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精品教案

时间:2019-05-12 18: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精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精品教案》。

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123 页的内容及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四、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统计的意义,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有关知识。

2、原型:教材122页情境图,某校五年级数学竞赛成绩。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根据身高选拔参加集体舞比赛的队员。(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出示P122主题图。为了迎接我们自己的节日,光明小学正在举行集体舞选拔赛,一名舞蹈老师正在选拔队员,你认为舞蹈老师该如何选拔队员(出示20名侯选队员的身高)。

师:现在舞蹈老师已经选好了20名跳舞跳得比较好的同学,但是学校参加比赛的名额只有10个。你认为舞蹈老师该怎么选拔?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现:

a、用平均数是1.475,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b、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较合适。提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二)探究与解决

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方法。比较分析,达成共识: 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所以以1.52m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均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很美观!揭示概念:

在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板书:众数): 进一步认识众数的特征: 学校举行了一次数学竞赛,五年级3个班级各10名参赛选手成绩如下: 五(1)班:80 70 80 45 70 95 70 80 70 80 五(2)班:85 90 70 75 95 60 100 50 65 80 五(3)班:60 60 75 80 60 90 85 95 95 100 这三组数据的众数分别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看来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板书:不止一个 没有众数)

(三)训练与应用

1、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表,课本125页第五题。引导学生读题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2、下面这组数据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你能写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吗? 135、150、150、150、155、a

(四)总结与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课后请同学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码”?你身边有哪些人能穿均码衣服?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众数教案 Word 文档

众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22—123例1——众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让学生经理运用众数描述数量信息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据统计观念。

4、体验众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教学难点:在统计过程中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初步针对不同情境正确选择统计量表示。课前预备——填成语

师:同学平时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今天能为大家展示一下吗?(能)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组成语填空,谁愿意试试?

万()一心()志成城()星捧月()所周知 师:你果然不负众望。师:“众”在这些词中都有什么意思?(“众”含有大多数的意思)

师:我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一定能不负众望,发挥集体的力量,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展现我们(唐海一小)五()班的风采。大家有信心吗?(有)好,上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转眼又快到“六一”了,为了庆祝这个欢乐的节日,在我来这讲课前,我们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谁给大家读读?(课件出示通知内容小喇叭的图配音: 通知:

为更好展示红领巾的风采,大队部决定在5月29日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要求每班参赛选手10人。请各班提前做好准备。

东峡小学 2012.5.28)同学们看到这个通知各个跃跃欲试,于是我先选出了20名舞姿比较好的同学作为候选队员。这里有他们的身高情况。(课件出示数据一个一个自动出)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数据(单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可是学校规定每班只选10名,你们帮老师参谋参谋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比较合适?(课件也出示这句话)(估计生会初步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认识众数

1、分组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没关系,咱们小组合作,相信大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小组合作探讨。估计有三种情况:求平均数、找中位数、和找到1.52)

2、全班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课件出示在最上端: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比较合适?

生1:我们组认为要想使身高差不多,应该计算一下平均数。我们把这20名同学的身高相加再除以20,就得到1.475m,所以我们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同学比较合适。

(若生回答不很完善)师:这组同学算出了平均数1.475,认为参赛队员身高 接近1.475m 比较合适。

(课件出示算出了平均数1.475,认为参赛队员身高 接近1.475m 比较合适。)师:你能找出身高接近1.475m的10名队员呢?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课件出示相应的出示条形统计图,力求达到学生说哪个数据那个数据就变红并出示直条)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课件出示在最上端: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比较合适?)

生2:我们组认为这组数据有偏高的数据和偏低的数据,用中位数更合适。我们找到了数据中中间的两个数1.48和1.49,计算出中位数是1.485m。所以我们认为身高接近1.485m的同学比较合适.课件出示算出中位数1.485,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比接近1.485m较合适? 师:你能找出身高接近1.485m的10名队员吗?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过程同上(课件变红)相应的出示直条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课件出示在最上端: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比较合适?)

生3:我们认为身高接近1.52m的同学最合适,因为身高是1.52m的人数最多。预设:如果学生只汇报完数据不往下说,师要追问:为什么?或你是怎样想的? 课件出示出现次数最多的1.52m选出的队员的身高是: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师:噢,你找到了出现次数最多的1.52,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比接近1.52m较合适

(课件出示:找到了出现次数最多的1.52,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比接近1.52m较合适)

师:这是你自己发现的,还是小组同学讨论发现的?(真诚)真不错,你们很会观察数据!

师:你能找出身高接近1.52m的10名队员吗? 课件出示变红出示直条

师:其他组还有不同意见吗?(没有)

3、对比分析做出决策

师:同学们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到了三组不同的数据。(课件出示一个三个条形统计图的总比较)

谁的方案选出的队员身高比较合适呢? 生1:我认为第三种方案比较合适,因为 最高和最矮的只差0.03m,(课件出示在条形统计图中红线闪动两次出示0.03m)他们的身高比较均匀。师:谁还想补充?

生2:如果是平均数的方案选出的队员,他们的身高最高和最矮的相差0.06m,不如第三种方案合适。

课件出示红线闪动两次出示0.06m 生3:如果是中位数的方案选出的队员,他们的身高最高和最矮的相差也是0.06m,也不如第三种方案合适。课件出示红线闪动两次出示0.06m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都选第三种)

刚才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描述,大家一致认为用XX的方案选出的队员身高是比较均匀的。

师走到身边,说:感谢你(你们)帮我们找到了这么好的方案。回去之后,我决定就按这个方案做。

4、认识众数 ①揭示意义

师(注视学生,语速放慢):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蕴含着哪些新的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单独的例一数据图)

师:在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课件出示: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能不能给它起一个数学名字?(学生自由发言)

师:了不起!你们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上面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它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随机课件出示(在上面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它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课题:众数)

(板书众数)众数是我们在学完平均数和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后的又一个统计量。现在让我们再来回到这组数据中。我们根据这组数据制成了统计表,并完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先统计表,后条形统计图)

身高m 1.32 1.3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人数 1 1 1 1 2 2 2 1 1 1 7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众数1.52这个统计量,反映了这组数据的什么情况呢?(课件1.52的直条闪动)

板书:众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②练习找众数(课件出示:第一张片。逐题出示,众数变红)师:我们现在理解了众数,你会找一组数据的众数吗? 请找出下面各组数据中的众数是多少? ☆五(1)班百词测第一小组的成绩如下:(单位:分)100 98 100 100 96 100

师追问:在这组数据中,100出现了几次?——4次,它代表什么? ☆妙妙面包店一周销售面包的数量如下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数量(个)170 190 190 165 190 200 190 师:

(课件出示:第二张片)

☆五(1)班40名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 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1 5.0 4.8 4.9 5.1 4.5 5.1 4.6 5.1 4.7 5.1 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5.1(学生表示困难)

(1)数据这么多,有没有顺序,我们无法一下子找到众数,又该怎们办呢?(生:先整理数据)如果没人说师说:看来我们得现整理这些数据 就让我们把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再对它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 数 2 2 3 4 4 7 12 4 2 订正填表结果(课件填写)

(2)这下你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众数是5.1)(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4)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课件:4.9及4.9以下变红的横栏变红)五(1)班同学左眼视力是近视的有几人?(10人近视)近视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5/40就是3/8)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注意用眼卫生、多做眼保健操)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很好的理解了众数。关于众数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呢,不信你看——(课件出示)③学习外延

师:最近学校举行了英语竞赛,五年级三个班参赛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课件出示:书上的小精灵问这三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五(1): 95 95 82 95 95 98 95 91 五(2): 98 74 93 96 93 96 96 93 五(3): 96 97 99 92 90 95 68 91 师读题:这三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先观察

(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师:五一班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95)(课件变红)它一共出现了——(5次)(师逐次点由红变绿)五二班呢? 生意见不统一

师: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96和93都是。因为93出现了3次,96也出现了3次。它们出现的次数同样多,所以96和93都是这组数据中的众数

课件93点一个红一个;96点一个绿一个,并且先点93也行,先点96也行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

再看五三班的成绩——(生略显迟疑:没有)

预设:如果有人说你五三班每个数据都出现了一次都是众数。师要引导(惊讶表情):你说说什么是众数?这组数据中哪个数据重复出现了?它有没有众数?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众数可以有一个、两个、或者没有)

师:那也就是说,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板书: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三、具体情境,对比练习

师:哎?前几天,我的一位开超市的朋友向我求助了一个问题,恰好用的就是这节课的知识,你们想不想听听?——想

课件出示一人说:因为超市扩大规模,想写一份招工启示,可他拿不定主意,不知该怎样描述工资,他还带来了超市的一份工资单 姓名 职务 工资:元 ○○○ 经理 3800 ○○○ 主管 1100 ○○○ 副主管 900 ○○○ 职员 800 ○○○ 职员 600 ○○○ 职员 600 ○○○ 职员 600

你认为超市的经理选用哪个数据来描述超市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呢? 生分别找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生:用中位数800元比较合适。因为平均数受经理3800的影响会比员工的工资高,不能很好的反映他们的工作情况。二众数600元在这又太少,登出广告不会吸引人。所以——

生 :我觉得平均数1200元合适。虽然拉高了数据,但很吸引人。肯定多人愿意来。

师:看来具体用哪个还在于超市经理,若想吸引更多的人,可用平均数,不过可诱导了应聘者。

师:如果是前来应聘的人,他最关心的也就是他工作后最能得到的工资,应用哪个数据来表示?——众数

师: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即使针对同一份材料,同一份数据,当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数据代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时,看到的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我们还应该全面分析,避免被误导呀。

师:如果超市中的一名员工因表现出色,工资由600元上涨了,涨了多少不知道。你认为随着工资的增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会发生变化吗? 课件随机演示

600 ? 600 800 900 1100 3800 师:你可别着急回答,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同学先思考,可以小组讨论。

生先思考,可以小组讨论

生汇报:平均数肯定变。师引导验证:如果工作涨了70元,平均数就涨了10元。

如果工作涨了700元,平均数就涨了100元。师:中位数呢?

生:如果——如果——

师:他的发言更深一步了,能分情况来说。真不错

中位数变不变必须找到关键数据,哪个数据是分界点?——800元 如果比800少或等于800,中位数不变,如果比800大比900小,中位数就是他,如果比900还大,中位数就是900,比1100还大,——比800还大—— 众数呢?

生:当不与其他人相同时,众数还是600元,当还其余的任何一个相等时,众数就有两个:一个是600元,一个是上涨后的工资数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有关,容易受偏高偏低数据的影响,好像很敏感;中位数只与数据中间的数有关,众数只与重复出现的数有关,容易受偏高偏低数据的影响,好像有点迟钝。那是迟钝好呢?还是灵敏好呢? 生:略

师:是的,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选择众数和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是比较合适的。因此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数据,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决定。师:

均码的问题

师:你去过商场卖服装吗?你注意过休闲类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书p123生活中的数学 “均码”是不是所以人都能穿上呢?

其实我们所学得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四、总结

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过去了,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老师相信大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会具体分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板书:

众数

众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课后反思: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东峡小学 石董

2012.6.13

第三篇:新人教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6 Work quietly 教案

Unit 6 Work quietly!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doing morning exercises,having...class,eating lunch,reading a book,listening to music。

2.能运用句子What is Chen Jie doing?来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

3.能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某人在某时正在做的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能运用以What开头的特殊疑问句来询问别人某时某刻正在做什么。

2.难点:掌握动词have的ing形式。

三、教学准备

动作短语卡片、图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Sing the song Animals,animals are everywhere.2.看图说话。

教师每次闪显五张动物做某事的图片,请某一组学生,凭记忆分别用一句话描述动物在做的事情。例如:图片上描绘的是一只熊猫在爬树,学生则说:The panda isclimbing the tree.如果图片上描绘的是两只或以上的熊猫,学生则说:The pandas areclimbing the trees.学生必需凭记忆正确地说出五张图片上所描绘的动物在做的事情。3.师生对话。

T: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S:At 7 0-clock。

T:When do you usually eat breakfast? S:I usually eat breakfast at 8:00.T: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 S:I often go shopping.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并为本课时教学作铺垫。

(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Let’s learn(1)教学doing morning exercises 接上个环节,教师说:I know you usually do morning exerclses at 7 0'clock.It-s 7a.m.now.Look at the students.They are doing morning exercises.教师出示卡片并进行doing morning exercises的教学,然后指着图片,面向学生自问自答:What is the girl doing? She is doing morning exercises.然后以chant形式巩固操练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如:

Doing morning exercises,doing morning exercises,she is doing morning exercises.(2)教学动词短语:having...class,eating lunch,reading a book,listening to music.PPT呈现上英语课的场景,时间指向9:00,教师问学生:What-s the time?学生回答:It's 9:00 a.m.教师说:Look!They'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由示卡片having...class,并提醒学生注意have变成动词ing时,要去掉e再加ing。让学生跟读:have...class,having class,we usually have an English class at 9:00 a.m.Now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以同样的方式教学eating lunch,reading a book,listening to music等。

(3)看谁说得准又快:教师闪显动作短语图片,学生抢答。

例如:教师闪显吃午餐图片,学生马上说:eating lunch,然后男生问女生答:What is he/she doing? He /She is eating lunch.(4)结对活动:一位学生出示一张图片,问另一位学生:What is he/she doing?另一位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回答:He/She is reading a book/ listening to music/playing the pipa/playing sports.交换角色,继续操练,直到图片用完为止。

(5)三人小组活动:由三位学生组成一组轮流问答,第一位学生抽一张图片,将图片背面对着其他两位学生,第二位掌生问第三位学生:Is he/she doing morning exercises/sleeping/ jumping/playing with each other?第三位学生看第一位学生所抽的图片,回答:Yes,he/she is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sleeping/jumping/ playing with each other.

2.Look and say(1)教师将Look and say部分的图分别标上序号1~6,然后根据教师描述,学生说出具体是第几幅图。

如:教师说:He is listening to music.学生说:It's Number 2.然后学生问教师:What is Mike doing?教师回答:He-s listening to music.以同样的方式操练其他图片。

(2)请学生自行选择一幅图来说一说。

如: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playing ping-pong.(三)、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活动:设置闹钟提醒功能

PPT显示iPhone手机里的“提醒事项”页面,并告诉学生:为了遗忘,我们可以将一天中的某时刻要做的事情记录在“提醒事项”里,让iPhone到时间提醒我们。教师设置闹钟响,时间是上午六点钟,做早操。根据这一设置,师生展开对话,对话如下:

What’s the time now? It-s 6:00 a.m.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doing morning exercises.又如:时间是上午九点钟,上英语课。对话如下:

What’s the time now? It's 9:00 a.m.What is,he/she doing? He/She is having an English class.(四)、作业(Homework)

五、板书设计

Unit 6 Work quietly!doing morning exercises

having...class

eating lunch reading a book

listening to music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录音材料中有关动物的话题。

2.能够流利地运用所学的句型与他人交谈动物正在做的事情。3.能够正确运用be动词与不同人称的搭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听懂并会说有关动物正在做的事情。

2.难点: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正确的句型来描述身边看到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有关动作短语图片与卡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Sing the song Animals,animals are everywhere.2.演一演,说一说

唱完歌曲,教师重复歌曲内容:Some are climbing,some are jumping,some are eating,some are sleeping.然后用疑问的口气问到:Who is climbing? Who is jumping? Who is eating? Who is sleeping? Now let's imagine and say what they are doing? 教师请学生大胆猜想歌曲中提到的动物正在做什么?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一演,说一说。如:

The monkey and the rabbit are climbing.The elephants and the tigers are jumping.The dog and the bear are eating.The cat and the lion are sleeping.(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Let’s try

(1)教师请学生看Let-s try部分的插图,然后用一句话描述其所绘画的内容。

(2)教师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听录音,并在符合对话内容的图片旁的方框内打勾。

(3)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核对答案。

(4)请学生复述录音内容。

2.Let’s talk

(1)听力大对决:请学生合上课本,认真听对话录音,完成下列句子。①The pandas are____ .

②The little monkey is with its mother.③The elephant is____ .

(2)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听音并完成以上句子。

(3)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答对者得分。

①What are the pandas doing? ②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4)教学单词bamboo和its T:What are the pandas eating?A or B? A.Noodles B.bamboo 当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后,进行单词bamboo的教学。

然后教师用另外一种表达:The pandas are eating their bamboo.How about the little monkey? Oh, the little monkey is playing with its mother.The elephant is drinking its water.出示卡片its,并解释its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教师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加以描述。如:

The panda is eating its bamboo.The monkey is eating its bananas.The elephant is drinking its water.The cat is eating its fish.The lion is eating its meat.(5)敦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三遍。

(6)请学生复述对话内容。

(7)师生、生生分角色操练对话。

(8)结对活动:同桌互相操练对话,注意应交换角色进行操练。

3.Choose and tell.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如:上课、打扫房间、吃晚餐、看书、看电视。要求学生看图选择不同的人称进行描述。如:

We'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They'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You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He-s cleaning his room.She is cleaning her room.I-m cleaning my room.They are eating dinner.You are watching TV.通过对各种场景的描述,让学生总结出be动词(am/is/are)与不同的人称代词搭配的规律。

(三)、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机智抢答:全班学生Chant:What is he doing? What is she doing? What are they doing?待学生Chant 一、二遍后,教师闪现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抢答:He is /She is/They are…。例如:教师闪现一位男生打扫房间的图片,学生则说:He is cleaning his room.如果图片上是两三位男生,学生则说:They are cleaning their room.(四)、作业(Homework)

五、板书设计

Unit 6 Work quietly!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eating lunch!What’s the little monkey doing? It’ s playing with its mother!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现在时。

2.能正确使用祈使句。

3.学习归纳字母组合wh的发音规律,并能读出相关例词。4.能掌握疑问词:what,when,where,whose,who的用法,并能正确书写以这些疑问词开头的特殊疑问句。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地应用特殊疑问句。

2.难点:能正确区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本课时的磁带与本课时的单词卡片和音标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1.活动:合理建议

活动方式:教师说一种现象,学生根据这一现象想对策,给出合理的建议。如:教师说:He is eating in the library.学生说:No eating here!No eating in the library.再如:教师说:He-s drawing at his desk.学生说:Keep your desk clean.又如:教师说:They are singing in the classroom.学生说:Quiet,please!只要建议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想对策,给出合理的建议。

2.活动:刨根问底

活动方式:教师闪现一些动词短语的图片,要求学生做“刨根问底”活动。如:教师闪现熊猫吃竹子的图片,学生问:

What is the panda doing? He’s eating.What is he eating? He's eating bamboo.有如:教师闪现小熊猫和熊猫妈妈玩耍的图片,学生问: What is the panda doing? He's playing.Who is he playing with? He's playing with his mother.又如:教师闪现大象喝水的图片,学生问:

Do you see any elephants? Yes.

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 He's drinking.

What is the elephant drinking? He's drinking water.(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Let's spell(l)Read,listen and chant.①教师出示what,when,where,whose,who的图片,要求学生听录音,感知单词发音。

②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认真听,并思考字母组合wh在单词中的读音并请个别同学归纳字母组合wh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则。

③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④学生自读单词,并总结这些单词的拼读规则。

⑤拼读擂台

教师出示一些没学过的单词,让男生和女生进行PK,根据所学的拼读规律或从学过的单词迁移,读出这些单词,看谁读得又快又正确。

如:/w/why weather white /h/whom whoever whole(2)Listen and circle.

请学生认真听音圈出听到的单词,然后核对答案。最后写出三句特殊凝问句。

如:What colour is it? Where is the book? When do you get up? What are you doing? 2.Let’s check

(1)学生完成Listen and tick.练习,要求学生认真听,勾出听到的图。

(2)学生再次听音,然后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3.Let's wrap it up ①学生完成Look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然后核对答案。

l.lt's 7:00 a.m.We are eating breakfast at 7 0'clock.2.1 sometimes clean my bike on the weekend.I am cleaning it now.3.1t's 9 p.m.They are sleeping now,but they often go to bed at 10 p.m.核对完答案,教师要进一步强调“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不同用法。(三)、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不合拍

活动方式:教师说一句某时某刻正在做的事情,学生则说在某时刻她/他经常或通常做的事。如:教师说:It's two o'clock now.I-m reading a book.学生则说: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two o-clock.又如:教师说:It's ten o'clock now.l'm playing sports.学生则说:I usually have an English class at ten o'clock.(四)、家庭作业(Homework)

五、板书设计

Unit 6 Work quietly!what when where

whose who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写祈使句:Keep to the right.Keep your desk clean.Talk quietly.Take turns.

2.能看懂警示语图标和标语。

3.能对在某个场景下的描述做出提示或警示。如:Talk quietly.Keep your desk clean等。

4.学唱歌曲《School days》。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地运用Keep to the right.Keep your desk clean.Talk quietly.Take turns.等句型。

2.难点:(1)理解以ly结尾的副词是放在动词后修饰动词的。如:talk quietly,walk quickly。(2)理解祈使句使用的场合。

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警示图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口语操练:同桌相互操练Let's talk部分的对话,然后抽选四对学生上台表演对话。

2.Chant对抗赛

教师闪现一幅图片(一位女孩在看书),会的学生马上编一段Chant并站起来诵读:Reading books,reading books,is the girl watching TV? No.She is reading books.3.金字塔:教师说一个句子,要求学生重复达个句子,然后加上一个动作短语,使之成为一句较长的句子。如:教师说:He is cleaning the room.第一位学生说:He is cleaning the room and eating dinner.第二位学生说:He is cleaning the room and eating dinner and watching TV.(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Let's learn(1)祈使句教学Keep to the right.PPT呈现一些道路交通安全标志和公共设施标志,问学生:看到这些标志你想到什么?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做个文明的人。

①Keep to the right.靠右行驶或靠右行走。教师出示卡片,教学keep,并解释keep的中文意思。教师边说边举右手:This is right.Keep to the right.

②PPT呈现教室里“保持桌子干净”的图标。

Keep your desk clean.保持桌面干净整洁。教师解释:clean在这里是形容词,意思是:干净的、整洁的。请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什么?

如:Keep your clothes clean.Keep your classroom clean.Keep your books clean.③PPT呈现图书馆或阅览室里“静止喧哗”的标志。

Talk quietly.小声交谈。教师解释:quietly是用来修饰动词的,必须放在动词的后面,然后指导跟读以下句子。如:Talk quietly.小声交谈。Walk quickly.快快行走。Walk slowly.慢慢走。④Take turns.按顺序来。

(2)教师播放Let-s learn录音,请学生跟读三遍。

(3)学生看图标抢答。

(4)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并制定班规。如:

Keep your desk and chair clean.Keep the blackboard clean.Talk quietly.Keep to the right.(注意提醒学生上下楼也要靠右走)

2.Look,match and say(1)遇到下列情境,你应该怎幺提醒别人。

①He's talking in the library.他正在图书馆里交谈。我们该怎么劝阻呢?请大家给出方案。

方案一:Talk quietly.方案二:Don't talk loudly.②We are playing a game.我们正在玩游戏。

方案:Take turns.

③She's colouring at the desk.她正在桌前上色。

方案-:Keep your desk clean.方案二:Keep your hands clean.方案三:Keep your clothes clean.④They're writing in class.他们正在教室里写作业。

方案-:Work quietly.方案二:Don-t work loudly.⑤They are walking on the bridge.他们正在桥上走。

方案一:Keep to the right.方案二:Walk slowly.要求学生将方案读一读,并有礼貌地说一说。(2)学生完成Look,match and say部分的连线活动。

(三)、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活动:我是文明的劝导员

活动方式:请一个学生说一种现象,然后劝导员给出文明的劝告。如:一个说:They are playing ping-pong.劝导员说:Take turns.-个说:He-s talking in the hospital.劝导员说:Talk quietly.一个说:He-s running in the classroom.劝导员说:Don't run in the classroomWalk slowly.2.学唱歌曲《School days》。

(四)、作业(Homework)

五、板书设计

Unit 6 Work quietly!Keep to the right.Talk quietly.Keep your desk clean.Take turns.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写祈使句:Quiet,please!No eating!

2.能看懂警示语图标,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和安全意识。

3.能对在特定的场合下的个人行为提出劝告。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口、笔头运用四会句型。

2.难点:能在特定的场合使用礼貌用语,如:Quiet,please!

三、教学准备

动作卡片与图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1.Sing the song School days.No eating!2.活动:传递文明

请一个学生对后面一位学生说一句文明礼仪的话,如:Talk quietly.或Keep to the right.要求后面同学也将这句话传下去,以此类推,直至传到最后一个。

3.活动:畅所欲言

请学生根据学校的校规,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规范我们的行为,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如:

Talk quietly in class.Don't talk loudly in the library.Keep our classroom clean.Keep our books clean.Keep to the right.(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Let's try(1)请学生阅读Let,s try部分的内容,想一想“Quiet,please!”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摇放录音二遍,第一遍请学生认真听,第二遍听录音并圈出正确的答案。(3)师生互动,核对答案。

(4)请学生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示“Quiet,please!”的意思。

教师解释Talk quietly.一Quiet,please!No eating!=Don't eat!又如:No swimming!=Don,t swim!No talking!=Don,t talk!No climbing!=Don-t climb!No jumping!=Don,t jump!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说一说不应该做的事。

2.Let-s talk(1)教师告诉学生:Tom and John are in the library.Please listen and try to choose the right answers.① What does John say to Tom at first? A.Walk slowly.B.Talk quietly.C.No eating.②What does John say to Tom at last? A.Keep your clothes clean.B.Keep your desk clean.

C.Keep your room clean.(2)请学生合上书本听录音作答。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解释“Can I read the books here? Yes.Of course.的意思。教师解释:征求别人是否可以做某事时可以说Can I…?如果表示同意,可以说:Yes: Of course.(4)快嘴先生:教师请一个学生说一句征求别人的话,由快嘴先生给予许可。

如:Can I eat here? Yes.Of course.又如:Can I talk quietly here? Yes.Of course.(5)教师解释“I can show you the English books.”“Anything else?”的中文意思。

(6)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跟读三遍。

(7)分角色操练对话。

3.Match,say and act.请学生将正确的文字描述与图片连线,然后说一说并演一演。

(三)、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猜警示语

(1)教师请四位学生(每组一位)上台,面对全班同学站立,然后每次轮流请各组的一位学生上台,站在这四位学生的前面。

(2)教师随意抽一张警示语卡片,示意站在后排的学生做该动作,让站在第一排的那位学生猜,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做评判员。每位学生有三次猜的机会,猜对最多的组为优胜组。

(3)活动:编对话

教师出示图书馆、电影院和游泳池的图片,让学生围绕这些地方应该遵守的规则编一个对话。如:

Sl:Look!Where are they? S2:They are in the library.Sl:What are they doing? S2:They are reading books.Sl:Oh,talk quietly in the library.(四)、作业(Homework)

五、板书设计

Unit 6 Work quietly!

Talk quietly!

Can I read books here?

Yes.Of course.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介绍机器人产品的性能特点。

2.能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can.情态动词十动词等句型来介绍产品特点。

3.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复述,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理解I'm speaking Chinese.Asako is making sushi.Can you teach me? I-ll show you.等句子。

2.难点:能理解单词Spain和Spanish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相关课件、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Sing the song School days.2.活动:当学生唱完这首歌时,教师重复歌词内容,边重复边出示相应的单词卡片。

We come to work and play.We need to work and talk quietly.And listen every day.We need to keep our desks clean.We need to take turns to talk.Keep to the left.And keep to the right.And you will be a good student at school.然后教师提问学生:Do you want to be a good student at school? And how to be a good student? Please say as much as you can.学生根据校规或歌词提示,说一说怎么才能当个好学生。如:Talk quietly..Work quietly.No eating in the library.No climbing.Keep our desks and chairs clean.Keep to the right.(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Read and write(1)教师介绍The world robot exhibition T:Today I-ll introduce some robots to you.These robots come from many countries-Spain,Canada,USA...IJook!These are Spanish robots.Those are Canadian robots.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跟读。(2)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

请学生阅读课文,然后选择最佳答案。

①The Canadian robot is A.drawing pictures B.listening to music ②Asako is A.eating sushi B.making sushi ③The Spanish robot is A.playing music B.listening to music ④Robin is kunf fu.A.doing B.learning(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介绍:

The Canadian robot is drawing pictures.Asako is making sushi.

The Spanish robot is playing music.Robin is doing kung fu.

教师边介绍边将介绍的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理解以上句子。

(4)教师讲解语言难点,请学生逐句跟读。①I'm speaking Chinese.我说中文。

②Can you teach me?你能教我吗?

③I-ll show you.我表演给你看。

(5)阋读后指导朗读。

(6)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再一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7)请学生用现在进行时、can情态动词十动词等句型来描述机器人的性能。

2.Fill in the blanks.

请学生独立完成Fill in the blanks.部分的练习,同桌核对后,全班学生共同核对。

3.教学Story time(1)教师播放Story time的录像,请学生画出在电影院看电影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如:Talk quietly!Keep clean!并让学生说说在其他公众场合要遵守的一些规则。

(2)讲解短语What-s that noise? It-s so exciting.的中文意思。

(3)教师播放Story time录音,学生跟读三遍。(三)、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说一说,评一评

活动方式:教师说一种行为,请学生先重复老师说的,再评一评这种行为是否文明。如果不文明,请对他/她说一句提示语。

如:教师说:She's eating lunch quietly.学生说:She's eating lunch quietly.She's good!又如:教师说:He's talking loudly.学生说:He-s talking loudly.He's not good.Talk quietly!又如:教师说:Keep to the right.学生说:Keep to the right.lt's good 1(四)、家庭作业(Homework)

1.完成Read and write的配套练习。

2.上网搜索更多交通安全图标并和同学一起分享。

五、板书设计

Unit 6 Work quietly!The Canadian robot is drawing pictures.Asako is making sushi.

The Spanish robot is playing music.Robin is doing kung fu.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

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7年2月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板书:观察物体

(三))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 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将例题补充完整。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四、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不宜辅导学生),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做一做(找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错例并请同学板书黑板)

1、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1。请两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2。请四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4(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3)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4)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红色粉笔,哪道题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议一议

1、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八、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九、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

(三)例1 例2练习课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

(三)练习课(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观察物体

(三)”(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四、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巩固上面习题

八、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7页的内容。例1和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5-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及“注意”部分,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

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5页做一做和6页习题。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积极思考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追问3:认为5的倍数写对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过渡:下面咱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习题,比谁发言最积极。找出18的因数和倍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1、2、3题 选做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教材7——8页练习二的习题。.教学目标

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填空

(1)如果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和B都是C的(),C是A和B的()。

(2)16的因数有(),16是()的倍数。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数。(3)30以内4的倍数有()。

(4)已知A=2X3X5,那么A的所有因数有()。

2、练习二第2题。

比赛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

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1、2、3、4、6、12既是36的因数,也是60的因数)

3、练习二第3题。

比赛看谁找得快,汇报结果。观察这两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72和14既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

4、判断。

(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3)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5、练习三第6题。

同桌合作,你说我猜,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1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5 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能很快的找出2、5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5的倍数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2、思考: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9页的“做一做”和11页的习题。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偶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最小的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偶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偶数。

追问3:认为奇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最小的奇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追问5:认为2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认为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它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个位上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追问6:认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一个四位数是372()

(1)要使它是2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2)要使它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3)使它是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5的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

1、2题 选做题:《学习巩固》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练习三相应习题。教学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重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认真看1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2、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第1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检查的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看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3的倍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在下面的()里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18()2()174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3、4、5、题 选做题:练习三:6、7、8题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 五 课 时 2、5、3的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的练习3第7-12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

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教学难点

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7.第9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三、指导练习1.第5题。

2、第6题。3.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4.第8题。5.第11题。

6.第10题。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四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20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质数和合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4到1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布部分的内容:

1.识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1的特殊性。2.圈出100以内的质数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3 页“做一做”及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看某某同学更改的多认真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追问1:认为质数找对的请举手?合数呢?为什么? 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追问2: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巩固练习: 练习四:1题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四:

2、3题 选做题:练习四:5题 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16、17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重、难点: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16、17页的4、6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四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四7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在4、9、36这三个数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36的因数一共有()个,它的倍数有()个。2.圈出5的倍数: 24 35 40 53 78 92 100 54 45 88 60 在以上圈出的数中,奇数有(),偶数有()。3.从0、4、5、8、9中选取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

(1)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2)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将2、10、13、22、39、64、57、61、1、73、111按要求填入下面的圈内。

5.用“偶数”和“奇数”填空: 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

二、选择 1.如果(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

A.是的倍数 B.和都是的倍数 C.和都是的因数 D.是的因数

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里填入一个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有()种填法。A.2 B.3 C.4 D.5 3.下列各数或表示数的式子(为整数):数的共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按因数的个数分,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A.质数和合数 B.奇数和偶数 C.奇数、偶数和1 D.质数、合数和1 5.古希腊数学家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约数(本身除外)相加的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约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约数,6=1+2+3,恰好是所有约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数中是“完全数”的是()。A.12 B.15 C.28 D.36

三、解答

1.有三张卡片,在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2、3、7,从中至少取出一张组成一个数,在组成的所有数中,有几个是质数?请将它们写出来。,4,,0。是偶2.菲菲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记为:ABCDEFGH。已知:A是最小的质数,B是最小的合数,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D是比最小的质数小2的数,E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F只有因数1和5,G是8的最大因数,H是6的最小倍数。

3.小丽写了这样的一个算式让小军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2+3+„„+993,小军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那么,你认为结果应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4.如图是一张百数表,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很多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数学知识。请你用“”划出所有3的倍数,用“○”圈出所有9的倍数。从你圈出的数中,你能归纳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5.体育课上,30名学生站成一行,按老师口令从左到右报数:1,2,3,4,„,30。

(1)老师先让所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去跑步,参加跑步的有多少人?

26(2)余下学生中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跳绳训练,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3)两批同学离开后,再让余下同学中所报的数是5的倍数的同学去器材室拿篮球,有几个人去拿篮球?(4)现在队伍里还剩多少人?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表面积。

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

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等。课时安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综合实践:探索图形„„„„..„„„„„„„.1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认识。第18——19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长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找出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8到1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18页—19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1.看例1,重点填写表格中的内容。2.看例2,思考: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种?(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3.识记: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9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2)、一个棱长和是60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3)、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五:1——3题 选做题:练习五:5——7题 板书设计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正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正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30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思考:正方体有什么特点?(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3)抽一名学生说说所填写的内容。

总结: 正方体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4)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总结: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5)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的棱长和

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六:

3、5题 选做题:练习五:1、2、4、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特征: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P23-24页的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2、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3到2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3—34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标明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六个面。

2、例1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P23做一做,24页第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P25第3——5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正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4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例2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5页第6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P26第8题

2、P26第9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六(26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26页的7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六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六10——12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科书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你们能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7到2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7页至28页,边看边画出重点。思考: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我先让一个同学说说他画的重点是什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28页做一做1、2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38(1)、过渡语:看某某同学写的过程多清楚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总结: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练习七1——4题。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2、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材29——3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们能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9到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29页至30页(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练习七:6——8题 选做:练习七: 10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教材第3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长、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咱们能不能用同一个公式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运用》。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1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2、识记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1页做一做的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

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列式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计算结果对的请举手?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v=sh(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由一个长方体铁块,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把它锻造成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截面成是4厘米(锻造的过程中没有损耗),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七:9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 v = sh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3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3页的11、12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七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七10、13题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材第34——35页例

2、例

3、例4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及化聚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那么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认识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4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4、35例

2、例

3、例4,边看边填写重点看黄底色和粉红底色的内容并填填空

重点完成表格。思考:

1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5页做一做 36页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能把自己不同的想法写出来,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总结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45(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3.8立方米=()立方厘米 70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八:

2、3题 选做题:练习八: 6、9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6、37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1、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难点: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6页的4、5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八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八7、8题。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容积,教材第38——39页例

5、例6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重点

1、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老师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0到5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8-P39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红底色和黄底色部分的内容,1.识记容积的意义和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思考: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40页练习九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48(1)、过渡语:你们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追问3: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鱼缸中水深25厘米,放入几条鱼后,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几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九:3——5题 选做题:练习九:13题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41页的习题。)学习目标:

巩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重点: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41页的6——9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九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九10——12题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质数和合数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P23~24例题1及P25题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预习反馈(1)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习反馈(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生反馈:

只有一个因数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18,20

(4)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①自然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多少?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提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可以分几类?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2)完成P23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不必要,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指望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三、动手操作,制质数表。(教学例1)

出示P24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4)学生在组内制作质数表。

(4)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100以内的质数表。

四、巩固练习,完成P251~3 题

学生先在小组内完成,再在全班交流。第三题有难度,教师稍做解释。

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观察可知,只有3和7。

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3。

五、拓展延伸

1.判断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④两个奇数相减,差一定是偶数。

⑤两个偶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2.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①10=()+()

②16=()+()

④ 24=()+()=()+()=()+()

六、课后小结。学习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教科书练习四第4、5题。

八、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众数》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75—76页“分数的基本性质”,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

    五年级数学《众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众数》教学设计 ————教师:孔维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1)班一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14名,学生总体比较活泼多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听课,,30 %的孩子成绩极不稳定,学习习......

    新人教五年级下册Unit5 whose dog is it 教案(全文5篇)

    Unit 5 Whose dog is it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his,hers,mine,yours,ours,theirs。 2.能运用句子“It's mine/yours/hers/his.”来表明所属况。 教学重难点: 1......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上册第62~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楚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

    八年级数学下册_21.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人教版

    21.2中位数与众数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