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时间:2019-05-12 17:0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第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上传: 冯永福

更新时间:2013-12-16 11:15:21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课堂上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那么追问则是一种特殊的提问形式,同时也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它被运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有效追问可以课堂教学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是“满堂问”的现象又露苗头,大量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教学。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一现象有所帮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其次,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手段,有着其他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

追问作为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精心准备,教师自己先对授课内容进行不断追问,力求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这是在课堂上实施追问的前提;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教学环节中需要实施追问的种种可能,为灵活随机地实施追问做好准备。其次,要灵活运用,追问的实施虽需要事先准备,但是更需要随机应变,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优生和后进生),根据特殊的场合,选择恰当的时机,确定追问的内容,采用最佳的方式。第三,要启发引导 追问是对前次提问的深化、理解难度的加强,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思考的余地,或者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提示,继续进行追问。最后,要恰当评价,一是对前次提问的回答不宜过多地评价,以免分散学生对追问内容的注意力;二是对追问的回答,应根据追问的类型、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而以肯定为主。

总之,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它是在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再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回答、深入理解。

第二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董村小学 胡莹莹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摘要】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这就是说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那种“听明白了吗?”、“是不是?”、“同意吗?”等简单并机械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活跃流畅、热热闹闹,实际上思维含量低,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认知的参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到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提问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当前数学课的提问平均次数多达30余次,如此高的提问频率导致了所提问题的小、碎、浅、细,带来课堂提问是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提问不能太多,要适可而至。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同分母分数加法例题是这样提问的:

仓库有化肥一堆,第一天用去它的,第二天用去它的,两天一共用去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师:(1)谁来读题?(2)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3)单位“1”是谁?(4)线段图怎么画?(5)用什么方法计算?(6)怎么列式?(7)等于多少?(8)为什么用加法做?(9)分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10)你会背吗?(11)怎么计算?(12)你能说出这样算的道理吗?(13)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14)你同不同意这种解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么算的?(15)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上述课例,教者看似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个小台阶,但如此程式化的提问却使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注意了提问的提示性和序列化,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问虽多,但探究性少。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二)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只接受期望的答案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 3

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例如:

师:什么叫素数?

生:素数是指它的约数只有1和„„ 师:它的本身,对、对了。

有时是另一种情况:学生开始了一个教师知道错了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并代为说出正确的回答:

师:那么什么叫合数呢? 生:能被2整除的„„

师:不,不!合数是指它的约数除了1和它的本身还有别的约数。毫无疑问,这两种后果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特备是刚开始教书生涯而教授新内容时,自然会努力想使自己更安全更有信心一些,于是往往会把答案限制于教师所熟悉的范围之内,教师的第一反应会是:对于超出认为是恰当的范围之外的答案,教师会拒之门外。

例如:在教学“平移”一课时,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并让其沿直线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师:这辆汽车是在做旋转运动还是平移运动? 生1:汽车的轮胎是在旋转。师:汽车在旋转吗? 生2:汽车平着开是平移。

教师应该先肯定生1的回答再引导:“车轮是在做旋转运动,那整辆车实在做什么运动呢?”让学生思考得出汽车是在做平移运动。本来在生1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引导,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这位教师不能或者不想再已有的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却一定要等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能挖掘学生的开发思维。

(三)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引导学生心智、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斯苗儿老师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教师提问更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 4

和探索。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3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景以后,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老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这3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3个活动。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充分探究,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促进每个环节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学生来回答,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回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回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什么是有效提问

那么,什么是有效提问呢?有效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优化教学结构,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系统透彻掌握教材

首先,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其次,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而且,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对教材体系作全面了解,问题才能有层次和坡度。

教师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比如,在不同年级中都出现了《统计》这一内容,对此,教师必须有所了解。在不同的年级学习统计时,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获得有层次的体验。

(二)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如:十拿九稳、平分秋色、微乎其微等。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但是这些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所以说课前必须了解学生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确定提问的成语内容,学生才能顺利解释成语内容,同时紧密联系课上所学的内容。

(三)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例如:如教学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买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单元的最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

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五)提问要有层次

有效的提问应在富有层次的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深处。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一课时,通过层层设问,逐步揭示主题,巧妙地设问似石投于水,引起了学生心海中涟漪阵阵,环环相扣。一开始,创设了一个情境:一位朋友想找工作,根据招聘广告提供的部分信息,学生不假思索就选择了甲公司,因为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明显比乙公司高,可当看到具体各部门的月工资表时,同学们又反悔选择了乙公司,这时老师适时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并不合适,从而相机引出了“中位数”的概念。

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梯度、趣度,要建立解决问题的“层级”,帮助学生沿级而上,处理好“浅表”与“深表”的关系。

(六)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路,这样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也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这样的问题存在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以及低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的联系处。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我们能否也利用转化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

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

生1:可以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生2:可以转化才三角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生3: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

教师合理的引导能让学生发觉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提高系统学习的能力。

(七)提问应把握恰当时机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比如,在教学某课内容时,学生都已找到答案,达成共识,教师是否可以继续追问:是不是只能有这种情况呢?还有没有其它的可能?这样的问题尤如在平静的湖面上丢下一块石子,效果是很明显的。

要注意把握提问的频率与契机。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共性的问题,又要兼顾学生中存在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同时还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计划周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效。

第三篇: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福兴中学:朱秀娟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就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只有抓好课堂这块教学主阵地,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一种体验性学习得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将得到展现:譬如收集和整理材料、表达交流、分工合作、表演及应变等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之际,也一定要给予学生的表现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接下来举一个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例子。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较抽象,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实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学生可能会侧重于实验观察,而忽视另一个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但这两者是并重的,不能忽视任何一方。据此情况,我决定用角色扮演——“猜猜我是谁”这个活动来巩固和深化这个重点内容。

在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后,笔者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张硬纸板(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请七位同学上前,每人随机摸一张,根据摸到的硬纸板确定自己的角色。先由扮演细胞核的同学开始:“在植物细胞中我是核心人物,我控制着其他人物,大家猜猜我是谁?”“细—胞—核!”(此时,学生的兴趣空前的高涨,气氛热烈)对了!然后,由这个同学将硬纸板(细胞核)贴在黑板上,退到一边。接着,其他六个角色依次进行。当然,这些角色在描述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或者由我适当加以点评。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扮演液泡的同学,上来后张口就说“大家好,我是液泡……”“哈哈……”在座的同学一起大笑起来,我也忍俊不禁,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那位自称为“液泡”的同学,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只见他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既然我已经承认了自己是液泡,那现在请大家说一说我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同学反应热烈,挣抢着回答他的问题。最后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大家不要忘了,植物细胞想要喝水还要靠我呢!”。此时我都有点感动了:为他的随机应变和自信!掌声经久不息。

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巩固知识、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兴趣,挖掘出学生潜在能力。

二、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窍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实验是不行的。同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

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探索生命的方法”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探究柑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会影响柑橘的保存;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柑橘在下列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保鲜效果:(1)室温,低温;(2)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3)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现象)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柑橘保鲜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探究式实验设计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

三、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达到知识共享

合作学习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教学策略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典的教育名著《学记》就有“独学而无人,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所以他们的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这时,让学生互相说出理由,不仅会使问题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笔者在教《远离烟酒》《拒绝毒品》等一类课时,笔者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收集有关烟酒、毒品对人体危害等相关信息资料,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讨论;交流结束时,笔者将学生的成绩给以肯定。同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将大家收集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有关烟酒、毒品对人体健康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在校园内办一个手抄报展,展览结束后,还可以将你的手抄报送给亲戚、朋友看,让更多的人了解烟酒、毒品的危害。于是小组合作又开始为手抄报的内容排版,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将书本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没有结束,学生不仅获得了保护自身健康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也提供了成功的机

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大胆放手、适度参与、及时指导、巧妙调控、科学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

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例如:学习抗体知识后,笔者设置了一道关于目前热门的话题的问题: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个甲型H1N1流感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答案

D)。又例如,在学习抗体时,笔者联系了高科技在这方面的进展,比如生物导弹(单抗隆抗体)的知识,使知识得以运用,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内容时,笔者提出了: “想一想,2009年2月20日 发生在我们盐城的水污染事件,大家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呢?大家有没有买纯净水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接着让他们经历一次生物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我用纯净水洗脚呢!”,“你真高级!为什么你没有用自来水呢?”,“自来水受到污染了,不能用,有毒!”……以上这些,学生都亲眼可看到、亲耳听到的。亲身体会的生活化的知识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帮助学

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运动着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具有差异性和难以预知性,教师要尽力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在哪里,知道他们的困惑是什么,利用教材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还能充分利用音、像、影等多媒体工具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

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索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方法。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课堂讨论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而且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思考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讨论的作用,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

(一)同桌讨论

同桌讨论,是一种最方便最常用的讨论形式。对于一些独立思考有点难度,但又不需要更多的人参

与讨论的问题我们常采用此种形式的讨论。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在小组讨论中控制的成分会越来越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组讨论。

(三)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经常用在上面两种讨论形式之后。同学们经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之后需要进行全班交流和汇报,此时就需要进行全班讨论。通过全班讨论可以使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讨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鼓励争论,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共同努力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

(一)讨论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数学唯一的重要方法是“再创造”,但是单凭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要靠集体智慧才可以创造

奇迹。特别是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最能体现出来。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商中间有零的情况学生最难掌握。于是我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自己试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时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见:①714÷7=12②714÷7=102③714÷7=120„„,接着一场激烈地争论开始了。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的认

识到:当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时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如果不够除,要用“0”来占位。

(二)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是要求人人都掌握的。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必

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研究和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处设置讨论加强同学间的交流是必要的。

例如,第五册数学教材中“象形统计图”的一个重点学习内容就是认识图例并且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地图例。在课的开始我们先复习了一个图形代表一个物体的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增加物体的数量使学生发现:一个图形代表一个物体不能满足需要了,此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研究,大家想到了一个方法:用一个图形代表多个物体。学生在深入的讨论中把重点内容深深地印在头脑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讨论可以扩散学生的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课上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质疑,如果学

生提不出疑点,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质疑。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能够根据年历或以某个闰年为参照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时我提出:“如果没有年历,也没有任何其它条件,你们能不能直接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展开了积极、深入地讨论。一段时间后,同学们总结出:用某一年的年号除以4,如果除完后没有余数,说明这一年是闰年;如果除完后有余数,说明这一年是平年。最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900年是闰年吗?为什么?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研究。”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但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变得比较灵活,运用起来也会感到轻松,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相互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能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讨论,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点拨讨论中

出现的问题、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向其他小组传播有关信息,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激起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设计好讨论的问题是开展有效讨论的关键,问题过浅,没有讨论的价值;问题过难,学生无法讨论;

问题过散,学生难以把握;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难以弄明白。因而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多因素性,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给每个四人小组都准备了几个不同的四边形,其中包括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然后展开小组讨论:对这几个四边形进行分组并且说明分组的标准。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动脑、激烈的讨论,最终出现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即⑴分成两组: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②其它的。(2)分成三组: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②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③没有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对于学生们的这两种分组方法我都给予了肯定,根据上面的分组情况同学们很容易的就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时能够准确的掌握其特点,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三)指导好学生讨论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讨论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好讨论应有的功能。作为教师要精心地给予学生指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给学生提供说的空间,而且还坚持不懈 的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能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判断、争论等等,从而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吸取他人意见。对别人的意见应该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从而进行判断、选择和改进,同时检查和修正自己的见解。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关系。有的同学采用的是测量的方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去量一量1平方分米里面有几个1平方厘米。结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有的同学利用单位换算的方法:1分米=10厘

米 10×10=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在这种讨论中,学生思维得到沟通和互补,体现了合做学习的互补性。

(四)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教学的过程是信息输出和接受的过程,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获得信息,还要全面、公正、及时地评价。通过平时的教学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就充分肯定;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首先肯定其认真钻研的精神,然后鼓励他继续想一想。另外,对于一些问题,我还采用了同学间、小组间的评价。这样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大家互相的争论与研究很容易的解决了,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追问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追问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

廖荣莲

追问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的正常回答进行追因,对肤浅回答进行追根以及对错误回答进行追究。教师应善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度开发”,让学生的认识能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适时、有效地追问可以使教学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那么,在学生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把握好哪些追问的契机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于寻常处追问——彰显智慧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Free Talk”导入新课。但是,不少看似对答流畅、气氛热烈的Free Talk,却总是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原因在于,这种Free Talk只是简单机械的旧知重视,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回答练习,对学生思维的改善、语言的丰富并无多大价值。倘若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发挥教学机智,巧妙追问,则可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课堂语言。

[案例一](沈峰老师课堂教学片段)

T: My English name is fanny.Who can cay hello to me? Try to use my English name, please.S1: Good morning, Fanny!

T: Good morning!What’s your English name?

S1: My English name is King.至此,学生的回答正常、合理,然而沈峰老师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当学生回答完自己的English name后,她展开追问:

T:Oh, you are King!(追问)Then who is the Queen?(师生大笑)

S1: I don’t know,沈峰老师抓住king这一单词的特殊之处(King首字母大写可以表示英语姓名,小写则为“国王”),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案例二](《小学英语》闽教版第七册Review 1的教学片段)

T: What day is today?

Ss: Today is Monday.T: Yes.It’s a new week.How were you last weekend?

S1: I flied a kite.T:(第一次追问)Where did you fly the kite?

S1: I flied the kite in the park.T:(第二次追问)Who did you go with?

S1: I went with my friend.T:(第三次追问)What kite did you fly?

S1: I flied a butterfly kite.T:(第四次追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there?

S1: Yes, I did.通常老师在学生回答至“in the park”后就嘎然而止,但是这位 老师却充分发挥了教学机智,在学生回答完“I flied a kite.”后连续展开四次追问。所问问题主题鲜明,语言鲜活,信息量大,极大地丰富了师生课堂会话的语料,增加了话语交际的深度。

二、于粗浅处追问——激活思维

“教师之为教,不为全盘授予,而是在相机诱导。”(叶圣陶)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思维活动比较粗浅。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在学生回答的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让他们往更高层次继续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

[案例三](沈峰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6“Let’s go by bus”的片段)

T: Look at me please.Now, I’m a grandma.I’m ill and tired.I want to go home.I need help.How can I go home?

S1: By bus.T: It’s too late.There is no bus.(第一次追问)What should I do? S2: By taxi.T: Good idea.But I have no money.(第二次追问)What con I do now? S3: Let’s go on foot.T: I’m ill and tired now.I can’t walk any more.(第三次追问)Who can help me? S4: I’ll ride a bike and carry you home.T: OK.Thank you.You are all kind.对话中,沈峰老师在学生给出by bus回答后并未停下来,而是不断地给学生制造“麻烦”,目的是通过追问,逐步引导学生给出“by taxi”、“ride a bike and carry you home”等答案。上述追问紧扣主题,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实现了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案例四](一位教师在执教“Ningkang’s dad is famous”一课时所设计的“Guess who it is?”的游戏)

(屏幕出示)He is tall.He is from shanghai.His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He is a Chinese player of NBA.T: Who is the man? S1: He is Yao Ming.T:(第一次追问)How do you know him? S1: Because his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T:(第二次追问)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1: Yes, I do.T:(第三次追问)Are you Yao Ming?(学生大笑)S1: No, I’m not.T:(第四次追问)Which are the true clues?

S1: He is from Shanhai.And he is a Chinese basketball player of NBA.T: Great.You’re right.不少教师在学生回答出“He is you Ming”后就结束了对话,但 是这位教师却没有“善罢甘体”,在学生准确猜出人物后继续追问,最终使学生说出了猜测的线索“He is from Shanghai.And he is a Chinese basketball player of NBA.”。可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是否给出正确答案或者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而应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像力、推理能力等。

三、于错误处追问——巧妙纠错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教师不应打断学生的话语或告知正确答案,而应发现学生错误隐含的教学价值,通过追问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恰到好处的暗示,让学生明白错误的成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准确理解所学的知识。[案例五](沈峰老师课堂教学片断)

T: Boys and girls.What do you have? I mean“What all of you have?”

Ss: We have an English book.T:(第一次追问)You have only one English book? Ss: No.T:(第二次追问)So, what do you have? Ss: We have English books.T: Yes.You have English books.You have many English books.[案例六](《小学英语》闽教版第七册Review 1的教学片段)在复习一般过去时的时候,执教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展示出 示):My diary_____on the desk just now.T: Who can fill it? S1: We must fill the word “is”.T: Why? Read the sentence once again.(第一次追问)Can you find the key word? S1: Sorry.We must fill the word “was”.因为句子中有短语just now。

T:(第二次追问)我们可以对句子做什么修改,这样就应该填is了呢?

S1:将just now变成now就可以了。

T:(第三次追问)如果in和was都可以填,那么句子应该怎么变化呢?

S1:(思索片刻后恍然大悟)去掉just now, is和was就可以填了。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执教老师在学生出错后都没有轻言“No.”或者急于给出正确案件,而是通过数次追问,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明白出错的原因并进行自我纠正。这样,即纠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四、于意外处追问——生成精彩

课堂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完全出乎我们意料。教师应耐心聆听学生的“意外”回答,睿智追问,开启学生思维,让教学在“节外生枝”中演绎精彩。[案例七]执教老师讲授单like后,要求这生用I like„说话,还没有等老师说完,一位学生就大声地抢着说: S1: I like money.T:(第一次追问)Why do you like money? S1: Because money can buy many things.T:(第二次追问)For example? S1: Money can buy fruit, toys, ice cream, hamburgers„(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仅以一句“Anything else?”进行追问,直至学生说“That’s all.”)

T:(第三次追问)Can money buy health?(板书health,提示:健康)S1: No.T:(第四次追问)Can money buy lives? S1: No.T:(第五次追问)Can money buy love? S1: No.T: So money can’ t buy everything.Everybody likes money, but we do understand money is not everything.对于学生I like money的意外回答,执教老师没有把它视为对正常教学的“干扰”,也没有置之不理或讥讽相待,而是就此话题展开五次追问,层层深入,最终让学生在一次次的“No.”中明白了“Money is not everything.”的道理,在训练口语的同时,与巧妙进行了德育 渗透。

[案例八]执教老师正在有条不紊地讲解More Exercises板块的内容,突然课件中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瑞星杀毒的小狮子现出在了屏幕上,又是翻跟头又是打呼噜,俏皮的样子逗得学生开心地笑了起来。

Ss: Lion!How lovely!T:(将鼠标移向小狮子,同时展开第一次追问)Is the lion lovely? Ss: Yes.It can run.T: Right.The lion runs fast.(第二次追问)Who can run faster that the lion?(顺势呈现faster的单词)Ss: No, we can’t.T:(第三次追问)So the lion runs faster than us.Right? Ss: Yes.T: Look!What’s the lion doing? Ss: It is running.T:(点击狮子,让它退出)(第四次追问)Can you see the lion? Ss: No, we can’t.T: Wow, it runs very fast.It runs faster than us.简单的数次追问巧妙地呈现和操练了fast和faster这一对比较级。不难发现,课堂教学的过程千变万化,虽然课堂中的意外会打破原有的教学节奏,但是如果巧妙地应对意外甚至借助意外,通过引导和转化,这些意外完全有可能生成为一次次的精彩。总之,有效的课堂追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和教学艺术的体现。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课堂追问的意识,通过反复追问激活、深化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欣起课堂的高潮,演绎课堂的精彩。

下载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

    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 隆阳区金鸡乡育德小学李娟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数学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题策略,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

    如何在生命科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5篇

    如何在生命科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 【摘 要】初中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科学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谷俊华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优化预设,留出“空白”让学生对话;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数学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媒介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特别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5篇)

    课堂有效提问 金龙镇初级中学 张丽 摘要:学问、学问,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就在这个“问”上。因为“问”是一个法宝,它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 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的 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没......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对于小学数学课,教师该如何有效备课?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肤浅认识,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麻城市夫子河中学 付媛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新课标理念,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