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词5首教案

时间:2019-05-12 18: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上册词5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上册词5首教案》。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词5首教案

25.词五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词的两大流派。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与背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五首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词的体裁知识

1.词,产生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是一种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新诗体。又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等。

2.词牌和标题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1)按长短:小令、中调、长调。(2)按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

三、学习《望江南》

1、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2、作者及背景

温庭筠,晚唐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词多写闺情,被尊为“花间鼻祖”(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5、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答案要点】:“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女为悦己者容”,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6.主旨: 本词写一独处深闺的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心爱的人远归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四.学习《武陵春》

1、作者及背景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作家,其词自成一体,被称为“易安体”。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2、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见教参“练习说明”)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5.写作特色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将愁写得有重量,具体可感。6.主旨:表达流离和孀居生活中孤独无依的痛苦、故国之思及思念丈夫的哀愁。

五、思考

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渔家傲》、《江城子》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二、学习《渔家傲》、1、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这首词是“发豪放词之先声”。

2、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5、思考 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详见教参267页)【要点】: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6.写作特点

(1)表达方式上,上阕写景: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2)写作手法上,①燕然未勒,化用典故(用典,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和功业未成的矛盾复杂心境。②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

7.主旨:全词生动描绘了边塞孤城落日,边声四起的奇异独特的秋季风光。抒写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三、学习《江城子》 1.作者及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政治上失意。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2.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4.写作特点

(1)表达方式上,上片记叙为主,写作者的“少年”狂态,渲染打猎的雄壮场面。

下片抒情为主,抒发立志杀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2)写作手法上,化用典故(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5、思考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详见教参267页)【要点】: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6.深层探究,形象分析。

教师提问: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明确:《江城子》塑造了一个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上阕,好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7.主旨: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冬天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抗击侵略的爱国思想和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8.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破阵子》、比较三首词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内容导入

二、学习《破阵子》、1、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为wèi,给。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陈同甫,即陈亮,作者志同道合的好友。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2、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词人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白发丛生,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5、思考

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详见教参268页)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6.写作特色

(1)虚实相生 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此,现实中的诗人报国壮志难酬,只有无限感慨和悲愤。

(2)欲抑先扬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反梦境的昂扬意气,抒发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7.主旨:追忆了当年率军抗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以激励友人陈亮,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三、比较三首豪放风格的词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3)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教案

词五首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认识五位词人,完成学案83—85页的题目。

三、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 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⑵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⑶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⑷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语出惊人,感情深沉。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七、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

第二-----三课时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大胆质疑。

《渔家傲》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 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思乡之泪不止。[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

《江城子》 苏轼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破阵子》

[认识诗人]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全诗精释] 醉了之后把灯拨亮了看着我的宝剑,一梦醒来,在想象中回到了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军营。将军分发烤牛肉犒赏手下的战士,军乐里演奏出塞外的悲壮歌声,这时战场上正在检阅军容。军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弓弦像响亮的雷声那样惊天动地。完成皇帝恢复中原的事业,得到我生前和死后的美名,可惜的时我如今已经白发丛生。

[诗中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小结: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3)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质疑问难。

四、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词五首》

语文学习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二、新授

(一)、1、范读词五首。

要求:勾划字词,记住字音。

2、学生齐读词五首。

(二)学习《望江南》

1、夯实基础

教学过程

2、读文本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读文学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4、本词小结总评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再读一遍本词。

(三)学习《武陵春》:方法同第一首,并比较阅读。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三、作业:背诵两首词,准备默写。

板书:望江楼

梳洗 独倚江楼 → 希望

望 过尽千帆 斜晖、水→ 失望

肠断 → 绝望

武陵春

只恐 载不动

花已尽„ 倦梳头

愁 物是人非 欲语先流

闻说

也拟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2、齐背读已学过的《望江楼》和《武陵春》

二、新授

(一)学习《渔家傲》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塞()()()嶂()浊()

燕()羌()人不寐()

(2)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教学过程

3、读文学

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4、学生齐读本词

(二)学习《江城子》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猎liâ 擎qíng 貂裘diāoqiú 卷juǎn 鬓bìn 挽wǎn

(2)作者及背景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3、读文学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学生齐读本词

三、本堂小结

范仲淹在《渔家傲》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凝练。苏轼的《江城子》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四、作业:

抄写字词,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部分板书: 渔家傲

衡阳雁去

写景: 塞下秋景 四面边声 荒僻

千嶂里 长烟落日(异)★思乡

浊酒一杯 燕然未勒 爱国

抒情: 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 人不寐→将军、征夫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齐背读已学的四首词。

2、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新授

(一)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挑tiǎo 麾huī 炙zhì 弦xián

塞sài 的dí 霹pī 生shēng 身shēn

(2)知人论世

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渔家傲》:思乡、爱国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三、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四、练习巩固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注意“酒”这个特殊的意象,收集与“酒”有关的诗句。

五、学生自读全五首词。

六、作业:

背诵词作,完成相关练习。

语文学习资料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练习

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

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3.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5.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

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 ”。

8.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9、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

10、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11.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

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12、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13.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14、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1.对下面这首词《渔家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

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4.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7、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

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

9.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中的楼、帆、人、洲融入了思妇由喜悦到

痛苦失望的情感变化,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B、“肠断白蘋洲”是全词主旨,它与《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所表现的主旨是相同的。

C、“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与首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这首词中作者赋予“斜晖”与“悠悠”之水以人物情感,传递出思妇内心的痛苦与不幸。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下列赏析错误的是()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 魅力。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 妥帖。

1、B

2、C 3.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4.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C 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

6、D 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

7、倾城

8、B

9、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9、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0、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11、B

12、B

13、C14、C.1.C

2、D

3、C4、B 5.D 6.D 7.C 8.D 9.D 10.B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B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24《词五首》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三、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读准下列字音:

晖(huī)嶂(zhàng)勒(lâ)羌(qiāng)擎(qíng)舴蜢(z ã měng)麾(huī)

四、学习《望江南》

(一)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

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二)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词作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三)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1.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几幅画面,分成几组镜头,制作成电影脚本。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点评。

示例:镜头一: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镜头二: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镜头三: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镜头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五)品味诗歌的美

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这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沉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

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白蘋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这两句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六)教师总结

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

(七)延伸拓展,对照阅读。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一节,写过客匆匆,像莲花—样纯洁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着爱人归来;

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思妇盼望“归人”的孤寂心境;

第三节点明诗题,“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因此是个”错误”。学生比较《望江南》与《错误》。

明确:两首诗都写了思妇之苦,愁思之浓。《望江南》正面直写,《错误》借我的诚挚表白写思妇的相思之痛。

(八)学生尝试背诵《望江南》。

(九)作业 1.背诵这首词。2.改写成散文小诗。

第二课时

学习《武陵春》

一、朗读这首词。

二、文学常识:

1.婉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 大派。因明人张娫(yán)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还有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词,描写自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永遇乐》

(落日镕金)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时期背乡离井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现实意义。

李清照的诗歌留存很少,但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作家的爱国思想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更加鲜明激烈,对于南宋朝廷苟安半壁的可耻行径,诗人是十分愤慨的。

她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出色的自传体散文,为我们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她还另有《词论》一篇,对北宋词家多有批评、强凋音律,崇尚典雅,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反对以诗为词,指出“词别是一家”的独特见解。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3.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汇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三、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词作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一)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白散发行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抬头看看,日已高,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担心呀,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找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二)红日高悬,东风骀(dài)荡,园林内的花枝上已谢残红,一片片绿叶正缀满树梢。—所古色古香的兼作书斋的闺房里,案头上堆着书史。妆台上放着镜奁(lián)。旁边有一只宝鸭香炉,正袅袅不绝地吐着沉香的氤氲(yīnyùn)。一位衣着淡雅,才到中年的孀妇走出来望了望窗外。然后踱进妆台想对镜梳妆,但又慵怠无力。她喃喃自语,眉头稍舒继而又愁眉紧锁。

四、进一步理解词中句子的含义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质朴、率真。

五、鉴赏 这首词美在哪里?

1.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我国古代写闺情的诗词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男性诗人代言比如温庭筠写《望江南》,而此词却是女词人写自己。感情更深切,描写更细腻,文辞更清新,有较强的感染力。

2.这首词构思新颖独特。生动真切地再现了暮春寡居的凄婉情思,起伏跌宕,曲折多变。上阕写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下阕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承上阕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时刻,她遂起出游之兴。“比拟泛轻舟”措辞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浓重愁绪作了铺垫和烘托。“只恐”又一转,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状,满腹的愁绪又——次弥漫心头。反复咏唱,一转一深,从而将细腻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

3.这首词抒情方式独特。“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吹花落,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红满地,春愁满怀,情景交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抒胸臆,一改含蓄为直露,这是情怀使然,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泄。

4.这首词写愁方法独特。通过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来写愁:“日晚倦梳头”,日 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了词人灰暗的心境和阑珊的意绪;“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欲诉无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那夺眶而出的泪,是内心万重忧愁的外在表露,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写愁名句集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载—船离恨向西洲。” 苏轼《虞美人》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白居易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六、总结

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3.两首词情景文融,有独特的意境美。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灵的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春,更是伤己。人景情水乳交融。

4.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并背诵其他三首。

2.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3.课外阅读李清照的《—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品味写愁的技巧。

提示:“此情无汁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须重点品味。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与愁聚于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但作者将本屈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形象地描绘了希冀排遣万千愁绪而又无计消除的无奈,显现愁情之深。

第三课时

学习《渔家傲 秋思》

一、资料助读

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朗读

三、这首词的大意 1.概括词的内容。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留下思乡之泪。2.归纳:

上阕写景,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阙抒情,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四、主题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

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知识要点 1.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fān)篱。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人间,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首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欢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三、朗读,抑扬顿挫,荡气回肠。

四、几个句子的理解

1.太守:苏东坡,作者自称。

2.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3.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4.射到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五、整体感知词的意思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3.讲讲下阙中运用了什么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遣冯唐”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

5.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六、深层探究,形象分析。

教师提问: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上阕,好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七、鉴赏豪放词风。

以本词为例,概括说明豪放词风。

本词场面热烈,豪情壮志,把词作中历来香艳柔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

八、作业: 1.背诵。

2.从内容、感情、形象、语言等几个方面比较《江城子》和《望江南》两首词。

从题材上看,《江城子》是一首射猎词.画面壮阔;《望江南》是一首闺怨词,画画凄美。艺术形象上看,《江城子》刻画了一位英姿勃发的英雄形象,有少年狂态,“牵”“擎”

“卷”三个动词刻画出虎虎生威的情态;《望江南》刻画了一位思妇形象,“独倚”刻画出孤寂、怅惘的情态。

从抒发的思想感情来看,《江城子》抒发了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望江南》流露了盼归不归的深思幽情。

第四课时

学习《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背景 1.辛弃疾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从少年时起,就受其祖父爱国思想的影响。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起义队伍参战。回到南宋后,力主恢复中原。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等地安抚史。由于投降派当权,辛弃疾两次遭到弹劾,从四十二岁起将近有二十多年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六十四岁时又出任浙东安抚史、镇江知府等职,但他恢复中原的愿望依旧未能实现,不久就怀着未酬的壮志离开人世。

辛弃疾创作的主要成就是词,他的《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词中充溢着要求统一祖国的爱 国主义感情,抨击了媚敌苟安的投降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永遇乐·京门北固亭怀古》二词就是这种愤懑之情的写照。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飞舞。辛词善用比兴,并且运用典故,托古喻今;在语言方面,辛弃疾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人词,故有“以文为词”的评价。

二、朗读。体会豪壮中蕴涵的深沉与悲凉。

三、词的大意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响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四、探究诗意,体味诗情,感受豪放词风。

1.“醉里挑灯„„连营”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醉”“挑”“看”,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梦见:“听号角,分牛肉,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2.“八百里„„塞外声”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答:“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4.下阙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

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研讨

1.这首词中,作者用大部分笔墨追忆当年火热的军营生活,请结合诗句,合理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年的生活场面。

军营生活情景的描述宜选择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场面,烘托出豪迈热烈的气氛,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2.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曹 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 词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哀伤较重。

3.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3)“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

(4)“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

(5)“壮”在语言: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谨。

4.词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明这首问中写的是陈亮,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词是辛弃疾鼓励新中状元陈亮的贺问,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仔细体味这首词。豪壮中蕴涵着深沉与苍凉,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这首词写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略后。辛、陈鹅湖之会是淳熙十五年(1188)的事,上距“隆兴和议”已二十四年,朝廷上下文恬武嬉,抗战气氛十分暗淡,辛、陈对此极为不满。鹅湖相聚,他们慷慨激昂,评论世事,既表现了积极济世的雄心壮志,又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愤慨之情。此时作者虽被迫闲居,但壮心不已。记挂恢复之事。“为„„赋”只说明此词是写给谁的,并不说明词中写的一定是淮。之所以认作是贺词,恐怕是因为只看到词壮的一面,而没有体味出悲凉的意味。

5.词的结构相对来说有规律可依。即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或言志。这首词好像是个例外,这首词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纵观全词。上阕写梦中情景,下阕紧承文描绘战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峻急明快,预示战事的胜利。“了却君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自抒胸臆,意气冲天,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可怜白发生”一声浩叹凝聚着作古万千感慨,深沉悲壮。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末句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而从结构上看,这就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阕的一般定格,突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规,这是《破阵子》在形式上的创新。

6.词上阕所写的内容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还是对理想境界的展望? 本词中的境界是以梦的形式展现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有作者的生活体验,但更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现,刻画一个立功疆场的将军形象,正是现实中被迫闲置、报国无门的曲折反映。7.小结

词的上阙描述军旅生活,下阙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及率领师北伐,统一南北的雄心壮志。词中着力描写的梦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灯看剑、人老白发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

六、比较三首词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看书籍或上网查询这五首词里的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下载九年级上册词5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上册词5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4 (精选)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九 年 级 上 册 信 息 技 术 教 案江南实验学校 江南实验学校第一课 初识电子表格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启动与组成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了解什么叫MicrosoftExcel......

    九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课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

    《成功》教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 一、赏图导入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

    九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大全 2014-------201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上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千多个单词和短语,懂得了英语的基本句......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模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崔慧萍 第一单元 中国军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学年级:初中四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欣赏歌曲《再见......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作者:赵永刚 版本: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