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常见的量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3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慧 常见的量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慧 常见的量 教学设计》。

第一篇:陈慧 常见的量 教学设计

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不同的单位,能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

(2)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有关的问题、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常见的量的复习,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各种量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法学法:总结归纳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想介绍一位体育明星给大家,大家猜猜看,他会是谁呢?(若猜不出教师再补充:他的篮球打得特棒。)

2、课件展示姚明小档案。

3、师:看了姚明的小档案,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甲:身高

同学乙:体重 同学丙:出生日期

二、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量。

1、引导复习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

(1)教师组织学生以课件上所提问题为主线小组内交流。

(2)班内交流。

(3)师生共同梳理,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复习其他的量。

(1)除以上这些,你还学过哪些量的单位?举例说明。(2)学生自主回答,教师鼓励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练习。

2、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根据情况稍作补充讲解。

四、小结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说看。

2、学生自主回答,教师鼓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课本48叶第2题。

第二篇:陈莺慧:《桂花雨》教学设计及评析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评析

执教: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莺慧

评点: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智文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无比怀念。作者以孩童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了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只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如何让孩子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有一定的难度。

问题对策

本教学案例探究点:

1.运用小学中高年级“244”阅读教学模式,既关注文本“讲什么”,也关注文本“怎么讲”。

2.探讨如何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读出文本背后的情感,能联系生 活实际,体会作者蕴涵着的那份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桂花香,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及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所要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品桂花香。

第二课时:体验摇花乐,感悟思乡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起:导课初读(17分钟)

(一)交流预习,导入新课

1.板书(桂花):课前你们都预习过课文,搜集过桂花的资料了,能用一句话说说对桂花的了解吗?(补:雨)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这么美的题目,谁愿意读读?咱们今天就跟着台湾作家琦君,一起领略童年那美妙的桂花雨。

(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关注文章的“眼睛”,是引领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一条捷径,借此导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擂台赛:(屏幕出规则,音乐渲染)顺势指导:

⑴ 长句子停顿。(师范读,生用笔画好停顿线)

⑵ 多音字“和”:出示在字典里的五种读音,让学生根据意思选择。⑶ 擂主访谈。

2.制订目标,自我检测朗读。

3.这篇课文围绕桂花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自己的预习笔记。(爱桂花 桂花香

摇桂花 用桂花 思桂花)(强调抓关键词,重点句概括)

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桂花,去品味它的香气吧!„评:通过激励手段促使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并适当质疑存疑,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承——品读桂香(16分钟)

1.(屏幕出示静读要求)默读课文,用“——”画出具体描写了桂花香气的句子,你认

为重要的词语用“......”标出,还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按段落交流:

⑴ 第一段:※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迷人”你是怎么理解的?桂花的香气味儿究竟有多迷人呢?咱不急着说,等你再找到其他香的句子,你就更能体会它香气的迷人。

⑵ 第二段:※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桂花香的?

② “浸”这个字是三点旁,原意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这儿呢?(泡在桂花香里)③ 泡在桂花香里会是什么感觉?

其实你们真正走到桂花树下,那种香比刚才我们闻到的更浓郁!一定会让你醉倒 在树下。师范读。生闭眼感受。

⑤ 让我们把这种迷人的香通过朗读呈现出来。

师:老师发现咱们的作者对“浸”字情有独钟,在文章的另一个地方也用到了浸,也能感受到桂花那浓郁的香气。(出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

⑶ 屏幕出示课文第四段。①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谈感受。

②在琦君的家乡江浙一带种植了许多桂花,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这桂花丰收就像庄稼丰收一样,让人兴奋,让人快乐!(出桂花丰收资料图片)再读这句话。

③品“全年”、“整个村庄”。全年,该有多长?

一年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整个村庄”包括村庄里的什么呢?(人,动物,植物——每一样东西)这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⑷(音乐响起)说话练习:是呀,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家乡。你会来到哪儿呢?是桂花树下,还是村庄里呢?静静地想一想。(任选一句写一写)桂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桂花树下,桂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村庄里,桂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一户人家里,⑸生上台按句子汇报。

„评:“香”是本课的魂,是本课的精髓。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香”,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了充分的课堂“自主权”,通过学生、教师、编者、文本的多向多层次的对话,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体悟了文章内涵。创设情境,让孩子练笔补白,更增加了教学之“厚度”。‟

三、转——赏析桂香(5分钟)

1.师引:难怪琦君说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其实文章写桂花香气的句子还有很多,快速地找一找。(从摇桂花、桂花丰收等方面谈香)

2.仔细读读这些句子,比较一下,同样写香但又有哪些不同呢?(引导孩子发现句子写法上的不同。如从味、色、形等方面来写)

„评:通过比较“香”的句子在写法上的不同,品析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探讨表现形式的不同,明白编者“怎么写”,以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四、合——结课存疑(2分钟)

1.小结:桂花迷人的香气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间,充盈着她的童年。或许有一天,作者会遇到更香的桂花,但在她心中却怎么也比不上家乡的金桂。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作者以《桂花雨》为题的目的仅仅是表现它的香气吗?她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些疑问咱们留着下节课继续探讨。

2.布置作业 ①搜集琦君的资料。

②积累本课的一些好词佳句。

„评:“合”课,既是一种巩固,也是一种拓展与提升。抓住关键问题存疑,为下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桂花

第二课时

一、起——回味“桂花香”(2分钟)1.欣赏图片,唤起回忆。

瞧,这就是

的桂花。虽然桂花笨笨拙拙的,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至少,没有。到了落花时节你看(出示桂花雨图片)多美的桂花雨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这迷人的桂花雨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评:图片引路,接力背诵,回味桂花香,加上桂花雨的图片营造出一个浪漫氛围,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哪!)

二、承——感受“摇花乐”(23分钟)

1.出示学习小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描写“我”快乐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关键词语用小黑点做记号。

2.交流汇报。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⑴ 指名读,交流这句话中的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到快乐?引导关注重点词“可乐了”“使劲地摇”,读出快乐的感觉。

⑵ 结合插图想象,配上动作读。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⑴ 创设情境说话:你想在这树下干什么? ⑵ 指导个性化朗读。齐读。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⑴ 表演解词:师生通过表演理解“缠”的意思,体会小琦君的急切、期盼。⑵ 分角色引读。⑶ 再读回味摇花乐。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⑴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父母的快乐?抓“洗净” “撮一点” “口占一绝”体会。(动作演示法,字词解析法)

⑵ 出示“绝”字在字典中的四种解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口占一绝”。

⑶ 父亲的诗里透着淡淡的香,却流露着浓浓的喜悦,咱们也像父亲那样一起吟诵吧。4.教师小结: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评:紧扣“乐”字,让学生自读学习做简单批注,以读为经,以品味为纬,在交流中感悟语言,配动作读、想象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出作者的期盼,读出作者的兴奋。抓住文本的空白处想象桂花雨的情景,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读出个性,享受摇桂花之乐。)

三、转——发现“桂花美”(10分钟)

⒈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作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模仿。你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吗?师生交流探讨:

⑴ 《桂花雨》表面上是写桂花,其实是写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是香飘四野的雨;如今,更是飘散着浓浓乡愁的雨!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⑵ 全文“摇”字共出现13次。一个“摇”字,摇出了清香迷人的桂花雨,摇出了一 杯杯飘散桂花香气的清茶,摇出了“我”片片相思意、朵朵思乡情„„一个“摇”字,凝聚了童年之乐,故乡之亲。感受这个“摇”字之妙。

⑶ 全文“香”字共出现8次,写家乡院子桂花带有“香”的句子共5句,涉及香之味、香之韵、香之形、香之情„„同样写香,却又如此之多不同,如此之丰富。

⑷“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全年”“整个村子”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巧妙地写出了桂花带给人们的欢笑、快乐。以“浸”写“香”,化无形为有形,实是神奇,与题目“桂花雨”遥相呼应。同时,浸润桂花雨中的香甜感受为反衬作者如今的思乡情愁埋下伏笔。

⑸“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桂花”语境下“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的又一生动意象。

„„

(评:2011版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对于孩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阅读教学不仅要“得意”,还要“得言”,实现“意文兼得”。此环节即是一种有益的课堂实践。)

四、合——品茗“思乡情”(5分钟)1.简介文章背景,感悟思乡情。

2.在你的童年中也有这样温暖、这样快乐的回忆吗?

3.布置作业。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阅读琦君的作品,如《故乡的桂花雨》《烟愁》。⑷

写一篇《童年趣事》

„评: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阅读延伸,主要指“由文及人”和“由人及文”的阅读,了解作家的特点及相关作品,增加阅读的广度和宽度,并进行相关的练笔。‟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思乡情

童年乐

桂花美 总评:

本案着重落实学生语文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寓教师的教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实践之中。此案是参照小学中高年级“244”阅读教学模式所设计的一节课例。起,关注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借此导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承,读懂内容,明白文本“讲什么”,通过激励手段促使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并适当质疑存疑;转,在引导细读的同时,关注语言形式,体会“怎么讲”,品析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合,布置相关任务,对本课时做小结。“自主学习”方面,强调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和课中的自读自悟,同时在实践中关注品析重点词句的方法等“学习策略”,不仅“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合教师、学生、文本、教材编者的多向多层对话,打造诗意而高效的课堂。

第三篇:陈恩慧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

上册教案

织金县第一小学科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科 科学 年

三年级

主备人

陈恩慧

执教人 章

节 名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称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教学目标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3.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4.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5.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重点 及 难点 教法 和 学法 教具 或 学具 时序 探索式教学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赏识教育法。重点:蜗牛和蝗虫等具体个体进行比较 陈恩慧 执教班级

三年级

执教时间

2011年11月 20 日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 二次批注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的身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用什么方法观察?

☆按怎样的顺序观察?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看课本插图:

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

有疑问的动物画“?”。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

第一课时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测量蝗虫的大小。

☆测量什么?

☆怎样测量?

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认识国旗、国歌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幻灯出示)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七、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教学建议:

江南地区蝗虫较蚱蜢少见,本课教学时完全可以用蚱蜢代替蝗虫进行教学。本课只对蜗牛和蝗虫等具体个体进行比较,不抽象出软体动物和昆虫的概念。蝗虫好动,在测量它的身长和展翅长度时,需要两个同学合作进行。板书:蜗牛

蝗虫

板书设计 国旗

设计 作业

小记 课后 收集五星红旗的故事

通过教学,学生认识了国旗、国歌、国徽,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知道尊重国旗、国歌、国徽就是爱祖国的表现。但是个别学生收集资料不够积极,不能有效的获得新知。今后要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更好获得新知识。

第四篇:程慧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单位: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姓名: 程慧 邮编:223800 【课 题】

《 小松树和大松树 》 语文 一年级 【教材简解】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目标预设】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并学会给它们组词。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点】

(由于低年级课文以要求学生大量识字,读懂课文为主,所以确定本课重点为)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熟读懂课文,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设计理念】

1、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一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老师适机指导学生课文的朗读,以培养学生感悟和朗读能力,让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最终让学生感受为人到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这一思想。【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寓言。

本课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本课的几个生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正确的朗读课文。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生试读字词,试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读去想去写。把“自主权”留给学生!(整个设计思路显得直白,第一段应该属于教材简解里.)【教学过程】

一、画图导入

师:注意!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的眼睛看!老师将用手里的这支粉笔画两幅画。(接下来我用两支彩笔画了两幅松树的简画,然后让孩子说说老师画的是什么?)同学们,老师画的是什么? 生:松树。

师: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

生:一棵大,一颗小。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这两颗松树有关的课文。揭示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一生读)我们一齐读

(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师:同学们,想知道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吗? 生:想!

师:可是松树兄弟俩有一个条件:先把它们的大姓写好了可以吗? 出示“松“这个字。

要求: 1.仔细观察它的笔顺以及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字的结构。3.给生字找些好朋友。

4.书空,范写,描红,再在田字格中书写。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整体教学环节,写检查生字词,难读的句子,然后分自然段学生读,你看这样怎么样?)1.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来听听故事吧!请大家打开课本。2.自由读课文。听了故事,大家自己去读读课文好么。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课文。

注意要求:

(1)遇到生字词多读几次,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2)把句子读通顺。

(3).标好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课文)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1.认一认,读一读。

过渡: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开火车读。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小火车开起来。投影仪出示字词:一棵 回答 松树 惭愧 低头 摸着

孩子 伯伯 爷爷 拖起来 多 喂 呢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4)回/答(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4(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2.我们把生字宝宝请回课文里,全班把课文完整的读一次好么?).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先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听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准最棒。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注意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师: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3.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三、识记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或:公公靠在木头边(松)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3)大口包小口。(回)

6(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习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课堂总结

第五篇:陈慧瑛

陈慧瑛,女,归侨,福建厦门人,主任编辑,厦门市人大常委、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四届全国侨联委员

第一层意思: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昆虫,强调了它们在改造海岛,丰富战士们生活起到的作用。第二层意思:以彩色的翅膀代表战士们在海岛上做的努力。

情节一:“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情节二:“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

情节三:“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这是第二自然段课文的重点句。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句子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高的品质。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在一块块岩石下、一条条小路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海岛田”,上面长着生机勃勃的瓜果蔬菜。这种情况居然发生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却又是事实。战士们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③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这几句话是讲海岛战士找到了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的原因,点明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这段话同时也表明海岛条件的艰苦。战士们不断总结西瓜不结瓜的原因,表明他们改变海岛的决心。句子从侧面表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热爱。

④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士的感情用“捏起”“端详”“闻”“咬”等一连串动词表现出来。“细细”地端详,好像看不够;“轻轻地”闻,“慢慢地咬”,唯恐尝不够西瓜的香气与甜味;还要“啧啧地”赞叹,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⑤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安:安定。居:居住生活。乐:愉快、快乐。业:生产劳动或工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岛上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定会改变;他也相信,小昆虫一定会在祖国海岛上安居乐业的。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⑥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下载陈慧 常见的量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慧 常见的量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总结(陈晓慧)范文合集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来到酒店快5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我们从前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到后期的开荒工作,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的前所未闻的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坚持”。 以......

    陈慧的发言稿

    陈慧的发言稿各位老师,同学,家长,大家好!面对过去不久的高考,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较量的是心态,以及整个高三的复习程度,陈慧的发言稿。在这里我想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从上......

    陈慧实习总结

    2012湛江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以技术学院赴信宜市一中实习队总结 将近两个月的师范生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可心中的那份师生、工作感情是否变得轻淡,我相信每个实习生队员心里面的的......

    陈慧英简介

    陈慧英简介陈慧瑛(1944-),女,归侨,福建厦门人,主任编辑,厦门市人大常委、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四届全国侨联委员。大学毕业至今,在教育界10年,兢兢业业工作,多次被......

    陈慧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今年5月 我在幼儿园进行了我的实习,在这一个月的实习里,我深刻地认识到毕业教育见实习是专业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学......

    陈慧实习记录

    学前教育实习记录一、保育员实习 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步骤 一、实习时间 自5月11日始至5月17日止,共计1周,具体安排如下: (一)5月11日和5月12日两天全天熟悉幼儿园各项保育......

    肖陈慧--教学设计导读课:父与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导读课:父与子 长沙市雨花区井圭路小学肖陈慧 设计理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怎样......

    陈少慧《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宁波镇安小学 陈少慧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