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2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当户、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辞官还乡---故事结局)(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辞?(七年级的学生其中比喻、排比、对偶,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正确找出;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可以请同学们试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修辞,本文的修辞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可比对以前所学文言文的修辞来进行讲解。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11)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小学语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会读、会写本课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这首诗中描写了两个十分顽皮可爱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顽皮可爱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1)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明确: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2)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明确: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3)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配乐读,代表读)2.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1)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 明确: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

(2)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又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眼前此景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四)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束课堂。把《舟过安仁》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或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

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三)深入研读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

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初中试讲:语文《故乡》教学设计

2017四川教师资格初中试讲:语文《故乡》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全文,准确把握文中闰土外貌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掌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神态、动作的仔细描写,来塑造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面对人世间变化的无助,体会作者的无奈和伤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闰土的形象特征、掌握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面对故乡人们巨大变化的感伤。

三、教学方法

关键词句赏析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习过鲁迅的《少年闰土》,作者眼中的闰土是?少年闰土:头戴破毡帽,红红的脸蛋,脖子上带着银项圈,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我们一起和我一起捕鱼、捉麻雀,让我大开眼界。你们想不想知道中年的闰土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鲁迅回到那个遥远的《故乡》。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找到文中描写少年和中年闰土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1)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3)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2.圈出关于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外貌描写的词语,并进行比较。明确:灰黄、很深的皱纹、又粗又笨、开裂;紫色的圆脸、红活圆实。(三)深入研读

1.设置小组讨论:闰土外貌变化很大,闰土的心态有哪些变化?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吗?(1)少年闰土

心态: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对我态度:不怕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2)中年闰土

心态: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幸福和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

对我态度:对我极为恭敬,称呼我为老爷,与我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2.面对故乡如此大的变化,作者的内心是怎样的?(1)作者再次回到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产生了怎样的隔阂? a.当初的童年伙伴闰土叫“我”“老爷”,没了当初的纯真平等,从无话不谈变成无话可谈。

b.杨二嫂认为“我”“放了道台”,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已经完

全消失了。

(2)作者渴望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明确:“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在参加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是否也感到一些陌生?以前无话不谈的朋友是否已经无话可谈? 明确:一个好的作品不仅反映一个时代,同时也反映着每个人的生活。(五)小结作业

回到久别的故乡,看到了儿时的伙伴闰土,没有什么那份童真欢乐而变得世俗沉默。

最后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作者思绪万千说出了:“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文本,社会和人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研究对比少年和中年闰土的变化,由外貌的变化延伸到内在情感的变化,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是由于试讲的时间有限,没能将小说当中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进行深入的展开,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情境当中,需要我在课下将环境的描写融入到我的教学设计中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音乐教学设计范例(7.6)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音乐教学设计范例(7.6)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音乐《法国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培养对圆号这种西洋乐器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培养对乐器和乐队的初步认识,建立初步的乐器乐队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范唱、讲授、小组合作、创编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有感情、生动地演唱歌曲,并能熟练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了解圆号这个乐器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有感情、生动地演唱歌曲。【难点】

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了解圆号这一乐器的特点和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一段关于交响音乐会版的圆号独奏曲视频,让同学们观察一下,视频中的独奏乐器叫什么? 同学们自由回答。

教师通过总结的方式,引导出视频中的独奏乐器——法国号(也叫圆号)。2.简介法国号的乐器构造和音色特点。

3.虽然视频中的大型独奏曲我们不能一下子学会,但是我们今天可以学唱一首可爱活泼的歌唱圆号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做——《法国号》。

(二)初步感知

1.初次播放歌曲《法国号》,引导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聆听。①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是什么样的? ②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在聆听中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够说出作品的音乐风格是活泼可爱的。教师讲解3/4拍的知识点,包括强弱规律和组成形式、指挥手势,并邀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手势下。

2.再次聆听音乐,跟随老师打节奏熟悉歌曲。(三)新课教授

1.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发声练习,用“a”来进行练习。

2.教师用钢琴弹唱歌曲,逐句教授学生歌曲旋律。并能够运用“a”对旋律进行哼唱。

3.尝试为歌曲加入歌词,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4.邀请同学们边打节奏边完整演唱《法国号》。(四)拓展延伸

教师带领同学们尝试运用上课上学到的3/4拍的知识点,为教材上的小火车修改好每节车厢的节拍。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看看哪组同学能够做的又快又好? 可通过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对活动进行鼓励和总结。(五)小结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包括3/4拍的节奏特点和强弱规律,圆号的乐器特点。并对同学们活跃的课堂表现和整理小火车时的灵巧迅速,做积极地点评。同时布置一个开放性的小作业,将今天学会的歌曲《法国号》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能不能也学会这首可爱的圆号之歌呢? 最后,同学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四、板书设计

下载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