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1:5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

龙泉寺大涝池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十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多遍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的善于观察,求实探索精神。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求实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分析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介绍作者,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介绍作者。

3)学习生字。

4)理解词语.。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A.齐读课文,思考“无论„„总„„”说明了生么?

试验:为了某事物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的某种活动。

B.想一想: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A.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即试验步骤)

B.想一想:作者做试验的这几个步骤可以省略其中任意一步吗?为什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A.自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会推测它们找不到家呢?

B“没等„„就„„”说明了什么?

C你能从小女儿语言和表情中看出什么?

D本段主要说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A.齐读课文,思考:在这短短四十分钟内飞回了几只蜜蜂?

B.这两只蜜蜂在四十分钟内就飞回了,而且还是满载而归,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C在看到有两只蜜蜂飞回来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5)学习第五自然段

A)自读课文,说一说:找到家的蜜蜂的只数和时间。

B)作者多次观察蜂房,运用了列数字的手法,说明了试验结果,列数字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更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蜜蜂辨识方向的能力强,使试验结果更令人信服)

这一部分交代了试验的经过和结果。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

1)齐声朗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什么问题?

想一想:通过试验作者得出了怎样一个结论?他为什么说是他也无法解释,体现了他对待科学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设计

捉蜜蜂

做记号

蜜蜂辨认方向

带远处

放蜜蜂

能力强,是一种本能?

细观察

得结论

四·小结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对蜜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蜜蜂有很强的辨识方向的能力,它的这一种能力是一种本能。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要向法布尔一样,有一种探索求实的精神。课后作业:查阅资料:蜜蜂到底是怎样识途的?你对蜜蜂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了解?(比如:它是如何发声的?是怎样传递蜜源信息的?)

第二篇:第十四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公开课教案

第十四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洪田中学

九年级(二班)石丽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本课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生们自身所穿衣服的颜色种类、成衣工序说起,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学生:略(红色的,黑色的,白色的等等)

教师:同学们,不管是白色的衣服,还是黑色的衣服,它要成为一件衣服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假如用棉花制作成一件衣服,同学们知道它大概要经历哪几个工序吗? 学生:略

教师:大概要经历四道大工序:1.纺纱(选棉-成纱)2.织布

3.染整(染色-整理)4.成衣(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生产一件衣服要这么多的工序,如果要生产成千上万件衣服仅仅靠手工生产大家觉得行得通吗? 学生:行不通

教师:同学们知道现代社会人们制作衣服是用什么吗?

学生:机器 教师:同学们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段创造了人间奇迹的历史吧!【讲授新课】:教师:请同学翻开课本88页,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思考一下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器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由谁发明的? 学生:略

教师: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是1765年由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命名为珍妮机。既然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是在英国发明的,那同学们知道当时的英国为什么会发明纺纱

机,同学们能不能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谈谈18世纪的英国呢?(提示: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的殖民扩张分析)

学生: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确立(前提);海外市场扩大要求改进生产技术。教师:同学们从刚才的分析中思考一下珍妮机纺纱机的发明是不是偶然的? 学生:不是

教师:是的,它是英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学们知道珍妮机问世后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怎样的广泛影响吗?

学生: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制造产部门也纷纷发明、机器,有利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教师: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所以,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得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呢? 学生:是在18世纪60年代

教师:同学们假如珍妮机被发明在当时的中国,情况会怎样?

学生:略

教师:有两种可能,一是昙花一现,二是成为中国的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充分利用(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师:珍妮机发明后机器被广泛发明和应用了,它最初用什么作为动力呢? 学生:水力

教师:对了,不过除了水力之外还有人力、畜力、风力但这些动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课本中所说,由于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不能使用,因此解决动力问题是机器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同学们知道谁解决了动力问题吗? 学生:瓦特

教师:瓦特是这样解决动力问题的呢? 学生: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教师:蒸汽机的改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学生:标志着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飞速发展。

教师:也许有些同学会想“我要是生活在二百多年前多好啊,说不准我也像瓦特先生一样有伟大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吗? 学生:一种是认可,一种是不一定。

教师:也不是所有的生活在与瓦特同龄的人个个都像瓦特那样有伟大的发明,瓦特之所以有伟大发明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跟他个人努力分不开。(请同学们看89页的动脑筋)他童年时就善于观察事物。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机。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教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自从蒸汽机成为了机器的动力后,工厂是怎样一幅情景? 学生:工厂规模扩大,整日机器隆隆,大量的产品堆积如山。教师:那么那些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满足运输需要吗?

学生:不能

教师: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于是交通运输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辆轮船是由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吗? 学生:美国人

教师:很好,是美国的富尔顿,我们这离海比较远,轮船比较少见,不过我相信同学们都有看过或者坐过火车吧,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是由谁发明的吗? 学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

教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叫做火车吗? 学生:略 教师: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同学们看课本中的图),这列火车叫做“旅行者号”1825年在英国试车成功。从此,铁路交通飞速发展。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教师: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请同学们拟出工业革命的进程。学生:略

教师: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织布机)——冶金、采矿业——动力(蒸汽机的改进)——交通运输业(轮船,火车机车)。英国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大致这样,同学们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在什么时候完成?持续了大约多长时间吗? 学生:1840年在英国完成,持续约百年

教师: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哪些国家也完成了工业革命?

学生:法国和美国等国: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完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使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小结】

教师:工业革命创造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略

教师归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四、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海外市场扩大要求改进生产技术。

二、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三、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及发明家

1、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机

2、瓦特

改良蒸汽机

3、美国人富尔顿

轮船

4、英国史蒂芬孙

火车

四、工业革命的意义

第三篇: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第十四课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第十四课

《小扇子》教案设计

授课人:内蒙古鄂伦春旗实验小学——刘宏伟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尝试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形状各异,图案不同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

小扇子的构思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设计一把外形各异,图案新颖美观的小扇子。

学习材料:

课件、具有典型特征的扇子实物、彩笔、各种卡纸、彩纸,胶棒等。

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不过动画片不是无条件送给同学们的,一会老师有很多的问题要同学们多动脑踊跃回答问题,同学们做的到吗?(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灭火焰山的片段)。2说说孙悟空大灭火焰山使用的是什么扇子,谁能说说芭蕉扇的外形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还见过或使用过什么形状的扇子。4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认识更多的有特色的扇子,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第十四课《小扇子》

讲授新课:

1.要想对扇子有更多的了解,老师现在就带领同学们去扇子博物馆参观,那里会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参观之前发给各小组同学几个写有问题的纸条,希望同学们认真观察,认真听讲解,一会将你找到的答案分享给同学们。

2播放小扇子课件(学生行赏,教师讲解)我国是扇子的发源地,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烈日下劳作便随手摘些树叶片进行简单扎绑用来扇风取凉,这就是扇子的起源,我国的扇子有实物图片记载的是远在3000年至4000年前的商代,那时的扇子看起来有些像现代的雨伞,用于贵族高官

出行时遮日避阳使用,多捆绑于马车后座上,或者是随从撑打给主人。这种扇子被称为扇汗。

3出示马王堆时期出土的汉代长柄扇图片,这个扇子图片显示的扇子看起来有些像现代的菜刀,但它已经相对于商代的扇子在外形和使用功能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这是有实物可以考证的资料。

4商代后期“扇汗”演变为长柄的大扇,被称为障扇,这种扇子多用于皇族使用作用于皇族高官出行时仪仗队装饰使用。其实扇子发展至今扇子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但归结起来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屏扇,一类是后面我们将要看到的折扇,这种长柄扇也属于屏扇家族中的一员。5西汉以后扇子用于取凉使用,多由于名门贵族,这时期的扇子以羽扇居多,多用于禽雉飞鸟的翎毛制作而成,稀少而又贵重。

6东汉后期扇子广泛使用,十分发达,这时期扇子的形状也大有改观,这样圆圆的形如圆月的扇子叫做团扇,后将形如葵花,方圆,梅花,六角,葵花等形状的扇子都统称为团扇。团扇在东汉时期更是一些闺门名媛手中的最爱,有如画中所示。

7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这种携带方便的折扇,同时扇面文化也大放异彩,这时期最盛行的便是我们国家传统的中国画表现方法,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完美结合,许多书法家,画家都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折扇上。使扇面艺术更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8扇子发展至今它的材料使用和形状已经异常丰富了,我们常用到的有草编扇子,塑料扇子,布艺扇子,竹扇子,檀香木扇子等等,不胜枚举。

9欣赏了这么多的扇子谁来说说扇子有那几部分结构组成(教师归纳总结扇子分为扇面,扇柄,扇坠和扇架)

10.我们都知道扇子是用来扇风纳凉使用的除此之外谁知道扇子还有什么用途。(教师总结扇子还可以用作装饰品和收藏品,同时还可以用来配合文艺表演和影视剧中人物形象手中的饰物等等)

11.欣赏各种扇子图片及学生作品,观察、分析、扇子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把扇子,为什么? ①材料(塑料、绢布、羽毛等)。

②外形(多种多样,主要由扇面、扇柄组成)。③图案(风景、卡通图案、动物、文什么字等)。④色彩(鲜艳、谐调)。

12.扇子博物馆参观完了,现在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请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将小组的问题读一下并把答案分享给全班同学。(问题1:扇子总体可以分为哪两大类。问题2:扇子由那几部分结构组成。问题三:扇子的制作材料都有哪些。问题四:扇子有哪些用途。)

13同学们对扇子的了解已经比较全面了,那么怎样才能制作一把新颖,独特的扇子呢,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扇子,请学生说说老师制作的扇子使用了什么材料,您能看懂我的制作方法吗

14.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师现场示范扇子的设计步骤(讲清制作要点)。

15.鼓励学生创作出独特新颖,又富有个性的扇子。(学生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作业:设计一把精美的小扇子。

作业要求:扇子外形多样,图案新颖美观。

16.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点评,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虽然我们现在使用了空调和风扇来取凉散热,但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 了小扇子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和艺术感染力,所以以后我们要继承祖国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把我们的扇面文化推向世界。

(四)拓展阶段

发放爱心卡,您想把扇子送给谁,(爸妈,还是长辈,同学还是老师,)在这张卡上写上温馨的话一起送给他吧.教学意图:让孩子学会赞扬,学会欣赏,学会关心,这些正式孩子们应该从小就有的优良品质。

第四篇:第十四课 鹰舞教案

课题:第十四课 塔吉克族的鹰舞 备课人:穆海拜提江·麦斯迪克

备课时间:2014-12-5 授课班级:7年级6班

二课时(电教)

第三课时 课文与练习(3,4)

(电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互配合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学习,通过学生关键词句来掌握课文的线索。总结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同学们了解塔吉克族的鹰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能会做练习。

(突出重点方法: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问题,交谈。处理方式:讲解课文内容法,合作法,讨论法。三. 教学工具

教案,教科书,多媒体设备,点名册,U盘。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合作法,讨论法。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课文与练习

(第111节)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塔吉克族的鹰舞吗?

2.学习课文:

1.首先给学生展示有关图片和视频。

2.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找出课文中你们不懂的词语。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读课文,找出不懂得词语。

3.老师先把不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起理解读法和意思。4.随便举手的学生读课文。5.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老师读课文。6.全班学生一起读课文。个别学生读课文。7.全班学生跟老师一起理解课文

8.现在我们一起了解课文内容那我们开始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鹰舞的基础动作是什么? 2.塔吉克人为什么喜欢鹰? 课文小结:

全文线索:塔吉克人对鹰的崇拜—创造了鹰舞—鹰舞的动作要领—鹰舞所代表的象征意义—鹰舞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达标测评

1.先让学生引导做一遍课后练习

(三),然后每个组选一个代表上黑板做,最后师生共同查看及时加以纠正错误。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1.板书课题:第十四课 塔吉克族的鹰舞 阅读理解课文 2.板书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 3.板书课文中不会读的词语。四.布置作业: 内容:熟读课文

要求:认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法:课堂抽查,打分。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

二、教学设计

22.金子

泥河小学   许小三

教学分析:

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不得不离去另谋生路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靠意外的收获上不现实的,要想获得成功或财富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渴望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真金”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件

设计思路:

由梦想导入,引出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品读,在读中感悟,体会。引导体验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从而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潜心会文”,通过读文,加强学生对词句的感受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故事,从故事主人公的身上获得自己的收获,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巧妙导入

1.每个人都有梦想,老师的梦想是当一位教师,现在我实现了我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师生共同畅谈梦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梦想有关的课文,揭题。师生共写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分段读文,注意正音。

三、读议课文,促进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3小节)

(1)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无意中发现的金子却吸引了很多淘金者,这些人有什么表现呢?(理解:蜂拥而至)他们都带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2)满怀梦想而来,却失望而归,他们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

(3)彼得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也有与淘金者一样的梦想,那就是(挖到金子),可他却与其它淘金者有着不同的表现,读2~3小节,用笔划出不同表现的词语。

(4)默读,讨论彼得与其他淘金者的不同表现的词和句(不甘心落空、默默地)。

(5)读这些词,你觉得这是一个()的彼得。(板书:坚持)

(6)学法指导:你们已经学会了抓“关键字”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是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的一种读书方法。

四、课后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三、公开课图片

下载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学案(定稿)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课题蜜蜂课时2课时设计人教学目标设计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无论、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阴力、遥......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四课《彩色的梦》教案

    第十四课 彩色的梦 兴安县溶江镇第二中心小学:韦莺欢 教学题目:彩色的梦 教学内容: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四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2.培养学生记......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四课《假如我变小》教案

    14 《假如我变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利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地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 过程方法:课采用欣赏动画......

    小学语文:《蜜蜂》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五篇材料)

    《蜜蜂》教案 一、教材简说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

    小学语文 三年级 第五册 教案 14、蜜蜂(合集5篇)

    14、蜜蜂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认读,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

    迎接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公开课教案大全

    迎接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7.3.28 执教老师:周雪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十四课教案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十四课教案 制作人:柴俊星、辛慧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教学类型: 新实用汉语课本(英语版),出版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教学对象: 零起点的汉语初学......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第十四课

      《会说话的手》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美术第六册第14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形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起对生活中相似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