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设计策略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讲授”似乎不重要。其实,必要的 “讲授”是不能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离子键中离子键的概念: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学生容易把相互作用理解为相互吸引,解释相互作用时我是边演示,边讲授‘当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存在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当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
(二)有效“习题教学”
首先 要将典型的习题进行全面剖析,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习题的分析和解答中的迁移能力, 以及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 也是中学化学教育评价的趋势。其次, 教师要将习题的处理和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 要将运用新知识的重要习题, 在课堂新知识教学后进行处理, 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巩固, 及时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共价化合物时,可以选择以书后练习题为例,分析并且引出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再者, 教师要对习题教辅资源进行筛选, 选择难度适合、考查点适合的题目, 不要让习题牵绊教师的教学。有的教辅习题质量较差, 挂着新课程配套资源的字样, 内容却是原来教辅资料的简单重组。在新课程实验区, 教师按照新课程进行教学后, 学生不会做教辅中的习题, 教师不是对习题进行筛选, 而是将习题中涉及到的内容(新课程中不作基本要求的内容), 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补充, 这是不倡导的错误做法。
(三)有效“提问”
设置合理台阶 本人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的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首先,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干电池产生电流使小灯泡发亮,电能是由什么转化来的?然后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设置如下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1.锌与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会放出氢气?反应中电子如何转移? 2.铜片接触到锌片时,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子的转移有什么改变?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两极各发生了什么反应?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研究
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教学效率低,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具体的表现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不够,因此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适应新的课堂改革的需要,实现化学课堂的高效益,我们不断地探讨、研究、总结课堂模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日益成为一种主流。课堂讨论成为老师组织教学、学生探讨问题的必须环节。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组织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生生、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能力、觉悟的一种方法。课堂讨论作为一种契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广受老师们和学生们的青睐。
但是,我们平时在听课、上课中发现,学生讨论取得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很多讨论流于形式,大量无序、虚假、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所以,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亟待加强。鉴于此种现象,我决定对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我们着重进行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1)调查目前我校高一高二化学课堂讨论的现状。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多数是过分地注重讨论的形式,对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关注不够。具体表现为:讨论的目的不明确;讨论的题目设计不合理;教师对讨论缺乏适时的点拨与引导;没有讨论的实际结果;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次数过多等等。
(2)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①讨论的目的不明确,具有明显的随意性。②讨论的问题或易或难,缺乏讨论的价值。③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缺乏有效指导。④学生思维水平肤浅狭隘,教师缺乏准确客观的即时性评价。
(3)课堂讨论的形式及原则的研究。
(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研究。
(5)讨论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围绕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设计的梯度,以使活动课中的问题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通过多重的问题设计、讲答,在原有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问题的设计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提高课堂讨论实效的对策研究。①准备策略:科学安排课堂讨论的组织。②组织策略:适时调控课堂讨论的过程。③结束策略:及时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以高一高二化学课为主渠道,探索哪些方法与策略更有利于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并在研究探索中提高讨论交流的实效性。通过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方法观、学生观。研究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引导调控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参加讨论交流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开展讨论的参与率,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研究过程中综合选用多种研究手段,诸如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等,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调查学生课堂讨论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相应对策。
(2)献资料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行动研究法:依据调查出的情况,分析原因,制定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构建了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提出了明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认真贯彻实施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二中)
第三篇: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前言]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十年里,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推进,改革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人们关注的重心转移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效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如果衡量教学的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
为了落实自治区教育厅2012年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岗位培训有关精神,我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教育厅杨宏轩老师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进行培训,让我感受很深。也使我回来后在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中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总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益、教学有效率。
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二、创设生动有效情景导入新课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决定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上信息技术课比上网玩游戏、聊天更有趣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我在参加自治区继续教育培训中,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
这位教师的导入新课是以“甘肃校车交通事故为案例”进行导入新课的。刚开始一看,这位老师导入新课题材选用如今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是与学生有切身利益的话题进行引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仔细一看,“校车事故”是一个深重的话题,学生刚一上课,就看到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听到这么深重的话题,学生还能有学习的兴趣吗,而且这个话题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又能有多少联系呢?
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故事情景创设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法、温故知新创设情景法、创设问题情景法等等。信息技术课有它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教师都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低,所以我提倡应用创设问题情景法,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话。教师有意识地层层设置一些递进式的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地随机抽问学生,并根据回答情况不断追问,及时捕捉有利的生成性问题加以设问,就能使学生表达出来。这样,也迫使学生思考、探究。
三、有效指导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二 信息技术课有它的特殊性,动手实践的时间多,我们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去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讲授,不是灌,而是导。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自学课本,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上多分析多思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做到善疑善问,激发学习热情,使其获得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效果。例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个案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选择恰当的图表呈现数据”。我在听了好几位老师讲这节课,教学设计有新意有思路,教学环节设计的也合理。但却忽略了这个细节,没有突出重难点。而本节课这位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翻开书本,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诱使学生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分层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三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提前备学生,在布置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合理搭配,积极探索问题,让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带动手操作慢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在2011年全市优质课比赛中,小学组有一位王娟娟老师讲的《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学生在进行练习制作作品时,教师在班上巡视指导学生,并注意发现学生在制作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挑选代表优、良、中三个层次的作品,在适当时机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全班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学生根据这些反馈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修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因为学生能力的差异,必定会有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先完成作品,所以这位老师要求这些先完成作品的学生去帮助同组的未完成作品的同学。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发挥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协作学习过程,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来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务一布置,就不在管了,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总是那几个同学,不爱动手的依赖性强的永远都当旁观者。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
首先课前备学生,课中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是合作学习效率提高的先决条件。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教师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兴趣、创新、实践、合作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的基础,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效课堂教学中,探究实验教学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热点和重点。
一、创设高效的探究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我们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探究实验的重视不够。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我尽量让学生去动手做,用心观察,用笔记录,学生自己去捕捉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新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而有些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变成学生演示实验,增强了每一位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也提供了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高中学生接触化学实验不多,动手能力差,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我们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要结合课本安排学生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掌握中学常用仪器的用途,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接触常见的仪器,使用常见的仪器,增强其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动作,真正使学生做到嘴能说,手能做。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因此,创设高效的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探究实验的地位,在实验探究性中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实验方案、动手实践、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传递
1.以学定导与循导自学要互动共生。
如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我设计成以下六个问题让学生探究:①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②同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酸碱性强弱;③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④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⑤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CaCl2溶液、Ca(OH)2溶液的反应;⑥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理性思考,逐步深入,明确了学习目标,认识了学习方向,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
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实验课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实验室,自己动手改进和补充课本实验。另外,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开放实验室对学生深化、系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技能、方法等很有帮助。
三、关注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水平的关键
要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感。这是推动学困生继续努力学习英语的最大和最有效的动力。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所使用的方法必须要让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学习,这是其一。因为学困生本身基础很差,如果学习的内容过难,他们就会体验到失败,从而会挫伤甚至毁灭他们的积极性。其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困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概括、想象和创造等,这些活动都涉及到他们的精神需要。只要把上面所说的两点结合起来,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学习和创造的成功和喜悦以及心灵上的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驱使他们不断学习的强大动力。
换言之,重视课堂教学评价,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评价,使教师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引导和帮助教师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致力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中学
编辑 张晓楠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摘要:首先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日常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它。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很生动很形象的科目,它不像物理学中力、热、电等知识那么抽象,也不像生物微观生态系统或是整个生物圈那样触不可及。它是形象可见的,用当代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有图有真相。这么来说化学应该是一门很受欢迎的科目,但却仍然有不小的一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化学,理由很简单,即学不好。于是,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则很有必要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展开一次相关的研究。本文从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分类整理、系统记忆,亲手操作、加深印象以及绿色化学、和谐共生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联系实际;系统记忆;绿色化学
一、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使学生热爱化学。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并不是只有学习过后才能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我们应教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把所需的知识内容联系实际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从而由生活实际促进化学学习,再由课堂化学学习去改进日常生活的相关事宜。实现教学、运用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充满实际意义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热爱化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里乐在其中。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化学药品俗称入手,教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辨别日常用品。例如——
大苏打:NaHCO3,苏打:CaSO42H2O,小苏打:Na2CO3。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小苏打做发面剂,因为它可以在加热过程中释放
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使面食迅速膨胀至发起。
又例如,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醋酸除水锈的例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这里就不必细说了。而高锰酸钾溶液一旦沾到皮肤或是容器上就会留下很深、很难清除的污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利用到了一个氧化还原反映化学方程式——
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问题是,实际生活中草酸并不易得。于是,我们又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维生素C。一片小小的维生素C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洗除顽固的高锰酸钾污渍。于是,除了高锰酸钾氧化还原反映之外,我们还展示了一条新的知识——维生素C含大量草酸。
二、必备知识,系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推断题中的概念描述很多,很容易混淆,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学不好化学的主要原因。学生们并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没有对知识做出系统的梳理。这时,身为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记忆。比如说,按颜色、焰色和溶解度等规律划分。
(一)按颜色:化学物质单质就有很多种,加上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更是数不胜数,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要遵从删繁就简的原则,挑少数的、有特殊性质的进行记忆。比如说固体物质的颜色就分好多种,但大多数固体非金属都是白色的,大多数固体金属都是银白色的,这样,我们只需要记住其余几种颜色的物质就可以了。像是红色固体就有单质铜、氧化铁、氧化汞红磷等(内部还有细微差别)。这样记起来就不容易混淆了。
(二)焰色:各种金属离子在焰色反映下会释放出各种焰色的光芒,但是,并不是所有金属的颜色反应都会被应用到。在高中阶段的实验内容中,排在金属会动顺序表中铜以后的金属基本不易出现离子态,那么我们只需掌握几个常见的、活动性强的、能够发生各种反应金属离子简单记忆即可、例如钠离子焰色反映是黄色,钾离子颜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是蓝色等等。
(三)溶解度:这个最简单,参照教材附录上的化合物溶解度表,还是依照删繁就简的原则,把个别特例的记住就可以了。
三、亲手操作实验,提高参与意识,加深印象。
实验总是最直观的表达与接受的方式,所以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化学实验课由于设备不足、危险等缘故,总是由教师一人操作演示,由学生来观察成果。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不能对实验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一些作为靠后的同学还会因为观察不便、失去对化学实验的耐心和兴趣。新概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实验氛围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来。当然,安全还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投鼠忌器。不能因为担心事故就放弃教学。毕竟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性也是教学当中的一个范围。作为教师应在实验之前安排好并详细检查安全事项、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担任保护工作,随时准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的操作、亲身的参与增强了课堂参与意识;并且通过在近距离、可主导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细致地观察、思考、总结等步骤,使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
了更深刻的印象,容易形成永久性记忆,不易遗忘。
四、重视绿色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在生产类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使反应物尽可能高效率地转化为所需的生成物。也就是杜绝反应废物,从源头上减少由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是一种在当今世界上被普遍支持的化学理念。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当然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要跟上并且超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化学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小小的化学知识竟会改变整个生物圈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进而给予学生学好化学的强大动力。
总之,化学是一门涉及到民生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范围的科目,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作为高中化学教育者,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教育我们的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