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教案第七章

时间:2019-05-12 17:2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律基础教案第七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律基础教案第七章》。

第一篇:法律基础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制精神

教学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

1、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教学内容

从第七章开始我们要了解与法律相关的内容。人们常说,法律是空气、水,或者是面包,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法律本来是生活本质的呈现,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为证明这一说法,请听一则所罗门的故事。据希伯莱传说,神赐给所罗门王极大的智慧,“如同海沙不可测量”。天下列王都差人听他的智语。《圣经·列王纪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两妓女争夺孩子,久执不下。所罗门王令人将孩子一劈为二,各与半,一女愿劈,一女不愿,宁送子与彼。王遂判子归后者。而相同的智慧故事也在中国上演。《灰栏记》第四折中的包拯断子案等等。裁判者与所罗门王使用的技巧完全相同。在故事中,所罗门王判案依据什么呢?(用2分钟,先让学生们自己相互交流和讨论,然后老师再深入引导。)

总结所罗门王依据的是一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生母一般比其他人对孩子有更深厚的感情,舍不得让孩子被劈而死。这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是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可以超越时空岁月,为后世人们所用。所以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我们从摇篮走向坟墓。从出生时起我们就穿上法律的外衣,直到临近死亡脱下法律的外衣并通过遗嘱加以处置,法律伴随我们人生的始终。因此,那些觉得法律离自己比较遥远,“法律与我何干?学法干什么?不犯法就行”的想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不成立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或者说是一个法盲,那么在很多时候都是会受到惩罚的。(案例:

1、失而复得的小英;

2、帮人帮出罪名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懂得用法律、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合法合理、适时适度处理大学学习阶段的问题;知道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益。了解法律知识,领会法律精神是其中的一条基本途径。

一、法的一般原理

(一)法的词义和概念

1、词义

古汉语中对“灋”的解释是“刑也”。按照《说文解字》,“平之如水,从水。” 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能够分辨当事人有罪还是无罪,对有罪的就“触”,对无罪的则不“触”。从词源看,汉字“法”意指“平”“正”、“直”和“公正裁判”,有实体和程序两种含义。与“法”字有关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所谓“均布”,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如果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①国家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的标准(法)

②体现国家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标准的人人必须遵守的文件(法律)

2、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应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制定,即由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在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须按法定程序,依据宪法,创制国家的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换言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本质)

从法律的起源和发展看,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法律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社会关系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发展。法律的产生和存在与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它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存在为前提。法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必将消亡。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一,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法是人们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此,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那么,什么是意志呢?意志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满足一种要求,获得某种利益)而产生的自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是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意志的形成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归根到底受制于客观规律。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正因为法是意志的产物,所以才可以说法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第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把法看作一种意志的反映,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如果停留在这里,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剥削阶级思想家就曾经说过,法是“神的意志”、“民族意志”、“公共意志”、“主权者的意志”,等等。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首次指出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或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所谓“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因此,“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不过,需要指出,虽然统治阶级意志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所决定,但其形成和调节也必然受到被统治阶级的制约。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时,不能不考虑到被统治阶级的承受能力、现实的阶级力量对比以及阶级斗争的形势。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被奉为法律之后,在其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被统治阶级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作为一种反馈信息,促使统治阶级调节其立法政策和法律规定。应当清楚地看到,在任何情况下,被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不能作为独立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法律里面。它只有经过统治阶级的筛选,吸收到统治阶级的意志之中,转化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才能反映到法律中。所以,归根到底,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三,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法所反映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有些剥削阶级思想家在谈到法的意志性时,往往说法是“统治者”或“强者”的意志。这是非常含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论是由统治阶级的代表集体制定的,还是由最高政治权威个人发布的,所反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而不纯粹是某个人的利益,更不是个别人的任性。当然,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成员的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统治阶级的正式代表以这个阶级的共同的根本利益为基础所集中起来的一般意志。借用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术语,就是法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公意”,而不是统治阶级的“众意”。统治阶级的意志虽不是各个个人的

意志的简单相加,但也没有脱离个人的意志而产生和存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统治者中的所有个人“通过法律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同时使其不受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单个人的任性所左右……由他们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这种意志的表现,就是法律。”

第四,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说,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也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带有政治形式。”而“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我们注意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使用的是“法律”。他们之所以用“法律”,是由于法律是法的“一般表现形式”。但通观法的历史,法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只有法律这一种。除法律之外,还有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由国家认可的习惯、判例、权威性法理、法学家的注解等。所以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所用的“法律”普遍化为所有法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表现为国家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具有法的效力。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取决于经济基础。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法律由经济基础决定。法律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但并非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刻板摹写。法律和上层建筑其它因素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并不直接创造法律规范,它只是从最终意义上和总体上对法律起决定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内容。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代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代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伟大功绩,是发现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因素的决定意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是根本因素,是因为一方面正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为社会成员,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根本的社会关系(包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生产过程的交换关系,对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其他一切关系包括法律关系在内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地理环境因素和人口因素一般说来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作用于法。

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没有脱离法德一般本质。

二、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另附)

三、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法治:与人治想对应。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指一种社会状态,如果一个社会中能够完全做到依法治国,那么这个社会就达到了法治社会。而人治是基于对人性的乐观估计,认为某个人或某些人具有超常的能力和良好的美德,把最高权力交由他们来掌握,就能很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治社会中掌握权力的人随时都可能滥用权力,对人类社会构成极大的伤害。而法治则不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富有智慧而免除情欲”,“如果要求法律来统治,即使要求神氏和理智来统治;如果要求有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因为人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也会比被强烈的情欲引入歧途,唯有法律拥有智慧而免除情欲。”

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社会最高权威非人格化,这个最高社会权威就是法律,法律是规范、限制人们行为的主要规范。

法制,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法律和法律制度,它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共同组成

一国的上层建筑,是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所以,我们可以说,有了国家就有了法制。

法治,即“法律的统治”,是法律制度的一种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法制不再仅仅是现存的法律和制度,而是指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法律具有至上的地位,国家以法律和制度来组织、管理、协调一切事务,使整个国家呈现出有效、有序的状态。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而法治则是对一定的法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有了国家就有法制,但未必实现了法治,而要实现国家的民主管理,必须实现法治,所以,法治就是民主的法制。

四、法律修养和法律思维方式

“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法律的存在或运行。我们付款,是认为这是应该的;我们尊重邻里的财产,是因为那是他们的;我们靠马路右边走,是因为这样做是谨慎行事。我们很少去考虑这些我们界定为„应该的‟、„他们的‟或„小心驾驶‟的集体的判断和程序。”在一般公众的心目中,法律离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很遥远。“然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里,随时随地渗透着一种平常而实在的法律。”诸如出生、死亡、婚姻、停车标志、警服、证书等无不显示着法律的存在。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对法律的体验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既是我们生活插曲式的事件,又是一种恒常的特征;既非常严肃,又是幽默和消遣的源泉;既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干,又是组织我们生活的中心方式。”法律既平常又神秘,平常是因为其到处可见,而神秘则是因为其规则数量庞杂、原理高深难测。在推进法律职业化的进程中,法律的神秘又被推到了极端,出现了法律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分裂。与这种分裂倾向相反,在法治社会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即日常生活中又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法律性。这样,大众的日常思维与法律人的法律思维、生活的“自然”性与法律性就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我们该如何认识这种矛盾呢?

法律思维是人们运用法律概念、法律判断、法律推理去思考问题,表达和阐释法和法律现象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法律知识固然重要,法律思维却是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法律知识价值的体现。

我国传统观念“重义务,轻权利”,人们权利意识淡薄,如一些侵权案件,侵权者不以为非,被侵权者不知道权利被侵犯或者知道了而不愿寻求法律的保护。我国大学生同样存在忽视自身权利或被侵权而不知维护权利的情况。如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署上导师的名字发表而沾沾自喜,找工作时签订不利于自身条款的合同而无动于衷等。时代的变迁要求大学生改变过去“漠视”法律的态度,不能把法律仅视作抽象条款,而应真正认识到法律的本质不仅具有制裁性和强制性,同时也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为侵犯的一种手段。“让法律为自己服务,让法律保护自己”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大学生积极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体现。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1)法律思维要求以法律为准绳来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做出判断。如果脱离开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请看一则案例(材料案例2)。某年山东省日照市一次110特别行动中,公安人员追歹徒到男青年甲的菜园里,并发生了搏斗。公安人员最终制服了歹徒。正当公安人员押着歹徒准备离开时,甲对着众多记者和摄影机突然提出,要求公安人员赔偿被损害的20多棵萝卜。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社会舆论一遍哗然,邻居谴责说:“公安人员是为了抓坏人,是为了大家,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当要求赔偿20多棵萝卜。”当事公安人员也表示不可理解,说:“当时我们一个同

事身负重伤,鲜血直流,可甲居然提出赔偿他20多棵萝卜。”甲所在单位专门召开了一周的批判会,批判甲。在当年日照市评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甲所在单位也因此而失去了资格。甲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下,不得不离家住到姐姐家中,并且对记者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和反感。

讨论:人们为什么对甲的行为都只有从道德而没有从法律视角去评价呢?

教师小结: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还局限于道德领域,没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习法律后,就应当树立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结论: 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而这就是法治思想

(2)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时,要遵守有效的法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但是,即使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也不能随意地抛弃或搁置法律。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我们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2、讲证据

法律思维要讲证据,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就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其中首要问题就是证据问题。只要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讲证据,意味着思考与处理法律案件时,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说明证据的收集不仅要符合其形式要求,而且在收集的过程中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不具备合法性。

提问:非法言词证据能否作为证据?

《刑事诉讼法》规定: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

再次,证据还要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从而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例如:甲故意杀人案件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除了其他证据外,还收集到了下列材料,如果要认定甲犯有故意杀人罪,下列哪些不具备证据的相关性? A 甲写给被害人的恐吓信。

B 甲在10年以前曾采用过与本案相同的手段实施过杀人行为(未遂,被判过刑)。

C 甲吃、喝、嫖、赌,道德败坏。

D甲的情妇证明,在本案的作案时间中,甲曾与她一起在某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泰坦尼克号》。

3、讲程序

(1)程序的含义

程序就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

(2)讲程序的重要性

法律思维要讲程序,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

重要的地位。法律是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可以说,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心行为的程序问题。

(3)实践分析

用行政处罚程序的设计来说明法律如何讲程序。

举例:佘祥林案(材料案例3)

启示:它给我们的反思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赔偿,更重要的是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4、讲法理

法律思维要讲法理,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提供法律结论的理由。当然,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有特殊之处。

(1)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2)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3)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就此而论,与其说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并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理由——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那种只提供结论而不提供理由的思维方式,不符合法律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

在讲证据中加入:偷拍偷录的录音录像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的录音录像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有前提:

1、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2、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二)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1、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性条件。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知识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法律规定的知识,二是关于法律原理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都很重要。只有了解国家在某个问题上的法律规定,才能对该问题进行法律思维。只有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和规范,才能把握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律。

观看视频《冲动的代价》(材料案例4)

提问:为什么黄大哥解决问题采取那样自觉的合法的方式

总结:说明人们要解决自己权利受到侵害,不仅要有法律意识,而且还要学习法律知识,采取合法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因此,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

应当指出的是,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实的方法等,每一种基本方法又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方法。普通公民不可能像法律工作者那样深入而系统地掌握各种法律方法,只能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如掌握法律解释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如何正确理解和解释法律。

3、参与法律实践

法律思维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离开活生生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反复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我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我们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第二篇:法律基础系

一、法律基础系:

(一)夏清瑕

1、息讼研究

2、古代民间调解机制研究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研究

4、大陆法系对清末和民国法制的影响

5、论汉朝至唐的刑罚制度的发展

6、论唐律的礼法结合

7、“明刑弼教”思想研究

8、清末刑事法律制度改革

9、清末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发展

10、孙中山的中西结合法律思想研究

11、宋代司法审判制度的创新研究

12、中国古代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13、中国古代特权制度研究

14、中国古代的宗教法律制度研究

15、论马锡武审判方式

(二)钱叶六

1.论犯罪的本质 2.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3.论不作为犯

4.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思考 5.论刑法中的“持有” 6.论情节加重犯 7.论结果加重犯

8.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9.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10.论特殊防卫权

11.论防卫过当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 12.论犯罪中止 13.论犯罪未遂 14.论不能犯 15.论危险犯

16.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7.论间接正犯 18.论教唆犯

19.论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间接正犯以及教唆犯的关系 20.论转化犯

21.论牵连犯与吸收犯的界限 22.论死刑的限制

23.腐败犯罪死刑废止研究 24.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研究 25.论终身刑

26.论非监禁刑的适用现状及其立法完善 27.论资格刑的立法完善 28.论罚金刑的立法完善 29.论刑法中的时效制度 30.论前科消灭制度

31.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2.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

33.论遗弃罪

34.婚内强奸问题研究

35.“二人以上轮奸”加重情节之认定 36.论绑架罪

37.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认定 38.论盗窃罪 39.论诈骗罪 40.论敲诈勒索罪

41.腐败犯罪的刑罚配置完善研究 42.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 43.论陪审制度

44.暂缓判决制度研究

45.违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 47.论刑事和解 48.论恢复性司法 49.论刑事犹豫制度 50.论作证豁免权

(三)范毅

宪法与行政法方向:

1.论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制度的完善 2.论人大常委会“特别委员”制度 3.论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构建

4.论当代违宪审查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

6.宪法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 7.论农民工权利现状及保护 8.农民社会保障权现状及其思考

9.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纠纷解决方式研究 10.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及未来 11.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12.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13.论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14.论引咎辞职

15.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16.行政和解制度探析

17.论行政复议法受案范围的完善

18.论行政复议法审理组织和结案方式的完善 19.论行政复议法管辖制度的完善 20.行政复议制度比较研究 21.论行政强制的执行模式 22.论行政诉讼法的完善 23.论审计监督现状与完善

24.财政预算的公开与监督研究 25.论公共财政与权力制约

(四)林道海

1、法的平等价值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正当程序的特征与意义

3、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

4、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及对于中国法制改革的借鉴

5、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作用

6、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的关系

7、司法判决的不确定性

8、论“讲法治”与“讲政治”的关系

9、论现代法律的权利本位

10、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1、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五)王保成

1、行政强制措施理论的困境及其立法完善

2、行政和解制度探析

3、论先行登记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完善

4、行政奖励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5、行政确认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6、公证行为的法律责任评析

7、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规制

8、行政合同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9、听证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完善

10、论非常设政府机构的法律地位

(六)朱彤

1、浅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2、我国律师业发展问题研究

3、危险犯研究

4、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研究

5、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监督的不足与完善

6、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7、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利弊研究

8、我国法院司法独立现状与不足研究

9、酒后驾车肇事问题研究

10、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研究

11、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2、被害人法律地位研究

13、检察权的滥用及其防治

14、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15、未决羁押人员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16、侦查权的司法控制问题研究

17、我国警检关系研究

(七)金晶

1、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研究

2、金融犯罪惩治规制研究

3、女性职务犯罪研究

4、职务犯罪的研究和预防

5、过失犯罪理论研究

7、论结果加重犯

8、论经济犯罪的概念和范围

9、女性犯罪研究

10、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和预防

11、浅析受贿罪

12、浅析交通肇事罪

13、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

14、老年犯罪人犯罪研究

15、论信用卡诈骗罪

16、论被害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二、国际法系:

(一)苏世芬

1、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2、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3、论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

4、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5、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最佳选择

6、试论关税制度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7、海运保函的法律效力初探

8、延迟交付若干法律问题浅析

9、论海上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10、论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11、论船舶适航在海上保险中的作用

12、论海上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13、海事欺诈的若干法律问题及海事司法救济研究

14、论海上货物运输中的迟延交付

15、论我国《海商法》中的承运人代理制度

16、倒签提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7、海运货损索赔举证责任研究

18、承运人适航义务研究

19、论托运人危险货物通知义务和责任 20、承运人责任期间分析

21、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订立研究

22、托运人责任研究

23、实际承运人法律问题研究

24、浅析托运人中途停运权

25、浅析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的法律纠纷

26、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预期违约

27、记名提单之研究

28、FOB合同下货物的保险

29、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法律问题研究 30、无单放货的风险及其防范

31、浅析委付的含义及法律性质

3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所有权转移问题研究

33、论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适用

34、国际贸易中提单与货物所有权转移关系研究

35、国际货物买卖所有权转移制度之研究

36、论海商留置权的行使

37、论提单首要条款的性质和效力

38、记名提单无单放货问题的探析

39、论倒签提单能否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二)刘超

1、试析国际法的渊源层次

2、试论中国接受国际法院管辖的可行性研究

3、论预防性自卫权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性质

4、试论中国海军打击海盗的国际法依据

5、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法挑战和应对

(三)王毅琳

1.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和我国的涉外贸易政策的应对 2.中国的涉外贸易法律完善和全球贸易体系的协调 3.健全贸易法律 保护食品安全

-中外贸易中对食品安全的规制比较

4.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5.非关税贸易壁垒在贸易体系中的运用

6.《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我国《合同法》的若干比较

-可以加附标题缩小题目范围

7.试论国际贸易术语的法律意义

8.WTO的基本原则对中国涉外贸易法律的影响 9.试论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10.国际贸易保护状态中的非歧视原则和呵护民族行业的发展 11.试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违约责任 12.试论国际避税和反避税

(四)李煜

(a)行政法方向:

1. 关于行政程序法的制定 2. 论行政强制执行

3. 论行政合同的法律救济

4. 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5. 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

(b)经济法方向:

1.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模式 2.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3. 对行政性公司的经济法规制 4. 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

(c)国际经济法方向:国际税法

1. 试论国际避税及其法律管制 2. 论国际税法中税收无差别待遇 3. 论国际税收协定的滥用与反滥用

4. WTO的基本原则与我国涉外税法的冲突和规避 5. 我国所得税制度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6. 中国涉外税收优惠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五)刘军华

1、论国家自卫权的行使。

2、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3、论21世纪国际法强制力的加强。

4、论我国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

5、论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6、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7、论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机制。

8、评析“先发制人”战略。

9、国际法视角下的伊拉克战争。

10、论南海诸岛的领土争端问题。

11、论国际法不禁止行为责任。

12、论中日钓鱼岛争端。

(六)邹钧

1.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简析

2.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发展的影响 3.中国反倾销法需要完善 4.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5.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法

6.WTO法律制度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7.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8.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9.试论WTO的国民待遇原则 10.试论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11.试论WTO规则与政府体制改革

12.试论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与中国政府采购制度 13.《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服务贸易关系研究 14.反倾销与贸易保护

15.试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和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界限 16.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提单欺诈与防范; 17.中国对外资企业国际避税的约束 18.提单的物权效力 19.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20.世界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21.WTOT体制下的绿色贸易壁垒 22.ECPA的签订与两岸经贸的发展

23.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分析与评估

(七)刘昕

1、论《鹿特丹规则》下的无单放货

2、论《鹿特丹规则》下的海运控制权

3、《鹿特丹规则》利弊分析

4、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货运代理人的地位

5、股权出资研究

6、论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7、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

8、论创业板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八)张帆

1、论我国香港区际私法

2、论我国台湾地区的区际私法

3、论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4、论英国上议院在司法中的地位、作用及对我国司法的借鉴

5、试析“假外资企业”规避国内法的法律规制

6、论我国对跨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适用(可结合案例)

7、涉外遗产继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可结合案例)

8、试析我国对离岸金融的法律适用和监管问题(可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

9、论BOT项目的法律适用与监管

10、论跨国公司“召回”产品的法律适用问题(可结合案例)

11、试析我国涉外工程承包合同的法律适用(可结合案例)

12、论独立保函在涉外工程中法律适用

13、试析涉外信托财产权的法律适用

14、论我国对国际知名商标权的法律适用(可结合案例)

15、试析我国的域外送达制度及其完善

(九)塔利莉

1、BOT国际项目特许权协议法律问题研究

2、服务贸易中的自然人流动研究

3、WTO争端解决机制探析

4、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法律对策

5、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法律问题初探

6、金融危机下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策

7、论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

8、论国际经济法定义和产生

9、国际经济法的价值分析

10、浅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法律问题

(十)陈洁

1、离岸金融中心法律问题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2、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问题研究

3、从UCP600与UCP500的比较看信用证法律风险的防控

4、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5、浅议我国一人公司规制

6、论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7、论股东代表诉讼与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8、中美国际货物买卖中救济方法比较研究

9、中美合同法对要约和承诺规定的比较研究

10、中美法律中关于赠与合同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11、中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之比较

三、民商法系:

(一)马思萍

(a)民法:

1、物权登记的法律效力及其完善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分析

3、论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4、农村改革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规制

5、“小产权房”的法律研究

6、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比较研究

7、论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8、论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9、中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

10、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制度选择

11、信托财产所有权性质的法律思考

12、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b)金融:

1、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法律思考

2、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3、论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模式选择

4、论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赔偿制度

5、论金融信用安全的法制保障

6、金融契约的法律性质评析

7、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法律研究

8、论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完善

9、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10、金融控股公司风险分析与法律控制

11、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法律思考

12、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

13、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

1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制建设

15、村镇银行的法律思考

16、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建立

17、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思考

18、巴塞尔协议国际银行有效监管原则

19、政策性银行的立法思考 20、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21、从“次贷危机”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2、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规制

(二)刘洁

1.论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2.论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额的法律适用 3.论无权处分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论我国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其完善 5.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研究 6.探析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7.浅谈我国公司的清算制度 8.论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 9.浅析隐名投资引起的法律问题 10.论外资并购中的商标权保护

11.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评析及完善 12.论票据法上的利益偿还请求权 13.浅析票据抗辩的限制

14.破产重整中担保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15.略论我国公司法对发起人责任的规定

(三)叶敏

1、公司分立法律制度研究;

2、论法人出任公司董事的可行性;

3、论公司法上的“商业判断规则”;

4、公司破产程序中职工利益的保护;

5、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规制;

6、股票期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7、论工会在民营公司中的法律地位;

8、证券登记法律问题研究;

9、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的讨论;

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可行性与法律完善;

11、加快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建议;

12、对“小产权房”的法律思考;

13、论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

(四)汪华亮

1. 论隐私权的边界 2. 论一般人格权的内涵 3.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4. 论公司的司法解散 5.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6.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7. 抵押权顺位研究 8. 论占有的保护

9. 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研究 10.论情势变更原则

11.租赁抑或保管?——停车场与车主的法律关系探讨 12.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研究 13.民法强制性规范研究 14.论侵权行为法上的过错 15.论共同危险行为 16.雇主责任研究

(五)王强

1、论民事权利的失效

2、论抗辩权

3、论意思表示之错误

4、论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5、论合伙债务的承担与清偿

6、论表见代理

7、关于诉讼时效最新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8、论物权的区分原则

9、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0、论共同共有

11、论地役权

12、论担保物权的竞合

13、论抵押人对抵押财产的处分权

14、论一般人格权

15、论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

16、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

17、论雇主侵权责任

18、论共同危险行为

19、论体育活动中损害的责任承担 20、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21、论律师的民事法律责任

22、论江苏省律师收费制度

(六)储敏

1、对驰名商标特别保护的反思

2、对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3、对商标权的合理限制

4、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5、对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以“专利池”纠纷为例

6、网络服务经营者的著作权责任

7、由停车场车辆失窃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8、对合同法中重大误解行为的法律分析

9、无权处分与第三人善意取得

10、保管出租人的瑕疵担保义务

(七)董学立

1、论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2、论民法的非正式渊源

3、主体平等原则

4、论意思自治原则

5、论权利保护原则

6、论诚实信用原则

7、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8、论公序良俗原则

9、论民法基本原则

10、行为能力制度与宣告失踪

11、权利能力制度与宣告死亡

12、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13、论表见代理

14、论撤销权

15、论无效制度

16、论民事法律行为

17、论民事权利外观制度

18、论委托合同与代理权授予的关系

19、论无权处分 20、论时效制度

21、论民事权利限制制度

22、论法人的本质

23、论合同自由及其限制

24、论物权法定原则

25、论物权法的公示公信原则

26、论小区车库的归属

27、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28、论浮动抵押制度

29、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30、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

31、论成年监护制度

32、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的界定

33、一房二卖的法律适用

(八)杨军

1、试论民事权利的结构

2、论我国人身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3、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及完善

4、建立我国禁止权利滥用法律制度的思考

5、对完善我国监护法律制度的思考

6、论物权效力的区分原则

7、完善我国拆迁补偿法律制度的思考

8、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9、论侵权责任的无过错归则原则

10、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及完善

11、论律师的言行豁免权

12、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的几点思考

13、论律师职业道德

14、论律师执业风险

15、完善我国律师执业保障制度的思考

16、律师执业技巧论纲

17、论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角色完善

18、律师职业的比较研究

19、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20、知识产权客体研究

(九)黄良军

民事诉讼法、民商法方向:

1. 论民事诉讼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2. 论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 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问题探讨

4. 论民事再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5. 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 6. 民事审级制度改革探析

7. 论民事诉讼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8. 论电子证据

9. 民事简易程序问题探讨 10.论小额诉讼程序

11.民事诉讼调解机制的完善 12.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13.中西方审级制度比较研究 14.律师权利保护研究

15.中西律师制度比较研究

16.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问题探讨 17.论和谐劳动关系

18.建立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问题及对策 19.论征地农民的劳动权益保障 20.劳动争议司法解决机制的完善 21.就业歧视问题探讨

2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2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24.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25.我国劳务派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26.对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思考 27.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比较研究 28.中西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比较 29.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30.我国对外劳动务输出中的法律问题 31.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与竞业禁止问题研究 32.道路交通事故的诉讼问题探讨 33.民事诉讼时效问题探讨

(十)王寨华

(a)婚姻家庭继承法:

1、论夫妻间的忠实义务

2、同居关系问题研究

3、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

4、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5、论共同遗嘱

6、论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和清偿

7、论债权、债务的继承

8、论占有的继承

(b)民事诉讼法:

1、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若干思考

2、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重构

3、完善我国反诉制度之构想

4、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5、民事诉讼再审制度之重构

6、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7、浅析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

8、客观事实还是法律事实——我国证明模式之初探

9、论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

10、论司法改革与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之完善

11、我国缺席判决制度之检讨与重构

(十一)胡宜奎

1.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2.论协议管辖 3.适格当事人研究

4.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5.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6.举证责任倒置研究 7.电子证据研究 8.论法院调解

9.论再审程序的启动

10.论我国民事简易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1.论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 12.论仲裁的司法监督

(十二)陈红梅

(a)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

1.论我国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性质; 2.论劳动法中竞业禁止; 3.论就业歧视

4.论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保护; 5.劳动派遣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6.关于社会保险立法的思考; 7.对工伤认定条件的法律思考;

(b)环境保护法: 1.论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 3.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完善; 4.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 5.论环境共同侵权; 6.装修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四、经济法系:

(一)徐文超

1.2.3.4.5.6.7.8.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的地位

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研究 反垄断的法律规制方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研究 房产新政的法律问题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法律问题

(二)张颖

1、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

2、论公司法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3、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研究

4、董事忠实义务研究

5、上市公司分立与小股东权益保护

6、公司设立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7、独立董事与中国公司治理

8、公司设立无效比较研究

9、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

10、论保险利益原则

11、规范公司设立若干问题探讨

12、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之探析

13、一人公司规制的法律思考

14、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法律适用研究

15、我国机动车辆第三人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律问题探究

16、论强制机动车保险法对受害人范围的扩张

17、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法基本原则

(三)崔勇

1、论税收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2、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

3、遗产税立法的若干思考

4、开征遗产税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对现行流转税法的思考

6、中外所得税法比较

7、论税收管辖权

8、WTO条件下的中国税制评析

(四)祝贺

1.商业贿赂行为法律研究 2.论垄断协议

3.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研究 4.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 5.搭售的不正当竞争性质及其法律规制 6.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7.域名抢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

8.论我国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不足及完善 9.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研究 10.论商业诋毁

11.商誉、商誉权及其法律保护 12.附赠式有奖销售的产品责任

1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14.论新破产法的重整制度

15.论新破产法的破产管理人制度 16.论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及其完善 17.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18.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

(五)李磊

1、论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或原因)

2、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3、论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4、论经济法的价值(或理念)

5、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兼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

6、公司法若干问题探讨

7、试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责任

8、试论公司的资本制度

9、试论“刺破公司的神秘面纱”制度

10、试论我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11、一人公司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12、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法学思考

13、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立法问题探讨

1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探讨

15、我国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

16、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法律分析

17、论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之规制

18、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探讨: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之辩证

19、论述我国反垄断法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规制 20、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问题探讨

21、论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22、行政垄断的成因及其法律规制

23、社会保障法若干问题探讨

24、试论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责任

25、试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六)蒋小平

1、完善我国民间金融法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2、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

3、经济法的价值体系

4、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5、试论新公司法下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

6、试论公司回购股份制度

7、试论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

8、对行政性公司的经济法规制

第三篇: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一、重点复习内容:(按章节顺序排列,且加粗部分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1.人类法制文明的起源 2.世界上的主要法系: ①法系的概念:是从比较法学的角度对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法律类型进行的分类。

②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

A.英美法系:也叫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根据以往判决的判例逐渐形成的一种在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其内部主要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两部分。以英国和美国为主要代表性国家,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爱尔兰、新加坡、巴基斯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B.中华法系:是指中国的封建法律制度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制度的国家法律的总称。中华法系开始于秦朝,经过两汉、魏晋,完备于隋唐,以《唐律》为代表,后延续至宋元明清。如今,中华法系已经解体,在中国古代时期,对当时的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法制曾产生重要影响。③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征比较 第二章 法的基本理论 1.法的基本概念 2.法的本质特征 3.法的历史类型: ①奴隶制法律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的法,是在原始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确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这是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③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以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代表,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陆续建立。4.法的制定

5.我国法的体系

6.法的形式(法的渊源)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法规; ⑥行政规章;⑦国际条约;⑧其他法的形式。7.法的关系 8.法律行为 9.法律责任

第三章 宪 法 1.宪法的概念及分类 ①概念 ②分类

2.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①《共同纲领》 ②1954年宪法

③1975年宪法——我国宪法史指导思想存在严重错误的一部宪法

④1978年宪法

⑤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⑥1988年宪法修正案 ⑦1993年宪法修正案

⑧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的修正案

⑨2004年宪法修正案——A.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B.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C.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完善土地征用制度;E.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F.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G.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H.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I.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J.关于紧

急状态的规定;K.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L.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M.增加对国歌的规定。3.宪法结构与宪法规范 4.宪法与民主政治建设 5.宪法的监督与实施 6.国家基本制度

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①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②公民基本义务 8.国家机构

①国家机构的体系与组织原则 ②中央国家机关

③地方国家机关 第四章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2.行政法的渊源和作用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①行政合法性原则;②行政合理性原则;③ 责任行政原则 4.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 ①行政机关

②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某些情况下包括规章)将某方面或某项行政职权授予并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③受委托组织 5.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包括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也具有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6.行政主体的行为:①概念 ②分类 7.行政立法

8.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

9.行政诉讼第三人: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10.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 11.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 12.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13.司法审查

14.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第五章 民 法

1.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

2.民事主体——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 3.民事法律行为 ①概念

②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③无效和可撤销民事行为 ④代理 4.人格权 5.物权 ①概念

②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③所有权的概念与内容 ④用益物权的概念与内容 ⑤担保物权的概念与内容 6.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则 7.侵权法

①一般侵权行为

责任要件:(1)行为违法。行为违法是指行

为人对禁止性规定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2)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因故意、过失而为的违法行为,表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所抱的主观态度。(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4)损害结果。是指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权利主体只有在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够请求法律上的救济。②特殊侵权行为 第六章 商 法 1.商法概述 2.企业法

①企业和企业法 ②国有企业法 ③集体所有制企业 ④私营企业法

3.公司法:①有限责任公司 ②股份有限公司 4.证券的发行与上市与交易 5.保险法

①保险法的基本原则:A.守法和公平竞争原则;B.保险利益原则;C.最大诚信原则;D.损害赔偿原则;E.保险代位原则;F.近因原则。

第七章 知识产权法 1.知识产权的概念 2.知识产权的特征

3.知识产权的范围与内容 ①著作权:(1)作者权(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2)邻接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者权、出版者权)。

②工业产权:例如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其他工业产权(地理标志、商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4.知识产权法

5.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6.著作权法 ①合作作品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是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②合理使用 7.专利权法

①专利权的主体——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

②专利权的归属:A.自由发明;B.共同发明;C.职务发明;D.委托发明 ③专利的种类 ④专利权的申请 ⑤专利权的内容 8.商标权

第八章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 1.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原则

①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②基本原则 2.结婚

结婚的禁止条件 ① 禁婚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② 禁止结婚的疾病: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有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3.无效婚姻或被撤销的婚姻 ①可撤销婚姻: A.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B.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②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A.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B.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C.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D.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E.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4.婚姻法禁止的行为 5.家庭关系 6.离婚

7.继承法的概念——法定继承的继承顺位 8.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第九章 经济法 1.竞争法

①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②反垄断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施行)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产品质量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修订)4.税法

①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②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2005年10月修订)

5.环境保护法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处理机关 ①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②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③

责任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部门; ④

人民法院。

第十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1.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征 2.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劳动合同法

4. 劳动争议的处理 5. 社会保障法 ① 社会保险法;②社会救助法:包括灾民救济、城镇贫困

居民救济、农村五保户救济、流浪乞讨人员的就医以及对救济人员及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等;③社会福利法、; ⑤ 社会优抚法;

⑥ 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法;⑥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⑦社会

保障争议解决程序法 第十一章 刑 法

1.刑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 ①我国刑法的任务

②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③刑法的适用范围:

2.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3.排除犯罪的行为:① 正当防卫;②紧急避险 4.犯罪的停止形态

①犯罪预备 ②犯罪未遂 ③犯罪中止 ④犯罪既遂 5.共同犯罪

6.刑罚种类与适用——减刑、假释 7.各种具体犯罪 第十二章 诉讼法

1.诉讼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制度 2.诉讼证据与证明 3.诉讼证明及其过程 ①诉讼证明 ②证明对象

③举证责任——三大诉讼法对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B、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原则 作出的不同规定 C、变更劳动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4.刑事诉讼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D、变更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5.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诉讼时效

14、以下是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表述,其中存在错误的是:6.行政诉讼法(C)

A、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国际法 B、完全的精神病人实施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国际公法 C、醉酒的人实施的犯罪可以减轻其刑事责任 2.国际私法 D、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3.国际经济法

15、以下关于犯罪中止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

二、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法系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其代表性法律制度是:(C)A、秦律 B、汉律 C、唐律 D、魏晋律 2.行政规章的制定机构是:(B)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 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第四章的章名进行了修订,其中增加的一项是:(B)A、国旗 B、国歌 C、国徽 D、首都

4、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C)A、14周岁以上 B、15周岁以上 C、16周岁以上 D、17周岁以上

5、以下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义务的选项是:(D)A、出席股东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B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C、公司解散时分配剩余资产 D、足额缴纳出资

6、以下关于婚姻法“禁婚亲”及因疾病禁止结婚的表述错误的是:(B)A、直系血亲 B、三代以外旁系血亲 C、患麻风病未经治愈 D、患其他医学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

7、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在溯及力方面的所采用的原则是:(C)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8、以下属于刑法中的自首的选项是:(D)A、归案之后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的 B、提供重要线索并使其他案件得以侦破的 C、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罪犯 D、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9、根据刑事诉讼法,以下对拘传的表述正确的是:(C)A、拘传只能由公安机关进行 B、拘传相当于刑事拘留 C、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D、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连续拘传犯罪嫌疑人

10、以下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B)A、可以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没有利害关系 B、必须是参加到他人诉讼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C、在法律上没有独立的诉讼地位 D、可以是某个行政机关

11、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下述的哪一项属于著作财产权范围:(D)A、发表权 B、署名权 C、修改权 D、复制权

12、关系属养父母与养子女的于:(C)A、血亲 B、自然血亲 C、拟制血亲 D、姻亲

13、以下对劳动合同变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A、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被迫停止犯罪 B、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C、行为人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 D、行为人积极防止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作为公民政治权利的选项有:(AD)A、选举权 B、监督权 C、通信秘密和自由不受侵犯 D、游行、示威的自由

2、行政相对人的范围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包括:(BCD)A、我国公民和法人 B、我国境内的外国人 C、我国境内的无国籍人 D、我国境内的外国组织

3、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查处的机关包括以下的:(ABCD)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C、人民法院 D、责任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部门

4、社会救助法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以包括以下的:(ABCD)A、灾民救济 B、城镇贫困居民救济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流浪乞讨人员就医

5、在诉讼证明及其过程中,主要的证明对象是以下的:(AB)A、实体法事实 B、程序法事实 C、证明材料 D、外国法

6、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受委托组织的范围,可以包括以下的:(ABCD)A、行政机关 B、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法人 C、符合法定条件的事业法人 D、特殊情况下的个人

7、在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相对人应履行的义务有:(ACD)A、遵守行政秩序 B、发布行政指令 C、服从行政命令 D、协助行政管理

8、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的程序主要有:(AC)A、协议离婚 B、胁迫离婚 C、诉讼离婚 D、调解离婚

9、根据继承法,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有:(ABC)A、兄弟姐妹 B、祖父母 C、外祖父母 D、岳父母

10、民法通则规定特殊诉讼时效为1年,以下符合这一规定的选项是:(ABCD)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拒付资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二)简答题 1.简述民法关于所有权取得方式的两种途径。答:所有权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2.简述民法中的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答;一般侵权责任要件,包括(1)行为违法(2)主观过错(3)因果关系(4)损害结果。

(三)论述题 1.试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对犯罪主观方面的阐述。答:(1)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2)分类,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第四篇: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CDABD

二、多选:ABD、ABC、ABCD、BD。ABD.三、判断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革命(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û)

3.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需分配的方。(û)。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ü)。

5.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就是要处理好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关系。(û)。四.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核心,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意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的认识和丰富的过程。

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重大理论成果。

3.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答:民主法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

公平正义: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坚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完善社会主义管理制度,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五.论述题

1.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⑴提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⑶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答:⑴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⑵•••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和健康发展的保证。⑶•••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需要。

3.怎样理解全面改革开放,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依存、~制约,发展是硬道理,改革,稳定都是为了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根本任务途径,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要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⑴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⑵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⑶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五篇:法律基础

一:PVP的时候

二:一个人休闲的时候 三:玩得枯燥的时候 四:特别推荐

一:PVP的时候

1.Delight And Angers-In Flames 2.Alias-In Falmes 3.I'm the highway-in Flames 4.Aftermath-onic Syndicate---I Drees 5.LUSTBUG-S O N N Y 6.Becoming the Bull-Atreyu 7.Perdition Haze-Disarmonia Mundi 8.I'm Going in-Pain 9.Hero-Skillet 10.Shot in the dark-within Temptation 11.Down with the Sickness-吸血鬼女王 12.Thanks for Nothing-Dope 13.Harsh Generation-Grendel 14.what have you done-within Temptation 15.watercolour-pendulum 16.paper cut-linkin park 17.In the end-linkinpark 18.what you deserve-ill nino 19.Not Afaid to Die-Pain 20.Deep Silent Complete-Night Wish 21.Like Suicide-Seether 22.Diamond eyes-Deftones 23.Jeder-PainK 24:hold the heathen hammer high-tyr 25.Guilt Ridden State-To die For 26.Dmeocracy Lesson-coldseed 27.Shut your mouth-pain 28.Falling Apart-Zebrahead 29.BYOD-System of A down 30.Feel so numb-Rob Zombie 31.superbeast-Rob Zombie 32.The last firstborn-Celldweller 33.New divide-Linkin park 34.Hate Me!-children of Bodom 35.My Spirit will go on-Dragon force 36.Stircken-Disturded 37.Break-three days grace 38.The mass-Eric levi 39.Cloud Connected-in flames 40.You spin me round 此下为回帖的同志提供 whispers in the dark de dust beautiful lies airplanes

二:休闲的时候

1.I Remember-郭采洁

2.Forever At your feet-Oh susanna 3.Snow-Andreea Balan 4.Like A Rose-AI 5.Riberside-Agnes Obel 6.Sittin' at a bae-Rehab 7.Tell me why-Declan Galbraith 8.Love girl-CNBLUE 9.雪之梦-班得瑞

10.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神秘园 11.Lacrimose-Kalafina 12.Fukin ' perfect-pink 13.Way to fall-Starsailor 14.给我一个理由忘记-A-lin 15。far away from home

三:枯燥的时候

1.Booty music-Git fresh

2.Love the way you lie-Eminem 3.Music box-Eminem 4.Crowded-Jeannie ortega 5.My last serenade-Joey moe 6.Take it off-Kaya Jones Regi 7.Who says-Selena Gomez 8.Somebody save me-Cinderella 9.why would i ever-paula deanda 10.the time-black eyed peas 11.Memoria da noite-luar na lubre

四:特别推荐 1.East-blue Stahli

没了愤世的咆哮,没了煽情的撕吼,耳朵完全被前卫和性感的声乐电子碰撞充斥。一片迷离音场交错,情绪陷入他所营造的奇幻声感当中,画面感极强的奇幻声感,感受超炫的摇滚魅力。——转

2.A new day has come-Celine Dion

魔兽世界主题曲我就不多说了。

3.Forever-Stratovarius

很老很经典的金属乐,没有一向金属的嘈杂,像是在这个嘈杂的社会中得到的一方净土。听着这首歌畅游在美丽的艾泽拉斯中是不是很浪漫呢?

4.the dawn-dreamtale

这是亡灵序曲的真实歌名。我也不多说什么了。

5..Accelerant—Blue Stahli【压轴】

太令我震撼的纯音摇滚,忍不住想听更多,以至推荐了他们的第二首。如果说East还稍带有点复古节奏的迷离味,那么这首全然是十足的霸道和强悍之作了,突破迷离境界的地裂山崩般震撼。想狂奔,想疾弛,想穿越,想…还可以更快吗。加Accelerant(促进剂)!!是不是就是这个味道呢。——转

特别说明:

三部分和四部分其实可以算作一部分,也就是都适用。

可能全部都是英文歌曲有人会喷我,但是我觉得呢,玩游戏的时候一般会没有时间去慢慢听歌词,一般都是欣赏音乐旋律。所以就没上中文歌曲。中文歌曲基本可以放于三四部分。因为中文歌很多慢节奏比较煽情的,太多太多我就没有列出来。

下载法律基础教案第七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律基础教案第七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课程练习(附参考答案) [专科]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 1、法是体现 ......

    《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绪 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课的任务和内容结构,充分认识学习法学的意义,掌握学习《法律基础》的基本方法,为学好《法律基础》奠......

    法律基础论文

    读《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法政学院 法学一班08014539 滕梦悦 这个学期开设的法律基础课上,我读了老师推荐的书《论法的精神》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该书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

    经济法律基础

    形成性考核(经济法律基础《工商管理》)答案 职业技能实训 编者说明: 1. 2. 3. 4. 5. 做题时 Ctrl+F 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使用自动查找功能可节省时间。 查找内容时,请复制......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法律基础试题答案大全

    民间借贷配套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2、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法律基础学习体会

    法律基础 题目: 法律基础课程学习体会 内容:1、论文字数1000字左右; 2、文章内容真实,能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号: *** 姓名: 许卫华 身份证号: 14240102161419 法律基......

    经济法律基础(免费)

    第1题: 以下哪一项最能表现某个项目的特征: 第2题: 你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要为政府建造一个保龄球运动的纪念碑。这个纪念碑预期能够持续几个世纪。在这种情况下,认为项目是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