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应用心理二班王婷《20》教学设计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感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4>习题辨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的主要内容 <1>感觉的一般概念 <2>视觉 <3>听觉 <4>其他感觉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感觉的概念规律;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2>难点: 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感觉现象。
4教学课时:7课时 四.教学理念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1.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感觉编码。
1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2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1眼球
2视觉的传导机制
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 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
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到对侧,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1>明度与视亮度 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
<2>明度与波长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来说明。2颜色
<1>颜色的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
<2>颜色的混合。1854年,格拉斯曼 把颜色混合的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率。<3>色觉缺陷 包括色弱和色盲 <4>色觉理论
A·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由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B·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他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和异化的过程。3视觉的一些现象:
<1>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2>对比 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马赫带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
<4>闪光融合现象 后巷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率。这是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
<5>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他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6>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 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较视觉掩蔽。<7>视敏度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8>联觉 是指一种感觉兼由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颜色感觉引起的联觉。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1耳的构造和功能
2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三》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1频率理论 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菲尔得提出。他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僜鼓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基底膜与僜鼓得这种关系,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符合的。
2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兹提出的一种理论,在他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为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因为也叫位置理论。
3行波理论 冯·贝克西发展了赫尔姆霍兹的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导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动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4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提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给哦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但是对于5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声音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四》听觉基本现象。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八.教学评价 九.教学反思
1什么叫做色觉的对应过程理论,它的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试说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点和机制 3简述人耳对声音频率分析的几种理论 4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说?如何评价?
第二篇:《键盘指法应用》教学反思 王婷
教学反思
《键盘指法应用》教学反思
学 科:信息技术 作者姓名:王 婷
工作单位: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小学 联系电话:***
《键盘指法应用》教学反思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小学 王婷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教育为核心的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任务。
键盘指法训练是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一种计算机操作技能,是计算机操作的根本基础,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本领。键盘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输入设备,是用户操作和控制计算机的主要工具。键盘录入是我们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只要使用计算机就需要键入命令、文字等各种信息,掌握正确的录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键盘指法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初学的基本内容,但是对键盘指法的教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键盘键位多,又要达到各个手指灵活操作的程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键盘键位指法,多上机操作练习,熟能生巧,最终实现盲打。键盘指法应用教学作为“手指敲击”的艺术,消融键盘与操作者心理距离,让键盘学习也能使人陶醉。根据几年的尝试教学,就以下是我进行键盘教学的几点感想和收获。
一、集中记忆训练,巧记键盘
熟练键盘指法操作,达到手指的灵活度训练。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给每位学生发一张键盘键位图,让他们集中时间进行记忆比赛,对键盘的大致分布及键位有一个初步认识;练习键盘指法时,教师多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上机操作,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来增加记忆力度及灵活度,从而达到基本的指法操作。
在键盘教学中,抓住键盘本身的固有特征,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联想,加深对键盘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会取得一些较好的效果。如讲授“认识键盘”一节时,先提出:空格键、上档键、回车键的键面上有什么特征?然后再通过和学生谈话,让学生抓住空格键的键面上没有任何字符的特点,记住按下空格键,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产生一个空格,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空格。同样抓住上档键的键面上有向上的箭头,联系到上档键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上档符号。回车键上面是一个转弯符号,说明是换行的作用。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欣赏及趣味练习法
教师的鼓励、表扬、关怀、希望都是学生评价自己进步、发展的重要依据。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我都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我又将打字游戏与键盘指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打飞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打落飞碟;“接词语”软件和语文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汉语拼音;“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还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输入一句话,反复输入,做到速度快,指法对,从而评选出打字小能手,弹指神功等称号,来提高大家兴趣,这样学生在打游戏的过程中既达到了对键位的记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在教学中组织一些小竞赛,视情况评出
等级,并通过在班上表扬、颁发电子奖状、展示学生的作品,来鼓励学生。让同学们互相追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我把键盘教学寓于游戏中。刚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面对键盘,迷茫与兴奋同在,我利用金山打字软件中的游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了击键要领,并初步认识了字母在键盘上分布,学生学习自然感觉轻松多了。这样的游戏既有娱乐性,又把键盘的特点展示出来。为了正确的击键,学生们就必须先纵观整个键盘,找到字母所在位置,选择正确的手指,在这个过程中击键与按键区别不言自明,通过键盘控制电脑并及时得到反馈的动态交互,令学生兴奋不已,充分展示了键盘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学习键盘的兴趣,开发了学生智力,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键盘。
三、示范演示引导法
学生是以教师的行为为导向的,因此,教师的正确积极的示范操作是很重要的,键盘指法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心态,于是我在学生的注视下正确、快速的进行键盘录入,学生们立即惊呼:“哇!老师打得真快!”,达到了以示范演示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结构
键盘指法的教学练习过程是比较枯燥的,为了避免枯燥的练习使学生乏味,我特意将枯燥的练习内容与有趣的内容穿插其中来讲,如将集中指法练习与指法打字游戏、指法练习、画图程序交互教学。这样即容易使学生掌握操作知识又保持了学习的新鲜感。
五、反复纠正、习惯养成法
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是不容易的,为此,我每节课都最先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练习键盘指法,同时都要强调用正确的键盘指法操作,反复纠正学生容易犯错误的指法习惯,去检查每一位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了正确的键盘指法习惯。
操作练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指导学生自学研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研究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大小字母锁定键的时候,我一上课就直接出示大小字母混合的示例,让学生去操作。大部分学生一筹莫展,在逐渐响起来的议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正在强烈地关注学习的内容。在相对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教室里起了一点混乱,有一位学生尝试出来了。这个消息对于冥思苦想的其余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喜讯,在小声的相互探讨中,学生很快地学会了大小写锁定键的使用。这时我再请一位学生作一个小结,使全体学生达成对使用大小字母锁定键使用的共识。这样处理学生印象深刻,而且给了学生一个信息:键盘原来有这么多功能;产生进一步的想法:键盘还会有哪些功能呢?学生的这种主动探究的愿望,使后续的如“退格键”、“删除键”等功能键的学习轻松容易。
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化地处理好键盘教学中的矛盾,使键盘教学艺术化,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充分展示键盘的魅力,引发学习者的探究热情,不断将键盘学习引向深入,才能使学生学好键盘应用。
第三篇:《绝句》教学设计-王洁婷
二年级语文上册《绝句》教学设计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绝句”,生读)师:开学初我们已经学习了《村居》,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 A生:知诗人。B生:解诗题。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生:绝句。(师板书,生书空)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生:......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
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A生:鹭,白鹭。B生:岭,山岭。C生:含,包含。D生:泊,停泊。E生:泊,湖泊(bó)
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接着,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古诗,并给古诗画一画节奏。(生自读古诗,画节奏)师:(师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大家看看,你们画的节奏跟老师一样吗?错得更正过来。
师:谁能把古诗读一读?记住,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来。(两个学生读,其他生评价,齐读)
师: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准确了,要想把它读得更好,就必须明白古诗的意思。接下来,请自己选择合作方法,读一读古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刚才大家说得真热闹,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吧!
A生:我读懂了“千秋雪”,它指的是积了很多年的雪。B生:我读懂了“万里船”,它指的是行走了很远路程的船。C生:我读懂了“泊”,它指的是停泊。......师:大家说得真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
A生:我读懂了“门泊东吴万里船”,它意思是说:门外停靠着来往东吴的航船。B生:我读懂了“两个黄鹂鸣翠柳”,它意思是说: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快活地鸣叫。......(出示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诗中的景色: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并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得当,总结准确、适时。充分利用了插图这一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加深了其对古诗的理解。〗
【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师: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
生:我知道“黄”写出了“有色”。
生:我知道“青、白、翠”写出了“有色”。生:我知道“鸣”写出了黄鹂的声音和动作。......(师相应板书)
师:是啊!所以,这短短的一首诗被人们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请大家再读一读古诗,想一想:自己还又不理解的吗?
生:老师,诗人为什么要说“两个黄鹂”,而不说“两只黄鹂”呢? 师:谁能来帮帮他?(其他同学也师一脸疑问,看来他们的问题是相同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在这里,“两个黄鹂”写出了黄鹂此时的状态。诗人用“个”来告诉我们,是黄鹂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了。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两只小鸟。(师适时播放小鸟的叫声,学生一脸的疑问顿时消失了)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摇头)
师:现在,让录音机老师为我们朗诵这首古诗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再现课文插图)同学们,现在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吧!A生:我仿佛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跳来跳去,还在唱着歌儿呢!B生:我仿佛看见一行白鹭飞上了青天。......师: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生:诗人感到欣喜。生:诗人很快乐。
生:诗人很欣慰,因为他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学生的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而对诗歌的想像更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 【朗读提升,拓展学习】
师: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快乐,多么欣慰!谁能把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读一读?请注意,要读出诗的味道。(两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配乐朗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知道了此时的景色是多么美丽,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乐。作者共写过四首绝句,我们曾经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过„„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师:我们知道这首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杜甫的第三首《绝句》。(师出示古诗内容,生自读)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春天真美”。生:我读懂了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齐读)
师:嗯,老师知道了大家读懂了这首古诗。真棒!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背一背课外积累的古诗。(学生踊跃举手,大胆背诵,表现自我的愿望被激活了)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首古诗,而更深层次的是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会自学古诗。〗
【作业自选超市】
a、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b、读一读、学一学杜甫写的古诗。c、再给大家背一首自己课外所学的古诗。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后反思】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它用词精确、凝练,年代相隔久远。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上完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配乐朗读,课件的制作,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法指导是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己学会知识由此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我们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生学会这首古诗时,我旨在让他们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等),希望他们在课外能够自学更多的古诗。
三、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在会读的基础上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四篇:9 《王几何》教学设计
9《王几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过程和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教学方法】
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哄堂大笑 绰号 洗耳恭听 弥勒佛 得意忘形 铁杵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铭记 .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弥勒佛(mílé)铁杵(chú)铭记.....(míng)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阅读
良 师
①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
②上课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进行认真翔实的讲解,一边饶有兴趣地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③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④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的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⑤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提出。
⑥“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人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
⑦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 答:
2.文章第②段“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一句中的“居然”能否删掉?理由是什么? 答:
3.惠特森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次考试的分数记录在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吗? 答:
4.根据你的理解,将第⑦段画线部分补充完整。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5.惠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通过“怪猫事件” 惠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不要轻信权威,要“怀疑一切”。(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不能。“居然”强调了作者对自己不及格意想不到(或出乎意料)和吃惊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3.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
4.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或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5.略。【作业布置】
写一件事来表现你熟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加入对人物的描写。【教学后记】
第五篇:《桥》教学设计 王晓婷
《桥》
——王晓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放肆、狞笑、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初步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一个村子里,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里的一百多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板书:桥),齐读课题。
2、回忆一下,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
(《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求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桥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肯定能提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老师检查你们的读音,请看屏幕。
(个人读 全班)
3、读音没问题,请同学们再次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洪水
老汉
三、创设情景,感受山洪的凶猛
导语:一连下了几天的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回顾那可怕的黎明。(播放洪水视频)
看完问,你看到了什么?
1、请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山洪,暴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写上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生读)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雨下得大,下得猛。师:你从哪里感受到呢? 生:像泼。像倒。师:谁来做做泼水,倒水的样子。(抽一个学生做做)师:感受得真不错,把你的感受融进朗读中。(个人读、集体读)师:请看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第二句,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下得猛。)师:评价 你真会思考 师: 画出还有哪些句子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抽生说(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咆哮,野马 狂奔 势不可当)
重点理解:咆哮(形容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图片出示,这就是洪水咆哮,势不可当图)
师:谁来读出这种体会。(指名2个读,然后师引读。)
那洪水滚滚而来——读
淹没了田地——读
淹没了村庄——读
师:还有呢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洪水非常猛,在路面上汹涌着)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 生:跳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狂魔乱舞)
请带着这种感受读。(男生读 女生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你体会到什么?生:洪水可恶,凶狠。
从哪个词知道?(狞笑)(1、2组读 3、4组读)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你又有何感受?
生:水越来越猛,情况越来越急„
师:你怎么知道?生:(窜,放肆 舔)
师:“放肆”什么意思?生:(毫不顾忌)
师:“肆”字笔画比较多,我们来看一下。(两边都是偏旁部首,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竖。请同学们在生字本上练写一个)
师:来,读出放肆的感觉。(抽2个人分别读,齐读)
四、初步体会老汉的沉着冷静
过渡句:面对这么大的雨,这么猛的洪水,村民表现如何呢?快速浏览课文3—6自然段,找出村民表现的句子。
汇报: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你知道什么?从哪些词语知道?(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过渡:同样在山洪面前,谁的表现不一样?
老汉的表现是怎样的?(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他不说话,他会在想些什么呢?
师引读:是呀,当洪水没过老汉的双腿,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
当洪水齐腰,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
当洪水没过老汉的胸口,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
五、小结
洪水越涨越高度,情况越来越急,这位令人敬佩得像山一样,像桥一样的老汉是如何沉着指挥的呢,后面又有什么令人感动的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咆哮 狂奔 像野马
老汉 不说 盯着 像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