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学概论》教案
《新闻学概论》教案
授课科目:新闻学概论 授课教师:陈 勤 学 授课班级:11广告学1班
《新闻学概论》教案
班级:11广告学1班 授课教师:陈勤学
授课课题:新闻学概论
授课时间:第1—16周 星期一第5、6、7节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课时:48课时
一、教学目标、要求
《新闻学概论》主要是介绍新闻学的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打下基础。
新闻学给了我们一种从事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去发现新闻、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巧。但是,在新闻学里并没有一个观察、理解现实和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荣辱好恶的价值体系或参照系。这种价值体系必须从其他学科,例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文学等等以及社会实践中去吸取。
新闻工作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等等。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本系学生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外,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令,学习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新闻实践中去刻苦磨炼,从而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由于《新闻学概论》是所有新闻专业课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它的理论性很强,讲授时必须从其它学科吸引最新的观点、资料、信息加以论证;另一方面它又需要有大量活生生的具体新闻事例才能讲得生动活泼而充满趣味。讲课同时,可适当请省内外新闻专家及著名记者给学生开设一些有较高水平的讲座,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绪论
重点:学习本课程的性质及课程的目的。新闻活动的本质及发展过程。难点:新闻学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新闻活动的主要渠道。第一章 新闻活动
重点:人类生存需要新闻活动 难点: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 新闻
重点:新闻的特点、定义 难点:新闻的要素和类别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重点: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难点: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重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难点: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第五章 互联网与新媒体 重点: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 难点: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问题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重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难点:多元化的新闻事业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重点:新闻媒介的共性、个性、特性及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难点: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重点:新闻事业的功能和正负效应 难点: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传播效果 第九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
重点难点: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 第十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重点:新闻自由的含义及口号
难点:新闻自由与人民、新闻法规的掌握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重点:新闻媒体的三大运行体制 难点:新闻媒体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第十二章 传媒业经营
重点: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难点: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第十三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重点:受众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受众的参与者与新变化 第十四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细则 重点:新闻的真实性与指导性 难点:新闻的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第十五章 新闻选择 新闻的第十六章 广告管理 重点:新闻学是一门艺术 难点: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六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重点: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 难点: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 重点: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难点: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教学
五、参考资料:
1、教材:《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2、参考教材:《新闻学概论新编》,蔡泽铭,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绪论(第一次课 2学时)
第一节
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产生的。
新闻学研究内容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这是广义的新闻学。狭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又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新闻法规、政策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新闻传播事业不仅是一种社会事业,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产业)
《新闻学概论》主要是介绍新闻学的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打下基础。
本课程包括的内容: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规律的探讨(新闻本源、特点、性质、功能),与社会其他相关事业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信息、宣传、舆论、历史、文学、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内部经营管理与运作模式的探讨,对传播者的探讨,对受众的探讨。
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新闻学给了我们一种从事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去发现新闻、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巧。但是,在新闻学里并没有一个观察、理解现实和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荣辱好恶的价值体系或参照系。这种价值体系必须从其他学科,例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文学等等以及社会实践中去吸取。
新闻工作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等等。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本系学生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外,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令,学习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新闻实践中去刻苦磨炼,从而构造一个 4
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正误,区分善恶,反对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主张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种权力。“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论”
3、真理只有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得。
4、对事实的信念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二、社会责任理论
1946年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提出一份题为《一个自由和负责任的报刊》的总报告及六份分报告,并于1947年陆续出版问世。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思想,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被正式提出。
“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1、前后联系之中。”。
2、报道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三、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在发展中国家盛行,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媒都不同程度地与政府保持一致。
四、党报理论
最早起源于苏联,后在社会主义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核心内容:新闻媒介是党
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新闻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新闻的性质、特征、发生、发展、传播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对新闻学基本原理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新闻以及新闻传播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因此,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理论素养指导新闻实践,并尝试解决新闻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学习意义:
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教学后记
第一章 新闻活动(第二次授课 2课时)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信息时代,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比任何年代都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1、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2、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和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3、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有部分专职人员,多用于军事、政治、经济上。
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1、新闻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从几十人的传播到整个国家内进行。有脱产的专职人员。
2、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复杂,从了解自然界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了,从信号到语言到印刷品。
第三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一、亲身传播
个人对个人的传播。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针对性强,反馈快,但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
二、大众传播
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于无定向传播。传播速度快,面广,保真度好,但反馈慢,互动性差。中国有五种媒体、国外有七种(书、杂志、电影)
三、群体传播
一个人面对一群人进行传播。属于定向和无定向传播,其长处与不足处于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
教学后记:
作业布置:
1、新闻活动有哪些主要渠道?
2、新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4、简述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有哪些?
5、为什么说新闻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2年
2、喻国明《喻国明自选集 别无选择:一个传媒人的理论告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3、蔡泽铭,《新闻学概论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通过当今传媒事业的发展实践案例阐述新闻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能跳出书本内容了解现实世界中的新闻事业。
第二章 新闻(第二次授课 2课时)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一、新鲜:新闻事实是具有时效性的新鲜事实。
二、及时:新闻必须注重时效,这是与新鲜相联系的一个特点。
第二节
两种新闻定义
一、古代有关新闻的含义
传闻,情报,新知识,新鲜事。
二、新闻在近现代新闻事业中的含义
英语“新闻”含义:news(North East West South四面八方的情况汇集)“新闻纸”、“新闻业”;新闻机构每天发布的消息;新闻报道体裁等。
三、资产阶级报人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著名报人查尔斯.丹纳提出)
1、、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2、新闻建立在三个“W”之上:Women(女人)
3、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4、新闻钟情于反常,偏爱坏消息。
四、中外新闻学研究者提出的定义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情况,反映出人们对新闻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的不一致,对新闻定义的逻辑起点的认识也不相同。
五、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自陆定一于1943年提出之后,几十年来一直为我国新闻界广泛使用。
第三节
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探讨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或者说,记者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一、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记者不仅仅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
二、关于新闻本源的两种观点
唯心论:好奇说和群居说。人们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最根本的心理条件;交往是基于群本能的反映而产生的一种派生过程。即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好奇是人的本能,提供经验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所以形成报刊的根本条件是好奇和群居。
唯物论: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唯心论的错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产生群居,群居又必须互相沟通和交流,生存与发展是人类交流,即新闻传播行为的本质动因,而非群居产生传播。错误在只从现象上做了分析,脱离了最初的、本质的考察。正是人们对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才产生了好奇心,也推动着新闻欲的发生,所以好奇是传播活动的间接原因,生存发展需要是根本动因。
第四节
新闻要素
一、什么是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
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五要素是: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五个W。
二、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第五节
新闻类别
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军事新闻、法制新闻
二、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都市新闻、乡村新闻
三、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软新闻
五、按写作体裁分类
一般性新闻、解释性新闻、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
教学后记:
作业布置:
1、怎样看待在新闻起源问题上的“群居说”和“好奇说”?
2、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如何理解新闻的本源?)
3、怎样认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4、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哪些?
5、什么叫“硬新闻”和“软新闻”?
6、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7、构成新闻的要素有哪些?
8、如何划分新闻的类别?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喻国明《喻国明自选集 别无选择:一个传媒人的理论告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蔡泽铭《新闻学概论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使用范文学习,让学生对文章特点进行讨论,从而加深他们对新闻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四次授课 3课时)第一节 新闻与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
1、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2、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3、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二、信息的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2、扩缩性
3、组合性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5、相对性
三、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一、宣传和新闻
相同点——都是一种传播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反映和影响阶级舆论。新闻有政治的功能和性质,新闻可以用来宣传,甚至宣传也是新闻。
不同点——
1、出发点不同:新闻是出于受众的需要,通过报道信息,给人们提供社会生活的依据和娱乐,宣传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通过传播带倾向性的事实或意见,影响人们的意志和选择。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目的是让人们接受、支持,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收买人心”。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报道以事实说话,包含有新的东西,就事论事,宣传重在说理,以理服人,不断重复。
4、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即使、准确,宣传要求观点与材料统一,凡能够证实观点的所有材料,只要是真实典型的都可以采用。
5、传播的内容不同:宣传的是观念,新闻传播的是事实。
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宣传作为一个过程,共有7个环节组成:
1、宣传者——谁来宣传(who)
2、被宣传者——向谁作宣传(whom)
3、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
4、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地方作宣传(where)
5、宣传时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时机作宣传(when)
6、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
7、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
态度。
1、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2、公共性:意见指向涉及公共利益。
3、急迫性:公共事务带有现实性,只有迫切的才能引起公众的关注。
4、广泛性: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5、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也就具备了评价性。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
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管理整个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即群众通过舆论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实行监察督促,在群众中也实行自我监督。把行政、立法、司法和一切社会性的决策和实施过程置于群众的理性监督下,实现社会操作的“白箱化”监控。
三、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公开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对社会全面开放,是其他传播渠道所难以比拟的,使媒介晋升为公众代言人、民意代表,既是舆论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
按照“议程设置理论”,人们接受的信息主要来自新闻媒介,判定也要按照媒介的判定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思考什么,关心什么,常衍生出舆论源头,是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
3、引导舆论
(1)人们眼中的现实,是媒介有意无意地营造出的媒介现实,是媒介拟态环境。公众在形成意见态度的过程中,实际早已不知不觉地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公众意见。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
教学后记:
作业布置:
1、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2、如何理解新闻舆论的导向性?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吴飞《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通过分析当今传媒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阐述新闻的特点和意义,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新闻的特性。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五次授课 3课时)
新闻事业(新闻传播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
新闻事业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变动产生新闻)
1、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即传播工具。只有印刷媒介才能使新闻在无限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大量传播,所以,正规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业是在印刷媒介出现后产生的。
2、有一定传播技能的人,并以此为职业,即专门从事采集、整理和播发新闻的队伍。只有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后,社会分工细致,这个条件才具备。
3、有专门的传播机构,定期地、持续地、公开地面向全社会发布新闻。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一、口头新闻
二、信号媒介
三、书信新闻
四、印刷媒介
我国的古代报纸——邸报,相传始于汉朝;宋代的小报作为民间报纸,内容以刊载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间或摘登邸报的要闻,又产生民间的非官方报纸“小报”,有时也发布从朝廷内部刺探得来的消息。
五、其它传播方法
1、露布
2、牌报、旗报
3、悬书、揭帖
4、唐代官报
第二节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一、16世纪报刊产生的社会必要
1、社会规模扩大,各民族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依赖增多。
2、社会变动加大。
3、社会分工越加精细,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联系和依赖程度加强。
4、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激化。
二、报刊产生的物质准备
1、学校大量兴办,培养了读者一定的文化技术水平,客观为报刊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建了大量城市,城镇人口骤增,便利了报刊的采集和发行。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5、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加,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报刊的问世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节
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一、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16—18世纪,报纸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手抄新闻:最早在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出现,是古代书信新闻的延续。由于威尼斯的地理优势,集中了世界各国的政客、商人,他们需要了解各种情况,产生出一批专门代客打听、供应新闻来谋生的人,这些人自己收集新闻、自己抄写、自己发行。俗称“手抄新闻”,也叫《威尼斯公告》。
发行方法:一是贴于公共场所或围起来收费阅读;二是张贴在房子的墙上,收费阅读(新闻房);三是抄写多份沿街叫卖;四是接受加工订货;五是定期寄出给阅读者。
2、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
新闻书:有刊名但不定期出版,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用铅字印刷,可大量发行,公开出
售,刊登内容主要是近东各国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兼有商业行情。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
3、第三阶段: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
二、广播(广播电台):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1、1906年,匹兹堡大学教授范斯顿的实验电台首次做实验性广播,把谈话、音乐、歌唱等声音传播出来,广播从此诞生。2、1920年10月,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第一条新闻是总统选举。KDKA电台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掀开了世界新闻事业新的一页。3、1922年英国设立英国广播公司(BBC)。4、1923年,美国记者奥斯汀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成立“空中之音”播音,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三、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1、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2、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3、1958年中国成立北京电视台,后改名为中央电视台。1973年开办彩色电视节目。
第四节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一、邸报的称呼和内容
1、邸报:相传始于汉朝,但无实物可证。唐代邸吏是由各藩镇自己委派的,所以邸报不由朝庭统一发布,由邸吏自己选择。宋以后开始有印刷邸报,阅读范围扩大。
2、内容:皇帝圣谕;朝廷公布的法令;大臣奏折。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这是它与近代报纸最大的区别,因而有专家认为邸报不是报纸,仅是转抄政府所发布的材料
二、邸报作用和读者对象
1、读者对象:官吏和读书人
2、发行的作用:统治阶层宣传忠君、封建纲常,互通信息。
三、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
作业布置:
1、什么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说新闻传播事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3、资本主义报纸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发展时期?怎样评价各个时期的报纸?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 丁淦林
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年6月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按历史发展的脉络讲授,让学生了解新闻发展的延续性。
教学后记:
第二篇:新闻学概论
名词解释
1.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2.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3.出版自由: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4.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5.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6.言论自由: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7.新闻舆论监督: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行为。
8.隐私权: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9.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党政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10.新闻法治: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简答
1.新闻法治应从哪几个方面予以把握P194
●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新闻法治的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应得到很好的执行。
●新闻法治的实现是国家机关通过对各类新闻主体权利、义务的具体调整而形成的。
●新闻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新闻法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双重需要。
2.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P165
●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3.新闻报道的事实真实主要包含那四个方面的含义P39
●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
●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7-189
性质: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特点: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5.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知情权
●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公民、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
●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6.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60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
7.简述我国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P195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立法、行政规章、司法解释
8.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9-172
●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9.新闻工作者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P105-107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立足于基本国情
●体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10.简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P94-98
●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㈤论述
1.何为媒体审判?结合近几年新闻案例,谈谈你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媒体审判的看法。
媒体审判是指新闻媒体利用其报道或评论,超越司法程序,对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所谓的“分析定性”、“定罪量刑”,公开对这些问题做出判断和结论,以其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足以影响法院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审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公正性和权威性。媒体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出版自由干预司法,以道德评判代替法院独立的司法审判,其结果是误导公众,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同时也会曲解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导致新闻媒体角色的错位。
2.结合近几年新闻案例,谈谈如何协调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关系。
这涉及公共利益与新闻价值关系的协调问题。对两者的具体协调要划清三种界限:首先,划清一般公民与政治人物的界限。政治人物的私人财产状况可以公开,其私生活中某些不良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不能算做隐私,政府官员家庭成员中涉及公共利益的私生活也不属于隐私范围。其次,划清普通公民与社会知名人士的界限。新闻媒体对社会知名人士的事业、生活情况的报道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但对其事业、社会活动和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未经许可不能随意公开。第三,划清普通人在正常与特殊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隐私范围。正常情况下,普通人不与社会公共生活发生联系的,媒体要尊重其隐私权,对其违反法律或对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新闻媒体公开报道不构成侵害隐私权。但在具体问题处理上,更应以谨慎和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态度,做到没有新闻根据的、没有把握的,坚决不报道;对当事人不应公开身份和姓名的,不得公开;媒体刊播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第三篇:新闻学概论练习题
什么是软新闻
什么是新闻价值
什么是客观报道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协同自律
简述对新闻自由限制的途径
简述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的新闻自由所包含的内容 什么是受众心理
什么是选择性理解
什么是守门人
什么是精确新闻学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政治素养
简述受众需要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受众从接收到接受新闻信息的所经历的阶段 简述新闻编辑的宏观任务
简述报纸的特点
试述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性。
试述广告与新闻的区别
简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简述新闻事业的性质
简述新闻传播的主要模式
简述目前世界存在的几种新闻法
试述“守门人”理论的发展过程
试述解释性报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什么是舆论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持续性新闻
什么新闻的新鲜性
简述新闻自由受到限制的几种主要情况
简述新闻事业的舆论功能
简述人类传播活动的主要发展阶段
简述广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制约
简述新闻真实所包含的内容
简述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试述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
试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什么是新闻事业
什么是传播自由
什么是新闻编辑策划
什么是新闻政策
熵
简述新闻事业功能变化的几种情况
简述舆论的特点
简述我们党的“正面宣传”的含义
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简述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简述故意失真新闻的原因
试述新闻价值实现的途径
试述如何正确看待新闻自由
你们是新闻职业道德
什么是公共关系
什么是新闻纪录片
什么是新闻专访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受众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素养
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区别
简述新闻价值的含义
简述非故意失真失实新闻的原因
简述新闻倾向性的几种表现
试述新闻真实性所要包含的内容
试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什么是有偿新闻
什么是新闻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什么是客观报道
新闻编辑方针
什么是新闻法规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社会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业务素养包含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条件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
简述新闻编辑人员的具体工作包含的内容
试述传统媒介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过程。
试述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新闻自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第四篇:新闻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 新闻本源
第一节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变动越剧烈,越需要新闻;关系越密切,越需要新闻。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1)新闻内容已事实为依据 事实特点: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1、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了新闻的选择性。
2、媒体有自己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领域。
3、新闻事实的选择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和背离歪曲事实,而是要按照事实本来面目全面准确地反映事实。
4、实践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准。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2、事实需要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3、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第四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新闻真实的三层含义:
1、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2、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3、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要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新闻真实的本质
1、新闻真实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
2、新闻真实是符合论意义上的真实
3、新闻真实是“质”“量”统一的真实性
第二章 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观在中国的演变: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规避法律风险和舆论指责,报界流行“有闻必录”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树立新闻专业精神和提升记者社会地位,学界提出了“客观主义”说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战时舆论动员,新闻界提出了“存大信,失小信”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划清与资产阶级新闻真实观的区别,建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本质真实”说的新闻真实观 新新闻主义的真实观:
新新闻主义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用文学手法报道新闻,写作“读起来像小说的新闻”;新新闻主义反对价值中立,主张把报道内容建立在对自我感受的描写上,试图改变新闻界过分依赖新闻源的传统;新新闻主义主张展示场景变化,充分记录人物对话,以细节刻画人物,常常出现第三者的观点。
互联网时代新闻真实的新变化:“有机真实” 进入新的有机方式;“前瞻真实”成为新的真实类型; “整体真实”获得新的实现可能; “真实确证” 面临新的方法困境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1、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
2、事实的细节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4、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第三节 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第三章 新闻价值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1)新闻价值产生的前提
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第一个前提。除此以外,还应包括传受双方的信息势能的位差、接受者的“不知”、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等。
2、新闻价值的理念,揭示的是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要有传者和受众共同来完成。
3、以受众对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判断为出发点。
2)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3)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事实在时间上的新近;事实在内容上的新鲜。
重要性:事实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大多数人关注的重要程度,即事实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性质。
显著性: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的程度。4)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1、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
2、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求是客观的。
3、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接近性:事实在地理上和心理上与受众接近的程度。第二节 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1)新闻价值的发现
1、取决于客观存在的事实。
2、依赖记者的新闻敏感。2)新闻价值的呈现
1、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
3、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
第四章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出近代新闻事业;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功能;新闻事业是提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新闻事业并不一定带有阶级性的:总体上看,新闻媒介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该国政治制度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印记。但这种总体认识不能直接用于说明具体的微观问题。在微观层面,并不是所有具体的新闻都反映国家或阶级的意识形态;观点对立的新闻也并不一定就有阶级性,也可能是同一个阶级、集团内部的不同观点,但可以说具有政治性。
报纸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以一致而坚定的复杂方法来施教,即使是最大的谎言,经过不断的重复叙述,亦可成为真理。因为群众对大谎话比对小谎话更容易相信。社会属性: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和社会文化事业的特征。政治属性:新闻事业作为一种阶级舆论工具的特征。经济属性:新闻事业中剥离出来的经营部分作为信息与文化经营机构的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新闻工作的党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立场。
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立场):新闻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
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自觉意识)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贴近”的内涵:贴近实际的内涵;贴近生活的内涵;贴近群众的内涵 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三贴近”是用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立足于基本国情‘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指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正面宣传为主的本义与实质,是要求新闻工作者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实事求是地报道社会主义中国的真实面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还应当讲求宣传的艺术性。
第六章 新闻宣传
宣传的含义:宣传是行为主体借助媒体传播特定内容,旨在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宣传的要素:主体、内容、媒体、形式、对象
宣传的特点:宣传的本质是劝服;以单向传播为主,宣传者处于主动地位;宣传的对象有两大类,同道者和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而以后者为主要对象;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宣传不是万能的,纯粹的技巧必须与环境背景相契合。
宣传的重要作用:个人宣传有利于塑造自身形象,有利于沟通和被人理解,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国家、政党通过宣传可以表达和阐明自己的政策、主张、观点和要求,进而使人们接受这些政策和主张,并为之行动。
新闻宣传:形式多样的宣传的一种,力图以报道新闻而收宣传之效,常采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的紧密联系体现在:新闻宣传包含在广义宣传之中,具备广义宣传的一部分特质,属于社会传播活动,旨在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控;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新闻宣传的特点:新闻宣传必须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宣传要求所报道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新闻宣传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新闻宣传效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接受和满意作为检测标准;新闻宣传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 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对外新闻宣传的定义:对外新闻宣传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和态度。
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第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
舆论: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舆论三要素:公众;事实;意见 新闻舆论的概念: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和表达公众意见,是一种特定的舆论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公众:新闻舆论的主体;事实:新闻舆论的客体;媒体表达:新闻舆论的表达形式
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利于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有助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新闻舆论的现实性:新闻舆论的现实性是指新闻舆论反映对象的时新性和传播效果的现实指导作用;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是指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是指新闻舆论对公众精神和道义上的感染力与感召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因: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做好典型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福与祸;坚持正确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新闻媒体理论导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正确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不应忽视其他方面的导向。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传媒体制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第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含义 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公开性
2、群众性
3、广泛性
4、及时性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监测功能 约束功能 警示功能 反馈功能
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1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3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4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和公众人物。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1、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3、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4、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5、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一)准确监督
(二)科学监督
(三)依法监督
(四)建设性监督 八,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1.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2.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3.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的监督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影响案件的独立审判;
2、给案件当事人带来,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新闻出版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2、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3、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
1、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2.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
3、新闻出版自由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出版自由为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第十章 新闻法治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行政规章;
(六)其他法律依
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四类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法治”:Ruled of law。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意指依法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状态和手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具有普遍遵守的法和保证法得以正确运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关与司法体系。
“法制”:Ruled by law。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十一章 新闻事业管理
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管理
新闻事业管理的对象
1、新闻产品;
2、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传播活动;
3、从新闻媒体剥离出来的单独经营的部分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管媒体
(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
(三)坚持依法管理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五)坚持群众参与管理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体制 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宣传部负责宏观指导,外宣办负责对外宣传管理和协调。十九大后,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职能。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特点
(一)党委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二)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三)法律法规管理与政策管理相结合;
(四)社会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五)新闻行业行为规范管理与道德准则学习教育管理相结合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一)要大力推动管理观念的创新;
(二)深化新闻事业宏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三)深化新闻事业微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第五篇: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2、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3、辨析是要专才还是广学?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外,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学习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新闻实践中刻苦磨炼,从而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观点: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第一章
1、新闻活动的渠道:
一、亲身传播
二、大众传播
三、群体传播
第二章
1、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3、新闻的本源:即事实的变动新闻的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4、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5、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6、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第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第二,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7、导语:是相对于新消息而言的,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通常保留新闻中二个或几个要素。突出哪一些要素取决于新闻价值在哪,哪些要素最能引起读者、观众或网民兴趣。
8、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则具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第三章
1、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就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最基本的特点是“新”。共享性是信息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
3、信息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异:①信息的范围外沿比新闻大 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强 ③信息的传播形式比新闻多 ④信息提供的服务效果更直接。同: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都是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 ③都讲求新鲜、真实和准确 ④都是可传递的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是物质与信息的又一显著区别
5、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提供信息新闻的工作是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
6、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体现出的新要求:⑴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⑵加强深度报道 ⑶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⑷加强全方位报道
7、新闻: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宣传: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8、宣传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同:①都属于传播范畴 ②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 ③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异:①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最基本的区别 ②出发点不同,新闻的传播过程是:事实—事实,宣传是:观念—事实—观念 ③归宿点不同,宣传有很强烈的主体意图,而新闻没有 ④选用的事实不同,新闻选择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选择是新近的和过去的都可以,只要达到宣传效果即可 ⑤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
9、如何正确处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
①努力实现新闻与宣传的双重价值 ②讲究宣传艺术,善于用事实说话 ③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结合10、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1、新闻与舆论的异同之处同:公开传播,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反应异:①新闻:着眼于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舆论是众人针对特定事实所表示的意见 ②新闻尽可能客观、公正、全面,舆论则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感情色彩 ③新闻传播越广越好,舆论传播具有一定影响企图,往往在利益相近人群间传播。
12、舆论的社会功能:①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②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13、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一是反映并代表舆论 二是引发舆论 三是引导舆论
第四章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报刊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却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
2、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早报,它采用书本形式。
3、KDKA是匹兹堡电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第五章
1、“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2、自媒体:以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具有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
3、报业:回归精英
报纸回归精英的表现:深度解读的解释性报道、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性
报道和深度评论恰恰是对事物全面、细致、深入了解的关键。
第六章
1、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两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原因是: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日益迫切,这就大大刺激了新闻事业的发展。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使读者群越来越大。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这就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⑷同时,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加速运用到新闻事业上来,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2、了解一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特点
3、电视的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特写。
4、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三真”、“三公”和“三度”三真是真实、真相、真情。三公是公开、公平、公正。三度是速度、广度、深度。
5、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中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18年。
第七章
1、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2、公共利益至上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诉求。
3、传媒事业至高无上的宗旨、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传媒业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主要表现为道德谴责、社会劝诫和舆论制约。
5、新闻媒介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6、“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双重属性是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7、按办报方针来分,报纸可以分为三种: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企业性的政治报纸。
8、新闻事业有阶级性,不等于说任何新闻都有阶级性。
第八章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2、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设计新闻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
3、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了解这三个阶段的内容)
4、“二级传播”理论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意外收获。“二级传播理论”的关键是舆论领袖。
5、议题设置: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第九章
1、大众传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全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 二是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2、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⑴全球化时代 ⑵高风险社会 ⑶多元社会
3、媒介所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国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4、新闻体制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媒介、政府以及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5、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界通过持续不断地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6、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其直接表现两方面:第一,为大众传媒提供大量的广告,使得大众传媒得以维持日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第二,为大众传媒提供大量消费者。
7、“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文化霸权的形成,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商业原则。
第十章
1、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这种自由不是完全的或绝对的自由,而是人类所能达到的自由,即必须从各国所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能提供的社会环境出发,实现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必定受到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控制。
2、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三是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
第十一章
1、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需要考虑国家、公众和传媒业三者得益的平衡。
2、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二是内容层面的管理,三是结构层面管理。
第十二章
1、传媒业的经营活动三大原则:一是普遍服务原则二是编营分离原则三是受众中心原则
2、公信力:获得受众长期的青睐和信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有归属感。
3、能让受众信任的新闻媒体最关键的就是做到:①新闻真实、及时;②新闻有吸引力,满足受众的需要;③说真话,反映公众的要求、愿望;
④敢担当,勇于揭露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不良行为和不法之徒;⑤有责任心,对受众服务到位。
4、公信力的建设是长年累月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几条不良新闻、几个不当举措却可以让信誉毁于一旦。
5、当前传媒业的经营三大基本潮流:集约化、专业化以及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经营。
第十三章
1、受众是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3、受众是消费者4受众是公民
2、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4、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2、混杂性
3、隐藏性
5、受众的权利:
一、知情权
二、表达权
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十四章
1、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辨析题: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
本质真实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说法:第一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第二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全面反映情况 第三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正确的立场 第四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舍去假象、偶然性的事实,而必须报道真实、必然性的事实。
4、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⑤因果不符
第十五章
1、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光有一个新闻定义还不能解决报纸所面对的难以尽数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与有限版面的矛盾。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2、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 :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3、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第十六章
1、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