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时间:2019-05-12 17:4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篇:1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李飞赵仁磊2

(1通化师范学院教科系 吉林 通化 134002;2 山东临港第四中学 山东 临沂 276616)

摘要:多媒体教学成效的保障需以成功的教学设计为必要前提。科学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学生个性心理差异原则,并且以注意这一心理现象为基本设计切入点,紧紧围绕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展开基本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设计不能走入形式化误区,要结合实际条件,择之有理,用之有度,这也是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得以实现的前提。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注意;认知;情意;个性心理

作者简介:李飞,1981年生,男,山东临沂人,硕士,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赵仁磊,1978年生,山东临沂人,临港四中教师。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将多媒体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与方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片面乃至错误的应用不仅不利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而且也误导了多媒体教学应有的功能取向。符合教师与学生教学心理规律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固然不能武断判别何种教学设计更好,但是那些参照学科内在逻辑、依据师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网络资源设置必定是遵循多媒体教学设计心理学基础的,遵循心理学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是好的多媒体教学实施的必要前提。不无遗憾的是,目前关于多媒体教学设计心理学基础的研究确是贫乏,由于可关注和研究的相关成果不多,就尚未形成该研究领域的共识性成果。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我们结合普通心理学教程,尝试挖掘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并努力在微观、具体和可操作层面将这一研究论题探析清楚。

一、注意——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窗口

注意在心理学中被解释为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虽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我们所见、所闻及所感无不依靠注意这一心理特征。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无论是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甄选或是方法的采纳都要考虑到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与选择性,这种针对性和选择性可能是指向作为客体的事物,也可能指向作为主体的人。因此,多媒体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影响学生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普通心理学教程中将影响注意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前者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新异性等方面,后者包括注意者的兴趣、经验与身心状态等。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多媒体教学设计在基本的资源设置与思路创设方面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 1

教学情境安排上既有充分的有意注意空间,又应该存留合理的无意注意时刻。其次是一些基本网络资源的引用既不能枯涩无味又不能喧宾夺主过于夸张,而应该保留适度的强度与新异性。再次是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认知结构与年龄特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心理原则,在学生能够驾驭的能力空间内发展其认知水平。最后,重视动态变化的教学安排对学生的注意引导与兴趣吸引。

总之,注意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窗口,无论是认知因素或是情意因素,即使是具有差异的个性因素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应用都必须围绕有效的注意心理展开,如果学生关闭了注意的窗口,再好的感知素材,再深刻的情意体验都是徒劳无用的。多媒体教学如果只能吸引学生的表面注意,无法调动内心的兴趣,那么其最后也只是为技术而技术,徒有形式而已。

二、认知心理——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智力功能旨的

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教学成功与否起着主导作用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认知目标的实现是衡量教学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多媒体教学设计只有符合教学主体认知心理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才可能实现认知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普通心理学将认知心理因素主要概括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几部分。好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必须顾全认知心理基础。第一,教学设计能够保障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感知前提,这里包括引言的设计、声音图像的基本布局、讲授与思考的时间分配等多方面内容安排。第二,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了可供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的记忆关键点,即或者引用文字、或者插入图片、或者是某个视频剪切,总是有一些地方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直接或间接的保持在学生的记忆库存中。第三,引进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留白”点。就像没有完美的教科书一样,也不可能存在完美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设计切忌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周全而周全,也就是说在多媒体教学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是必要的。教师和学生同时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导语而不是其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内容安排而不是其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声像而不是其他?有没有更合理的方案?“留白”既给予了师生教学反思的余地,也使师生彼此拥有了教学相长的机会。第四,多媒体教学设计应力图以问题开始,以问题贯穿,再以问题结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好的教师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好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同样,以发展学生思维为内在认知目的,而不是简单的为知识而知识。记忆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记忆本身也绝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把知识学活,让大脑动起来。总而言之,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是多媒体教学设计必须考量的认知心理基础,也是和谐的多媒体教学实施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三、情意心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非智力价值取向

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是心理过程中除认知过程外的两个重要组成,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情意心理是教学目标中关涉到学生态度体验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教学实施中以非智力因素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心理因子。多媒体教学设计所体现的非智力价值取向主要就是指教学设计从目标到内容、从方法到评价所依据的基本情意心理基础,即表现在三个具体层面。其一,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重视情绪体验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例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对美的基本情感需求,教学自始至终渗透理智感的培养要求,无论是何种学科的何种教学内容,都不能忽略学科对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其二,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发挥情绪情感的迁移与感染等正向功能。多媒体教学设计不仅要通过一系列素材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更重要的是将教学主题深入到学生心灵,学生从情感层面接受、喜欢所学习的内容,这种喜欢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但至少多媒体教学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这种情感需要与相应转变,也应该为可能会出现的诸如学生对主题拒绝或是反感等问题做好相关应对准备。其三,对多媒体教学设计成效好坏的判断应该建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相关意志品质发展情况评价基础上,即多媒体教学是否对学生在其自制力、自觉性、果断性与坚持性等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这种促进哪怕是滞后的、反思性的也可。如果一堂多媒体教学不只是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而是学生通过教学引导自觉找到了学习目的、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作出明智判断、能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并尝试寻找解决途径,那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四、个性心理——多媒体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差异性原则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后者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个性心理反映了个体间的心理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不同的内容往往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不同的个体面对相同的教学设计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与行为反应,鉴于此,我们认为,个性心理应该成为多媒体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差异性心理原则。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方面应该考虑多数人的常态需要,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把握好少数群体的非常态但必要的需求。例如,在教学设计中,什么样的内容安排是要小心布局的?什么样的方法引导是能够产生共鸣的?哪些资源会起到正向教学功能,哪些则是事倍功半的?这一系列的教学安排都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内在需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是否能够驾驭这样的教学方案、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样的教学思路?这就要求多媒体教学设计必须灵活可变,不应该也不能够生搬硬套一个“最优”方案,一切应围绕变化的、发展的因素去考察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多媒体教学虽然日益成为当今教育教学领域重要教学媒介,其从产生到发展自有合理性,但这并不代表在教学应用领域一定产生积极的、正向的功能,没有 3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理念,漠然对待多媒体的双刃性很容易使多媒体教学走入瓶颈,违背教学理念,相悖于多媒体教学的价值旨归。即使是我们提到的诸多多媒体教学设计所应参照的心理基础,也是要权衡好各种条件,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多媒体用与不用的利弊、多媒体教学设计统一与差异性问题、多媒体应用过程中的“持之有度”的问题,等等。无论如何,在选择与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教学媒介不能代替教学目标,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没有最好的教学手段,只有最适合的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叶一舵.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郑雪.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The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s Psychological Basis

LI Fei

Zhao Renlei(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Tonghua Teachers College, Tonghua, Jilin 134002)

Abstract: A successful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e prerequisit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sign must follow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and make attention as the point of entrance, expand the basic instructional design tightly around the Cognitive progress, Emotional process and will process.The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can’t fall into formal traps, but should make use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 appropriately and moderately.It is the premise under which effective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will be carried out.Key words: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ttention, cognition, affection, individuality mentality

第二篇:论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毕业论文】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

学号:2104223

论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作者:刘兰 指导老师:任其平

摘 要: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各要素,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由于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必须要考虑其中师生互动的要素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教学设计的研究就与学习理论密不可分。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个阶段的演变。它们对教学设计的发展影响极大。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设计 心理学 学习理论

一、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有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教学设计是一个操作程序。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并且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第二种观点:教学设计是一门学科。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目标,制定决策计划的教育技术学科。第三种观点: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怎样给教学设计下一个具有概括性和综合性的定义呢?综合教学和设计的概念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各要素,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计划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制定教学策略和选择教学媒体,计划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检查教学目标,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收获。它不是力求发现客观存在的尚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换言之,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

二、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

学号:2104223

1、教学设计研究的范围

从所看到的材料分析,目前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趋向于从多个研究角度,运用已有的理论成果,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系统方法来探索教学设计的问题。其 共同特点是把它看作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体,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因此,当今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性质的界定和理论基础。不少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而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活动,它需要考虑系统与因素、结构与功能、过程与状态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综合设计;教学设计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取向,它需要对引发教学的活动进行估计,而这种估计又是评价的标准;教学设计以学习和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或教学媒体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形成有效率、有成果、引人入胜的教学;教学设计坚持目标、教学和评价的统一;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直觉的冲动,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等。

(2)教学设计如何考虑以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学习环境的问题。

(3)教学设计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如共同点与差异性、变化与稳定的特点以及先前学习及训练等)进行构思的问题。

(4)学习任务如何定位的问题。如怎样精确地安排学习的份量,认真地分析并确定必要的学习任务,对学习时间损耗量的估计,学生必须预先具备哪些学习技能和知识。

(5)学习评估的问题。如学习评价怎样以教学系统的目标为指导,运用专门的技术来保证评估的充分性。评估设计通常要权衡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等。

(6)教学策略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微观和宏观水平上的学习提供一个框架,怎样更有发展性地、适应性地依据任务、背景和学习者特点采用策略,围绕教学因素或活动来组织教学策略,形成教学策略的体系。

(7)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根据不同学习任务(如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技能发展等课程内容)特点,并以不同类型学习、认知要求选择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

(8)不同教学媒介的特点及情景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学生群体所形成的环境与任务特点、学生特点和学习背景相关的教学管理策略的潜在因素分析。

(9)如何利用教学传输中媒体的变化形成知识发生过程,完成从简要的教学计划向有形的教学材料的转变。

(10)教学评价问题。主要研究形成性评价(即把教学评价作为设计和拓展过程的一部分来进行)和总结性评价(即对完成教学效益情况所做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功能,等等

2、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

教学设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高质量、低成本、迅速地加以完成。质量高、成本低、效益好往往是评价设计好坏的标准。但在现实情况下,三者难得其全。一般说来,成本低、完成快的设计往往效果不好;完成快、质量高的设计,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

学号:2104223 成本往往不低;而质量高、成本低的设计往往又不能很快完成。因此,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适当性是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设计中各种因素怎样组织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设计怎样做到结构与功能的吻合、过程与状态的一致,这一直是教学设计者讨论的焦点。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资源、关键性、责任、期望或要求等要素如何影响设计的过程。所谓资源是指人和物的资源以及时间怎样利用才能促使课堂教学的优化,包括需要评估、学习者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策略、教学传输、形成性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所谓关键性是指对可能影响教学设计实施效果的因素作预期估计,如教学活动中潜在的负面影响、教学结果的同质要求、必须预先具备的主要技能和知识等等;所谓责任是指对教学设计中涉及的学习任务、教学内容、教学传递手段及课堂管理等方面必须达到的标准进行说明;所谓期望或要求是指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教学资源的特点提出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方案。至于教学设计各种因素的权重怎样确定仍无一致的看法。

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过时的行为范式所提供的学习模式清晰而规范;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认知学习理论研究旨趣的不同,使得认知范式看上去有些混杂不清,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而严谨体系。教学设计研究的一般趋势从理论、技术、基础三个层面加以概括。从理论层面上,建构主义认知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知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从技术层面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从基础层面上,教学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其国外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前景的展望相信会有助于形成更具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从概念上说,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技术”,我们通常会把技术与设备或设备的使用联系起来,如计算机技术。但当技术的应用及其方法产生时,往往也包含了过程和思想。从技术发展史来看,在一种新的或令人兴奋的装置或系统运用和发展时,其思想、概念、模式、理论等与它的形态相比要重要的多,所演化和出现的新技术,就是应用这些思想、理论的结晶。因此,新的产品形态的技术如计算机、多媒体学习环境,录像、通信和其他媒体的发展和应用确实为教学设计带来许多方便,但过程技术的成熟,对教学设计更为综合化、整体化和及时反馈与调节更有帮助。

三、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由于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所以就必须要研究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从总体上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阐述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包括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它既是教育心理学的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

学号:2104223 基本理论,也是研究和应用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目的是让人们凭借有关理论,探讨如何增进学习者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学习环境的特点相结合进行有效的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现就有关学习理论的三种形式加以陈述。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研究者能够根据提供的刺激来预测或控制学习者的反应。行为主义者强调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对学习者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强化,有利于学习行为的获得。其基本观点是把学习看作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就一般而言,他们都把环境看作刺激,把伴随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他们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者学到些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当代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斯金纳认为,一个有机体主要是通过在其环境中造成的变化来进行学习的。所以,他认为行为才是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对有机体有什么刺激,有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强化反应可以增强有机体的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确定教学起点行为程序教学的步骤是:首先,确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其次,小步子呈现信息,将刺激物比如教材分成许多个小片段,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步步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两个步子之间依次增加的困难是很小的;再次,学生对刺激物作出积极的反应和教师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及时的反馈。假如答案是正确的,教师给予奖励或者表扬以示强化,鼓励学生有信心去解决下一个问题;假如答案是错误的,教师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解决,一直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问题。

程序教学设计能够成为有效的教学设计。第一,学习行为是一个有次序的过程。通过小步子教学,安排一个学习环境,一步步地呈现教学资料,从而将行为引导到预期设想的状态。第二,程序教学的整个教学设计处于一个不断修改而渐趋完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作出的反应判断问题的难度和作出适当的修改,如果该问题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所在,则证明这个问题超出学生应有的水平,就得对该问题作出分析和修改;另外,导致学生疑点的不一定是该步骤,或者是前一个程序,通过不断的修改,使得以后的教学和学习在该点上不会遇到相同的问题,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完善。第三,学习者可以自定学习步骤,传统的课堂教学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将所有的学生定位于中等水平。实际上,“快”的学生被拖下来,“慢”的又被拉得太快。而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而且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停下来做思考。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和学习能力的增强,逐步增加学习材料的难度。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对教育实践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行为是由人自身发生的。应答行为包括所有的反射在内,如用针刺激一下手,手马上就会缩回来;当遇到强光时,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

学号:2104223 眼睛马上就会收缩等。而操作行为由于一开始不是与已知的刺激相联系,因而是自发的行为,如唱歌,开车,打电话,上网等,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由于斯金纳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能够给教学带来改观,但是它的局限性必然会被另一种学说代替。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单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逐渐受到批评。在这个背景下,加涅吸收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观点,在分析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折中的学习理论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从加涅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可以知道:学习行为不仅仅是外部环境作用于个体而实现的,个体获得学习还有复杂内部心理过程在起作用。因此,获得学习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外部输入的刺激作出反应,而是“发生一系列有序的信息转换或加工”的过程。综合来说,认知理论主张学习的获得依赖于外部条件的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对这个刺激的加工。加涅认为学习应遵循这样一个步骤:学习者从外界环境中接受刺激,这个刺激激活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外界信息进入感觉系统转变为短时记忆。此时,没有被复述的信息只能短时储存,20秒钟左右便消失;被复述的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被长期储存于人脑中。当需要信息时,可以通过检索提取信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的某些观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并充分阐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新知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表象,即学习的内部因素,这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学习者的外显行为,无视其内部心理过程有很大不同。对教学设计而言,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所提供的材料的研究上,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通过应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它强调学习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有意识的,是通过的主观作用实现的。该理论偏重知觉和经验完形性的研究,用综合的方法注重全体的特征,认为个人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不是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加涅等人为我们如何分析教学系统做出了范例。其实分析教学系统的过程就是分析教与学的过程。加涅认为学习是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而教学则是达成这种变化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教学必须以学习者内部的学习条件为依据,合理安排外部学习特征。加涅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教学应以学生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学为起点,以学论教。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智能教学设计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分析学生怎样想而不是关他的理论尚存在不足之处。

被提取出来的信息直接作用于反应生成器,从而产生反应。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

学号:2104223 注教师怎样教。因为教师的教是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的。这为我们正确认识教与学关系提供了合理的认识。

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是对人脑内部认知过程的一种间接研究,连他自己也认为这种理论存在“如何发展学习者内部认知图式的解释不力”。因此基于认知主义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也要受到批评,一种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便成为必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并不是把知识机械地搬到脑海中,而是以原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对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题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角色转向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协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有赖于创设能提供真实情景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和师资设备等硬资源,而且为学生提供真实社会活动社会协作等软资源,由硬资源和软资源中的各个因素组成的融合体。其中软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部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借助一定的情景,通过协作和会话等方式,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书教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对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不免有一定的激进,但由于学习者总是以个人独有的方式建构事物意义,因而对新知识的学习而言,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正好能弥补的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使知识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深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促成了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斯金纳用自己设计教学机器来研究学习行为,并且用实验结果来验证他的假设。程序教学设计对教学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某些不足之处而阻碍了教学设计的发展,教学设计不得不吸取其他学习理论作为其基础。于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养分,它的教学设计取代了行为主义阶段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但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受到了来自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挑战。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诞生是伴随学习理论而诞生的,也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而日趋完善。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

学号:2104223 在教育为本的今天,教学设计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重视教学之前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的精心的谋划,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设想,然后按照规划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尽管各种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不可否认教学设计必将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葳,王大为.教学设计的认知心理学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2000/4.[2]付建中.心理学教学设计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1.[3]徐银燕.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J.R.Anderson.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2nd ed).San Francico:Freeman.1985.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sychology Foundation

Auther:Liu Lan Director:Ren QiPing

Abstract :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and the elements, with the known laws of teaching creative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s.A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argeted at students, which must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lem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This instructional design study and learning theory are inseparable.Learning Theory experienced behavior, and 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three stages of evolution.Teaching them to design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Among them,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highlights the main students, instructional design result in the status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 words: Instructional Design Psychology Learning Theory 7

第三篇:基础心理学

一、基础心理学

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研究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应用心理学 是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 ;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主观的反映

最原始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感应性;无脊椎动物,蚯蚓感觉;脊椎动物,猫狗知觉;灵长类动物,猩猩猴子思维萌芽;人类,思维阶段

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879年冯特

莱比锡大学

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 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二、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如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人们称其为构造心理学派。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杜威,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这一学派认为,构造主义研究人的意识,而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意识很难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4.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派。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如果人的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满足,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把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体验和情绪挖掘出来,加以舒发,就能获得治疗的效果。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

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三)生理心理学

四、研究心理现象的三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辩证发展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五、心理学研究的四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访谈法; 问卷法。

(三)个案法

(四)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有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脑 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大脑)构成;

脑干

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和觉醒的神经结构。间脑

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小脑

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

端脑

(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它中间的裂缝叫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罗杰 斯佩里“割裂脑”实验证明: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

右半球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占优势。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

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护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

(三)相互诱导

正诱导,负诱导,同时性/相继性诱导

(四)动力定型 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的特征:直接性、个别性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 椎体细胞,明视觉:杆体细胞,暗视觉 颜色特征:色调,明度,饱和度

色觉异常 色弱,部分色弱,全色盲

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言语的声音:1000Hz~4000Hz 听觉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知 觉(直接性、整体性)

基本特性: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理解性

一、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深度,远近,立体知觉)和方位知觉;

双眼视轴辐合:物体越近两只眼睛视线所组成的辐合角越大;物体越远辐合角越小

双眼视差:两只眼睛相距大约65毫米的距离,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

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

四、错觉

种类:线条长短错觉、线条方向错觉、面积大小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第四节

记忆

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记忆的三个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

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表象的四特征:

直观形象性; 片段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 表象的三作用:积累感性知识;为想像提供素材;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二)抽象与概括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原型启发;定势。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一)言语运动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说话迟钝,听懂,能写能认,说话不连贯

(二)言语听觉中枢: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 能听到声音不辨语音,不理解字词 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这种失语症叫失读症; 能看到不理解 

(四)书写性言语中枢:这种失语症叫失写症。不能写字,画画

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例子。

(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分为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的种类

(一)不随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

意,又叫无意注意;

(二)随意注意(有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有意注意。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5—9个项目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心 注意转移

注意分配

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动

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激发动机的因素

内驱力、诱因、需要、情绪 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兴趣爱好)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定势:人的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关系到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 ;

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

(四)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这种度量可以从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

二、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一)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二)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三)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四)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二、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三、人的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动机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双重 趋避式冲突

(二)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自觉性(受暗示性、武断从事)

(二)意志的果断性(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三)意志的坚韧性(退缩、动摇、执拗、固执)

(四)意志的自制性(任性、怯懦)第九节

人格

人格的特性

(一)独特性

(二)整体性

(三)稳定性

(四)功能性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包含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第二单元

能力

能力的分类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能力、才能和天才。按能力的结构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

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二、能力结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

(二)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的三个维量:内容、操作、产品)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的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营养、家庭、学校、社会 气质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气质类型学说

体液说: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体型说;血型说; 激素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基本过程:兴奋、抑制

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

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5、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性格

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遵循现实性原则;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遵循道德原则。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三、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认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根源特质; 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椐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维度或类型上 :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 P;

卡特尔还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

第四篇:多媒体课件设计2

多媒体课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的最佳效果,中小学教师普遍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要研究学科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开发设计。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首要原则。因为课件应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经过图形、动画、音乐、文字等处理,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所设计的情景之中通过一番思维上的探索,找到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完成新一层次知识的建构。所以,我们在设计课件时,首先要考虑课件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观点、概念和原理传授给学生,课件作为固定的宜于普遍推广的教学工具,一旦出现科学性错误,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失误,它的负面影响是很难弥补的。

二、辅助性原则

虽然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工作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视觉、听觉、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对教学而言,它仅仅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始终要明确的一个设计原则:多媒体课件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电脑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多样化,但是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目前,教师普遍反映,市场上购买的课件或网上下载课件不太适用,有些完全成了教材的翻版,用机器取代了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就违背了教规律。

为了使教师把课教活,学生学得主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制作课件的行列。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新整理和备课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使所教知识呈现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教师独到的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顺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不但要考虑它的视觉效果,还应该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考虑它对学生的启示作用,切忌华而不实。只有这样,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关键特性,它向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同时也为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交互性也是多媒体课件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多媒体课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式处理。人机之间缺少“友好”的交互,严格来说还称不上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就在于检索方便,一目了然。无论你需要课件的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电脑就会把需要的内容迅速地呈现到你的面前,这为教师上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美术欣赏课教学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也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学生虽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艺术作品的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里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2、控制速度,演示分明。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但在教学中为了讲清原理,必须分解动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完全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与学生,既可以放慢演示速度,也可以加快演示速度,操作鼠标或键盘就可以分解动作或连续运行,上课时,资料通过传输设备输送到银幕上(或大屏幕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也随着画面的演示速度快慢而变化。电子课件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用图像、声音、动画、文字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良性刺激,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学习。

3、分步提示,人机对话。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时,电脑能分步提示,按照不同的学习进度渐进,引导和指导学习。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课件的交互性,但这种交互性一直是针对教师的,总是想办法让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好操作,却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使用课件的交互性。一般情况下,课件使由教师操作使用的,而学生只能被动地顺着教师的教课顺序去看、去理解。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教师不可能在每一个地方都做详细的演示。因此,不少学生就很想课后自己使用课件去了解需要的内容。现在,课件在网上共享,学生就可以在可与时间从网上调出课件学习。将课件放在网上面对学生而言,可以改变目前课件服务的主体过多倾向于教师的弊病,实现课件在教与学上的统一。我们在设计课件的交互性能时,除了要考虑教师操作的方便外,不要忘了学生也是课件的使用者,要充分考虑学生上级操作,实行人机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从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艺术性原则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无疑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美术设计、绘画、音乐、微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多媒体课件除了对画面的要求较高外,对音乐的配置也十分讲究。一般来说,背景音乐以舒缓抒情、节奏平稳的旋律为宜,而且音乐的配置应根据内容来选择。如中国古代艺术作品欣赏,则应选择中国的古典音乐,或是中国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如果是西方艺术作品欣赏,则采用西方的音乐。此外,画面的呈现和消失方式也应富有艺术性,要想方设法把课件制作精美,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一般情况下,采用二维动画用于教学已经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当然,能够采用三维动画立体感更强,如片头可采用3D动画制作,视觉效果会更好,但不宜过分提倡和强调。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集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富有艺术性的多媒体课件可循环利用,并具有收藏的价值。

五、交流性原则

一般来说,每个教师对自己创作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敝帚自珍。如果不能做到使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愉快地接纳,其应用价值就非常有限了。教师们在课余时间里花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很多的课件,但往往是上完课或者评过奖之后,课件就被束之高阁了,使很多优秀的课件“养在深闺人未识”,或放在那儿“孤芳自赏”,限制了课件的交流和使用,也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现在各个学校陆续建立了校园网,这给多媒体课件的高效使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能把课件放到网上共享,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事。课件的使用率越高,就说明课件制作得越好,无形中也给课件提供了宣传的机会,使课件接受教学实践和社会的检验,既避免了相同内容重复制作又充分调动了教师使用课件的积极性,省时又省力。当然,别人的课件只能借鉴使用,我们不能一味的“拿来主义”,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做一定程度的修改,使其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要想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把握好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环节及过程是:选题→学习者分析→教学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原型开发→稿本编写→素材制作→系统集成→评价和修改→发布和应用→升级更新,如下图所示

1.1 选题

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比较繁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投入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制作之前,教师要充分做好选题论证工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选题工作,要选择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要选择那些能充分发挥图像和动画效果的、不宜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对于那些课堂上较易讲解的内容就完全没必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

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才能有的放矢,做出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

许多课件只是将一堂课的内容照搬到了屏幕上,将原本用实验或实物演示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内容用课件来演示。甚至课件内容就是大段课本内容的翻版。

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我们在选材立意时首先要考虑课件的开发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必要使用课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开发课件。因此,在确定课件开发主题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易进行演示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学概念、物理中的分子运动、生物中的微循环等比较抽象概念或难以见到的现

1.2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关键,课件的内容设计应当围绕学习者进行,这也是一种用户至上的设计思想。分析学习者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这样,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成为一个有准备的学习者。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起始能力分析、一般特征分析和认知风格分析。可以根据课件开发描述说明中定义的课件服务对象,对学习者的需求要有一个总体范围的估计。可以调查和预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操作风格、注意度等,只有认真分析学习者特征,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多媒体课件。

1.3 教学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是课件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课件效果的好坏、课件是否符合教学需求,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设计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媒体和学方法,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依照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问题有效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确定教学知识点的排列顺序,根据教学媒体设计适当的教学环境,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呈现的内容及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等,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搞好教学设计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前提。

1.4 系统结构设计

进行系统设计实际就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总体设计,其设计的要点包括:页面设计、层次结构设计、媒体的应用设计、知识点的表示形式设计、练习方式设计、页面链接设计、交互计、导航设计等内容设计。

在进行系统结构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在获取学习资源上的要求。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设计者自己的口味,而是为了满足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的需求,我们要利用充分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才是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首要目标。②要保证课件结构清晰、界面连贯、运行高效。我们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当结构良好,给用户一个文档结构统一、显示风格一致的用户使用界面。页面设计应美观大方,不但让学习者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需要的信息,还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1.5 原型开发

在开始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制作出这个教学单元的课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多媒体课件的总体风格、界面风格、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编写稿本的要求和内容。课件原型制作完成之后,技术人员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依据课件原型和制作稿本进行制作,课件的风格和特点要依据课件原型的风格和特点,技术人员也可充分利用课件原型的模板进行制作,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投入,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完全照搬和千篇一律,要体现出不同学习内容的具体特点。

1.6 稿本编写

选好一个适宜的课件题目后,随即进行稿本的编写工作。稿本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系统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安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设计出具体的表现形式,写出讲解的文稿,要显示的文体,所使用的图形表格、图片、动画视频等,还要写出页与页之间相连接的交互方式等具体内容。稿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也是技术制作人员制作课件的依据。

稿本包括文字稿本和制作稿本,文字稿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描述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规划教学软件中知识内容的组织结构,并对软件的总体框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制作稿本包含着学习者将要在计算机的屏幕看到的细节,例如,用各种媒体展示的教学信息;计算机提出的问题;计算机对学习者各种回答(正确的或错误的)的反馈等。

稿本编写类似影视剧的“编剧”,包括课件内容如何安排、声音如何表现和搭配、是否需要加入动画或视频、加在什么地方、课件如何与学生交互(包括按钮设计、热区响应、下拉菜单响应、条件响应、文本输入响应、时间限制响应、事件响应)等。可以说,稿本制作是整个课件制作的核心。一个课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件稿本的编写质量,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要素要搭配合理,衔接要流畅、自然。要注意的是并非各种媒体采用得越多,课件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初学制作课件的人员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1.7 素材制作

媒体素材设计就是设计和构思为了表达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各种素材或各种媒体,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和虚拟现实等。媒体的选择是为所要表达的学习内容服务的,要克服媒体素材设计与学习内容相脱离的毛病,避免“为媒体表现而设计媒体”的现象,努力做到“为内容表现而设计媒体”,因此,在选择使用图像、声音、动画、活动视频等各种媒体时,目的是要表达学习内容、突出学习主题,不能不顾主题思想的表达,只顾追求时髦、好看。

稿本写好后,应根据系统的要求,要着手准备稿本中涉及到的各种素材,包括说明文字配音、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等,有些素材可以直接在素材库软件中找到,对于没有的素材,必须通过一些软件自己加工编辑而得到。素材的准备是课件制作中工作量最大、最繁琐的环节,课件制作人员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媒体素材制作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因此,下面分别就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的制作做一简要介绍。1.7.1 文字素材的制作

文字是课件中最基本的素材,其制作也比较容易,既可用多媒体创作软件本身的文字处理功能进行编辑,也可以用各种专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编辑复杂的文档。

1.7.2 音频素材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中所用到的音频素材主要有解说词、音效和背景音乐。音频素材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将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媒体上的音频信号通过播放设备输入计算机;二是过话筒和计算机的声卡录制声音;三是直接在计算机中运用声音软件制作音频信号。

背景音乐可从现成的音乐素材库中选取,文字说明的讲解、图像的配音可以先利用计算的声卡和话筒录入声音,再通过各种处理声音的软件将声音的音质和文件大小处理成需要的格式,常用的音频编辑软件有Soundedit、Waveedit等。

1.7.3 图形/图像素材的制作

学习者从图形/图像获得的视觉信息比较直观且易于理解和记忆,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视觉感受和艺术效果,要重视图形/图像的设计和制作工作。设计得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也会起到负作用。起修饰美化作用的图形/图像可以从现成的图形/图像素材库中选取,然后再用图像处理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符合课件制作要求;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图形/图像,如果有印刷资料,可以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把图形/图像资录入计算机,如果是实物或景物,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再输入计算机,如果是视频或动态图像,可用抓图的方式抓取所需要的图像,将图像素材录入计算机后,再用Adobe PhotoShop、Corel Draw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美化或特技处理。如果是自己创作的内容,可以用Adobe Photoshop、CorelDraw、Firework、Freehand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作。

1.7.4 动画素材的制作

教学内容中的动态部分可以用动画或动态视频图像进行描述,动态视频图像经常用来描述现实中能够看得到的事物,可用摄像机进行拍摄。动画内容通常是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的用以表达教学内容的连续的动态图像,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把抽象复杂、受时空限制、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用动态图像表现出来,常用来制作动画的软件有3Dstudi、Animator、3 DMAX、Flash等软件。

1.7.5 视频素材的制作 要制作视频图像信号,必须有摄像机和视频采集卡(如果有数码摄像机可以不用视频采集卡),在正式拍摄之前,首先要对需要拍摄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后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然后再通过计算机上的视频采集卡输入计算机转换成数字化视频信号,最后用Adobe Premier等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编辑,在编辑的过程中,要保证声音与图像的同步,在需要背景音乐或解说的地方可以直接加入所需音频信号。需要注意的是:视频信号占用磁盘空间很大,因此,视频内容一定要简短精练。

1.8 系统集成

前面的工作做好后,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进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很多,如简单的有Powerpoint,常用的有Authorware、Toolbook、方正奥思、蒙泰瑶光、多媒体大师等。网络版有Microsoft Frontpage、Dreamweaver、Macromidea Flash等。还有一些专用的课件开发工具,如北大的CAI课件开发平台,清华大学的通用型CAI课件写作系统等。一般来说,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精通一、二种开发工具就可以了。

素材准备好后,用多媒作制作软件把各种素材按照稿本的要求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发现稿本的某些设计不太理想,还可以相应地修改稿本,反复地修改、调试,以使课件符合教学的要求。

1.9 评价和修改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课件进行评价和修改工作,它是课件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件质量的保证。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且是属于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它为提高课件质量提供依据,它的目的在于改进课件的设计,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便于提高质量和性能;总结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结束以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对课件的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确认课件的有效性和价值,为课件更新提供改进意见,并总结课件制作经验。在课件制作过程,要根据评价结果合理地进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课件质量效果。

1.10 发布和应用

课件制作完成后,用户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发布自己的作品:磁盘、光盘和网络。

多媒体课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就可以投入使用,除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外,同时还可以进行交流、推广或发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课件后,可能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课件投入使用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需要不断地收集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与升级,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要求,达到实用好用之目的。

第五篇:心理学教学设计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梁冉冉 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 *** 534596765@qq.com

一、适用年级:小学三、四年级

一、设计意图:

儿童期是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受环境影响、家庭变故、他人看法等影响,都会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本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不易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心理现象设计,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能够做到正确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不断完善自我,散发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为成功奠定基础。

二、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三、辅导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他人欣赏的快乐,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优点。

3、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四、辅导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五、辅导难点: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六、辅导方式:

1、听故事

2、讨论

3、游戏

4、填写测试卷

七、辅导前准备:

1、录音带《比比谁大》,2、轻松纯音乐

3、心理测试卷

4、课件

八、辅导过程:

(一)听故事,初步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1、播放故事《比比谁大》。

2、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会鼓破肚皮呢?青蛙非要证明自己比大象和老牛大,说明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青蛙的下场怎么样?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3、师总结: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4、那如何认识自己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一起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板书课题)

(二)找特点,发现自我的独特性

1、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请听游戏规则:如果你具有老师出示的特点就请你起立,不具备就请坐下。

2、出示特点:(1)、体型高高瘦瘦(2)、留着短发(3)、眼睛近视(4)、喜欢吃鱼(5)、喜欢运动(6)脾气急躁(7)记忆力好(8)学习用功(9)胆子小(10)爱看课外书(11)乐于助人

3、游戏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有谁和你从始至终都是一起站一起坐的。(生:没发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5、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6、出示句子生齐读:我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三)填句游戏:认识我自己

1、刚才同学们都认识到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自我评价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全不全面,恰不恰当。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我是谁?》的心理测试卷,列出最能形容自己的词语至少写5句。

3、提示: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写

生理自我的认识——指个体对自己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和认识,包括外貌、风度、健康状况等方面。例如:我是个高个子,我是个短发女孩等; 心理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如我是个胆小的人,我爱好文学等;

社会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观察和认识,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是个受欢迎的人等。填充句子,我是谁?我是一个 的人。

3、请孩子来介绍自己(2-3人)

4、刚刚老师发现孩子们介绍自己时都说到了自己的优点,你们想说说吗?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优点。

(四)、游戏:优点大轰炸

1、每小组每位同学轮流站起来接受轰炸,另外的同学制作优点炸弹。“炸弹”要求:该优点是他确实存在的。用上xxx我觉得你很不错,因为你________

2、当你被“轰炸”时,你心情怎么样?

3、那当你“轰炸”别人时,你有什么感受?

4、师总结:通过游戏我们发现我们寻找到自己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可以使我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时,既可以增加别人的自信,又可以向他人学习。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板书:欣赏独特的我)

(五)、谈缺点

1、刚刚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点,那谁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缺点呢?

2、刚才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就像有人说的一样: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点多一些或者甚至有缺陷、就是因为上帝喜欢他的芬芳,咬得大口些。

(六)、榜样的力量

1、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都有不足,或者缺陷,但是他们都走向了成功。

2、出示有缺点或缺陷的名人事例。

3、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4、师总结:他们都勇敢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在不足面前没有灰心丧气。真正做到了悦纳自己,接受这个带有缺点、缺陷的本来的我。(板书:接受本来的我)

5、分享自己改正缺点的经历

6、书写自己的改正的缺点和改正方法。

(七)归纳总结

在人生中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认、客观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使自己更有自信,正视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善。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让自己扬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塑造更完美的自我。

下载1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教学设计

    《被人误会之后》教学设计 宜都市陆城一小 陈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误解是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积极寻求消除误解的良方。 2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误解,误解了别人后学会正......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李克东谢幼如 510631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E-mail:likd@scnu.edu.cn E-main:YJSXie@public.guangzhou.dg.cn 【摘要】:本文根据教......

    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信息技术组:邵桂兰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李克东)......

    《黄山奇石》多媒体教学设计2

    《黄山奇石》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录像,了解黄山、认识黄山,尤其是黄山的奇石。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

    心理学基础试题

    ※※※※※※※※※※※※※※※※※密封线※※※※※※※※※※※※※※※※※班级:学号:姓名:.《心理学基础》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现代医学模式......

    基础心理学讲稿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基础理论:普通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基础笔记[本站推荐]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心理学研究的 基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