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第八单元“岁寒三友”中赞松的一首图题诗,为清朝著名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所作。此诗句子长短不一,语言优美、豪迈,内容隽永深刻,洒脱不羁。诗人借画中苍劲挺拔、饱经风霜的松树和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怪石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自己不屈不挠、耿直廉洁的铮铮男儿的性格。因为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图题诗的典范之作,语言平白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松树的国画作品,并请班上学画的同学也画一些松、竹、梅的国画张贴在教室里,将赏诗与观画有机结合。让学生以一名书画鉴赏家的身份走入书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怪石的样子和苍松挺劲的姿态,在仔细观赏和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感悟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明确松树象征着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另外,在学习中适当拓展了一些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加深对松树精神的感悟,体会诗人借物抒怀、借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具有以下能力:

1、积累了大量古诗,并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的含义有所感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但对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有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2、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查阅书本、上网等手段查找到诗画家李方膺及该诗的相关资料,以及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并进行整理,为理解诗歌起了铺垫作用。

3、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已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时做批注,提出疑难问题,在课上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问,并已掌握通过读文,品文释疑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具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

2、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竹、梅的图画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交流资料。

1、学生交流诗画家李方膺的资料。

2、教师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

三、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特别强调“阙、迥”的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

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和石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再请学国画的同学结合水墨画的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画家李方膺寥寥几笔就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诗中他又是如何赞美松树的?

1、学习第一层。(即: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1)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层。(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1)诗人仅仅是因为松树为大地增添了些许绿色而赞美它吗?请默读3、4、5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对“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的理解。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松树品格的高度赞美,赞美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松树的顽强精神。

3、学习第三层。(即: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1)自读最后一句,你从这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重点理解“天阙”、“高且坚”、“迥”的意思。)(3)再读一读“迥干春风碧云里”,你想到了什么?(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让我们看着这幅画,走进画中,仰望着不畏高山雪冷,扎根在石缝中的苍松,我们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教师引读,学生接读诗歌)

5、同学们,在1730年夏秋之际,李方膺担任山东乐安知县,乐安大水成灾,万家漂橹,情势紧迫。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就开仓赈济,下令动用库存皇粮1200石,以工代赈,募民筑堤,缓解了灾情。但后来因私开官仓被青州府弹劾。1735年他因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们想一想,这傲然凛立于风雪之中的松树象征着什么?

6、让我们带着对李方膺这种不屈权贵、耿直廉洁的高尚品格的崇敬之情齐读诗歌。

7、练习背诵。(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8、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赞美松树,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下面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9、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指导朗读)如:《赠从弟》(三国)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10、欣赏古今画家的松树国画作品。

总结:松树以它那苍翠的枝叶装扮了这个冰雪世界,以它那不畏险阻、饱经风霜的品格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愿同学们都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做生活中的强者。

五、拓展延伸。

1、课下自读《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特点,及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松树的国画,并题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赞松诗,办一期书画展。

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引导感悟。古诗的教学,以感悟为重,正如人们常说的:“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题诗更是如此。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我们感悟的方向。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在教室里张贴了许多国画作品,有名家之作,有学生作品。让学生以一名书画欣赏者的身份去观画、赏诗,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真正做到了不顾此失彼,也不厚此薄彼。课后让学生合作完成书画作品,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知识的拓展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从开课时老师导入的《青松》,到学生交流赞松诗句所提到的《赠从弟》、《咏寒松诗》、《拟嵇中散咏松诗》等,学生这一节课就接触了至少四、五篇赞美松树的诗歌,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松树的品格。课外知识的适当介入,使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课下去收集更多的诗篇背下来,使学生的目光由课内投向课外。

第二篇:苍松怪石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黎明

教学内容:106 教材分析: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第八单元“岁寒三友”中赞松的一首图题诗,为清朝著名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所作。此诗句子长短不一,语言优美、豪迈,内容隽永深刻,洒脱不羁。诗人借画中苍劲挺拔、饱经风霜的松树和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怪石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自己不屈不挠、耿直廉洁的铮铮男儿的性格。因为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图题诗的典范之作,语言平白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松树的国画作品,并请班上学画的同学也画一些松、竹、梅的国画张贴在教室里,将赏诗与观画有机结合。让学生以一名书画鉴赏家的身份走入书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怪石的样子和苍松挺劲的姿态,在仔细观赏和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感悟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明确松树象征着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另外,在学习中适当拓展了一些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加深对松树精神的感悟,体会诗人借物抒怀、借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教具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

2、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竹、梅的图画作品或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交流资料。

1、学生交流诗画家李方膺的资料。

2、教师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

三、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特别强调“阙、迥”的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

5、了解字义,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大意。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画家李方膺寥寥几笔就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诗中他又是如何赞美松树的?

1、学习第一层。(即: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1)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层。(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1)诗人仅仅是因为松树为大地增添了些许绿色而赞美它吗?请默读3、4、5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对“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的理解。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松树品格的高度赞美,赞美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松树的顽强精神。

3、学习第三层。(即: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自读最后一句,你从这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重点理解“天阙”、“高且坚”、“迥”的意思。)

(3)再读一读“迥干春风碧云里”,你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让我们看着这幅画,走进画中,仰望着不畏高山雪冷,扎根在石缝中的苍松,我们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教师引读,学生接读诗歌)

5、同学们,在1730年夏秋之际,李方膺担任山东乐安知县,乐安大水成灾,万家漂橹,情势紧迫。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就开仓赈济,下令动用库存皇粮1200石,以工代赈,募民筑堤,缓解了灾情。但后来因私开官仓被青州府弹劾。1735年他因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们想一想,这傲然凛立于风雪之中的松树象征着什么?

6、赏画: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7、探究学习,明确主旨: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8、让我们带着对李方膺这种不屈权贵、耿直廉洁的高尚品格的崇敬之情齐读诗歌。

9、练习背诵。(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10、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赞美松树,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下面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11、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指导朗读)

12、欣赏古今画家的松树国画作品。

总结:松树以它那苍翠的枝叶装扮了这个冰雪世界,以它那不畏险阻、饱经风霜的品格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愿同学们都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做生活中的强者。

五、拓展延伸。

1、课下自读《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特点,及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松树的国画,并题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赞松诗,办一期书画展。

第三篇:《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反思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反思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反思1

我认为,古诗的教学因以感悟为重。正如人们常说的:“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题诗更是如此。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我们感悟的.方向。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苍松怪石图题诗》这首句子长短不一,洒脱不羁的古体诗时,我注重创设情境,引导感悟。教学时,我在黑板上张贴了几幅课前师生共同收集的国画作品,让学生以一名书画欣赏者的身份去观画、赏诗,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真正做到了不顾此失彼,也不厚此薄彼。课后让学生合作完成书画作品(八单元综合活动内容),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反思2

古诗的教学中,通过读而让学生有所感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人们常说的:“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题诗更是如此。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我们感悟的方向。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苍松怪石图题诗》这首句子长短不一,洒脱不羁的古体诗时,我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教学时,我利用我们六年级教室在多媒体的有利资源,通过媒体播放收集到的'国画作品,让学生以一名书画欣赏者的身份去观画、赏诗,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真正做到了不顾此失彼,也不厚此薄彼。课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将课前布置收集到的国画作品完成为书画作品(第八单元综合活动内容),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反思3

这个单元,主题是“岁寒三友”,三篇主要课文的结构差不多,都是前面一首诗,后面是赏析,还附有插图。

第一篇《墨梅图题诗》是实习生小叶上的,后面两篇《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所用的方法与小叶的方法差不多,介绍作者之后,先把诗读通读顺,理解诗意,再结合插图读懂诗画欣赏,理解作者所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再回到诗歌,尽量让孩子能在课堂上将诗歌背诵出来。

不过,今天上《苍松怪石图题诗》感觉并没有前面的'顺。首先是这首诗的理解与前两首相比,长了不少,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前天布置的预习,估计许多孩子除了把生字写完,并没有认真去读课文,所以今天当我让他们读诗时,花了不少时间才把它读通。而且今天发言的孩子也少了,这帮小鬼也不知是哪根筋搭到了,有时上课发言挺积极的,今天倒像是要睡着了,难道是之前的统考动员把他们吓到了?

对诗歌的质疑倒是有不少孩子举手了,几乎把全诗的内容都提了出来,好吧,一个个来解吧。与以往不同,过去上诗歌,虽然有孩子提问,但这些问题一般都有孩子知道答案,而今天,有些问题就没人知道,所以只好自己来了。看样子,这样的诗在书上还真应该有些注释,要不,有些内容不借助工具书或是老师讲解,他们自己是无法理解的。

上完了,再把这三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总结了一下,特别让孩子们自己总结“诗画欣赏”这一部分,是按照先介绍作者,再介绍画面内容,最后总结诗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顺序来写作的。其中第二篇《墨竹图题诗》还插入了作者郑燮创作诗画时的时代背景。总结这些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如果将来他们自己要向别人介绍这一类作品时,也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作了。反复讲了两遍,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听进去了。本想着布置孩子们去练练笔的,可是却并没有准备这方面的资料。明天布置他们周末写日记算了。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反思4

1、本课感觉最成功之处是入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出两幅松树图,让学生在对比中领略出文中画面的独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根据画面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一举双得。

2、“在所有的言语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在教学本课时我着眼于诗的语言,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对诗画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深入地去体验、感受,产生赏心悦目的情感体验效应。通过对比、拓展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诗画的意境有所领悟。

学生在自主学习古诗、理解全诗的意思时,我利用各种资源,让已经明白诗意的多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学懂的情况,从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述中提炼出明白诗意的方法——释、留、补、调。这中间,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此时,我发现学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展示他们的创造潜能。

古诗毕竟不同于一般作品,它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我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同时不忘教师关键处的引导、点拨。我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提醒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本诗在谴词方面有一种对称的美,“苍松”对“怪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我引导学生体会诗意、诗味、诗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这样,在引导学生述说为什么喜欢某句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他们诗美的表达方式。

第四篇: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2.读标准音: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 yú)铮(zhēng)

3.解词:

① 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② 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 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4.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明确: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花朵只用淡墨轻染“淡墨痕”,仅花蕊加墨重点,清新俏丽;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四、探究学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借所画的怪石、苍松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怪石耸立 不屈不挠 铮铮铁骨

画家的品格

苍松挺劲 饱经风霜 刚正不阿

第五篇: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第八单元“岁寒三友”中赞松的一首图题诗,为清朝著名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所作。此诗句子长短不一,语言优美、豪迈,内容隽永深刻,洒脱不羁。诗人借画中苍劲挺拔、饱经风霜的松树和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怪石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自己不屈不挠、耿直廉洁的铮铮男儿的性格。让学生以一名书画鉴赏家的身份走入书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怪石的样子和苍松挺劲的姿态,在仔细观赏和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感悟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明确松树象征着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另外,在学习中适当拓展了一些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加深对松树精神的感悟,体会诗人借物抒怀、借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具有以下能力:

1、积累了大量古诗,并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的含义有所感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但对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有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2、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查阅书本、上网等手段查找到诗画家李方膺及该诗的相关资料,以及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并进行整理,为理解诗歌起了铺垫作用。

3、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已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时做批注,提出疑难问题,在课上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问,并已掌握通过读文,品文释疑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1--

教具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

2、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的图画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乾隆十八年,“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在合肥的五柳轩创作了一幅画,画作好以后,并自题诗。今天,老师把这画、这诗带进了课堂,那就让我们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一同来欣赏与品味这历史文化的瑰宝。

1、出示课题:《苍松怪石图题诗》,齐读课题。

2、理解题意。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特别强调“阙、迥”的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

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和石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画家李方膺寥寥几笔就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诗中他又是如何赞美松树的?

1、学习第一层。(即: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1)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3)读到“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读到“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时,你又想到了什么?

(3)齐读一、二句诗。

2、学习第二层。(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1)诗人仅仅是因为松树为大地增添了些许绿色而赞美它吗?请默读3、4、5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对“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的理解。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松树品格的高度赞美,赞美松树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仰望着不畏高山雪冷,扎根在石缝中的苍松,我们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个人读、男、女生齐读3、4、5句诗)

3、学习第三层。(即: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自读最后一句,你从这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重点理解“天阙”、“高且坚”、“迥”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诗画欣赏。

(1)读诗画欣赏,李方膺为官时,是一个怎样的官?

(2)理解词语:阿谀奉承、耿直、铮铮。

(3)这傲然凛立于风雪之中的松树象征着什么?

相机板书:不屈不挠 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

6、让我们全体带着对李方膺这种高尚品格的崇敬之情齐读诗歌。

7、让我们所有女生通过朗读来高声赞美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

8、千百年来,松树以它不屈不挠、不畏那寒的品格吸引着人们,所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优美诗篇赞美松树,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出示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9、总结:松树以它那苍翠的枝叶装扮了这个冰雪世界,以它那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愿同学们都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做生活中的强者。

板书设计:

苍松精神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画家品格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这里的qiáo mù( )是wú yǔlún bǐ的。 2.这个大臣对皇帝是忠心gěng gěng。 3.这些lián jià的商品都是li......

    七年级语文 北师大实验版《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本单元主体:古代诗 2、学习的课文:岁寒三友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 《苍松怪石图题诗》李方膺 《墨梅图题诗》王冕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孙铛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5则范文

    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3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一个不寐的夜......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5篇模版)

    教学目标:1、理解,品味,诵读诗歌,体会和感悟竹的象征意义及郑燮的人品。2、初步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的方法,感受中国书画及诗歌语言的魅力。3、初步体会和感悟象征,借物抒情的......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教材分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