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17: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一小学

胡云富

一、概况分析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3页。学习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学法指导: 自读课本第12~13页,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准备方格纸3张和水彩笔。

二、导学过程及评析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少的长方形。有几种画法?(要求:边长是整厘米数)

2.小组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学生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体验、交流探讨等活动,为探求新知提供知识铺垫,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与推理的数学方法]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

1、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

2、因数与倍数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

1、: 观察3×4=12,并从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名称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练习

()和()是()的因数

()是()和()的倍数

3、:用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4、: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小组合作探究:

1、因为0.5×4=2,所以0.5和4是2的因数。2是0.5和4的倍数。

2、在“5×4=20”中,5和4是因数,20是倍数。

问题: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学生活动:

1、写出乘积是20的所有乘法算式(提示:不出现小数)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展示

3、教师引导小结恨纳方法

1×20=20 结论:1和20是20的因数 2×10=20 2和10是20的因数 4× 5=20 4和5是20的因数 20的因数有:1、2、4、5、10、20。

4、学生练习;

24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评析:学生围绕问题,探索写出20的所有因数的方法。既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空间,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方法,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培养了有序思考的习惯,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问题: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

1、2的倍数有:()提示:从小到大写:

引导归纳方法: 参照方法:

2×1= 2 ; 2 ×4=8 2×7=14 2×2=4 ; 2 ×5 =10 2×8=16 2×3=6; 5 ×6=12 2×9=18 …… 2的倍数有:(2、4、6、8、10、12、14、18、…..)

2,练一练:3的倍数有:();从小到大写10个;

5的倍数有:()从小到大写10个;

50以内8的倍数有:()

[评析:由于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础,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提升角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展示交流、知识共享。

问题:体验新知应用——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学号是3的倍数的请起立。

(2)学号是5的倍数的请起立。

(3)学号是36的因数的请起立

问题: 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其他发现?

学生汇报: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I,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评析:学生经历了寻求因数和倍数的策略的探索过程,这时放手让它们寻找和发现规律,应用知识,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归纳和实践能力]

(四)、整理知识,内化新知。

引导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整理所学知识。如:

(1)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五)、达标测评、巩固成果。1、5的倍数有(),6的倍数有()。从小到大写6个 2、12的因数有(),18的因数有()

3.判断。

(1)因为2×3=6,所以2和3是因数,6是倍数。

()

(2)因为0.5×2=1,所以1是0.5和2的倍数。

()

(3)一个数的倍数总比它的因数大。

()

[评析:本环节侧重巩固新知和发展学生思维。通过运算和辩析,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一、以学定教,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已朋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使合作学习成为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的教学有方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一,把教材中的飞机图改为画面积一定的长方形,巩固了学生的旧有知识,降低了新知的学习难度。同时,由于画法的多样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现提供了巨大空间。

第二: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20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求解方法,但这些不同的方法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方法中提炼出较为简明的求解方法。

第三:在学生经过了求一个数与倍数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应用知识,发现规律。丰富了数学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数的兴趣。

二、问题引领,让探索有方向。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石。从问题引入,学生为解决问题去思想,探讨,引发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的探索更有方向性与针对性,探索前的适度引导正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效性。如:画积是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提示面积等于长乘宽。求20的倍数时,提示写出积是20的所有乘法算式。写因数数要遵循从小到大列举的格式。

三、充分展示,激发信心 本节课中,课堂始终遵循这样一种过种:问题引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整合意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教师适时点评——形成共识,共享成果。

整堂课,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思考有序,参与率极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识不断丰富、方法更加优化,能力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2016-9-23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

例分析

五下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

22、、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1)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四、具体编排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用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n表示b能被n整除。

现在:用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

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最大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倍数的特征做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2.2、、3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

2、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

(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

(3)也可对任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根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

1、质数、合数。

(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

(1)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

(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五、教学建议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教

学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

***县***乡中心小学

*** 首先,虽然本套教材不是从过去的整除定义出发,而是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在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只是略去了许多中间描述。因此,要注意,只有在这个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是整数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其次,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第三要注意区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 的联系和区别。第四,要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时我一开始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出发求18的因数,也就是让学生明白:那两个整数相乘的是积是18.找到时候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等学生把18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再让他们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1、知识与技能: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课本12页图投影片。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

出示2,5,12,15,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30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思考步骤,寻找36的所有因数。既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求一个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l,2,3,4……分别乘这个数。

练一练:6的倍数有:,40以内6的倍数有:一o

由于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础,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4.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你对它们的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I,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通过观察板书上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三、归纳空间,内化新知。

师生共同总结: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四、拓展空间,应用新知。

1.15的因数有:——,15的倍数有:——。

2.判断。

6是因数,24是倍数。

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l是l,2,3,4……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l,这个数的因数有l,5,25。

4.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5.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5的倍数。

48的因数。

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

怎样说一句话让还坐着的同学全部起立。

本环节的前3题侧重于巩固新知,后2题侧重于发展思维。通过“说一句话”

和“起立游戏”,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留足空间,让探索有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探索成为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第一,把教材中的飞机图改为拼长方形,让同桌同学借助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第二: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第三:通过观察12,36,30的因数和3,6的

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第四:让学生“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不拘形式的说话空间,不仅体现了差异性教学,更是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

二、适度引导,让探索有方向。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正是让探索走得更远。探索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教师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这样的引导,是尊重学生不同思维的有效引导。

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教师出示4条要求,既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又是提醒学生探索的任务。在让学生观察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引导学生观察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观察。可见,适度的引导,保证了自主探索思维的方向

性和顺畅性。

整堂课,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思考有序。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练习题(3)

一、填空(30分)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

3、有一个算式7×8=56,那么可以说()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4、是2的倍数的数叫()。

5、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

6、凡是个位上是()或()的数,都是5的倍数。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

7、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也是()的倍数。如果要让□729成为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8、一个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以外还有(),这个数叫做合数。合数最少有()个因数,质数只有()个因数。

9、要使5□是质数,□可以填()

10、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11、写出1~20的所有质数是(),1~20中共有()个质数,在1~20中,共有()个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有一个比14大,比19小的奇数,它同时是质数,这个数是()。

13、任何大于6的质数除以6,肯定有余数,余数只会是()或()。

14、有一个两位数,它是2的倍数,同时,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积是12,这个两位数可能是

()。

二、判断(6分)

1、大于2的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3、6的所有倍数都是合数。()

4、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一定也是3的倍数。()

5、连续的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奇数。()

6、8是因数,12是倍数。()

三、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偶数还是质数(6分)

456+782()1025+6487()

95104+36513()999+4825451()

15+16+17+18()96101-34569()

四、组成符合要求的数(14分)

1、从0、5、6、7四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两位数。

2的倍数()共5个。

3的倍数()共3个

5的倍数()共5个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

同时是3和5的倍数()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五、写出因数与倍数(20分)

1、写倍数

(1)、写出100以内,所有9的倍数

()

(2)、50以内,所有4的倍数

()

(3)、写24的全部因数 :

100以内所有的8的倍数:

既是24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

2、写出下列数的所有因数

16()87()

23()45()

81()9()

62()14()

六、分一分(把下列数填入合适的圆圈内)(12分)2、4、5、7、9、31、42、57、61、70、83、102、1317、9453

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

七、综合应用(12分)

1、把64个求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刚好装完,(1)有几种装法?(列出算式)

(2)如果有67个球呢?

2、食品店运来7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3、晚上小明家正开着灯在吃晚饭,顽皮的弟弟按了5下开关,这时灯是亮还是暗?如果按了50下呢?

第五篇:《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

《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

刘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3)30的因数有哪些?

【评析】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思考步骤,寻找36的所有因数。既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求一个数的倍数。

(1)3的倍数有:——,怎样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l,2,3,4……分别乘这个数。

(2)练一练:6的倍数有:,40以内6的倍数有:一o

【评析】由于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础,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4.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你对它们的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I,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评析】通过观察板书上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三、归纳空间,内化新知。

师生共同总结:

(1)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四、拓展空间,应用新知。

1.15的因数有:——,15的倍数有:——。

2.判断。

(1)6是因数,24是倍数。()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3)l是l,2,3,4……的因数。

()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l,这个数的因数有l,5,25。()

4.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5.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5的倍数。

(2)48的因数。

(3)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

(4)怎样说一句话让还坐着的同学全部起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为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打基础。 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比较、探究等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直接写出得数(24分) 0.25×40= 12.4-2.8=3.6+2.8= 125×8.8= 48÷0.8= 0.56+0.65= 56×0.01=17.3×8+17.3×2= 9.2-0.8=0.07×100......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新的一节课《因数》,对于《因数》来说是孩子们第一册接触的知识,但是对于因数这个词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备课组成员:肖若兰 王冬菊 李吉燕 主 备 人:肖若兰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约数和倍数的含义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并且知道研究约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会判断......

    倍数和因数教学案例

    倍数和因数教学案例 杨岔小学 马占兵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能就用......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一节重要的数学概念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因数和倍数(大全5篇)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因数和倍数 1、已知27÷9=3,那么( )能整除( ),( )是( )的约数,27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