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第2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时间:2019-05-12 17: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第2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第2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第2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第2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20÷5=

36÷6=

7×3= 5×7=

7×4=

24÷4=

18÷3=

7×7=

3÷3=

6×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3、引入新课.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

28÷4=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28÷4=7

想: 四

(七)二十八

(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反思、领会,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表达出来,与同学共享.让学生根据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独立列出算式,再启发学生用乘法口诀算出结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算式的联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4单元第6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

(一)第6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口算.二()得八

三()十二

二()十二

2×()=8

()×3=12

2×()=10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二、知识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插图.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8÷2=)

提问: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呢?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3)小组讨论:8÷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

小结: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2÷3、10÷

5请学生们读一读.(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4)学生们填写课本.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2)学生默算.(3)学生开火车比赛.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8÷2=4 二()得八 商是4 教学反思: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而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除法的计算问题,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理解乘除法关系的本质,乘法是求几个相同的数(部分)的总和,而除法恰恰相反,是把这个总和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正因如此,利用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求积,也可以求商.这就是今天教学活动所要发现的道理.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第三篇:【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

(一)第5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目标】

1、结合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较简便。

2、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愿意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学重点】 怎样计算除法。【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出示口算题卡片,说一说怎样计算乘法的? 2×3 4×4 6×5 3×4 5×6 4×5 2×6 4×6 3×5 2×5 4×3 3×1

2、背1~6的口诀

3、对口令

二、自主探索

1、创设情景(出示挂图)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熊猫玩具店。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10元钱能买几个皮球?

2、列式。指名说一说。

3、探索方法: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能卖几个?同桌讨论。交流想法得出:(1)可以借助摆学具

(2)每次减

5、连续减去2次,正好减完。(3)想()个5是10、2个5是10。(4)想乘法。

4、从这些方法看,你认为怎样算的又对又快? 得出:想乘法口诀方便或乘法。

5、提出(2)15元可以买几架玩具飞机? 学生解答,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求商时应怎样想,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算得快。

6、提出(3)20元钱能买几辆玩具车?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想口诀的。

7、学生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试一试

1、出示:20+4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求商,比一比谁快? 2、30+5= 想:五()得三十,商是()24÷6= 想:()六二十四,商是()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想的方法,同时指名板演

四、想一想

1、()×2=4 3×()=9()×4=4 4+2= 9÷3= 4÷4= 二()得四 三()得九()四得四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乘法中()的乘数是怎样想的?除法又是怎样想的?。

2、看一道乘法算式,能说出有关的两道除法算式吗?老师 出示乘法算式,学生除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人说乘法。另一人说两道除法算式。

五、练一练

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非常重要中口诀不熟练。做题速度就慢,所以我仍然严抓口诀的背诵。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案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7的口诀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7的乘法口诀的总结和归纳。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七星瓢虫。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七星瓢虫身上有什么数学问 题?学生观察6页情景图,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后,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学生自己试着总结7的乘法口诀。

2.小组交流后小黑板板演。(教师巡视,随机提问。)

3.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总结口诀的方法和过程。

4.学生在书上书写7的乘法口诀。

5.观察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讨论:如果总结某一句口诀该怎么办?如想知道四七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练习

1.自己记忆7的乘法口诀。

2.练一练1题对口令。

四、课堂小结

师:回想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五、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孔雀开屏 先让同学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2.练一练第3题:找朋友。教师课前准备找朋友活动中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发给同学们,看谁能很快找到朋友,大家一起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然后让所有同学在书上连线。

3.练一练第4题: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交流时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 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人教版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九二十七

五()四十五

六()四十八

四()三十六

()九六十三

八九()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8=

28÷4=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例2。

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3行气球,每行9个)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3×9=27或9×3=27。

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共有27个气球,那么你能看图列出2个除法算式吗?

5.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7÷3=9或27÷9=3

6.小组探究算法,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总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看谁先采到蘑菇,并指名回答用到了哪句口诀。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拓展提升

1.(2)×9=(18)(答案不唯一)

2.(27)÷(3)=9(答案不唯一)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8、9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组内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组内讨论汇报,得出求商的方法。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3×9=27

27÷3=9

27÷9=3

想: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知。

不足之处:这节课因为有上节课的基础,要把充分的探究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

教学建议:多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第2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第2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