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时间:2019-05-12 17: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第一篇: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学习历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感情上极易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也在逐渐改变。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以积极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符合现行的教育理念大潮,在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上也更有效果。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 历史 审美 有效性

一、活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丰富教学内容

一门学科的教学是否有效,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传道式”的教学方式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信息化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学工具越来越丰富多样,信息的集散也越来越频繁。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迎合学生的心理,活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某位教师在教学高一历史的第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进入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了在一开始就给课堂定下一个活跃轻松的基调,这位教师先是简单和学生打了招呼便问到:“同学们,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度过了45亿年,在这45亿年间,你们可知道地球具体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吗?又是如何诞生了今天的人类吗?”学生被这位教师的一番话调动了兴趣,纷纷用求知的目光望着她。“同学们,请跟着我看一段视频。”说完,这位教师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简短的科幻动画视频,视频的内容讲述了从地球形成起一直演变到现代社会的经过,里面涉及到了地质的变化,生命的形成,人类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视频虽然简短,可是却内容丰富,趣味十足,将几十亿年的历史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学生们纷纷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视频放完以后,课堂的气氛已经变得十分轻松融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位教师便顺势引入了教学内容开始正式课程,整堂课都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提倡人文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

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组成的,在人类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总不乏那些闪耀的人文精神光辉。不管是文韬武略扫六国的秦王嬴政,还是近代开眼看世界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那些载入史册的中外伟人们身上总有值得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品德、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提倡这种人文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用这些历史伟人的高尚品德去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这不仅仅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近代的血泪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物,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其奋斗的故事可歌可泣。某位教师在教学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先是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了教学,让学生熟知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之后,这位教师

又引丁汝昌和邓世昌为主线,围绕这两人的英勇行为讲述了当时的整个战争背景,历史环境。通过历史资料片的放映,电影片断的演绎,以及一些介绍当时事件的历史资料,这位教师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这段历史的同时燃气了一股股爱国情怀,课堂气氛变得高昂和和谐。在正堂课的教学中,这位教师以爱国将领邓世昌和丁汝昌二人的遭遇为线索讲述,不仅发扬了这二人的崇高情怀,还在有技巧的引导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心情。最终,这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现行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和合作,让师生在教学中获得共同发展。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性不高,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至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方,反而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2中有一个探究活动课,其主题是要学生讨论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某位教师在这课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了一节课,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力表达自身的看法,并由学生来进行评价。而这位教师仅仅是负责维护纪律和引导。经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们不仅感觉新鲜有趣,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总 结: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教学,注重其中的审美教学,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活用多媒体设备,提倡人文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审美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郎顺利.高中历史审美教育与非智力因素[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1)[2]谭维平.浅谈高中历史审美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3]拉巴曲吉.基于有效性教育下的历史审美教学探讨[J].教育界,2011(11)

第二篇: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展开,部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就目前局势来讲,有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本文就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进而提供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反对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展开,部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就目前局势来讲,仍然有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本文就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进而提供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只想着如何将知识授予学生,而同学把知识都掌握了就达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了;还有部分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或合作探讨将问题解决就认为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但其不是课堂中的全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展现出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通过三维立体设计思维去构建教学工作,如:科学设计、进行、实现这三方面去完成,只有通过有效性思考才能体现出当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与众不同。据著名文学家聂幼犁说过:“学生学习高中历史不单纯是让同学学习知识、认识过去,而是让其认识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现状,为同学未来提供建设性资料,为同学提供开创未来的智慧”。从这句话可以了解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培养智慧、情感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让同学通过历史课堂学到与众不同的知识,属于一个接受过程。实际上讲,高中历史课堂给予有效性教学,不仅显示出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以人为本、个性指导的教学课程。有效性教学不但能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还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真正提高同学历史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中历史版材在不断更新,但都普遍存在一些特点:丰富性、历史性、综合性等,古今中外就是将逝去的事、人、事件等通过文字将其叙述出来,不能再重演。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学生会提出较多问题,而老师在课堂中只能依靠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显得整个课堂枯燥,无法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这给历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但如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将抽象性问题转变为简单性,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历史课件,增加历史知识,多增添历史主题,将内容扩大化,让同学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历史、解决从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例如: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中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节课(商厦制度与西周封建制),当讲解到西周封邦建国这一内容期间,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西周从建立到巩固政权,利用分封制手段巩固政权,然后到建立宗法制度转换为简单易懂的表格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制作动态图片,把各个等级用红色、紫色、绿色标出,并给学生讲解西周是如何进行分封制,巩固西周政权。然后让学生分析诸侯如何对下属进行分封制,首先让学生开动思维思考问题,经过逐一回答后老师再揭晓答案,同样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态图,将答案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而西周分封形式是: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让学生一目了然,简单易懂,通过将历史内容直观展现,让课堂从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2.采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内容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大部分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比较难掌握,这样的现象不利于老师授课,并给授课老师带来极大挑战,一一进行解说会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有效的完成讲课,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生兴趣,将历史内容简单化,利于学生理解,采用情境教学主要依靠老师去实施,在进行教学期间,教师要结合历史课本内容有效的融入感情色彩,创造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场景,并让学生参与情境教学中,让其体验历史内容,不但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教材。并让同学心理机能获得较好发展,使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更明确。

例如: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我们现在处于民主时代,对与破坏民主法制的历史应该给予疑问的态度去学习,此时就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将“文化大革命”为首的江青、林彪一伙煽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人物进行演绎,抽取文章中造反派“全面夺权的开展”这一情景进行表演,让学生了解历史内容,易于让学生理解历史内容。如学习到“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时历史的黑暗,并不了解封建专制的腐败黑暗。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家》这个内容,把瑞珏之死等故事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适时了解到当时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思想,也就是当前的科学、民主、新文化、道德等,然后逐渐提倡马克思主义。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气氛。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有效性教学策略,利于明确教学目的,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将历史课堂逐渐推向科学化发展,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

[2]王国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517300)

第三篇: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前言]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十年里,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推进,改革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人们关注的重心转移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效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如果衡量教学的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

为了落实自治区教育厅2012年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岗位培训有关精神,我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教育厅杨宏轩老师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进行培训,让我感受很深。也使我回来后在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中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总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益、教学有效率。

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二、创设生动有效情景导入新课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决定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上信息技术课比上网玩游戏、聊天更有趣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我在参加自治区继续教育培训中,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

这位教师的导入新课是以“甘肃校车交通事故为案例”进行导入新课的。刚开始一看,这位老师导入新课题材选用如今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是与学生有切身利益的话题进行引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仔细一看,“校车事故”是一个深重的话题,学生刚一上课,就看到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听到这么深重的话题,学生还能有学习的兴趣吗,而且这个话题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又能有多少联系呢?

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故事情景创设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法、温故知新创设情景法、创设问题情景法等等。信息技术课有它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教师都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低,所以我提倡应用创设问题情景法,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话。教师有意识地层层设置一些递进式的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地随机抽问学生,并根据回答情况不断追问,及时捕捉有利的生成性问题加以设问,就能使学生表达出来。这样,也迫使学生思考、探究。

三、有效指导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二 信息技术课有它的特殊性,动手实践的时间多,我们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去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讲授,不是灌,而是导。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自学课本,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上多分析多思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做到善疑善问,激发学习热情,使其获得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效果。例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个案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选择恰当的图表呈现数据”。我在听了好几位老师讲这节课,教学设计有新意有思路,教学环节设计的也合理。但却忽略了这个细节,没有突出重难点。而本节课这位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翻开书本,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诱使学生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分层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三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提前备学生,在布置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合理搭配,积极探索问题,让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带动手操作慢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在2011年全市优质课比赛中,小学组有一位王娟娟老师讲的《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学生在进行练习制作作品时,教师在班上巡视指导学生,并注意发现学生在制作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挑选代表优、良、中三个层次的作品,在适当时机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全班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学生根据这些反馈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修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因为学生能力的差异,必定会有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先完成作品,所以这位老师要求这些先完成作品的学生去帮助同组的未完成作品的同学。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发挥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协作学习过程,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来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务一布置,就不在管了,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总是那几个同学,不爱动手的依赖性强的永远都当旁观者。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

首先课前备学生,课中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是合作学习效率提高的先决条件。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教师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兴趣、创新、实践、合作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的基础,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高中历史课堂如何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学有效性【自】

高中历史课堂如何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学有效性

攸县一中

刘会芳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给教师带来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的认知领域,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其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众多教育科研工作者们也都在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课堂教学的观察也越来越被关注。

一、为什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课堂观察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联系社会,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意识,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看,课堂文化的几个观察层面均应该关注到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观察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简单的灌输、学生的顺从、课堂秩序的控制,而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发挥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鼓励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自己的行为和状态,不断观察学生及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行为和状态,通过观察,发现教学设计和策略的不足和优点,适时地修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现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高度整合,课堂教学信息含量大,进程快,突发事件也多,而且学生数量也多,教师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往往没有余力去关注学生正在做什么,所以,对于教师本人尤其是新教师来说,要在教学中对课堂发生的一切做出详细的观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观察课堂就无法进行,课堂观察是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获取关于课堂教学的情境性知识和体验,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课堂观察意义重大,教师应该要克服各种困难,学习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技术,以逐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高中历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观察

要求教师注意课堂观察,是希望通过这项基于实践的活动,使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思考探究“一堂好课的标准”,在观察和被观察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主动审视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而主动改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和质量。教师要如何在教学中克服困难尽力去做到对自己课堂的观察,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教师要注意对自身的观察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他要给学生的学习创设合适的情景、氛围,要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或创造思路,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的作用其实并没有弱化,相反是强化了,只是这种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而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此重要,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自己、修正自己。

首先,要注意观察自己对课堂的控制。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为此设计了大量的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主要对课堂进行引导。然而,现实中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很大程度上仍表现为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较少给学生流出自由的空间,比如“讨论”这样的学生活动,其发起、过程、终结,许多时候都是由教师控制,有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要么说得太多,要么太少,但我们都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谈话的质量和数量都一样重要,简洁明了的语言能使学生一下抓住问题的实质。因此,教师要观察、反思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尽力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实现,多给学生发现、探究和创造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其次,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随着高中的扩招,中考压力减小,这或多或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高中学生生源素质下降,教学难度增大,其中历史学科尤为明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出来好成绩,最终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也就毋庸置疑,所以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教师在发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信号后,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好,自己是如何激发的?如果效果不好,自己又应该如何来激发呢?尤其是在鼓励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这方面,教师更应该多多注意观察和反思。

其三,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教学中自己对优生和差生的态度。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现实中,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受到教师宠爱,而成绩不好的,则容易遭到教师的忽视甚至排斥。教师这种态度上的差别极有可能在学生中造成地位差别,形成学习困难学生低人一等的看法,不利于学生间形成平等的思想,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观察自己对优生和差生的态度。

其四,注意观察教学中自己引进的历史材料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丰富多样,包括有文字、图片、地图、图表、影视等。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各色各类的材料,这既是历史学科的特色,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成为高中历史新课程考核目标和要求之一。因此,引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提炼史料信息和史料分析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史料、运用史料,这也是对教师的考验,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清晰、不典型或者文字量过多等,会导致材料引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其五,观察自己布置的作业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课堂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反馈学生学情,是教师落实、巩固、检查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举措。但课堂作业的布置不可避免的会带有重复性,重复性作业对于巩固所学知识的确重要,也必不可少,但如果教师对重复性作业产生依赖,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作业,就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课堂时间有限,有时候题目布置下去学生能思考的时间也有限。所以,由于历史课堂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或者时间的仓促,尽管课堂上作业布置这一环并没少,但实际上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需教师予以高度重视,仔细观察,并思考改进方法。

2、教师要注意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观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观察、反省自身,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而对师生互动的观察更能直接地改善课堂教学。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课堂提问中的师生的交流与反馈。新课改注重教学的双向交流,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问是否有效也就成为教师课堂观察的重点之一。如果教师问题设计不严密或是备课不够精细,历史课堂有时会呈现无效提问,这就起不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培养能力的作用,降低课堂效益。而且,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长期在课堂上得不到调动和展现,那么学生就逐渐会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缺乏活力。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问题提出的方法和提出后学生的反馈,总结提问环节应注意的地方,多进行反思并主动改进。

其次,要注意对课堂学生小组讨论的观察。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逐步归还给学生,越来越强调“合作学习”。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课堂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的运用,有助于打破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处于主动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学习,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由于操作不善, 从而导致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却过于表面粗浅,学生不能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甚至谈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达不到设想的效果,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用观察学生了,相反,此时教师的观察任务更为繁重。

3、要注意观察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把握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不同历史资源中获取历史信息,特别是书中的知识链接、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众多文字资料及大量实物图片来引导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信息,得出正确的观点与结论,还要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文物遗存等拓展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因此,精心备课,对课堂教学做好精心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但是,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预设以外的新情况,课堂教学,很多情况下具有即时性、生成性。生成性知识,有教师临时的感悟,也有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有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历史教师应该学会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把师生互动和探究引入纵深,真正将教案转变为学案,以学生为转移,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样,历史知识就会活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把握生成性知识,运用生成性知识。注意对历史课堂生成性情况的观察,是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实践。

三、反思后如何力争有效性

课堂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克服以上这些教学无效性的现象,而力争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用心用智、精心备课。备课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对象、斟酌教学设计则尤为重要。新教材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而课时少,教学难度大,所以教师要在依据课标、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取舍,敢于放弃,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整合和再创造。教师对教材作一番加工,不是说可以随意地对教材妄自增删,而是指为了讲好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可以对历史过程讲得具体生动些,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平日知识的积累,知识面越广,思维、想象等能力施展的范围也越广,打好扎实的学术根底,开拓广阔的学术视野,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把教学引入纵深,真正将教案转变为学案,才能将学生的精神空间从教材扩及外部丰富的世界,实现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交融,而不让思维的火花拘束于教材,历史知识就会活化。

其次,挖掘提升课堂双向交流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的呈现必须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指向必须明确具体,材料的引进必须经典切合、能提供有效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切入。善问还须善诱,教师针对提问相机诱导、指点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当发现学生不能良好理解分析时,应该或补充材料或分层启发剖析或进行通俗讲解,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真正做好善问善导,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之外,平时必须重视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得心应手。此外,教师要谨记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要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也要给与尊重和鼓励。小组讨论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的指导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包括讨论前的准备、讨论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讨论后的评价等,此时的观察对象既有学生学习小组和教师本人的互动,又有学生个体与小组的互动。在观察学生小组时,要关注学生个体是否完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的讨论是否按小组自己既定计划进行而没有偏离航道等等,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小组,作必要的指导。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与他们的交流,鼓励他们更多地、更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去。

教师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历史新课程教学呼唤我们在历史课堂观察的实践中评价、体会、学习,从而实现教师个体与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共同成长。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在教师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长。

第五篇:浅谈美术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个策略

浅谈美术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个策略

南昌十中

薛征

作为一名教师,轻负优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何为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教学的效果最终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美术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

一、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美术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创作的方法和步骤,在交流中提出实践中的经验和疑问,先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由教师对学生互相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指点、解答,同时对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

笔者在上校本课程中关于泥塑的第一节课时,在学生对泥没有任何了解前先让他们自己玩泥,使他们初步建立起对泥的感受,然后请他们说说泥的特性以及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泥塑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学生们相互间充分交流后,教师针对学生刚才在玩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起进行讨论,随后归纳出泥的特性以及要注意的若干要点。至于泥塑中的技法学习,教师可以先采纳学生们一起归纳的方法来示范一只最简单的泥塑作品,然后学生们在此基本上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主题的泥塑作品。

归纳起来,“先学后教”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二种步骤:一是学生们通过接触泥,初步了解泥的特性和最简单的泥塑技能;二是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运用泥的特性和个别泥塑方法制作一组有主题的泥塑作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了解了泥的相关知识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及简单的泥塑方法。这一策略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生成性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之前,教师在备课环节通常有预设的教学设计。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延伸通常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做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有时课堂的生成既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想象力,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有位老师安排的课堂内容是以刺孔的瓶为笔,滴水为线,洒水成画,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们体验用“瓶”作画的乐趣。但是当教师准备上课的时候,却发现大部分的学生作画工具“瓶子”没带。这时,教师沉默了。一位学生的话马上打破了这片沉默:“老师,我有一支毛笔。”于是,教师顺着孩子的思路往下问:“除了毛笔、铅笔、圆珠笔,我们现在还能找到什么东西来画画呢?”学生们热闹起来,“拖把”、“抹布”、“浇花的水壶”、“我的鞋子”、“„„”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人手一个瓶子滴水成画,而是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自由地发挥。由于学生的工具多样,因而得出了丰富有趣的效果: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有的学生拉着拖把在操场上跑,画出了长城;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脚印、手印合作创作„„如果说,这位教师当时按照老思路去对待,也许这堂课就没法上下去,更没有上面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精彩的表现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无法预测的。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把预设当机动,以生成作补充,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使生成活化课堂资源,从而达到课堂有效地最大化。

三、设计“游戏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我们就要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后转化为实践能力。儿童最爱做的事便是玩,我们教师就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把课堂中所要学的内容和方法寓于游戏中,同时给孩子以鼓励,放手让他们学习、探索和成长。如让学生去玩,玩笔、玩纸、玩泥、玩颜料,甚至是玩石头、玩叶子等,让学生在玩中自觉自愿地接纳课堂中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提出的要求,真正做到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手脑并用。

如笔者在上三年级《色彩斑斓》一课时,要教学生了解、掌握三原色和三间色。上课时笔者准备了三个装有三原色颜料的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和几个空的透明杯子。在课堂中,在了解了三原色的基础后笔者问道:“那我如果把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互相调和的话会出现什么颜色呢?”孩子们有的表示不知道,有的则开始乱猜。笔者把红色的颜料和黄色的颜料同时倒向一只空杯子,“变了!变了!”“变橙色了!”同学们都觉得很新奇。笔者接着说:“是啊,红色和黄色调和出了橙色,像橙色这样由两种三原色调和的叫三间色。那你想不想知道其他两种颜色调和会变成什么颜色吗?”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趁着学生高兴的劲儿,笔者说:“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们分成四人小组比赛,看看哪组同学迅速地把三间色调出来,并且快速地记住。”于是,孩子们开始玩起了颜料,一边玩一边记下发现的色彩。有的学生很快把三间色调出来了,并且记住了三原色和三间色,有的学生发现两种颜色加的比例不一样,颜色就不一样。

游戏教学策略的一个作用在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获得一种开放的学习心态,促进他们的大脑进行充分的动作,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实施“多元评价”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他可以是对学生该节课表现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对学生能力的评价等。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于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而学生对同学作品的评价更是陶冶他们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甚至是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特别是自我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

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街市新貌》一课的教学中,最后的作业是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设计的小店落户在街市上同建特色街道。作品完成后笔者请四人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作品,并说说小组内其他同学的表现,有组长进行汇总。其中有一个小组是这样评价的:生1:我觉得我们的街市非常具有特色,我们选择以树木纹理的瓦楞纸作为整条街的背景色,非常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生2:我觉得林佳楠的那个店面设计得最好了,你看店面的形状就非常特别。生3:我觉得我的店面也不错,我可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而且我觉得我的色彩特别鲜艳。不过好像这个红色的墙面用的不是很好,和这个字的棕色有点叠色了。旁边几个同学附和:“这倒是。”生2:“其实,今天李思金表现也不错,你看平时他都不怎么带材料,可是今天都把材料带来了。”最后,小组长总结说:“今天我们组同学的表现都挺好,都很合作,特别是李思金同学,今天虽然他的设计都是我们帮他完成的,但是他今天把材料都带来了,这就是一个进步嘛。”这是教师在旁边说:“李思金同学不错,有进步了,可你们也很棒,会发现别人的又点了,我建议你们就给自己鼓鼓掌吧!”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自己。在小组评价后,笔者请各小组把作品放在讲台上,请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评价。同学们的评价又是五花八门,不能说他们的评价都非常完美,但这些都是他们对美的理解,不仅单单对作品的美有了理解,而且对人的美也有了理解。最后笔者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棒,老师给每一个学生的书本上都画上一个大拇指吧。”相信教师的这个“大拇指”会激励着学生不断向前。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但笔者深知,作为一位美术老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中不断锻炼、探索下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余文森.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N].中国教师报2006-6-13(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局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3-5,11-15[3]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教材编委会.新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下载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设计策略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陡子峪明德小学:王金山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形式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是探究式科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在课堂......

    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廖明均(童家乡中心小学达州市大竹县635135)【摘要】介绍从那些方面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恰当实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真正体......

    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广西桂林市桂电中学彭昕 摘要:2012年我区已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长宁中学夏小侠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交流、检验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摘 要:基于?v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

    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

    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反思 论文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四、审美教学艺术的优化策略 (一) 音乐作品优质呈现,吸引学生感......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化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倡导教师应努力从提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