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2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化》的第7课。这一课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内容:“青蛙的去与留”、“大自然选择了它们”和“选择改变着生物”。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科学探究目标

1.知道通过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观点。

2.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完善,并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科学态度目标

1.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2.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2、难点:了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青蛙的去与留

1、出示两只青蛙的图片,分别是绿青蛙和黄青蛙。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

2、设问:为什么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不同呢?由此引出青蛙的故事:

3、是谁促成了这样的演化?动物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出示“华南兔和北极兔”、“土狼和北极狼”的对比照片,让学生小组观察。2.学生小组观察讨论。

3、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步骤,解读实验报告单。

4、学生小组实验

(三)活动三:选择改变着生物

1、出示家猪和野猪的对比图片。

说明:家猪和野猪是一个祖先的。以前人类把野猪活捉后,慢慢驯化野猪,使其逐渐变成家猪,经过千百年来的驯化和改良,就变成现在品种多样、肉质优良的家猪了。

2、出示鲫鱼和金鱼的对比图片。说明:金鱼是由野生鲫鱼在改变自然生活的条件下,经过人类长期的饲养、驯化、杂交和选育逐渐变异而成的。

3、先后出示稗bài子、水稻和杂交水稻的图片,再简单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化。让我们来看看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四)拓展延伸

1、资料阅读: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消失。地球约36.3%的物种濒临灭绝。全世界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我国濒临灭绝生物达15589种,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2、出示图片,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篇:《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

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一、引入新课、:白鳍豚、朱鹮、华南虎、藏羚羊„„这些动物都濒临灭绝 —— 而和恐龙同时代的蟑螂(小强),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到处爬行!!到底是什么决定着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命运?

二、活动一:青蛙的去与留、出示两只青蛙的图片,分别是绿青蛙和黄青蛙。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设问:为什么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不同呢?由此引出青蛙的故事:

草地上,两只青蛙相爱了。生下不同体色的小青蛙。天敌来了,发现了„„生活还要继续,幸存的青蛙继续吃饭睡觉,结婚生子。一部分青蛙留在草地,也有些青蛙来到沙地、树林„„草地上,绿青蛙更容易生存下来,沙地上,棕黄色青蛙更容易生存下来。、思考:请结合“青蛙的故事”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三、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幻灯片3 狐狸)(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 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6)刚才我们也看出来,北极狐的耳朵比其他两种狐狸小,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点击出示幻灯片生物学家 文字叙述部分)

(7)、同学们都认为狐狸体形与它们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北极狐的体型最有利于保温。那么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证明一下怎么样?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代表体形不同的两种狐狸。大的就代表(北极狐),小的就代表(红狐),这个实验该怎样做?(8)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那做这个实验,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个条件要不同?你打算怎么处理?

相同条件:同样温度的热水,同样的环境,经过同样的时间,同时放温度计等。不同条件:瓶子的不同。一个瓶子胖一点,一个瓶子瘦一点。怎么做:同样热的水,处于同一个环境,经过相同的时间里,比较他们温度下降的情况。

(9)、在这个实验中还应注意什么?

温度计怎么拿?怎么放?怎么看?(问后学生直接回答)还要注意安全。然后出示实验要求。(10)那好,就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在做实验之前,组长要做好分工,两人拿温度计,两人读温度计上的读数,一人做记录,一人计时。为了实验的效果,老师给你们提了几点要求(出示幻灯片)。

(11)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师巡视。

(12)汇报实验结果,从这几组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通过实验证明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着适应它的生物,淘汰着不适应它的生物,中国有句古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浓缩了这一法则所要阐述的道理。由于大自然的环境是各种各样的,从而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概括的说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随机板书)一如我们刚才所提及的狐狸,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狐狸。除了大自然会选择它们,还有谁会选择它们呢?

3、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

(1)人工又选择了哪些生物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幻灯片师:(出示猪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出示鸭图)提问:这又说明了什么?(出示水稻图),这是稗子,是水稻田里的杂草,农民经常把它们拔掉,免得他们抢了水稻的营养。可你们想到过吗?就是现在这被当做杂草的稗子,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水稻的先祖,后来经过多次改良,变成了杂交水稻。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我国的袁隆平,他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是(鲫鱼),人们根据需要把它改良成了(金鱼)。过渡:你看,人们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改良和驯化着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提问:大家还能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2)学生举例说明。

(3)小结:是呀,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的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的,而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两者,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生物。

四、总结:

这节课里,你收获了什么?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第三篇:《谁选择了它们》的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4.通过短片和图片资料拓展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关知识。5.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难点: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有关狐狸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出示恐龙图片:有谁知道恐龙生活的年代吗?(大约距今2.2亿年——6千500万年前)那时候,各种恐龙统治着地球“海、陆、空”三界,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出示蟑螂图片:有谁认识它?了解它从什么时候就出现在地球上吗?(距今大约三亿年)仿佛在一夜之间,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可令人奇怪的是,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蟑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谁选择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青蛙的去与留 1.教师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出示青蛙图片)

2.出示稻田和沙漠图片,请学生将青蛙连接对应的环境。

3.教师提问: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 4.教师出示青蛙演变图,学生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

5.教师出示青蛙演变的文字材料,介绍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明确青蛙体色的变化,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6.小结板书:青蛙 改变体色 适应环境

7.教师谈话: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类似青蛙这样的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体色,下面我们通过一部短片《动物的保护色》来了解一下。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教师出示红狐、灰狐、北极狐的图片让学生简要介绍这三种狐狸的基本情况。

2.教师相应出示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要求学生观察图中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提问:它们为什么有不同的特征?

5.小结板书:狐狸 不同特征 适应环境 自然选择

6.教师谈话:其实生物学家们也对生活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同一种生物,生活在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形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三)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出示野猪和家猪的图片,介绍人类是怎样把野生的生物变成人工培育的? 2.教师提问:大家还能举出例子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提问:人类的选择使生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5.学生总结:人工选择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6.总结:环境改变着生物

三、拓展性活动: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在在课下收集更多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

青蛙 改变体色

适应环境→自然选择

狐狸 不同特征

野猪 → 家猪

驯化、培育→人工选择

稗子+水稻 → 杂交水稻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谁选择了它们》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上一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动物与环境的联系,使学生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青蛙的去与留。看图,说说黄4534535aaa色青蛙和绿色青蛙的身体特征,根据特征,推测它们的生活环境,这项活动,学生较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结合图示予以讲解,讲解时要说明背景色彩的变化喻示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由草地变成了荒漠,随着环境变化,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青蛙能更好地伪装自己保护自己就能避免被天敌消灭而生存了下来的道理。

大自然选择了它们。出示几种学生说的极地动物图片,如北极熊,企鹅,北极狐,海狮,海豹等,通过观察,来发现它们体形上的共同之处:体形都较大,有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然后将同类不同种的动物进行比较,如将红狐与北极狐比较,将棕熊和北极熊比较,通过图片观察,学生会发现,极地动物的体形真的要比同类其他地区生存的动物要大,要圆,而且附属器官会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很自然会提出这个问题。通过资料阅读,了解伯格曼法则及艾伦推理。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中,三个瓶子分别代表了体形大而圆的极地动物,体形小而圆的动物,体形不圆但大的动物。按理论而言,应该是大而圆的烧瓶降温最慢,而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实验误差,教师应事先反复尝试几次,选择较为合适的,有一定差异的实验器木才才会使实验效果明显些。这个实验中只需要了解哪个降温最慢就可以,其他两个的快慢比较不需要深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资料库中的“从北极熊想到的”这篇文章,能加深理解。

选择改变着生物。动物的变化,学生较易理解,尤其对于金鱼是由鲫鱼培育演化而来的较为新奇。植物的改变,需要强调,并不是偃麦培育成了小麦,而是偃麦和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杂交小麦,同理,稗子与水稻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杂交水稻。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上册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

谁选择了它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1.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2.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

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引入:

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测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

(4)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 观察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

(2)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3)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4)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 3.选择改变着生物

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看书中P86图片,说说人类是怎样把野生的变成家人工培育的?

提问:大家还能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总结: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

三、拓展性活动:

收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下载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六上《谁选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汪驭敏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

    2019-2020学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 谁选择了它们练习卷B卷

    2019-2020学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练习卷B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

    2019-2020学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 谁选择了它们练习卷D卷

    2019-2020学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练习卷D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

    谁热得快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

    《谁热得快》教学设计 李文刚 课前准备: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 生成信息 师: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一样......

    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1.0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

    小学科学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单元中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题开始,然后逐渐进入到“点亮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