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概念图inspiration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应用
概念图inspiration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
课堂教与学的应用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 王琳玲
摘要:本文从概念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出发,主要论述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利用概念图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说明概念图inspiration工具能辅助我们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目的。
关键词:概念图;inspiration ;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
概念图是20世纪60年代康奈尔大学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诺瓦克博士认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从概念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概念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把学习者线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群体将有大的促进作用;把概念图视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点,来辅助我们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一、概念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目前教学中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与学习理论。它注重个人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自身主动构建过程。构建主义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身的先前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学习者并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根据已有经验主动构建的;个人认知结构需经过同化、顺应两个过程得以完成。构建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性,由意义建构、情景、协作和会话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概念图正是基于个体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个人或合作的方式,把内部建构的知识用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关注了学习者内部变化。
2、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知识获取、加工的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同时以视觉和语言形式呈现的信息能够增强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概念图注重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得个体隐形知识可视化,也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减少了不同学习风格差异给学习者带来的不适感,减少认知负荷,提升个体学习效率。
二、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的应用
1、利用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Inspiration是一款专业的可视化概念图智能工具软件,它能快速捕获脑中的想法,把混乱、无序的思维整理表示为有序的形式,能很好地帮助个人进行自身知识管理,使思维得到发展。和其他的概念图工具相比,Inspiration有友好的界面,丰富的图形符号,便于初学者使用,在教学中,不仅可以提供给学习者整理个人思路,还可以作为教师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与课堂教学有关教学信息日益增多,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组织设计,如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将教学内容组织的井井有条,使教学设计过程简化,而且能清晰地表达教学的重难点和体现适当的教学方法。
概念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原来显现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多的教学元素如同棋盘上的棋子,教师任意调遣,直到排列构造出最佳的阵势,也就形成了最佳的教学设计。
下面以广东省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一册)第7课《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应用》为例,针对教学过程的“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自主探究”、“巩固拓展”、“评价与交流”、“归纳总结”六个环节,利用inspiration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做进一步的设计。
(1)导入新课环节(如图1)
本环节通过由创设情景,帮小熊贝贝一起画餐厅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2)学习新知环节(如图2)
要求掌握“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利用学习支架完成任务。
图2(3)自主探究环节(如图3)
引导学生迁移“椭圆”形的操作方法,掌握“矩形”和“圆角矩形”的使用方法。
图3(4)巩固拓展环节(如图4)
巩固三种工具的运用,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图4
(5)评价交流环节(如图5)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以评促学。
图5
(6)归纳总结环节(如图6)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图6
2、利用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用概念图组织课堂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点有关。时常老师已经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但学生还是容易丢三落四,即使最终可以完成学习目标,但也往往消耗大量时间,效率不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除了老师要加强课堂的调控外,概念图工具的运用也能增进效率的提高。
下面以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第10课《规划我的电子小报——魅力天河我的家》一课为例,并运用一个“概念图学案”,要求学生按照概念图的指引,短时间、按步骤地完成一份介绍天河魅力所在的电子小报。整个活动中,概念图起到了以下一些作用。
(1)任务明晰,有条不紊
此学案将学习进程分为几个部分:刊头制作——导读栏的制作——插入文本资料、插图
——修饰文字——修饰图片——加入花边和图形。这个直观的任务规划,使学生对如何完成任务有了一个清晰的图示。(如图7)
图7(2)优秀的操作界面
与我们常用的演示软件PPT相比,inspiration在一个界面里展示的是作品的所有内容,还可以通过展示隐藏链接功能一个一个内容地查看。而PPT在这方面的操作则显得有些不方便,必须一页页地翻看,有时内容多了就难以记住,又不得不往回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打断。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inspiration对 OLE技术的支持是非常完善的,可以采用直接从网页中拖放或复制粘贴的方式引入图片和文字,对图片的大小的调整也非常方便,这对提高作品的制作效率大有益处。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入了箭头连接,使内容组织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此特点PPT是不具备的。
三、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学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主要指5-6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这一阶段他们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很好地操作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利用该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组织创作。把概念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学,有如下的优势。
1、优化知识表示,提升思维
个体在概念图的制作过程中,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围绕一个主题来构建知识点的,教师经过加工用图形呈现的信息,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关键词和连线有序呈现的抽象复杂知识,能激发学习者的灵感知识,引发个体头
脑风暴,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学习者在使用概念图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个人建构还是理解他人的创作,都将促进个人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形成。
以下是五年级学生在学完电子小报制作所有课程后,自己归纳整理的制作小报的相关知识点。(如图8)
图8
2、利于小组合作,增强信心
对学习者来说,概念图能使知识结构可视化。小组合作的概念图与单独制作的相比,更能全面地概括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它集合了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发挥群体成员的力量,能考虑到个人想不到的点。在小组合作构建概念图图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是知识的贡献者,学习者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学习者根据小组建立的概念图,判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清楚自己的认知水平,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个人学习焦虑感,有效提升学习信心。
3、加强师生对话,促进反思
概念图给教师和学习者创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教师和学习者围绕一个主体进行共同的构建,教师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学习者也能通过参考他人的构图,反思自己学习进程,适时地对自己的概念图作出更改和调整。
4、表现形成性评价,有效工具
现在,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很多实践探索表明,概念图能够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思维活动的情况,也能及时给出诊断,改进自身教学。
同时,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工具,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分数,而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型再现。
综上所述,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应用,给课堂增添了活跃的氛围,使得教师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搭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桥梁,促进了师生课堂中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创新,使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应灵活应用,把握学生的特点,及时地归纳总结规律、方法,就一定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1、宋若兰:思维导图绽放语文课堂思维之花,中小学电教,2011年9月。
2、黄成康,概念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巧妙运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8期。
3、王贵明,思维导图给信息技术教学插上翅膀,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4、张红波,概念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7月
5、迟丽敏、陈兴华、李雨霖,思维导图MINIDMAPPER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电教,2011年7月
6、杨文正,概念图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8期
7、杨昌周、范蔚,试析思维导图的“伪放射”和“乱放射”,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9月
第二篇: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好处
概念图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思维地图已经开始被人们关注,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概念图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概念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
1.它们会自动地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因而使它们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室里更有合作精神。
2.它们会让课堂和宣讲更出自自发行为,更有创造性,更令人喜悦,学生和教师都是如此。
3.教师的教案不仅不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变得相对僵硬,反而会更有弹性,更容易更改。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和发展之中,教师需要改变,需要不断迅速而轻易地向教案增加新的内容。
4.因为概念图只把相关材料以非常清晰和容易记忆的形式提出来,因此,学生倾向于在考试中获取更好的成绩。
5.与线性文本不同的是,概念图不仅显示了一些事实,而且把事实之间的关系也列出来,这样就让学生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
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以下使用方法:
1. 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 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 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 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 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 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 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 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9. 作为教学评价工具,使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
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的优点在于概念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考试结果,已经不仅仅使一个抽象的分数,而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再现。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10. 作为辅助教学科研的的工具
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行动研究者,可以利用概念图分析科研对象的各个要素、研究教学活动规律和总结教育科研的基本经验等。
11.准备讲课笔记
使用概念图最有效的办法是记备课笔记。以概念图的形式备课比写出来更快,而且还可以让讲课的人和学生始终都能掌握全盘的内容。用概念图准备出来的讲义内容很容易更新,它所具有的助记特点意味着,在上课之间快速的浏览一些备课材料会很快把讲课内容带入正题。因为讲课者自己的知识会溶入同一概念图,因此在每次的教学中,它会触发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避免了陈旧的讲课笔记带来的单调无聊,又不要求增加工作量!概念图使讲课变成更有趣的事情,学生和教师双方都乐于接受。
12.课堂与讲演
教师可以用一张大黑板、白板和活动挂图,或者用悬挂投影机在课程进行当中画出相应的概念图部分。把思想过程的回忆用外部设备表现出来,有助于把课程的结构弄清楚。它还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内容的理解。“骨架”概念图也可以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去完成。概念图对帮助那些有学习缺陷的人特别有用。使学习缺失的大脑从语义学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13.考试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和理解力,而不是他们的背诵能力和写作能力,概念图是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法。它可以让教师一眼看出学生是否总体上把握了所讲的内容,以及各个学生单独的长处和短处。这个方法可以给教师一个清晰而且客观的图景,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状态,而不会因为在其它一些如语法正确程度、拼写能力和书法是否整洁等方面受到牵制。另外还能节省一大片的时间,而不会把它们浪费在阅读和批改大堆试卷上面!
14.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
概念是学科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概念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但是往往由于检查不及时等原因,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现在可以利用有关软件,根据概念图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了,这种方法学生十分愿意接受,首先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其次,不同学生的作品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两种方法:
教师制作出模版,学生按照模版完成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概念图作品
15.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理念,可以单独举办综合课程,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者学科进行,如果将这种理念和网络教学联系起来,就产生了WebQuest。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的生长点,以WebQuest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概念图为指导手段,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非常受学生欢迎。概念图在其中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探究步骤和探究内容。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以外,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生涯中,都可以利用概念图表达自己的各种创意,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来。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有效地设计、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如何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有效地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有四个重点概念是: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整合、研究。1、“信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一切可能利用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手段、方式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辅助教学;(3)计算机辅助管理;(4)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及网络学习的理论和技术;(5)在信息技术这个新平台上重构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和教学方法。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育及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2、“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两者相互渗透,协调融合。我认为其本质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工具性。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3、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4、由于教育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群体,影响其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能是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设计出一些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与以前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环境下,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
(1)探索并总结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激励机制。
(2),研究并探索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4)形成一批优秀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示范课例。
(5)通过研究,系统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
(1)文献资料法:
根据小学教材改革的方向,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教学理论,借鉴相关教学方面的经验,从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经验总结法: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阵地,如何认识一节课的好坏,特别是如何认识一节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的优劣,依据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导向,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启发性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断创设引导学生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网络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
3、开放性原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设高、中、低多层次非线形的教学环境,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所有学生均可通过即时反馈获得自我评价。
4、探究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探究式学习。
5、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第四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实践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1)学生小组活动。(2)学生小组汇报:
①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②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如:二七()()七三十五七七()()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生:3×7=21
7×3=21(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4)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1)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
(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3)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课的能力。我着力对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为此我编制了两份问卷调查,如下:
学生问卷调查
为了解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应用的情况,编制了此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感谢你对老师工作的支持,谢谢合作!
一、你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上需要老师要板书吗?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二、你的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经常用板书吗?
A 经常 B 偶尔 C 不用
三、老师通常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教学重点
A 大屏幕 B 板书
四、你会在课堂上做笔记吗?
A 会记录 B 偶尔会 C 不会
六、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何想法和建议,或者你希望老师把信息技术的什么内容呈现在黑板上?
教师问卷调查
为了解语信息技术课堂板书应用的情况,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合作!
1、您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用板书吗?
A 经常 B偶尔 C不用
2、您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上,板书有必要吗?
A 没必要 B 有必要
3、您通常以什么方式呈现教学重点
A 大屏幕 B 板书
4、你的板书是自己设计的吗?
A 是 B不是
5、您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板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和电话以及网络方式对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解,得出如下的结论:
1.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绝大多是被访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需要板书。
2.很多数被访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偶尔用板书,个别学生反映自己的老师上课不用板书,教学内容完全用大屏幕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
3.很多学生在被问及: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何想法和建议,或者你希望老师把信息技术的什么内容呈现在黑板上时,认为老师应该把学习内容的重点操作步骤和过程板书出来,这样可以在学生练习遇到起到指导和提示的作用
4.部分老师坦白自己课堂上很少或者不用板书,一方面机房条件所限,另方面学习内容通过大屏幕和广播软件展示。
5.综合被访教师再被问及信息技术课堂板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时,统计如下:板书要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布局合理、美观,书写规范……
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课需要老师的板书,我们的板书要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书写规范,向学生展示出重要的操作步骤等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信息,为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