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

时间:2019-05-12 17: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三要素。

2. 知道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3.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教学准备

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定义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1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回答师的提问。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

板书课题:怎样描述力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问题回顾上一节的内容。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力的三要素的探究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呢?

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

(1)取一弹簧拉力器,分别让大小不同两同学拉,观察、比较弹簧拉力器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力的大小对效果的影响。

(2)取一弹簧让一同学分别去向中间压和向两方拉。观察、比较两次的变化情况。来研究用力方向对效果的影响。

(3)利用教室的门做器材,让一同学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地方推门,比较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作用点对效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弹簧拉力器 弹簧 教室的门

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

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能影响,所以称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能不能用图像的方式去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呢?后来人们就找到了一种很形象的表示出了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即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回忆曾经学过的相似的知识(光线描述光)。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力的示意图。学生活动2自学课本,理解力的示意图的含义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本节课的研究内容:(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第2题

2、补充:

(1)如图是一盏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小明用100N的力向右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图示

3、课外:同步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一: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⑵了解力的单位,并对常见力的大小有较具体的感受; ⑶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知道用图示的方法表达抽象的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敢于质疑又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观察身边一些力现象找出力的三要素 难点: 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四:教学用具:铁环,弹簧,立方体海绵,小车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1.踢球过程中,足球是否受到脚施加的力?

2.脚施加给球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足球受力向前运动与向后运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4.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进行试验探究。学生汇报试验结果:下列问题的顺序可以不同,按学生的回答顺序。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和方向,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教师总结: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上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测量出力的大小。那么,测量就必须规定统一的测量标准。

板书:二.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学生:说说牛顿的贡献。

教师:牛顿刻苦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牛顿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英国诗人波普曾说道: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诞生吧!”于是一切都变得光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所以物理上把力的基本单位规定为牛顿。

教师: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吗?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1N。学生:同学们感受一下:提起一本物理课本大约多少牛呢? 教师:提起一本物理课本的力大约需要4牛,身边的物品一些量的估测要留心。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构成一个力的主要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作用点。而力是没有具体形状的。如何把一个没有具体形状的力描述出来呢?

板书:三.力的描述

学生:可能回答有图示来描述。

教师点拨(随机处理):当用语言不能具体表达时,我们可以选择图示的办法,这样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教师:用手提起物理课本的力约4N,该如何画图呢?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如何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的三要素。教师:(多媒体展示)

一:用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二:用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并标注出大小。三:在线段末端打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教师:这样描述一个力我们称为:力的示意图。它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清楚描述出来。物理上我们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也是采用这种方法。

预案:根据时间可准备几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绘画。

1.画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2.画出人对小车的拉力(已知拉力等于20牛)。

教师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6.2怎样描述力

(一):力的三要素:

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字母“N”表示

(三):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八:布置作业:1.作出电灯拉电线力的示意图?

九:课后反思:2.与地面成30度角拉木块。作出力的示意图?

第三篇:《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教案3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三要素。

2. 知道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3.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定义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1】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回答师的提问。【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

板书课题:怎样描述力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问题回顾上一节的内容。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力的三要素的探究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呢?

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

(1)取一弹簧拉力器,分别让大小不同两同学拉,观察、比较弹簧拉力器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力的大小对效果的影响。

(2)取一弹簧让一同学分别去向中间压和向两方拉。观察、比较两次的变化情况。来研究用力方向对效果的影响。

(3)利用教室的门做器材,让一同学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地方推门,比较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作用点对效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弹簧拉力器 弹簧 教室的门

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

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能影响,所以称为力的三要素。

【教师说明】

在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与说明。

2、力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能不能用图像的方式去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呢?后来人们就找到了一种很形象的表示出了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即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回忆曾经学过的相似的知识(光线描述光)。【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力的示意图。【学生活动2】自学课本,理解力的示意图的含义 【教师说明】

图像模型法:利用图像的方式,把较抽象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形象、具体、直观的表达出。如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等。此外还有实物模型法、数学模型法等。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 【教师说明】 力的示意图应规范,三要素的位置一定标到位。如果在示意图的一边画出大小的标度,那么可以称此图为力的图示。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布置作业

课堂:

1、课后作业第2题

2、补充:(1)如图是一盏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小明用100N的力向右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图示

3、课外:同步探究

板书设计

第四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学案

第五章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感受影响力的三要素,学会用图形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二 学习指导

1.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的实验器材和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来探究你的猜想: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个,它们是力的、、。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 4.力的单位是:

符号:

1牛顿的力有多大:

5.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在图上表示出来呢?

例 用80N的力水平向右推桌子,用力的示意图将这个力表示出来.

三 智能应用:

1、下列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力的单位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作用点

2、小明用力向上提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提力,同 时水桶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拉力,那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和方向都不同

3、一辆正在运动的玩具汽车,如果向前推,它会运动得更快,但若向后拉,它运动的速度就会慢下来,这说明力的 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向下凹陷,这是力作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的沙发时,沙发的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5、用木棒撬石头时,手握在木棒的末端比握在木棒的中间更容易把石头撬起来,这说明力的 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6作出下列各力的示意图

1.线对鱼2N的拉力

桌面对物体10N的支持力

课堂回眸: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1课本83页1题、2题、4题

课外拓展提高:.思考题:同步探究85页,香蕉球的奥秘?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4

第三节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4.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 1 慢。

二、新课教学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教师板书。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教师板书。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s生:v=

t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表示。

1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表示。1教师板书。

师: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1km/h=1000m1=m/s 3600s3.61km10001m/s==3.6km/h 1h360072km/h=721000m1=72m/s=20m/s 3600s3.6 2 1km100010m/s=10=103.6m/s=36m/s 1h3600

三、课堂巩固练习(用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写出具体换算过程。(1)54km/h= = = m/s(2)15m/s= = = km/s(3)7200m/s= = = m/s(4)0.5m/s= = = km/h

2、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师:请同学们阅读例一:课本P25的例如„„,与你小学数学学过速度计算有什么不同? 生:阅读、比较回答: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不要带单位,而物理学计算要带单位 师:强调物理量单位的重要性:没有单位的数字,就没有物理意义。例如“5m”代表路程是5m,而“5”代表什么物理量?

s师:速度公式是v=,如果已知v、t,求s那么s=?

t生:s=vt(速度公式变形)师:如果已知s、v,求t。那么t=? 生:t=(速度公式变形)教师板书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例1(课本P25例题)。生:你觉得这道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哪几点? 生:(1)路程单位km要换成m。(或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4)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小数。

(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师补充。

例二: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过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教师说明解答物理计算题解题规范:要求拿出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教师按课本格式规范板演:

已知:v=45km/h=12.5m/s t=4min=240s 3 求:s=? s解:据v=

ts=vt=12.5m/s240s=3000m 答:两车站相距3000m。课堂巩固练习: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 3.速度的测量。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小车、刻度尺、停表,请你们动手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在测速度前,请你们先讨论如何正确地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

生: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时,小车通过的路程S=SABl车。为了便于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时间、在月处最后放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于挡板碰撞发出声音,马上按表,这样比较准确。

师:下面各小组开始测小车运动速度。学生探究活动:测小车运动速度。师:还有其他测速度的方法吗? 生:用速度仪直接测汽车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26图2—

23、图2—24汽车速度仪和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讲解图2—22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

师:请大家看课本P28: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5所示,一辆小汽车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V2=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不变。生乙:在这各段路程中,小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生丙: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6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10m/s v2=13.33m/s 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生乙: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四、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s3、速度公式:v=,变形式s=vt,t=

vt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换算单位:1km/h=1m/s=3.6km/h

1m/s 3.6s5.速度的测量:(1)据v=,测出s、t,求出v。

t(2)用速度仪直接测。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课后练习

1.课本P28,作业1。2。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下载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盐池五中钱金财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思想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4 (新版)沪科版[五篇]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整体设计 生活中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概念”的认识,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但力是一个基......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 评述)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

    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思想品德湖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本单元课程标准依据: 4.1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

    八年级地理全册教案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以下是小编带来八年级地理全册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八年级地理全册教案 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八年级物理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八年级物理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过程 教科书中展示了画家用色彩描述的运动,开普勒以节奏和音符表现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以及摄影......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1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1力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过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