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号《做个热心小读者》教学设计
做个热心小读者
小学信息技术 第二册(下)12号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二课《做个热心小读者》。教学目标:
1.熟练登录电子邮箱,掌握写邮件、收邮件、回复邮件等操作技能。
2.体验电子邮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利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进行远程交流的便捷过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益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乐参与的阳光心态和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写邮件、收邮件、回复邮件等操作技能。教学难点:利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进行远程交流。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请说一说你读过哪些课外书?
大强在读《小哥白尼》时,发现书中“侦探屋”板块有一道关于间谍设计杀敌的题目,信息三人组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能积极表示要参加这个活动。他们会给出怎样的答案?他们将如何参与这次活动?
学生读故事,明确利用电子邮箱发送答案。
二、小组合作:写邮件
请同学们把讨论后的答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同桌。(说明:为了让大家体会到电子邮件的快捷,同时也为接下来收邮件、回复邮件学习作准备,所以选择发送给同桌。)
温馨提示:
1.收件人的地址一定要完整、准确。
2.电子邮件的主题要明确。一般来说,主题保持在8-15字范围内比较适宜。3.写邮件时注意书信的格式。
找学生演示操作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进行点拨、总结得出写邮件的步骤: 登陆邮箱→单击“写信”→输入收件人的邮箱地址、信件主题及内容→单击发送。
三、自主探究
探究一:收邮件
请同学们查看自己的邮箱,收到邮件的同学,看一看邮件主题及正文的描述是否恰当? 如果没有收到邮件请抓紧和同桌分析原因,并作为案例在小组内交流。探究二:回复邮件
来而不往非礼也,及时回信是重要的网络礼仪。请同学们自主尝试回复邮件。找几封学生发送的电子邮件,师生共同点评。重点指导学生观察主题及正文的描述是否恰当。
最后,总结回复邮件的操作步骤:单击“回复”→输入内容→单击“发送”。探究三:添加通讯录
同学们用手机和自己的好朋友通过电话吗?你在打电话的时候是拨号码还是利用存好的通讯录,为什么?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把好朋友都加入到电子邮箱的通讯录中,这样写信时就方便多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如何添加通讯录。
请学生演示:组员之间、小组之间怎样添加通讯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单击“通讯录”→单击“新建联系人”→输入姓名、邮件地址等→单击“保存”。
四、去探索
1.课内探索: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杂志,把你的意见发给杂志社,加入到热心小读者的队伍中吧!
2.课外探索: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了解一下,除了电子邮件以外,还有哪些可以实现远程、快速交流的应用软件。
五、总结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我们的写作,希望大家都能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
六、板书设计
做个热心小读者
写邮件 收邮件 回复邮件 添加通讯录
第二篇:第2课 做个热心小读者专题
第2课《做个热心小读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打开已有电子邮箱的方法,学会写邮件、收邮件,回复邮件学会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
2、通过接收电子邮件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接收电子邮件和发送电子邮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通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邮件的撰写(以正文方式)及收发邮件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畅通的因特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巩固旧知
1、怎样提高电子邮件安全意识?
2、比较一下信、电报、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的优缺点?
二、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已经学会了申请电子邮箱了,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了,上节课很多同学还给老师发了电子邮件。随着老师一起来看看,谁给老师发了电子邮件,再看看老师是怎么给他们回信的。
三、探究比较 学习新知
现在很多杂志社,都接受电子投稿,今天我们也把我们的优秀作文《实用文摘》杂志社。
1、打开电子邮箱
我们在哪个网站申请的邮箱,就先登录这个网站,进行邮箱登录。在一些网址大全的网站首页也提供了各邮件服务器的邮箱登录的快捷途径,如:hao123、2345网址导航等。
①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②单击“登录”按钮 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与交流相结合 任务一:写邮件 操作步骤:
①单击“写信”按钮,打开写信窗口
②输入主题,主题以能概括正文含义的为好(主题不能为空,必须输入)③输入收信人的邮箱地址,地址一定要准确无误(可以填多个电子邮箱地址,用分号隔开)
④输入邮件正文(格式同写信一样)⑤写完后检查,单击“发送”按钮 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交流
2、接收电子邮件
申请邮箱后,第一个电子邮件一般者是邮件服务中心发的,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打开:
①单击“收件箱”
②单击“收件人”名称,在新窗口中打开邮件或单击“主题”名称,在本窗口中打开邮件
想一想:分别站在发件人和收件人的立场,谈谈你认为邮件主题有什么作用。注意:单击收信按钮,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接收新邮件
3、回信
收到邮件后,应该及时回复。礼尚往来可是重要的网络交流礼仪,所收到邮件后要及时回复,最后好设置“自动回复”。
①收信后,单击“回复”按钮,系统自动添加收信人地址 ②其它步骤同写信(输入邮件正文,单击“发送”按钮)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交流。
想一想:打开电子邮箱需要输入什么,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输入什么。
一点通:①对有价值的邮件可以单击“转发”按钮,将邮件按原样转发给好友,也可以用“修改后转交”。
②可以用“抄送”将一个邮件同时发到多个不同的邮箱。
四、巩固练习大显身手
1、给好友和老师发一封主题为“我的邮箱”的电子邮件,让他们从中获得你的邮箱地址。
2、转发一封精彩邮件给好友和老师。试一试电子邮箱的其他功能 加油站:轻松添加通加录
经常联系的人,可以把他们的电子邮箱的地址添加通讯录中。
①单击“通讯录”按钮 ②单击“新建联系人”③输入姓名、邮件地址等。④单击“保存”。
五、总结评价 畅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阅读知识卡 水
第三篇:《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部分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
2.学生搜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
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
教学过程
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2.让学生读课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2)“寄”,一般是指给别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
3.教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4.教师介绍何为“通讯”。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5.本文是《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读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词,把字词读准确。(教师板书)
炽热 腼腆 阙 曙光 乃 狱 迥然不同
和煦 辣 酸
3.再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补充。
4.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这篇通讯中读出了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想起把听到的、看到的、把祖国的变迁、你们—— 想到的 向你们倾诉 —— 和平、幸福的生活告诉你们
7.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作品。
承接上节所学内容,都是为儿童所写。但又有区别:上一篇是诗歌,本篇是通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介绍通讯,让学生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赛读课文既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温故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二)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意蕴。
1.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述说”意识,渗透“作者”和“读者”角色认同意识。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4.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也可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
预设:
“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
(说明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作者喜欢儿童,是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
(这句话充分流露出了作者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
(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5.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地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6.总结归纳:
冰心奶奶以书信形式的通讯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介绍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劳动者和平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冰心奶奶而爱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要带有“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学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三)拓展延伸
阅读《再寄小读者》的其它篇目。
(四)写字教学
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板书设计
再寄小读者
炽热地想起你们
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你们倾吐
把祖国的变迁兴奋的生活告诉你们
(六)巩固提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炽热 腼腆 监狱 乃至 辛辣 酸楚 篇幅
2.课文理解
从第一次开始给小朋友写通讯,至今已()年了。文章以()的形式,告诉小朋友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人民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衔接知识,一举多得。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通过“读、想、说”,提出值得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探究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感悟“爱”。
问题提出,由学生通过读书来解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人物的表现,凸显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个性化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横向可分小组分项进行,纵向可在文本和图片的结合中作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列,将大语文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
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本的手段。
设计意图
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阅读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通过习题一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开阔视野,丰富词汇的目的。
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深刻领悟道理,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2第 1 课时
内 容 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知识
1、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教育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方法 合作学习课 前
准 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前提测评:
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简介)
2、作者简介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
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四)达标测评:
填空(课件出示)
板书:
建筑
水上城市
风景
威尼斯 没看到明媚
写信原因
想起了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第 2 课时
内 容
5、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知识
1、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情感教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恋国思乡之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方法 合作学习课 前
准 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前提测评:
1、填空:威尼斯是______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_____的,家家户户__________。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分男女生朗读。
3、分小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威尼斯小城。(课件出示)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导读2、3自然段,分析层次,指导方法。
2、自由分段背诵,分小组互背,指名背。
(三)学习本课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3、集体订正。
4、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5、写字指导。
(四)完成《写字》、《语文练习》
(五)课外阅读:《自读课本》14、15课。
四、达标测评:
找形近字组词。
帕()呜()塞()
-()-()-()
板书:
建筑
水上城市
风景
威尼斯 没看到明媚
写信原因
想起了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再寄小读者原文
2.再寄小读者教案
3.再寄小读者好句
4.再寄小读者 原文
5.《再寄小读者》原文
6.小学课文再寄小读者
7.读再寄小读者有感小学作文
8.冰心再寄小读者全文
9.读《再寄小读者》有感
第四篇:《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再寄小读者》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2)默读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2)引导学生利用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前准备:1.教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部分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2.学生搜集冰心的作品。第一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1.在上节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上节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我们教学过程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2.让学生读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题后,你有什么疑问。预设:(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2)“寄”,一般是指给别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3.教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4.教师介绍何为“通讯”。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本文是《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
(二)初读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交流读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词,把字词读准确。(教师板书)
炽热
腼腆
阙
曙光
乃
狱
迥然不同
和煦
辣
酸
3.再读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补充。4.默读文,说一说你从这篇通讯中读出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6.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想起把听到的、看到的、把祖国的变迁、你们——
想到的 向你们倾诉
——
和平、幸福的生活告诉你们7.在了解文大意之后,再读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三)布置作业熟读文,搜集有关《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作品。
承接上节所学内容,都是为儿童所写。但又有区别:上一篇是诗歌,本篇是通讯。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题质疑,对文产生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的理解。介绍通讯,让学生了解通讯这种文体。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赛读文既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温故导入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教学过程
(二)品词析句,体会意蕴。1.小组内自由读文,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述说”意识,渗透“作者”和“读者”角色认同意识。2.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3.学生默读文,并思考“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4.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也可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预设:“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说明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作者喜欢儿童,是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这句话充分流露出了作者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对待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地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6.总结归纳:冰心奶奶以书信形式的通讯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介绍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劳动者和平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冰心奶奶而爱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文,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要带有“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学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三)拓展延伸阅读《再寄小读者》的其它篇目。
(四)写字教学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板书设计再寄小读者炽热地想起你们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你们倾吐把祖国的变迁兴奋的生活告诉你们
(六)巩固提高1.给加点的字注音炽热
腼腆
监狱
乃至
辛辣
酸楚
篇幅2.文理解从第一次开始给小朋友写通讯,至今已()年了。以()的形式,告诉小朋友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人民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衔接知识,一举多得。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文,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通过“读、想、说”,提出值得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探究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感悟“爱”。问题提出,由学生通过读书来解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人物的表现,凸显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个性化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文所讲的道理,体验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横向可分小组分项进行,纵向可在文本和图片的结合中作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列,将大语文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文,理解文本的手段。设计意图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阅读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通过习题一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开阔视野,丰富词汇的目的。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深刻领悟道理,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篇:《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2)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部分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2.学生搜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 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 教学过程
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2.让学生读课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预设:(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2)“寄”,一般是指给别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 3.教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4.教师介绍何为“通讯”。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5.本文是《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交流读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词,把字词读准确。(教师板书)
炽热 腼腆 阙 曙光 乃 狱 迥然不同
和煦 辣 酸
3.再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补充。4.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这篇通讯中读出了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想起把听到的、看到的、把祖国的变迁、你们—— 想到的 向你们倾诉 —— 和平、幸福的生活告诉你们
7.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作品。
承接上节所学内容,都是为儿童所写。但又有区别:上一篇是诗歌,本篇是通讯。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介绍通讯,让学生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赛读课文既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温故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1.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述说”意识,渗透“作者”和“读者”角色认同意识。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4.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也可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预设:
“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
(说明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作者喜欢儿童,是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
(这句话充分流露出了作者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
(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5.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地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6.总结归纳:
冰心奶奶以书信形式的通讯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介绍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劳动者和平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冰心奶奶而爱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要带有“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学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三)拓展延伸
阅读《再寄小读者》的其它篇目。
(四)写字教学
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板书设计 再寄小读者 炽热地想起你们
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你们倾吐 把祖国的变迁兴奋的生活告诉你们
(六)巩固提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炽热 腼腆 监狱 乃至 辛辣 酸楚 篇幅 2.课文理解
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衔接知识,一举多得。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通过“读、想、说”,提出值得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探究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感悟“爱”。
问题提出,由学生通过读书来解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人物的表现,凸显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个性化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横向可分小组分项进行,纵向可在文本和图片的结合中作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列,将大语文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
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本的手段。
设计意图
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阅读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通过习题一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开阔视野,丰富词汇的目的。
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深刻领悟道理,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