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2 18: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②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③ 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过程与方法:

①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②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② 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③ 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②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3.教学用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思考:

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常温下汞(即水银)为液态。

2.砂纸打磨后的金属光泽与打磨前不一样,说明这些金属表面可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而使光泽发生了变化。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回答]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 [回答]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很好![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设问]大家想一想,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何要求? [回答]前者密度要小,后者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设问]实验4说明金属有什么样的通性?该性质决定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回答]导热性。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 [回答]没有,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教师补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实验5的结论]金屑具有导电的通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思考: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答案:导电、导热、熔点高的性质。[学习情景]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设问]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延展性![教师]对!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过渡]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教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过渡]下面是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见投影PPT)。

[教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投影展示]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注意:答案不唯一)[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一些] 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容易券刃;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1)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2)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4.水龙头镀铬:(1)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2)不易生锈;(3)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镀金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思考: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并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

[阅读]阅读课本第4页:金属之最。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课后习题

习题1、2 请大家在课外查阅有关合金的资料,并把你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第二篇: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3.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集气瓶、导管、烧杯、水槽、止水夹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过渡]: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问]: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提问]:根据实验原理和老师给你提供的药品、仪器,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吗?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组是如何得出氧气约占1/5体积的?能不能解释一下?”如果不是1/5,想一想,为什么?

[提问]:能否用木炭、硫、镁代替红磷做实验?

[提问]: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活动三: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原理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气压减小,吸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后得出最佳方案。学生分工协作,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组间进行交流。最后得出:这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所以设计实验步骤一定要严密,操作一定要规范。学生利用刚才的装置,将红磷换成蜡烛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不行,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同理可以推知,木炭、硫都不可以。学生分析刚才实验的不足,讨论改进实验,观察老师提供的几套装置,分析改进后的优点。

通过讨论初步学习如何设计方案,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问]:大家用红磷初步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验证空气不是单一的成分,那么各成分的含量怎样呢?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吗? 活动四:建立概念

学生阅读、识记空气中的各成分以及体积含量。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课堂小结

板书

空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二、空气的保护 1.污染物质 2.保护空气的措施

第三篇: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3.教学用具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四篇: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②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③ 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 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

①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 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 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 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 验中的误差分析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实验2-1 [注意]①装置不能漏气;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可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回答]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过渡]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投影展示]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请学生代表说出讨论结果] [回答]该实验中,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

[过渡]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表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资料] 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小还含有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等稀有气体。在稀有气体的发现史中,对我们最有启发的是稀有气体氩(Ar)的发现。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Rayleigh,1842~1919)在研究气体的密度时,发现0℃、1.01×105 Pa条件下,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1.2572 g·L-1)与分解含氮物质L-1)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所制得的氮气密度(1.2508 g·他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精密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氩Ar。

[讲解过渡]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3、物质的分类

[讲解]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五氧化二磷P2O5。[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不必作过多的解释,只说明这是一种表示物质的符号就可以了] [师]根据你的理解,你能举出一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评价] [师]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纯净物和混合物。[讲解并板书]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补充]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过渡]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讲解]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 [总结]综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展示充氮食品袋] [设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些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评价]乙的回答也有道理,可我说的是正规厂家的。甲、丙的回答符合客观实际。[讲解]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由于氮气性质不活泼之故。灯泡中充氮以长使 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设问]氮气除了可用作保护气外。还可用作什么呢? [学生看书并对氮气的用途进行总结] 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过渡]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知,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悉氮气的性质吗?

[投影]讨论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小燃烧,但却不能能在氮气中燃烧)。

[注:(3)问可能有同学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空气不溶于水,氮气也不溶于水。对此,教师要做出解释] [师]请大家总结氮气的性质。

[生]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许多实验事实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如食物放置在含有氧气的环境中容易腐烂,而氮气则能使食物在长时间内不变质。

3、稀有气体 [讲解]稀有气体曾叫做“隋性气体”。这是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作为稀有气体。

通过“惰性气体”→“稀有气休”名称改变的事实。可使我们意识到科学研究的领域总是在不断扩展的。科学思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启示我们平常的学习中要经常接受新事物。并适当发展求异思维。

[过渡]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阅读]学生阅读P26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回答] 1)可用作保护气

2)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可用于激光技术; 4)氮可用作制冷剂: 5)氮气可用作医疗上麻醉剂。

[拓展]除了课本上讲到的稀有气体的用途外,谁还知道稀有气体的其他用途呢? [回答] ①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所所用的灯里充了氙气,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

②航空、航海的指示灯里充入了氖气,通电时发出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评价]大家回答得真好,探索科学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麻烦,寻求真理的精神。[小结]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和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稀有气体具有如下用途:(1)保护气(2)电光源(3)激光技术(4)冷却剂(5)麻醉剂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三、保护空气

[讲解]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大气污染)] [投影] 结合图讨论下述问题: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过渡]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打针对性地改善环境状况,是我们常常采取的一种措施。那么,你知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内容吗? [请学生看课本P27资料] [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请你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想象,教师要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予以肯定] 回答可能有多种。

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

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板书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保护气(2)电光源(3)激光技术(4)冷却剂(5)麻醉剂

三、保护空气

第五篇: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的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那么参加化学反应的铁丝和洋气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过渡: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2.课内探究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92-9探究中的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步骤,组内完成这两个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 质量守恒质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反应的信息。

3.学以致用:

判断对错

(1)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10克水蒸发后变成10克水蒸气,这个变化说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铜粉的质量大,说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点燃----SO2,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还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每____份质量的硫粉与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4.精讲点拨

组内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3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2;3小题,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通过做实验5—1和实验5-2,这两个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呢?

5.训练环节

课后习题

⑴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种类 ②原子的种类 ③ 物质的种类 ④原子的个数 ⑤元素的种类 ⑥元素的质量 ⑦物质的总质量

A.④ ⑥ B.② ⑤ C.① ③ D.① 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板书

5.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下载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钢、焊锡、武德合......

    《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

    《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铜、铁、铝的用途。教材首先提出,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紧接着呈现......

    《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考虑价......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2......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3.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安图县两江中学 钟丽娜 本单元起,将从定量的角度来学习化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本课在整个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