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2018学年九上数学:4.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
过程与态度: 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类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寻找并探究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怎样的?您能证明它们一定成立吗?
目的: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已得结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命题
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何对文字命题进行证明?与同伴进行交流.目的:通过学生回顾证明文字命题的步骤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第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命题画图,第二步:根据图形和文字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A’,∠B=∠B’。求证: △ABC∽△A’B’C’。
第三步:写出证明过程。(分析现在能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只有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线索进行探索,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第三个角也相等,从而可得三角对应相等,下一步,我们只要再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我们可以在△ABC内部或外部构造平行线,从而构造出与△A’B’C’全等的三角形。)
证明:在△ABC的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AD=A’B’,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则∠ADE=∠B,∠AED=∠C,(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F,则(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____________
∵DE∥BC,DF∥AC
∴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
∴DE=CF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而∠ADE=∠B, ∠DAE=∠BAC, ∠AED=∠C, ∴____________
∵∠A=∠A’, ∠ADE=∠B’, AD=A’B’,∴△____≌△____
∴△ABC∽△A’B’C’.通过证明,我们可以得到命题1是一个真命题,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现在,我们已经有两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下面我们可以类比前面的证明方法,来继续证明命题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能自己试试吗?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模仿前面的证明过程进行证明。可让学生板书过程,或老师在学生中寻找资源,通过投影修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证明,学生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下面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证明。从而得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1 已知:如图是一束光线射入室内的平面图,•上檐边缘射入的光线照在距窗户2.5m处,已知窗户AB高为2m,B点距地面高为1.2m,求下檐光线的落地点N•与窗户的距离NC.
例2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顶点为C,∠MCN=45°,试说明△BCM∽△ANC.
例3 在ABCD中,M,N为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连接AM交BC于E,连接EN并延长交AD于F.(1)试说明△AMD∽△EMB;(2)求
FN的值. NE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选择:1.已知有一角相等,可选判定定理1和2;2.已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选判定定理2和3。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哪里还有困惑?
(五)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第二篇:【北师大版】2018学年九上数学:4.4.2-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第2课时
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 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 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
三、课堂引入
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2.教材P91做一做
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
【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四、例题讲解
例1(教材P91例2)解: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D,AB=6,BC=4,AC=5,CD=7AD的长.
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
1,求2ABCD,结合∠B=∠ACD,证明△ABC∽△DCA,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CDAC1 AD的比例式CDAC,从而求出AD的长. ACAD25解:略(AD=).
五、课堂练习1.教材P92 随堂练习
2.如果在△ABC中∠B=30°,AB=5㎝,AC=4㎝,在△A’B’C’中,∠B’=30°A’B’=10㎝,A’C’=8㎝,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
六、课后练习1.教材P93习题4.6
2.如图,AB•AC=AD•AE,且∠1=∠2,求证:△ABC∽△AED.
※3.已知:如图,P为△ABC中线AD上的一点,且BD2=PD•AD,求证:△ADC∽△CDP.
教学反思
第三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众览本章教材。在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图形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图形知识。学过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也研究了几种图形的变换。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相似比研究全等更具有一般性,所以这一章研究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前面研究图形的全等和一些全等变换的基础上拓广展的。在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和“投影与视图”的知识,学习这些内容,都要用到相似的知识,不仅在数学中,在物理中,学习力学、光学等,也要用到相似的知识。因此这些内容也是今后学习所必具备的基础知识。另外,本节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还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设计、测量、绘图等许多方面。因此这一节乃至整章内容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各种实际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们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 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力目标 : 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历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过程,分析归纳结论的过程;在定理论证中,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
(3)情感价值目标 : 从认识上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认 识事物,从思维上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展开思维;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播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一〉 教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法方式的指导。由于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理念
1本节课的基本理念是本着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
2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按照“知识回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类比联想、探索交流” “应用新知”—— “运用提高”——“归纳小结”的流程展开.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由于上两节课已经学习了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预备定理﹑判定方法1,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使探究途径多元化,通过欣赏图片的形式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作静态探究与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的全面性,丰富探究的内涵。协同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数学实验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习题设置由浅到深,即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六、说课件设计
我们所用的课件是以POWERPOINT为模板插入相应的图片设计简单易操作,充分体现了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
七、说板书设计
八、自我评价在提高
我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操作交流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展示获得成功的快乐。
第四篇: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
王店镇建设中学
周神州
2014.11.26 公开课教案
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3)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掌握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般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测高(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和线段的计算
2.难点:测高的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请学生回答,让学生加深印象,感受性质的重要性
二、例题分析:
例1:如图,屋架跨度的一半OP=5m,高度OQ=2.25m,现要在屋顶上开一个天窗,天窗高度AC=1.20m,AB在水平位置。求AB的长(精确到0.01m)。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步骤
三、课堂练习:
(1)步枪在瞄准时的示意图如图,从眼睛到准星的距离OE为80cm,步枪上准星宽度AB为2mm,目标的正面宽度CD为50cm,求眼睛到目标的距离OF。
王店镇建设中学
周神州
2014.11.26 公开课教案
(2)如图:小明站在离网10处打网球时,要使球恰好能打过网 ,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上,则拍击球的高度应为多少米?
(3)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例,在某一时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影长为60米,那么高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会选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四、合作探究: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一棵树的高度?
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案
想一想:如何测量河宽?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中考链接:
(2014年浙江绍兴)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问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mm? 王店镇建设中学
周神州
2014.11.26 公开课教案
小颖解得此题的答案为48mm,小颖善于反思,她又提出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原题中要加工的零件是一个矩形,且此矩形是由两个并排放置的正方形所组成,如图1,此时,这个矩形零件的两条边长又分别为多少mm?请你计算.
(2)如果原题中所要加工的零件只是一个矩形,如图2,这样,此矩形零件的两条边长就不能确定,但这个矩形面积有最大值,求达到这个最大值时矩形零件的两条边长.
七、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选做题(同步练习)
第五篇: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定理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是几何中重要的证明模型之一,是全等三角形的推广。全等三角形可以被理解为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其实是一套定理的集合,它主要描述了在相似三角形是几何中两个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定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相似三角形定理
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
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6.直角三角形相似: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A1B1C1,△A1B1C1∽△A2B2C2,那么△ABC∽A2B2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