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本节课必须让孩子充分的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学习锐角和钝角的特征,辨别他们的区别是本节课的学生难掌握部分.因为孩子对与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不容易一下子接受,所以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但是我想通过几节课的练习,孩子会逐步掌握他们之间的区别的.重点是指导孩子用直角去辨别,并强化方法.

第二篇: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 学 过 程 】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7页“图案设计”。【教材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 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体 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 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 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 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笑笑能将线面的图 1变成图

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

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1、2、3题

数学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学生表现

作品优点、缺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性的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的能力,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数学与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与体育”第三节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⑵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⑶学会从统计表中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今天吃得什么饭菜呀?

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 教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非常好,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其他同学可要加把劲哟,不然就落后了。⑵点题:

教师:饭菜中的营养非常丰富,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我们今天着重研究一下前三种。

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2、探索新知: ⑴学生预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新知,教师则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在学生预习中,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预习、探究的情况,随时建构调节教学环节。⑵指导学习教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诉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

教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

教师:好聪明,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建议呢?

教师:很好,那么就请大家按照营养师的建议,给小明也给你们自己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的午餐,好吗?

3、巩固新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最优午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

4、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小明只选牛奶,他一天大约需要喝几袋牛奶?

小明一天的牛奶摄入量是420克,一袋牛奶约200克,所以他一天需要喝420÷200=2.2≈2袋牛奶

教师:很好,如果只选鸡蛋呢?

150÷500×8=2.4≈2个 8÷(500÷150)=2.4≈2个

教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再考验你们一下,如果小明一天只喝了一袋牛奶,他还需要吃几个鸡蛋,才能满足第一类食品的摄入量? 教师:能说说你的思路吗?

学生动手练习并相互交流,教师总结

5、作业:

设计一天的配餐表,并计算它的营养含量.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5页《起跑线》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2、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弧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教学难点:

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弧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见过的跑道是什么形状的?(有学生会说是圆的,有同学会说是椭圆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出示跑道简易示意图: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简易的跑道示意图,现在谁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说一说跑道是个什么样的图形?(这时,学生就能说出它其实是一个组合图形,由两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师补充说明,一般情况下,正规的跑道内圈是400米,它由直道部分和弯道部分组成。那怎么设计起跑线呢?又怎样计算圆弧跑道的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起跑线”(出示课题)(二)、建立模型

1、出示教材第45页起跑线图。

师:今天,体育场上要举行一场激烈的短跑比赛,大家来看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你认为这场比赛公平吗? 学生就会问: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为什么外圈会比内圈长一些呢?它们的差别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现,直道部分是一样的,差别在于弯道部分。

2、笑笑和淘气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走到C、D。他们两人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吗?(1)、笑笑所走的路线的半径为10米,它走过的路程是 米。(2)、淘气所走的路线的半径为 米,它走过的路程是 米。(3)、两位小朋友走过的路程相差多少米。

3、让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解:⑴圆周长的一半为πr 半径为10米的弯道部分周长为10×3.14=31.4米 ⑵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10+1)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10+1)×3.14米。

师小结:我们可以依此类推得出,靠内第三圈的弯道部分的长为(10+2)×3.14米。⑶(10+1)π—10π =3.14×11-10×3.14 =3.14

4、思考: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位置是不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运动员跑步时要经过弯道,弯道的外圈内圈长一些,因此起跑线的位置不一样。师:那么怎样设计起跑线呢? 小组讨论: 师讲解:从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每条跑道的宽约为1米,每往外圈移一个跑道,弯道部分就会多一个3.14米,所以,在弯道设计跑道时,每条弯道应相差3.14米。及第二道要比第一道提前3.14米。及第三道要比第二道提前3.14米。(三)、解释应用

1、下图是育才小学操场的跑道,跑道外圈长多少米?内圈长多少米?(两端各是半圆)

2、小明的妈妈在自家的墙根下建了一个花坛(如图)。你能计算出花坛的周长吗?(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了什么?

第三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

朝阳小学 熊隽逸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和辨认立体图形,并且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引申的。课本例题一给出的主题图是:有3个同学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课本要求教师着重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面在体上”,从而进一步了解到立体图形,这里的了解不再只是直观的认识立体图形,而是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每个表面的特点,从这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课本例题接着是通过表格进行了平面图形的分类,并且把一般图形直观的画出来,并且介绍了他们的名称。在正方形和圆的分类表中,课本中给与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表格中,课本中给与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了解从“体”上得到“面”的三种方法:拓、印、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及“面”在“体”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和白纸。

教学设计:

师:今天黑猫警长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他来干什么呢?来教室找好伙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爷爷生病了,但是他还惦记着菜园里面他养的蔬菜有没有被虫子吃光,病好了之后,张爷爷发现他的菜园完好无损,欣喜之余,张爷爷请来了黑猫警长帮他找到这位好伙伴。经过黑猫警长的仔细勘察,他发现了这四种脚印(幻灯片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体会“面”在“体”上,了解从“体”上得到“面”的三种方法:拓、印、描

问:看到这四种脚印,你能想起我们之前认识的哪些好朋友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学生说一个,幻灯片出示一个,当出示“三棱柱”时,在黑板上标注“棱”的拼音,带领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四种脚印觉得它们分别是谁留下来的?

生:一号脚印是长方体留下来的,二号脚印是正方体留下的,三号脚印是三棱柱留下的,四号脚印是圆柱留下来的。

师:谁有不一样的想法?(生:没有)黑猫警长也和大家同样的想法,现在呢,黑猫警长想要请同学们做他的小助手来证明一下,刚才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把脚印取下来,你想怎么取呢?小组合作讨论取脚印的方法,老师要求你们小组合作完成至少取下一种脚印。

师:老师好奇,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取“脚印”?

生:我把我的水杯的底面放在印泥上之后,在白纸上把底面压出来,就得到它的脚印了。

师:刚才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叫做“印”。(板书:印)(全班齐读:印)有谁和他用的是不一样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坐姿端正、举手发言。

生:我是把正方体的放在白纸上,然后用铅笔沿着边边画一圈,就画出了它的脚印。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我们叫它叫做“描”。(板书:描)(全班齐读:描)除了上面印盒描两种方法外,你还有没有新方法呢?有新方法的同学坐姿端正。

生:我是把三棱柱放在橡皮泥上用力压,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剩下的橡皮泥就是我得到的脚印。

师:他用的这种方法是“压”。(板书:压)(全班齐读:压)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想出“印”“描”“压”这么多种方法来取脚印,黑猫警长觉得啊,能想出这们多方法的你们将来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

师:你们已经和黑猫警长一起帮张爷爷通过找“脚印”确认了我们的好伙伴,像刚才留下来的这些“脚印”,都是立体图形上的平平的面,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他们是图形王国里面的重要组成成员,在他们的身上还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齐读课题)(2)分类(幻灯片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平面图形)

问:老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这么多,看得眼花缭乱,图形们觉得有点挤,你有没有好办法来帮一帮他们吗?(生:分类)老师已经给这些图形编号序号了,请你按形状分分类,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图形是一组呢?

生:我觉得1、2、9、12可以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蓝色)生:我觉得6、15、13可以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红色)生:我觉得16可以单独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黄色)生:我觉得4、5、7、11可以分成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黑色)生:我觉得3、8、10、14能够分成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用粉色表示)(3)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师:用刚才你们分好的这五种图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猜一猜”,看看班上哪个小朋友和老师心有灵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上面这些图形中你最喜欢的一类图形,坐在下面的小朋友说说这类图形有什么特点,让老师来猜,你们说得越清楚,老师也会猜得越准确,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请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安静有秩序的举手发言。

生:这个图形是长长方方的,有四个尖尖的角,有四条边。有两条边长长的,有两条边短短的。

师:(指长方形)他心里想的是不是他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方形。(板书:长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长方形”。)生:这个图形没有角,它长得圆圆的,它没有直直的边。师:(指圆)你们说的是它们吧?它们叫做:圆。(板书:圆)(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圆”。)

生:这个图形长得四四方方的,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它有四个尖尖的角。师:(指正方形)是不是它们呀?它们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正方形”。)生:这个图形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师:(指三角形)你们说的是它们吧?它们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三角形”。)

生:这个图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跟长方形有点相似,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短短的。它有两条边斜斜的。

师:(指平行四边形)你们说的是这种图形吧?它们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平行四边形”。)(4)巩固图形的认识

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美丽的平面图形,你们看看接下来图片里面展示的分别是些什么图形。

(幻灯片出示摩天轮、帆船等等,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说说里面有哪种图形)问:今天学习了五种平面图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它们?你能不能找一找教室里面有没有这五种图形并且说一说呢?

师:图形里面还有许多的秘密,以后同学们还有机会再深刻的认识他们。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我是谁”。(5)游戏:猜猜我是谁

猜圆(幻灯片出示)生:我猜是一个圆。师:为什么不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呢? 生:因为没有尖尖的角。师:一起来揭晓谜底!答对了!

生1:我猜是一个三角形。生2: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生3:也可能是一个长方形。师:绝对不会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不会是圆和平行四边形,因为圆没有尖尖的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直的。

(幻灯片展示学生说的三种可能,学生说一个揭晓一个)

师:在我们观察图形的时候不能够凭着一个角落就下结论,而是应该经过详细的分析。(6)课堂结语

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4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是在一年级上册通过简单的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并且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引入部分:本节课通过“黑猫警长找伙伴”引入新课,学生对于动画人物感觉是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一年级的学生总是容易被故事吸引,用带情节的故事导入,自然而然的可以看到他们专注的目光。紧接着给立体图形留“脚印”的操作活动也显得童趣十足。利用故事情景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发展。

新授部分:首先是给图形进行分类,分类完以后,请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再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给他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图片,以及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图形。

应用游戏部分:这部分只有一个环节“猜图形”,却培养了数学的数据分析能力,“猜正方形”环节中,有三种可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遇到问题不能一叶障目。需要详细进行分析,得到答案。这里的分析过程采用排除法,不可能是圆,因为圆没有角,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的,而是斜的。不能无依据的进行乱猜,要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猜测。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

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与图形的旋转,理解图形成轴对称及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从点、线和面的角度深入理解图形的变换,积累进行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化繁为简、化新为旧的解决问题策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体会图形变换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设计意图

及效果分析

(一)引入

我们已经研究过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

二年级大家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和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最近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和图形的旋转。

(二)练习对称

1.判断

借助下面的几个图形来检验大家学的新知识,请你依次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用手势表示出对称轴的位置,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小结:有没有对称轴是判断轴对称图形的依据,看来对称轴对于轴对称图形而言非常重要。

2.找一找

(1)提供对称轴:你能找到与它对称的点吗?你是怎样确定的?

小结:看来对称现象的背后还藏着相等的关系。

(2)现在对称轴的一侧是一条线段了,你还能找到与它对称的线段吗?

小结:只要找到两个端点的对称点,把它们连接起来,得到的线段一定与原线段对称。

(3)变成平面图形还行吗?

如果左边是个四边形、五边形、八边形呢?

小结:只要找到每个顶点的对称点,再把它们依次相连,所围成的图形就一定是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猜一猜:

这里有一幅于老师用电脑绘制的图画,你能猜出我的绘制过程吗?

你知道我在绘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图形变换方式吗?

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基本图形,经过一系列的变换还有可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呢!

(三)练习旋转

1.选一选

旋转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图形变换方式。这里有一个图案,如果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应该是怎样的效果呢?请你先想象一下,再选一选。

你能说说其他的选项分别错在哪里吗?

小结:要想准确地描述或进行一个旋转变换,中心、方向和度数是缺一不可的三要素。

2.画一画

你能把这三要素正确地运用在一个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中吗?

要求: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1)你打算怎样做?

虽然这次是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但你还是借助了图形的边,也就是线段的变换来实现整个图形的变换的。

(2)三角形有三条边,参考哪条或哪些边更好?

准确地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你可以怎样做?

演示:

(3)请你试一试:将这个三角形在第一次变换的基础上继续绕O点逆时针旋转

90,连续做两次。

小结: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变换,大家的好经验就是通过线段的变换来实现对平面图形的变换。在图形的世界中,点、线、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3.说一说

这里有一幅图,是由一个简单的三角形经过一系列变换形成的,在演示的过程中,请你说出变换方式。

4.画一画

听要求画一画,看看最后这个长方形会变成什么?

(1)将1号长方形以这条直线为对称轴画出与它有轴对称关系的长方形,编为2号长方形。

(2)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3号长方形。

(3)将2号长方形向右平移4格。

小结:借助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很多漂亮的图案,图形的变换不光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学过的数学知识中也有重要作用。

(四)图形变换的应用

1.面积推导

你看到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我们在研究图形面积时曾经见过这些变换。图形变换帮助我们用旧图形的知识解决了新图形的问题。

2.解决问题算一算

图形的变换在解决问题时也有用武之地。

(1)求蓝色部分的面积:没学过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求蓝色部分的面积。

小结:刚才遇的一些看似麻烦或没有学过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变换,就化新为旧,化繁为简了。其实,巧妙地运用变换是解决图形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好方法。

(五)总结

平移、对称和旋转在前面的学习中是一个一个地学的,今天我们把它们放在了一起,发现了图形中的美,解决了新的问题,它还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为我们带来更新奇的发现、更丰富的收获。

平移、对称、旋转。

看图判断,并用手势表示出对称轴的位置。

借助方格找对称点。

借助方格找对称线段。

借助相等关系找轴对称图形。

出示选项前:边想象,边用手势描绘旋转后的图案。出示选项后生一齐选择C。

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或画法。

介绍自己进行旋转变换的经验和方法。

动手操作,进行图形变换。

随图形的演示过程,说出不同的图形变换方式。

听要求,动手画图(边画边猜)。

把左边的半圆平移到右边,就变成一个长方形了。45=20(cm2)

通过平移或旋转。转化成长方形再计算。63=18(cm2)

复习图形变换的不同方式,明确本节课练习的主题。

在判断中明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网格中寻找有轴对称关系的点、线段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挖掘轴对称中的相等关系。

学生在确定原图形点的轴对称图形时,关注到了点到对称轴的距离(2格),也就自然地挖掘出了轴对称关系中隐藏的相等关系。

由点变为线段,学生自然地想到了分别确定两个端点的位置,那么原线段的轴对称线段也就确定了,积累线中找点的意识。

由线段围成平面图形,学生也顺利地想到通过分别确定三个顶点,再依次相连得到三条边,所围成的图形就是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图中找线、线中找点的方法。

有关旋转的练习。

过程。

换的三个基本要素。

承上启下,利用刚刚找到的有轴对称关系的图形进行旋转变换,引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这幅图案的绘制

线条图案的旋转相对比较简单,更有助于学生准确地关注图形旋转变

学生通过对错误选项的逐一分析,进一步明确图形旋转变换的三要素,并巩固对其的理解。

从线条图案的旋转过渡到平面图形的旋转,丰富学生对旋转变换的感知和理解。

学生在进行图形旋转时,感受到:要想实现对一个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可以从它的边(即线段)入手。与寻找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相呼应,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策略。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积累正确进行图形旋转变换的经验和策略。

动手绘图,巩固平面图形旋转变换的方法与技巧。

在总结中梳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升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将平移、对称和旋转综合在一起进行辨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图形的不同变换方式。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享受图形的美。

对长方形进行对称、旋转和平移的不同变换,在巩固不同的变换方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绘图的能力。

在观察中将图形的变换与曾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建立起联系。

运用图形变换巧妙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的价值。

运用图形变换就能够将一些看似复杂、甚至是没有学过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新为旧,从而快捷地解决问题。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一年级下期数学认识图形巩固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1、连一连。

2、填空。

3、分一分,填序号。

是长方形的有()是正方形的有()是三角形的有()是圆的有()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4、5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用先连起来。

6、数一数。

7、修补墙砖。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0)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34——35页) 教学目的: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初稿)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初稿) 宿州市第六小学 王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大全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戴怀玉 教学内容: 了解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的过程。(课本第53页的例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 能在方格纸......

    图形变换旋转教学设计

    《数学》 旋 转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 【摘要】研究探讨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策略与手段,能促进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的进一步发......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23.2.2 图形变换的应用 开发区三中 齐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利用轴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以及它们的组合来解释和设计一些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