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时间:2019-05-12 17:4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第一篇: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章的分类,以及阳文印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印章作品掌握印章基本形式阴刻和阳刻的分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方寸之间美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印章的四种布局和章法以及朱文和白文两种篆刻基本形式。【难点】

欣赏与感受不同的章法体现的美感与意境。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奥运会舞动的北京图片,向学生介绍印章向全世界彰显了篆刻艺术之美顺势引出课题——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二)欣赏印章,直观感知

1.欣赏图片教师介绍篆刻的历史演变过程 原始:陶罐压印花纹,装饰生活。秦以后:玉玺皇权象征

元明清:国画作品必有诗书画印四要素。2.教师展现国画作品,提问作品中缺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缺少印章。

教师在作品上加印印章,由此让学生感受印章是一幅完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问印章上的文字?-----最早采用篆体字,先印再刻所以被称为篆刻。4.介绍印章的品类。

教师总结分三类:名章、闲章、肖像章(三)方寸之间,品味美感 5.欣赏朱文印,体悟阴柔之美

教师播放朱文印和白文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讲解:朱文印是保留文字,刻掉其余部分的印章,又被称为阳文印。线条细劲圆润,空白疏朗匀称。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朱文印,感受线条和章法布局之美。(1)平整端倪—线条粗细均匀,排布整齐大方。(2)虚实相间---密处密不透风,疏处疏可跑马。(3)穿插离合----营造中国画的美景,注重意境的表现。(4)刚柔巧琢

(四)实践练习,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一枚朱文印闲章,画出印稿,大家相互交流。(五)课程回顾,小结拓展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并布置作业:赏析最喜欢的一方印章,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五、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学科教案]

[示例一]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难点】

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上是什么花呀? 没错,就是美丽的莲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菡萏。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志士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谁能展示一下自己积累的古人咏荷的诗句?(接力展示)嗯,这位同学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下一位同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下一位同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下一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选两个即可)大家的课外积累真丰富啊!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莲有关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两个词句的翻译即可。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你从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快速阅读,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小组讨论)明确:生长环境——高洁、质朴,体态、香气——正直、芳香,风度——清高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1)菊花有怎样的衬托作用? 明确: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个“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牡丹有怎样的衬托作用? 明确: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展示牡丹的图片)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不愿意)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4.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同桌交流)明确:菊花——隐逸者——惋惜(正衬)

牡丹——富贵者——讽刺(反衬)莲花——君子者——赞美

5.纵观全文,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以莲花自比,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四)拓展延伸

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玫瑰——象征火热的爱情,爱情的美好以及对爱情的向往。)(五)小结作业

本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衬托、托物言志)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以及掌握本文的创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作者的创作特点以及要抒发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难点】

关键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一系列鲁迅的作品导入本课课题。(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1)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指政府提出抗议,又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2)“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2.理清文章思路: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确定标题。)

明确:(1)写作缘起,纪念死者。(2)唤醒庸人,牢记血债。(3)作者认识的刘和珍。(4)刘和珍遇害。(5)刘和珍遇害经过。(6)“三一八”惨案教训。(7)惨案的意义。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可设置小组讨论)1.第一节前两段主要讲了什么事?(交代写作的原因)(1)开篇为何用如此详细的纪年?(同桌交流)明确:用“中华民国”纪年,包含了强烈的讽刺和愤慨。“民国”已经十五年了,而当局不但像历代统治者一样肆无忌惮地杀人,还杀到了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头上。“中华民国”已不是人民的国家;所谓的“民国政府”,只是屠杀人民的机器。他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2)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反映了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圈点勾画)明确:事迹①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②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怎样的人:思想进步,渴望真理。

2.“只能如此而已”出现了两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刘和珍是追求进步、渴求真理的好青年,无端遭惨杀,作者对此不能宣泄的悲与愤凝成“如此而已”四个字。运用间隔反复,表明了没有更好的形式来纪念逝者的无奈和伤痛。

(四)拓展延伸

猜想一下,接下来鲁迅会说些什么?(下堂课继续学习)(五)小结作业 预习剩余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8.21)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8.21)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示例一]初中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语言美,通过延伸拓展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法则,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深沉、含蓄、意蕴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回忆作者冰心导入本课。(学生进行介绍补充)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冰心的作品《谈生命》,看一看在作者眼中,生命史什么样的。(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音频,学生听读,注意读准字音。2.思考问题:作者是如何解说生命的。明确:一江春水东流入海,小树成长比喻人生。(三)深入研读

1.朗读描写最生动的几处并思考: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它曾有怎样的境遇?生命像一棵小树,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明确: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前身,汇集到一起合成有力的大河,生命积攒的力量。生命像一棵小树,春天长出枝叶,夏天开出繁花,秋天结出硕

果,冬天投入大地的怀抱。

2.学生根据“生命像什么……”造句,自己写话。(点名分享)3.自主阅读全文,分享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一说为什么?(小组分享)明确:学生自主发言即可

4.朗读“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并思考:在你们十几年的生命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明确:学生开放式的答案。(学生思考后自主发言)5.朗读大屏幕上的诗句“生命像一江东流的春水,像一棵历经四时的小树,像一双灿烂着想象的翅膀,像一支蜡烛,留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然后升华文章情感。

明确:冰心告诉我们要感恩生命,要奋发向上,我们每一天都能够积极乐观的度过每一天,丰富生命的每一天,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生命。

(四)拓展延伸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那么走过的生命我们只需要怀念和珍惜,那接下来的生命你又将如何度过。分享一下你的人生规划。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升华中心主旨

作业:搜集自然界痛苦和幸福相伴的生命现象,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整体上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绝大部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比重比较大,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这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而且深刻贯穿了朗读这一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品味文本,把握情感。

虽然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整个教学设计中老师缺乏明确的指导,问题的抛出较少围绕课文文本内容,使得整个教案教师的课堂把握不是很强,在这一方面后期可以加强,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文最好的学习。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 “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 各抒己见

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3.看游山心得这一部分,作者有什么心得? 明确:现在的人要想做事情有所成就,也必须具有古人那种探索的精神。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以游览风物来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种现象,就正是缺乏探索精神的表现。天下的珍奇异景往往在一些偏僻、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而大多数人会因为其艰险、难找而选择放弃,所以越奇特的地方被人发现的越少。

5.既然奇景异观常人很难看到,那么怎样才能看到奇景异观呢?从文中归纳概括。

明确: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个人要有远大志向,目标明确,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板书“志”)二是“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如果气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很难到达理想境地。(板书“力”)三是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客观的条件也是我们成功的必备条件。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板书“物”)

总之,志、力、物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

6.虽然作者讲到“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但是现实往往不如人意,对此,作者又有什么心得呢? 明确: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而未能达到,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四)拓展延伸

王安石在游览了褒禅山后得出了“有志”“尽吾志”的观点,抒发了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启发作用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样做?(五)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查找一下王安石生平的相关资料,了解王安石其人。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对本文夹叙夹议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情感。同时,对王安石其人的生平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文。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结合作家作品背景展开指导学习,知人论世。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地理教案(5.7)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地理教案(5.7)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褶皱的概念、基本形态;2.会运用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锻炼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地理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的自然风光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基本概念 【问题】

(1)什么是褶皱?褶皱是怎么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活动:用自己的书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2.背斜、向斜

(1)背斜、向斜及其判断 【问题】

①褶曲的基本形态有哪些?(背斜、向斜)②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中间向两翼思考总结)?(背斜的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从上到下越来越老;背斜从中间向两翼由老到新,向斜从中间向两翼由新变老。)教师动画演示,并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1-4个岩层,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教师总结】褶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连续性的移动和变形形成的。在实际工作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

【动画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动画过程。

(2)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地形倒置 【问题】

①背斜、向斜通常发育成怎样的地貌?(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②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这就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教材P74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展示】

(1)甲是向斜,乙是背斜。

(2)甲地是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乙地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教师点拨】背斜、向斜除了在修筑隧道方面有重要参考意义外,对其他的工程选址也具有重要影响,如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采石场的位置、钻矿位置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选址上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8.28)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8.28)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示例一]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掌握文章大意并捋顺文章思路。

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会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以及她的智略和才能。

3.懂得和体会文章中花木兰带给我们的勇敢乐观和爱国忠心的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难点:体会花木兰带给我们的勇敢乐观、爱国忠心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进行导入,向同学展示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图片,并进行阐释:同学们,请问大家知道大屏幕上展示的是谁吗?对,是巾帼英雄——花木兰,她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保卫家乡。请问同学们,想不想继续了解一下这位女英雄呢?花木兰的英雄形象又与别的大英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花木兰》这篇文章。(书写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分析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思考“本文讲了关于木兰的哪几件事?”

明确:①本文围绕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前、中、后不同的表现,刻画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高度赞扬其勇敢乐观、爱国忠心的精神。

学生前后四人组合成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给文章进行分层概括。

②本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讲了:

从军缘由:“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军过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辞军归家:“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文章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有什么用意? 通过学生反复有感情的诵读,为其明确:

①通过写木兰在替父出征前的准备活动,体现出花木兰办事果断干脆,前面许诺替父从军就已经下定决心,不会犹犹豫豫。

②这句话对应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气势。通过读这句话,能够形象具体地感受到花木兰筹办物资时的气势,为其征战沙场,表现赫赫战功埋下了伏笔。

2.请同学思考:“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景和物,为我们营造一种怎样的氛围和基调呢? 明确:这句话写了战士们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后终于到达战场营地,但是,迎接战士们的确实无比寒冷凄凉的环境,更是肃杀沉郁的氛围——冷气通过金柝的敲击声袭来,寒月照在铁衣上泛着银光。这几种简单的事物却全面概括出了战场环境之凄凉。文章语言背后也极具抒情性,一个“寒”字将战士心中的寒意展现出来。

3.文中有一处对话,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对应回答:“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通过这简单的问答,请同学们分析出其中的深意? 明确: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此时已无心纺织,迎来的是沉重的忧思。问女所思所忆,运用排比,扣人心弦,处处关切。再看回答:无所思也无所忆。回答的十分平静,仿佛已做好了十足准备。实际上,木兰一个女子之身,出征本是一种挑战。所以,她内心之忧思,也是情理之中。但其经过激烈冲突后,毅然下定决心,可见其勇于承担责任,果断勇敢的性格特点。

4.文章最后交待了花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在内容上: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叙述顺序自然丰满。此外,木兰英雄不仅是骁勇善战的战士,脱下军装,贴上花黄后便是光彩照人的女郎。这样,木兰的人物形象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吸引和兴趣。也为我们解开了全文的谜题,这种写法增添了文章的喜剧性效果,使文章情节发展达到了最高潮。②在结构上,此处的妆容打扮为下面的“火伴皆惊忙”(通“伙”)做了铺垫。使文章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5.作者单单是为了塑造花木兰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而对其进行赞美吗?有什么弦外之音呢? 明确:作者通过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坚贞无畏、勇于担当,不慕名利而有血有肉的女英雄形象。侧面写出十年征战的旷日持久和激烈悲壮,以及给家庭带来的离别之痛。体现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反感,对于和平的向往。木兰对祖国之忠心,实为高度体现中国文化的“家国精神”。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爱家,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给学生展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体会其中母亲对我深深地爱以及我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五)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查找一下描写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五、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

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

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

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 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

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小组讨论分享,教师指导)问4:最后作者发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呐喊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疑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试着朗读最后一句,读出感情。然后听朗读音频,加深对情感的品味。(四)拓展延伸

问1:“千古平淡之宗”是对陶渊明语言风格的整体评价,你认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同桌之间相互谈谈,请同学起来回答)明确: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

问2:多媒体呈现钟嵘的评价,然后结合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明确:每个人的评价代表一个时代,片面的,我们应该吸收学习。(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在配乐朗读中结束本课。

作业:查找“魏晋风流”的相应资料,下节课“品赏魏晋风流”探讨。然后熟读成诵本首诗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案的设计,把握住了诗歌的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一个朗读,一个是情感的赏析。在最开始的时候通过朗读,直接把握了诗歌的语气和大致的情感走向,其次是整个过程中有穿插着多次的朗读,这样能让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住陶渊明的诗歌情感,虽然在之前同学有接触过陶渊明的其他诗歌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上,我把情感具体细化。另外就是语言风格,高中的学生,应该注重语言风格等文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整个拓展延伸,围绕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提出了两个探讨的问题,可以方便学生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所以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整个教案在整个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实现最开始设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所以在以后会改进和提高。

(来源于网络整理)

下载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