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看法
对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看法(之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评论:0 浏览:94 RSS:0
文章类型:原创 发表于:2011/11/10 9:31:32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无限的教学机遇,但同时也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和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给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或新课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优越性
1、营造了轻松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文字声音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全新的境界,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视听美感和精神享受,而且其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功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准确表达的或无法观察到的教学内容和现象,都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数学理解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提示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数学概念真正“活”起来。比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动态的显示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动态的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今后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图像。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讲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讲授“边角边公理”时的课件设计了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游戏。在提高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学几何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采用粉笔进行教学,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上课时,只需轻点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虽然教学内容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半,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6、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的进行赏识教育。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化整合。
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的运动,是教与学的信息传输、交流、融合及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影响着学生。这种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或媒体无法代替的。因此就应该取长补短,优化组合,使教学模式和手段不仅现代和便捷,而且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演示的时间、速度、方式,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恰到好处地衔接使其互补。对重难点内容以及问题的推理过程,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姿态和表情巧妙地组织、传达知识和信息,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和谐默契的教学气氛。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的图、文、声、形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展示动静态的变化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根据课程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被公认,但课堂教学还是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重视形象展示和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若忽略了语言方面的训练,就会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弱下。数学课程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决定了数学教学不仅应注意传授知识,更应注意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若仅用屏幕上有限的“形象”,代替学生更接近数学本质的“想象”;用屏幕上个别的“具体”,取代学生的数学抽象;用屏幕上的快速推导,取代板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逻辑渐进过程,反而减弱了对学生的训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要结合课程的特点,注意实效,恰当适用,才能使之服务于教学。
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真正发挥教学辅助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努力探索。
第二篇: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这种优势属于它自身的技术优势。传统教学的工具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书、一本教案,有的更加简单。有教师使用这些工具向学生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因为教师素质及教育方法而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它一直未变。而计算机教学是计算机出先后的产物,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计算机技术是年轻的,多媒体教学则更加年轻。它使用的教学工具是一台或数台微机、投影仪、音响等,利用这些工具制作和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只要把内容制作好就可。因此,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篇: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分析与反思
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分析与反思 郑智红
现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评论,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在质疑我国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常常做为被动的接受者很少为自己作任何辩解。在这里我想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看法。首先“我们”并非顽固的守旧者,“我们”也希望通过改变自己使自己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为了使“我们”能更快地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下面仅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做一些分析与反思。
1、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我国学生与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国外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合我国的学生,而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成份,从而导致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就传统教学的合理成份提几点个人的看法。
1.1、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空间。
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有一个新课引入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并非马上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因为这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我国的数学教学实际。一般来说我们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或者介绍生活实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进行新课引入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测定“认知起点”,搭起“认知桥梁”,为学生认知结构中能够提取适当观念起固定作用,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APOS理论的活动(Action)阶段。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思维活动、理解或顿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习者己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传统数学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特别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如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一节“集合”中以鲜明的实例“我班的全体同学构成一个集合”引入,既自然又生动。
1.2、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生搬硬套。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数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出答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还特别强调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理解概念的外延。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入:(1)先给出实例:设火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千米)与行驶的时间(时)有怎样的关系?(2)问:其中哪些量数值保持不变,哪些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由此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3)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4)创设情境引入函数的概念1。可以看出传统数学教学并不象有人分析的那样是“机械记忆”“被动接受”的典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仅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而且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理性重建”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并通过提出内在的思想方法使之成为“可以学到手的”和“可加以推广应用的”。
1.3、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强化
在传统数学概念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练习,也就是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教师精心准备的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练习。这些练习要么是为了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要么是为了建立所学概念与其它概念间的联系;要么是为了深化概念的内涵,从而对概念进行再创造。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特别强调“精讲多练”、“变式练习”。如教师在介绍“求函数y=(x2-x+2)/(x+1)(-1
2、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虽然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帮助,甚至有抑制作用。此外,教师还是个弱势群体,受社会各界所制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由别人说了算,教师缺乏自主权。于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产生了,为了完成高考应试教育的全部内容,“争课时”、“满堂灌”等现象应运而生。下面就传统教学的不合理成份提几点个人的看法。
2.1、传统数学教学以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指导,不提倡学生无方向性的自主思维。
传统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以其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步步为营,为学生铺设问题情境,但不鼓励也不允许学生有其它不遵循教学目标的行为和思想,在教学内容上也只是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不重视问题的提出,造成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很低下,与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不能同步。
2.2、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化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2.3、由主动变被动,失去自由发展空间。
教师在完成为“教”而教的课堂中,学生的“学”难以体现,致使学生从主动的“学”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2.4、为谋求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教师为了谋求高考升学率的提高,采取如“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等投机取巧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短期效益。而且这些方法因为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5、为谋求眼前利益,忽视学生整体发展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在现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体制的管理下(即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许多教师为谋求眼前利益,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只关心个别优等生的发展,甚至出现过教师主动放弃学生的现象。也许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人都该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奋斗,何况还可以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是这毕竟是违背良心、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2.6、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再教育,对于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等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难以展开。
大多数教师都知道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还有探究性、合作性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如何开展、怎样开展、如何掌握活动度、如何评价活动效果等问题许多教师都感到一片茫然。
2.7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甚至有盲目自信的情况。
有的教师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盲目自信,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如在一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中,一位教师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关于重量单位换算的数学复习课,这位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做了约30分钟的练习(每节课是40分钟),练习的内容非常单一,类似于1吨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250千克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就是老师问学生答。课后这位老师的自我评价是她认为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她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当被问及她是如何知道学生掌握得好时,她却不知如何说才好。而当令家随机地对其班级的6名学生问了几个与本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后,发现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重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教育中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并不是教的内容,而是如何掌握与操纵这些内容。所以,对于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来说,教师的掌握与操纵水平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总之,我认为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有其可让后人继承并发扬的精华,但传统教学方式又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如何做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是我国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我希望所有有识之士都能清醒地面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真正找到我国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2]陈华忠。实施新课程的困惑与反思。http://www.xiexiebang.comhi。net。[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第四篇:如何做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
如何做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
东明县小井镇里长营小学
景德岐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文、诗、词、曲、赋的内容本身可谓传统文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不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熟知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开口便是流行歌、广告词,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现状
著名人类学家博阿斯说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是语言文字。”不言而喻,继续维护这一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便是语文教学。拯救文化缺失的教育,拯救文化苍白的孩子,这一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是由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文解读,说到底就是文化的解读;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教育。
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特点是它的文化性。语文知识中的文学史、文化史等基本内容是它外显的文化因素,而积淀在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则构成了它内隐的文化信息。语文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对文化的解读,语文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自然生活、世态百相等内容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缩影与写照,于是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语文教育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和解读,从中体悟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弥散开来的浓浓的文化意味。
从根本上看,语文教育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培植。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读过《老子》《论语》《孟子》《诗经》、唐诗宋词汉赋等经典,如果一个学生对“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等一无所知,他的人生境界会有多高?他的内在精神动力会有多大?他的民族文化性格会有多强?语言的成长就是精神的成长,文化的成长;训练语言就是训练精神,训练文化。在文化的阅读中,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便培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性格。然而,曾经一个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几乎缺失。我们教师给了学生、家长、社会要的分数,但我们却丢失了语文教育该有的领悟力、想象力、鉴赏力;我们津津乐道于学生表象的分数的提高,却在孩子们人生最美好的阅读时光让孩子们丢掉了应该有的最基本的语文学习兴趣,丢掉了语文教育承载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性格培养的根基,丢掉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我们的教师往往是一来一去式的泛泛问答,忽略了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独角”式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所谓全面深刻的侃侃分析,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只以考试为目的,一路到底式的背诵默写,使学生的灵动、想象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面对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尴尬处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是不是更应该反思,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1 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低年级教学开始。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合时宜。有科学家研究,1~13岁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我认为,传统文化中启蒙教育的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都是儿童初始学习的最好启蒙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贯穿在一至六年级的教科书里,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组成部份,教师要对语文教材中民族语言、民族历史、人文传统等相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设计、找准结合点和渗透点,形成民族文化教育的序列。从1—6年级在早读时间内依次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内容。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注重诵读。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注重体察涵泳。以汉字为基础的汉语,同样具有极大的意合性而富于意蕴之美,涵泳也就成了与之相关的语文教学重要的传统经验。我们的汉语有着独特的意蕴。如洋文说“想念”,“想念得非常深”,可再深也深不过我们汉语的“望穿秋水”。“秋水”一词给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啊!秋,给人的感觉总是有霜寒初降的萧瑟,凄清、冷意,而这和一个人思念对方的痛苦缠绵又是多么地吻合。再如,“山穷水尽”“海枯石烂”,山会穷吗?水会尽吗?海会枯吗?石会烂吗?我们的汉语在这些有形的事物上神话一般将想象发挥到极致,将看不见的情感托付于绵延而浩渺的山山水水,真是美之极。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察涵泳汉语言之美。而且,强调“涵泳”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完全符合汉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和传统经验的,这对于克服当下语文教学偏重讲解分析而忽略学生自主涵泳体悟的痼疾,也是很具针对性的。
5,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学校设置传统文化长廊,教室布置传统文化板报,举行传统文化诵读,使学生来一次到传统的穿越。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根植与语文教学这片沃土,职称:一级教师 邮编:274509电话;***电子邮箱zjxxjdq@163.com
第五篇:浅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点滴看法
浅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点滴看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暂新的学习环境。传统教学也受到了冲击,有的教师丢弃了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仅以现代远程教育现成的课件内容为依据上课,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懒惰性,不深挖教材,不备学生,缺乏扎实的教学功底。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应怎样很好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服务。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是一种时尚的潮流。屏幕上变化着的动画,直观欣赏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农村远程教育的出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农村远程教育逐渐推广,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远程教育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内涵,动静结合,给学生在视觉方面提供了动感。为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了具有吸引力的情景,提供了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一词时,就是利用图像及动画,让学生一边观看古代马车行走的方向以及车轮留下的痕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辕,什么是辙。并能把这一词语应用到相类似的场合中,不但使学生对词语认识深刻,而且运用自如。
四.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课文《世纪大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与有关鼎的图片、历史知识、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课件中其它的相关内容,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五.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远程教育课件中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素材、练习三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是课件中的主干部分,相关素材用来丰富、补充说明教学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练习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部分。如果在课件中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就会给人以比例失衡的感觉,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这样不仅从外观上看脉络清晰,同时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
如我在讲《西门豹》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西门豹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六.在语文教学中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使用课件,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我们要注重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2、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例如,我在讲三年级《荷花》一文时,若不能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断,不在恰当的时候展示荷花“挨挨挤挤”“冒出”等的图片,学生就很难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难以体会到文中的精髓。这里课件的展示时机就是学生认识的最佳结合点,是应用多媒体的关键。
3、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课件时,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让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课文《五彩池》这课时,我想对于孩子,五彩池是向往的地方。虽然很多学生对五彩池通过电视、电影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对书中出现的色彩的变化,并没有亲身的体会。学生如何来感受五彩池的美呢?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五彩池》之美。学生体会自然就凭借着课文中对五彩池的描写,来感受其形色之美。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在大脑里就会出现一副流动的图画:色彩如此的真切,形状如此的多变„„还可以构思出书中并没有提及的颜色和形状。
我想如果事先给孩子观看五彩池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必定被框定于画面。它的色彩和场景并不一定达到传神的效果,我想孩子们的想象是世界上最美的。让他们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感受《五彩池》所蕴涵的美。在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再请学生欣赏《五彩池》优美的画面,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
八、要有选择性的使用课件。
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课文中描述乌鸦是如何往瓶里装石子的?为什么水会往上升高?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也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我在课前准备了好几个不一样的瓶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确定哪个是乌鸦见到的瓶子?再请学生往里面装水,说说为什么?最后让学生选择石块往里装,看着水位慢慢上升,让他们想想什么占去了水的位子?通过 一个实际操作的演示,直观的解决了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动手动脑。我相信,这样的效果一定比只看演示来得好。再例如,语文课老师指导学生的书写这一环节,现在也有专门的课件代替。我认为也是不够好的。能够端正地书写汉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正确的指导能力。许多教师现在依赖着课件进行书写教学,的确是省力了不少,但是课件中汉字书写只能局限于笔顺和汉字结构位置的展示,硬笔书写时运笔的过程和轻重缓急的变化,课件始终是无法展示的。学生无法掌握笔画的基本写法,又如何写得出生动的汉字呢?
九、不能让课件展示代替了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小型教案,它既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教师拿着粉笔可以信手几笔,成画、成诗„„学生看着老师秀美的文字,会仿照着写一笔好字,这本身就是一副师生互动的美妙画面。
如今有了电脑和投影仪,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课件内容,忽略板书,甚至舍弃了板书,这样很难突出重难点。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图画性赋予字形本身一定意义。汉字书写过程中充满了情景性,很传神,这是高科技所不能传达的。老师脑子里想什么,只有通过手中的笔才能同步表达出来,而电脑的节奏和人脑的节奏毕竟不一样。
老师课堂上最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往往是最有亮点的地方,有时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这种“及时反馈”的优势,是预设多媒体课件不可比拟的。
总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碰撞,作为教师我们要取长补短,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丢弃要与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做的更扎实,更有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创造更轻松的学习环境,把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