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
评析题(要求: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严密度、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和评价)
【案例1】
《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人音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3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营造气氛,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好!在你的印象中,树林是怎样的?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树林深处看看。让我们随小红帽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大树林吧。” 复习演唱、表演《小红帽》
二、聆听《小天鹅舞曲》感受轻快优美的旋律
1、初次聆听《小天鹅舞曲》
谈话:它们是谁?它们游在水面上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小天鹅舞曲》 揭示曲名,简介乐曲
观看芭蕾舞片段,观察小天鹅的舞姿是怎样的?
3、完整聆听《小天鹅舞曲》 学生随乐曲有手指代替脚尖舞蹈
三、学习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一)感受旋律
1、看线路:初听歌曲,熟悉旋律 运用多媒体FLASH动画,小红帽帽子随歌曲的出现来形象地表现旋律,把歌曲旋律比喻成去游玩的地形图,要翻过两座小山,再游过一条小河,最后翻越一座高山。
2、画线路:再听歌曲,边听边画旋律
3、走线路:随歌曲表演
(二)学唱歌曲
1、揭示歌曲题目《有一个人在林中》,简介歌曲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歌曲,它的谜底是蔷薇花,是一首加拿大民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蔷薇花的外形。
2、完整聆听教师范唱
说说是几拍子的,找出歌曲中描写蔷薇特征的歌词
3、比较一、四两乐句并唱唱
4、朗读歌词,解决弱起的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6、分男生、女声两组演唱,律动表演
四、结束
演唱表演《小红帽》出教室。“小红帽招呼大家,小朋友,天快黑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高静老师执教)【案例2】 家乡的音乐文化
一、组织教学 《采茶舞曲》
以八小组进教室 导入
1、播放张燕《采茶舞曲》演唱片段(学生合着节奏击掌)
2、问:“乐曲名?哪里的民歌?”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民歌是谁作曲的”?(周大风,80高龄)
3、歌中描绘了场景?(西湖采茶)
4、“能否模仿一下采茶的动作”(动作表演,鼓励)
5、“龙井茶是杭州的一大特色,每到清明左右,热闹的采茶又是西湖边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杭州不仅有美丽的风光,灿烂的文化,又有这么优美的民间音乐,这都是音乐家们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由感而发,一挥而就的(点击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杭州,了解我们家乡的音乐文化”。(点击课题)新课
(一)古老的杭州
1、师:“杭州历史悠久,古朴的街巷就是做好的见证,请学生随机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古街巷名好吗?”(庆春门、武林门……)
2、点击幻3
3、“同学们都讲得很好,这些都是同学们身边熟悉的地方,就是这么些小巷小弄里,也富含了我们美妙的民间音乐,听,拱宸桥上传来了修伞大伯高亢的嗓音。”(点击)
4、“你听到了什么”(生答)
5、出示谱例(幻4点)请同学们联想场景。(自如、挑担)
6、再听一遍,学生学唱,进一步感受。
7、“小学里我们曾学过民歌的分类,哪位同学还记得呢?”(点击幻5(1))
8、生答:三种(例举)
9、“这也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称“叫卖调”(点击幻5(2))
10、“老杭州的里弄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啊,再听,孩儿巷里又传来了叫卖声。”(点击幻5喇叭)出声音《修脸盆》
11、“看来啊,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我们再一起跟着学唱一下好吗”,((点击幻6上)
12、“想想看,如果你是这些民间手工艺人,会怎样唱这些叫卖调呢?”(拉长、响亮)“为什么要把调拉长啊?声音又那么响呢?”(答: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儿可以修盆)
13、“一边走一边唱,是一种生活的、流动的音乐” “再听听(点6下),与上面这首有什么不同。”
14、“加了话语(念白)吆喝声”(学生答)
15、“有什么作用”。(更加具有生活气息。)
16、“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叫卖调有哪些特点呢?”(点幻7)
17、“杭城的大街小巷民风民情到处洋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也一定听到国类似的叫卖调吧,能学唱一下吗?”
18、学生自由起立演唱。
19、“看来啊,不仅在杭州,全国各地的民间都流传着许多意味深长的民间小调,其实音乐就在你我的身边” 20、学生继续表演,鼓励拍手
21、“看得出,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二)多情的杭州
1、“的确,杭州的音乐里包含了特有的地域文化特点,也渗透了杭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情美丽的杭城孕育了一代代多情好客的杭州人,听,多情的少男少女们又是怎样在歌中述说对家乡的情怀的。”(点幻8)
2、“听到了什么”?
3、(生举例)“能说出杭州有哪四宝吗?”(绸、剪、茶、扇)
4、“讲得真好,真不愧是小杭州人”。
5、(点幻9)“同学们,该认识这些景色吧“(自由说)
6、“那么在明年的西博会期间,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志愿者的话,你会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杭州的哪些名胜古迹呢?
6、生自由说。
7、(点击幻10)“杭州是著名的文化旅游名城,风光宜人,而且地名都那么富有诗意,而且其中还有非常动人的故事,你知道什么传说呢?”(请一位学生快速讲一至二个,如白娘子,苏小小等)
8、“美丽的故事让人心醉,而民间乐人和音乐家们也纷纷举笔创作,从此,优美的旋律便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了。”
9、(点11)“看到这张图,你想起了谁,想起了杭州哪个景点?(“岳坟”),“有首什么歌呢?”(“《满江红》”)“谁能唱几句给大家听听吗?”(生念,表扬、放录音、慷慨激昂)
10、《千年等一回》(生唱)
11、《粱祝》(长桥第一次相会)(望江门草桥结拜)(万松书院同窗三载)(生哼)
12、“真可谓是名胜配名歌啊”(点)
13、“《粱祝》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了,国庆前夕,万松书院开放了,再次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瞩目,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去过(举手)请问你对万松书院最深深的印象是什么。”
14、一生说,另一生可能引出“梁祝”音乐一直萦绕在身边。
15、“好,我们再一起来品味一下粱祝优美的爱情主题吧,”(点幻13)
16、“优美的小提琴旋律把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得淋漓尽致,白居易有句话说得好(点幻14),美妙的故事,动人的音乐也同样感染了我们现代的音乐人,想一想,哪一位音乐人将《梁》旋律进行了改编,让老曲新唱了呢?”
17、生答:师点幻15。
18、“请同学们一起来唱一唱主要乐句”,(幻16)师弹琴
19、“再听听老曲梁祝,对比一下两曲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小组讨论1分钟)20、“先来说说相同之处吧”边生说边点幻17(1)
21、“不同之处”(生说,演唱更有个性,符合现代人时代特点)
22、“今天啊,王老师有个提议,请同学们搞个小创作,运用我们手头的素材,《梦蝶》的曲调来编曲,好吗?”
“我知道,同学们课前都去西湖寻找了许多许多对联,怎么样,那拿出来介绍一下吗?”
23、上前四—五组学生介绍对联出处并帖好
24、“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对联,并且写得很漂亮做得也很精美,时间关系,并一一介绍了,真遗憾,(视情形快速后转听课老师看),不过没关系,待会儿,你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创编,用美妙的歌声来抒发自给对西湖的爱,好吗? ”
25、“比如,大家看,这是什么景点,”点九溪联(幻18)“这幅对联有山有水有路有泉,有静有动更有音乐,我们向来喜欢把叮咚泉水比作歌唱,假如运用〈梦〉的曲调可以怎么唱呀”?(生唱)
26、(点幻20)“好,下面我们就来个古今结合音乐文化二合一,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对联,合作梦蝶曲调来填词,可以视情形增减小节、旋律,也可以根据对联的风格,用其它合适的曲调来填词,好吗?开始吧,孩儿们。”
27、点回幻16,小组讨论创编。
28、请1-3组选代表起立演唱。
29、选一组上台演示,大家学唱。30、表扬。
(三)现代的杭州
1、“同学们,我们的音乐课即将接近尾声了,不知道同学们对课堂上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了课的内容又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2、生讲,表扬
3、(点幻22)“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马路变得越来越宽,原先从事民间手工业的人群也越来越少”
4、(点幻22)“但不变的是西湖美丽的风光,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乡音乐与生活永远的息息相关“
5、(点幻23)“杭州人在音乐中寄托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新时代的杭州人携起手来,一起将这份情感化作一股力量,共同建设现代化的杭州西湖,美丽的人间天堂吧。”
(点放《梦想天堂》)结束。
(翠苑中学王鸣老师执教)
第二篇: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研究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展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近几年来,音乐的教学改革已逐渐深入,音乐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冲破了旧框框、旧观念的束缚,特别是市教委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行动纲领》为全市的音乐教师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为适应新形势,为保证二期课改精神的落实和实施,教学上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来检验和监督教学过程和效果,对于改革的音乐课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价,并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为此,本文就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方法、步骤、指标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音乐教学评价的依据
在评价中我们主要遵守以下的依据:
1、依据教育方针。
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面对的是中小学生,根据音乐的特征和音乐的性质,音乐教育是塑造人、健全人格、增加人的审美情操和鉴赏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以它特有的音响打动人的心弦,从而引起人的情感上的共鸣,音乐的直指人心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音乐在培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情操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是在起“育人”作用,根据《音乐教育行动纲领》中音乐教育主要是“育人”的这一教育目的,音乐评价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即育人是第一位的。有了政策依据,教学评价就能有一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依据音乐教学大纲。
音乐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订的教学指导性参考资料,它按照不同的年级、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如音乐学科教学大纲中要求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以唱游形式为主,让学生在动中乐、动中学、动中唱、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从中得到美的熏陶。高中阶段则以欣赏课为主,因为高中生生理上己趋向成熟,己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经典音乐时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再结合与音乐教材有关的人文知识,使高中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既享受了美妙的音乐又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由此看出教学评价只有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音乐课才能达到大纲要求标准。总体上说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如果忽略了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要求,评价就会出现主观随意性,导致评价的不科学性和不公正性。当然,也有音乐教师在上教学公开课时不依据教材,而是挖掘补充了教材的不足部分,有创意的选择课外教材,这应该说和教学大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音乐教学大纲的拓展和延伸。
3、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中高年级学生有着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初高中学生有着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他们爱思索分析、爱讨论研究。针对学生的各个年龄特征的表现,在制订评价指标时应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对教学活动作出合适的评价。
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1、音乐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从教学的大目标来说,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其它的综合素质,但具体分解到每个年级段和每堂课上教学的目标、任务就备不相同。音乐教学评价原则上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出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切合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能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2、内容安排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内容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环节衔接得如何,教学节奏是否松散,这些都属于内容安排的重要方面。例:上海高中版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一课民歌《绣荷包》欣赏,教学大纲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民歌音乐的一度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音乐是一门极富有创造性特征的艺术种类,由此激发起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浓厚兴趣。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制订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民歌欣赏着手,制定出以下的教学步骤:
一、民歌欣赏
二、实践演唱
三、讨论分析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上,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了山西晋中、陕北、云南弥渡的《绣荷包》歌曲后,再请同学们对这三首歌曲加以分析讨论,从而得出民歌音乐的流传性。群众性、变异性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歌原始创作的过程,激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通过民歌欣赏《绣荷包》这堂课的教学步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安排必须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集科学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传递的媒体或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教学挂图、投影机、幻灯机等等。运用先进的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体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要求是:
(1)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与学的和谐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要以音乐激情、以音乐激趣。教学中应设置引起学生注意好的导入,设置引人入胜的音乐情景,设置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注意在音乐课上要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融洽,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2)要恰当的运用好先进的科学的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教材和资料的辅助作用。众所周知,音乐公开课一般都用多媒体课件作辅助,音乐是听觉艺术,但音乐一旦和具有视觉功能的多媒体画面结合起来,就能起到锦上添花事倍功半的效果。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笔者曾经到有些学校听课所见到有些音乐课不用多媒体手段原本也很精彩,但音乐教师硬用多媒体课件只打了课的标题,后就弃之不用了,这样应用多媒体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因此,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和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让教学工具为教学情景服务,这样的课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3)教学的形式和结构在音乐课的评价中是很重要的内容,特别是音乐课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运用是否符合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课中提供些什么样的音乐实践,用什么环节紧紧相扣,这些都属于课的形式和结构的范畴之中,对于课的形式和结构总体来说要遵循以下的要求:
a、课的形式:音乐公开课形式常见的有综合课、研究课、唱游课、欣赏课、创作课等形式,这些形式的运用应该为课的内容服务,形式的设计也要为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服务。在音乐公开课中我们常见有的音乐教师为了追求课的效果,事先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排练好,上公开课时象汇报演出那样追求课的效果,这种为追求“形式”而上的公开课已违背了上公开课的初衷,把探索研讨上课的教学科研活动当作“形式”来做,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我们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启发性的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音乐课应予以高度评价,以保证音乐公开课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b、课的结构:主要是指整堂课的框架、布局是否合理;课的环节之间衔接的是否严密科学,符合逻辑:音乐课的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整节课的组织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得当,这些都是评价音乐课的重要依据。
(4)教师基本功:音乐课中教师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它对提高课的质量起着最直接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应具备有示范演唱能力、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有调动学生情绪能力、有抑扬顿挫语言表达能力、有调控驾驭班级纪律的能力、有书写工整板书能力,这些基本功对于音乐课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5)课堂教学效果: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一堂成功课的标志,但好的教学效果中应当不容忽视的是课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到了锻炼,还要注意音乐课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的影响,因为音乐课不仅仅是教授技艺的场所,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渗透德育的育人阵地。
第三篇:中小学音乐有效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学业评价》复习题
2011.1
201、《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02、探讨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及评价、必须认清哪些音乐新课程教学现状 03、探讨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及评价问题需要关注哪些新课程实施的难点 04、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必须正确理解哪些音乐教育的审美特证
05、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必须正确理解哪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目标
06、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什么
07、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声乐的技能训练应抓住哪四个环节
08、中小学音乐学科器乐教学的技能训练要求应做到哪三点
09、中小学音乐学科听觉技能训练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10、中小学音乐学科歌唱技能训练的做法有哪些
11、中小学音乐学科歌唱技能训练中应注意那几点
12、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13、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有哪些评价概述
14、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有哪些评价原则
15、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评价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是什么
16、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17、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评价的对策是什么
18、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我评价及时纠正自己在音乐表现中出现的问题
19、如何通过评价引导鼓励学生以他们最喜爱和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音乐感受
20、中小学音乐学科在教学中应如何强化情感体验
21、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并积极参
与社会音乐活动
22、指导学生阅读几首中国古典诗词和散文,帮助学生理解声音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关系,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音乐来烘托诗词、散文的境界。
第四篇:王燕《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方法初探》
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方法初探
王燕
昌邑市围子初级中学
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方法初探
读了近期《中国音乐教育》上关于音乐考试问题的讨论,给我许多启发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和现状以及音乐学科测评等问题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平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而事实上,音乐学科教学的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而且能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
一、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如音的高低、节奏的变化、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和丰富的音色等使人心灵产生共鸣,再通过联想、想象等间接地表现客观世界,这就是音乐能够直接触动听者心灵,而区别于绘画中的摹拟,语言中的描述,摄影中的再现。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借助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因为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最易被感知,特别是在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形象与情感的联系更加密切。唱歌教学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音乐学科是以审美为主要特征,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而且能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
二、音乐考试的现状与音乐统考的可能性
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一个学生可能唱不好也奏不准,但他对歌曲、乐曲的感情体验可能与他演唱、演奏情形不同。我们现行的音乐考试办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学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准,却难以确定一个学生音乐教育整体目标达到的水平。这是由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至于各校实际考试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就更多了。
至于统考问题,困难首先是城乡音乐教育环境、师资、设备等的巨大差异,甚至在重点与非重点校之间的差异也很突出。全国音乐教育水平如此不平衡,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将音乐课列入统考(高考、中考)记入升学成绩,这样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再则,以现行的考试方法怎能完成统考任务?以我校为例:周课时14节、每班50多人,每个学生演唱、演奏、视唱分别进行,需要很多时间。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
三、建立音乐学习水平测评的设想与探索
音乐学科学生学习班水平的测评应以音乐教学目标为标准,它必须建立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操作的分项标准。制定出一套适合现阶段音乐教学的测评体系和方法,这无疑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通常,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评按测评结果形式分为定量法和定性法,按类型又可分为主观测评和客观测评、综合与单项测评等。针对不同的对象、内容、层次,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水平测试和评估,所以要制定出科学的音乐教学测评体系首先要从理论上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经验。逐步败革完善我们多年来习惯进行的音乐课堂考核办法。在短期内拿出一整套科学的音乐教学测评体系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重要的是测评的科学性及其正确的操作。
我市教研室制订的《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测评方案》是在这个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尝试。现将测评方案介绍如下:
测评方案包括:测评的依据、基本原则、项目和方式、等级四方面。其中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面素质,体现美育特点“,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在项目和内容上设有音乐知识、音乐能力、品德教育三个项目和七项内容:
1、唱歌能力考查。指定一人或多人演唱;或由学生选曲演唱。
2、欣赏能力考查。以课堂口头提问、答卷;随堂进行实音测验(听录音、笔答试卷)。
3、器乐能力考查。指定一人或多人演奏;或由学生选曲演奏。
4、视唱能力考查。教师提供视唱曲,指定一人或多人视唱;或实音测验(听录音、笔答试卷)。
5、听音能力考查。由教师用琴提供音响,由学生回答或模唱。
6、音乐知识考查。采用口头提问和笔答。
7、学习品质考查。音乐课学习态度、表现。评价内容比例为:音乐各项能力考查的得分为80%,音乐知识考查得分为10%,学习品质考查得分为10%,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得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试题难度控制平均分为80分左右。优秀率为23%,良好率为71%,合格率6%,基本上不出现不合格。每学期考查不少于以下次数:唱歌2次,乐器1次,视唱和听音1次,欣赏和音乐知识1次,学习品质1次。
我校在实施测评方案的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它符合音乐学科特点,能够体现对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评价。例如:多样、灵活的测评方式、方法,特别是试题难度控制和平均得分率的规定,更是体现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基础教育,培养能力的原则。
总之,音乐课是九年义务制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考试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统考笔者以必须慎行,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基础、普及的大众教育,在教育中应体现其主体性,提高其音乐文化基本素养,达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音乐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我想主张升学考试增加音乐成绩无非是“利用考试指挥棒”、“使音乐也挤上应试教育的末班车”、“通过统考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但是这样做将会给已不堪重负的学生再加一门统考科目。用发展的眼光看,现行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办法将会不断完善。重要的是音乐学科的统考很可能会使音乐教学偏重音乐知识与技能,而偏离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第五篇: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美术新课程改变了视美术学习为技能训练的教学观念,提出了美术是文化传承和创新培养,人文性因此成为中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标志。抓住《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表述进行分析,与美术教学实践进行对照。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 21 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引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当中小学美术教学从实用技能传授转向视觉文化传承,导致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化,围绕教学而进行的评价也必将调整。过去,中小学美术课注重美术知识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新课程将美术的人文性质放在首位,将艺术素养作为国民素质的重要部分,把对视觉图像的感知、理解、创造和交流能力作为美术学习的能力要求,从而导致美术课程评价标准向这方面倾斜。
当我们将人文精神培养作为美术学习目标时,我们的评价 将以此为观测角度,评价方法与过去知识与能力检测方法也不一样。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有美术老师采用下列评价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其一,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选取美术教学片段进行点评阐述观点);
其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绘画评语》案例);
其三,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案例《期末检测》)。
美术课教学评价一席谈
美术教学评价关乎美术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创新课堂——我所看到的、我所想到的、我所实践的、我所期盼的。
一、谈教师——如何让自己成为优秀的教师
总书记 2014 年教师节在北师大对于“好老师”有一番充满人文情怀的讲话,他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一)好教师具有什么特征?
好教师是相似的,不好的教师各有各的不同。优秀教师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 ? 入选美国教师名人堂,被许多机构评选为美国顶级教师的阿兰·保罗·哈斯克维茨撰文分析了优秀教师最显著的 11 个特征。
1.永不自满 2.高期待,严要求 3.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4.知识渊博且了解学生
5.有洞察力 6.有幽默感
7.有灵活性 8.办法多样
9.精益求精 10.不循规蹈矩
11.沟通能力高超
(二)什么是好教师?
有些教师为什么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我观察过很多优秀的美术教师,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些共性,那就是:
1.选点——方向明目标清;
2.睿智——会做人能办事;
3.坚持——不放弃不懈怠;
4.大度——有素养高境界;
5.劳累——穷忙碌无假日。
二、谈实践 ——优秀的教师如何营造高效课堂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把知识和精神留在同学脑海,让自身形象悄然淡去。
我曾经在美国的一个美术课堂里看到这样的一些学习口号,我们看出他们的教学评价充满着具体、实在、可行、人性与激励。
I will come prepared for class and give 100% of my effort at times.我来上课都会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在任何时候都付出 100% 的努力。
I will respect my classmates, teacher and myself.我将尊重我的同学、老师和我自己。
I will be mindful at all art materials,art works and the art room.我将全神贯注地对待所有的艺术材料、艺术作品和艺术空间。I will listen quietly when someone is speaking and ask questions when I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当别人在说的时候我将安静地听,有不懂得问题时会提问。
I will takes risks, try new things and will not say I can't do it.我会冒险,尝试新东西,并将永远不说我做不了。
三、什么是“好课”?
好课有各种标准,众说纷纭,但是,归根结底我们可以这样的去理解:
什么是“好课”?尹少淳老师曾经概括为一句经典的话:“学生为你的课心动、行动,体验愉快,获得知识或技能上的收益就是好课”。
钱初熹老师也说:美术教育是个动词。创意——动起来——用起来——送礼报恩。有效教学不仅是一堂美术课的有效教学,而是贯穿在美术教育的所有空间以及全过程中。
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对好课的评价很简单,就是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里能够心动、行动、体验快乐、学会用美术技能表达生活与情感,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好课的标志。
要“学会”,同时更重要地在“会学”。
基础教育不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即,在于“会学”而不在于“学会”;“会学”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在于培养思考能力,在于培养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未来美术教学以及课堂的思考,我们对未来美术教育的新期待
① 作业作品化 ② 课堂作坊化
③ 教学师徒化 ④ 模式多样化
⑤ 课程学术化 ⑥ 活动课堂化
艺术教学的评价反思要点
艺术教学的评价根据中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定位,将评价关注点放在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方面,评价方法和手段应体现艺术教学特点,因此进行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艺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2.在艺术教学中进行参与性观察;
3.评价者获得同样的感受、共情体验;
4.对照目标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计划。
中小学艺术教学目标追求不同于专业教学,强调艺术淡化技术,务虚而不务实,特别是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都不具有量化标准,我们不能够照搬其它学科侧重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法。
艺术教学评价适用于采用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方法,注重艺术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评价对象及其行为进行参与性观察,从而获得评价的结果。如果说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往往呈现为作品完成的考量,那么艺术教学评价的是师生艺术教学过程的考量。针对艺术教学的过程,评价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状态,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效率,教学中迸发出来的艺术火花。
艺术教学评价提倡自我评价,强调师生间的共情体验,感动自己方能够感动别人。美术教学中的视觉感受既是感官也是判官,充分发挥艺术教学的评价特点,在教学中自我评价,在评价中学会教学。
艺术教学的评价反思方法
选择专业性比较强的版画教学,以《木刻的语言与个性表现》一课为例。
在辅导学生作品的刻制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木刻艺术的了解还不够清晰,存在着对画面黑白转换的整体把握,刀法变化的有效组织和节奏变化如何表现的迷茫。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木刻创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让他们的作品能有思想、有质量进行木刻制作,在指导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分析中,让他们理解木刻作品各因素所形成的艺术关系,通过对作品的修改,使自己的木刻作品更具有艺术效果。
课后反思——
1.自己教学目标(目标、重难点、过程的有效性)完成情况的小结
本课的教学中心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木刻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木刻艺术风格与个性的前提下,学会运用黑白语言去有效的组织画面,并提高运用合理的刀法去有个性的表现物象的能力。教学中,自己由于把握了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的隐形目标,课堂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木刻艺术的风格与个性,对自己的木刻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能比较深入地进行分析,也形成了有了进一步的修改提高的合理方案。总体上应该感觉到能比较理想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自己教学过程选择与运用的合理性、可控性、应变能力的情况小结 本课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共同分析与讨论来展开的,教学的设计角度比较合理,能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木刻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个性,也能让学生逐渐认识木刻 —— 黑白转换与刀法变化的重要意义,课堂教学能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或者出现了对问题理解的简单,或者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难以预见的问题需要提高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整个过程还需要时间安排的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有效的启发下能得到预期效果。
3.自己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情、探究与合作情况小结
这节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为重要,积极引导,有效组织师生、生生互动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总体来看,课堂中有师生互动,学生之间讨论(生生互动),还有课堂争论等多种形式,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堂气氛良好,在合作探究方面学生有一些交流,效果尚可。自己在引导本课学习中起到了很好作用。
4.自己今后课堂教学情况的必须注意要点
① 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和可执行性定位要适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简单。
② 在时间分配上还需要更加合理,各个环节的实践分配要切合实际。
③ 一些学生在发言上不够主动大胆,有效启发,鼓励尚待加强。
④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还是处于简单阶段,回答不够专业,需要长期引导。
⑤ 课堂交流互动还不够充分到位,形成课堂教学高潮不多,要加强深度的研究。
⑥ 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中存在的和应该改进的问题还是不够清晰,尚待加强。
美术教研活动中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它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是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为一位教研员,听课观看后,不只是给授课教师一个结论,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引导美术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教研员的常规听课,因为课后交流的时间比较短,通常可引导教师运用“二加二”的反思方法:即请老师说说这节课最突出的两个亮点,两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此外再说说自己在教学上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
如: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无敌孙大圣》。教师以西游记“猴哥”导入,以问题“他是谁”“他的长相特征”“他的独家本领”“他怎么变”几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制作百变卡片。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很高。课后,教师反思,突出亮点有:
一、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积极投入。
二、教学环节设计和情境创设比较成功,教学手段丰富。存在问题是:
一、作业有难度,练习时间不够。
二、教学语言表述需加强,表述要更清晰,让学生更明白。困惑:作业效果怎样更理想些?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引导分析点拨,教师自己总结了原因是创作指导环节要加强,可适当让学生探究折叠的方法,在体验中建构。此外,还要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的分层作业要求,提高教学和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