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docx韩永州

时间:2019-05-12 18: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docx韩永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docx韩永州》。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docx韩永州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统计

一、教材简介:

二、单元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教学措施: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编号:数三

(三)01制作时间:2013年9月5日 备课组长:

杨从丽 执笔教师:

韩永州

参备教师:

杨从丽

(一)、教学内容: P38例1及p39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用具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基本流程:认知体验→感知体验→展示体验→内化体验

2、活动

活动一:认知体验。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活动二:感知体验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①、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②、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③、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④、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①、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④、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P40第1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①、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②、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①、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③、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④、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⑤、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活动三:展示体验

1、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①、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②、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③、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④、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⑤、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⑥、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活动四:内化体验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①、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②、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③、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④、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④、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P40—41的练习。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4、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纵轴

横轴

5、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的“统计”这一单元里,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小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个素材作载体,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纵观全课,我觉得条例还算是比较清晰,也能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但是,学生过于沉稳,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设计,也不够严密,比如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还不够完美,以后还需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多下功夫。

第二课时

平均数

编号:数三

(三)02制作时间:2014年3月10日 备课组长:

杨从丽 执笔教师:

韩永州

参备教师:

杨从丽

(一)、教学内容: P42、43例1、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基本流程:认知体验→感知体验→展示体验→内化体验

2、活动

活动一:认知体验。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活动二:感知体验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 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活动三:展示体验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活动四:内化体验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一1、2、3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4、板书设计:

5、课后反思:

“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这里又一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我总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估计、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及时内化了各种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学习内容:教材第99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

3、4题。

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习重点: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三(1)班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自学交流,解决新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方阵,3个方阵,每个方阵8行,每行有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画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想?小组内交流意见。

3.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用()×()=()(人);

再用()×()=()(人)。

(2)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用()×()=()(人);

再用()×()=()(人)。

(3)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有几行,用()×()=()(人);再乘以每行的人数,用()×()=()(人)。

4.比较这几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你的见解。

三、展现提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达标测评:

(1)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盘鸡蛋有5行,每行有6个,共有8盘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方法一:

方法二:

(2)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跑道每圈400米,每天跑2圈,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3)每箱有24瓶啤酒,一层放4箱,可以放3层一次可运多少瓶?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游泳池长25米,游了3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5)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三年级一班的课,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紧张的表情,把心态调整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老师们欣赏到最优秀的我们,好不好? 生:好。

听到同学们响亮的回答,老师很想把这个难忘的时刻记下来,我们一起试一下吧!(2012年3月21日10时50分20秒)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①这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3年日历。

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3月12日植树节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年历中藏着许多小秘密,你能找出来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1、认识年历

师:让学生看着书本上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及时完成46页。(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 的日子等

2、观察2000年和2001年的年历卡,有什么发现? 分组观察并讨论:①一年有几个月?

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

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⑤这2张年历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⑥这2张年历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使学生明确相同点:一年都有12个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都是31天;四月、六 月、九月、十一月都是30天. 教师指出: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使学生明确:2000年的二月 有29天,而2001年的二月只有28天. 板书:

1年 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28天 29天 二月特殊月

2、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 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教学平年、闰年

1、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年份二月有29天,有的年份二月有28天呢?

2、学生汇报:请知道有关平年、闰年知识的学生简单介绍.

3、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年历卡,我们发现有的年份的二月份是28天,有的却是29天.二月份的天数是不固定的,但却是有规律的.

4、学生观察并讨 论:1981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天数表,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每四年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5、教师:我们一起来算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1900÷4=475)教师提问:1900年是4的倍数,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说明: 这是由于一年 的时间长短,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来定的.我国古代的科学水平是非常先进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测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些. 后来,经过科学家精确计算,得出其精确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按 365天来计算,每过四年就多出将近一天的时间.因此,规定每四年的二 月份增加一日,以补上过去少算的时间.但这样实际上每四年又要亏一点,推到100年时,亏了又将近一日,所以规定到公元整百年时不增加这一天,而到整 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

6、教师总结归纳: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可以这样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7、计算平年和闰年(同学动手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判断平年和闰年1949、1900、1997、2004、2008

2、填一填24个月=()年 5年=()个月1个大月=()天 1个世纪=()年1星期=()天今年全年有()天 合()个星期零()天

3、动脑筋

五、总结竞猜:

1、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老师想回到2012年3月21日10时50分20秒那一刻看看大家的表现可能吗? 生:不可能。

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

老师摘录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和大家共勉。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数学电影院教学设计

电影院教学案例

高文丽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景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计算、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进一步掌握两位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影院”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仔细观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适时引导并板书:“电影院”。

师: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思考后提出如: 生: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生: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 生:还剩多少个空位?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并提出“电影院的座位够吗?”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1、解决“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根据上节课学过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20×25=500(个)答:电影院的座位够。生:估算 26×20=520(个)520>500 答:电影院的座位够。

2、解决问题“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提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审题列出算式。师巡回帮助个别学生。

板书:26×21= 这是某某同学列的算式,大家赞成吗?(1)不通过计算估算找计算结果的范围。生交流。

生:结果大于500。生:结果大于520。

学生反思估算过程,有助于发现计算的策略。师: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估算还不行,要进行计算。

让学生独立找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用喜欢的算法算出来。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到黑板展示,说算理(代表小组)生1: 26×20=520

算理: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为已知的乘法或加法。

26×1=26

520+26=546

生2:展示 26×算理:把未知的乘法转化为已知的乘法。

=26×3×7

=78×7

=546 生3:展示 2 6

算理:与生1的算理相同

×1

2

注意进位

4 6 师板书答这一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师:哪种算法和你算得相同?哪种算法是你没有想到的?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并交流。

学生比较三种算法,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生

1、生2的两种横式算法,有一个共同的策略把未知的乘法转化为已知乘法或加法,生3竖式计算与生1算法算理相同,仅是用不同的形式描述算法过程。

三、巩固应用 1、31页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2、32页练一练

(1)第1、2题,注意进位问题。

(2)实际应用第3、4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3)第5题,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算。

(4)第6题,探索题,先独立计算从中发现规律(课下让学生探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帮助教师和同学解决问题的?

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要想学好数学不但要做到细心观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能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建立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考考同学们: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2、这节课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每天“阳光体育”时间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

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

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

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

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

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把你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请看图(练习二十四,第1题),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有会游泳的。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

2、看图,文具店昨天进了5种货,今天又进了5种货,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练习二十四,第2题)

四、拓展延伸,提高技能

1、昨天咋们班的作业24位同学得了满分,其中23人数学得了满分,20人语文得了满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2、老师要求学生摆正方形。小明想出了高招,四个顶点上都放了一颗玉米,这样每条边上都放了10颗玉米,你知道小明摆成的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颗玉米吗?

五、总结收获,提升认识

1、今天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特征?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下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docx韩永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docx韩永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感性经验......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之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家小学 李顺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执教:韦仙伶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一、教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小学生......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46—48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口算除法》教学设计惠台小学 马利娟 2018年3月13日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 教学目标: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