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有的人》教学设计
《20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
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生:听录音。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生:自由朗读。师:请同学朗读。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讨论、合作、交流。
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师: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幻灯】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生:动笔写。(2分钟)
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
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是: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3、师:同学们的替换非常好。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板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学们说说看,他们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第二篇:有人生病时教学设计
《有人生病时》教学设计
兰溪市灵洞乡洞源小学 邵海仙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的第3课,由“生病真难受”、“我来照顾您”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告诉儿童一些常见病的病状,并因此产生对病人的同情,知道病痛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应当预防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一课时就是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接下来的“小调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小诊所”是为了告诉儿童一些有助于常见病康复的办法;“聪明谷”是介绍一些有关打预防针的知识;“诗园”则是通过儿歌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后的“我来照顾您”是告诉学生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在学会照顾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
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
2、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教学过程:
一 激活生活体验 了解生病症状 1 故事《我想生病》这是关于一个小朋友想要生病的小故事,他觉得生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小朋友们生过病吗?生病的时候感觉怎样呢? 自己生过哪些病,并说一说生这些病时不舒服的感觉。3 那你想生病吗?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二 怎么会生病呢 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呢?(学生小组交流)(结合书本材料)饮食不卫生 缺少锻炼 小手脏等等 全班一起交流 三 怎样预防生病 1 小诊所
如果我们感冒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恢复健康呢?(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谈)多喝开水 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卧床休息等等
如果有人擦破了皮,怎么办呢?(用消毒水清洗伤口,再包上创口贴)学习“聪明谷”,说说平常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生病(小组讨论 全般交流)四 总结 教后反思: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道理的感悟不够深刻是本堂课的最突出特点。教后我对这堂课和这个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目标设计上应包含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个层面,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无论是什么目标都是以学生为主陈述的,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具有明确的结果性目标:掌握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缺少了可操作的体验性目标,“掌握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只是空洞的说教,强加给学生,没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生活即教育” 这句话一点没错。这堂课中安排了一个板块是让学生来说一说生病时难受的感觉,这部分在教学时学生有话可说,非常投入,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生活经验。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或多或少地生过病,再加上现如今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使人类的抗病能力下降,学生对生病并不陌生,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病时的一些难受的症状以及生病的原因,学生并不用太多考虑,只需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出这些信息便可,而且说的感觉都是最真实的。品德教育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因此,在课堂上,从“生病真难受”、“怎么会生病”过渡到“怎样更健康”,这里就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医生介绍、老师指导、同学的交流中知道了许多预防疾病的办法。比如要正确洗手、不挑食、经常锻炼身体等等,这一些一定会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带来改变。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品德与生活》呈现的形态就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在多种形式上的整合,将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本节课中,学生参与的活动太少。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堂上就显得比较沉闷。品德课就是要链接生活,激活真情。情境体验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口,从而激活学生的真情。所以我想我们备课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品德与生活学科的课本上,要使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要认识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学生,利用资源,整体发挥优势,促进教学效益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多一些鼓励,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状态,才能学得愉快。通过反思,我对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后,形成了新的教案,如下:
新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它的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
2、初步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
教学重、难点:
回忆生病的难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鼓励学生调查儿童常见病的症状及生病的原因,从各种渠道了解预防生病的办法。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生病真难受!
1、游戏引入,体验感冒鼻塞症状。
2、汇报自己生过哪些病,并说一说生这些病时不舒服的感觉。
二、怎么会生病?
1、播放因不注意饮食卫生而肚子疼的动画片。
2、结合课前调查表来说一说自己的一次生病原因。(挑食、病毒感染、缺少锻炼、受凉、不讲卫生、不吃早饭等)
三、怎样更健康?
1、学习正确洗手。
洗手歌
小朋友,别马虎,洗小手,分六步。第一步,擦手心;第二步,手交错; 第三步,擦手背;第四步,擦指背; 第五步,洗指尖;第六步,洗拇指。
左右手,交换洗。每一步,洗五遍。小小手,洗干净,吃饭香,身体棒。
2、汇报课前调查:预防生病的方法。
3、播放医生介绍如何预防疾病的录象。
4、教师送健康大礼。(1)演一演:防疫站的医生到学校里来打预防针了,一位小朋友吓得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肯打,请你们来劝劝他,并表演打预防针。(提示:人物有医生、同学、老师,请组长马上分好工哦!)
(2)唱一唱:请小朋友们根据《两只老虎》的旋律来唱一唱下面这首儿歌。
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 饭前便后洗手,天冷及时添衣。身体好,身体好。
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 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多锻炼。身体好,身体好。
(3)选一选: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很重要,那小朋友们到底吃哪些食物比较好呢,让我们来选一选吧!
米饭、方便面、油炸食物、橙子、冰淇淋、青菜、开水、饮料。
(4)辨一辨: 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①满头大汗的小丽正对着空调吹冷风。②吃油炸不洁食物。③小朋友们在积极锻炼身体
5、课堂小结。
第三篇:20、《有的人》教学设计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记“伟大、不朽”等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方法与过程: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鲁
迅
有的人
两种观点:
死
了
活
着
还活着
已死了
对人民的态度:
俯
骑
两种结局:
记住
摔垮
抬举得很高
对比
第四篇:20《太阳》教学设计
20课《太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预防”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三、教法学法
学法:在学习本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 “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多读、多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凭借语言材料,运用质疑法、发现法、讨论法等方法去理解语言内容,领悟语言情感,发现语言规律,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法: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事物几乎天天都和我们见面。它“圆又圆,像火球。一大早,准时到。花草树木有了它,生机勃勃又一天。”(课件出示谜语)
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呀? 生齐说:“太阳。”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太阳。(出示太阳图片)那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 生一:太阳圆圆的。生二:太阳东升西落。生三:太阳很热。生四:太阳东升西落。)师:同学们都说出了你对太阳的认识,真的是太棒了!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世间万物在阳光下生活、生长,你想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太阳吗?(生齐答“想”)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20课《太阳》。
师板书课题,生随老师书空。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关于太阳还有两个非常美丽的神话故事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要求起立的学生讲一下《后羿射日》的故事。
师:你的故事讲得既清楚又生动,请坐。同学们,即使后羿有天生的神力,他的弓箭真能射得到天上的太阳吗?(生答:不能)那为什么不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师:要想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先过字词关。请学生来认读生字。
采用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的方式认读词语。重点讲解“繁”的写法,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注意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每”没有勾)。师范写,生练写。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生不能直接说出有两方面内容。但是会找到“远、大、热,关系密切”,这时老师相机板书并引导学生知道“远、大、热”是太阳本身具有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总结出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关系密切两方面的知识。
三、深入学习太阳特点。
1、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默读课文的1-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是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太阳的三个特点的?并画出相关语句。生默读,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2、学习太阳“远”的特点。
指名学生读一下自己画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语句中的哪些词语看出太阳离我们很远? 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句子,并让学生发现标红色的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师板书:列数字。再简单讲一下“约”的好处:说明文的严谨。
对于1.5亿公里,学生还是难以想象到有多远。于是通过“步行,差不多走3500年”和“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这两个例子,换成学生熟悉的时间单位“年”,然后拿老师今年30岁,去到太阳也要50多岁来讲解,孩子就能理解了。板书:举例子。
学生朗读体会太阳距离我们之远。(指名读,齐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剩下两个特点中的一个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汇报交流: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教师板画演示,然后填写数字。进而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作比较)师板书:作比较
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再朗读体会。
老师小时候在书上看到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这时,我想,要是有一天我能登上太阳看一看改多爽啊!你们说说,老师的愿望能实现吗?
生抓住“大火球”“约有5500摄氏度”“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体会太阳的热。板书:打比方。
再次朗读。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四、体悟太阳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的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太阳的关系和我们到底有多密切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4-8自然段,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浏览课文,勾画句子。
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足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那你找到了吗? 大屏幕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那太阳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可爱美丽呢? 学生汇报:
生一:动物、植物、人类的生活需要太阳。生二:云、雨、雪、风等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太阳。
生三: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师:太阳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太阳,会怎么样呢?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是啊,太阳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是它带给我们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通俗易懂,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带领我们领略了科学的奥秘。课下请同学们观察月亮,运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月亮。还可以读一读《中国科学童话金库》,去探索更多的科技奥秘吧!
板书设计:
特点:远 大 热 关系:密切
说明方法: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第五篇:20、詹天佑教学设计
20.詹天佑
课文分析:
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教学目标:
1、知识:学会9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用“争夺”、“争持”各说一句话。
2、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难点:理解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教学策略:
1、教法:以问引领,放手自究。
2、学法:自主与合作。
3、思路:交流资料,识詹天佑;整体感知,分析结构;引领感悟,交流互学;指导朗读,表达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初读感知,自主设疑。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2)检查自读情况。
(3)交流预习的收获和疑惑。
3、理问梳题。(明标)
(1)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些什么?(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互动学习
(1)学生找出困难词语。
(2)指名读,纠正字音,齐读词语。(3)整体把握,正确读文。(4)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三.延展学习
1、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2、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字。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说说自己对他的了解。
二、互动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那些事?
2、评价交流。
3、填空:詹天佑是一个--------------------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受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是主要选取了铁路施工过程中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的?
2.讨论,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三)学习第四段。
1、轻声读第四节,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分 别用“—”、“﹏﹏”、“……”划出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句子,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检查﹑讨论。
(1)勘测线路时遇到的困难(地势险峻﹑气候恶劣)。
(2)理解詹天佑“说”的话并指导朗读.(说明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3)勘测线路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真是困难重重,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3、看投影,读詹天佑“想”的句子,注意带点词,并说说句子的意思。(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4、小结,引读课文:瞻天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凭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勘测线路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5、有感情的读课文第四段。
(四)、学习第五段
1.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又时怎样开凿隧道的呢?默读第五节,划出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方法,然后在练习纸上画出示意图,想想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
2.校对﹑讨论: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用不同方法开凿隧道?(因为……所以……,……因此……,……那是因为……之所以……)
3.媒体出示:“从两端向中间凿井法”、“中部凿井法”的示意图。
(五)、学习第六段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才华的表现,他还有更杰出的表现呢﹗
1.那就是他还设计了一种“人”字型线路(投影),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请大家自学第六段,看看插图,想想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2.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造精神。
(六)、小结: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型线路的高速设计,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见的。直到现在,公路、铁路的修筑中,还运用着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方法。
三.延展学习
1.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詹天佑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谈谈学习收获。2.德育渗透:生活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像詹天佑那样,从小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贡献。
3、画出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4、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火车是怎样爬坡的。板书设计:
20.詹天佑
詹天佑杰出爱国
教学反思:
工程师
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