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负重的河流 教案
负重的河流
(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付玉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欣赏品读塔里木河的“负重”的形象以及它“负重”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黄毅先生对塔里木河热爱、惶恐、负疚的情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体会黄毅先生对塔里木河热爱、惶恐、负疚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回归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塔里木河充满复杂情感的缘由。理解文章标题“负重的河流”中“负重”和内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河流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源于黄河流域,有了黄河流域的滋养才会有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河流为歌咏对象的散文——新疆著名作家黄毅先生的《负重的河流》。
二、学生活动: 活动一: 1.欣赏文段(PPT显示)
“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2.朗读该文段。(朗读)
3.找出文段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勾画词语)
活动二:
1.学生讨论为什么黄毅先生会对塔里木河充满热爱和惶恐之情。2.读文章,找到缘由。
3.在表现热爱情感的文段中勾画打动心灵的句子,简述缘由。4.在表现惶恐之情的段落中勾画打动心灵的句子,简述缘由。活动三:
1.在分析了热爱与惶恐的情感后,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塔里木河充满负疚之情。2.分析作者为何会感到失魂落魄。活动四:
1.对于标题“负重的河流”中“负重”一词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的情感:
人们爱塔里木河,因为它充满生命,它带来了生命;所以人们不停向它索取更多更好的生命,最终塔里木河不堪重负在沙漠中流尽了最后一滴乳汁。所以人们在塔里木河干涸那一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恐,想到自己曾经的漫不经心与虚掷,人们感到了深深的负疚之情。也许就是热爱之切,惶恐之极,负疚之深吧。
让我们带着这些理解和复杂的情感,再一次诵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
请以“身边的河流”为话题,写一段200字的片段作文,抒发你对这条河流的深厚情感。
第二篇:河流 教案
第三节 河流
教学目标:
1、知道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
2、了解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3、理解内流河、外流河特征的差异 教学重点:
内流河、外流河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差异
教学过程:
出示《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
同学们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中国河湖众多)
是的,同学们也看到了,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既有许多奔腾不息的大江大川,也有很多悠悠流淌的小溪小河,大大小小的湖泊更是星罗棋布,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你可知道,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便利?又给我们带来过什么灾害?
利:灌溉、航运、渔、盐、旅游、水能…… 害:洪涝灾害
河湖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今天,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就是为了兴利除害。
大家知道的我国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能在图上指出来吗?
我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怒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主要湖泊: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说的同时请学生在挂图上指出主要河流)
纠正错误:在图上指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向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抢答题:
1.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我国大部分河流注入什么大洋? 3.最终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什么河? 4.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什么河?
(小结)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5.塔里木河与其他河流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6.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内流区?(小结)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大多数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为内流区。比较外流区与内流区
外流区 内流区
概念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的区域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的流域
分布 我国东南 我国西北 占陆地面积 2/3 1/3 河流数量 多而长 少而短 河流水量 大 小
仔细观察图2.28,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
(学生: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那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
(学生: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南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部分地区为内流区。)大家觉得要认识一条河流或湖泊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研究河流以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最为重要,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方面的特点。
完成活动2 1)现在我们分组活动,讨论课件上提出的问题。2)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
①联系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想一想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为何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②我国东部外流区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学生:季风气候;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东部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小结)内流区基本处于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夏季风很难到达,所以降水很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就大大减少,河流结冰,甚至断流。完成活动3 我国东部地区一些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读图2.31)(1)上述三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学生:松花江在东北,西江分布在南方)(2)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期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
(学生:①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南方河流情况正相反。
②松花江汛期各3个月;湘江汛期长达6个月;西江汛期长达7个月。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来越长)(3)三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学生:夏季)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学生:冬季)为什么?(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4)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学生:松花江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很低,降水很少,结冰期长,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区蓄水多)(小结)虽然松花江、湘江、西江都位于我国外流区,但又有显著差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而以北的河流,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5)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何不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
①黄河(花园口站)流量年内变化不大,汛期短(仅将近3个月),不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应紧张,冬季气温很低,容易结冰,产生凌汛,影响航运。
②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内变化很大,汛期长达7个月,有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发生洪水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阅读《塔里木河》,思考我国西北内陆河流有何特点?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较少,多内流河,一些地方为无流区,河流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有自然原因:这里河流水源不丰,沿途多荒漠、戈壁,蒸发和渗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也有人为原因:今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浪费水资源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西北内陆河道缺水的程度,甚至出现河流断流。在地图上,西北内流河有的用虚线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请同学朗读《京杭运河》的资料
通过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知道了河流湖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最大的河流是那两条吗?对,黄河和长江!请同学们课下搜集黄河、长江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
第三篇: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对与河流有关的主干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构建以河流知识为中心的知识结构(2)与河流有关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忧患意识,保护河流,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
(1)河流与地貌的关系(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河流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
构建河流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多角度析题答题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时间: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与河流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1、教师总结知识框架,学生填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河流的补给类型
3、以黄河、塔里木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温特征 二:河流与地貌
1、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1.)洪积平原: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
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洪积扇,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形成洪积平原。三:河流与农业(2.)三角洲: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指出世界著名三角洲)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地形(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壤。四: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1.河流的运输价值: 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3.影响工业的具体区位:(1)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水污染工厂(印染厂)、水厂的布局(学生说出布局原则,教师总结)
(2)提供能源(水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五:河流与城市(商业中心)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其区位优势包括: 1.提供水资源
2.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引导学生回忆容易形成城市的河流区位:起点、终点、交汇点、过河点)六:河流与旅游业
河流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如 :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多瑙河风光、三江并流地区等。
一般欣赏要求:坐船或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景。七: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原因分析: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八:河流与盐度
1.沿海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和季节变化,是影响河口地区盐度较低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如:长江河口地区、亚马孙河口地区 2.同纬度地区,有河流径流汇入地区,盐度低。
第四篇: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知道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2.理解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并通过这两条大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一条河流。4.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3.黄河的上、中、下游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教学难点
2.黄河的综合治理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课堂学习知识积累:
(一)、学习《外流河为主的河流》
1.自学教材P42页内容。概括这部分的知识要点: 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2.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内、外流区的分布区域及面积大小: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外流区面积大,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 3.读地图册20页“水系图” 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并判断其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如果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个大洋?
河流 黑龙江 松花江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 是否外流河
注入的海洋
4.(独立完成教材43页活动题。)4.
5.引导学生探讨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 联系身边的河流(汉江河)的相关情况讨论影响河流水文特点的因素。
A.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来水的影响,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地下水及高山冰雪融水;
B.含沙量的大小受河流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低影响; C.外流河汛期的长短主要受雨季时间长短的影响
D.河流是否结冰以及结冰期时间的长短受气温高低的影响。6.看书归纳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内流河
外 流
河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7.引导学生推导水文特征特殊的河流:
①汛期最长的河流——
②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④水量最大的河流——
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学习湖泊
1.在“中国地形图”中学习湖泊分布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概括。
⑴哪些地形区湖泊分布比较集中?这个地区的湖泊是外流湖还是内流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
⑵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哪一个?它是什么类型的湖泊? ⑶继续提问: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一个呢?
2.请学生读P45两幅地图,观察洞庭湖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了解我国湖泊现状:湖泊数量越来越少,面积越来越小;讨论:围湖造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三)比较学习《长江与黄河》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长度
注入的海洋
主要支流
主要水 文特征 分段点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能集中分布河段
干流流经省区
干流流经地形区
主要水利枢纽
其他特点
课
堂
练
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运河
D.京杭运河
2.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河流是()
A.黑龙江
B.乌苏里江
C.珠江
D.雅鲁藏布江
3.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青海湖
D.太湖
4.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A.弱水
B.塔里木河
C.湘江
D.渭河
5.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弱水
B.渭河
C.汉江
D.辽河
6.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
A.珠江
B.长江
C.额尔齐斯河
D.怒江
7.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淮河
8.形状像“几”字形的河流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黑龙江
9.1998年夏季,南北夹击,在我国出现了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洪水的两条河流是()
A.长江、黄河
B.长江、淮河
C.松花江、黄河
D.长江、松花江
10.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是()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
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
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
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
12.黄河断流现象出现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上游
13.“泾渭分明”是我国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好坏,就像古时的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浊分明。春秋以前泾河要比渭河清,但战国以后这两条河流就好像展开了竞赛,先是泾浊于渭,东汉以后,又渭浊于泾,两河越来越浊,至今都浊浪滚滚,泾渭不分了,其根本原因是:()
A.河水全无
B.河水清澈
C.流域内植被覆盖好
D.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1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引黄淤灌
B.加固黄河大堤
C.全流域综合开发
D.中游水土保持
15.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16.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
A.龙羊峡
B.葛洲坝
C.三门峡
D.丹江口
17.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A.四川盆地地区
B.长江三峡地区
C.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上游地区
18.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内河航道是:()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9.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20.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分布在____省()A.湖北
B.湖南
C.江西
D.青海
二、填空题
1.下列是我国主要河流:黑龙江、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
在上述河流中:(1)属于我国和邻国界河的是:_______________。(2)发源于我国流经邻国入海的河流有:______________。(3)属于内流河的有:_______。(5)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____________。(6)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___________。(7)流程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8)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9)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_________。(10)1月0℃等温线经过的河流是:________。
2.填表:比较我国黄河与长江水文特征。河流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黄河
长江
3.我国河流受地势影响,大部分河流自______向______流,最后流入______洋。
4.我国外流河的水量变化,深受______气候的影响,汛期大多集中在______季节。
三、综合题
1.读课本P42《中国的主要河流分布》图,答下列问题
(1)用红笔画出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2)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观察此线同 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近似,同时此线又同(气候分区)_______ 区和 __________ 区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
(3)图中位于外流区域的河流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等,这些河流受气候影响,水量________,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_________,汛期主要在 _____ 季。
2.读课本P47图2-37,做题: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______ 山,注入 _______ 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______ 米,因此 ______资源非常丰富。
(2)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 ________ 地区,因为这里地势 _________、水流 _______、泥沙 _______、排水 _________,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
(3)九八年夏季,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秋冬季节,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区开始封山育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P49图2-39做题
(1)源头①发源于 _________ 山北麓,注入④ _________ 海。
(2)支流②为 __________河,③为 ___________ 河
(3)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___、_____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_______大,是黄河_________ 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利枢纽a __________,b ___________。中游已建成的水利枢纽C是 ___________,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d是_______省的 ____________。(4)读P51图2-42,做题:因河床高出地面 ________ 米以上而称为“_________”。此种现象在黄河的 ___________ 段(A至B或B至C)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而要从根本上治理图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在 _____________ 地区大力植树造林,综合整治。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B
5.A
6.D
7.B
8.B
9.D
10.B
11.C
12.C
13.D
14.D
15.C
16.B
17.C
18.A
19.C
20.D
二、1.(1)黑龙江、鸭绿江(2)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3)塔里木河(4)京杭运河(5)怒江、雅鲁藏布江(6)额尔齐斯河(7)长江(8)黄河(9)雅鲁藏布江(10)淮河
2.河流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黄河 小 短 大 有 长江 大 长 较小 无
3.西、东、太平洋
4.季风,夏季
三、1.(1)略
(2)400,季风,非季风
(3)长江,黄河,主讲,淮河(答案不唯一),大,明显,夏季
2.(1)唐古拉山,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6600,水能.(2)中下游,低平,缓慢,沉积,不畅
(3)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3.(1)巴颜喀拉山,渤(2)渭河,汾河
(3)一,二,落差,水能,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河南,小浪底
(4)7,地上河(悬河),B至C,泥沙沉积,中上游
第五篇:《负重的河流》《听雨》学生版
一、(2013年四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负重的河流
黄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 1 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D.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E.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6.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
18.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6分)
二、[2014·大纲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 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 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有删改)14.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16.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7.“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