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3 11:0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篇: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第二篇:新闻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 新闻本源

第一节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变动越剧烈,越需要新闻;关系越密切,越需要新闻。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1)新闻内容已事实为依据 事实特点: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1、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了新闻的选择性。

2、媒体有自己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领域。

3、新闻事实的选择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和背离歪曲事实,而是要按照事实本来面目全面准确地反映事实。

4、实践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准。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2、事实需要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3、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第四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新闻真实的三层含义:

1、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2、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3、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要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新闻真实的本质

1、新闻真实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

2、新闻真实是符合论意义上的真实

3、新闻真实是“质”“量”统一的真实性

第二章 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观在中国的演变: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规避法律风险和舆论指责,报界流行“有闻必录”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树立新闻专业精神和提升记者社会地位,学界提出了“客观主义”说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战时舆论动员,新闻界提出了“存大信,失小信”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划清与资产阶级新闻真实观的区别,建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本质真实”说的新闻真实观 新新闻主义的真实观:

新新闻主义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用文学手法报道新闻,写作“读起来像小说的新闻”;新新闻主义反对价值中立,主张把报道内容建立在对自我感受的描写上,试图改变新闻界过分依赖新闻源的传统;新新闻主义主张展示场景变化,充分记录人物对话,以细节刻画人物,常常出现第三者的观点。

互联网时代新闻真实的新变化:“有机真实” 进入新的有机方式;“前瞻真实”成为新的真实类型; “整体真实”获得新的实现可能; “真实确证” 面临新的方法困境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1、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

2、事实的细节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4、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第三节 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第三章 新闻价值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1)新闻价值产生的前提

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第一个前提。除此以外,还应包括传受双方的信息势能的位差、接受者的“不知”、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等。

2、新闻价值的理念,揭示的是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要有传者和受众共同来完成。

3、以受众对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判断为出发点。

2)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3)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事实在时间上的新近;事实在内容上的新鲜。

重要性:事实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大多数人关注的重要程度,即事实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性质。

显著性: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的程度。4)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1、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

2、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求是客观的。

3、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接近性:事实在地理上和心理上与受众接近的程度。第二节 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1)新闻价值的发现

1、取决于客观存在的事实。

2、依赖记者的新闻敏感。2)新闻价值的呈现

1、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

3、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

第四章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出近代新闻事业;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功能;新闻事业是提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新闻事业并不一定带有阶级性的:总体上看,新闻媒介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该国政治制度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印记。但这种总体认识不能直接用于说明具体的微观问题。在微观层面,并不是所有具体的新闻都反映国家或阶级的意识形态;观点对立的新闻也并不一定就有阶级性,也可能是同一个阶级、集团内部的不同观点,但可以说具有政治性。

报纸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以一致而坚定的复杂方法来施教,即使是最大的谎言,经过不断的重复叙述,亦可成为真理。因为群众对大谎话比对小谎话更容易相信。社会属性: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和社会文化事业的特征。政治属性:新闻事业作为一种阶级舆论工具的特征。经济属性:新闻事业中剥离出来的经营部分作为信息与文化经营机构的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新闻工作的党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立场。

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立场):新闻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

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自觉意识)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贴近”的内涵:贴近实际的内涵;贴近生活的内涵;贴近群众的内涵 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三贴近”是用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立足于基本国情‘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指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正面宣传为主的本义与实质,是要求新闻工作者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实事求是地报道社会主义中国的真实面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还应当讲求宣传的艺术性。

第六章 新闻宣传

宣传的含义:宣传是行为主体借助媒体传播特定内容,旨在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宣传的要素:主体、内容、媒体、形式、对象

宣传的特点:宣传的本质是劝服;以单向传播为主,宣传者处于主动地位;宣传的对象有两大类,同道者和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而以后者为主要对象;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宣传不是万能的,纯粹的技巧必须与环境背景相契合。

宣传的重要作用:个人宣传有利于塑造自身形象,有利于沟通和被人理解,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国家、政党通过宣传可以表达和阐明自己的政策、主张、观点和要求,进而使人们接受这些政策和主张,并为之行动。

新闻宣传:形式多样的宣传的一种,力图以报道新闻而收宣传之效,常采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的紧密联系体现在:新闻宣传包含在广义宣传之中,具备广义宣传的一部分特质,属于社会传播活动,旨在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控;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新闻宣传的特点:新闻宣传必须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宣传要求所报道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新闻宣传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新闻宣传效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接受和满意作为检测标准;新闻宣传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 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对外新闻宣传的定义:对外新闻宣传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和态度。

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第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

舆论: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舆论三要素:公众;事实;意见 新闻舆论的概念: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和表达公众意见,是一种特定的舆论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公众:新闻舆论的主体;事实:新闻舆论的客体;媒体表达:新闻舆论的表达形式

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利于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有助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新闻舆论的现实性:新闻舆论的现实性是指新闻舆论反映对象的时新性和传播效果的现实指导作用;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是指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是指新闻舆论对公众精神和道义上的感染力与感召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因: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做好典型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福与祸;坚持正确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新闻媒体理论导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正确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不应忽视其他方面的导向。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传媒体制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第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含义 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公开性

2、群众性

3、广泛性

4、及时性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监测功能 约束功能 警示功能 反馈功能

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1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3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4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和公众人物。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1、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3、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4、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5、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一)准确监督

(二)科学监督

(三)依法监督

(四)建设性监督 八,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1.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2.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3.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的监督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影响案件的独立审判;

2、给案件当事人带来,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新闻出版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2、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3、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

1、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2.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

3、新闻出版自由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出版自由为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第十章 新闻法治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行政规章;

(六)其他法律依

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四类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法治”:Ruled of law。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意指依法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状态和手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具有普遍遵守的法和保证法得以正确运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关与司法体系。

“法制”:Ruled by law。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十一章 新闻事业管理

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管理

新闻事业管理的对象

1、新闻产品;

2、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传播活动;

3、从新闻媒体剥离出来的单独经营的部分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管媒体

(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

(三)坚持依法管理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五)坚持群众参与管理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体制 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宣传部负责宏观指导,外宣办负责对外宣传管理和协调。十九大后,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职能。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特点

(一)党委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二)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三)法律法规管理与政策管理相结合;

(四)社会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五)新闻行业行为规范管理与道德准则学习教育管理相结合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一)要大力推动管理观念的创新;

(二)深化新闻事业宏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三)深化新闻事业微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第三篇:《新闻学概论》考研必备名词解释

新闻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新闻: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易碎性等非基本特性。一是根据特定的报道内容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二是根据新闻发生地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三是以新闻的时间性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四是根据特定的报道要求和报道形式,同时也考虑到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的本源,即新闻的根本依据和源泉,也即新闻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这是新闻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就要求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反对新闻造假或新闻失实。

3、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

1、记者采访;

2、通讯社电稿;

3、公众来信来稿;

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从其他报刊转载,也是新闻材料的重要来源。”

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联系:新闻来源必须符合新闻本源的要求,新闻本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来源。两者的区别:新闻本源问题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新闻本体的一种思考,而新闻来源则是从专业意义上对新闻材料出处的一种描述。西方新闻媒体一般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5、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只能按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客观的陈述,其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形象、言论和行动,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包括一切具体细节,都必须用准确的文字作真实的交待,不得虚构、夸张和粉饰,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真实性的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真实;二是总体真实。

6、新闻的新鲜性:只有新近发生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新经验,即一切能给人们带来新消息、新意见的具有新意的新鲜事实才有资格成为新闻。新鲜性的两层含义:一是事实要新;二是报道手法要新。

7、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如不能得到及时的传播,新闻就会成为旧闻,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因此,新闻报道总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最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传播给公众。正确处理“及时性”与“时宜性”的关系、“抢”与“压”的关系。

8、新闻的公开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只有公开报道出来,为公众所知晓,为社会所承认,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媒体制作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公众传播。真实性使新闻区别于文学,新鲜性使新闻区别于历史,及时性使新闻区别于普通信息,公开性使新闻区别于情报。

9、新闻法治: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和手段。

10、五要素说或六要素说: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主要人物(何人,Who);新闻事件(何事、What);事件发生的时间(何时、When);事件发生的地点(何地、Where);事件发生的原因(何因、Why)。以上俗称五W。六要素是指再加上一个H,即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How)。全能型导语即五个W和一个H的高度浓缩。新闻要素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从而保持新闻的具体真实。二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三是有助于编辑进一步核对新闻事实,及时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1、硬新闻:所谓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重大信息的报道。这类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可以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它有两个严格要求:一是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二是报道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12、软新闻:所谓软新闻,多指关于社会、市井、风俗、民情等方面的情况或趣闻轶事的报道,也包括带人情味的特写。软新闻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时间性不强,但特别讲究写作技巧。

13、新闻选择:所谓新闻选择,就是新闻从业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和挑选,以确定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行为。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新闻就是挑选事实的艺术。采访、写作和编辑这三个新闻制作的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是价值标准,二是法律法规标准。价值标准包括:新闻价值,宣传价值。

14、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的“五性”: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

15、新闻敏感:所谓新闻敏感,指记者编辑超出常人的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第六感官”等是它的形象说法。它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新闻敏感的强弱与新闻采访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判断那些看来无关紧要的新闻线索,有可能导致发现重要新闻;二是迅速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诸多事实中新闻价值孰主孰次;三是迅速判断这一事实是否为读者所关心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四是迅速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有关,从而挖掘出更重要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一是靠理论的积累,二是靠实践的锻炼。

16、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17、新闻事业:所谓新闻事业,即专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从新闻事业社会属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将新闻事业概括为:运用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新闻事业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人际新闻传播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二是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三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四是拥有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专职从业人员;五是面向社会大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18、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及其组织者运用舆论对社会运行中一切有害现象进行批评、督察、预警的行为。舆论批评(表层位置);舆论督察(主导位置);舆论预警(深层位置)。

19、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传媒为主体进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1、新闻舆论监督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新闻舆论监督是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

4、对新闻传媒自身来说,也是履行社会职责,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的手段。

20、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指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的行为准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共产党的党性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共产党对于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的总的看法,它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处理新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最早明确提出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是列宁。1942年,中共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新闻报道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第二,政治上正确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进行舆论导向。第三,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各级党的机关报和各类新闻单位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工作。新闻单位除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外,还必须遵守宣传纪律。在党领导之下的所有新闻单位,所有新闻事业中的党组织,所有在新闻事业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都不允许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公开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定、指示的报道或言论。有不同意见,应按照党章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向党组织反映。

21、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有两种含义: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社会舆论特别是作为社会舆论主体的公众。

22、新闻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就是以新闻媒体为实施主体所进行的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一是要用受众信服的事实说话,充分发挥事实的作用;二是要在真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言简意赅的解释点评;三是要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四是要在与受众的平等交流中实现引导。

23、邮发合一:自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实行的是“邮发合一”制度。其主要优点是:节约资源;布点全面迅速。其主要不足是:一是增加了一道中介环节,不但提高了报纸的发行成本,而且导致报社生产、销售之间的脱节;二是读者的订报费不能及时回笼,使报社缺少必要的流动资金。

24、自办发行: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因为发行质量和费用问题与本地邮局交涉未果,率先打破了30多年一贯制的“邮发合一”制度,实行自办发行。此后,自办发行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报刊发行的两个主渠道之一。

25、广播收听率:计算受众中广播听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一般可用百分数计算。

26、电视收视率:计算受众中电视观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一般可用百分数计算。决定收听率和收视率高低的基本因素有四个:一是节目的质量,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决定因素;二是节目安排的时段;三是声音或画面的质量(清晰度);四是节目编排的技巧(如要考虑地域文化因素等等)。

27、频道专业化:是目前国际电视传播业发展的一种明显倾向。电视频道专业化,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模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的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从全部是综合频道发展到将要大量出现的专业频道,是中国电视业进一步面向市场跨越的一大步。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如中央电视台除CCTV-1和CCTV-4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外,其余频道全部走专业化频道的路子。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省级台和城市台走得也很快,许多台都已经开办的贴近百姓生活的都市频道、生活频道、娱乐频道、音乐频道、外语频道等。(来自百度)

28、资本经营(资本运营):所谓资本经营,就是将经济实体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视为可以经营的资本,通过兼并、合并、收购、重组、控股、参股、投资等形式,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资本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资本经营的两大功能:一是通过各种合法融资渠道,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资金,以保证媒介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通过合理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按照最优风险收益比率,盘活资本存量或将闲散资金投向市场,增加收益。我国媒介进行资本经营的意义:第一,帮助媒体盘活可经营性资本,激活媒体的无形资本,扩大媒体的品牌价值,使媒体资本迅速增值,实现媒体的超常规发展;第二,帮助媒体克服产业结构单

一、经营空间狭小、利润来源过于集中的弊端,提高媒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第三,帮助媒体改革和完善经营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采编与经营两分开,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第四,帮助实力强、效益好的主流媒体兼并实力弱、效益差的小媒体,促进以市场手段为主来治散治滥,以资本为纽带来实现传媒业的跨地区、跨媒介、跨行业发展。

29、传媒集团化:传媒集团是适应市场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它在“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又跨出了一大步,表明传媒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可以理解为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进展。传媒集团化发展的意义:一是可以整合传媒资源,实现优化组合,从而使传媒更好地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二是部分传媒集团通过上市有望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快了中国媒介市场的整合,提高了中国媒介市场的集中度。

30、新闻自由:16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中提出这一概念。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和接受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一项民主权利,它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新闻自由在本质上应该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公民不受限制地传播和接受新闻的自由,而绝不应该仅仅是新闻媒介的自由权。可是,作为个体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保障这种权利,这种权利常常必须借助于新闻媒介(事业)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才能得到兑现。因此,新闻自由就同时涉及到公民个人与新闻媒介两个主体。

3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在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西方传统的、典型的报刊理论,在二次大战前的几百年中一直具有较大的市场。它认为:报刊活动不应受政府控制,记者可以自由采访,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不管其内容真伪,因为公众有理性对此进行鉴别;报刊作为理性的产物,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可以与立法、司法、行政平行而成为“第四权力”。这种理论强调“观念和意见的自由市场”,但不注意提供可靠的区分自由和滥用自由的界限。所以人们指责这一理论只是一种动听的口号,在现实中不具备真正的基础。实际上,自由报业的发展恰恰造成了观点自由市场的消灭。这是因为,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与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兼并。丧失了报纸的所有权,也就失去了发表意见的自由。

32、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并未完全抛弃自由主义理论,而是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了多家观点,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或限制。它是1947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中提出的;1956年,美国新闻传播学家施拉姆、赛伯特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对之作了详尽的阐述,使之完整化和系统化。社会责任论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的报刊,对社会承担公众通讯工具的主要职能,这种责任是其业务政策的基础。它的责任表现为:在传递消息时,应真实全面地叙述所发生的事实;在交流意见时,应表现并阐明社会目标和价值。为了确保报刊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政府应当干预报刊活动,“如果报刊不自动地负起责任,政府的权力将作为最后的手段来强制它实行这种转变”;“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政府干预公众传播”。

33、新闻控制:新闻控制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的简称,通常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新闻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社会控制的任务既包括对违规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媒介人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新闻控制的主体不仅有国家,还包括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新闻控制必须使社会规范被媒介人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新闻控制的形式:按控制的途径,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前者是新闻自律的一种方式,后者即新闻他律。按控制的手段,可分为经济控制、政治控制和思想意识控制等。按控制的力度,可分为硬性控制和软性控制。按控制的层次,可分为对媒介组织的控制和对媒介人员的控制。

34、讯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才能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3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五种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中,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36、知察权:又称知晓权、知情权、了解权、采访权。在民主社会,公民的知察权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闻传播者的公开报道才得以实现。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是知察权的主要内容。凡政府、公务员及有关人士有意扣压公共新闻信息,或有意传播虚假消息,便被认为侵犯了这项权利。

37、秘匿权:又称“取材秘密”、“消息来源秘密”、“保护新闻来源”、“保守职业秘密”,指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有的国家为确保真实报道和司法正常进行,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在取证程序中新闻传播者不得行使秘匿权。

38、新媒介:“新媒介”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所说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核心的互联网等。

39、受众: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传播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40、核心受众:按传播对象的重要性,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虽然新闻媒体在总体上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但每个媒体以及媒体上设置的各类栏(节)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受众的。

41、受众定位:所谓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节)目的核心受众的过程。在核心受众的确定过程中,着重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受众的区域定位;二是受众的职业、身份定位;三是受众的年龄定位;四是受众的文化教育定位。

42、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43、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44、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45、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46、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47、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48、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49、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50、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5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52、广播的特征?答:一迅速及时,时效性强;二突破空间限制,渗透性强;三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缺陷:一瞬即逝,过而不留和顺序收听,不能选择。

53、电视的特征?答:一是视觉为主,视听兼备;二是现场感强,可信度高;三是近距离观赏,亲切而自由;四是综合艺术,兼容并蓄。缺陷:除瞬间即逝,选择性弱之外,还包括它不大容易用画面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事物的内在规律,许多背景材料,电视画面难以展示;其次是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记者赶到现场已经时过境迁,无法拍摄,即使现场拍摄,有的精彩场面稍纵即逝,抓拍不到就无法以重现。

54、互联网的特征?答: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新型的人类信息交流方式和交往平台,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信息交流系统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二是信息交流资源的分散性和共享性;三是信息交流方式的交互性和综合性;四是信息交流活动的协同性和实时性。

55、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点?答:大容量,高速度,立体性,互动性,选择性,全球性。缺陷: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由于大量信息垃圾的存在使人们在网上搜寻有用信息的效率降低。另外,在传播内容上网络媒体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相互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再如在信息管理上由于管理的成本南宁市,技术难度过大,网络新闻的有序局面尚未建立。另外还有带宽瓶颈等问题。

56、受众意识的树立?答:首先要求传播者明确传播关系构成中,传播者对受众的依赖关系,受众越多其影响也就越大,传播的效果就可能越好。其次传播者既无法选择受众也不可能用任何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压力迫使受众就范,只有尽力改善传播质量以赢得受众的支持,对此传播者必须注意要了解受众,传播多样化,传播内容通俗易懂,传播形式生动活泼等。

57、如何理解受众需要?答:首先受众需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非人为设定。其次受众是由许多个体构成的,他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再次受众需要表现出永不满足的无限多变性,虽然它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并取决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和精神感受方式的影响,新闻受众对新的传播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传播者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勇于创新,以更为新颖,更为贴近受众的方式传播新闻。

58、受众满足的过程是怎样的?答:一,受众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从受众心理过程的总体来看,它是由接收-寻求,被动-主动这样相反相成的心理活动啮合而成的一个有机过程。二,新闻受众处于新闻传播过程的终端,受众处于接收地位,是一个相对被支的角色。但是受众是一个个充满能动性的主体,他们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以及迫切的需要对新闻信息作出鉴别和理解。于是受众由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变为新闻住处的寻求者,而产生了由被动向主动的心理转化。三,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主动寻求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内容的寻求和对新闻媒介的寻求。一般来说,受众接收新闻信息时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倾向在起作用:求知,求新,求奇。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主动寻求是在一定的接收范围内的寻求,而不是脱离接收者的特定位置去进行凭空创造,更不是代替传播者采集,选择事实来制作新闻。

59、受众从接收到接受新闻信息经历了几个阶段?答:三个,第一阶段是接触阶段,指人们开始允看,阅读或收听新闻;第二阶段是意义转换阶段,受众根据自己的认识,对接触到的新闻进行归纳分析,作出各种价值判断;第三阶段是接受阶段,通过意义的转换,其中的部分新闻住处为受众所接受,并对他们的决策,认识和行为等等产生明显或隐约的影响。

60、舆论的特点?答:首先它总是针对某一现实问题的共同意见,因此舆论具有社会客观性,是社会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次舆论是以意见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因而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再次舆论是完全出自舆论主体的自发或自觉的行动。因而具有非强制性特点。最后在同一社会中舆论形态总是丰富多样且非常复杂的。

61、舆论与新闻的共同点与区别?答:共同点即它们都是公开传播的,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出反应。区别:首先新闻以传播信息为第一要义,它着眼于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而舆论是众人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特定事实所表示的意见;其次新闻要以尽可能客观,公正,全面的态度反映事实,报道事实的真相,而舆论则带有鲜明突出的倾向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再次新闻寻求受众的共同兴趣,传播得越广泛越好,追求无差别的覆盖面,而舆论的传播则具有一定的影响企图,而且是在利益相近的人们中间传播,其范围往往被利益,地位,观念所框定。

第四篇: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4.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1)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是w,故也称“五个w”。

6.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8.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1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2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3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4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

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

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

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 1)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5)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6)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迅速及时,时效性强;2)无远弗届,渗透性强;3)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一瞬即过,不易保存;5)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 1)现场

感2)亲切感; 3)简洁明了;4)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 5)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 1)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2)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

作品和教科书。2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文学作品。3是迅速及时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4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区别于书信、内容简报、军事情报

15.新闻事业一般功能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个目的便是获知信息。没有信息,新闻媒介就没有作用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新闻媒介强大的宣传作用是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的 3实施舆论监督:新闻媒介是“第四势力”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16.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1新闻媒介提供了世界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新闻失实、信息污染也干扰

误导了受众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也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也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也诱发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17.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主要任务?江泽民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是: 1)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 3)监督党和国家工作人员; 4)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5)提供各方面有关信息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⑺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18.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

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19.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以赢利作

为最终目标,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它是公私兼顾的双轨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电视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20.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普遍服务原则,编营分离原则,受众中心原则

21.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3决定着新闻媒

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22.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与性信息的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23.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24.新闻真实性: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经的起核对。

25.新闻失实表现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26.“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1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②办好党报是新闻事

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③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④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27.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28.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新奇性,接近性,趣味性。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29.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

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5)有熟

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30.30年的四次跨越: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第三次跨越:

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

31.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1)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控改革主导权2)从观念创新走向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成为新闻改革的主动力3)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新闻报道成为新闻改革的主攻目标4)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中国党报打造主流媒体。

32.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A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含义: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而不倦的探讨。在我国,就是新闻媒介的揭露、批评报道,实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B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维护国家和人民地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C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特点: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视社会效应性

D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独立负责同时,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各级党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E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1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2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3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干群关系,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F舆论监督的范围:1监督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符合法定的程序;2监督国家发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施;3监督国家所有遵纪守法、勤政廉政;4监督市场运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5监督社会的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33.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

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34.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

35.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

心的规律。

36.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什么作用: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

证新闻来源不失实。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7.新闻类别: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按新闻发生地

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38.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最基本的特点: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一般特点:

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2)扩展性3)组合性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

39.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1)宣传者2)宣传对象3)宣传内容4)宣传场合5)宣传时机6)宣传动机7)

宣传方法

40.舆论的特点:1)公共性 2)公开性3)急迫性4)评价性5广泛性

41.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

42.媒体融合的影响:1带来媒体结构的转变2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新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课题3对

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影响

43.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

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4、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

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44.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

制等。

45.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1)私营媒介2)公营媒介3)国营媒介:

46.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我国新闻

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47.新闻指导性概念及具体表现: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

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具体表现为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48.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具体做法: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

中③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49.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①图解政策的做法②公告式和命令式的做法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

50.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

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形式上:新闻和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喜闻乐见。

51.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

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52.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性: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

立场;推动、指导我国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53.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关系1)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统一;2)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

3)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4)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统一。

54.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①一致性②针对性③普遍性④典型性⑤时宜性

第五篇:新闻学概论 考试重点

新闻学概论

1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总结了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吸收了世界其他国家新闻事业的有益成果,并经过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的。

2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不仅传播新闻,同时也传播真理;不仅报道事实,而且表达观点;不仅给人以信息,而且向人揭示事件的本质,展示事件发展的趋势。

3新闻的定义陆定一1943年9月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问中提出,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现实性、导向性和影响力

5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6社会舆论引导工作要把握好两个重点:社会热点引导和重大突发事件引导

7对待各种新闻理论,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新闻工作实践,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和借鉴,汲取一切有意成果,但决不能全盘照搬。

8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

a推动经济发展b引导人民思想c培育社会风尚d促进社会和谐e新闻事业作为中国认识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祖国统一,树立国家形象,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方面也担负着重要职责。

9新闻的基本特征a真实准确b内容新鲜c报道及时d传播公开 10.新闻五要素,以及如何变为六要素,哪六要素?

五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

六要素加H(How,怎么样)七加m意义“怎么样”和“为什么”两个要素多处于“显在”和“隐在”之间,既可以直接感知,有需要理性分析

11新闻宣传的概念:新闻宣传是行为主体借助媒体传播特定内容,旨在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12新闻舆论的概念:新闻舆论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和表达公众意见,是一种特定的舆论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 13三贴近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意义p101 3)基本要求

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②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③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14新闻的定义: 两种新闻定义:一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表现出新闻的形式

二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现出新闻的本质 15新闻价值取向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索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

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①阶级立场 ②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③新闻政策 ④新闻宣传价值 ⑤新闻媒体定位

二、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1 6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新来的能力和程度

1、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3、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17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 ②坚持依我为主,用事实说话 ③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④努力掌握主动权、话语权 ⑤讲求传播艺术 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18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要注意搞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对网上具有倾向性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②加强正确引导,畅想网上主旋律 ③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9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①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 ②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 ③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 ④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20如何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①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②从整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③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②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⑤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⑦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⑩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领地位,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对革命、建设和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极大损失。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1)新闻工作具有阶级性和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

2)坚持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3)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24新闻舆论监督

含义: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主要特征:①公开性、②广泛性、③及时性

功能:①监测功能、②约束功能、③警示功能、④反馈功能 地位和作用:①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体现

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25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原则的操作规范包括哪几个方面 1)以倒金字塔方式在第一段简述新闻事实 2)以五个W报道 3)以第三人称语气报道 4)引述当事人的话语 5)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 6)不采取立场

7)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 26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广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新闻、服务社会 27走转改

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的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而开展的活动 28减少伤害原则记者应当

①同情那些因新闻报道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人

②采访和使用那些陷于悲痛中的人的照片时,要格外谨慎。要明白采访报道可能伤害他人和使其不安。追逐新闻并不意味着可以自以为是 ③要明白普通的百姓比公众人物有更多的隐私权。公众人物、官员是刻意追求权力影响和公众关注,而普通百姓的个人隐私权应受保护,若对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才能例外 ④品味高尚,勿以耸人听闻迎合公众

⑤谨慎处理或保护少年嫌犯和性犯罪受害者的身份 ⑥在证实检控之前,要明智处理嫌犯罪名

⑦要注意公众知情权与犯罪嫌疑人的公正审讯权的平衡

29回避原则

1、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具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2、新闻采编人员采访报道涉及地区系本人出生地、曾长期工作或生活所在地

3、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存在具体的经济、名誉等利益关系

30新闻与宣传有什么不同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信息的叙述,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新闻传播的归宿就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比较复杂一点。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这就是说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是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所以宣传行为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它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者只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人物就完成了 宣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宣传;一类是商业宣传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结合起来呢? 这是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即使是最客观地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即便如此,有一点我们需要确认:新闻和宣传不是一回事 他们的表现方式不同: ①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②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③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④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 ⑤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⑥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31写出学界关于我国新闻规范的基本原则

①真实准确、②客观平衡、③时效原则、④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自主的原则、⑤减小伤害原则、⑥更正与答辩原则、⑦回避原则 32你认为应当如何定义新闻,业界关于新闻有哪些定义类型

一、新闻是新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新闻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 对象,把握新闻的本质,理解新闻的特征,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给新闻下定义,实质上就是揭示新闻的本质,概括新闻最基本的一些特征。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给新闻下定义,最基本的一点是,这种定义必须是“关于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简要概括”,这就是新闻定义的内涵。对于新闻学特别是理论新闻学来说,新闻就是一个学科标记性的概念,因此,如何界定新闻概念,就有不可寻常的重要意义。

二、新闻定义的基本范式与类型

1、新闻定义的两种范式

1)学院派范式

2)实践派范式

2、新闻定义的基本类型

1)从定义所选择的本位出发,可以分为

传者本位型、受者本位型、信息本位型

2)根据不同新闻定义对新闻界临近概念的选择,可划分为:报道型、事实型、信息型、手段型 33如何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诉求

一、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1)深入掌握党的理论和路线 2)认真学习政策、法律、纪律 3)虚心向群众学习4)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 5)学好新闻业务知识

二、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1)调查研究能力 2)社会活动能力

3)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应变能力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表达能力 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7)使用现代化传播技术的能力

下载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木工程概论名词解释重点

    1土木工程: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2基本建设:国家将工厂、矿井、铁道、公路、桥梁、农田水利、商店、住宅、医院、学校、给水排水、 煤气输送等工程建设称为基本......

    新闻学概论

    名词解释 1.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2.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背诵版)

    1、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 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 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5、 真实准......

    新闻学概论练习题

    什么是软新闻 什么是新闻价值 什么是客观报道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协同自律 简述对新闻自由限制的途径 简述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的新闻自由所包含的内容 什么是受众心理......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 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2、 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3、 辨析是要专才还是广学?对......

    新闻学概论复习

    1. 新闻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原因, 发生的事情 2.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指新闻传播者在相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信 息的搜集、选择并向社会传播的......

    体育新闻学概论.

    课程代码:XWC521 体育新闻学概论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共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对......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