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操作
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操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设计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求学生口答的;另一类是要求学生笔答的。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第一类问题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这类问题设计得好,就像教师手中拿了一把金钥匙,能巧妙地开启学 生思维的门扉,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否则,不但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还会破坏学生的思维品质,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下面试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口答性问题的设计。
一、问题的数量要适当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而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则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要适当把握问题的数量。如果曲解“启发式”,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势必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一个接一个的琐碎问题。使学生只忙于随口应答,没有思考回味的余地。久而久之,“满堂闷”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养成随意应答的不良习惯。问题设计过少也不行,那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松懈下来,形成慢节奏的心理定势,而且课堂活动会显得拖沓,松散,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训练和培养。
那么,一堂课设计多少问题是否有一个硬性规定呢?没有。问题设计的多少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异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来说,一个问题提出以后,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一边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一边思考如何应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穿插朗读、默读、圈圈、画画、注注,讨论、交流等活动,做到讲读结合、动静搭配、急缓协调。这样,既能有效地使所设计问题的数量适度,只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问题的难易要适度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问题设计也如此。问题太容易,学生会不加思索地随口应答,答多了就觉得索然无味,而且思维得不到训练。问题也就失去价值。问题不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课堂气氛变得沉闷、紧张,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因此。教师在备课设计问题的,一定要考 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问题以多大难度为宜呢?从比例看,一个问题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会回答则为宜;从思维角度看,以学生“眺千跳”能摘到“桃子”为好。如教学{飞夺沪定桥》第6自然段时,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①沪定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②这段课又从哪几方面写了夺桥的困难?⑧作者为什么要写夺桥的困难?显然,第一个问题太容易,学生可直接依借课文内容回答,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第二个问题要从课文的描述中归纳出桥的特点,难度加大,不思考难于回答:第三个问题,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向文章深处思考,初步涉及中心思想,难度更大,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三个问题,三个层次,这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问题的难度。
三、问题的提出要适时设计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除了掌握数量、难度和其它技巧外,还应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一般来说。设置悬念的问题,可在讲读之前捉。如教学《一个苹果},一位教师在开讲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苹果是一种很平常的水果,同学们想吃的的候一口气可以吃上几个。可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七位志愿军战士,在几天没喝水的情况下,居然吃不完一个小小的苹果,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在整堂课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去解开疑团,讲读之中的问题,最好提在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之后,如教学《给颜黎民的信》,针对第4自然段,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不去龙华看桃花?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学生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对龙华的情况一无所知,因此,尽管这两个问题提得很有必要,可学生难以回答。所以提问前要让学生知道,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龙华是国民党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的所在地,鲁迅的青年朋友——李求实等五位革命作家,于1 9 3 1年2月7日在龙华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就能回答那两个问题了。
四、问题要相机调控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活动。因此,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甚至会出乎教师的意料。这种情况即使再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避免。遇到问题障碍,关键在于教师要凭借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机对教学进程进行调控。调控要以启发为主。灵活机动。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在讲到小扬科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而遭毒打致死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杀害小扬科的罪魁祸首是谁?这时大部分学生答不上来,有的说是更夫,有的说是管家。显然,学生在认识事物、分析现象过程中,出现了障碍。这时,教师应相机进行调控,及时增加教学环节,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扬科如果生长在新中国,会有这样的不幸遭遇吗?这问题像一块跳板,使教学进程沿着目标正常运行,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讲到“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的,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句中为什么用“敢”?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于是。教师启发:“你平时擦火柴有没有敢不敢的问题?为什么小女孩有这样的问题?”这一启发,学生马上就答出来了。遇到障碍,切忌把原来设计好的问题丢掉,又“另起炉灶”,或者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都不利于锻炼学生思维。
第二篇: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问题
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问题
一、立论的依据
以本课题作为学校总课题的一级子课题和“夯实教学基本功”的切入口,理由如下:
(一)科学设计课堂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新课程的课堂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老师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有的一节课能设计几十个问题,问的学生晕头转向,课堂被 “问”得乱七八糟。如何科学设计课堂问题,问题是“问”得是否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得多少虽不能以次数的多寡论,但总有一个适度问题,同时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科学,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二)科学设计课堂问题能发掘学生的潜力
人类的大脑内部有千亿个神经细胞,这已是科学上不争的事实,然而,人脑的力量虽令人敬畏,却也难以捉摸。唯有先懂得如何去开发脑中的无限潜能,才能真正运用这份力量。我们必须先接受一个观念,那就是真心的相信人与生俱来的潜力还没完全展现出来。课堂教学设计中如果能科学设计问题,能使人的智力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反之,人的智力活动就会受到压抑。
(三)科学设计课堂问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经常讲,要研究大纲、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如何研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教学中是否能准确地得以把握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去突破重难点,这个值得我们思考。科学设计课堂的问题能突破难点,能克服学生畏难思想。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得到了提高。
二、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理论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二期课改全面推行。二期课改最富有创意之处是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期课改适应了新时代的教育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学效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的好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掘学生潜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对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各种问题的设计,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首先,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什么问题上,通过什么问题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研究的意义之一。其次,一个教学设计中通过什么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人生知识和经验储备,是我们研究的这个问题的又一意义。
最后根据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能通过讨论、探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意义之一。
三、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度”,夯实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通过本课题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重点。切实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研究的内容
1.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设计问题进行教学。2.在政治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设计问题进行教学。3.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设计问题进行教学。
四、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
五、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篇:浅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季老师谈到的导学案过程设计的流程非常清晰,在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认为流程设计中的问题设计比较重要,下面我针对问题设计部分谈一谈我的做法。
在数学代数部分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学习研究,要达到建构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因此在《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内容中我是设计的,首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课本内容先设计一个可以利用的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此问题在设计时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把学生引向新知,同时激发他们对问题研究的兴趣。
下一个环节考虑到探究性的知识一般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因而在设计问题时,我将分层次设计,让问题层次的难度逐渐提升,促使学生利用旧知,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提高学生的动脑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性问题,目的在于让他们感兴趣的同时转变学生的定式思维习惯,逐渐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样来完成一节课,虽然只学习了而道题但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能主动思考寻求方法,主动探究提高能力,当学生把“要我学”逐渐变为“我要学”的时候,他可以凭借他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愿望来进行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李健菲 2012、08、21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初探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授课的蓝本,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课堂活动的进行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课堂质量的高与低。但尽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想全所有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不管你的教学设计怎样的全面、完善,总有漏洞和问题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
在我原来的历史教学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当着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学生学习监督者的角色,在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中,起着决定、支配、灌输的作用。
其具体表现是,历史教学过程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教学,即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对于教学方法则强调如何教书,即传授书本知识的方法。但对学生如何学习、学生的课堂活动、学习的方法等方面,却极少关注。有时候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经常是以 “独角戏”的形式,完成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跟着学习。没能培养学生养成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历史课教学中没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活跃、发散、迁延思维,更谈不上进而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培训,我认为我应在历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正:
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课堂上,应与学生之间构成一种“学习共同体”的关系。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审视课堂教学,历史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学科意识和对学科知识的解释。发展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进而掌握认识学科知识的技能和方法。
2、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活和展开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和他们已有经验的运用,而不能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要实现历史教学过程的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来,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和探究。
3、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在组织实施中,使学生自己亲身感受、认识和探究知识。在讲授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
4、在学生自己感受、认识和探究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对于他们遇到的学习障碍,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错误,教师绝不能回避。在指导时,不要只告诉结果,主要是向他们介绍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要时,还应向他们提供几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变换角度,重新审视。
二、在教学设计中,应明确几个问题:
1、需要明确和制订学生能够达到的历史学习目标。而且还应随着学生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性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2、教学方式的设计,应建立在服务学生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历史。
3、应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知的学科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和问题相联系,目的是藉此此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须的经验积累。达到在知识的迁移中,促进学生掌握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经验的积累。
4、强调学生理解记忆,不鼓励死记结论,不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向。鼓励、激励学生勇于参与或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在比较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在参与历史教学过程的同时,完成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5、在设计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需规划学生除教科书以外的学习领域及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在选择供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用的资料时,需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7年级)可向他们提供简单易懂、量较小的资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选择资料时,可以适当考虑难度和量稍大一些。以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通过使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均能得到阅读、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培养。
6、应帮助学生制订恰当的学习目标。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历史知识?历史学科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历史知识?并协助和指导学生选择能达到目标,适合自己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最佳途径,以及措施和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针对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深入分析,认真设计好教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
第五篇:音标集中教学设计与操作(推荐)
作者:林
蒨„
文章来源:福清市
点击数:1048
更新时间:2009-11-7
[摘要]在英语入门阶段进行音标集中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着重介绍了音标集中教学的设计与操作流程及其效果,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音标集中教学
设计与操作流程
一、音标集中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语音被列为首位,成为学好英语的基础。而语音教学中的音标教学正是英语入门阶段语音教学的关键。学生正确的发音、辨音、拼音、标音等方面都离不开音标。一句话,音标是学好英语语音的拐杖。尽早学好音标,可为学生扫清英语学习上的障碍,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减少因读音障碍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尽早学好音标,可以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具备单词拼读能力,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和发展预习能力、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尽早学好音标,学生才能顺利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然而,现行英语教材包括仁爱版教材都将语音教学内容安排在初一学年,历时两个学期才完成音标和读音规则的教学。这就使得语音教学的内容不仅分散而且学程长,不利于入门阶段的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教学效果差。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在学英语的入门阶段,就采用把48个音标进行集中教学的原则来进行语音教学,那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把音标集中教学当作入门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好。
二、音标集中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一新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他们会感到新鲜有趣,热情高涨。他们求知欲旺盛,记忆力、模仿力强,好胜、自信,只要引导得当,顺利闯过音标学习关基本不存在问题。
其次,《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基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在初一年,利用第一周教学时间,采用26个字母分类教学和字母、音标同时呈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字母的同时呈现各字母发音所含的音素,结合字母教学让学生感知音标,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的正迁移作用,用音标进行字母的拼音,使学生不但读准了字母,而且认识了与汉语拼音相似的大部分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为48个音标集中教学奠定了切实可行的基础。
三、音标集中教学的设计与操作流程
(一)字母分类教学和字母、音标同时呈现相结合的集中教学
初一新生入学第一周,就可以利用字母与音素间的内在联系,把26个字母按读音进行分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AHJKIYUQW;第二课时教学:EBCDGPTVO;第三课时教学:FLMNSXZR。每节课在教学字母的同时,呈现各字母名称音中所包含的音素,结合字母教学让学生感知音标。
例如:第二课时教学含 / i:/ 音素的一组字母时,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Ee / i:/
Bb / bi:/
—→
/b/
/i:/
Cc / si:/
—→
/s/
/i:/
Dd / di:/
—→
/d /
/i: /
Gg / gi:/ —→
/g /
/i: /
Pp / pi:/
—→
/p/
/i:/
Tt / ti:/
—→
/t /
/i:/
Vv / vi:/
—→
/v /
/i:/
Oo / [[J/
—→
/ [/
/J/
先引导学生拼读字母的名称音,再用掐头去尾法分解出7个辅音音素和3个元音音素。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一和第三课时的字母,这样26个字母教完时,学生已经接触了48个音素中的大部分。第四课时按26个字母顺序和按所含相同元音音素归类,反复循环复习26个字母及其所含音素,进一步巩固与加强26个字母的正确发音,体会并感知其中所包含的音素。26个字母里没出现过的音素可留在第五课时集中呈现48个音素时再教给学生。
(二)48个音标集中教学
第五课时是在前四课时学生已接触大部分音标的基础上,集中呈现48个音标。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感知48个音标的全貌,初步认读48个音标,了解48个音标的分类,了解元音与辅音的发音特点并能初步拼读单音节的“音标词”。
本课时是音标集中教学的关键,具体的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
①教具:字母卡片、音标卡片、“音标词”卡片。
②唱字母歌,让学生动起来,营造轻松气氛,为正式上课热身。
2、复习(4分钟)
采用小组竞赛形式:
①按元音分类复习26个字母。(必答)
②按字母顺序复习26个字母。(必答)
③打乱字母卡片顺序让学生快速认读26个字母。(抢答)。
在复习旧课的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趣导入(1分钟)
先在黑板中间板书数字2,在2的两边各写一个3,再各写一个20,形成:20 3 2 3
20这样一个数列。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很想知道究竟。教师适时地让学生把数字相加得到48,再告知学生这节课要学习48个国际音标。
4、突破中间(5分钟)
在数字2下面写/ w / 和 / j /
后,教师先做发音示范,为学生讲解发音要领,再按照:“领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的顺序让学生练习发音,直至会读。
接下来,在左侧的3下面写三个鼻辅音/m /, /n /, /l/, 在右侧的3下面写下另外三个辅音/ l /,/ r /,/ h
/。确保学生基本会读这些音素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5、主攻两边(12分钟)
◆教学元音(6分钟)
先在黑板右侧的数字20下面写下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
①教学12个单元音中的/ i:/与/I/,/u:/与/J/,/C:/与/D/,/:
/与/E/。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这8个元音音素的差别在于有没有两点。经过发音练习后,再启发学生总结出:有两点的发音要稍长,是长元音,没有两点的发音要短促,是短元音。
②教学/ɑ:/、/Q/、/æ/、/e/这4个元音。可根据音标卡上的舌位图去引导学生发好这4个音。
③8个双元音分成3组来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板书内容后归纳:
第一组:/eI/,/aI/,/CI/,尾音都是/I/;
第二组:/IE/,/JE/,/eE/,尾音都是/E/;
第三组:/EJ,/aJ /,尾音都是/J/。
这样排列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找出读音规律,便于记忆。
◆教学辅音(6分钟)
在黑板左侧的数字20下面写下10对辅音。这10对一清一浊成双成对出现的辅音,大部分在教学字母时学生已见过,而且也读过,如:/ p /、/
b /、/ t /、/ d /、/ k /、/ f /、/ v /、/ s /、/ z /、/h/、/r/,所以不难掌握它们。本节课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发好这节课之前未曾见过的那几个辅音,如/ ^/、/ θ /、/ ð /、/∫
/、/V/、/ ts /、/ dz /、/ tr /、/dr / 等。
6、归纳总结(3分钟)
经过上面的发音练习,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本节课所学的音素后,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
① 48个音素中,元音音素20个,辅音音素28个。
②元音与辅音的发音特点是: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声带振动,发音响亮。发单元音时口形不变,发双元音时口形有变化。如发/aJ/音,口形从大到小,而发/EJ/音,口形从扁到圆。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碍,发音较模糊。发清辅音时声带不振动,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
7、复习巩固(3分钟)
按上面教学顺序出示音标卡,让学生快速认读48个音标。方法是:全班读,小组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8、拼读音标词训练(10分钟)
①教师示范拼读(2分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音标词卡片5张,如/ti:/、/deIt/、/maI/、/lu:z/、/Il/等。教师先示范音标词的拼读过程。方法是:先读单个辅音和单个元音,再把它们连起来拼读。这个过程要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辅音相当于汉语的声母,而元音相当于汉语的韵母。这样,学生就能发挥已有的母语拼读能力优势,即利用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学得并不困难。
②学生两人合作进行拼读音标词练习(8分钟)。方法是:利用学生用的小音标卡片,先由学生A分别抽出一个辅音音标和一个元音音标,并且把音标分别读出来,学生B则要把这两个音连起来拼读。如:学生A边抽卡片边读/b/、/i:/,学生B要说/bi:/。然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练习。
③学生在合作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
刚教完48个音标就让学生做这样的拼读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尽快体验到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所带来的成就感。成功的喜悦将会给初学英语的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两人合作,一人编音标词,另一人拼读,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9、检查教学效果(6分钟)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即能否初步认读所学音素,能否进行简单的拼读练习。检查方法如下:
①出示音标卡,让学生整体认读,小组认读,个别认读(小组竞赛)。
②出示音标词卡,全班拼读,小组拼读,个别拼读(小组竞赛)。
③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学生发音错误,应先由学生帮助学生纠正,在学生无法纠错的情况下,教师给予指出,并着重加以练习。
最后,统计本节小组竞赛的成绩,予以表扬。
10、布置作业(1分钟)
①听录音带跟读48个音标3-5遍。
②利用小音标卡认读48个音标。
③利用小音标卡自编“音标词”,并进行拼读练习,越多越好。
11、板书设计:
四、音标集中教学的效果
由于在字母教学时分散了一部分音标的教学,而第五节课的教学导入又别出心裁,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虽然48个音标一节课集中教完,学生不但没感到学得吃力,反面觉得轻松愉快,并且印象深刻。
学生从一开始就尝到学好音标的甜头,能用音标自行拼读简单的音标词,使他们建立起拼读意识,发展了拼读能力,树立起良好的心理优势和自信心,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音标认读和拼读以及小组竞赛等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音标集中教学的反思
起始阶段的音标教学,不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能读准所有的音标,尤其是辅音,但要特别要求学生读准元音。因为有些辅音只有在单词拼读过程中,学生才把握得更好更准。因此,辅音的单音教学不宜太长,要尽快过渡到拼音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对音标的认识尽快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拼读的熟练程度。
在接下去的两周,每一堂课前3-5分钟,都要使用音标大卡和音标词拼读卡来帮助学生复习、强化、巩固所学的音标,使他们真正掌握音标,使用音标。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何钅兹基,2001,《英语学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福建教育出版社
③陈红娟,2004年,“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英语辅导报》第33,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