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
(一)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编辑短评: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蔡玉琴)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22司马光
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作业设计
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二、解疑合探
学习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完了,有问题,请提出来。
四、应用拓展
1、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2、搭配词语。
一座水缸找石头 一口石头砸大人 一块假山搬水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司马光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第三篇:一年级《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 第22课《司马光》 教学时间:2013年6月4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司、哭”等 13 个生字,会写“假、救”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你们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教师介绍:司马光是 900 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复姓司马,单名光,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新词。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错音。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漏字。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指导书写“几、个、友”。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司 马 光小朋友
慌了
哭 叫 喊 跑 司马光
没有慌 举使劲砸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说目标
1、“古、他、几、朋”等13个生字,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图文结合,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4、会写“几、心、个、他、友、古”等6个生字,认识“卧钩”、“单人旁”。
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加上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我先利用挂图,创设了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案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阁上小学 董永刚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一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司马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景物?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自学生字新词。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同桌互相交流、拼读生字,纠正错音,将生字读准确。
(4)识记字形。师生共同交流识字方法。然后通过带拼音组词读、去掉拼音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指什么时候?文中小朋友的名字叫什么?
2.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呢?请同学朗读第二段,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花园里有什么?有一口怎样的水缸?
(花园 假山 水缸 水缸里装满了水)
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有个小朋友到哪里去玩?发生了什么事?(注意读出不小心的语气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当这位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后,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表现呢?(惊慌)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同桌互读,看谁读得好。
(4)同学展示读,师生评价。(抓住重点词语“都慌了”、“吓哭”、“叫着喊着”想象同学们惊慌的表现)
(5)全班同学齐读,进一步感受。
这时候,假若是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呢?(同学互相交流救小朋友的做法,并进行评价)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由朗读第五段。(注意理解“使劲砸”,读出遇事不慌、沉着的语气和使劲砸的动作表现。)
(2)指名竞赛读,评价。
(3)通过读你体会到什么?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遇事不慌、沉着果断、善于动脑、勇敢机智的孩子)
6.学习第六自然段
缸破了之后,小朋友怎样了呢?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段。
齐读,读出舒心、放心的语气。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当在花园里玩的一位小朋友掉进水缸了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而是沉着、机智地拿起一块石头砸破了水缸,小朋友得救了。当遇到困难时,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表现结果
掉进了水缸
别的小朋友司马光都慌了 没有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