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前我们课堂上讲得多,学生活动的少,缺乏个性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忽视学生情感体验,重视知识结论,忽视知识过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些教学现象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一、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有的教师把一些教学上的方法不加筛选的用到课堂上,为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整节课让学生搞活动成了活动课;有的为了突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不管有没有必要,一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有的为了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把讲授、提问、集体回答、小组讨论、师生交谈等方式全搬到课堂上。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方式,把有探索价值的并且学生有能力探索发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去探索与发现,而那些毫无探索价值与意义的内容,或者即使有探索价值,可学生根本无能力探索的内容,应考虑采用讲授法。要根据不同的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
教师首先必须要从数学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把数学每一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一堆死东西,而是由一个活生生的问题组成的。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解思考的全过程。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教学中: 一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便架设“认知桥梁”;二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还要了解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
案例(1):要的就是这种过程 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新授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能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分一分类吗?(同桌讨论后再分)
生
1、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分一类,而圆是另外一类。因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都有角;而圆的边不是直的,没有角。
生
2、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全部分成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平面图形。
生
3、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圆分一类。因为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三角形只有三条边,三个角,圆形没有角。
师:为什么你们喜欢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一类。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可以利用桌子上放的各种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版、皮筋、小棒等材料。
(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各自有了结论后集体交流)生1:我数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生2:长方形的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
2、:我是看出来的。
师:你的眼力真不错,不过你能证明你看的是对的那就更好了。生3:我用尺子量了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的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
生4:我用折纸的方法也得到了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结论。师:你是怎样折的,折给大家看看好吗?(请这位同学进行演示)生5:我发现长方形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许多特征。接下去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试一试!
在这里,这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再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究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就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操作、探究明理、合作交流来发现这些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太需要了。
三、要注意重视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案例2)学生都会了我教什么? 内容: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法”新授
片段: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书(10元)文具盒(30元)书包(40元)上衣(50元)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要求列出算式)
生1:买一本书和一个书包多少元? 算式是10+40=50元
生2:买一件上衣比一个书包多多少元? 算式是:50-40=10元
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10+40,50-40,„„)
师: 你有方法把它算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反馈想法。用小棒演示算理,场面非常热闹。学生提出问题边列算式边说出了得数,教师充耳不闻,在板书时只写算式不写得数,学生明明已经算出来了,为什么非得等板书算式后再多此一问:10+40等于几?执教者的回答:如果当时我把得数写出来,下面我的课就不好上了,学生都会了,我还教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对教学环节作出精心预设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预测。在上述片段中不难预测整十数加减法如果不教绝大多数学生也能计算。如果学生能计算出结果,我们就应该顺势引导,让他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评价,很自然地理解算理算法。我们应直面学生的数学基础,学生会做了,是不是会说了,会用了。“学生都会了我教什么”简短的一句话值得我们思考啊!
四、要注意让学生的思维在预设和生成中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期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在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随时捕捉动态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高超把握教育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泼有趣、充满生机。
案例(3):这样的设计真精彩
内容:四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新授 核心环节: 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师:.以上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独立思考,再小组流,再全班交流)(四条边、四个角)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图形,你觉得它是四边形吗?为什么?(出示形状不规则的图形)
师:.那你对刚才的说法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1:四边形的边是直的
生2:老师四边形的边不是直的它是斜的 师:小组研究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 各小组展开了讨论
生3:四边形的边是直的,边有直和弯区分,没有弯和曲一说 生4:长方形的边是直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的是直的,有的是斜的
生5:顺势拿了讲台上的教鞭,比划着说,竖着放它是直的,横着放它是直的,斜着放它还是直的,这根教鞭没有变。
许多学生恍然大悟。本课教学中教者以自身良好的亲和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时空。教师没有置学生的问题于不顾,而是让学生展开了讨论。教学中,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边是不是直的,生成了不同的见解,不断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于四边形的边是直的理解展现出了学生的灵动,整节课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这样的设计真精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五、要注意有课程开发意识。
教师是教科书的实践者、开发者和创造着,新课程强调教材对地方的适应性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具体地域的实际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充分挖掘、利用“全班学生”及周围环境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同时也就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六、要注意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它简洁而高效,并逐渐摸索出一些即时评价的方法:
1、即时评价语言应力求简洁、准确,指向性明确,尽量让学生明白,从而尽快改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评价语言应生动、幽默,让评价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语应力求生动、幽默灵活与丰富,或给予肯定和表扬,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或热情洋溢。以多彩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恰当评价,注意“度”的把握
教师评价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度”。既要客观公正,又要具体明确,既不能一味批评,也不能无限表扬。评价时要言之有物,不能要千篇一律的语言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或无原则的粗暴批评都是无益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索然无味,会对教师的奖励与批评产生排斥与淡漠。
即时评价是丰富多彩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它更是智慧生成的,它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与精彩的课堂语言积累。相信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倾听,在生活中积累,在实践中反思,学生会因为你的评价而次次惊喜,教师也因为自己的评价而一次次享受快乐,那时课堂之水才会沸腾起来,升腾成童年天空中最绚丽的彩云。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2.铺设台阶,引导探索。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要建立起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老师将要给你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增强,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时,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3.抓好测试,善于训练。学生对学习成绩是很敏感的,分数对情绪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别是差生,他们因各种原因每次考试成绩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深,为此,我对训练和测试大胆进行改革。训练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性格
和学习的基础等诸方面因素,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程度组;A组独立练,B组指导练,C组讨论练,D组扶着练,并辅以激励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测试时,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要求,分类评价,发挥测试的反馈功能作用。4.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些学生不愿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开展了“四环一步”(预习——上课——整理——作业)的学习法讲座,让他们学会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知道只有忠实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才能跃过章、段这一大步,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一、基础知识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不论什么时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总是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状况是教师导学、导思的依据,教师要通过观察、对话、作业分析、与家长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分析课堂反馈信息,了解阻碍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初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引进新知识要简洁、明了,要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揭示矛盾,从中提出新的课题。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提出新课题。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自然、不陌生。利用卡通书字典的价钱来引入求两本书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时,就是1角,就在角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时,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就能轻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找钱的情景。
二、培养能力要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计算训练,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
算,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地说,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计算能力也有所不同。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一种基本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出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协作,动手操作“割”、“补”、“拼”、“摆”,自行探索,发现推导梯
形的面积公式。
四、要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应从旁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否则无法进行探究与发展。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经。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4条边,为什么
长方体的棱不是24条,而是12条?”“一条棱有2个端点,长方体有12条棱,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讨论中,有一位学生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个颇为生动新颖的例子,他说:“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即长方形,它有长和宽,没有高,我把这长方形剪下来,这时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长方体了。”通过质疑问题,自由讨论,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总之,数学课堂应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师要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1、在教学方法上多加探索
2、该讲清楚的内容要讲的通俗易懂,要用最简单的词汇进行讲解。
3、备课的内容应要全面的、系统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去准备。备课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我们讲课时,准备充分,教学计划完善,尽然有序,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要传授的知识。
4、教师的外表要整洁大方。平易近人,语言生动,精神抖擞,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穿
装打扮。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能够精神有力,讲课生动有序,就能感染学生,与教师一起抖起精神,洗耳恭听。相反,讲课准备不充分,内容单一,学生就很容易分神,情绪低落,不想听你讲课,就会出现厌学、不愿学等现象。除此,教师为了上好课,显得自己又风趣,便在课堂上胡言乱语,将一些不着边的话,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用语。
5、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小学生是在具体的事物当中进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同时,要注意示范教学的内容要和课题吻合。
6、利用启蒙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出小问题,开拓学生的智能。教师在利用此教学方法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层面,制定所要提问的问题等级,为后进生也提供答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精神等到解放,对学习知识从满信心。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自认为能够成功的上好小学数学课。
第三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山南中心校 袁洋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的教学中,使每一学生都得到发展。同时在教学中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欣赏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兴趣
欣赏教材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进行努力探索实践。
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把握素质教育要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学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来看待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从细小之处入手,严格把好习惯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1.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
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学陶冶人的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是我的追求。口琴教学是我校“今天行动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帮助学生的发展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在音乐课上,我关注学生对器乐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努力让每个学生学会口琴的简单吹奏。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学生喜爱上了口琴,喜欢吹奏口琴(哪怕学的曲子非常简单)。我深知,那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成功。成功不管大小,它都是让我们的学生继续发展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可以产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为审美,审美可以积淀情操,情操可以升华人格。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让我们的学生发展得更好。
2.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学能力。
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在教唱一首新歌时,我一般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我将全歌范唱一遍,让学生有个整体感受,然后学生哼唱歌谱,学唱歌词,理解歌词含义,最后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激励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为宗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在教师的激励下,我们能看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纪律表现良好、主动参与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的学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有明显进步。这样,学生在和谐的音乐氛围中不但学会了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学习,同时也初步养成了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形式的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四、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参考文献:[1]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
[3]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第四篇: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昆明学院 刘开伦1
【摘 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始,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展开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实施新课程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因此,需要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分析、判断、计划与安排,注意处理教学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 影响因素 关系分析 问题处理
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带来了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始,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展开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实施新课程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教学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教学系统,以完成教学系统功能的活动与过程。
[1]
它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为根本目的,分析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将学科课程转换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要素,系统设计安排教学的过程或活动。教学设计是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因此,需要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分析、判断、计划与安排,注意处理教学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系统方法
课堂教学是由各种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系统,课堂教学设计当然要运用到系统的方法。教学设计所运用的系统方法,是指教学设计要按照学习本身的系统性,将学习作为系统加以考察,以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的方法。由于课堂教学受到诸如课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设备条件、方法、时间、空间、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就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研究、规划与安排,注意处理好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种种关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各个要素之间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联系、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要从“学什么”而不是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学习现状、学习内容、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其次,教师在对学习者分析基础上来系统安排“怎么教”,“怎么教”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 1 刘开伦,昆明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教师。
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2]
课程目标是课程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一般要求,它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它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再创造。课程目标具体到每节课或每个单元,课堂教学目标有的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有的侧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的又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3]教学设计要为教学进而为课程目标服务。
处理课堂教学设计与课程的关系,首先,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能再作为一个知识的灌注者和“话语霸权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设计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教师如何“教”。其次,教学设计要正确处理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是对一目标有的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有的侧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的又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第三,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超越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局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应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关系,沟通生活世界与学生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与学生活动预设等方面,这只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学的一种估计。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生命潜能的存在以及差异性,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情境。因此,教学过程不可能是设计方案的精确复演,必须根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境灵活处理,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动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学过程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新课程特别强调每一个人都必须拥有课程意识,在课程意识支配下的教学设计预案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的组成,这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或“开天窗”、“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
在现代教育科学的视野中,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情境”与“刺激”,就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
第五篇: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
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
一.丰富的口头交际语言
在教材教学中适当地拓展与课题相关的语言材料,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利用课间多与学生用英语交流,通过谈话使学生了解一些英语的习惯用语,鼓励学生说,形成一个语言环境。课堂中注意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基本的课堂指令使学生容易掌握、明了。这些相关功能的口语大量充实,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口语表达,活泼语言形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教材不能创设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因此对培养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语言得体性能力非常薄弱,我们要适当地灌输这方面的知识,渗透在教学当中,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如教学strong这一单词时,有些学生在中文口语上说胖,就用fat形容人,这样做没有注意到语言的得体与礼貌,我们应该指出。又如How are you?是对熟识的人问好,而How do you do?是对初次见面的人问好,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做出区别,以便运用。
三.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为教学而设计的,学习一种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在环境中学习,但实际的课堂上没有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们设计的活动应联系生活,尽可能地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教学食物时,可以创设餐厅的情景,融句型、单词在特定的环境中,使学生易学易懂。又如教学人物及外貌时,把身边的人“请”到课堂,让学生直观谈论,即有亲切感,又容易掌握。
四.语言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
我们想方设法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必要的,但只有兴趣,没有掌握到实在的知识,这是不全面的。我们要两者的关系处理完善,两者兼得。课堂上两者要有适当的比例,既要与学生情感上有交流,又要达到语言知识的传授的目的。如教学名词时,我们就要把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区分,并且对可数名词的单复数进行讲解、概括。让学生懂得英语上量的表达。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
教无定法,我们只有在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课堂才会更加充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