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8:1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材料中的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李华的经历;享有的权利 履行的义务 勤奋学习受教育 受教育 参军

依法服兵役 电厂工作 劳动 劳动

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自觉交纳

依法纳税 想一想:

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5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想一想: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多媒体展示此表格)我们的权利 相应的法律

生命健康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身自由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人格尊严权 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智力成果权 民法规则、知识产权法等。财产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劳动权 劳动法等。教师归纳:

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目标导学二:法律的脚步 活动四:法律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链接,配上图片解释)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标导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六: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提示:

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学法用法 活动八:法律小故事(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第二篇: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懂得治理国家需要法律。能力目标:

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

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学难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图片——生活中的违法行为

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并谈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点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二、探究新知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思考: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如果没有这些法律会怎样?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教材P85)问题: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要求:认真观察三幅图片,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小结: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问题: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呢? 多媒体展示与相关资料

教师小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探究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阅读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分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探讨: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多媒体呈现结论:

权利有:申报户口、申办身份证、就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义务有:上学、父母抚养和教育我、依法服兵役、赡养和扶助父母等(二)法治的脚步

探究三:探究与分享~法律的产生及发展(教材P87)问题:法律产生 探究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分享教材P88相关链接、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多媒体呈现】

新中国成立开始,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本次会议还提出了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探究与分享,播放视频“依法治国16字新方针”及“十九大开幕式习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 【多媒体呈现】

为推进法治建设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思想上、行动上)

要求: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并进行思考,参与小组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2.分享教材P88下面探究与分享,了解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多媒体呈现】

2016年3月,开始施行《反家庭暴力法》

2016年7月,人大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2016年9月,人大表决通过国防交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部国防军事立法)2017年10月,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本课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为早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

【教材分析】本框由“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组成。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生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学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续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2.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及本质、法治的进程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新课,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10年》 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要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今天我们就这一方面话题展开学习——生活需要法律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新知:

互动探究:板块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视频播放:常回家看看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思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什么要添加“常回家看看”的内容?

点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活动:展示图片《我的一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问题:这是我们一天的生活,都与哪些法律有关? 点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已经逐渐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活动:探究与分享:(1)把下面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联系起来

(2)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点拨: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板块二:法治的脚步 活动:展示图片及资料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氏族通过习惯自觉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切重大的事情都由全体氏族成员平等地讨论决定,不存在专门管理社会的特殊权力机构。

材料二: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加强国家统治,编制了一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在财产、债务、婚姻家庭、法院组织和诉讼等方面都有比较详备的规定。思考:(1)原始社会人们是用什么来维护秩序的?法律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存在吗?(2)法律什么时候产生的?奴隶社会的法律维护谁的利益? 点拨:法律产生于国家产生之后,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本质)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

活动:图片展示:一位摄影记者镜头下的法治中国:

思考:从这组镜头,你知道法治的含义吗?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政府: 法院: 社会成员:„„ 点拨: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国家)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组织与个人)。

展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材料:法治中国在路上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这些举措有什么意义呢? 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打虎拍蝇”力度不减,坚持反腐倡廉,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

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赔偿,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保障了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思考: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你认为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点拨:例证:

1、14年11月1号,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号定为国家宪法日。

2、《城市管理执法办法》5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做到依法行政。

3、“醉驾入刑”,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为饭桌上的约定和人们推崇的美德。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的地位: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的意义: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复习巩固】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1)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2)法律的产生及本质(3)法治的目标及作用 2.课堂练习:

1.生活离不开法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律伴随着人生整个历程

B.只有执法人员的生活离不开法 C.学生在校读书,与法律无关 D.人走上社会后才离不开法

2.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名称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突出“法治”()

①是因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 ②表明中小学生比成人更需要接受法治教育 ③体现了国家重视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 ④表明了国 家积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人们常说“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法律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的底线。这说明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是

()①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

③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之际,一位父亲说:“父母打骂子女是家事,法律管得着吗?”对这位父亲的劝告正确的是

()A.父母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监护权 B.父母不得侵犯未成年子女的受教育权 C.父母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要有宽恕之心 D.父母的管教会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

5.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是()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6.2014年3月15日,依据宪法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规定包括网络购物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新增这一规定

()①说明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②有利于保护网络购物 者的自主选择权 ③说明网络购物者开始成为“上帝” ④说明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综合运行。一个国家,如果离开法律,政府、社会、企业的运转,就会出现混乱状态,如果不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就会乱套。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为什么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综合运行? 答案:(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因为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作业布置】

一、书面作业: 1.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法治的意义(重要性)是什么?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P65-68页并预习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生活需要法律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3.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二)法治的脚步 1.法律的产生及本质 2.法治的含义及意义 3.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教学反思】1.在第一目中“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应该强调法律的强制性,这是道德、亲情、友情等没有的特性,所以生活需要法律,这样生活才有保障。建议选用合适的强调“法律强制性”的事例来说明。本人在此处的设计强调了“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的难度大。“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人采取了选用学生一天生活的图片,寻找与这些生活有关的法律,更直观、清晰地获取知识,对于教材中,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已经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理论性较强,我觉得不必在此强调,如果放在第十课“树立法律信仰”中学习,可能更好。

2.法律的产生及本质,教师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用详实的材料来说明、证明相关结论。

3.在法治的作用的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第四篇:生活需要法律

精品教案一生活需要法律

【教材分析】

本框题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的内容:第一目“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主要阐述了生活需要法律调整,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第二目“法治的脚步”,主要介绍了法律的产生、对法治国家的认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学情分析】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渠道,他们对我国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甚至有的学生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2)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2)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3.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教法学法】

1.教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感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被父母“丢弃”的丢丢

丢丢的父母以工作忙为由,在丢丢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思考:

(1)丢丢父母的做法违反法律了吗?(2)丢丢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丢丢的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丢丢的责任,违反了婚姻法等法律;丢丢只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需要法律》。

新课教学

环节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材料分析

多媒体展示:新环境保护法

新环境保护法历经3年多全面修订,2015年1月1日起终于正式实施了。这是中国环境领域“基本法”25年来的首次修订,也是一次相当彻底的修订,仅完整保留了原法的两条规定,其余全部作了修改,还新增了23条规定。

新环保法还被称作“史上最严”的新法之一,其创新设计了“按日计罚”,并赋予环保执法人员查封、扣押的权力,环保部门可对超标或超总量的行为直接限产或停产。除强化环保处罚外,对未批先建、无证排污等四类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治安拘留。

思考:为什么国家对新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全面、彻底的修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当看一眼蓝蓝的天空、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都已成为一种奢侈,当雾霾时常包围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新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可见,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社会的需要而制定、修订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图片分析 多媒体展示:

思考:图片中的行为分别违反了哪些法律?(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偷看别人的日记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违反了宪法、民法等法律规定;父母殴打子女,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赡养父母,违反婚姻法等法律规定;乱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可见,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活动: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展示: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5.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6.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8.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思考:

(1)以上内容分别出自哪些法律规定?

(2)上述内容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出生时父母为我们申报户口,未成年时需要父母的呵护和抚养,成年后我们有选举、就业等权利,到父母年老时需要我们的赡养……可见,人生处处有法律相伴。法律不仅规定了我们的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也规定了赡养父母等各项义务。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环节二:法治的脚步 活动:史海钩沉 多媒体展示:

原始社会并没有法律。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

历经商、周两代,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放在王宫门口,让全国百姓都能够看到这个鼎,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它是历代法典的蓝本,共分六篇,即盗、贼、网(或囚)、捕、杂、具。

汉朝文景帝废除肉刑制度。魏晋时期建立死刑复奏制度。

唐朝法律,简称“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思考:

(1)我国古代社会的法治进程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我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法律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古代法治也不断发展、完善。历代王朝之所以都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因为法律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多媒体播放视频:《***等人受审认罪》

思考:曾经的国家高官***等人身陷囹圄,说说你的感想。(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不管有多高的官位,也不管拥有多少财富,只要触犯了国家的法律,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曾是“正国级”官员,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十八大以来,蒋洁敏、季建业、李春城等一大批官员受到法律的审判。可见,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之大。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逐步用法治替代了人治。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活动:时政解读 多媒体展示: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势全面推进。“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环节三:畅谈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律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了绵延千年的人治。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法律已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对于国家来说,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巩固训练

参见《同步测评》中的“随堂练习”部分。课后作业

参见《同步测评》中的“课后作业”部分。【板书设计】

第五篇: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规范、尊重法律的意识,感受法律的尊严,自觉做一个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2.能力目标

能够增强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征与法律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着你?”

提出问题:1、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导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法律的特征

教师:在众多规则之中,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正常有序的社会生活,不仅要依靠一般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维护,还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来维护,那就是法律。那么,法律的“特殊”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观察漫画——(1)公交车让座(2)无证驾驶(3)校规校纪

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小组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内容。

内容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

和范围

法律

国家制定

或认可

靠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

全体社会成员

道德

自发形式

靠社会舆论、人们的

内心信念等,自觉遵守

全体社会成员

校纪

校规

学校制定

批评教育,学

生自觉遵守

学校的师生

活动:来源上看法律

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讨论分享

提示:(2)不一样。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活动:观察图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这四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学生:

提示: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活动:探究与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以上举措说明了什么?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学生:

提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管官员位多高、权多重,只要犯法同样被法律追究,说明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谁也不能例外。

教师:从上面的这些活动中我们来归纳一下,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归纳: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请同学们思考在当今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的作用:

“"

上图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结合视频中涉及的那些疫情中不能做的违法行为及王某某被判刑,说明什么?

(2)法律明确规定的不能做的违法行为说明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答:说明法律让我们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答: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抗击疫情期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两个问题?

思考:

1.杨某某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

A规范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B评价作用: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C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课堂小结习题检测:

”“

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写一写:“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怎样成为一名守法的合格公民。”

下载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设计 一、 课程标准 认识法律在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感受生活中法律......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和平县华强中学曾远深 【教材分析】 《法律保障生活》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通过法律与道德及其他行为规范......

    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

    法律教学设计

    走 进 法 律教 学 设 计 蚌埠六中 政治组何香第一课时 走进法律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设计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感受到社会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能够由衷的对他们说声“谢谢”。 2. 通过观察并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设计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设计 乌马河一小 郭立秋 设计理念: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教材,链接生活,从了解体会,再到联想到体验,层层递进,使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尊......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⑴植物生命不能与水分离的原因。 (2)例如,污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⑶尝试解释数据方法。 2.方法和方法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

    9.1生活需要法律测试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9.1生活需要法律 一、单选题 1.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