种方式
2、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该采用何种方式
三、圆环
1、复习圆环的画法:是否填充
2、圆环内径为0时,是实心圆
四、点
1、点的样式设置
2、定数等分
3、定距等分
新课:
第二章
绘制基本二维图形
2.4 绘制椭圆和椭圆弧
2.4.1绘制椭圆
命令用于绘制椭圆或椭圆弧,在工程图中常用来绘制小的物品,如洗手盆、坐便器、装饰图案及圆的透视图等。(讲授法)
1、一共有三种方式(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
(1)轴端点:即指定长轴与短轴的端点。
①指定椭圆的轴端点
②指定椭圆的另一端点
③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
(2)椭圆中心方式:该方式用来定义椭圆中心和椭圆与两轴的各一个交点(即两半轴长)画一个椭圆。
①指定椭圆轴端点,此时输入C切换到中心点的方式
②指定椭圆中心点
③指定轴端点或者输入半轴长度
④指定另一半轴的长度
(3)旋转方式:该方式是先定义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然后使以这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的圆绕该长轴旋转一定角度,该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就是要画的椭圆。
①指定椭圆的轴端点 ②指定轴的另一端点
③指定另一半轴长度或【旋转R】,输入R切换到旋转的方式 ④指定饶长轴旋转角度
(4)绘制椭圆弧:按照以上三种方式画椭圆,最后切换到角度的方式,进行绘制椭圆弧。(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
①按照轴端点的方式画椭圆 ②按照椭圆的中心方式画椭圆弧 ③按照旋转方式画椭圆
第二章
绘制基本二维图形
2.5 多段线
2.5多段线
由若干不等宽(或等宽)的直线段或圆弧连接而成的单一对象。按照命令行提示,逐一进行讲解。(讲授法)
1、绘制直线段相关选项说明(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1)指定下一点:确认出多段线的另一端点,为默认选项。(2)圆弧(A):将绘制直线方式切换为绘制圆弧方式。(3)半宽(H):设置多段线的一半线宽。(4)长度(L):设置直线段长度。(5)放弃(U):放弃刚才进行的操作。
(6)宽度(W):设定多段线宽度,可以将起点和端点设定不同的值。
(7)闭合(C):用直线段连接多段线的起点形成闭合的线段,同时结束命 令。
2、绘制弧线段相关选项说明(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1)指定圆弧的端点:默认选项。
(2)角度(A):指定弧线段从起始点至端点的包含角。(3)圆心(CE):指定圆弧的圆心。(4)半径(R):指定弧线段的半径。
(5)闭合(C):用弧线段连接多段线的起点形成闭合的线段,同时结束,命令。
(6)方向(D):指定弧线段的起始方向。
(7)直线(L):将绘制圆弧方式切换至直线段方式。
3、绘制P84例题。
小结: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对绘制椭圆、椭圆弧、多段线进行归纳,强调重点。
第二篇:CAD圆弧连接的绘制教学设计
《圆弧连接的绘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选用
本次课取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国增主编的《计算机绘图——Auto CAD2004》,授课内容是圆弧连接的绘制。该教材操作性、应用性极强,它以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每章内容后配有典型实例、习题及上机操作训练,通过全面、系统训练,解决学生理论和应用脱节这一教学难题。
2、地位与作用
圆弧连接属基本画法,在零件表达中,很多地方都有圆弧,只有掌握基本画法才能正确的把组合体视图、零件图等表达方法中的圆弧表达出来。所以圆弧连接的绘制是CAD的基础之一。
3、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圆弧连接的绘制。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根据已有的绘图技能和生活经验,掌握绘制圆弧连接命令的操作过程。掌握计算机绘图一些基本命令的快捷方式,灵活使用圆、圆弧、修剪等命令。
(2)能力目标: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会读图,分析图样,能正确灵活地选用命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分析图形特点,能正确灵活地选用命令绘制圆弧过渡。(2)教学难点: 通过辅助线绘制复杂的圆弧连接。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基本情况:13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全班45人,清一色男生。
(1)知识技能:
学生一年级时已经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机械制图》,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绘图的能力;对计算机绘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某些命令的试用已经熟练掌握。
(2)学习能力:
制图的严谨性不足,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3)情感态度:
缺乏互助性,不喜欢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对理论性知识的兴趣较差,对图形语言较敏感。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在任务驱动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圆弧连接的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图形的绘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直观演示法。以广播教学的方式演示讲解圆弧连接的画法,学生直观地进行观看,促进学生对命令的掌握与运用。
(3)互动教学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分析讲解,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更加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2、学法分析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探索摸索,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探讨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谈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以优帮差,促进彼此的进步。
(3)动手实践法 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图样,动手绘图,从而熟悉命令,进而能更 正确灵活地选用命令。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全班学生9人一组,分成5个小组,选组长,起组名、定口号。
设计意图: 为任务实施这一环节的小组竞赛做准备。课堂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环节
1、趣味导入(2分钟)
教师提供生活实例,并设置疑问——如果是在平面图形中要绘制几个单独的几何图形肯定难不倒大家,但是如果要将他们连接起来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如下图,手柄的绘制: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活跃思维。
2、任务驱动(5分钟)
任务目标:读图准确绘制出图形 任务提出:(1)该图样由哪些部分组成?
(2)可以使用什么命令绘制?
(3)圆弧连接部分是否全部都可以直接绘制,哪些需 要辅助线,该如何绘制?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学生任务,让其有目标有重点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实施任务(25分钟)五个小组绘图大比拼,过程如下
(1)图形分析:学生根据教师所发图样,读图,分析图样,组员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该图形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边由直线和圆构成,右边由几段圆弧连接构成。完成该图形可以使用圆,直线,修剪等命令连接而成。
设计意图:分工合作,发挥不同学生的优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绘图的兴趣。
(2)动手绘图:单人单机独立绘制图样。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长演示:每组的组长上讲台进行绘图演示,其他学生作为评委进行评分。
设计意图: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绘图的兴趣。
(4)教师点评:教师完整地演示整个绘图过程,展示不同的绘制方法,学生对照自己刚才的绘图方法进行思考、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针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讲解和指导
4、评价小结
在评价过程中,开展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然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最后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2个,最佳表现个人5名,评价结果以奖励加分的形式与平时成绩挂勾,以此激励学生,调动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小组合作奖”“最佳表现个人奖”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过程中懂得谦让、帮助、顾全大局的合作精神。
5、进阶提升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圆弧连接的一般方法,为巩固本 次课学习的内容,我布置了一个吊钩的绘图作业,难度进行提升。
五、说教学反思:
有反思才会有提高,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亮点在于:
1、成功之处
1)教学环节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了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标;
2)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的独立性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职业素养。
3)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开展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形式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依赖性强,整个学习活动中,少发言,少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动手绘图明显较差
3、改进措施
对这部分学生,我将以朋友的身份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锻炼胆量,提高其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三篇:CAD绘制主轴教案
【课题编号】 — 项目
三、任务一 【课题名称】
绘制主轴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轴套零件的特点。
2.能使用“直线”、“镜像”、“图案填充”、“标注”、“延伸”、“偏移”、“倒角”、“修剪”命令,绘制轴套类零件图。
二、能力目标
能绘制轴套类零件图,并标注尺寸。
三、素质目标
熟悉绘制轴套类零件使用的指令和绘制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要求
1.熟悉轴套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掌握绘制轴套类零件的要点,应用“镜像”指令复制轴套类零件的另一半图形。
3.完成轴套类零件绘制的操作,并标注全部尺寸。【教学重点】
“镜像”、“图案填充”、“标注”“延伸”“倒角”等指令的应用。【难点分析】
断面图、局部视图和局部剖视图指令的应用。【分析学生】
相比上一节内容,作图步骤较复杂,较困难些,通过多练习,会慢慢熟悉操作的具体步骤。【教学思路设计】
先读懂图样结构特点,后边讲边示范画图,最后由学生自己实践,教师指导。【教学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图样
如图3-1所示为主轴零件图,全长171mm,最大直径为40mm,分成4个台阶,最小直径为25mm,如果不考虑两个键槽结构,主轴以中心线为基准上下对称。
二、绘图的工艺分析
1.单击“直线”——绘轴上半部轮廓线。2.单击“镜像”——复制轴下半部。3.“倒角”、“修剪”、“偏移”——绘小细节。
4.“直线”、“样条曲线”、“圆”、“偏移”、“修剪”“图案填充”——绘局部视图和移出断面图。
5.“线性标注”——注尺寸。
三、主轴零件绘制操作步骤 1.启动AutoCAD 2009。2.创造图层。分“粗实线”、“细实线”和“点画线”三个图层。3.画中心线
切换到点画线层——单击“直线”——画中心线,如图3-7所示。4.画轴的半个外轮廓线
切换到粗实线层——单击“直线”——按尺寸长度画轴的轮廓线,如图3-8所示。
5.画轴的半个外形轮廓线
单击“延伸”——画各圆柱之间的交线,如图3-9所示。6.画全整个轴的外形轮廓线
单击“镜像”——画出轴的下半部分,如图3-10所示。7.画轴两端圆柱的倒角
单击“倒角”——按C1绘制两端圆柱倒角,如图3-11所示。8.画移出断面图的中心线
切换到点画线层——单击“直线”——绘制键槽及移出断面图的中心线,如图3-12所示。
9.画键槽断面圆形
单击“圆”——绘制Φ25和Φ30的圆,如图3-13所示。——单击偏移,绘键槽,如图3-14所示——单击“修剪”,得出键槽形状,如图3-15所示——切换到细实线层,单击“图案填充”——单击“图案”——在“ANSI”选项卡中选“ANSI31”——“确定”——返回“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添加:拾取点”图标——点击要绘制剖面线的区域——“Enter”——“确定”,如图3-16所示。10.绘制键的局部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点击“直线”、“样条曲线”、“图案填充”、“圆弧”绘制键的局部视图和局部剖视图,如图3-17所示。
11.标注尺寸
单击“线性标注”——标注圆柱,键槽尺寸如图3-18所示。12.保存文件
文件保存为“主轴.dwg”
四、实践
教材P65练习一~三
五、小结
1.轴套类零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可以应用镜像指令来画图。2.用“偏移”“修剪”“图案填充”来完成键槽的断面图形的绘制。3.用“样条曲线”“图案填充”“圆弧”指令完成主视图中键槽的局部剖视和局部视图。
4.用“线性标注”指令完成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第四篇:CAD绘制轮盘教案
【课题编号】 — 项目
三、任务三 【课题名称】
绘制轮盘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熟悉盘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能使用“偏移”、“修剪”、“陈列”指令绘制轮盘的零件图。
二、能力目标
能用AutoCAD 2009绘制轮盘的主视图和全剖左视图,并标注尺寸。
三、素质目标
能正确操作AutoCAD 2009软件绘制轮盘类零件图。
四、教学要求
1.熟悉轮盘轮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一般选用主视图和全剖左视图来表达零件的结构。
2.能应用主要指令“圆”、“陈列”绘制零件图并作全剖视图的剖面线。【教学重点】
主要指令“圆”和“陈列”的操作步骤。【难点分析】
“陈列”的应用,及“偏移”画键槽和长槽。【分析学生】
难度不大,但比较繁琐。只要细心,认真,应当能够按要求完成绘图工作。【教学思路设计】
边讲边绘图示范,后学生自己实践,教师指导 【教学安排】
4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视图
如图3-51所示为盘类零件,最大直径为150mm,厚度为40mm,中部有孔Φ35mm,并配有键槽宽12mm,深38-35=3mm,圆盘四周有5个通口圆槽,宽20mm,深为35mm。该零件由主视图和全剖左视图表示,并标注尺寸。
二、绘图工艺分析
1.“直线”——绘基准线,“圆”——绘圆柱轮廓。2.“偏移”、“修剪”和“圆弧”——绘中间和上面槽。3.“阵列”、“修剪”——绘另外四个槽。
4.“直线”、“偏移”、“修剪”“图案填充”——绘左视图。5.“线性标注”、“半径标注”、“直径标注”——标注尺寸。
三、绘制轮盘零件的操作步骤
1.启动AutoCAD 2009软件。创建3个图层,即“轮廓线”、“剖面线”和“细点画线”。2.画中心线
切换到“细点画线”图层——单击“直线”——绘中心线,如图3-57所示。
3.画圆
单击“圆”,绘制Φ150、Φ35和Φ50三个圆及Φ100点画线的圆。
4.画键槽及上方长槽
单击“偏移”,绘制键槽宽度12mm和长槽宽度20mm四条直线,如图3-59所示——单击“圆弧,作长槽下方的圆弧R10,如图3-60所示——单击“修剪”,去键槽和长槽上多余的线条,如图3-61所示。
5.画五个长槽
单击“陈列”——选在“对话框”“环形陈列”——单击“选择对象”,选上端的槽,中心点选“两条中心线交点“——项目总数为5,填充角度为“360”——“确定”,如图3-63所示——单击“修剪”,修剪多余的线条,如图3-64所示。
6.画左视图
单击“直线”——按高平齐画左视图的轮廓线,如图3-65所示——单击“偏移”,如图3-66所示——单击“修剪”,修剪左视图上多余线段,如图3-67所示。
7.画剖面线
切换到细实线层,单击“图案填充”——填充左视图剖面线,如图3-68所示。8.标注尺寸
单击“线性标注”、“半径标注”、“直径标注”标注尺寸,如图3-69所示。
9.保存文件。文件名为“轮盘.dwg”
四、实践
教材P81,练习一~三。
五、小结
1.盘类零件一般选用主视图和全剖左视图表示。
2.盘类零件圆周上一般有相同的孔和槽,可以使用“阵列”指令复制。
第五篇:CAD绘制连接板教案
【课题编号】 — 项目
二、任务一 【课题名称】
绘制连接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绘图工具栏上的常用绘图命令和基本修改命令,绘制中心线、圆和直线。
二、能力目标
能绘制图2-1所示的连接板,及由直线和圆组成的相似图形。
三、素质目标
能熟悉AutoCAD 2009软件的作图基本流程,绘制由中心线、直线和圆组成的零件轮廓。
四、教学要求
能正确使用工具栏上的绘图和基本修改命令,按照作图操作流程,完成连接板及相似零件的图形的绘制。【教学重点】
画图的操作步骤与新指令的使用。【难点分析】
新指令“偏移”“打断于点”和“修建”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分析学生】
学生对课程内容一定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给讲课创造很好的基 础。注重新指令使用方法的操作。【教学思路设计】
边讲边示范,后学生时间练习,教师指导。【教学安排】
讲授1学时,实践1学时,共2学时。【教学过程】
一、图样分析
如图2-1所示的连接板零件,其轮廓由中心线、直线和圆组成。绘图时,可不必标注尺寸。
二、绘图工艺分析 1.创建图形文件。2.设置图形界线。3.创建图层。
4.单击“直线”——绘外轮廓。5.“中心线”——定各圆心位置。6.单击“圆”——绘图。
三、绘制连接板零件的操作步骤 1.启动AutoCAD 2009软件。2.设图形界限为210×297。
3.新建“轮廓线”“中心线”和“尺寸线”三个图层,并将“廓线”设置为当前图层。
单击“图层”工具栏中“图层特性”——单击“新建图层”—— 新建“轮廓线”“中心线”和“尺寸线”——设“轮廓线”为当前图层。
4.绘制连接板的轮廓
单击“直线”——按尺寸长度绘制连接板轮廓线,如图2-2所示。命令“line指定第一点——@-25,0——<线宽>@,65——@60,0——@0.-30——捕捉线段的右端点——Enter。(@表示相对坐标)
5.偏移线条——画出多条平行线
单击“偏移“——将左侧竖直轮廓线向右偏移“13.5,17.5,47.5”,上方水平线轮廓向下分别偏移“10,40”,得出图2-3所示。
6.修改图元属性——改直线为中心线
单击“图层管理器”右侧“V”——打开下拉菜单——选“中心线”,即得到如图2-4所示效果。
7.绘制圆图形
单击“圆”——绘制直径为9的圆,如图2-5所示。其他圆的绘制方法相似,完成直径9和15的4个圆的绘制。如图2-6所示。
8.修改中心线
单击“打断于点”,修改中心线长度,如图2-7所示。9.绘制连接板上长圆槽
单击“偏移”——将下方竖直中心线向右偏移5mm,如图2-8所示——单击“圆”,绘制两个半径为5.5的圆,如图2-9所示——单击“直线”,绘制两个圆的外切线,如图2-14所示——单击“修剪”,修剪多余的线段,如图2-11所示。10.完善图形
单击“打断于点”——打断多余中心线,如图2-12所示——单击“保存”为“连接板.dwg”
四、坐标输入 1.绝对坐标
一般在命令行可直接输入点的坐标,该坐标指绝对坐标。只有使用动态输入时,需要增加前缀“#”来表示为绝对坐标。命令:line;起点:-2,1;下一点:3,4.如图2-13所示。
2.相对坐标
输入相对坐标值,需在坐标前加入一个“@”符号,以表示此坐标值为相对坐标。
命令:line;起点:-2,1;下一点:@5,0;下一点:@0,3下一点:@-5,-3。如图2-14所示。
五、实训
选自P29。练习一~六
六、小结
1.连接板零件的绘制要应用到“偏移”“打断于点”“修剪”等指令,完成直线的复制,修改。
2.图形绘制后,一定要“保存”,才能存到硬盘中。
3.相对坐标值的输入时,加入前缀@,表示与绝对坐标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