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总结

时间:2019-05-15 07:2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学概论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学概论总结》。

第一篇: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方法:

1、学习新闻理论要与新闻实践相结合。

2、学习新闻理论要注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借鉴。

3、学习新闻理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

4、学习新闻理论要把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吸收西方新闻理论成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重点掌握:新闻学的定义、研究重心,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

教学手段主要以课堂教学与讨论为主。新闻的起源、新闻的定义。新闻与信息的异同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教学手段以比较和分析为主)新闻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教学手段通过分组讨论形式学习为主)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教学手段以课堂讲解按新闻发展过程)

难点: 新闻的商品性与有偿新闻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

新闻真实性:具体真实、本质真实,新闻批评与舆论监督的异同。关于“新闻与宣传”的讨论,舆论监督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四、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

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有三,一是真实,二是时新,三是公开。正是这样三个基本特性决定了它们与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以及内部情报的区分,也正是这样三个基本特性规定了新闻传播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真实性:

一般认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新闻报道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世界真实发生的事实,即新闻报道的陈述必须有成真条件,报道天下雨,必须有天确实下雨做条件,不能无中生有,面壁虚构;第二,新闻报道反映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世界发生的事实相符合,包括新闻事实的各种组成要素和所有相关细节,既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更不可搞合理想象;第三,要善于从社会生活的整体真实来把握个别新闻报道的真实,不应把局部的东西当作全局的、把偶然的当作必然的、把个别的当作一般的东西进行报道;新闻媒介则应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连续不断的报道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真实画卷,马克思把这种媒介运作称之为“有机的报纸运动”,他认为“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

如果把经验事实的过程看作主体将对象意识转变为自我意识的过程,那么,报道事实的过程就是主体通过符号形式表达自我意识的过程。作为基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离不开经验事实的正确性;作为手段,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则离不开表达“自我意识”(作为结果的经验事实)的准确性。

二、时新性:

时效性客观上受制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新闻工作者自身要争时间抢速度,记者要赶在第一时间采访写作,编辑要赶在第一时间编排发稿。第二个因素是新闻

传播媒介的技术含量。传播媒介技术含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远距离传输的速度。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经历了从人体自身器官到印刷媒介在到电子媒介,具体说,经历了口头传播、新闻信、新闻书、周刊、日报、广播、电视、网络这样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带来了远距离传输速度的提高。如今,从技术上讲,印刷媒介只能传播“昨天”或“今天早些时候”的新闻,而电子媒介的传播则能够做到与新闻事件保持同步。电子媒介为了发挥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已开始大量使用直播方式来报道新闻;印刷媒介也开始改变传统的报道方式,从过去对“短、快、新”的追求发展到对“深、广、强”的倾斜。

三、公开性:

新闻报道的公开性是由新闻传播的公共服务性决定的。新闻报道产生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需要。为了共同的社会实践,人们必须了解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实际状况。尽可能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是协调思想和行动、更加有效地从事社会实践的前提和条件。在社会规模较小,社会实践领域较窄的情况下,人的直接经验和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基本上能够满足这种需要。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社会实践领域的拓展,直接经验开始无法满足上述需要,人们不得不依靠间接经验。为了更好地传播间接经验,各种技术手段被用于该领域。技术手段的介入,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

真实、时新、公开三方面的结合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使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内部情报等其他文本区别开来。新闻报道的这些特性也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诚实、敏捷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1、时新性

时新性主要包括新闻时间发生的时间为近期,或内容比较新鲜两方面。

2、重要性

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没条新闻信息值不值得公开报导,详尽报导,还是简单报导,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常常是由该信息的重要程度决定的。

3、接近性

指新闻与人们在地理、心理、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兴趣等多方面的接近。越接近就越有新闻价值,人们总是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格外感兴趣。从地理和心理上看,发生地点越近,与人们关系越密切,新闻价值越大。

4、显著性

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与发生地在人们心中名声越显赫,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可能就越大。

5、趣味性

趣味性也包括人情味,指的是新闻信息中包含的能打动人的感情的素质。

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

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在各国的宪法中,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都被视为神圣的“第一权利”。新闻传播者职业权利的法源应来

自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知情权,也就是说,新闻传播者的职业权利是公民权利的延伸。职业的新闻传播者依法拥有的权利主要有:采访权、编辑权、报道权、监督与批评权,隐匿权(为消息来源保密)等。

一、采访权。

采访权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两个方面:

一、在公开场合和约定场合,记者有自主采集、访问的权利,他人不得干预;

二、对负责特定的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记者有索取信息的权利。

二、编辑权和报道权

编辑权指新闻传播者独立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取舍的权利。报道权指新闻工作者自由选择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权利。编辑权和报道权在西方被称为“内部新闻自由”或“编辑部新闻自由”,主要针对的是当媒体内部编辑方针和媒体所有者的某些要求发生矛盾时,编辑部工作人员拥有对稿件的最终取舍和处理权。这种权利实际上是新闻传播者的“新闻报道权”和媒体老板的“媒体所有权”、“媒体经营权”的分庭抗礼,以区别于媒体主要用来对抗政府管制的“外部新闻自由”。

三、监督与批评权

这是一种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体对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的行为公开报道、评论和批评的权利。它的法律来源仍然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它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宪法第35条和第51条。确切地说,它是新闻传播者代表公民对政府权力机构等公共组织和公众人物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

四、隐匿权

隐匿权又称“秘匿权”、“消息来源保密”、“保护新闻来源”等。指新闻传播者不公开消息提供者具体情况的权利。其主要的法律依据还是来自公众知情权,当记者与不愿公开身份的消息提供者之间建立的“契约”被破坏后,最大的受害者是公众。因为公众从此无法了解那些通过公开方式无法获得的信息。

五、、新闻传播者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统一的。公民在享受公民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公民义务,同样,新闻传播者在享有职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首先,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上进行,这是一种“他律”,也可以说是一种硬性的责任规定。其次,新闻传播者还必须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律”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软性的责任规定。

新闻受众

作为公民的受众在新闻传播领域,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在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律领域,受众又是公民。具体而言,有以下权利是受众应该依法享有的:

一、知情权

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也称知晓权、获知权、知察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说,指社会成员获知有关自身及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知情权是人的生存权的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指社会成员对国家公共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拥有的知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二、接近权

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学者J.巴隆。1967年,巴隆发表了《接近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一文,首次提出“接近权”概念。1973年,他又出版《为了谁的出版自由——论媒介接近权》一书,进行系统论述。他认为,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是受众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权利,而不是传媒的私有财产权,应该把第一修正案的权利还给它真正的拥有者——读者、视听众。

除此之外,受众权利还有监督权、选择权等,监督权是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活动和过程进行监督的权利,选择权是指受众有通过不同信息渠道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当然,受众作为公民在新闻传播领域享有的最基本权利还是知情权和接近权。

新闻媒介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一、何为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就是指人类经常从事的、有专门的新闻采访和发布机构,在社会中发生重大作用的大规模的新闻活动。

今天的新闻事业是建立在古代新闻活动的基础上,但它是更高级的新闻活动。

二、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口头传播、图画传播、实物传播、信号传播、文字传播

三、新闻事业的产生

新闻事业产生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十六世纪最早在意大利出现手抄新闻

2、十六世纪在欧洲又出现了小册子(也称新闻书)

3、十七世纪初,西欧相继出现近代印刷报纸

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4、1660年莱比锡出版的周刊《莱比锡新闻》改为日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

受众需要决定新闻媒介的多样化:

大众传播——分众传播——个性化传播 雅俗共赏——雅俗分赏 综合频道——频道专业化

5、报道内容的扩展导致新闻题材的丰富多彩

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火灾,《中国青年报》四位记者从采访开始,就准备跳出“水火英雄”的老套,成就了1987年三篇最有分量的有关人与自然的新闻大特写——《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哲学 消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论文——理论——哲学 当前新闻报道的几种趋势 客观报道——寻求新闻本质 大特写——文学和新闻的嫁接 深度分析——新闻和评论的“合谋” 新闻故事——新闻娱乐化

多角度、全方位、全景式、动态式、过程式报道——

新闻多元化

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1、新闻事业的一般属性(共性)

新闻事业的一般属性:以真实,及时地反应现实变动为己任的社会舆论机关。

新闻媒介的一般属性:真实,及时地反应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自由

一、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渊源

在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有不少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都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自由主义是近代的学说,近代的意识形态,尽管可以从古希腊罗马社会找出自由观念的种子,但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往往以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为起点。

1、约翰.洛克(John Locke)

2、约翰.密尔顿(John Milton)

3、孟德斯鸠

4、卢梭

5、约翰.密尔(John Mile)

6、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二、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则:

1、媒介自发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媒介应按自身规律运做,在自由市场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社会对媒介主要的控制手段是司法体系,不应有较多的其他控制,尤其是政府不应干涉媒介。

2、监督政府权力的原则:在美国,这一原则被运用于实践中,独立的媒介成为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进行监督的“第四种权力”。当然,这种权力充其量也只是一种“软”权力,它的威力来自于道义和舆论。

3、“意见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原则:

4、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从而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性的方法报道新闻、反映观点

三、新闻自由的内涵:

采访自由(Free Access to the News):指记者对任何新闻事件有采访、了解、发掘新闻事实的权利,政府机关、有关部门和个人应给予方便,而不应进行任何干扰。

传递自由(Free Transmission of News):无论新闻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记者采访所写成的稿件,首先必须传送到所属新闻机构的编辑部,方能进行新闻传播的其他程序。如果传递受阻,将被视为对新闻自由的触犯和违反。

出版自由(Free Publication of Newspaper):此条指报纸的出版和发行,如果这方面受到限制或发行前受到检查,此项自由即遭破坏。西方各国对报纸的出版和发行管理办法不尽相同,一般采取四种办法:放任制、保证金制、申请制、登记制。

批评自由(Free Expression of Views):允许每个公民有思想、言论自由,可以自由表达各种意见,评论时政,批评政府的政策和官吏的不法行为。

新闻传播与宣传、舆论

新闻传播与宣传:

一、宣传的定义: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二、宣传的特点:

1、目的性

宣传活动是有一定意图的劝服行动,其目的是“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

2、社会性

(1)从宣传对象方面看,社会性意味着宣传要面对某个国家、民族、社会、阶层等集团的全体成员,而不是个别或少数人。

(2)从宣传者方面看,宣传这一行为的主体也不是个人,而是国家、集团或组织。

3、倾向性

阶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理论观点、道德规范时,也不可避免会带有强烈的阶级倾向性。

4、依附性 宣传这种活动既可以凭标语、口号、传单等形式独立存在,也可以依附于其他的社会行为(如教育、文艺、科研等)。但是,宣传在依附其他社会行为时,必须尊重这些社会行为自身的规律,否则就是对这些活动本身的异化。如文革中的“文艺宣传”曾无视文艺自身的属性和特点,将文艺作品等同于宣传品。

三、关于“新闻与宣传”的讨论

1、对立论

认为新闻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是阐述某种主张。新闻与宣传各有自己的规律,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2、等同论

认为新闻等于宣传,在新闻实践中,广大受众从来没有感到新闻与宣传有什么区别,新闻就是宣传。

3、种属论

这种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个有种属关系的概念:新闻是种,宣传是属;新闻是一种宣传,但宣传不等于新闻;新闻包含于宣传概念之中。

4、交叉论

认为新闻与宣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的新闻作品可以作为宣传材料,而有些宣传素材可以被写成新闻作品。新闻与宣传交叉重叠的部分是新闻宣传。

七、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1、出发点不同;

2、归宿点不同;

3、传播方式不同;

4、传播要求不同

八、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即在传播中既满足传者需要,又满足受者需要,既遵循新闻规律,又遵循宣传规律,既符合新闻价值,又符合宣传价值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用新闻来宣传。新闻宣传最大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此处之“事实”指报道事实(即新闻报道),“说话”指发表观点(宣传)。因此,“用事实说话”即“用新闻宣传”。

新闻传播与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

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二、舆论的要素:

虽然人们对舆论的定义尚有争议,但对其基本要素还是大致认同。

1、舆论的主体——公众

2、舆论的客体——事实

3、舆论的本体——意见与态度的总和

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

三、舆论的特点:

1、公开性

2、公共性

3、急迫性

4、广泛性

5、评价性

四、舆论的形成及其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1、舆论的衍生过程

1)、问题提出2)、社会讨论3)、社会协调4)、公开表达

2、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的介入

1)、反映并代表舆论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

五、舆论监督:

1、何为舆论监督:

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权力机构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意见和看法的客观效果。

2、新闻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

3、当前我国媒介监督的主要问题

4、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

1)、监视社会环境2)、社会调整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制衡功能

五、新闻学概论学期总结

总结本学期一学期以来,本着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顺利地完成为了本学期的讲授使命。

从课堂教学与讨论为主的授课方式出发,深刻体会大纲精神,反思自身讲授过程与探索追究的授课方法,慢慢树立起学生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的拓展思惟和创新理念,在讲授实践中踊跃摸索,勃发讲堂活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闻学的学习能力。以感知——探索追究——反思——延长为主线的重点篇目授课方式,以互动——探索追究——创造——立异为焦点的讲授引导方法等,收到了肯定的讲授经验。

第二篇: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4.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1)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是w,故也称“五个w”。

6.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8.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1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2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3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4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

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

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

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 1)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5)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6)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迅速及时,时效性强;2)无远弗届,渗透性强;3)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一瞬即过,不易保存;5)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 1)现场

感2)亲切感; 3)简洁明了;4)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 5)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 1)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2)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

作品和教科书。2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文学作品。3是迅速及时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4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区别于书信、内容简报、军事情报

15.新闻事业一般功能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个目的便是获知信息。没有信息,新闻媒介就没有作用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新闻媒介强大的宣传作用是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的 3实施舆论监督:新闻媒介是“第四势力”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16.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1新闻媒介提供了世界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新闻失实、信息污染也干扰

误导了受众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也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也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也诱发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17.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主要任务?江泽民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是: 1)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 3)监督党和国家工作人员; 4)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5)提供各方面有关信息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⑺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18.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

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19.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以赢利作

为最终目标,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它是公私兼顾的双轨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电视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20.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普遍服务原则,编营分离原则,受众中心原则

21.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3决定着新闻媒

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22.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与性信息的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23.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24.新闻真实性: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经的起核对。

25.新闻失实表现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26.“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1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②办好党报是新闻事

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③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④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27.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28.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新奇性,接近性,趣味性。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29.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

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5)有熟

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30.30年的四次跨越: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第三次跨越:

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

31.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1)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控改革主导权2)从观念创新走向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成为新闻改革的主动力3)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新闻报道成为新闻改革的主攻目标4)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中国党报打造主流媒体。

32.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A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含义: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而不倦的探讨。在我国,就是新闻媒介的揭露、批评报道,实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B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维护国家和人民地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C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特点: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视社会效应性

D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独立负责同时,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各级党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E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1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2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3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干群关系,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F舆论监督的范围:1监督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符合法定的程序;2监督国家发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施;3监督国家所有遵纪守法、勤政廉政;4监督市场运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5监督社会的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33.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

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34.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

35.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

心的规律。

36.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什么作用: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

证新闻来源不失实。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7.新闻类别: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按新闻发生地

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38.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最基本的特点: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一般特点:

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2)扩展性3)组合性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

39.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1)宣传者2)宣传对象3)宣传内容4)宣传场合5)宣传时机6)宣传动机7)

宣传方法

40.舆论的特点:1)公共性 2)公开性3)急迫性4)评价性5广泛性

41.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

42.媒体融合的影响:1带来媒体结构的转变2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新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课题3对

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影响

43.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

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4、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

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44.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

制等。

45.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1)私营媒介2)公营媒介3)国营媒介:

46.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我国新闻

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47.新闻指导性概念及具体表现: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

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具体表现为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48.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具体做法: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

中③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49.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①图解政策的做法②公告式和命令式的做法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

50.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

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形式上:新闻和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喜闻乐见。

51.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

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52.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性: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

立场;推动、指导我国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53.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关系1)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统一;2)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

3)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4)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统一。

54.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①一致性②针对性③普遍性④典型性⑤时宜性

第三篇:新闻学概论

名词解释

1.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2.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3.出版自由: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4.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5.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6.言论自由: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7.新闻舆论监督: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行为。

8.隐私权: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9.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党政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10.新闻法治: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简答

1.新闻法治应从哪几个方面予以把握P194

●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新闻法治的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应得到很好的执行。

●新闻法治的实现是国家机关通过对各类新闻主体权利、义务的具体调整而形成的。

●新闻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新闻法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双重需要。

2.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P165

●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3.新闻报道的事实真实主要包含那四个方面的含义P39

●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

●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7-189

性质: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特点: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5.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知情权

●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公民、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

●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6.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60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

7.简述我国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P195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立法、行政规章、司法解释

8.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9-172

●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9.新闻工作者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P105-107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立足于基本国情

●体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10.简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P94-98

●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㈤论述

1.何为媒体审判?结合近几年新闻案例,谈谈你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媒体审判的看法。

媒体审判是指新闻媒体利用其报道或评论,超越司法程序,对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所谓的“分析定性”、“定罪量刑”,公开对这些问题做出判断和结论,以其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足以影响法院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审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公正性和权威性。媒体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出版自由干预司法,以道德评判代替法院独立的司法审判,其结果是误导公众,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同时也会曲解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导致新闻媒体角色的错位。

2.结合近几年新闻案例,谈谈如何协调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关系。

这涉及公共利益与新闻价值关系的协调问题。对两者的具体协调要划清三种界限:首先,划清一般公民与政治人物的界限。政治人物的私人财产状况可以公开,其私生活中某些不良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不能算做隐私,政府官员家庭成员中涉及公共利益的私生活也不属于隐私范围。其次,划清普通公民与社会知名人士的界限。新闻媒体对社会知名人士的事业、生活情况的报道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但对其事业、社会活动和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未经许可不能随意公开。第三,划清普通人在正常与特殊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隐私范围。正常情况下,普通人不与社会公共生活发生联系的,媒体要尊重其隐私权,对其违反法律或对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新闻媒体公开报道不构成侵害隐私权。但在具体问题处理上,更应以谨慎和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态度,做到没有新闻根据的、没有把握的,坚决不报道;对当事人不应公开身份和姓名的,不得公开;媒体刊播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第四篇:新闻学概论练习题

什么是软新闻

什么是新闻价值

什么是客观报道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协同自律

简述对新闻自由限制的途径

简述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的新闻自由所包含的内容 什么是受众心理

什么是选择性理解

什么是守门人

什么是精确新闻学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政治素养

简述受众需要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受众从接收到接受新闻信息的所经历的阶段 简述新闻编辑的宏观任务

简述报纸的特点

试述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性。

试述广告与新闻的区别

简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简述新闻事业的性质

简述新闻传播的主要模式

简述目前世界存在的几种新闻法

试述“守门人”理论的发展过程

试述解释性报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什么是舆论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持续性新闻

什么新闻的新鲜性

简述新闻自由受到限制的几种主要情况

简述新闻事业的舆论功能

简述人类传播活动的主要发展阶段

简述广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制约

简述新闻真实所包含的内容

简述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试述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

试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什么是新闻事业

什么是传播自由

什么是新闻编辑策划

什么是新闻政策

简述新闻事业功能变化的几种情况

简述舆论的特点

简述我们党的“正面宣传”的含义

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简述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简述故意失真新闻的原因

试述新闻价值实现的途径

试述如何正确看待新闻自由

你们是新闻职业道德

什么是公共关系

什么是新闻纪录片

什么是新闻专访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受众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素养

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区别

简述新闻价值的含义

简述非故意失真失实新闻的原因

简述新闻倾向性的几种表现

试述新闻真实性所要包含的内容

试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什么是有偿新闻

什么是新闻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什么是客观报道

新闻编辑方针

什么是新闻法规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社会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业务素养包含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条件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

简述新闻编辑人员的具体工作包含的内容

试述传统媒介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过程。

试述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新闻自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第五篇: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2、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3、辨析是要专才还是广学?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外,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学习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新闻实践中刻苦磨炼,从而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观点: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第一章

1、新闻活动的渠道:

一、亲身传播

二、大众传播

三、群体传播

第二章

1、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3、新闻的本源:即事实的变动新闻的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4、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5、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6、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第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第二,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7、导语:是相对于新消息而言的,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通常保留新闻中二个或几个要素。突出哪一些要素取决于新闻价值在哪,哪些要素最能引起读者、观众或网民兴趣。

8、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则具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第三章

1、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就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最基本的特点是“新”。共享性是信息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

3、信息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异:①信息的范围外沿比新闻大 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强 ③信息的传播形式比新闻多 ④信息提供的服务效果更直接。同: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都是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 ③都讲求新鲜、真实和准确 ④都是可传递的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是物质与信息的又一显著区别

5、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提供信息新闻的工作是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

6、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体现出的新要求:⑴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⑵加强深度报道 ⑶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⑷加强全方位报道

7、新闻: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宣传: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8、宣传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同:①都属于传播范畴 ②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 ③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异:①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最基本的区别 ②出发点不同,新闻的传播过程是:事实—事实,宣传是:观念—事实—观念 ③归宿点不同,宣传有很强烈的主体意图,而新闻没有 ④选用的事实不同,新闻选择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选择是新近的和过去的都可以,只要达到宣传效果即可 ⑤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

9、如何正确处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

①努力实现新闻与宣传的双重价值 ②讲究宣传艺术,善于用事实说话 ③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结合10、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1、新闻与舆论的异同之处同:公开传播,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反应异:①新闻:着眼于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舆论是众人针对特定事实所表示的意见 ②新闻尽可能客观、公正、全面,舆论则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感情色彩 ③新闻传播越广越好,舆论传播具有一定影响企图,往往在利益相近人群间传播。

12、舆论的社会功能:①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②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13、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一是反映并代表舆论 二是引发舆论 三是引导舆论

第四章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报刊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却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

2、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早报,它采用书本形式。

3、KDKA是匹兹堡电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第五章

1、“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2、自媒体:以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具有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

3、报业:回归精英

报纸回归精英的表现:深度解读的解释性报道、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性

报道和深度评论恰恰是对事物全面、细致、深入了解的关键。

第六章

1、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两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原因是: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日益迫切,这就大大刺激了新闻事业的发展。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使读者群越来越大。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这就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⑷同时,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加速运用到新闻事业上来,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2、了解一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特点

3、电视的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特写。

4、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三真”、“三公”和“三度”三真是真实、真相、真情。三公是公开、公平、公正。三度是速度、广度、深度。

5、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中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18年。

第七章

1、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2、公共利益至上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诉求。

3、传媒事业至高无上的宗旨、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传媒业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主要表现为道德谴责、社会劝诫和舆论制约。

5、新闻媒介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6、“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双重属性是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7、按办报方针来分,报纸可以分为三种: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企业性的政治报纸。

8、新闻事业有阶级性,不等于说任何新闻都有阶级性。

第八章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2、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设计新闻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

3、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了解这三个阶段的内容)

4、“二级传播”理论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意外收获。“二级传播理论”的关键是舆论领袖。

5、议题设置: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第九章

1、大众传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全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 二是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2、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⑴全球化时代 ⑵高风险社会 ⑶多元社会

3、媒介所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国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4、新闻体制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媒介、政府以及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5、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界通过持续不断地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6、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其直接表现两方面:第一,为大众传媒提供大量的广告,使得大众传媒得以维持日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第二,为大众传媒提供大量消费者。

7、“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文化霸权的形成,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商业原则。

第十章

1、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这种自由不是完全的或绝对的自由,而是人类所能达到的自由,即必须从各国所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能提供的社会环境出发,实现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必定受到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控制。

2、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三是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

第十一章

1、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需要考虑国家、公众和传媒业三者得益的平衡。

2、国家对传媒业的管理,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二是内容层面的管理,三是结构层面管理。

第十二章

1、传媒业的经营活动三大原则:一是普遍服务原则二是编营分离原则三是受众中心原则

2、公信力:获得受众长期的青睐和信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有归属感。

3、能让受众信任的新闻媒体最关键的就是做到:①新闻真实、及时;②新闻有吸引力,满足受众的需要;③说真话,反映公众的要求、愿望;

④敢担当,勇于揭露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不良行为和不法之徒;⑤有责任心,对受众服务到位。

4、公信力的建设是长年累月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几条不良新闻、几个不当举措却可以让信誉毁于一旦。

5、当前传媒业的经营三大基本潮流:集约化、专业化以及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经营。

第十三章

1、受众是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3、受众是消费者4受众是公民

2、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4、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2、混杂性

3、隐藏性

5、受众的权利:

一、知情权

二、表达权

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十四章

1、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辨析题: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

本质真实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说法:第一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第二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全面反映情况 第三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正确的立场 第四种是本质真实指的是舍去假象、偶然性的事实,而必须报道真实、必然性的事实。

4、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⑤因果不符

第十五章

1、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光有一个新闻定义还不能解决报纸所面对的难以尽数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与有限版面的矛盾。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2、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 :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3、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第十六章

1、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下载新闻学概论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学概论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学概论复习

    1. 新闻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原因, 发生的事情 2.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指新闻传播者在相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信 息的搜集、选择并向社会传播的......

    新闻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 新闻本源 第一节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变......

    体育新闻学概论.

    课程代码:XWC521 体育新闻学概论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共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对......

    新闻学概论 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评论 学分:4 学时:52讲课学时:52;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广告 开课学科部:文管学科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新闻学概论论文

    武汉大学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结课论文 新闻自由与人身权利的冲突与调和刍议 摘要:自人类社会出现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框架之时,新闻自由一说就成为统治阶级、新闻传媒工......

    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

    新闻学概论的感想

    n新闻学概论的感想 说实话,新闻学概论是我灰常灰常喜欢的课。虽然课在晚上上,一上还是三节,但是我至今没逃过一节课。人人网上曾今传过一句话:“一个大学老师的讲课质量取决于学......

    说课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 一、课程定位与功能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是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是对于本专业其它课程具有理论统领意义的一门主干课程。 《新闻学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