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区高中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王立珍
全区高中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王立珍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平罗中学 王立珍
【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本节内容中,主要包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孔子和早期儒学”、“道家和法家”三目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虽然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中国传统思想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传统思想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主要思想流派、主要代表及其主要思想;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史思维和分析、概括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行体验式教学、角色的扮演等形式,增强历史真实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孔子等人的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孔子等早期儒家思想的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如何评价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景”、“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来辅助教学。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新课导入:
老师:大家看必修三封面上的两位伟人分别是谁? 学生:(回答)
老师: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出示课件,展示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学生:(齐读)
老师:易中天说“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看儒家思想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设计意图:利用封面人物和名言导入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紧扣教学目标,成为统摄本课的“灵魂”)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课件展示视频《孔子》,学生根据视频和教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孔子档案”。教师补充相关材料。
2、课件展示:《孔子讲学图》
老师:大家观察这幅图,孔子是坐着讲学还是站着讲学? 学生:(回答)
老师:孔子坐着讲学说明他以一种朴素温暖的方式言传身教,他坐着的这个地方又叫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杏坛”后来成为教师职业的代名词。孔子首创私学,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有哪些社会问题?
3、情景体验 1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看到或听到哪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现象)? 结合学生的体验,从政治、经济、阶级,文化几个方面归纳“百家争鸣”局
面的出现的背景。
政治: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井田制崩溃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并受重用
文化: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出现
4、情景体验 2(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看到或听到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现象),你认为该如何治理国家?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继续追问:那么当时各家又提出怎样的治国主张?从而导出各家的思想主张。
教师:(总结)【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课件展示:《孔子讲学图》
老师:大家观察这幅图,孔子讲学会和学生讲些什么? 学生:(回答)
2、课件展示《论语》中的名言,分析孔子儒家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 老师:以上材料体现孔子核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以上材料体现孔子核心思想“仁”?材料一指出什么是“仁”,仁(即二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 “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材料二指出如何做到“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指出“仁”的基本准则即“爱自己的亲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
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爱,那还有什么仁道可言?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然后主张把这种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其特点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但要改造春秋纷乱的社会,仅靠自律是不行的,孔子还特别强调“礼”的思想。
3、课件展示《论语》中的名言,分析孔子儒家政治思想。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老师:从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老师: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
4、课件展示:《孔子讲学图》
老师:大家观察这幅图,孔子讲学体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和方法? 学生:(回答)
老师:“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合课本孟子、荀子言论,分析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老师:战国后期荀子改造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法家和道家)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但是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道家、法家、墨家有哪些璀璨的思想火花呢?
(三)道家和法家思想
1、课件展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老子的主要思想:(1)核心思想: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师: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大与小、高与低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庄子的散文非常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如《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等名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那就是法家。
2、课件展示韩非及言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法家的主要思想
3、课件展示韩非及言论,归纳讲解墨家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四)感悟百家争鸣
1、结合今天内容,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教师归纳如下: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结合当今社会,谈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学社自由发言)课堂小结:易中天说“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作业布置 :看一集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试图通过COKE一词进行励志教育,想通过创设情景展现活生生的历史;想通过谈话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想通过《孔子讲学图》构建儒家思想的发展演进历程,展现给学生可爱的孔子形象;还想在知识升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但教学的理念与设计必须源于课程标准,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教学中另一个弱点是时间的调控不合理。我的目标是用机制灵活的创意将静态的教材变为动态的教材,将历史课变为鲜活的有情感的课堂
第二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甘立珍
《虞美人》 教 学 设 计 课 时
高 中 语 文
河北省定州市实验中学
甘 立 珍
《虞美人》教学设计 河北省定州实验中学 甘立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词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评鉴名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人的心境。[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词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评鉴名句。
2、体会词人的心境。
[突破方法]
1、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步感知课文,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
3、通过学生诵读、播放课文朗诵录音等环节,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使老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文章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感受诗人情感,品味形象的语言。
3、合作探究法: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由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这位首曲子哀婉凄美,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的词是谁所作吗?学生:李煜。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虞美人》,学习这首词,了解李煜。(设想:导入新课简洁有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作者。)学次这首词之前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分析词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评鉴名句
知人论世,走进词人。
(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后来,宋太宗听说他于七夕节夜晚在寓中作乐,颇为生气;又因为他的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便命人用毒药将其毒死,死年41岁。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其愁苦,其悲切,真是非笔墨所能形容。
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三)解题:虞美人
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虞美人》,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朗诵者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学生自由朗读,找学生单独朗读。教师评价。
2、教师出示正确的节奏划分。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翻译全文,对难懂的词可以查字典。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设想: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学习习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五)合作探究
探究是一个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介绍本堂课探究的操作方法,并进行组织和调控,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多做鼓励性评价。
1、鉴赏全词内容。
展示问题一:“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诗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他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亡国之君,内心痛苦。)展示问题二:“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具体指什么呢?(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尊荣;
精神—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
展示问题三:“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展示问题四:“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明确:李煜写月表达怀念故国
展示问题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展示问题六: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展示问题七: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明确:朱颜(经历风吹雨打);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展示问题八: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展示问题九:变与不变,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对比;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展示问题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设问、比喻、夸张: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展示问题十一:李煜的愁有哪些?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展示问题十二: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明确: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殊《蝶恋花》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2、思考全词艺术手法
明确: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虚: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六)总结全词。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正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七)拓展欣赏
浪 淘 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八)布置作业
背诵《虞美人》
(九)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李煜的身世遭遇,诵读了全词,鉴赏了全词诗句;评鉴了他词中的名句,理解了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了全词的艺术手法。[板书设计]
《虞 美 人》
李煜
薄 命 君 王,绝 代 词 人 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都有的小楼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
对比
[教学反思]
《虞美人》这一课我试图做到能让学生走进本文,了解李煜,了解他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内心极度痛苦,复国梦难圆的复杂情感。
第三篇:《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王立珍六语上 w
小学语文六年级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芦村小学
王立珍
邮编
225821
一、课题
《小草和大树》(小学六年级语文)
二、教材简解
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
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所迸射出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
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夏洛蒂在当时条件下面对传统和偏见追求“妇女的事业”所承受的压力之重和她们的成功意义之巨大。
五、设计理念
学生因为思考而质疑,带着问题潜心会文。抓住文章关键语句,品读感悟,体验文章主人公的生活,体察她的心绪;与作者对话--体味作者的情感,体悟表达的精妙。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智慧碰撞中,读懂课文,使学生与主人 公、与作者心灵贴近,受到震撼,产生共鸣,获得启迪。
六、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长文短教”,必须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入手,敏锐地发现文本的突破口,构建有效的阅读话题,引领学生穿过纷繁的语言现象,探寻语言的本质所在。基于上述思路,本案拟从文题和第一自然段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中心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构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深入到主人公生命的艰辛和不屈的抗争这两个方面进行精读品悟;最后回归文题,感悟文章的主旨。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人物,激发期待
1、谈话导入学生熟悉的“苏门三学士”。
2、切入阅读话题:在英国文坛,也有一段文学佳话,那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同时在英国文坛脱颖而出的事。
3、简介夏洛蒂:鼓励学生用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为大家介绍夏洛蒂和《简•爱》,并指导对所集资料的筛选;学生不到之处,教师相机补充。
【设计意图:开篇以学生熟悉的苏门一家出三文豪之佳话切入夏洛蒂三姐妹同时在文坛脱颖而出之盛事,意在伊始即托举夏洛蒂姐妹人物形象,并设置悬念,引发阅读期待】
二、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夏洛蒂三姐妹是如何同时在文坛脱颖而出的呢?对此,课文《小草和大树》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组织质疑课题:“读到这样的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对学生质疑过程中要害性问题,予以强调,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初读中关注文本要点——小草和大树这个比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并出示自学要求:带着接触课题后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习汇报,交流展示(1)出示词语:
嗷嗷待哺 要强好胜 节衣缩食 脱颖而出
寥寥无几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同学们,你能把这些词语准确地读给大家听吗?老师提醒,要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教学生字词不必面面俱到。教学生不会的、容易出错的,这也是课堂“高效”的一种策略。】
指名读词语,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齐读。
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交流。
其实,第二行的四个词语很有意思,你看出来了吗?(带点字与另外两个字的意思相近。)【设计意图:“授之以渔”的做法。理解词语不能只靠查词典死记硬背,适时 的点拨,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2)开火车读课文。
(3)交流前面提到的重要问题。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接着,指导学生概括本文所写的人物。(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抓住本文写人的关键词“逆境成才”。)
夏洛蒂逆境成才,课文从几方面来叙述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
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
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总览全文,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些了解,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明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层面,使学生对课文的脉络更加清楚,也为学生深入发掘课文内涵,体味精彩的细节,感受人物形象打好“地基”。】
②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
文中几次提到“小草和大树”?请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引导所有的学生认真听,搜集有效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文本,也是一次心灵之旅。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可能不完整,可能有偏颇,甚至是错误--没关系!因为这就是学习,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才变得实在。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和内容提供了可能。】
四、精讲点拨,感悟形象
1、通过初读课文后,大家对夏洛蒂三姐妹的事迹有了初步的了解。找出文中关于对夏洛蒂人生的评价的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先引导学生构建阅读话题:为什么会说夏洛蒂三姐妹比作沙漠中的仙人掌花?她和仙人掌花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感悟:夏洛蒂是在逆境中顽强地成长起来,她们的生命力非常地顽强。)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段中“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我们扣这一句构建阅读话题,一定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五、写字指导
1.观察本课的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堪、撇、衡的写法)2.学生书写,描一个,写两个,注意一个要比一个写得好。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1-3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小草和大树
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
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
第四篇:雪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作品,品味描写雪景的语句。
2.了解江南的雪和朔方雪的特点,探究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难点重点
1、品味语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教学方式 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让学生与课文对话,从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其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与课文再次对话,找出最能展现两幅画面不同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填写读书卡,理解两种雪景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塞北的雪》激起学习兴趣。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2、作者简介。让学生回忆有关鲁迅的知识。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鲁迅”是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3、时代背景。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二、解读课文,把握内容:
(一)初读课文,标记优美句子
1、学生打开课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雪的特点的句子。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还有语调。)
2、提问:(1)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几幅画面?(两幅)(2)哪两幅?(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3)这两幅画面在朗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朔方的雪读时应该铿锵有力。富有变化。)
3、以“我喜欢„„的雪,你看„„”的句式,有感情的读这些句子。(例:我喜欢江南的雪,你看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二)品读课文 制作读书卡片(写在摘抄本上)
1、层进式朗读。女同学读全文,后三段,每读一段,加入一个组的男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段就是全班齐读。
2、填写出读书卡。
①制作读书卡片的要求:
要求:确定板块内容:江南的雪或朔方的雪。拟定名称:要概括所写雪的特点 找出课文根据:摘抄文中相关的语句 诠释命名理由:要抓住课文中描绘的雪的特征 ②读书卡片示例: 江南的雪 名称:秀丽的雪
课文根据:“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理由:虽未直接描摹雪景,却将雪中五彩缤纷的花草置于洁白的背景下,表现了江南雪的美艳。(老师巡视,作指导。)
3、交流读书卡片,适时点评。
4、小结: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是一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朔北的雪是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灿烂的,是一幅壮美的雪景图。三.探究寓意,明确主题
1、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是单纯的写雪吗?在借江南雪和朔方雪是为了抒什么情呢?
板书: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追求美好理想 板书:朔方的雪 如粉如沙
反抗冷酷现实
2、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说说理由。
3、写作手法:对比、托物言志、象征。
4、主题归纳:(联系背景)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赞美,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四、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同样是写雪,不同的人对雪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年龄对雪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时期更使人对雪寄寓了不同的情感。请大家根据自己此时对雪的认识,写一段与雪有关的片段,150字以上。
五、课后积累。积累写雪的古诗词名句。
第五篇:王立珍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精业成行
力争上游
柳堡镇芦村小学 王立珍
喜欢听付笛生、任静的歌儿——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舒缓的旋律,情真意切的倾诉,让我感受到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幸福就在身边!在教学生涯中,我深深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一、业精于勤,力争做专家型教师。
从教二十几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待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对待学习勤奋进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我坚定不移的教学理念。平时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幼儿园,一篇篇有趣的童谣,一首首动听的儿歌,一个个优美的舞蹈,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棵棵幼苗。在小学,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一次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无不使一张张渴求知识的小脸快乐得犹如绽放的花朵。记忆犹新的是我刚到小学不久的一节语文公开课。那时,学生们都很紧张,因为坐在他们身后的是几十位老师,后生们拘束有加,不敢发言。面对如此境况,我循循善诱、悉心指导、积极鼓励、热情表扬,就这样,一个学生举手了,两个举手了,一会儿便小手如林,这时,我才长长舒了口气,接下来呈现的就是精彩纷呈的师生互动,课堂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走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我没有忘记历史赋予自己的神圣职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时刻伴随着我,我不断地从中吸取精华,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教学中,我以“课标”为准绳,注重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在继承传统教法的同时,不断溶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使自己的教学技艺日臻成熟。记得学校安排我上一堂校内公开课——《台湾的蝴蝶谷》,课前,我不断与名教师磨课,虚心求教,反复修改教案,精心准备课件。那是一堂生动活泼、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绽放的一课;是一堂融思品、语文、音乐、美术与一体的课。课堂中学生是导演、是演员、是观众、是评论家,一堂课下来,学生余兴未尽,还沉浸于蝴蝶谷的遐想之中,课堂成了蝴蝶的海洋,孩子的天堂。听课的老师无不发出啧啧赞叹:课堂美在蝴蝶谷!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工作的精益求精,换来了丰硕成果。我所辅导的学生屡屡在县、镇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文娱汇演获县三等奖;历年来我辅导的节目在镇“六一”文娱汇演中均获一等奖;陈露、李丽同学在镇书法比赛中分别获软、硬笔书法一等奖;周梦圆同学在镇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多次被评为镇教学流程优秀先进个人。
二、行成于思,力争做学者型教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生机勃勃;指导活动使学生思接千载,生龙活虎,教育诱导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鱼得水……这就是我不懈追求的教育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虚心学习,上下求索……
从此,寂静晨风中出现了一位表演者。或吟诵唐诗宋词,或朗读名篇佳作。字正腔圆,入情入境,渐渐地,我的朗读有了感染力,号召力。
从此,办公室里多了一块练字的小黑板,办公桌上多了几本书法家的字帖。或临柳体金戈铁骨,或临欧体圆润端庄。渐渐地,我的字像样了,有精神了。
从此,书桌、枕头边增加了古今中外的教育专著。或细嚼慢咽,或圈点评注。与苏霍姆林斯基交谈,与陶行知对话。渐渐地,我的文人气质提高了,底气足了。
从此,求知的学堂里多了我的足迹,名师的课堂后多了我的身影。自费参加继续教育,自费外出听课。渐渐地,我的业务精湛了,视野开阔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我在教海中探航,一步步驶向成功的彼岸。多篇论文在省市、县中分别获二、三等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台湾的蝴蝶谷》参加全国小语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举办的“我最满意的一份教案”征文竞赛中获一等奖。两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1 县比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三、情缘于爱,力争做慈母型教师。
有首歌唱得好:心有千千结。是啊,老师与学生的情结是永远也解不开的。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爱犹如阳光洒下,金色的光芒毫不偏袒地照耀着每一株花朵,无论名花与野草。教师的爱应像慈母般的爱,无私、纯洁,孩子也是有情之人,教师有时会忘记孩子需要妈妈的爱,需要老师的微笑。记得,我曾经接的一个班,班上有一位随班就读的后进生。他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与母亲在家,母亲又是文盲。该同学学习懒散、习惯差,不求上进,动不动还会与同学争斗。因此,班上的同学排挤他,不愿与他在一起玩。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灰心,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去他家家访,一次又一次地与他促膝谈心,一次又一次地帮他辅导落下的功课,一次又一次地捕捉他的闪光点。课堂上我总不忘赞美他:你真棒!作业本上总留下鼓励他的笔墨:谁说你不行?你看你的字多美!你又进步了!——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变了,变得自爱,变得自信,变得合群,脸上的笑容总是那么的灿烂。是自信唤醒了他那天真活泼的童心;是自信让他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是自信让同学们接纳了他——老师的爱是博大的。校园中,我与学生亲切地拥抱,亲切地牵手。一份挚爱,一份回报,我曾多次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被县评为“爱生敬业标兵”,所任教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春去秋来,艰难跋涉向前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相信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以加倍的爱心去呵护每一棵小草,将满腔热血都化着春雨去滋润每一片绿叶。成功永远属于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