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美好的愿望》小音乐迷杨科教学设计长春版
《小音乐迷杨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音乐迷杨科》是长春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中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根据波兰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杨科》的主要内容改编的,作品主要反映波兰十九世纪的农村生活。当时的波兰农村在封建地主的统治下,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课文记叙了一位酷爱音乐的穷孩子杨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最后含恨死去。杨科的遭遇正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对苦难人民的同情。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5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杨科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小音乐家杨科以及他的悲惨命运。【教学难点】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外阅读,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选择了一些有关外国孩子生活的课外读物,同学们都读过了吧?和大家聊一聊书中的主人公的故事,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今天我要独立阅读课文,也是一篇有关外国孩子的文章,题目是《小音乐迷杨科》。【设计意图】阅读有关国外孩子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作者简介:
亨利克·显克微支(H.Sienkiewica,1846-1916),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起任《波兰报》记者。在嗣后十年里,发表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灯塔看守人》即是其中之一。
1872年开始文学创作,担任《新闻》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政论《旅美书简》、《火与剑》、《洪流》、《伏洛窦耶夫斯基先生》等大量作品。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质疑:关于这篇文章的小主人公,你们都想了解些什么内容。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说说阅读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自己还没有读懂的问题。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注意弄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课件出示生字:瘦 寄 摸 琴 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1、再一次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随时把对小音乐家杨科的印象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用适当的词语或简短的句子写在书边上。
2、完成:“()的杨科”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如:酷爱音乐的杨科 具有音乐天赋的杨科 可怜的杨科 委屈的杨科
【设计意图】深入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小音乐迷杨科的心情。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有共同阅读感受的学生自愿组合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中交流阅读感受,找出能够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组的学习伙伴听。小组内互相评点、指导同学的朗读。各小组的代表有感情地朗读,与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所得。【设计意图】和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发现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五、扩展阅读,创新想象
1、“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让学生想象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杨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让学生想象听到白桦树在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所发出的声音在杨科看来是什么。
六、实践阅读,引向课外
与学生讨论,在这节课之后,关于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学些什么。
七、全文总结
本文通过写杨科的悲惨命运和他的奇特个性,表达了作者对波兰社会的看法:批评了社会对艺术和艺术人才不够重视,批判了社会的腐朽、黑暗,同时也对穷人的悲惨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八、布置作业
默写本文生字词。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扬科
酷爱:凡是……都…… 发光 渴望:只要……哪怕……也…… 惊恐 惨死:虽然……但是…… 睁着
教学反思:
课文是根据波兰著名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的主要内容改写的,反映了波兰19世纪的农村生活。课文记叙了一个酷爱音乐的波兰男孩子——扬科,为了摸摸管家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含恨死去的悲惨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文以小扬科对音乐的“爱”和命运的“惨”为线索,先介绍了扬科和他穷苦的身世,又讲扬科酷爱音乐和他具有卓越的音乐天赋,接着讲小扬科对小提琴的痴迷向往,最后讲他为了偷看地主仆人那把迷人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丧生。
第二篇:长春版三年级语文《送春》教学设计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送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积累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讨论、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对春天的态度。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唐朝大诗人贺知章通过咏柳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却是一首深藏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出示古诗)
二、解题
关于诗人王令,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
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28岁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预习时诗读得怎么样?[都背下来了(大多数同学)]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读(课件出示诗)
三、学习生字
1、正音
老师听到大多数同学已经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你能帮大家找出来吗?
A、我想告诉大家第一句中“落更开”中的“更”应读gèng。B、第三句“犹啼血”中的“啼”应读tí不能读成dī;“血”应读xuè不能读成xuě。C、第四句“唤不回”中的“唤”应读huàn。
(同时课件出示这几个字及字音,让这几名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这几个字音还真是容易读错,谢谢你们的提醒,那就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这回读得怎么样。(齐读古诗)
2、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这几个读音易错的字中有几个也是本课中的生字,课件出示“犹”、“啼”、“唤”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学这几个字,看看谁记得最扎实。
3、汇报 “犹”
A、我是用音序查字法认识了生字“犹”,我查的音序是“Y”再查音节yóu,可以组词:犹豫、~如、过~不及。
B、我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犭”旁,再查4画,组词~且、~自、困兽~斗。
C、犹的意思是(1)相似,如同(2)还、仍然(3)如同、好比。在本课中是还的意思。“啼” A、《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中我认识了“啼”是啼叫的意思。B、组词:啼哭、悲啼。“唤”
A、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我以前认识交换的换,我把“扌”去掉换成“口”就是呼唤的唤了。B、组词:唤起、~醒、叫~、召~
同学们说得比较全面了,那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
A、犹字要注意右边是尤不是
B、啼字要注意右边帝的第6笔和第8笔。(在写字本上练写几遍,老师下去巡视。)
同学们掌握的识字方法很多,有换偏旁、加一加、形近字比较,多音字识字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识字方法:拆字法识字又叫减一减。
“啼”和“犹”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能变成两个新的字,你们认识吗?查查字典自学这两个字。
四、解诗意
1、再读古诗,提出问题
(1)名同学读诗,其他同学评议,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2)自已读一读,看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残花” 是什么花
“落更开”是什么意思?
小檐是什么?
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
(课件出示以上问题)2小组学习研讨问题
下面请小组合作解决以上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3.解决问题、理解诗意(1)前两句
题目既然是送春,说明春天已经开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结束的时候,那么这句话中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意思?
(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开败的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解释的不错,那么你能用自已的话说说这一句吗?(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
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很有成效,你们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们知道“檐”是屋檐是意思,第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2)后两句
“子规”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刚才同学们的问题中有“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哪个小组研究出答案了。
(夜半就是半夜,犹是还的意思,啼是啼叫,犹啼血指的是杜鹃鸟不停地叫,叫的声音很凄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样,是个夸张的写法,并不是真的啼出血来了。)
这个解释你们满意吗?那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杜鹃鸟为什么这样啼叫呢?(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哦,看来连杜鹃鸟也在为即将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诗人却以杜鹃鸟留春的方式来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鹃鸟在半夜里苦苦啼叫的悲切,别有一番意境。除了感伤,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一种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说的太好了,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有杜鹃鸟那种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巩固诗意,感受意境
1、同桌合作,结合“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说诗意。
2、学生汇报
(看到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听到杜鹃鸟在半夜里不停的叫。
想到了杜鹃鸟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通过学生汇报,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六、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书后填空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书后积累的古诗
使学生达到会背,简要理解诗意的程度。
七、总结
自古以来诗人们便用大量诗文来咏叹春天,今天我们学习了王令的这首《送春》,你觉得你收获了什么呢?、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夸张的手法借物抒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有关惜春的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交流中掌握识字方法,工整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
二、识记生字。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三、指导书写。
四、赏析古诗。
14页积累。
板书设计
送春
看到的花落花开
燕子归来
听到的子规啼叫
想到的留住春天
第三篇: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1.童年的泥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C课件出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4.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4.联系写字。二.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教学反思:
课题:2.雨后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读8个字。
2.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积累词语。
3.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找了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师:读出诗中生字的读音:蕊、底、墙、即疑、邻)谁来读一读?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雨后的诗歌,请大家打开书第3课:《雨后》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儿化音和轻声。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指导读:
1、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
2、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
检查生字。
踩:做个踩的动作。所以踩是足字旁。骄傲:你什么时候感觉很骄傲? 痛:注意痛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
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四、有层次的指导读:
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板书:广场。雨后的广场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什么是神仙?小朋友们为什么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生:他们很自由,开心„„
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 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 板书:使劲地 学习“使劲”两个生字。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板书:欢喜、兴奋、骄傲。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板书: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 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读书屋一 球星“马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
2. 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3.认识6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1.理解儿子为什么被称为“球星”马嘴。
2.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爸自己就是马嘴。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另一个“球星”马嘴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2.认识5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朗读 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师:初夏的时候,我路过公园里的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学生齐读题目。简介作者。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三.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五.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六.吟诗炼字,体会意境。(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教学反思:
课题:能说会写一《说说童年趣事》 教学目标: 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着清楚 明白 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二、说话指导。
1.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2.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教学反思:
课题:能说会写—《我的课余爱好》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 乐趣等写清楚。2.先说后写,再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习作本上。教学重难点:写清具体事例和从中获得的乐趣。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生活。同学们,三年的校园生活一定让你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相信你们的课余生活一定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知道你们在课余常参加哪些活动,有哪些课余爱好?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来介绍一下你的课余爱好,好吗?(板书:我的课余爱好)
二、习作指导。1.什么叫课余?
课余就是指在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如每天放学以后、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2.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准备一些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带来了吗?现在请你拿出来,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喜欢下棋、打乒乓球,这是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集邮、唱歌,这是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游山玩水、养鱼种花等活动。3.展示生活。(1)片段细说。
刚才你们用一句话总体介绍了自己的课余爱好,但我的印象不深刻。你们能不能把某个生活过程说得详细一点,譬如动作过程、语言心理过程。请大家想一想再说。学生细说片段
(可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2)评议指点。
4.学习“习作要求”及“提示”。
自读、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七色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同音字填空 填写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称 写叠词,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更有效地积累 运用字词。2.积累谚语。
3.阅读短文,扩展知识面。4.学讲小幽默,感受幽默。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一朵美丽的七色光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开放,发出夺目的光芒。同学们,你们好!欢迎走进“语文七色光”园地,快乘着“七色潜艇”出发吧!看看谁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最大!(“七色潜艇”驶向海洋深处,海底光怪陆离,充满奇异的景象。)
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它们快乐、恬静地生活着。而今天,以往平静的海底却热闹非凡,想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小丑鱼过生日,小伙伴们都在精心挑选礼物,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呢?我们快去看一看吧!2.自主学习,实践探究。(1)出示第1题。
大家看章鱼最先带来了几个同音字考考大家,快来试试看。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议;展示学习成果
(2)石斑鱼怎么游得这么快,快来看看它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完成第2题。(3)射水鱼又在不停地“打枪”,它正在为小丑鱼“放礼炮”,相信它的礼物会更精彩。完成第3题。3.积累名人名言。
可爱的金枪鱼也来凑热闹,它给小丑鱼送来了“金玉良言”,我们千万不能错过!(1)学生看书记诵名人名言,体会含义。
(2)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理解名言的含义,老师加以指导。4.知识窗。
小丑鱼收到这些礼物别提多高兴了,它们坐在一起高兴地看着短片,不时地议论着。出示书中文字,指名读。4.总结收获。教学反思:
3. 军神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也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2.能大声地朗读课文。
3.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4.会写本课“庆”等1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2.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悟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也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课文有几小节,每小节写的什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课件)
1、本课生字的读音。套读tào 勉强读miǎn qiǎng 离读lí
2、多音字“观”→(guān)观点、观众(guàn)道观。
3、形近字:摘——滴
烂——拦
换——唤
近义词:孤傲——高傲
镇定——镇静
柔和——温和
怀疑——猜测 反义词:拒绝——接受
清醒——糊涂
崭新——陈旧
怀疑——相信 5、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通过写刘伯承眼睛负伤后,手术中却拒绝使用麻醉剂,表现出他超常的忍耐力,赞扬了他的勇敢、镇定和钢铁般的意志。6、文章是按照“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顺序写的课堂检测
三、课堂检测
1、自选词语,学生自主完成。
2、认真读课文,体会“军神”内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朗读思考
1、说说沃克医生的神态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此时你是沃克医生,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人?
3、想一想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4、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二、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1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3)分角色读前1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2.读课文体会意志之坚。
(1)指名读12-15节,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课件出示资料)3.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自读17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课件出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4)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三、汇报交流。
1、手术前:(1)一开始“孤傲”“冷冷地”(2)而后“惊疑”“怔住”“火辣辣地” 手术时:“柔和”“再次怔住”
手术后:“惊呆了”“慈祥”“肃然起敬”
因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使沃克医生敬佩。
2、刘伯承是一位有着惊人毅力与顽强意志的人。
3、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始终保持着微笑与平静,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四、拓展延伸,培养写作。
自拟题目,选择材料按“总——分——总”的结构写一段话,尝试运用神态描写或对话描写。
板书设计: 求治
3、军神
术前 坚韧不拔 真正的男子汉
(刘伯承)术中 钢铁意志 会说话的钢板
术后 教学反思:
4、登山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会写本课“登”等14个生字,会认本课“蔚”等13个生字。4.能大声朗读课文。背诵“他们登上山顶••••••”一段。5.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也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汇报本课生字的读音。登读dēng 碎读suì 趣读qù
2、汇报多音字“刹”→(shā)刹车(chà)刹那。
3、形近字:顺——须
慌——谎
碎——粹
近义词:躲避——躲藏
毅然——坚决
黎明——拂晓
仍旧——依然 反义词:躲避——暴露
危险——安全
狭窄——宽阔
顺利——曲折
4、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本文叙述了革命导师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伴下登山看日出不畏艰险,两次走同一条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了作为一名革命者,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优秀品质。
5、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四、朗读课文,用心体验。
1.画一画,认识小路的险。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同下登山看日出,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走的是一条窄小的路。走的是一条危险的路。)
2、面对这么窄、这么险的小路你想到了什么?
3、读过山路一段,刚才大家目睹了“列宁”在“巴果茨基”的带领下走险路的情景,现在你想说什么?
4、议一议,学习列宁的可贵品质。
(1)抓住“就走”,了解列宁是主动选择走险路的。(2)抓住“您能过去吗?”,体会列宁的勇敢。
(3)抓住“向前走”,体会列宁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战胜艰险的勇气。
五、联系实际,引申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害怕的体验吗,当时你是怎么想 的?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2、学生讨论、交流,增强保护生命的意识。
3、教师小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处理锻炼意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研读思考
1、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2、我知道了列宁在登山途中两次经过了靠近深渊的那条极其险峻的小路,但他却认为“这次登山非常有趣。”这是为什么?趣在哪里?
3、列宁上山和返回时为什么都走了那条危险的小路?
4、“路窄的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样的路会有什么危险?
5、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了列宁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三、汇报交流。
1、列宁上山要走小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返回时要走小路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上山时走小路心表有些紧张、害怕;返回时走小路心情欢快,充满自信。所以他觉得有趣。
2、原因在:(1)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2)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3、列宁具有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品质。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高山()的野游()的露珠()的小路()的意志()的小鸟
2.列宁是伟大的导师,他在文中最后说的那段话已成为教育后人的至理名言,同学们能写几句对待困难,磨炼意志的话吗?试着写下来。
3、拓展延伸,话题讨论。
有家长认为《登山》这篇课文会造成孩子的盲目模仿,不适合孩子学习,建议把它从语文教科书中撤掉。组织学生讨论“《登山》该不该从教科书中撤掉”,说说自己的看法。板书设计:
登山(看日出)
去
走了险路
列宁
锻炼意志
回 还走险路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二《关羽刮骨疗毒》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3个生词“矢”、“镞”、“炙”的意思,掌握4个多音字“为”、“中”、“创”、“将”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
3、读懂古文内容,感受关羽的硬汉形象和英雄气概。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2、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从题目了解人物和事件。
2.简介《三国志》。
出示:《三国志》是一部史书。晋代陈寿编写,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事件。
3.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初读古文,学习生字:矢、镞、炙
2.学习多音字:为、中、创、将
3.三读古文,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
(1)师范读。
(2)标好停顿,组成四人小组,一人读一句。三.再读古文,读出感情,加深感悟
(一)学习前两句,了解原因
1.学习第一、第二句,交流关羽刮骨疗毒的原因。
2.理解“尝”的含义。(“尝”泛红)注意古今字义不同之处。3.指导朗读“医生的话”。
交流体会医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的语气。
(2)理解句中语气词“耳”的意思。(“耳”字泛红)注意古今字义不同之处。(3)齐读描写关羽刮骨疗毒原因的两句话,感受伤势严重。学习后两句,了解表现
1.学习第三、第四句,交流关羽刮骨疗毒时的表现。
2.交流体会关羽的形象。(了不起、英雄气概、大丈夫、像个男子汉„„)
小结:当医生告之关羽只有刮骨才能去毒时,羽便伸臂——令医劈之,当医生为他破臂作创时,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当医生为他刮骨疗毒时,羽还是——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当臂血流离,盈于盘器时,羽仍然——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真是(了不起、英雄气概、大丈夫、像个男子汉„„)
3.再读古文,注意读出感情。
4.拓展:推荐小说《三国演义》。四.小结全文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二《第一声叫买》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乐趣.引发自己对某个“第一次”的回忆。并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做过的事。
2、认识“价、滋”等14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阅读课文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乐趣.引发自己对某个“第一次”的回忆。并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做过的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二、朗读感悟
1、读一读,给字注音。
价钱 滋味 社会 摊位 小贩 占位 编个 营养 便宜 朗诵 恐怕 哽塞
2、通过预习还学会了什么?(1)字:多音字、形近字(2)词:近义词 反义词
3、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想一想“第一声叫卖”中蕴涵的道理。
6、假如我和表妹就在你面前,你准备对她们说点什么?
7、买完白菜,我和表妹回到奶奶家会怎样介绍卖菜经过呢,奶奶会做些什么呢?
三、汇报交流
1、生字音。诵读sòng 编读biān 滋读zī
多音字:便→(pián)便宜(biàn)方便; 塞→(sè)阻塞(sài)边塞。形近字:贩——板
摊——难
价——介
3、词:近义词:支持——支援
便宜——低廉
犹豫——迟疑
夸奖——称赞
反义词:犹豫——果断
便宜——昂贵
夸奖——批评
轻松——紧张
4、交流理解的词语及句子。
5、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述的是暑假里,“我”和表妹到市场卖自家地里产的小白菜,起初不敢叫卖,后来鼓足勇气,终于喊出第一声叫卖的过程,从中体会到了“万事开头难”的滋味,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乐趣。
6、课文是按为什么叫卖、怎么叫卖、叫卖的结果的顺序写的。
四、课后巩固
1、注意:“塞”是个多音字,出示词语分辨读音。哽塞()堵塞()瓶塞儿()木塞儿()塞外()出塞()
2、写出近义词。
轻松──()持续──()从容──()顿时──()3.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心情()的脸色()的眼睛()的光()的时刻()的小姑娘 4.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进括号里。
“才” : ① 只有 ② 只好 ③ 刚刚 ④ 才华(1)他才回家一会儿就下起了雨。()(2)英语口试他才得了四十分。()(3)王勃很有才。()(4)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妈妈才同意了他的要求。()
六、小结:第一声叫卖是很难的,也是幸福的。在这个过程中,勇气战胜了羞怯,行为经受住了考验,思想得到了升华,也收获了喜悦。“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学习的道路上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希望你们能在“开头难”时都能鼓足勇气,树立信心,攻克难关,收获属于自己的喜悦。板书设计:
割白菜 决定卖白菜
第一次叫卖 编广告词 表妹和“第一声叫卖 万事开头难 一声声叫卖 吸引买菜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能说会写二 《什么是勇敢》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是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3、讲究说话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事例,说的要有理有据.教学过程:
一、揭示话题
二、认识、理解“勇敢”。
自我测试,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测试勇敢)
1、树上有个马蜂窝小明说我敢把他捅下来,这就是勇敢。
2、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3.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敢一个人在家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5、四川汶川地震中,一位老师冒死救出了几十个学生,这是不是勇敢?
三、通过刚才的测试你对勇敢了解了多少?
四、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五、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勇敢:勇敢就是受了委屈不流泪、不抱怨;勇敢就是有了错误要敢于承担;勇敢就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就是永远不要逃避。
六、角色扮演。
1、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故事三:关于二战的撒尿小孩于连:在一个节日人们欢庆时,小男孩于连在仓库发现炸弹导火线,情急之下用尿炸弹导火线浇灭了,保卫了布鲁塞尔。后来人民为了纪念他就铸了个铜像。
2、你对勇敢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评议。
七、把自己或者比人的勇敢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对错误敢于承担 勇敢
不怕困难、挫折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第一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内容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说具体,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习作指导: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指名读
2、习作向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3、指导选材。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许多第一次,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什么?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
(2)、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回忆事情的经过,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试着说一说。要求:a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b再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板书:事情写清楚 表达出感悟)
三、交流分享。
1、小组交流
刚才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伙伴交流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
2、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与全班同学分享?指名交流(在他发言时其他同学要用心听,看他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讲述中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悟,有哪些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明确了要求,开始动笔写吧。板书设计: 第一次……
事情经过写清楚
要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一次……》作文讲评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通过评讲,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美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通过评讲,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知道如何弥补,进而逐步改进。
教学重点: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教学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的作文。教学过程:
一、总结习作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还记得本次的习作要求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 事情写清楚,要写出感悟,)
2、总结感受
二、佳作欣赏
1、出示佳作,集体欣赏
这篇作文是本次作文中优秀习作之一,想听么? 用心听老师读,在这篇文章中你最欣赏那一部分?觉得那个地方很好?同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评价,明确这篇习作将事情的的经过写的非常具体,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借鉴课文中表达感悟的方法,能结合具体事件把得到的启示写清楚,2、出示片断,讨论修改
这是咱班另一位同学的习作,它记述了第一次骑自行车的经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习作的一个片断,(师读片段)你觉得这个片段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要求学生通过修改了解如何通过修改将过程记录清楚)
三、精益求精
1、明确修改的作用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我们认识了叶圣陶先生,他为肖复兴详细修改的作文更是令我们记忆犹新。有人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谈)
师:“是的,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2、明确修改标准
那么针对本次习作,你觉得应该从哪方面来修改?
明确修改标准:
1、字词句:错别字、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是否存在病句。
2、内容:事件过程叙述清楚,完整,将感悟写清楚。
3、表达: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小组合作修改
下面就依据这些标准,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也可以向自己的组员求助。
4、展示修改的内容 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你觉得自己哪一处修改得很好,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你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生交流
四、总结讲评
1在这次习作中,同学们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用自己的笔描写多彩难忘的生活。下去后可以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将习作上传到我们班的班级博客上,与更多的人分享。板书设计: 第一次……、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
1、字词训练,巩固学生的语言的掌握和运用.2、积累关于“勇敢坚强”诗句.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的字词.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短文或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语文七色光”乐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乐园有很多可玩的地方,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了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第一关:七色花。⑴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⑵出示第2题。
指名说,用各种形式朗读。三.第二关:妙语堂。
“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在这里会有什么发现呢?一起进去看看吧!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谁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出示语句(配有相关的图片)。四.第三关:丰收园。
你们肯定能猜到,来到这个园子,里面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多种形式朗读知识窗短文,交流感受。五.小结。教学反思:
5、真情的回报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会写12各生字,认识7个生字。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家人对你的爱。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课文使学生懂得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必然会得到真情的回报。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圣诞节的资料。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二、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也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认读本课生字的字词。挣钱 邻居 车辆 买卖 骑车 订单 账本
2、多音字:挣zhēng挣扎 zhèng 挣钱
3、形近字:买——卖 淡——谈
帐——账
近义词:熟识——熟悉
绝活——绝技
依旧——依然
帮忙——帮助 反义词:熟识——生疏
缺席——出席
崭新——破旧
4、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9岁的孩子为了帮家里挣钱,给一家报社送报纸,因为他诚实认真,取得了订户的信任并得到真情回报的故事,说明只有用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人们的信任的道理。
5、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文思考。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2、“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二、汇报交流。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读相关的语句(课文最后一节的前半部分)。讨论:
(1)“绝活”一词的含义。这里加了引号,有什么作用?(2)“我”是怎么做的?(依旧……依旧……)说明了什么?
2.所以“我”的真情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我”得到了客户。)3.订户对“我”的真情是什么?指名读并指导概括。(1)推荐新客户。(2)多给小费。
(3)圣诞节礼物。(4)一个星期的报费。
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个,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说些什么?(分别指名说)
4.小结:这实际上就是“我”得到的回报!
5.讨论:“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想要得到回报了吗?
6.小结:我的真情付出并没有想得到回报,但是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引读最后一句)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7.板书:诚实的劳动关怀和爱意
8.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注意:把想说的心里话、想谈的感受凝成一句话。
老师举例:人间自有真情在,付出总有回报来。
六、迁移训练:续写故事,超越文本。
1.总结迁移。课文中的故事虽平淡却很感人,告诉我们对待别人要真诚。在“我”收到订户的自行车后,“我”的经历又将如何呢?与订户的关系会怎样发展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为原文续写一段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动笔写下来。板书设计: 5真情回报
我 订户
从没有学会…… 非常客气
依旧…… 依旧…… 推荐订户
给小费
赠送自行车
(真情付出)(真诚回报)诚实劳动——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教学反思:
6、那只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厦、褐”等11个生字,会写“续、股”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逃之夭夭”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
3、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感情的变化。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家人对你的爱。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感情的变化。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也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课件)
1、认读本课生字的字词。连续 分秒 一股 可惜 鬼怪 逃之夭夭 猜想……
2、多音字:厦xià厦门 厦shà商厦
3、形近字:夏——厦 天——夭
近义词:抗拒——抵抗
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得意忘形——得意洋洋
反义词:抗拒——顺从
蹑手蹑脚——大模大样
4、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我”为女儿捉了一只松鼠,又放掉了它,本以为女儿知道后会责怪自己,没想到女儿也在关心那只松鼠。同时做者还抒发了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5、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思考。(课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逮——放——想
2、究竟是那只松鼠给作者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用横线勾出描写松鼠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句子,并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3、假如你看到这只可爱的小松鼠,你会怎么做?文中的父亲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二、汇报交流。
(一)“逮松鼠”部分。
1、我们去瞧睢父亲逮松鼠吧。请孩子们自由读第三段。
2、汇报自学情况。
(1)松鼠是什么样的?从松鼠外形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可爱至极)
小松鼠只有这一只吗?(不是)出示句子“顷刻间,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几只松鼠在跳动觅食。”(指名读)
(2)当父亲去逮松鼠,松鼠要逃跑,课文是怎样写松鼠的呢?
出示句子:“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上树梢。那些小精灵呢……”
(3)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松鼠怎样?(活泼伶俐)
(4)这句中的省略号表明什么?(多次逃掉)
(5)这样一只活泼伶俐的松鼠,父亲是怎样逮住它的?(九牛二虎之力)
(6)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才逮到一只松鼠,心情怎样?联系前面的语句来说。(心里非常高兴)为什么高兴?A、终于抓到松鼠的欣喜。B、女儿的心愿可以实现了
3、领读感悟。是呀,小松鼠机灵、敏捷,父亲逮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课文都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再去感受感受一下吧。老师引读第三段。
(二)合作学习“放松鼠”部分。
1、过渡语:多么伶俐,多么惹人喜爱的小松鼠呀,却被父亲逮住了。假如你看到这只可爱的小松鼠,你会怎么做?文中的父亲是不是这样做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四至六段。分小组合作学习,请齐读四五六自然段:
(1)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松鼠神情、动作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用三角形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体会父亲的心情。
2、汇报合作学习情况。(1)松鼠神情、动作如何?
出示躺在网袋里的小松鼠神情的句子:“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2)像是乞求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他好想这位叔叔放了它,它好想活下来,它害怕死。)
(3)假如你是这只松鼠,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是呀,这只小松鼠也向往自由,向往家园,向往能逃脱,但它却无可耐何,让我们再去感受小松鼠的这种心情吧!齐读此句。
(4)面对此情此景,父亲是怎么做的呢?(父亲咬咬牙,把松鼠放了)(5)为什么要咬咬牙呢?(下决心不容易,因为他的女儿常常吵着要养松鼠,而且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逮到了一只小松鼠。)(6)脱离了网袋的松鼠又咋样了呢(齐读这句话)
(7)“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何”说明了什么?复杂心情,因为他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生命,他有一颗爱心,所以他下决心把小松鼠放了,并且决定回家不告诉女儿。
(8)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引导板书:关爱动物)
3、生朗读第七段。
(三)放手学习“想松鼠”的部分。
1、父亲回到家说了小松鼠的事了吗?为什么?
2、得意忘形后父亲的心情怎样?女儿又怎样?(我不安,女儿竟一点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他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3、“一块石头”指什么?为什么一块石头落地了?
我终于明白了,女儿并不只是想要一只松鼠玩,她更关心的是松鼠的命运。她和我一样,也忘不了它——那只松鼠。(指课题)
是呀,父亲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行为影响了女儿,在女儿的心中播下了这颗种子,也在我们心中播下了这颗种子。我相信,孩子们和文中的女儿一样会让这颗种子扎根、生长。你们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们说嘛?
四、拓展延伸。
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有说的话想对文中的父女俩说点什么吧?用笔写一写。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只松鼠》,懂得了我们要热爱自然,关爱动物,做动物的朋友。
板书设计:
6、那只松鼠
捉-----放-----想(关爱动物)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三 美丽的桥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让学生知道文中的“桥”美在哪里。
2、教育学生相处要宽容、沟通,要友爱。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懂文中的那座桥为什么是美丽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他们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里已经20年了,突然有一天兄弟俩发生了纷争,结果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可是不久兄弟二人却和好了。
是什么促使他们兄弟二人重归于好的呢?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想想,哥哥让木匠造什么,为什么?后来木匠是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三、汇报交流。1.自我欣赏品读。
(1)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查学生个别读,师生点评。2.小组欣赏品读。
小组内轮读,互相点评。3.分角色欣赏品读。
(1)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2)指名分角色读。
(3)揭示文章主题:为什么说这座桥是美丽的?
4、哥哥让木匠造什么,为什么?后来木匠是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他们兄弟二人重归于好的呢?)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这座桥连通了两兄弟的庄园,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沟通了兄弟的情感,这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是美丽的桥,但更美丽的是木匠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1.你想对木匠说些什么? 2.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
五、课外延伸、拓展阅读。1.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2.阅读“扩展阅读”中的文章。
板书设计:
美丽的桥
小乔
兄弟反目成仇————兄弟重归于好 木匠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三 爱心项链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认识“链、销、程、剧”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准备:搜集感动中国人物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熟读本课的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二、汇报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回报学会的字词。多音字:卷juǎn花卷
卷juàn试卷 手不释卷
近义词:剧烈——猛烈 崎岖——坎坷 焦急——焦虑 哀求——乞求 反义词:纵——横 解——系 焦急——冷静 绝望——希望
2、课文主要讲了在美国东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遇到困难的推销员克雷斯,在几近绝望时得到帮助,并把“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一直传承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爱心。
1、(交流预习3)感悟重点词句。
(1)“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中间是一大段崎岖的林间沙路” “崎岖”什么意思?从“几十公里”和“崎岖”体会到什么?(路长且难走)。(2)“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地狂舞着,天开始黑下来了。” 这是什么描写?“肆虐”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当时环境恶劣,克雷斯处境困难)
指导朗读(1、2)自然段。
(3)“‘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近乎哀求地说。”
“哀求”你怎样理解?克雷斯为什么用哀求的语气?假如这个中年人不帮克雷斯结果会怎么样?(指明读这句话)(4)“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到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中年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忠诚助人,不求回报,希望传承这种美德)指导读第3自然段.(分角色、小组赛指名读)
(5)“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总要吧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每当……总是……说明什么?(克雷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真心助人,传承优秀品质)(6)“青年人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话:‘我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理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竟”字中得知中年人的话得到了广泛流传)读这句要读出意想不到的语气。
(7)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题的含义。
四、回归生活,畅谈爱心。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爱心故事。板书设计:
险中得助,只求承诺
爱心项链 帮助多人,仍求承诺 爱心传递、珍贵无比
再次遇险,又听承诺 小学反思:
能说会写三 回报亲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并教育学生要 回报亲人的关爱。
2、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情境。
1.师:同学们,在你的所有亲人中,你觉得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呢?能讲讲他关爱你的事吗?(生讲述)他们这么关心和疼爱我们,你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谈自己的想法或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交际过程。
1.自读提示,确定交际内容,提炼交际要求。内容:
(1)要说出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要说出自己为亲人做了些什么或打算做些什么。要求:
(1)表述要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要认真倾听和评价。2.确定交际形式。
(1)集中交流,小组内交流练说。
(2)组内推选出最令人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听。3.进行“‘感动班级’人物”评选。(1)小组内评选:每个人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组内同学听,评选出最优秀的参加全班“‘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2)班级人物评选竞赛。评选条件:
1.事情叙述要注意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事件要真实感人。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假如此时此刻你的亲人就在我们的现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回顾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回报亲人 谈感受、悟真情
回报亲人的恩情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目标:
1、围绕“关心爱护他人”这一中心内容写一篇记事的文章。要写清楚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爱护他人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写清楚事情经过的同时,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插图,引人课题。
1、观察课本插图,指名说说图意。
2、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有家人、老师、同学给予的无私的爱,有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爱……我们被爱包围着,也不一止一次的感动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出一件事来写一写。
二、阅读教材,明确要求。
1、自读提示,理解内容。
2、讨论,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关心爱护他人
范围:自己做过的、听到大或者是看到的事。
要求: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同时,表达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小结:通过阅读提示,我们明确了习作的要求,本次习作选材范围很广,但只要围绕“关心爱护”这一主题写一件事就可以了。在写清楚事情经过的同时,把真实的感受写出来。习作题目可以拟的具体些。
三、组织材料,准备习作。
1、在小组里面说说自己选择的关心爱护他人的一件事。要说清楚事情的经过,打算怎么写。
2、指名汇报交流,师生评议。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选材,在说清楚事情经过的同时,表达真情实感。
3、根据选材,指名说说自己打算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四、编写提纲,动笔写作。
1、根据选材,编写简要的习作提纲。(确定题目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理清楚表达顺序)
2、指导汇报习作提纲,师生评议,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
五、展示欣赏,修改提高。
六、总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用心地感受生活,自由地表达,体验了人间真情。让我们用爱心照亮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区别形近字,修改病句,提高学生的造句的能力。
2、积累关于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3、鼓励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能用爱心与人相处。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区别形近字近义词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2、积累语言,扩展知识。教学过程:
一、练
1、区别形近字。
下面的字宝宝迷路了你能把他们送回家吗?注意呀,他们可是相貌相似呀,千万别送错了哦!挣 争
()斗()扎()吵 惜 借
可()()书 珍()奇 骑
()车()怪()马
2、照样子填空。
不(折)不(扣)
不()不()不()不()
3、修改病句。
同学们你们想做爱心天使吗,机会来了,看看这些句子生病了,你能帮她医治吗? 要先查病因,判断病情,对症下药(课本44页3题)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练读这些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对名人名言的理解。
3、扩展,展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
三、知识窗
1、独立阅读,并用自己的话将出故事。
2、拓展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有关饺子来历的其他传说。
四、窗外事
1、走向社会,采访爱心故事。
2、写故事。
3、教师总结。教学反思:
7、赛 龙 舟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学12个生字。
4、仿照赛龙舟的写法描写课间活动的场面。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积累、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感知(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字:(形近字、多音字)3词:(反义词、近义词)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理清文章脉络。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师生交流:(交流内容课件出示)
1、盼着 锣鼓 威武 样式 短浆 击鼓 激起 竞赛 距离 伏着 壮阔抛向 拳头 涂满 禁不住
多音字:jīn禁不住 情不自禁 jìn禁止 严禁
2、近义词:威武-----威严 急促-----仓促 激烈----热烈 感激-----感动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反义词:热闹---冷清 整齐---杂乱 激动---平静人山人海——寥寥无几
3、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4、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的顺序写的。
四、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2、()()()()
()()堤 岸
船 桨
禁止
追 赶
威 武
拳 头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这一紧张、激烈的场面的呢?
2、课文除了写龙舟,作者还写了什么?
3、龙舟竞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二、汇报交流。
1、盼龙舟→看龙舟→赛龙舟→争上游
2、课文除了写龙舟还写了龙舟、队员、比赛、观众。找出描写龙舟和队员的句子并画出来。读读这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什么?(1)读写龙舟样子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龙舟有什么样的气势?(威武)哪些句子更能体现龙舟的威武?(抓住“昂、翘、直指蓝天、威武无比)
(2)哪几句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整齐)哪句话看出这个特点?(“一式”服装工具整齐、心齐)
(3)指名读课文,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
3、比赛进行的怎么样?(激烈)指名读描写龙舟场面的句子:“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这里的“忽而……忽而……”能换成别的词吗?(预设:一会儿……一会儿……,时而……时而……,忽然……忽然……)这些词意思都很相近,那个更合适。如果把“咬”子换掉,你打算用上哪个?(预设:追、跟、挨)连读这句话,体会比赛的激烈和紧张。
4、体会观众的心情。
(1)看了比赛,大家心情怎么样?(紧张,激动)
(2)指名读描写观众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地说说观众的状态?(兴奋)(3)指名读第3自然段。
5、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抓住了威武的龙舟、整齐的队员、激烈的比赛和兴奋的观众这几个方面向我们展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使我们如临其境。如果让你写一个场面,你也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抓住几个方面,把它写精彩!
6、再次自由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体会感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龙舟竞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积极向上)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有什么让你难忘的吗?
2、对于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总结:这篇课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更体现了一种“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学们,就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做一个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人!板书设计:
龙舟 威武
队员 整齐
7、赛龙舟 积极向上
比赛 激烈
观众 兴奋 教学反思:
8、爆竹声声 教学目标:
1、认识“膨、逢”11个生字,会写“爆、竹”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能够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能够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揭示课题
朗读感悟(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字:(形近字、多音字)3词:(反义词、近义词)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课文写了有关爆竹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6、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师生交流:(交流内容课件出示)
1、每逢 膨胀 啪啪响 唐朝 风俗 繁多 爆竹 佳节 燃放 震耳欲聋 竹筒 爆裂 偷东西 浑身村民 砍伐 添加 延续 麦秆儿
多音字:传chuán流传、传说 zhuàn自传 传记
2、近义词:奇怪——奇异 密封——密闭 风俗——风尚 广泛——普遍 延续——继续 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漫山遍野——铺天盖地
反义词:保留——舍弃 讨厌---喜欢 方便---麻烦 广泛——狭窄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爆竹名字的来历、节日燃放爆竹风俗的由来以及爆竹的制造与发展。
4、课文是按照爆竹名字的来历——燃放爆竹风俗的由来——爆竹制造的演变与发展
四、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2、()()()()
()()()爆 竹
每 逢
佳 节
竹 筒
膨胀
延 续 繁 多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朗读感悟。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过年家家要燃放爆竹呢?
3、爆竹是怎么制造和发展的?
二、汇报交流。
1、爆竹名字的来历。
读1、2自然段,说一说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街头巷尾、震耳欲聋”? 问句有什么作用?(问句在这里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膨胀”这里指空气体积增大,这是爆竹炸开的原因。
2、春节燃放爆竹的传说。
指明读3---5自然段,说说每逢佳节过年为什么家家燃放爆竹?
“为什么新春时家家要燃放爆竹呢?”这句有什么作用?(过渡引起下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有关爆竹来历的传说。
除了过年还有什么场合要燃放爆竹呢?
3、爆竹制造工艺的演变和发展。
介绍自己家里燃放爆竹时是什么样的?
你见过代替爆竹的“礼炮”吗?说说怎么样放礼炮。(利用可燃气体来燃放礼炮,这是爆竹的新发展)
爆竹的种类多吗?从哪里开出来?(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三、拓展提升。
燃放爆竹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但如果燃放时不注意也有很多不利之处,你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吗?如果让你设计,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爆竹呢?
四、回归整体,再读全文。
五、课文阅读。《泼水节》
板书设计:
爆竹来历——与竹子有关
8、爆竹声声 燃放风俗——驱赶怪物 制造发展——精巧、种类多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四〈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六、自学〈阳关曲.中秋月〉 教学反思:
赛马三月街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活动参与意识与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 想品质。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4、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活动场面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2、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感知
1、字词
2、课文写了什么事?
3、“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看出来? 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我是怎么对待的?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说是我是个怎么样的人?
4、课文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赛马的。
三、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轮读课文,相互评价。
3.指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事。
四、汇报交流。
1、多音字:打dǎ 打算 打dá 一打毛巾 一打袜子 喝hè喝彩 吆喝 喝 hē喝水
近义词:央求——恳求 精心——细心 照料——照顾 耸立——矗立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 渲染——烘托
反义词:放弃——保留(保持)热闹——冷清 温柔——粗暴 精心——粗心
2、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所做的准备和在赛马场上发生意外事件。
3、课文是按照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4、三月街很热闹。……
五、联系生活,真实写作。
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回忆一下过节时的场面,抓住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写下来,并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民族传统节日大家谈》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准备故事,并能完整地讲出来。
2、在听讲故事中受到故事内容的熏陶和教育。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清楚、完整地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给你们放一个片子,你们一定喜欢。2.播放《哪吒闹海》的动画片片段或出示图片,之后,学生或教师讲述这个故事。
3.同学们,《哪吒闹海》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下面你们再来看这几幅图片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呢?(教师出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让同学猜猜,知道的把这个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教师可补充。)这些故事也都是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那么什么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呢?
4.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神话和民间故事,你们找到了吗?好,能把你们搜集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个“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怎么样? 板题: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家谈
二、激趣交际(举办故事大赛)。
(一)组内练说。
1.材料展示。把搜集的材料(书、报纸、图片等)和同学交流。
2.组内练说。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推选小组里讲得好的同学参加全班的“故事大赛”。教学反思:
《过 节》作文指导课)教学目标:
1、有序的介绍节日的场面,恰当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主体课文《赛龙舟》,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场面的方法。
2、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有序的介绍节日的场面,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难点: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场面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搜集相关材料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文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课前一分钟,背的是什么吗?(春联)是的!贴春联是人们过春节时的一种习俗。过春节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是什么?(放鞭炮)对,正像诗人王安石所描述的那样:(元日),这里新桃和旧符说的就是春联。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代勤劳善良的人民,也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其中,就包括了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节日这一主题来学习习作4:过节
2、教师板题:习作4:过节
3、选材指导:老师已经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节日的资料。谁能说说,你都了解哪些节日?(….)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对节日了解得可真多!那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习作呢?请同学把书打到58页,读一读提示,看看书中都提出哪些要求。师:谁找到答案了?
生1:写自己参加过的民族节日。师:谁还能说?
生2:写出过节的时的场面和心情。
师:你读得很认真,本次习作要写出场面 心情。生3:写出节日的来历更好。生4:题目自拟。
三、相机指导、层次练说 1.借助媒体,指导构思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写一写我们自己经历的节日。同学们,我们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场面更是丰富多彩,想看看吗?(想)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这是什么节日?你都看到了哪些场面?(学生汇报)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春节中几个非常典型场面。那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参加过的一个节日:想一想,那天的哪几个场面令你难忘,印象最深刻的场面又是哪一个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想好了同桌间说一说。(可以尝试用有…..有….还有….然后再说一说印象最深的!)刚才,我们回忆了自己参加过节日的几个场面,这些场面就是我们要写的内容,而印象最深的这个场面,就是我们要详细描写的内容!
2.迁徙写法,丰富内容
那怎样才能把印象最深的场面写具体、写生动呢?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一篇描写场面的课文《赛龙舟》吗?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就是《赛龙舟》第二段。小结:(指课件)作者在描写这一场面时就是抓住了这样的三个点从看到、听到、感受到(指板说)这三个角度写出了龙舟出现时的壮观场面。3.运用积累,完整叙说
师:刚才呀,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将过节时的场面描写的是那么的生动具体。我想你们心里一定乐开了花了吧!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生动而且还要完整。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积累本,借助我们课前搜集的文章的开头、结尾,一会儿呀,我们要将习作完整的说一说,说时如果能加上来历就更好了!为了让你们的习作更精彩,做到妙笔生花。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积累本练习完整地说一说吧!(自由说—点名说-----评议)
四、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过节时的场面说得很生动,节日在小朋友眼里是快乐,在游子眼里是幸福,在父母眼里是团圆。叶圣陶曾说过“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 课下同学们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将自己的习作动笔写一写,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板书设计:
习作:过节
看到
听到 场面 心情(来历)
感受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目标:
1、进行字词训练,巩固对汉字的识记,丰富学生词汇。
2、背诵古诗,并扩展背诵篇目。
3、阅读介绍对联的短文,扩展知识面。
4、进行搜集、整理春联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己编写春联,激发学生对春联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区别形近字,写词语的近义词。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春联。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七色光乐园,在这里不仅有乐趣,也会有很多困难,同学们有信心战胜这些困难吗?
1、在第四单元,我们和许多生字交了朋友,现在他们藏在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如果老师把他们一个个请到我们的课堂,你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
2、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自己还认识了哪些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3、把自己在本单元增识的字写下来。
4、学生汇报自己增识的汉字的数量,对识字多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并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小结: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好汉字,还应该在生活中多识字。
二、我们顺利通过了第一关的考验,接着进入第二关读句子,找错字,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1、读句子,自己找错字。(课件出示)
2、学生汇报查找错字的结果。
3、用扩词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竟 竞 像 向 暴 爆 沿 延”等同音字的掌握。
三、同学们增识了这么多的汉字,又纠正了句子中的错字,现在我们就进入第三关。
1、汉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请同学们快行动起来看第三题,写出这些词语的近义词。不会的可以同伙伴一起交流啊!
四、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在七色光乐园里还有一些长相相近的字宝宝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想考考你们,是不是能把他们分辨清楚,并找到合适的伙伴。
1、学生先独立完成第四题。
2、全班汇报。
五、背古诗。
1、朗诵《元日》,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练习背诵古诗。
3、课件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背诵。
4、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古诗。看看比赛哪组背得多。
六、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家家户户的门楹上都会贴出大红的对联,迎接新春的到来,这些对联给人们带来“福禄寿喜”的祝福。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幅对联,请大家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1、如意年年年如意,吉祥春春春吉祥。
喜欢这幅对联吗?为什么?这副对联称之为趣联,在七色光乐园里,每次打开知识窗都会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今天让我们再次打开知识窗,看看这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2、学生默读《漫画对联》。
3、汇报交流: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我国,对联历史悠久。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字形式。春节时贴对联叫“春联”,每逢佳节,家家都要贴春联,增添喜庆气氛,表达人们憧憬未来,热爱生活的心情)
4、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对联,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七、大家制作《春联集锦》
八、畅谈收获。
谈谈在这次的语文七色光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我知道,我会说”或者“我不懂,我会问”的形式说说。总结:今天,在七色光乐园里我们做了许多练习,你们觉得有意思吗?这节课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也都有很多收获。七色光乐园欢迎你们再来!教学反思:
9、趵突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积累背诵课文优美的句段,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认识“幽、妩、沸”等六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济”;会写“倒、幽”等13个生字。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初读感知(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课文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交流体会:(交流内容课件出示)
1、生字:倒映 幽静 妩媚 游鱼 昼夜 晶莹 疲倦 飘荡 追赶 济南 多音字:济jǐ济南 jì经济
2、近义词:幽静——清静 假如——如果 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疲倦——疲劳 妩媚——妖娆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反义词:清——浊 开阔——狭窄 活泼——呆板(严肃)
3、课文描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分别从泉水、大泉、小泉三方面写出了趵突泉的妩媚,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4、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课文先写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1),接着详写趵突泉的美景(2——4);然后讲作者看完了泉,结束游览(5)。
四、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2、()()()()
()()()倒 映
幽 静
假如
妩 媚
游 鱼
昼 夜 晶 莹()()()()疲 惫 飘 荡 均 匀 追 赶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朗读感悟:
1、思考:课文描写了趵突泉的哪些景色?(泉水、大泉、小泉)
2、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词语河岸边景色的词语。作者是怎样评价趵突泉的美的?
3、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直接描写大泉的句子,思考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象,哪些是作者感受,勾画出描写大泉的动词、形容词。
4、重点体会连用的三个“冒”,你感受到了什么?
5、这在文中描写了几种小泉的样子?
二、汇报交流。
1、初步感知“小泉”。
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词语和岸边景色的词语。(清浅先洁 岸边幽静)。
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趵突泉的美了,那么作者是怎样评价趵突泉的美呢?
“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2、研读“大泉”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直接描写大泉的句子。
思考: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象,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勾画吃描写大泉的动词(涌、冒、翻滚),勾画出描写大泉的形容词(晶莹、活泼、不知疲倦)
重点体会连用三个“冒”,你感受到了什么?(水有活力)
读时语速快些,节奏鲜明
课件出示:这是一眼昼夜不停永远那样翻滚的泉——冒、冒、冒!
这是一眼永远不感到疲乏永不停息的泉——冒、冒、冒!
这是一眼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泉——冒、冒、冒!
体会句子中的两个“永远”。
资料:你们知道趵突泉这样连接不断地“冒”,究竟冒了多少年?已经冒了三千多年了。三千年来,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世事如何变迁,这泉水仍旧一直在不停地冒、冒、冒!这一冒就是三千年啊!大自然是多么地神奇,多么地伟大!三个大泉,泉水晶莹剔透、灵动活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多美好的感受啊!同学们再有感情地齐读整段话。
齐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会丢失它一半儿的妩媚。
3、欣赏“小泉”
作者描写大泉的生机和力量,接下来又用更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展示了小泉的多姿多彩。
读描写小泉的句子。
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这一段。
提纲:这段话共有几句?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总分总的够短方式)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种小泉的样子?体会句子中的省略号的作用。
数不清的小泉还会有哪些姿态呢?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排比句式说一说。小结:
数不清的小泉姿态各不相同,它们相似之处在哪里?学生练读这段话,读出有趣,读出喜爱之情。
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三、诵读全文,感悟积累,品味美的表达。
1、总结全文,完成板书。
2、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条美丽神奇大泉,古往今来,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大约一千年前,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为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趵突泉”。从此趵突泉四海名扬,更加令人神往。
板书设计:
泉水:清浅鲜洁 岸边幽静
9、趵突泉 泉大泉:不知疲倦 昼夜翻滚 没有这泉 小泉:姿态万千 无光十色 济南会失去一半妩媚
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教学反思:
10、香港之夜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相关生字、新词及习题。教学重点、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题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首歌叫《东方之珠》。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座城市吗?(板书:香港,注意“港”字的写法)
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由于从前的清政府无能,它被帝国主义国家所侵占。历经百年沧桑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她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爷爷去领略一下迷人的香港之夜!
二、初读感知。
1、把课文读熟。(在读文过程中检查)
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乘()离开()到()时,看到的香港的()的景色。
3、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从第几个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描写香港的夜景?(4—7自然段)
4、你在预习中还学会了什么?(字、词)
三、汇报交流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样的景色,到底多么迷人呢?(学生快速翻书63页)
1、小组读课文。(小组长好安排好谁读哪段,互相纠正读音)师:香港的夜晚怎样,作者的朋友是怎么说的 ?(双重否定变为肯定)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
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乘小火轮离开香港前往广州时看到的香港的夜晚的美丽景色。
3、课文共有共9个自然段,(4——7)自然段描写的是香港的夜景。
4、字:会认字词:舱外 私语 混合 愈来愈窄 渺茫 嘈杂
会写字词:香港 搭乘呼唤 栏杆 退去 一颗 汽车 眨眼 转弯 遮住 凉爽 幻影 多音字:混 hùn 混合 hún混浊 似 sì 似乎 shì 似的
近义词:聚合——聚拢 静寂——沉寂 柔和——温和 追逐——追赶
境界——境地 疑惑——疑虑 怀疑 似乎——好像 嘈杂——喧嚣
出色——杰出 光芒——光辉
反义词:静寂——喧嚣 出色——逊色 聚合——分散 柔和——生硬
四、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画“﹀”
船舱(cāng chāng)栏杆(gāng gān)私语(sī shī)
2、看拼音写词语。
xiāng gǎng qì chē zhǎ yǎn()()()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混{
4、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改为肯定句)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短语想开去,奠定“美”的基调
1、板书课题。
2、出示短语。(万颗星点的聚合 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指名读
3、想一想短语的意思,再读一读。你们读出了什么感受?(香港之夜很美,那里是如梦如幻的灯光世界)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句话概括了这样的意思。(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5、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给这句话换种说法。
二、读文思考:
1、香港的夜色为什么让我们如此迷恋?她到底美在哪儿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这一问题。
2、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全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段。2)朗读划出的句段,揣摩词句的意思。3)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并读出感情。
(三)交流收获,读出个性美。
1、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谁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还有谁想读?谁还喜欢不同的句段?
看来大家的确是用心在读。
2、刚刚有不少同学划出了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
1、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1)你认为这句话中的香港美在哪?(万颗星点的聚合)
2)一颗星点可能并不耀眼,这万颗星点的聚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致?(很美、很亮、)
3)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评价:有点意思)谁能读得更美 ?(再一生读)4)这段话中,还有其它景物的描写,你再来读一读,看看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万颗星点的聚合感觉有什么不同? 5)谁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6)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作者采用暗与亮对比的写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万颗星点的无比璀璨。7)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感觉(齐读)
3、香港为什么会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呢?让我们从文中找找答案吧。
4、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4、师小结:其实香港能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还因为香港面积很小,所以那里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十几层,几十层,上百层,很多都随着山势而建。这样的地势,这样的建筑,再加上这样多的星点一样的灯光,所以巴金爷爷眼中看到的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了这样一座星的山。
5、刚才,我们品读巴金先生的所见所想,感受到了香港之夜的璀璨之美。在他亲眼目睹了那美妙的景象之后,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3、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的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1)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2)“私语”是什么意思?(偷偷地说话)
3)灯光能小声说话,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是的,在作者的想象里,这些灯光会说话、会飞跑、会追逐,就像活了一样。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你正身处香港 你来到商场,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站在马路上,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来到剧院里,那里也是灯火通明,你听到了什么?
作者丰富的想象、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发了我们无穷的联想,让我们看到了繁华的香港。
6、巴金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那么同学们,从《香港之夜》这篇文章中,你能体会出巴金先生怎样的感情呢?
四、总结:巴金先生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借景抒情,向我们传递着他对于香港的赞叹和留恋,也把我们带入了美妙的意境中,这也许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刚刚我们采用划出喜欢的句段、揣摩词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的方法,欣赏了美妙的香港之夜!这是品读写景散文常用的方法。板书设计:
10、香港之夜 不可不看
万颗星点 美 渺茫梦境 无限留恋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五 古诗三首 《望 洞 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三、读懂古诗
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
⑴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⑵ 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
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七、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题 西 林 壁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2、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 苏轼)
1、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
3、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2)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3)全班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
A、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小组要说明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师巡视,对各小组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2)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来自各小组的汇报,告诉老师你们读懂诗意了吗?小组运用了什么好办法理解诗意的?
(指名各小组代表说,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及时表扬、推荐好的方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出示小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______,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指名读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
理解“缘”并指导写法。纟 缘(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 横折)师:此山是指哪儿?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
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所以视力受限,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生:因为他离庐山太近了 ┉┉
(2)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3、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
(1)师: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
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2)出示练习2 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导朗读。
4、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小结。板书设计: 题 西 林 壁
横 岭侧 峰
全面地、客观地
远近高低 各不同 教学反思:
华 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
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1、字音关 ⑴出示生字卡片。⑵自学生字。⑶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⑷集体朗读、正音。
2、字形关 ⑴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学习方法。⑶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写字关 ⑴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⑵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咱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
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
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
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
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3、评议演得怎么样?
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会成为出色的小作家的。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四季景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说四季景色,训练学生能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流畅地表达 教学难点:说话清晰、流畅 教学准备:四季景物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描术话题
(课件)出示四季景色特点的画面,说出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出课题。
二、生生互动,小组交流
1、读懂书的要求,明确这节课的内容。
2、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的季节景色,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3、小组这间互相倾听、外充、评议、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评议
每小组先代表,在班级中发言,师生评议。
四、小结:总结学习情况
五、作业:观察一处景物
教学反思:
周围也有好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写具体。
2、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同学们,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祖国风景名胜的。作者运用了优美的词句,丰富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祖国河山的壮美。你们想不想也用手中的笔,把身边的景物写下来呢?(板书课题)组织学生自读教材,明确本次习作写什么、怎么写。(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1、写一处自己周围的景物。
周围的景物就是那些离我们很近、我们很熟悉、经常看到的景物。这样的景物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我们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要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
2、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写完认真检查,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说说你周围有哪些景物。
三、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喜爱的一处景物在小组中说一说。
1、说清楚这处景物在什么地方。
2、概括出这处景物的特点。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处景物,重点写什么。
4、想想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四、班级汇报,师生评议。
从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是否对这处景物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动笔起草。
1、按要求动笔起草习作。
2、交换习作,进行修改评价。没写完的同学继续写。
3、全班交流讨论,按习作要求进行评价。
六、教师总结。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五 教学目标:
1、区分形近字的字形,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正确组词。
2、体会景物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容词、用打比方来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3、积累描写山水的对联,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了解山水的由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教学重难点:
1、会恰当地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景物。
2、搜集、整理描写景物的对联和诗句,并且理解和运用。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日积月累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同学们看到了这些美丽景色都发出了如此的感慨,更别说那些大作家了。古代的文人看到这些美丽景色,兴致大发,由感而作,写出了不少名诗佳作。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出示三副对联及相关图片)
1、读对联,说说自己的理解。
2、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对联和读对联的感受。
三、学习打比方。(课件)
1、蓝天上的白云像什么,又轻又软?
出示:蓝天上的白云像,又轻又软。有的同学填像小马驹,行不行?为什么?
这里有“又轻又软”,所以你填的是事物必须具备又轻又软这个特点,想想填什么更准确?(棉花)
2、湖边的柳树摆动着细长的枝条,好似。注意观察,它像什么?(学生根据想像来补充)同学们的想像力了真丰富。
3、小结。
刚才我们用了打比法方的方法,把景物都想像成像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更加生动、形象)在打比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打比方要贴切,要选择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请你试着填空,并根据图片,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1)满山的红叶像。(2)雪花漫天飞舞,如同。
四、练习填描写景物的词语。
除了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我们还可以对某个词来进行修饰,使内容更加丰富,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老师这里有一组词语,需要同学们帮忙修饰一下。比一比,看谁填的多、填的好、填的快。(课件)
()的春风
()的秋雨()的河流
()的山峰()的树叶
()的狂风
五、知识窗。
我们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山水美景,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知识窗,来了解一下山水风光的由来。请同学们自读教科书,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六、小结。教学反思:
11、王献之练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 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课题:
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
二、学习交流:
1、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2、学习交流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学生自读后回答。(聪明、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
(4)汇报。(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三、创新训练
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四、小结: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
板书设计:
自满
王献之练字 秘诀 勤学苦练 大书法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献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课文。
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多读一读。
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注意揣摩任务的心理活动,读出人物的特点。
三、积累内化。
自选词语,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选词语的意思,并会读会写。
四、识字写字。
注意“聚、缸”的写法。
“模”为多音字,读mó,模型;读mú,模样.五、布置作业:
把《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4、学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如果它们再举行一次比赛,你会想什么办法使小白兔反败为胜呢?
2、揭题并板书学习《知了学飞》。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分段读这则寓言。说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照样子写词语:
爬来爬去 东张西望 用以上两个词语仿说一句话。
3、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4、小组讨论:《知了学飞》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班级汇报交流。
三、学习《蜗牛和蚯蚓》(教法同上)。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它们的形象,从而悟出道理。
四、再读这两则寓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只能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像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活的。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这两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知了学飞》中,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两次出现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三、选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进行复述,可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动作。
1、小组练习复述。
2、推选复述优秀者进行表演复述。
四、识字写字。
1、认识的6个生字,通过组词的方式练习识记。
2、写字。注意“嚷”的书写指导和“翅”的读音矫正(读chì不读cì)
五、拓展: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书。开一次寓言故事会。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六 《字字皆辛苦》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本文,了解李绅生活的艰苦、读书写作态度的刻苦认真。学习他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感受李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读书写作的刻苦认真态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一读,谈一谈读了这首诗的感受。这么好的诗,李绅是在什么条件下,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圈画出课后要求认的字多读几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方面内容:李绅刻苦读书和写作态度认真)
三、自学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李绅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读书,又是怎样认真写作的。通过做标记、做批注的方式来自学。班级交流自学体会。
四、指导朗读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精神。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小组练读。指名读,说说自己为什么会那样读。
五、检查认字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采取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成功之路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罗丹的故事,知道成功来自于专心致志和全身心的投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7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感受罗丹工作时的聚精会神的全身心投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出示课题,读题生疑。
是写谁的成功之路?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呢?
二、读书交流。
1、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
3、小组交流: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
4、汇报,师生共同讨论补充。
三、朗读感悟。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同桌对读。
指名读,进一步体会罗丹的精神。
2、重点指导读的句子:(课件出示)
往后退了一步,侧着头仔细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但审视了一会儿之后,他又喃喃自语道:“只是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老人的眼睛里放出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来……有时加点泥。
如此持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以外,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
3、理解和感受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多读几遍,联系罗丹对工作的态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展示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罗丹的故事。
五、检查识字。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成功的“法宝“ 教学目标: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美好的愿望》小蓝裙的故事教学设计长春版
《小蓝裙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蓝裙的故事》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获得了老师的一件——漂亮的小蓝裙后,变得干净漂亮了,她的家里也由乱糟糟变得整洁了,进而庭院及整个街道都发生了改变。
《小蓝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篇文章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生活、对自己的为来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人们个个穿着整洁美观,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街上老人有人扶,盲人有人帮。说来也怪,这样高素养、高文明的形成竟和一条小蓝裙有关,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蓝裙的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了解文中所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
2、指导学生同桌互读正字音,小组合作学生字。
qún xuān gòng xiàn xié 裙 宣 贡 献 协 裙子 宣布 贡献 奉献 协调 裙摆 宣传 贡品 献花 协助 Shū zāo liǎ huàn dòng 梳 糟 俩 焕 栋 梳子 糟糕 哥俩 焕然一新 栋梁 梳洗 糟蹋 我们俩 容光焕发 一栋
3、理解词语。
贡献:指自身拥有奉献给别人。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鼓励:激发;勉励。也指指振作精神。
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4、教师范读课文。
观察生字,把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讨论如何记忆理解。
【设计意图】认识课文中所学的生字词,不认识的可以让学生请教老师。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 起因:
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手做一件“礼物”送给她。经过: 小姑娘得到了一件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结果:
邻居们也动手把整条街道清扫得整齐干净。
【设计意图】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她最努力,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2、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明确】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3、课文写小蓝裙引发了几次“不协调”的现象?用“ ”分别画出来。【明确】
第一处:小女孩浑身脏兮兮的,与小蓝裙不很协调。
第二处:家里也脏兮兮的一团糟,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第三处:家里的庭院杂草丛生,与屋里的环境很不协调。
第四处:邻居们看到了这样的房子,不禁对自己住的地方也感到不对劲儿了。
4、“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为什么一条小蓝裙会改变一条街道?
【明确】 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引发新的不协调的变化,从而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5、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同学们自由发言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6、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先后顺序写的,由小蓝裙引发出的一系列从“不协调”到“协调”的地方,最后改变了一条街的状况。
7、这篇文章蕴含了什么意义? 【明确】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小蓝裙引发的一系列变化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课文,老师提问学生课文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 顺序。
五、拓展延伸
1、猜一猜,这个小镇还会有哪些变化?(可从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
2、词语对对碰。
美丽--(漂亮)努力--(勤奋)贡献--(奉献)得到--(获得)高兴--(开心)整洁--(干净)
六、课堂总结:
多让人惊喜的变化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个共识:每个人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美。
七、布置作业:
续写小蓝裙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小蓝裙的故事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
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 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
教学反思:
《小蓝裙的故事》主要讲了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于是出现一系列的不协调、不对劲。为了协调,小镇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的一个童话故事。
遵照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查找资料,画出不懂的问题;课上小组合作完成预习题,老师围绕预习题进行反馈教学;课后每课每板块进行检测的形式。本节课让学生先自主识字,但检测时发现,有十多名同学生字词掌握得不好,尤其是“协、励”等字,写错的同学较多,看来生字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是不行的,在课文的朗读上,效果还可以,大多数同学能做到流利读文,但在反馈的时候,抓住重点词语“不很”、“不”、“很不”,应该让学生多读多理解,感受层层深入的关系。还有结尾处应该让学生想象一下变化后的小镇什么样,读出那种惊喜的感觉。
最让人欣喜的是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不协调,全班一半以上的同学都用手指向教室的天花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教室天花板的水渍和整洁干净的教室不协调。”是的,由于返潮天花板上黑色的水渍特别明显。是啊,一个大的 进步,往往是由微小的改变开始的,我们只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就一定能创造美。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奇思妙想》火烧云教学设计长春版
《火烧云》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及9个词语;
2.想象火烧云的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的内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观字形,找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了解有关火烧云的文章阅读,增加感性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阅读和火烧云相关的文章。课前预习:朗读课文三次以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云。说说你们所看见过的云是怎么样的?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问学生所见到的云是什么样的、变化是怎样的,让学生了解作家肖红如何运用文字来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òu,不读sòu;“彤”读tóng,不读dān。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3.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的了解火烧云。
三、理清顺序,引导理解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划出来。你有什么感觉?(颜色真多呀)(2)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他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引导:“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3)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5)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听读,回忆,欣赏)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板书:样子)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板书:消失)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形态美;“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的动态变化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点让学生体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生动情景美;“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7)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组段。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8)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瞬息万变)
(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一番。指名读。【设计意图】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颜色以及颜色的变化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多、美、变化快等特点。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这部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已生活中观云的实际,展开想象,感受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
四、触类旁通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生:火烧云持续时间很短)2.交流反馈: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3.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吧。(学生闭眼,播放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感觉到身临其境,想象着火烧云是一个怎样的现象。
五、课文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穑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和多彩呀!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六、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家乡火烧云美景的小作文。
七、板书:
颜色
火烧云 变化多又快
形状
◆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文章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