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三年级环境保护第三、四课教案
三、了解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认识自然、亲近、热爱大自然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动植物对人类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的妈妈,为了能让人们更好的生活下去,地球妈妈为人类找了很多朋友,就是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植物?把你们观察与搜集到的告诉大家吧!
1、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例如:动物写几个,植物写几个。
2、师:你们能不能简单说一说这些动植物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用自己找的资料或凭借自己的认识说明黑板上的动植物的作用。
3、师:看看,它们对人类有这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跟它们成为好朋友!是吗?
二、和动植物做朋友
1、师:既然动植物和我们是朋友,那我们应该怎么跟动植物相处呢?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师: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师:你有哪些动植物的朋友,讲一讲你们之间的故事。生:回答(让学生体会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富有情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朋友,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充满欢乐!但是,你们知道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不把它们当朋友,肆意的乱捕乱杀可爱的小动物,乱砍乱伐植物树木,看看老师这里的资料片。
师:大家看到它的影响是什么?你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吗?
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只会给自己带来灾害。乱砍树木会带来风沙,地球沙漠化已经非常严重。乱捕杀动物,地球上的很多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师:大家刚才通过观看,都知道了动植物跟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而且肆意乱捕杀动物还会带来更大灾难。
五、总结:
大家知道了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有很多朋友我们要与它们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大家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爱护我们的大地妈妈!
四、收集废品,建立“绿色银行”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13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收集废纸、塑料、饮料瓶等物品,建立“绿色银行”。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变废为宝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收集废纸、塑料、饮料瓶等物品,建立“绿色银行”。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请学生说说看到校园美丽的心情。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1.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宾馆、办公室、家庭、超市等等。)
2.讨论: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会被埋到填埋场,但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会被送到焚化炉焚化,但这又会排出有害烟雾。
3、学生了解很多垃圾可以循环使用。
三、了解垃圾的回收利用: 1.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的宝贵材料制成的。引导分组讨论: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四、垃圾分类、利用物品大致可分四类。
(1)金属。如可乐罐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
物品;
(2)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包装纸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
(4)塑料。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制品。
五、师生回忆:说一说家里爸爸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的。
五、小结:
能利用的废品就是宝贝,我们可以为他们建一个银行,把它们储存起来再利用,这就是“绿色银行”。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变废为宝的小能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活呀需要我们去创造,环境也需要我们去保护,生态的平衡更需要我们去维持,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走进明天的生活,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好吗?
三、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要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
四、教学难点:
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他们都统称为生物。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我们周围的生物。(板书课题:我们周围的生物)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图片)。A、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
B.出示植物生长、繁殖图。谁能说说它的生长繁殖过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图片)。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他们的生长
繁殖过程和植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动物生长繁殖图。谁能说说它的生长繁殖过程?
过渡:了解了他们的生长繁殖,我们再来具体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吧。
3、具体说说:
(1)你见过那些动物?说说他们的名字。
(2)表演一种动物的动作或学它的叫声,让其他孩子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3)哪些动物可以在家里养?那些不能?
六、总结: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共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生物的生存环境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过程与方法:
不同生物生长的环境是不同的,了解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他们生存的条件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提出问题。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在地球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我们人类,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为什么说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二、探究新知,了解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1、地球透视,认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根据课本中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相关链接,结合观察学生自己手中的地球仪,明确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概念,为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埋下伏笔。
2、巧妙设问,质疑生物的生存空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设问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
3、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把生物生存的这个范围叫做生物圈,怎样给生物圈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呢?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明确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那么,将来人类能否移居月球呢?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知识,不断实践,提高能力,将来报效祖国。
三、了解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
过渡:刚才我们谈到有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书上13--15页,了解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
1、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不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们身边的生物,他们有时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生活的?
四、拓展
1、你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为什么?
2、思考:小草、小花、大树对环境有什么作用?拿起笔,画一画小花大树。
五、总结:
看来我们想要有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生物,他和我们息息相关。
第二篇:第三四课教案
3、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三: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表格、词语、生字卡片、导游表演道具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广东新会吗?(没有)那里的景色可美丽了。瞧,这就是广东新会天马村湖心岛上迷人的风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的尽情欣赏吧!(看课件,在音乐中欣赏鸟的天堂风光)。
2、师:谁来说说,画面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那儿的树真多;那儿的鸟真多;那儿有一棵很大的榕树;鸟儿都在榕树上安家,那儿真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那里的大榕树硕大无比,充满了生机和美丽,那里的鸟儿生活是那样自由快乐,那儿的确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件中初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师:现在就让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走进这鸟的天堂,细细的去品位这迷人的风光吧!(简单介绍本文作者巴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师:谁能把这些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出示课件词语宝宝)
(师正音,指名读,齐读,或带读的形式)应接不暇 纠正 静寂 逼近做巢 树梢
3、开火车读本课的生字
4、师:同学们的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说明大家都很用心的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在那看到了一棵很大的榕树,有许多的鸟在那里自由飞翔;我知道了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我知道了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看见鸟,第二次去才看见的;我知道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不同
师:你真会读书!初读课文你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这两次他到底都看到了什么不同的景色呢?为什么作者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看到的不同景色句子用笔划下来,再和你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
5、小组讨论交流(生: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6、全班交流,说说你初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范例难字,书写生字
1、师范例难写的生字,(如,“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另外,“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不禁”的“禁”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g。)
2、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课件,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课件。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金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里既然有这么多的鸟,就让我们一起来尽情欣赏吧!(出示课件)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位置好,远离人群;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
傍晚)[静]
鸟的天堂 的确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多、自由、快乐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火烧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学生在看图片时可以充分表达你们的感情,可以指手划脚,可以静静地欣赏,可以窃窃私语,也可以大声赞美。(出示火烧云的一组图片)喜欢吗?这都是给谁照的像?(火烧云)它怎么样?带着你自己的感情跟它打个招呼。(师:从你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惊喜;从你的语气中我听出了赞美。)
知道火烧云是怎么回事吗?想更多地了解它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烧云的文章。
2、(出示课题)让我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情一起呼唤它的名字:火烧云。
3、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我们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板书)的作品,萧红(1911-1942),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和柯灵是同年代的作家,她英年早逝,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火烧云》就是其中一篇美文。
二、初读课文。
让我们打开课本先一睹为快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你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轻轻地读,遇到难读的词、句子多读几遍(说而不出示:如果你觉得还有困难可以请同学帮忙。或者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会马上出现在你身边与你一同解决。)
2、读懂课题:为什么叫火烧云?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用曲线划出来。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词语
霞光 高寿 c 笑盈盈(作表情)
a模(mo)糊 一模(mu)一样 威武 沉静 b 恍恍惚惚(反)
师:谁笑盈盈?为什么笑盈盈?是什么使小白猪娈成小金猪的?霞光只使小白猪变了颜色吗?
师:多么美丽的霞光呀,看到这情景怪不得喂猪的老头表情是笑盈盈的,从他的笑盈盈中我们体会到了(高兴),多么神奇的霞光呀,看到这情景怪不得喂猪的老头表情是笑盈盈的,从他的笑盈盈中我们体会到了(惊奇),带着你的这个感悟读第一小节。生读
师: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但为什么叫火烧云?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真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烧”(板书在题目下面)
师: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想给它换个词“红”你们看行不行,(板书“红”在“烧”下面)为什么?
生交流,师总结:“烧”烧出了“火烧云”名字的由来和范围广,更烧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和它的动态(形状)的变化。板书:颜色、形状至于出现火烧云时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的变化,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来理清(课件展示):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黄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 小白猪——金的 白胡子——金的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该部分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辅垫。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指课题齐读)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主要抓住()和()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板书:颜色、形状)这变化又具有既()又()的特点。(板书:变化多、变化快)“变化快”主要体现在那些词语上?(板书:4个一会儿、一会儿、忽然、接着……)
二、研究切入,自主研究。导:同学们上节课学得不错!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变化快”这个的特点。怎么研究呢?请看电视屏幕,读一读就知道了。研究专题(请自主选择一个)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你读懂了火烧云 “颜色变化多”,用“ 划出。
2、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你读懂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用“ ”框出。导: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研读课文吧!
三、交流反馈。A、颜色变化多。
1、导:好,同学们研读得如何呢?我们来交流交流。
首先,我们来交流“颜色变化多”这一方面。从哪些词句中,你读懂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
2、指名回答。(板书:红彤彤、半紫半黄、百合色、葡萄灰……)引出: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用了“省略号”?(①老师漏写了一些颜色。为什么漏写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天空中的颜色很多很多,你写也写不完。你从哪里读懂的?)
4、补充颜色,知识训练。
导:作者说不出的颜色,我们来帮她说说好吗?请你仿照上面几个 词的构词方式来说一说。
ABB形式的(4个)半()半()的(4个)()色的(4个)()()(什么,什么颜色)
四、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说了那么多颜色,想象一下,天空中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颜色,这天空还像天空吗?这天空简直成了(调色盘)了。是啊,多美的天空啊,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3自然段吧!
1、导:接下来我们来交流“形状变化多”这一方面。从哪些词句中,你读懂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2、指名回答。(板书:马、狗、狮子)
3、这些动物形状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4、5、6自然段。不过,读的方式是老师引读,大家
4、齐读。请仔细听老师的提问再读,看谁读书最用心?
老师: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怎么样了?忽然,又来了什么?狗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怎么样了?接着,又来了什么?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怎么样了?
5、学生模仿练说。
导:同学们,这天空中的火烧云只有马、狗、狮子这些形状吗?(板书:……)
那还会有什么?(小白兔等)你能模仿课文中,描写马、狗、狮子的段落,来描述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似的火烧云吗?(学生准备1分钟)指名口头说(4位)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想象一下,天空中又那么多的动物,这天空还像天空吗?这简直成了一个(动物园)了。有感情地朗读第3、4、5、6自然段。
同学们,火烧云的变化又多又快,我们在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请大家齐读第3、4、5、6自然段。
四、欣赏图片,升华主题。
导:同学们,火烧云的颜色是那样绚丽多彩,形状是那样变化多端,想 不想去欣赏一番?好,请看电视画面。板书:美不美?(美)。
导:同学们,在大自然当中,“美”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只要你能擦 亮眼睛,你就能处处“发现美”。(板书:发现美);如果你能像本文作者萧红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种美描述出来,那你就是在“创造美”了(板书:创造美),想不想去发现美,创造美呢?(想)好,今天的作业中就有一样特殊的作业。(出示幻灯片)。
五、布置作业。
自主选择作业(请选择1—2题完成)
1、去生活中发现一样的事物,并把它描述出来。
2、仿写一种小动物似的火烧云。
3、读背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句子。
4、课外阅读1—2篇写景的美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 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课 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2、积累对联。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词语卡片。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处优美景物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谈谈本单元我们学习过的景点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吗?
师: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3、教师总结 过渡:
你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你去旅游的时候,看到哪些神奇的景象?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做一回美的传播者──景点代言人,向大家介绍。
4、讨论:怎样才是合格、优秀的代言人,我们得准备一份好的代言词。
⑴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⑵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
第三课时
一、趣味语文
(一)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3.师生小结。4.再读。
(二)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2.师生再读。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第三篇:二年级音乐第三四课
第三课 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四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
维,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三课 童话故事
1、表演《小红帽》
2、欣赏《小天鹅舞曲》
3、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天鹅舞曲》
1.初听前可结合画片或幻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
提示: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提示:看谁的动作轻盈,合上音乐。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提示: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相适合?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4.在适当的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表演《小红帽》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童话书,你们将会亲眼看到很多童话人物。先请你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些“童话故事”“童话人物”……现在老师喜欢的童话人物就要出场了,我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3、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可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可以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5、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做道具配合表演。形成唱歌——表演——唱歌。
6、《小红帽》的两种基本舞步
(1)脚尖原地走步。踮起脚尖走步。
(2)踏点步。左脚向左踏一步,右脚紧靠左脚旁用前脚掌点地一次,两拍一步。然后出右脚,动作相反做。基本动作以动胯为主。
动作说明
1-4小节,左脚开始做动胯挥帽,一拍一下,挥帽8次。
5-8小节,做踏点动胯,先右后左,做4个踏点步。
9-12小节,同1-4小节。动胯挥帽。
13-16小节,同5-8小节,踏点动胯。
17-20小节,做动胯挥帽,动胯先左后右8次。
21-24小节,做动胯挥手,双手挥动,一手挥帽,先左后右动胯8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弦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示:请你想像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提示:哪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相同的?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填唱歌词。
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紫”一字两音,高音do要唱得肯定。如do不准,下行la最不易唱准,请老师注意学生的音准。用模唱解决。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提示:想一想怎样表演?
注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
生长在南方的学生可能会看到野蔷薇,可让他们描述花的形状。生长在北方的学生大都不认识野蔷薇,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在网络里查找野蔷薇的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野蔷薇的形状,便于理解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填格子
要求:用d、r、m填入空格中,形成三音组。学生可以自由地填写、再奏一奏,唱一唱。
1.可在地上或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选出一组学生操作。
2.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谱形成三音组。
…………………………………………
查看全文。。
提示: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
唱一唱,想办法让它的重复的少一些?
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第四课 跳起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教师边唱边舞
请小朋友说说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歌,跳的是什么地方的舞?
师:老师带同学们到西藏走一走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西藏风景,教师解说(服饰、风俗)。2、播发西藏舞蹈,学会上跳一跳,记住一两个动作。3、放歌曲录音,学生跳一跳 教师可教一个踢踏步和三步一靠动作 放歌曲录音,学生跟着跳一跳
4、听一听歌曲是一二还一二三? 随音乐划拍
5、朗读歌词
要求:读出欢快、热烈的情绪。
6、学唱歌曲
随录音轻声用“LU”哼唱,注意自己的音色。轻唱歌词 跟录音唱
再跟教师唱一唱,找出难唱处共同解决。
重点:衬词“扎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连唱,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7、尝试用踢踏步和三步一靠动作跟着歌曲录音跳一跳。边唱边跳。
8、分组编创动作表演 学生汇报表演 互相评价。
三、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
2、听着鼓声走和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要求:边唱边舞。
三、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导入: 师:刚才小朋友唱了一首西藏歌曲,下面请你们听一首西藏民歌。
2、初听歌曲
学生随音乐轻轻拍手,听后歌曲情绪。
3、学生谈感受
师:那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 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跳一跳
教师将好的动作组合起来大家一起学一学。
4、复听歌曲
师生一起合着音乐跳一跳。
四、聆听《雪莲先北京》
1、导入:
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后说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初听歌曲,听后讨论
3、复听歌曲
看图,请小朋友说说选择哪一种动作边听边表演。试着做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边听歌曲边表演。
五、游戏
1、出示走、跑、停的图形谱,讲清区分的方法。
2、讲清游戏规则:
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停、跑。
鼓声响起之前,教师给速度一二一起,听到Х Х Х Х 走,听到 ХХ ХХ ХХ ХХ 换成小跑步,当鼓声停止时,学生心理数一、二
三
四 可做点头,拍手,挥手、等动作,当时嘴里不能有声音。
3、鼓声起,按上面方法走或跑。
4、分里、外两圈反方向走,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四篇:三年级环境保护教案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认识小动物的家 教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动物跟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家园。
2、对于常见的一些动物,能够区分出它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3.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动物与植物是相互依存,密切联 系的,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网”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常见动物的生存的地方。2.掌握动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破坏了其一就会影响整个环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关于家的歌曲,让学生感知家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我们每天放学了都会回到我们那个温暖的家。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小动物们有家吗? 生:小动物们也有家。教师:对!小动物们也是有家的。它们跟人类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家,只是它们的家没有我们的家那么大,那么漂亮。它们的家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本第 1 页的小动物图(1)你知道这些小动物们分别住在哪里吗?把书翻到第 1 页,请你帮这些小动物找家,将这些小动物添到第 2、3 页对应的地方。(2)共同讲解答案。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要爱惜我们身边的小动物。、讲解动物之间的联系 出示课本第 4 页的图
教师:这些图片美丽吗?你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吗? 学生分组完成,并说明鲸鱼和金鱼能不能放在一起。教师:这些小动物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讲解食物网 教师:请大家观察课本第 5 页的这个图,你发现了说明? 生:我发现狼吃小兔,小兔又吃草。
生:我发现小鸟吃蚯蚓,也吃蝗虫,还吃昆虫,而这些被它吃的又吃草。
生:猫头鹰吃小兔,也吃老鼠,而老鼠和小兔都吃草。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们通过你们的观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小动物与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小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教师:你说的对。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生物都不是以一种生物为食物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成为相互交叉的网,这就是“食物网”。提问:从这张“食物网”中,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我发现“食物网”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少了其一就好像“网”破了一个洞。
三、活动,讲故事
1.教师请学生讲课本第 7 和 8 页的故事。
2.学生谈一谈自己听了故事的感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它们的家在哪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玩胜利手掌的游戏使学生知道一些小动物的外形。
2、通过观察,是学生知道有些小动物有防御敌人和保护自己的功能;学生准备: 纸、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
教师:大家都玩过胜利手掌的游戏吧,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玩,看谁获得的胜利手掌最多,对小动物最了解。
1、教师逐一地说出课本的七个谜语,让学生猜,猜对就获一个胜利手掌。
2、根据学生获得胜利手掌的情况,表扬大家,说大家对小动物都很了解。
二、圈一圈
教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是火眼金睛,所以请大家观察课本第 11 页的三张图片。这里的每一张图片都有一只小动物,你们能迅速地在书本上圈出来吗? 学生在书上动手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结果。
教师:为什么这些小动物我们会这么难发现呢?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小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和防御敌人使得自己的肤色比较接近它所生存的环境。
三、环保小讲座
1、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小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请学生分角色扮演鳐、蝴蝶、变色龙、蛐蛐,把它们说的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3、评一评,哪个学的最像。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的肤色和外形是是便于它保护自己和防御敌人的呢? 生:我知道刺猬,刺猬全身都是刺,当它遇到敌人的时候,它就会所称一团,一动也不动,从而保护自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猜出可能出现的问题。
2、让学生知道在考察前必须确定好考察的内容、目的、地点和路线已经要准备的东西。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的小动物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即住在哪里。
学生准备: 透明玻璃瓶、铲子、放大镜等。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教师:我们知道小动物生活的地方是不同的,那你知道在我们的校园里哪些小地方有小动物生活吗?请大家猜猜看。
生:我猜校门口大树上有小动物住着。
教师:请把你的猜想画在环保小卫士记录纸上。
教师:我们刚刚都做一个猜想,并且还记录了下来,那么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分组来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吧!
二、教学考察法
1、考察前准备 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有一个计划和做好准备,那么在进行实地考察前,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 分组讨论,把你认为在考察前需要考虑的东西记录下来,指明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考察前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商议考察活动的内容。明确考察活动的目的。寻则考察活动的地点和路线。推选好组长,分好工。准备好活动需要的东西。
2、活动提示 教师:我们在进行考察活动时,要轻声慢步,不要打扰小动物们的生活。
3、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并做好记录。
4、交流与表达 学生各自说一说通过考察有什么收获。
5、反思与评价 在这次实地考察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感想,请写在课本第 18 页。
四、扩展活动
五、收集动物们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并汇编成册,给身边的人阅读。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表)
小动物喜欢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小动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2、通过实验,了解土鳖适合生存的家是什么样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懂得保护动物,为小动物提供最环保的生存环境。教师准备: 动物的家的图片;土鳖一个;盒子一个;棉絮少许;黑纸、白纸各一张。学生准备: 纸、笔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动物的家。
1、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都是安在哪儿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常见的动物图片,学生叫出名字。
4、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蚯蚓、蚂蚁、小鸡等小动物的家。
二、实验。
1、揭示实验内容--土鳖喜欢的家。
2、说说实验需要的材料。(土鳖一个;盒子一个;棉絮少许;黑纸、白纸各一张)
3、讨论实验的进行方式。(分组进行。)
4、出示实验实施过程:
(1)把盒子分成 4 个区域并标好区号;(2)给 1、2 区喷水,使棉絮微湿,但不能湿透,用白纸盖住 1、3 区;(3)用黑纸盖住 2、4 区;(4)把土鳖放入盒中,观察它们会爬到哪个区域中。
5、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实验发现:
(1)土鳖是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家的(2)土鳖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7、思考并课后研究:蟋蟀、麻雀、螃蟹都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安家呢?
三、组织与计划。
1、集体交流自己想课后研究的动物。
2、根据需要进行合作,自行组织成小组。
3、教师提供研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查阅资料法„„
4、设计研究表格。
四、拓展活动。
1、观察北京奥运村主场馆--鸟巢。
2、试着模仿动物巢穴设计一幢房屋。
3、童话剧《谁的家更环保》表演。
五、总结活动情况,畅谈活动体会。
是谁扰乱了小动物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动物适宜生存的环境被我们人类不断地破坏了。
2、让学生会用调查法来收集资料。学生准备: 纸、笔 教学过程:
一、了解小动物的家受到破坏
1、出示一些小动物家被受到破坏流泪的图片
教师:这些小动物为什么在哭呢? 生:因为这些小动物们的家受到了破坏了。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它们的家是被谁破坏了吗? 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一起看一看书本第 27 页的内容,你就知道是谁破坏了它们的家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是谁破坏了吗? 生:原来就是我们人类啊,我们人类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了小动物们的家。
二、观察与思考
1、出示课本第 28 页的图片
教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觉吗? 生:到处都是垃圾,而这些垃圾都是我们人类丢了。
教师:这些堆垃圾的地方就是那些小动物的家园,所以是我们破坏了小动物的家园。
思考:那你知道这里的小动物以前生活的怎么样?现在有生活的怎么样吗? 教师:那么,我们就需要我们实地去考察。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在街上,在周围进行调查活动。
四、学习些调查报告
1、老师讲解调查报告书写的格式。
2、学生动手操作,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些一片调查报告。
3、根据调查报告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想。
4、指明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五、拓展活动
1、做游戏“麻雀搬家”。
2、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
3、学生分组做游戏。
六、总结活动情况
畅谈活动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给小动物一个宁静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得学生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2、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并为小动物提供最环保的生存环境。
教师准备: 动物的家的图片;土鳖一个;盒子一个;棉絮少许;黑纸、白纸各一张。学生准备: 纸、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本第 35 页的图
2、请学生表演这些小动物,读出这些小动物说的话。
3、学生交流,说一说听了这些小动物说的话你有什么感想。
4、教师总结:
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快要没有住的地方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们呢,让它们可以有一个安宁温馨的家呢?
二、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组。
2、学生自由讨论。
3、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4、将记录的信息整理成本组的“护家”守则。
5、请学生把本组制定的守则进行板书。探索小队“护家”守则 制定日期: X 年 X 月 X 日 制定人: 元元、明明
守则内容:
1、不乱扔塑料袋、包装袋、废旧电池等。
2、爱护一草一木,不随意采摘、挖掘植物。.....三、活动
活动一“夺字母”
1、出示课本第 37 页的选择题。
2、教师对该游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得到比较合适的选项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对应的字母。
3、统计得到 6 个字母的有哪些同学,教师对这些同学提出表扬,没有得到的叫学生别泄气就可以了。
4、将这六个字母按字母的顺序写在第 38 页的框里面。
5、我们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那你知道这刘个字母可以组成一个什么英文单词吗?它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活动二“我画你编”
1、根据课本第 39 页得四幅图编一个小故事。
2、每四个人一组,一个同学画肌肤动物保护连环画,其他三个同学根据连环画编一个动画片。
活动三“让我们给小鸟一个家”
1、请大家帮小鸟设计一个家。
2、做完以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将你设计的小鸟的家挂到树上。
四、拓展活动。
1、我们知道花园和操场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像蜜蜂等一些小动物就不能有一个安宁的家,老师想请你在花园或学校操场上为小动物们搭建一个小小的家。
2、走方块 根据课本第 44 页的游戏规则完成课本 42、43 页的方格。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第五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7.菩 萨 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过渡句: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渡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先后进行两次先学后教。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随堂检测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5.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6.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二)、随堂检测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1. 熟读课文。2. 用钢笔描红。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出示教学目标:
1.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本次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3.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8.李 广 射 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过渡句:想要更好地完成我们此次教学任务,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我们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完成本次上课内容。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二)、随堂检测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范读课文。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2.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3)范读塞下曲。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3.教师总结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四、当堂训练 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明确一下我们的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过渡句:本节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细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4)指名读塞下曲。(5)齐读塞下曲。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他是怎样的将军?(3)齐读第2自然段。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风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1)轻读课文。(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总结全文
(一)、自学指导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背诵塞下曲。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一、导入。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à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过渡句:想要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3.出示生字词。(1)自生字词。(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指读。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
二、(3-4)
三、(5)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教学生字。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过渡句:接下来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
(一)、自学指导 1.教学第3自然段。(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2)自读第4自然段。(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过渡句: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本次课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2.自背,同座位互背。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3.体会萧伯纳宽广的胸怀,学习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交流讨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还知道了关于本课哪些问题?
4、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神态等,丰富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5、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自读感悟,感情读品味。(1)积累运用: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2)你理解这句话吗?在生活中你会对谁说这句话?为什么?
(3)积累运用:三人行,必有我师。
(4)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在生活中你觉得谁也会是你的老师?请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一本本生动的书籍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从书中我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
生:我觉得大自然也是我的老师,因为通过观察各种云雷雨电,各种花草树木,就会知道世界是多么奇妙。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和一些亲人也是我的老师,从他们那儿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生:我认为有些小动物也是我的小老师,因为它们的行动让我知道大家应该做好朋友才是最好的。
生: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也是我喜爱的老师,因为它上面的好知识是那么得令人想看看。
生:我们的电脑也是一位好老师,在网上也能了解到一些更新更广的知识。
生:有时我觉得某些人的优秀表现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
6、小结:是呀,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而你必将也会成会生活的一位优秀的“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