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共5篇]

时间:2019-05-12 17: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

第一篇: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2、开放课堂

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3.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4.形成性目标

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5、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6.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7、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1、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导生制

导生制的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3、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6、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

7、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8.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1、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不正确。

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团体在考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评价。

2、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程类型。正确。

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正确。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4、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不正确。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行为及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维持、定向的作用。

5、选择教学方法时只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不正确。

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特点;根据学生实际特点;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6、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不正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

7、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是有区别的。

正确。

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

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

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

8、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正确。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因为分层教学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

1、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2、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3、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

4、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课堂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

5、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6、接受式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接受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接受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最后,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接受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

其缺点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及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1、发现式教学的含义和优缺点。

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其最大的缺点是教学过程费时较多。

2、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⑴ 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与革新。

⑵ 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新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突破了传统评价那种甄别与选择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⑶ 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⑷ 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3、为什么说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功能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时,学生为了满足内部需要,就会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其次,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时,这种教学目标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

再次,当教学目标的难度适中时,这种教学目标能够较明显地起到激励学习活动的作用。

4、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怎样的关系?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而成的课程。其优势在于:第一,它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二,它有助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它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其缺陷是,容易导致对学生的需要、经验的忽视,导致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忽视,导致对现成知识的死记硬背。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其优势有:第一,它能够充

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第二,它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其缺陷在于,容易导致对文化遗产、对系统的知识学习的忽视。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有利弊,二者之间优势互补,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以学科课程为主,以活动课程为辅。

5、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第二篇:2017春西南大学《学习心理学》网上作业

1、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在学生方面引起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称作()。

C A.蔡戈尼克效应

B.德西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霍桑效应

2、移去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强一个反应发生可能性的过程叫做()。

A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3、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A)。√此题回答正确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4、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头”的心理学家是(D)。√此题回答正确

A.皮亚杰

B.格赛尔

C.科尔伯格

D.维果茨基

5、某教师对喜欢乱发脾气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种方法叫(√此题回答正确

A.正强化

B.惩罚

C.消退

D.负强化

6、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此题回答正确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华生

D.斯金纳

C)。

7、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B)。√此题回答正确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8、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B)。√此题回答正确

A.试误学习

B.顿悟学习

C.接受学习

D.有意义学习

9、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D)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移去性惩罚

10、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B)。

A.4遍

B.6遍

C.8遍

D.9遍

11、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B)。√此题回答正确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12、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C)。√此题回答正确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13、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D)。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14、学生在已具备“哺乳动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鲸是一种哺乳动物”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B)。√此题回答正确

A.总括学习

B.派生类属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3个维度的是(B)。√此题回答正确

A.可控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内外因

16、在解释遗忘的各种理论中,适合于解释有意义学习中遗忘的是(B)。√此题回答正确

A.干扰说

B.同化说

C.痕迹消退说

D.压抑说

17、单项选择题: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C)。√此题回答正确

A.5±2个组块

B.6±2个组块

C.7±2个组块

D.9±2个组块

18、与程序性知识含义相当的是(B)。√此题回答正确

A.技能

B.智慧技能+运动技能

C.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D.智慧技能

19、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B)。√此题回答正确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20、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C)。√此题回答正确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模仿

21、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B)。√此题回答正确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22、在下列陈述中,最接近学习本义的是(A)。√此题回答正确

A.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B.获得种族经验的过程

C.个体行为变化的过程

D.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23、首先开展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研究的心理学家是(B)。√此题回答正确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托尔曼

D.斯金纳

24、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指的是归因于(C)。√此题回答正确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25、按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品德方面的学习从基本方面说,应属于(D)。√此题回答正确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运动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26、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B)。√此题回答正确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舌

27、名词解释:建构主义

答: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28、名词解释:先行组织者 本题参考答案: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

29、试论述行为主义学习观存在的问题。本题参考答案: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对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也存在问题,受到了种种批评。

1)最主要的批评就是他试图以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来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显然是过于偏狭,同时他根据对动物的强化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加区分地运用到人的学习之上,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本质的区别,这也是错误的。

2)其次,作为联结派学习理论之一,斯金纳显然摆脱不了联结派观念的局限,没有对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的机制和内部过程进行研究,他对学习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对学习的一些外部条件,如强化与惩罚等方面,不注重人的知识学习的内部机制。

3)就是行为主义的极端机械论、庸俗进化论和还原论的错误立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他的理论不能回答:如果科学仅仅停留在经验描述而没有理论指导,科学如何才能发展?等等。

30、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观点对教学的启示。本题参考答案:

答:为了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应考虑:

(1)

整理好教材,提高教材的逻辑意义水平;

(2)

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看其是否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3)

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

(4)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31、简述行为改变的设计方案。本题参考答案: 答:

设置行为目标

确定合适的强化物

选择改变行为的程式

实施程序并记录结果

评价进展情况并在需要时修改

32、简述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本题参考答案:

(1)以内部动机的作用为主(2)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目标

(3)合理奖励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6)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竞争教育

33、概念辨析: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本题参考答案:

答: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34、概念辨析:呈现性惩罚和移去性惩罚 本题参考答案: 答:呈现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移去性惩罚,实际上并非是将惩罚移走,而是移去某一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

35、概念辨析:同化与顺化 本题参考答案: 答: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而顺化则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36、名词解释:普雷马克原理 本题参考答案:

答:运用偏爱的刺激来强化不偏爱刺激的过程。

37、简述皮亚杰发展理论存在的不足。本题参考答案:

1)其提出的阶段理论存在问题

2)对发展的社会因素重视不够

3)发展概念不足

4)智慧的生物学解释以偏概全

5)平衡概念解释的局限

38、名词解释:自我效能感 本题参考答案: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也可称为自我能力感。

39、名词解释:罗森塔尔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答:罗森塔尔效应指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而对学生的期望又往往会变成学生的现实表现的一种现象。

40、名词解释:有意义学习

41、概念辨析:立即强化与延迟强化 本题参考答案:

前者指个体表现正确反应后,立即提供强化物;后者指表现正确反应后,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提供强化物。

42、名词解释:内部动机 本题参考答案:

答:内部动机则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等。

43、概念辨析: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本题参考答案:

陈述性记忆主要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

44、简述增进记忆与减少遗忘的方法。本题参考答案: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4)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

5)识记的数量和程度要适当

45、名词解释:负强化 本题参考答案:

答:负强化则是指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过程。

46、名词解释:外部动机 本题参考答案:

答: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47、名词解释:程序性记忆 本题参考答案: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

48、名词解释:情节记忆 本题参考答案:

情节记忆接受和储存的是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事件的记忆,它所保持的信息总是与个人生活中特定的时间或地点相联系,具有自传体的性质。

49、简述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的区别。本题参考答案:

1)一级强化物是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2)二级强化物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效果。

答:一级强化物是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批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自身获得强化竞争力。

50、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本题参考答案:

1)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的唤起;

5)情境条件。

51、简述发现学习的利与弊。本题参考答案: 1)积极方面:

发现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内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适合于问题解决学习。2)消极方面:

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不能成为传授系统知识的主要方法;发现学习的教学指导难于为教师掌握;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52、简述皮亚杰关于学习原理的论断。本题参考答案: 1)学习从属于发展;

2)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

3)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

4)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需的;

5)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53、简述不同遗忘理论的主要观点。本题参考答案:

(1)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导致的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导致的(3)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起的(4)线索-依存遗忘说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消失,遗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

(5)同化说认为遗忘有消极与积极遗忘之分,积极的遗忘是学习到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可以代替低级的,从而使低级的观念遗忘;若原有知识不巩固,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或者旧观念代替貌似相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或者对新知识作曲解,从而导致记忆错误,这是一种消极的遗忘。

54、简述皮亚杰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本题参考答案: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以上)。

55、概念辨析:移去性惩罚和呈现性惩罚 本题参考答案:

移去性惩罚,实际上并非是将惩罚移走,而是移去某一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呈现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

56、名词解释:自我提高内驱力 本题参考答案:

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驱力。

57、名词解释:前摄抑制 本题参考答案: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58、试论述行为主义的教学含义。本题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1)行为矫正在课堂中的应用: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

2)培养学生自己调节或监控学习行为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学

59、名词解释:学习共同体 本题参考答案:

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60、名词解释:上位学习本题参考答案: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61、名词解释:学习本题参考答案:

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6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本题参考答案:

1)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教学

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 3)教育应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63、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内涵。本题参考答案:

答:1)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佳的教学。

2)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也应采取适应的手段。3)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三篇:2016年春-西南大学《教学论所有作业

2016年春《教学论》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5、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性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17、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18、课堂:是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并布置好学习环境,并提供指导

19、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0.难度:难度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各种问题的难度。

21.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判活动的效果。第二次作业

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1)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2)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3)培养与发展个性。2.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答: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3.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艺术性教学阶段。

4.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答: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任务分析;(3)起点行为分析;(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7)设计教材选择与开发;(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监控与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即教师要明白这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要养成哪些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教学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

(3)教学方法恰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4)课堂组织得当。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师生积极性高。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是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教学效果显著。6.形成性目标的含义和优点。

答:形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形成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过程性、逐渐形成性,这克服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拓展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

7.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答:把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积极反应,反应后即刻反馈,尽量降低错误率,教学应自定步调。8.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什么? 答:(1)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2)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

(3)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9.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答: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

10.为什么说教育目标包含教学目标? 答:(1)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11.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答:(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3)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12.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课堂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

13.为什么说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答:(1)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

(2)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14.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答: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15.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⑴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和作用。⑵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⑶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16、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答: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1)组织教学,既是课堂管理又是指示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引起学生注意的过程。说它是课堂管理,是指教师要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维持课堂纪律和秩序。

(2)检查复习,是指检查学生的课外预习或复习情况,已学过的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当复习旧知识等。检查复习可起到旧课向新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课的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程序。(4)巩固新教材,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新教材的基础上,当堂能牢记或熟练掌握新教材。为了巩固新教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自学辅导、练习或概括性讲授等方法。(5)布置课外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新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或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发展做准备。预习是教学取得主动的重要保证,不可忽视。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

17、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包括哪几种形式?

答: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有以下五种形式: 1.领导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

18、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以问题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2)要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已有的和可能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第三次作业

1.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答:错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2.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学评价应以教师的外部评价为主。

答:错误。教师的外部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就很难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正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教学目标的表述包含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两个要素。答:不全面。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5.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正确。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论中的一个基本教学规律。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就是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学习会极大地左右他们的态度和性格。比如,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或机械地模仿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则往往养成盲从的态度和性格;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地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养成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实现目标的态度和性格。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6.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即教师的教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答:错误。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不全面。所谓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所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教师的专业成长。

8.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正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答:错误。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10.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答:错误。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行为及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维持、定向的作用。

11.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把学生考试分数和考场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答:错误。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表现行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比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

12.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

答:错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教学理念、结构、程序。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是有区别的。

答:正确。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

14、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答:正确。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第四次作业

1、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 答:(1)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

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2)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3)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4)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2.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 答:所谓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所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学生的角度看,课程教学活动是他们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0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探究,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得到满足,使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从教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完成外界所交付给他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单向付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逐步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和动机,意识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等,而这些对于教师的发展完善而言,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教师能够在自己事业追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同时也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3.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人类的一般认识总是始于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与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3)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养与教育彼此具有相对关联性,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4.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发展趋势是:(1)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与革新。(2)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新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突破了传统评价那种甄别与选择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3)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4)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5.分组教学的优点。答:分组教学的优点有:

(1)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甚至不同的兴趣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照顾了学生的差异。(2)有利于“英才教育”。班级授课,教师组织教学时更多是面向中等学生,优生常感到“吃不饱”和太容易而厌倦学习。分组教学能较好照顾尖子学生的特点,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和 需要,有利于英才的培养。

(3)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6.如何优化师生人际关系?

答:优化师生人际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障;(2)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3)解决好相关师生问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4)掌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7.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及二者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怎样的关系? 答: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学科课程的优点在于:

(1)以浓缩的形式集纳人类在各个基本学科领域探索的成果,间接经验的容量较大,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2)便于按知识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有以下几点:(1)科目繁多的学科课程导致总体课程体系臃肿不堪,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2)学科课程以分门别类的方式组织和编排,而学生的现实生活却是完整的,这种课程上的人为的割裂,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3)由于学科划分过细,造成知识面过窄,内容偏深偏难。(4)各学科相互分离,彼此孤立,造成学习内容相互分离甚至脱节。

(5)具体的某门学科课程对于该学科的一位未来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缺乏联系。学科自身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往往有冲突,学科教师面临这种冲突时,往往容易牺牲学生的利益,迫使学生服从学科的要求。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1)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2)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3)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课程的综合性,主张以社会生活问题来统合各种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活动课程的缺点主要有:

(1)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功利主义”;

(2)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

(3)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的教师而言,活动课程的组织较困难。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关系: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两部分,活动课程和学课程都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是二者发挥作用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学科课程的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系统文化知识,具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活动课程的目标则在于通过各类实际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第一,两类课程在目标上是一致的。第二,两类课程在内容上是互补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内容的知识的互补。二是不同形式的知识的互补。第三,两类课程在学习活动方式上是互促的。第四,两类课程在功能上是整体优化的。

综上所述,可以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概括为:两类课程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所占的课时比例有多少之分,但在功能上无轻重之别。也就是说,两类课程既相互统一,又各有自己独特的育人功能,又有机结合,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服务。同时,因为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学科课程占课时总量的绝大部分,活动课程占课时较少。但是活动课程的功能与学科课程同样不可或缺,无论缺少哪一类课程,学校的培养目标都难以实现。

8.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 答:(1)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是指以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武装年轻一代,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他们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即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在三者中,知识是中心环节,它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基础。教学功能是教学过程最主要的功能。教学功能也是教学过程最原始的功能。(2)发展功能 发展功能是指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审美感,并使他们获得情感、意志方面的修养,还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机能和实践能力,即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力以及情感。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从表面上看,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向青少年一代传递人类和民族的科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但教学过程内在的深刻性在于它还担负着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过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密切联系着的。教学功能与发展功能是密切联系的。(3)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年轻一代通过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与发展,接受自己所处社会的影响。即处理好科学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世界观培养等方面的关系。

以上学校教学所须完成的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其中,教学的功能是基本的,因为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所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特点。教学和发展是教学过程的两大功能,两者都不可有所偏废。研究表明,知识的掌握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脱离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技巧的形成,能力便失去了赖以形成的手段和借以表现的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发展智力、能力,并且以发展了的智能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达到两者的统一。

9.发现式教学的优缺点。答:发现式教学法的优点有:一是提高知识的保持,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二是增加智慧的潜能,因为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便于他们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三是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感和成就感;四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式教学法的不足有: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个人发现,容易忽视课堂教学和教科书的作用;二是形成知识系统的效率不高,难度较大;三是不太适宜知识基础较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带来更多的自卑、恐惧或逃避心理,广泛使用会增加教学和学习的困难和负担

第四篇:西南大学教学论四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5、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性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17、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18、课堂:是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并布置好学习环境,并提供指导

19、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0.难度:难度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各种问题的难度。21.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22、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判活动的效果。

第二次作业:

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1)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2)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3)培养与发展个性。

2.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答: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3.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艺术性教学阶段。4.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答: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任务分析;(3)起点行为分析;(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7)设计教材选择与开发;(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监控与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即教师要明白这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要养成哪些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教学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

(3)教学方法恰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4)课堂组织得当。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师生积极性高。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是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教学效果显著。

6.形成性目标的含义和优点。

答:形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

其优点是形成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过程性、逐渐形成性,这克服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拓展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

7.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答:把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积极反应,反应后即刻反馈,尽量降低错误率,教学应自定步调。

8.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什么? 答:(1)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2)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

(3)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9.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答: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10.为什么说教育目标包含教学目标? 答:(1)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11.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答:(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3)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12.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课堂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13.为什么说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答:(1)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

(2)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14.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答: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15.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⑴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和作用。⑵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⑶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16、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答: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1)组织教学,既是课堂管理又是指示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引起学生注意的过程。说它是课堂管理,是指教师要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维持课堂纪律和秩序。

(2)检查复习,是指检查学生的课外预习或复习情况,已学过的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当复习旧知识等。检查复习可起到旧课向新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课的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程序。

(4)巩固新教材,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新教材的基础上,当堂能牢记或熟练掌握新教材。为了巩固新教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自学辅导、练习或概括性讲授等方法。

(5)布置课外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新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或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发展做准备。预习是教学取得主动的重要保证,不可忽视。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

17、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包括哪几种形式?

答: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有以下五种形式: 1.领导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

18、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以问题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2)要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已有的和可能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第五篇:西南大学《行政管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定稿)

1:[单选题]最早把生态学引入行政管理学的是谁?

A:约瀚.高斯

B:弗雷德.W.利格斯

C:马克思

D:王沪宁

参考答案:A

2:[多选题]提出和发展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杰弗逊

D:威尔逊

参考答案:ABC

3:[多选题]亚当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是:

A:充当“守夜人”

B:“积极干预者”

C:“管得越少越好”

D:“看得见的手”

参考答案:AC

4:[多选题]我国政府机构的主要缺陷是

A:封闭性较强

B:层次较多

C:结构不合理

D:未依法进行编制管理

参考答案:ABC

5:[判断题]“有限政府”要求政府的行政范围主要限于“社会不能”、“市场不灵”的领域。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无能为力。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正比例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分立”。

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将”十一五计划”改为"十一五规划”表明我国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主体性作用。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加入WTO之后,参与国际竞争,要求提高我国的政府能力。

参考答案:正确

11:[多选题]当前建设、完善和发展我国政府职能的重点是:

A:培育市场主体

B:培育市场体系

C:成为真正的公共行政主体

D:成为主要的投资者

参考答案:ABC

1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行政的根本任务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行政以什么为后盾?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政权

参考答案:D

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的本质是:

A:人民的“公仆”

B:领导者

C:决策者

D:官老爷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我国<国家赔偿法>采用: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违法责任原则

D:过错和违法双原则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行政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公开性

B:利益最大化

C:公共利益

D:非赢利性

参考答案:C

4:[多选题]政府收费包括:

A:使用者费

B:规费

C:税费

D:个人所得税

参考答案:AB

5:[多选题]公债与政府收费最大的不同在于:

A:自愿购买

B:强制性

C:非强制性

D:按期偿还和付息

参考答案:ACD

6:[多选题]1873年的勃朗哥案件的判决,确立了行政法意义上关于国家行政责任的哪三原则:

A:国王不能为非

B:国家官员因过错造成对公民权益的侵害,国家应对官员的过错承担责任

C: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不同,对行政责任应当适用不同于民法的特殊规则来处理

D:行政责任案件应当由行政法院管辖

参考答案:BCD

7:[多选题]按照权力的来源,权力可分为:

A:自有权力

B:分享权力

C:再分离权力

D:非正式权力

参考答案:ABC

8:[多选题]西蒙把决策分为哪两种:

A:正式决策

B:非正式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参考答案:CD

1:[单选题]1995年起施行的什么法标志着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正式建立?A:民法通则

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行政诉讼法

D:国家赔偿法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发现问题就是找到现实与可能之间的:

A:差距

B:协调性

C:一致性

D:复杂性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行政首长首先要向哪个负责?

A:人大

B:人民

C:国务院

D:上级

参考答案:B

4:[多选题]行政领导者所拥有的职权包括:A:人权

B:事权

C:财权

D:合法权

参考答案:ABC

5:[多选题]公共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公共预算管理

B:公共收入管理

C:公共支出管理

D:公共部门会计

参考答案:ABCD

6:[多选题]一般把公共支出分为哪两种?A:吃饭性财政支出

B:建设性财政支出

C:购买性财政支出

D:转移性财政支出

参考答案:CD

7:[多选题]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的: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参考答案:ABCD

8:[多选题]政府采购的模式有:A:个人采购

B:分散采购

C:集中采购

D:联合采购

参考答案:BCD

下载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春西南大学《教学论》网上作业[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南大学教育学和教学论本科课程论作业5篇

    第一次作業 (一)以例证方式分析心理学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答〆心理学对课程的影响,最明显地反映在课程编制过程的各个方面。 首先,尽管课程目标的实质内容主要是由社会政治和经......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花卉学》网上作业汇总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 花卉学 网上作业汇总 [判断题] 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是腊梅、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荷花、桂花、水仙。 错误 国花是表征国家的花卉。正确......

    西南大学2015中国古代诗歌网上作业答案

    收藏 分享 1 《中国古代诗歌》作业 第一批次 1.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 正确答案:B 2.创立近体诗格律的是"沈宋体”。 正确答案:正确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正确答......

    2016年西南大学教学论

    1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叫做(发现式教学)。 2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 形成性目标 。......

    《小学数学教学论》西南大学电大作业答案2016

    《小学数学教学论》 试述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的教学策略: ⑴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⑵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简......

    201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大全)

    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1:[单选题]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A:教给学生认知知识B:激发学生主体外在学习动机 C:引导学生进行“出声口语”训练D:加强策略性知识的传授 参......

    西南大学(0812)管理经济学网上作业答案(模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春季 (0812)《管理经济学》网上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l.管理经济学认为,企业的长期目标是( )B:企业价值最大化 2.机会成本是指( )A:在选择一个行动方......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学前教育课程论》网上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学前教育课程论》网上作业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 幼儿园园长如何才能提高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认识。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