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注意听,看看大家能不能发现歌词和我们上节课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有摩擦力伴随,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呢?
昨天咱们见面时,曾经给了大家一张学习单,请你拿出学习单把调查结果跟大家说一说吧
大家说的都很准确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候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的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摩擦力有时候对我们有利,有时候对我们有害)
总结:所以为了更好地运动,人们在制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摩擦力;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去减小摩擦力。
引出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 比如:
登山鞋的鞋底为什么设计成有花纹的?(鞋底做花纹,增大摩擦力。)汽车轮胎为什么要做花纹,遇到雨雪结冰天气还要挂铁链?(这样可以使运动物体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
为什么车轴承要设计成滚珠轴承?(车轴承改用滚珠轴承,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达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引导:除了这些,在很多交通工具上这些设计也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请各小队长打开桌面上的信封,里面有一张观察报告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离你们小组最近的一辆自行车进行观察,小队长负责归纳总结其他队员的意见,完成填写,假如你对自行车的某个部件仍然不了解也可以咨询我们身边的老师们,甚至是把你们想法和老师们进行交流。
好,下面各小队可以把你们的观察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了。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自行车有哪些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前、后轮子,后轮轴上的小齿轮,链条,中轴大链盘,脚蹬、刹车等。)自行车上那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车把手、脚蹬子表面,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前后轮胎表面,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刹车橡皮,增加压力的方法。)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手把转动轴、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等,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是安装滚珠、加润滑油。)
四、课后思考:
假如没有了摩擦力。我们的世界会怎样?
板书设计
运动与设计
需要摩擦力,就增大摩擦力,(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加压力
不需要摩擦力,就减小摩擦力,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第二篇: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第三篇: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篇一: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设计》教案设计 教科版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二: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四、小结
篇三: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运动与设计教案
五年级科学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自行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体表面运动时,总有摩擦力伴随,那么大家猜测一下,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呢?
有同学说有利,还有同学说有害,到底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几
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太小了
要打滑,这时候摩擦力是有利的,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车玩,摩擦力对滑板车前进有阻碍作用,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稳稳的站在滑板车上,靠的是鞋子和车板间的摩擦,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摩擦力有时候对我们有利,有时候对我们有害)
总结:为了更好地运动,人们在制造有关物品时,都进行了精心的设
计。
引出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
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
比如我们看,(出示课件)登山鞋的鞋底为什么设计成有花纹的?鞋底
做花纹,增大摩擦力。汽车轮胎为什么要做花纹,遇到雨雪结冰天气还要挂铁链?这样可以使运动物体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旱冰鞋上为什么要安滚轮?改滚动为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总结:刚才我们看的图片中,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
减小摩擦力的?(学生讨论)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自行车有哪些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前、后轮子,后轮轴上的小齿
自行车上那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车把手、脚蹬子表面,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前后轮胎表面,做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
手把转动轴、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等,减
四、练习
1.摩擦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
a.有害 b.有利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3.连一连
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
摩擦力增大了 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
摩擦力减小了 拉链不灵活了,涂点石蜡
足球鞋底部有鞋钉
拓展题
板书设计
运动与设计
需要摩擦力,就增大摩擦力,(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加压力
篇四: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因此本单元教材紧密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这条主线。本节内容实用性强,通过学习大气运动可以理解风的形成,了解全球大气运动状况。本单元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既联系实际又有指导实际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注意前后连贯,联系实际,充分运用读图思考题。
1.理解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及其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1.热力环流 2.三圈环流
【板书】
三、大气的运动
【故事导入】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
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b a c b a c b a c 图1 图2 图3
(2)若a地受热(如图2),则: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向下凸,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凸;高空等压面相反。
(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教师提供不同的局部热力环流情景,让学生上黑板动手画出完整的热力环流,通过多点气压值的比较得出结论:
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②由于冷热原因引起的近地面符合热低压、冷高压,高空气压值和近地面相反。
[知识运用] 解释司马懿逃生、诸葛亮
直接 大气运动最简单
形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
【板书】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导入新课]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 三圈环流
1.成因 2.高、中、低纬环流圈 3.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模拟演示过程并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板书
篇五: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一)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观察、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2、教学“对称”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巩固训练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小结师:
第四篇:小学科学《运动与呼吸一》教学设计
《运动与呼吸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呼吸是人体最主要的生命活动之一; 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
认识什么是肺活量,了解人的肺活量各不相同,加强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肺活量。
【过程与方法 】
掌握测量不同状态下1分钟呼吸的次数;
能设计、制作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会通过对不同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的体验和肺活量的测量,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了解,增强保护自己身体器官的强烈意识。
知道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强呼吸能力,提高肺活量,增进身体健康。能用所学到的有关运动与呼吸的知识指导自己平时科学地开展锻炼。
二、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呼吸器官、呼吸的过程、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肺活量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但都属于粗浅、零碎、模糊的。而像肺活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对于大部分四年级学生而言还缺乏基本的认识。所以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呼吸器官的认识、呼吸过程中各器官的协调作用、呼吸的过程等,通过对“呼吸”的反复体验、多媒体演示、师生讨论等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2)对于肺活量大小的认识,通过游戏、讨论、改进、制作简易肺活量测量仪、自测肺活量等逐步帮助建立;(3)对于运动与肺活量大小的关系,重点通过数据的比对、分析、资料的阅读、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的测量、比较等帮助建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什么是“肺活量”,学会自制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并能较为准确地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2.通过对不同数据的比对、分析,发现运动与肺活量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份肺活量记录表和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记录表 2.每组学生准备:5L空油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等
3.教师准备:(1)课件
(2)气球、肺活量电子检测仪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体验“呼吸”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我们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与呼吸》(揭题)
师生一起做深呼吸运动,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的身体发生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同学们有重点地再进行体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呼吸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身体的很多器官都发生了变化。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人体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的过程呢?
体验呼吸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了解呼吸的过程
1.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请每位同学对照呼吸器官图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并想像空气是怎么通过这些呼吸器官进出人体内的。
2.学生尝试描述空气在人体内的进出路径。配合课件,予以强化。3.电脑出示模拟呼吸器,演示人体是怎样利用这些呼吸器官进行呼吸的。
(三)自制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
1.师:吸气时我们的肺变大了,那一次我们的肺内一次最多能装多少空气呢?
2.吹气球游戏。认识什么是“肺活量”。比较吹气球比赛的几位同学肺活量的大小。
3.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从而比较准确地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大小。
4.师生讨论、确定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制作方案
5.小组尝试制作,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做好记录。
6.给出区间表(表1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表2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汇总、统计全班数据
7.比较汇总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8.出示肺活量电子检测仪,教师演示的基础上,请班内肺活量比较大的几位同学和相对肺活量比较小的同学上台测试,教师做好记录。
(四)、探究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
1.讨论,什么原因可能导致我们肺活量有大小呢?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访肺活量大的同学,让他们自己说说什么原因。3.出示一组资料:运动员与平常人的肺活量数据统计,有什么发现? 4.你觉得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5.平时剧烈运动后呼吸有什么变化?测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剧烈运动后一分钟呼吸次数。比较自己的记录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6.采集班中肺活量大的几位同学的几个数据:肺活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剧烈运动后一分钟呼吸次数。与这几位同学的数据比较,你又有什么发现?
7.教师小结:肺活量大,说明你的肺功能健康,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后,就不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经常运动,特别是参加长跑、游泳等运动就能不断锻炼我们的呼吸器官,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与呼吸”这一主题进行进一步的质疑,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布置学生课后可以利用简易肺活量检测仪测量父母亲的肺活量。并制订一份家庭锻炼计划,坚持锻炼,几个月后测测自己与父母亲的肺活量是不是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第五篇:小学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定稿)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满足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也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重点】
1、知道什么是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认一认>出示爱因斯坦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么?听说过他提出的重要理论么? [生]相对论。
[师]说的很对,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种生活中的相对。引出今天的课题《静止和运动》,并板书。2.认识静止和运动 <找一找> [师]同学们肯定知道许多生活中静止的或运动的例子,看课本26页插图,蔚蓝的天空下,飘着几朵白云,在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踢球,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的坐在操场边聊天。你认为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说一说>(学生交流)踢球的是运动的,跳绳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站着看跳绳的是静止的。
[师]:为什么说踢球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生说理由)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说,踢球的、跳绳的相对于操场(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反,站在那里的、坐在那里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做一做> [师]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一下。[学生实验探究]将橡皮放在课本上,推动课本在课桌上缓慢移动。观察并思考: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橡皮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师]在做实验时,注意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位置变化了;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改变;橡皮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改变。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26页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生]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橡皮相对于书本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
[师]对于橡皮,同一个物体有两种不同的结论,合理么? [生]合理,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师]说得很好。可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
板书,并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并画出。<学一学> 1)让两个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师]:其中的一个同学动了吗?相对于另一个同学呢?
[生]:其中的一个同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同学是静止的。
2)[师]请同学们再来判断一下。[生]以大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生]以大树为参照物,警察是静止的;以汽车为参照物,警察是运动的。
[师]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乘客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所以参照物的选择是„„(生齐答:任意的)。由于参照物不同,物体的描述可能不同,所以在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应当指明参照物。但平时,我们习惯上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省略不提。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看一看> [投影]联合收割机与卡车的运动。
[师]像收割机与卡车一样一起运动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投影展示两辆卡车一起运动的视频),此时以任意一辆卡车为参照物,另一辆卡车都是静止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为相对静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的例子是否为相对静止。[投影]快速的警车与客车一同运动。[生]以警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以客车为参照物,警车向前运动。<猜一猜> [师]运动的相对性在影视作品中也有许多体现,西游记伴随大家成长。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 “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猜猜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 “高强”的人 “飞檐走壁”的镜头?
[生]1: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是先拍摄出人在飞机或火车上的镜头,再拍出不同的沿途风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不同的沿途风光。我们看电视是以不同的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人看风光的效果。[生]2:人 “飞檐走壁”:是先拍摄出人在半空中行走的镜头,再拍出不同的墙壁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墙。我们看电视是以墙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人 “飞檐走壁”的效果。<演一演> [投影]实践活动: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是向北运动的,乙说是向南运动的,丙说是静止的。请举例说明。生交流讨论,选几位同学上台表演。
(例如:4位同学表演,1号快速向北,2号和3号同时慢速向北,4号不动。此时,1号可以说,3号向南;2号可以说,3号静止;4号可以说,3号向北。5.运动的分类 <比一比> [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看来大家是真正掌握运动和静止了,那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思考他们有什么不同。
[投影]高速公路与过山车。[生]左边的是直线,右边的是曲线。
[师]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运动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你能分辨下面的运动分别是那种运动么? [投影]直线飞行的飞机轨迹与特技表演中的飞机轨迹
[师]除了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外,请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生]按快慢分;按速度分„„
[师]分类有很多种,希望大家下课后多多总结。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练一练> 6.练习
1)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的。2)下图是国庆60周年加油机梯队飞 过天安门的照片。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 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请问,飞机 在进行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
机是_____的,相对于地面是_____的。战斗机与加油机相对______。(填“静止”或“运动”)
3)广州亚运会就要开幕了,其中的接力赛是非常激动人心的项目。在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递棒人与接棒人应怎样做?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棒是_____的,若以观众为参照物,棒是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4)有首词写着:“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
5)传说一战的时候,有个法国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看见面前有个“小虫”在飞,伸手把它抓住了,发现竟然是颗德国的子弹。你认为这可信么?为什么?
6)乘客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中,看周围的景物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7.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3-1 静止和运动 1.运动: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
3.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