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微课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3(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8:0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二轮微课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二轮微课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3》。

第一篇:地理二轮微课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3

地理二轮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12题

1.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描述昼夜长短变化类问题时,注意描述出昼和夜两方面的变化状况,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状况,极值状况,还要描述出总体状况。还要如上题中第(4)问,有的同学答成“昼长夜短”,该答案只能得2分。因为该答案只描述了整体状况,没有描述出变化趋势和变化极值。还有的同学答成“昼先变长,达到最长,然后变短”,该答案只能得3分,因为该答案丢掉“夜”的变化状况。在表述分布范围题目时,注意范围起止点的范围要准确。如第(3)问中,有的同学答成“70°N以北地区”该答案只能得2分。因为该范围不包括70°N。可以修订为“70°N及其以北地区”。

专题二

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12题

2.地形特征与地质作用过程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

(1)在描述地质作用过程时,注意逻辑要严密,表述清楚各个环节所受的力,用词准确。该类型题目主要按照环节给分。如第(1)问,该题采分点大致如下:三角洲(2分)、泥沙(2分)、顶托作用(2分)、流速缓慢(2分)、沉积(2分)。有的学生答成“三角洲。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冲积形成三角洲”。该答案“三角洲”得2分,“河流带来泥沙”得2分。丢到其中两个环节扣4分,“冲积”用词不准确扣1分。(2)在描述地形类型类问题时,注意既要说出主要的地形,还要描述地势的变化。如在描述下区域地形特征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沙漠广布,地势起伏大”,则该题基本上不得分,因为“沙漠”不属于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大”只描述了特征,没有描述变化的方向。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12题

3.气温与降水差异成因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分析气温或降水差异成因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域中局部地区定位要准确,分析过程要严密,不能丢掉关键语句。如在第(2)问中,有的同学答成“①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受冬季风影响大,②地位于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小”。该答案不会给分。因为该题出现定位错误,①地位于大兴安岭,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与海拔有关,并非大气环流因素。如在第(3)问分析原因中,该题采分点大致如下。大兴安岭(2分)、海拔高(2分)、冬夏气温都较低(2分)、年温差小(2分)。有的同学答成“125°以西受大兴安岭影响,气温年较差小”。该答案丢失重要的环节,只能得4分。4.气温与降水特征描述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描述多条气温或降水等值线分布特征类题目时,注意既要表述出递变的方向,还应概括出该区域总体的数值特征以及极值特征等。如第(1)问中,大部分同学表述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是从东南向西北越来越远,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大”。该答案会扣掉2分,因为丢掉“整体降水量在400mm以上”这一个采分点。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13题

5.气候类型判断及成因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判断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分析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判断类型时,一定注意到降水量的细微差别;二是判断类型如果出错,则无论成因表述如何,都不会给分;三是分析成因时一定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四是表述时注意冬夏季节和冬夏半年的细微差别。五是注意不要把特征表述为成因。如第(2)中,有的同学答成“热带季风气候。„„”。该答案不能得分,因为在判断气候资料时没有注意到降水量的差别,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总量小于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判断出错后,整个题目都不会得分。还有的同学答成“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量大;冬季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该答案只能得4分。因为没有表述出气温方面,丢掉2分。夏季和夏半年混淆扣1分,冬季和冬半年混淆扣1分。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13题

6.河流特征描述与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描述河流特征与分析类题目时,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区别。二是断流和水位变化大的差异。三是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区别。四是分析河流径流变化原因时注意时间限制条件,几十年和几年的变化原因可能不同。如第(3)问中有的同学答成“流程短、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径流量小”。该答案只能得2分。因为流程短属于水系特征,不作为采分点。径流年际变化大属于错误表述,会在总分中扣除2分。第(4)问中,有的同学答成“季风势力弱的年份,降水量少;工农业用水量增加”。该答案只能得2分。因为忽略了时间限制条件“近几十年”。短期内是受季风影响,且西北内陆属于非季风区。几十年的变化应该与气候变暖、冰川萎缩有关。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2题

7.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题目,尤其是涉及河流作用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把地理要素影响的环节表述清楚。注意区分对河流和流域影响的差别。如第(1)问中,有的同学答成“水土流失。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决口成灾。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增长”。该答案会扣3分。因为没有指出水土被黄河搬运的环节,(扣2分)没有表述清楚“地上河”形成的部位(扣1分)。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增长属于对黄河下游流域内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属于对黄河的影响,不能作为采分点。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12题

8.人口变化及其影响类题目答题规范

(1)在表述人口变化特点类题目时,注意表述清楚流动方向及其量的变化。如第(2)问中有的同学答成“人口由省外向省内流动”。该答案不能得分。因为该答案的表述表达不出既有向省外流动,也有在省内流动的趋势;并且表述不出流动量的变化。(2)在表述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时,注意不仅从劳动力价格方面分析,还要注意数量、素质等方面分析。如果涉及工业转移时,还要分析转出地劳动力的变化状态。如第(3)问中有的同学答成“深圳地价、劳动力价格高;四川地价、劳动低价格低”。该答案只能得2分。因为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地价不作为采分点;“深圳劳动力价格高”表述不得分,应表述变化过程,可修订为“深圳劳动力价格提高”;四川省劳动力价格低只是一个方面,忽略了劳动力丰富这个方面,要扣掉2分。(3)在表述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时,注意表述要准确、严密。如第(1)问中有的同学答成“儿童比例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青年人口上升,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大;老年人口上升,导致社会负担重。”该答案只能得4分。因为第一点中表述错误,应是导致“未来”劳动力不足,所以不得分;第二点中“劳动力丰富”应属于有利影响,该点要扣2分;第三点中,表述不严密,社会负担重既包括养老负担,还包括抚养儿童负担,所以只能得2分。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13题

9.城市、工业分布特征描述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表述城市、工业分布特点时,注意既要表述出分布的位置,还要表述出分布的总体分布状况,还要表述出密度状况。如上题第(1)问中,有的同学答成“沿海分布;沿江、沿交通线分布”,该答案只能得2分,因为只是表述了分布的位置,没有表述出总体分布特征“分布不均”,(扣2分),没有表述出密度状况“沿海、沿江地区出现城市群和城市带”,(扣2分)。再如:日本和巴西工业分布的相同特点是,(2分)。有的同学答成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该答案只能得1分,因为这是具体分布地点,不是分布特征。“煤铁复合型、临空型、临海型”这些用语才是分布特点。

专题七

农业区位与粮食生产12题

10.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规范

在评价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类题目时,注意日照、光照 和热量的差异,温度和日温差的差异,土壤和土地的差异,平坦和开阔的差异,土壤厚度和质地的差异,水源和水分的差异。并防止套话不具体。该类题目多因为表述不准确而失分。如在(2)问中有的同学答成“地形平坦、热量充足、土壤肥沃、降水量大,灌溉便利、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的种植”。该类答案不会得分,是典型生搬硬套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答题模板。因为该地地形条件不是“平坦”而是“宽阔”;气候条件不是“热量丰富”而是“光照强”;温度条件应该指明是“日温差大”,降水条件不是“大”而是“适中”,土壤条件不是“肥沃”而是“深厚、疏松”,一般是在平原地区才适宜发展灌溉,高原、山地、丘陵地区一般不表述灌溉条件。

专题七

农业区位与粮食生产12题

11.农业生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类题目答题规范(1)在表述农业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时,要注意农业引发生态问题和区域主要环境问题的区别。农业生产不合理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有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包括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如第(1)问中,有的同学答成“水土流失”,该答案只能得2分,因为误理解成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在列举根据问题采取的措施类题目时,注意措施要和问题对应,具有可操作性,注意语言严密。如在回答我国西北绿洲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措施时,有的同学答成“发展灌溉农业,节约用水”,该点不能得分,该表述不严密,可以表述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还有的同学答成“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单产”,该点虽然正确,但不能作为采分点,因为和“节水农业”没有关系。有的同学答出“利用计算机控制,进行根部滴灌”,该措施对我国西部地区来说,操作可能性不大。

专题八 工业区位与工业生产12题

12.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评价类题目答题规范

(1)在评价工业区位条件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首先判断工业的类型,工业类型不同,所需要的区位条件不同。

二是注意语言严密,注意水运、海运、河运的区别、资源与能源的区别,三是表述具体,不要过于笼统。如第(2)问回答相同点时,有的同学答成“相同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该答案不能得分,因为答案笼统,没有指出具体内容。还有的同学答成“铁路和水运交通便利,石油能源丰富”。该答案只有“铁路交通便利”能给分。“水运便利”不严密,水运包括海运和河运,不能得分。“石油能源丰富”不准确,因为在该地重工业(原料指向型)中石油更多的做为资源(原料)。(2)在评价产业转移因素时,注意设问要求的不同,如果是分析某企业从某地到某地产业转移的原因,则既要分析两地的区位优势,还要分析该企业类型的特点,并且分析转出地区位条件的变化。如果是分析某地承接某地产业转移的条件,则只需要分析转入地的区位即可。如第(1)中有的同学答成“转移的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广东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提高;广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低”。该题满分6分,可得4分。该答案的第一、二两个要点不是采分点,只需要分析第三个要点(转入地)即可。在第三个要点中只表述了劳动了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没有分析产业特点,需要扣除2分。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3题

13.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类题目 答题规范

(1)在表述资源开发变化趋势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给出的统计数据信息,一般会给出折线图、柱状图或统计表格。注意表述时既要表述出总体变化,还要描述出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变化,尤其是特殊变化特点。如第(1)问中,有的同学在表述变化趋势时答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该问满分4分,只能得2分。因为只表述出来总体变化趋势,没有表述出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特征。(2)在列举可持续利用措施问题时,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要注意语言严密且符合实际。如海南三沙市永兴岛淡水缺乏,在列举获取淡水资源方式时,有的同学答成“海水淡化;地下水;雨水;重复利用;节约用水”,该答案只有“海水淡化”能够得2分。“雨水”表述不严密,应是“收集雨水”。“地下水”表述不严密,可能是想表述为“抽取地下水”,但仍不能得分,因为小的岛屿一般地下水盐度较高,不能使用。“重复利用和节约用水”属于节流方面,不属于开源方面。不能作为采分点。

第二篇:高考地理大题答题2014版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

3-3-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

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2011年4月

第三篇:高考地理大题答题(第3版)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 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 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 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 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 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 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 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 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

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 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

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 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b.气候(类型、水热 条件、光照、热量等)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 物、农作物特征)

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2.交通3.市场4.科技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 6.国家政策

第二版块应用案例模板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 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 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 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 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

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 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 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

1促进民 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

繁荣)特色和吸引力 ○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 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 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 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工业集聚的优势 ☆产业转移的影响 ☆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3保持水土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8.吸烟除尘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 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 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 水价调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 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5.答案主要来源于材料,注意分析材料的关键词

第四篇: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

很多的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以及灵活记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1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2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3

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及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4

一.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5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的因素及降水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6

描述高中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7

影响雪线高低的地理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高考地理大题的模板答题技巧

第五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11-15)

11.工业小专题

⑴ 日本工业集中在 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 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④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 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⑶ 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⑷ 工业集聚:

① 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 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 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②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 以中小企业为主;② 轻工业为主;③ 生产过程分散;④ 资本集中程度低;⑤ 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 : ① 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 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 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 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 形成规模生产;⑤ 树立品牌意识;⑥ 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 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⑹ “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社会经济因素:① 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 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 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⑺ 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12.人口数量、分布小专题:

⑴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 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 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 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 续发展.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

①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② 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

③ 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13.人口迁移小专题:

⑴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 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① 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

② 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③ 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⑹ 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14.兰州问题:

⑴ 石化工业区不合理:

① 位于河流谷地 工业废气不利于扩散;

② 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造成城市大气污染;

③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⑵ 山谷地形的不利影响:

①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② 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城市大气污染;

③ 使城市的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⑶ 布局形式与地域形态:

位于黄河谷地,发展被迫沿河流两岸东西延伸 地形、河流 条带式 分散疏松式

(因 素)(地 域 形 态)(布 局 形 式)

15.城市小专题

⑴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③ 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

②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 科技发达; ④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⑥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 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

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 便利的水运。

⑶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① 便捷的交通; ② 广阔的消费市场; ③ 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 宽广的经济腹地; ⑤ 充足的商品供应; ⑥ 丰富的农副产品;

⑦ 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 道路狭窄,交通堵塞; ② 居住拥挤;

③ 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 用地紧张。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 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 面 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

地 形:平坦、开发空间大;

水 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产 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①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

② 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③ 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

④ 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⑷ 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 式:环行-放射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 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 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两大问题: ① 交通线路拥堵; ② 交通环境污染

措 施: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 ①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 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 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③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④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⑺ 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下载地理二轮微课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3(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二轮微课 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3(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6-8)(定稿)

    6. 洪涝小专题: ⑴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 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 ④人口密......

    微课演讲稿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笼:笼罩。寒水:清冷的河水。月:月光。沙:沙滩。○月光之下,烟水迷漾,风......

    2014高考语文二轮训练:微专题7.10实用类文本阅读

    训练10 实用类文本阅读 温馨寄语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核心题点主要有二: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做该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准确理解筛选的标准。筛选信息一定要全面。为此,要注意......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范文模版]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

    《初中地理“教与学”微课展播》

    观看了《初中地理“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其中河流这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我谈谈我的观后感。 微课展播中的这一节课,整体性很强。设计者在教学中分设了四......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21-23)(共5篇)

    21. 能源小专题: 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

    近现代史微课演讲稿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自动化学院的的小组。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两个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从师生、同僚到对手,从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期间......

    高考地理:河流综合治理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大全

    河流的综合治理 (一)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原因:[来水快、容水场所少、排水慢] (1)降水多,降水强度大,河流流量大,汛期长。 (2)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 (3)上游地形陡,水流急,来势猛。(4)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