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王婷霆)六(上)《选择绿色生活方式》教学设计
《选择绿色生活方式》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重庆市渝北金港国际实验小学校 老师姓名:王婷霆 所任年级:六年级
原任学科:语文(环境教育课是兼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绿色生活,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何选择绿色生活。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之情。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课前到超市、菜市场寻找绿色食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人类不能离开生物圈而单独存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绿色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板书: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二、生活中的污染
1.教师:进入21世纪后,世界人口一天天增多,地球上的绿色却一天天消失。请大家看大屏幕。
2.播放幻灯片。(内容如下:乱砍树木、工厂排放浓烟、一次性筷子、汽车尾气污染、白色污染)
3.学生看完幻灯片后,讨论:画面中有哪些方面存在着环境问题?
三、走向绿色生活
1.教师:这种生活方式既会影响身体健康,又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请大家再看看屏幕。
2.(出示灯片)(内容如下:植树,捡拾垃圾,低碳出行,二楼的步行、不用一次性筷子、使用环保布袋。)3.讨论: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好处。
4.教师小结:这样的生活才是“绿色生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对环境没有造成任何污染。
四、认识环境标志。(出示灯片)
老师:在生活中,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必须记住这些标志。(灯片依次出示:蓝色天使、环保标志、节能标志、节水标志、生产许可标志、可回收物、处于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不可回收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
五、绿色食品
1.教师:为了身体健康,我们要尽量购买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课前大家到超市去寻找绿色食品,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在超市寻找绿色食品的情况。
六、我心中的绿色家园
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来的绿色生活的情景。2.教师:同学们心目中未来的绿色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十分迷人。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笔将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画出来、写出来呢?
3.学生设计未来的绿色家园。(播放音乐:故乡的与风景)
(1)分小组合作,有的同学画,有的同学写。(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介绍。(3)师生共同评议。
(4)交流:我们心中未来的绿色家园。
七、课外拓展(课件出示)
1.回家与父母交流,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
2.在居住小区开展环保活动,设立宣传栏,倡导绿色生活,创建绿色小区,让自己成为社区绿色使者。
八、课堂小结:
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共同呵护绿色家园。愿渝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
第二篇:《绝句》教学设计-王洁婷
二年级语文上册《绝句》教学设计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绝句”,生读)师:开学初我们已经学习了《村居》,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 A生:知诗人。B生:解诗题。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生:绝句。(师板书,生书空)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生:......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
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A生:鹭,白鹭。B生:岭,山岭。C生:含,包含。D生:泊,停泊。E生:泊,湖泊(bó)
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接着,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古诗,并给古诗画一画节奏。(生自读古诗,画节奏)师:(师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大家看看,你们画的节奏跟老师一样吗?错得更正过来。
师:谁能把古诗读一读?记住,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来。(两个学生读,其他生评价,齐读)
师: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准确了,要想把它读得更好,就必须明白古诗的意思。接下来,请自己选择合作方法,读一读古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刚才大家说得真热闹,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吧!
A生:我读懂了“千秋雪”,它指的是积了很多年的雪。B生:我读懂了“万里船”,它指的是行走了很远路程的船。C生:我读懂了“泊”,它指的是停泊。......师:大家说得真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
A生:我读懂了“门泊东吴万里船”,它意思是说:门外停靠着来往东吴的航船。B生:我读懂了“两个黄鹂鸣翠柳”,它意思是说: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快活地鸣叫。......(出示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诗中的景色: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并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得当,总结准确、适时。充分利用了插图这一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加深了其对古诗的理解。〗
【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师: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
生:我知道“黄”写出了“有色”。
生:我知道“青、白、翠”写出了“有色”。生:我知道“鸣”写出了黄鹂的声音和动作。......(师相应板书)
师:是啊!所以,这短短的一首诗被人们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请大家再读一读古诗,想一想:自己还又不理解的吗?
生:老师,诗人为什么要说“两个黄鹂”,而不说“两只黄鹂”呢? 师:谁能来帮帮他?(其他同学也师一脸疑问,看来他们的问题是相同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在这里,“两个黄鹂”写出了黄鹂此时的状态。诗人用“个”来告诉我们,是黄鹂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了。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两只小鸟。(师适时播放小鸟的叫声,学生一脸的疑问顿时消失了)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摇头)
师:现在,让录音机老师为我们朗诵这首古诗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再现课文插图)同学们,现在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吧!A生:我仿佛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跳来跳去,还在唱着歌儿呢!B生:我仿佛看见一行白鹭飞上了青天。......师: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生:诗人感到欣喜。生:诗人很快乐。
生:诗人很欣慰,因为他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学生的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而对诗歌的想像更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 【朗读提升,拓展学习】
师: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快乐,多么欣慰!谁能把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读一读?请注意,要读出诗的味道。(两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配乐朗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知道了此时的景色是多么美丽,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乐。作者共写过四首绝句,我们曾经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过„„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师:我们知道这首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杜甫的第三首《绝句》。(师出示古诗内容,生自读)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春天真美”。生:我读懂了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齐读)
师:嗯,老师知道了大家读懂了这首古诗。真棒!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背一背课外积累的古诗。(学生踊跃举手,大胆背诵,表现自我的愿望被激活了)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首古诗,而更深层次的是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会自学古诗。〗
【作业自选超市】
a、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b、读一读、学一学杜甫写的古诗。c、再给大家背一首自己课外所学的古诗。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后反思】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它用词精确、凝练,年代相隔久远。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上完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配乐朗读,课件的制作,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法指导是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己学会知识由此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我们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生学会这首古诗时,我旨在让他们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等),希望他们在课外能够自学更多的古诗。
三、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在会读的基础上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三篇:《桥》教学设计 王晓婷
《桥》
——王晓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放肆、狞笑、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初步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一个村子里,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里的一百多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板书:桥),齐读课题。
2、回忆一下,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
(《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求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桥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肯定能提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老师检查你们的读音,请看屏幕。
(个人读 全班)
3、读音没问题,请同学们再次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洪水
老汉
三、创设情景,感受山洪的凶猛
导语:一连下了几天的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回顾那可怕的黎明。(播放洪水视频)
看完问,你看到了什么?
1、请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山洪,暴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写上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生读)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雨下得大,下得猛。师:你从哪里感受到呢? 生:像泼。像倒。师:谁来做做泼水,倒水的样子。(抽一个学生做做)师:感受得真不错,把你的感受融进朗读中。(个人读、集体读)师:请看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第二句,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下得猛。)师:评价 你真会思考 师: 画出还有哪些句子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抽生说(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咆哮,野马 狂奔 势不可当)
重点理解:咆哮(形容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图片出示,这就是洪水咆哮,势不可当图)
师:谁来读出这种体会。(指名2个读,然后师引读。)
那洪水滚滚而来——读
淹没了田地——读
淹没了村庄——读
师:还有呢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洪水非常猛,在路面上汹涌着)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 生:跳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狂魔乱舞)
请带着这种感受读。(男生读 女生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你体会到什么?生:洪水可恶,凶狠。
从哪个词知道?(狞笑)(1、2组读 3、4组读)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你又有何感受?
生:水越来越猛,情况越来越急„
师:你怎么知道?生:(窜,放肆 舔)
师:“放肆”什么意思?生:(毫不顾忌)
师:“肆”字笔画比较多,我们来看一下。(两边都是偏旁部首,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竖。请同学们在生字本上练写一个)
师:来,读出放肆的感觉。(抽2个人分别读,齐读)
四、初步体会老汉的沉着冷静
过渡句:面对这么大的雨,这么猛的洪水,村民表现如何呢?快速浏览课文3—6自然段,找出村民表现的句子。
汇报: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你知道什么?从哪些词语知道?(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过渡:同样在山洪面前,谁的表现不一样?
老汉的表现是怎样的?(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他不说话,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师引读:是呀,当洪水没过老汉的双腿,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
当洪水齐腰,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
当洪水没过老汉的胸口,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
五、小结
洪水越涨越高度,情况越来越急,这位令人敬佩得像山一样,像桥一样的老汉是如何沉着指挥的呢,后面又有什么令人感动的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咆哮 狂奔 像野马
老汉 不说 盯着 像座山
第四篇:六上《电磁铁》教学设计
电磁铁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具有一定的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感官知觉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铁钉、导线(漆包线)、线圈、指南针、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2、分组材料:铁钉、导线(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实验活动记录。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通电导线可以产生()
2、怎样能增强通电导线的磁性。(A、增大电流
B、增加导线圈数)
一、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出示磁铁问:这是什么?(生:磁铁)教师手拿磁铁,将其放入盛有很多大头针的盒中,磁铁吸起了许多大头针,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磁铁有磁性。)师:(出示一根大铁钉)这是什么? 师:它能吸起大头针吗?(用铁钉去触碰大头针)师: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磁性。)师:老师有办法让它能吸起大头针。同学们可要认真地看哦。(老师用一根绝缘导线在铁钉上缠绕几十圈,导线两端接上电池,将其放入盛有大头针的盒中,再提起铁钉,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先不能吸引大头针的铁钉,现在却能吸起很多的大头针)师:铁钉为什么也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大头针呢?(因为铁钉也有了磁性。)师:对!那它的磁性又是怎么来的呢?(是靠通电。)师:对,我们就把老师做的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板书:电磁铁)铁钉在电磁铁中叫做铁芯,铁芯还可以是铁棒等其它铁性材料,那一圈一圈的导线在电磁铁中叫做线圈,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
二、制作电磁铁
1、教师演示电磁铁的做法。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着一个方向缠绕,导线两头留出10—15厘米做引出线。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一圈挨着一圈 ,最后固定线头。
2、师: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师反复做两三次实验,学生观察是不是都有同样的现象。
3、什么情况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看到了什么现象?
4、师小结: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三、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1、提出问题: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板书:南北极?)
2、讨论验证电磁铁有无南北极的方法。(当学生提到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方法时,要特别引导:电磁铁其中一端和指南针的一端吸引不能判断是什么极,必须还要和指南针另一端排斥才能说明。)师:不管怎么说,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需要实验验证。
3、分组验证电磁铁有无南北极。
4、提问: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汇报实验结果:我们的铁钉电磁铁的钉尖是什么极?钉帽是什么极?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引导发现新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全相同。)
5、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测,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6、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分组进行验证。前四个小组,我们来验证一下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电池接法有关,后四个小组,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绕法有关。电池接法:电池有哪些接法,师出示电磁铁的简图。
绕线方向:绕线有哪些情况,师拿住铁钉,用手绕给大家看一下。要提示学生注意拿钉子的方向不变,拿钉子的左右手不变,只是缠绕的方向相反
(1)引导设计对比实验:(师画出两个电磁铁的简图)这两个电磁铁,什么条件是不同的?(2)学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3)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
(4)得出结论: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会电磁铁的南北极
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大家都研究得很投入。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附: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假设 实验记录表不同条件实验现象相同条件钉尖是______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钉帽是______级钉尖是______极钉帽是______级我们发现: 我们的假设 实验记录表不同条件实验现象相同条件钉尖是______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钉帽是______极钉尖是______极钉帽是______极我们发现:
第五篇:六上《散步》教学设计范文
六上《散步》教学设计
课
题:散步
一、内容及其分析
、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课时:1课时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2、分析
(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一)课前回顾(1—2分钟)
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
明确:、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含义,加深印象。
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
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凝聚浓浓亲情的——莫怀戚的《散步》。
(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
板书课题:散步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三)指导自学(2分钟)
问题1:生字词学习。
嫩芽()霎时()拆散()委屈()
分歧()水波粼粼()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
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内容。
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
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
设计意图:把握主旨。
(四)巡视自学(5—8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
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嫩芽(nèn)霎时(shà)拆散(chāi)委屈(qū)
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
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①“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2)①“我”听母亲的;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母亲“听”孙子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③儿子听“我”的;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母亲听“我”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⑤妻子听“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家里每一个成员说话的分量都重。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问题3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勾画文中句子,让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问题5的讨论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主题的把握。
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爱”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孝”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温馨的一幕幕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对称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确:学生写好后,可分组讨论交流,推选2-3名代表起来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达到读写相结合,学以致用。
(八)课后小结 的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思想上,又有怎样的感悟?
明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写,可使蕴含美妙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②写作时采用对称的句式,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具体一点,同学的想法可能是以下这些:【版权所有:21教育】
①父母已经老了,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干”,长期分担家庭的劳动;
③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④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
⑤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不让家长操心;
⑥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
……
此刻,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关爱、和谐,饱含着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五、课外作业:、请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
2、把爱付诸行动,注重生活小细节,真正做到“尊老爱幼”。
板书设计:
散
步
尊老
母
亲
和谐
我 爱
妻子
儿
子
爱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