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理解词中作者表达的感情。【重点、难点】
了解作品的风格,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设想】诵读法、引入法、师生共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醉花阴》
一、导入:
一片落叶,一声雁啼,一滴秋雨,一盏青灯,嗅着青梅的幽香,望着帘卷的西风,听着阶前的细雨,看着梧桐落叶,喜忧苦悲,齐上心头,命运给了她太多的情感和才情。她高悬在历史的星空,立在秋风黄花中,让我们仰望。今天让我们走近词坛女神李清照,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学生对照注释,做诵读准备,然后集体诵读《醉花阴》。
三、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父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善属文,工于词章。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文采出众,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18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琴瑟和谐,生活美满。可人生遭遇南宋动荡,生活发生巨变,丈夫去世,亡国之痛,人生颠沛流离,使她的文风前后迥异。前期多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家国情怀,凄凉悲痛,怀乡悼亡、亡国之思。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四《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醉花阴》写于前期,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神龟寂寞,深深思念丈夫,时届重九,倍加思亲,便写下这首词赠给赵明诚。
五、作品鉴赏: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下片: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引导体悟:
居室寂静,再无过去的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一个人独守空房、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无聊地看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加之气候开始变凉,到了夜里,纱橱中玉枕冰凉,顿觉寒气袭人!极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漫长和寒夜的凄冷,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殷切。
“永昼”“半夜”之外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相思之苦和打发时光,就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举杯消愁愁更愁,看着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相思消瘦的身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在这首词中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借以表达自己对丈夫夜以继日的思念之苦。
六、集体吟诵《醉花阴》
第二课时
《声声慢》
一、学生对照注释,做诵读准备,然后集体诵读《声声慢》。
二、《声声慢》背景介绍: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46岁时,赵明诚不幸病逝,从此他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孤苦伶仃地度过悲惨晚年,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三、作品赏析:
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
词的下片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最后,又但是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四、集体吟诵《声声慢》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对照两首诗意境和情感异同。明确:意境: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深愁在。情感:都是愁绪;前首为相思之愁,后首为国破、家亡、夫死的悲痛和伤心。
第二篇:[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婉约美。
2、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人的豁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2、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3、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及难点:
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图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醉花阴
1、导入新课:
播放李清照填词所改歌曲《月满西楼》,初步感知。
2、走进作者:(老师把握,可不全讲)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是婉约派词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 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1)小组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2)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
(3)生读上片,描绘自己读完后感受到的形象。
示例: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金兽炉中,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直沁人心。(4)指导学生品味字词。
上片写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销金兽”的“销”同“消”——消失,消融。为什么想到消融?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
“佳节又重阳”的“又”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作者看来,这个重阳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呀。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初”是有“刚刚”的意思,如“家有小女初长成”,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这个“初”表明气温开始 下降,还没有凉透,但我觉得这个“透”不仅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5)品味词的下片: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
明确: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儿。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师: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明确:可能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这是反衬,写出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师: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具体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真不愧为中国第一女词人。还能说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诗句吗?
示例:①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 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4、诵读全词: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同学点评(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
5、小结: ①在描写中注入深情。②用形象化的手法。
6、作业布置:
⑴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自己寻找),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⑵完成《自主学习新学案》相关题目。⑶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 声声慢
1、导入语:
歌曲《声声慢》欣赏。
回顾背诵醉花阴,引入: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a)朗读带示例 b)生齐读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 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c)生个人自由朗读。
3、鉴赏〈声声慢〉
⑴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个愁字了得。”(分析起句)⑵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排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⑶略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⑷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①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②“秋风”:秋风渲染愁情。③“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过雁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④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⑤略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
⑥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⑦略析“梧桐”意象。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⑧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4、比较阅读〈醉〉、〈声〉两种不同愁:(见课件)
5、小结: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6、诵读课文:
7、布置作业:
⑴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清照二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⑵完成《自主学习新学案》。
☆教学后记: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鉴赏《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所表达的生活诗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感悟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人中,有两位文人对后世士子影响颇深,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苏轼,他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为后世历经磨难的知识分子找到了一种别样的人生。苏轼在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拘泥,参佛而不沉溺;诗文具工,满腹才华;仕途坎坷而不沉沦,以豁达大度的人格魅力抒写了旷达的人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两首诗,领略诗人别样的人生。
二、关于作者: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三、《念奴娇》写作背景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四、学生对照注释进行默读。
五、教师引导学生试读。
六、学生集体诵读。
七、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上片:词从赤壁之上的长江写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大江和滚滚江浪,既是眼前之景,又是一种暗喻,喻指时光的流逝,逝者如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接着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大江引出赤壁,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作者没有展开来写,而是借助于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前一句把视线引向天空,后两句把视线引向脚下,这三句简直是一幅具有立体感的图画。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的下片着重写赤壁之战中作为主帅的周瑜,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谁在“神游”?谁在“笑我”?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八、学生集体诵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
第二课时
鉴赏《定**》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被贬官到黄州的第三年。在《水调歌头》的“基本解读”中已说到,贬官黄州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政治打击,但他能以超脱旷达的态度来对待。
二、学生对照注释进行默读。
三、教师引导学生试读。
四、学生集体诵读。
五、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此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上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很大,雨点很猛,穿林打叶,风声呼叫,面对这样的情势,作者用“莫听”二字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无所谓,从容处之。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不为环境所左右。一反常人所为,不但没有一点惊惶狼狈之态,而显少有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吟啸”是指吟诗长啸。“徐行”是慢慢地走,活现了抒情主体的泰然自若的心态。通过这句,把苏轼鲜明独特的个性一下子凸显出来,让人想到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竹杖芒鞋轻胜马”,“芒鞋”是草鞋,作者郊游时是一幅野夫打扮,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在苏轼看来这种打扮比起官服来要强得多,从一个侧面,透露了作者喜好自然、无拘无束的性格,超旷达观之状可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认识水平,自然感悟不同。“一蓑烟雨任平生”,描画出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人生的态度,在这里要注意词中所说的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而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一个“任”字,写出自若、自信的胸襟。
下阙:自然景物发生了新的变化,“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从酒吹醒三字中,可以看出苏轼是在带有醉意的情况下出游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是说经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就感到有些寒冷。紧接着迎来的是“山头斜照却相迎”,写出自然界变化之快,刚刚还是雨,现在却是山头的斜阳了。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遂晴”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为什么在“穿林打叶”的时候,“我”能够那样从容不迫地“吟啸且徐行'呢 ?因为我早就预料到,狂风骤雨肆虐的景况很快就会过去的。这是“我”在政治生涯中的心理体验。只要能经得起狂风骤雨的吹打,必然会有清风丽日跟着到来。“也无风雨也无晴”。对我来说,晴也好,雨也好,都是无所谓的,顺和逆,穷和通,在苏轼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超脱,旷达自适的个性鲜明。
六、小结:
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人间词话》)超旷的气度贯穿全词始终。面对政治祸难,作者能看得远,放得开,从容不迫,处之若常。作品中很充分很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七、集体背诵课文
八、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这两首词。
第四篇:语文必修ⅳ人教新课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练习.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第2单元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báo)雾 重(chónɡ)阳 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
相(xiānɡ)识
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答案】 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答案】 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①她的早期作品 ②她的晚年之作 ③创造性地以十四叠字为开头 ④表达了丧夫之痛 ⑤抒发了故土难归的哀愁
A.①③④
C.③④⑤
【答案】 D 4.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答案】 D(应为秋天)5.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B.②③④ D.②③⑤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答案】 B(“这群飞雁是栖宿在她老家的”错)6.对《声声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连用叠字把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刻画了出来,反映出作者的孤独与凄清、沉痛和心酸。
B.上阕后几句写内心用各种方式抵御悲哀的侵袭,而外界的力量又不可抗拒地把她围困在悲哀之中。
C.“满地黄花”句,由上阕的远处景物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写自己“寂寞深闺”中的闲愁。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写实景,表愁情,逼出下文的“愁”字。
【答案】 C(由空间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并不是深闺的闲愁,而是社会加给她的沉痛)7.填空。
(1)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__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_______》。“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
》中的名句。
(2)李清照,号____________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_______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之子_______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_______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__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_______”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____________,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美。
(3)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____________的生活与情怀。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____________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她作为寡妇的____________之苦、故国之思以及____________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答案】(1)词 豪放 婉约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2)易安 南宋 赵明诚 诗词 书画 别是一家 闺情相思 孤寂凄凉
(3)少妇 离别相思 身世 孤寂无聊(我们可以根据以往掌握的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作品及生活的时代特点填写。她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前期生活安定幸福;南渡后,丈夫病死,生活漂泊,孤苦伶仃。这些在她的作品中都有很多反映)8.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写她____________,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____________,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__________________。(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_________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____________”。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__________飞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堆积的____________,也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____________,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地落下,女词人的心此时也像天色一样变得更加阴沉了。最后用一个“________”字收束全篇,却又用了反问句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____________”的深重了。
【答案】(1)内心空虚 处境的孤独 心情之悲怆(2)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雁行 黄花 细雨 愁 愁
二、文本精品
阅读《声声慢》,完成9~11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怎样理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句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看到雁从北来,自伤身世,缅怀故国,已是很难受的了,而此雁却又像过去在家乡见过似的,益发触动悲伤的心情。
10.人们常常评价说,开头连下得十四个叠字,“出奇制胜”“匪夷所思”。试从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作者用这些叠字表现了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11.《声声慢》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中选取了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表现了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12.下阕“我报路长”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谩”通“漫”,“枉、徒然”之意。认真揣摩这两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13.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1)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2)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篷舟”“三山”等;(3)想像非常丰富;(4)意境极其开阔。(写出两点即可)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14.本词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故乡的深沉怀念。
15.上阕写景,写美好的春景,它与下阕的抒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阕是思乡之情的触发点,美好的春色,反而成了生悲酿恨之物;又与下阕的思乡悲情构成反衬。写乐景是宾,抒悲情是主,悲喜对照,突出主题。
四、高考热点
1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①起初,电只能应用于通讯,并不作为能源。②电的发现为人类提供了强大而方便的能源。
③19世纪七十年代,实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研制成功后,电才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强大的新能源。
④蒸汽机和内燃机只能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还不能方便有效地使一切形式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⑤人类对电的利用是从19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答案】 ④②①⑤③(先要准确把握全段中心,根据它清理脉络。这一段话说的是有关电的发现、使用问题,先说没有电如何不方便,有了电就方便了,再说人开始用电干什么,后来又用电来干什么。)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紧急避险”下定义。
①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②紧急避险是一种行为。
③紧急避险是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而实施的。④紧急避险会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而实施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18.对于上课睡觉的学生,老师总是要叫醒他们,让他们继续听课。请你参考例句,不必完全模仿例句的格式,结合特点,另外以两个老师的身份,叫醒正在睡觉的学生。要求语言轻松幽默,符合特点。
例:化学老师:如果谁的大脑“严重缺氧”,就请到讲台边来做实验。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政治老师:对于“特困生”我们应该给予重点扶助,请大家一起叫醒他。音乐老师:起来,不愿做懒虫的人们„„
美术老师:谁睡觉,我们就观察他的睡姿,给他画素描,在全班展览。数学老师:谁睡觉谁就是“脑乱分子”。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人、某物、某事满怀期待,直至期待的心理达到了高峰。可是,事与愿违,我们期待的结果没有出现,或者出现的结果与我们期待的结果有一定的距离,会引发较大的情感心理落差。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对这样类似的事,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以“期待与结果”为思考基点,写一篇文章。
【佳作赏读】
好工作
我的老同学老圈找到好工作了„„这真让我高兴。(开篇点题,又布下了悬念:找到什么好工作了?)我和老圈,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是牢不可破的死党。老圈是同学们送给他的外号。他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子底儿,但是,厚厚的眼镜也没能挡住他八面玲珑的交往。这样,从形到质,用老圈配他,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只可惜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大学,他落了榜。好在这小子心大,一甩头发:“我就不信闯不出一片天!”(这一段不提什么好工作,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同时,看似“顾左右而言他”,实则宕开了笔锋,属于“闲笔”,但闲笔不闲,“闲”中有味。)电话那端的老圈似乎很兴奋,力邀我去他工作的那个城市。听口气,好像大大地发财了„„(这属于“抬高跌重”笔法中的“抬高”部分,“抬”得越高,“跌”得越重。)他到底找到了什么好工作呢?在去他工作的城市的路上,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电话了,老圈听说我马上来到,很激动,不知怎么回事,他停顿了一会,有点结巴地告诉我。他的工作很特别,时间上安排比较紧,也没有什么规律,不过,一定要和他联系„„(布下了两个悬念,一是他到底是什么工作呢?二他为什么停顿了一会,连说话也结巴起来了?同时,这样的文字也是结果出现的伏笔。)这老圈作的是什么工作呢?是时下最热门的软件开发吗?不可能,这家伙除了伶牙俐齿、八面玲珑之外,好象从来没有闪过哪怕一丝的天才火花;搞了房地产,更不可能,他不可能有那么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模特,人倒是很象史泰龙,可惜身材差了点„„对了,这家伙曾经有做推销之王的狂言,看来,他是搞推销发了大财了„„(进一步加深了悬念。)车到站了。站台的一边,有一对依依分别的情侣,女的不停地掏手帕擦眼泪,男的呢,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软语轻声,一副情意绵绵的样子,真是“留恋处,兰舟催发”,二人洒泪而别„„
送行的男士转身欲大步离去,正好撞见了我。“老圈!”我无限惊喜,“送你的女朋友!” “不!”
“那你们怎么„„”
“这是我的工作。专门为那些没有人送行的人送行。”
七彩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第五篇:高中语文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在正式上课前播放《醉花阴》词曲,营造情感氛围 导语: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板书)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学生畅所欲言)
二、作者介绍(学生总结,教师带过)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她中期的词作——《醉花阴》。学生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
全班朗读。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朗读的不错,那老师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也
用心
爱心
专心
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根据我们的朗读,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
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四、作品分析,重点品读
诗歌总是以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极丰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了要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外,还得从诗句本身入手去细品诗歌情感。
品读思想情感
刚才我们谈到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
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生:“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师: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 再意境特点是怎样的?
(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
如: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教师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二)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
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品“凉”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用心
爱心
专心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接着我们来看下片。在分析下片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子的一分相思之情。赵明诚先是很感慨,赞叹,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写得好呢?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
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
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老陆,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些作品怎么样,陆德夫也是个实在人,左看右看,说,老赵啊,说实话,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问哪三句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
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好,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①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好,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到诗人敏感多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读出她的闺怨这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声声慢》
李清照在词的艺术方面造诣极高,被称为婉约词宗。她的艺术表现最为集中的,当属我们接下来要品味的这首词——《声声慢》。万树的《词律》对她这首词评价道:“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我们还是先通过朗读来初步感知这首词卓绝千古的美。(全班诵读)那接下来,我还是想看看同学们的感受力是如何的,请一位同学带着你的感知,将你理解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给我们大家诵读下这首词。
用心
爱心
专心
好,朗读完,请问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答:愁
2、师问:都是愁,那《声声慢》中的愁和《醉花阴》的愁是否一致?为什么。
《醉花阴》闺怨之愁——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你是如何感知到作者愁绪的不同呢? 教师总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务必要注重知人论世。接下来,我们仍要品读语言。师问:《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试分析。明确:叠字运用。
尤其是首句十四个叠词。后人评价,“首句连下十四个叠词,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那我们也来品一下这首句十四字的妙处。
① 就三句本身含义看,一写举动,“寻寻觅觅”,作者飘泊异地,前途渺茫,孤立无援。一写环境,“冷冷清清”,丈夫离世,生活无助,度日如年。一写心情,人已黄昏,身体衰弱,内心凄苦。由外而内,由浅入深,三者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悲惨的情感基调。由此可见,开头三句是全词的总纲。
②从叠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叠,回环往复,感情由弱到强不断加剧。冷、清、凄、惨、戚都是形容悲凉心理的,反复叠加,大大强化了词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总之,叠字能有层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现力。
③从音律角度看,十四个字平起仄落,节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强了词的韵律感。
教师总结: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再次点到品味诗歌关键词语的重要性。
七、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学生根据这两首词的鉴赏过程,总结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
1、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2、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4、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
八、课堂练习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九、课外拓展
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
用心
爱心
专心
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部分闺怨诗介绍
《闺怨》 王昌龄 《子夜吴歌》 李白 《玉 阶 怨》
李白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望江南》 温庭筠 《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十、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词。
2、从刚才课上所分析的几个鉴赏诗词的角度来自行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十一、结束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李清照的两首词作。它们如同清泉,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如许澄澈清明,为此,我赋得小诗一首表达我对这位卓然千古的才女的敬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同学们,愿你们,精神在墨香流动中积聚,人生在书香馥郁中升华。好,今天我们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用心
爱心
专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