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案

时间:2019-05-12 18: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案》。

第一篇:《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运用画图法分析题意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学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看图理解题意能够求出单一量。

教学过程:

一、用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支钢笔的价格是3元”。(1)让学生看图获取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适合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8(1)读题,收集数学信息。

(2)出示示意图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3)解决问题。

(4)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问题延伸,出示“闯关练习”。(1)读题,收集数学信息。

(2)出示示意图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3)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4)师生看图订正答案。

三、巩固练习

1、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2、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数学问题,全班共同解答。

四、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几道题虽然情境不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说一说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第二篇:《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例8,这个例题要求学生通过看直观图,将抽象的数学信息具体化,进而探讨如何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以买碗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两步计算,建立归一问题的基本模型,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在根据题目中的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在课件的设计中,主要采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课堂表现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个别差生开始不理解,到后来的练习也能基本完成。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同属于归一问题,但略有不同,第一个是正归一,后一个是反归一,我在处理这两题时,采用了对比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之下发现不同,进而减少了正反归一问题的混淆。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我会提问题”的环节,给出学生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充提问题,巩固了学生的新知,但是由于例题时间用了过长时间,本环节没有顺利完成。

本次课后,通过听课教师的提点和自我反思,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讲的太多,不敢放手给学生。在讲例题时,总是怕学生不会,课堂上只是教师主要在讲,学生被动在听。

2、分析题目时重复过多。在分析问题时,总觉得学生没读懂题目,就反复带领同学分析,这就是造成教学内容完不成的主要原因。

3、教学中不想让学生犯错。总想着要让学生一次就对,不懂得让学生先犯错。

4、课堂中口头用语过多。

5、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全课小结时,学生对于“求单一量”这一问题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只能我自己总结,这个环节就没有起到效果。

今后改进的方向:

1、课堂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能不讲的就不讲或少讲。

2、学生学习要以优带差。让优生教差生,这样既巩固了优生,也帮扶了差生。

3、多让学生说自己的做题想法,不能只灌输老师的想法,让学生“活起来”。

4、教学中不能怕学生出错,要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自己,然后在错误的基础上发现正确的知识。

5、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积累教学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

6、尽量减少口头习惯用语。

本次课给我的启发很大,揭露了我的诸多问题,听课教师也给了我许多宝贵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让课堂尽量向优质与高效靠拢。

第三篇:精品教案8:解决问题

精品教案8:《解决问题·逆向求和》

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例6.教材分析:《20以内进位加法》中题例6是一道“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这与学生以往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有所不同。以往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情发生之前的数量,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弄清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二是学生可能受原有的定势影响,见到“剩下”二字,就用减法来计算,出现错误列式为7-5。因此教材中呈现了画图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方法。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通过逆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从而找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设计理念: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又能为学生选择用加法计算提供依据。学生画图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对于信息加工创作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不同的示意图,再通过不同作品的不断交流分享,逐步感悟示意图由繁到简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不同作品的相同之处,即,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就要将领走的口哨数量与剩下口哨数量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找到相同之处,还要提升对题目结构的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仍是部分与整体数量关系中特殊描述的事件。用画图的方法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明朗,便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并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解决“逆向求和”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活经验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老师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很多的小球,请一个同学从盒子里拿出几个小球,另一个同学再数一数盒子里还剩下几个小球,最后请同学们猜一猜,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

2.玩一玩

教师演示游戏方法,与学生一共可以玩三次。之后进行全班学生进行游戏。3.回顾与反思

每一次求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都用共同的方法:拿走球的个数加上剩下球的个数,等于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4.揭示课题。

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常见,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对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情境展开,构建方法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1)课件出示p98例6(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

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板书:领走7个)。②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你是怎么想的呢? 预设1:如果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预设2:如果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个。(总之,不少于7个)③出示剩下一部分情境图。

商店还剩下5个,(板书:剩下5个)。④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板书)

⑤由同学完整地叙述题意。(可以边指图边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2.画图理解,自主探究

(1)用画图方式表达你对题目的理解。(2)独立思考后独立画图,组内交流(3)展示学生作品,分享解读。预设可能出现的作品:

(4)寻找不同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大家画的图虽然不一样,但是都画出了拿走的口哨个数与剩下的口哨个数。

3.列式解答,构建方法

(1)怎样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呢? 列式是:7+5=12(个)

(2)明明是拿走了其中的7个口哨,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决呢?

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是整体,拿走的口哨是其中的部分,剩下的口哨是另一部分,把它们合并起来,就可以求出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4.回顾反思,提升方法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谁能说说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回顾:读题(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画图(把数学信息转化成好理解的直观图)、分享交流大家画图的作品(在分享中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列式解答(用数学符号表达自己的思考)、找到用加法的道理(用数量关系说明这样解决问题的道理)。

总结:求原来一共的个数,就把拿走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合并起来。用到数量关系是“整体=部分+部分”。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解析交流不同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题意,掌握解答方法。注重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对比练习解答下面各题。

建议:读题后,先画一画示意图,再解答。解答后,全班交流。(1)

由学生介绍思考过程并出处算式。(2)

师:题目中都有吃了8个鸡蛋这条信息,为什么两个题目用到的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

小结:第1题是已知原有鸡蛋的个数这个整体,因此要从整体中减去吃了的这一部分,就得到剩下的部分。而第二小题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就要将吃去的一部分与剩下的一部分,合并起来。两个题目虽然都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是第一题求部分就要用减法,而第二题求整体就要用加法。因此在练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能看到吃掉或去掉就用减法来解答,而是要根据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

2.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0页第6题。①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样多的呢? ②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③列式解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这样解答的理由。(2)游戏提升。

①拿出上课伊始游戏中的魔法盒子,盒子中放了一些彩色的小球,两人一组,一边玩摸球游戏,一边解答下面问题。

②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球?

③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又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球?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我们明明从盒子里往外拿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在解决这样问题中还有什么困难?遇到困难大家有好办法吗?

教后反思:

“做一做”是一道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的问题,题目中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但是与例题相比,含有隐蔽条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细致的观察图,寻找隐蔽条件,来解决问题。学生理解得不是很好。

这堂课学生的表现不是很好,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没能理解和掌握,几个较好的学生也只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问题在哪里呢?例题6之后教材没有设计对比练习,在以后教学中教师要增加一些对比练习的内容,例如,妈妈买来一些鸡蛋,吃了8个,还剩7个,妈妈买了多少个鸡蛋?妈妈买来15个鸡蛋,吃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妈妈买来15个鸡蛋,吃了一些,还剩下7个鸡蛋,吃了多少个鸡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说的都是买鸡蛋、吃鸡蛋的事,为什么有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有的问题用剪法计算?引发学生认真审题,从文字中找关键词,从事件中找到数量关系,明确要解决的是部分还是整体,最终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这样可能很不一样的效果。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就补充了几道对比练习,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来的结果明显好很多。

第四篇:《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

《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的内容,是在学了6、7加减法中的用数学: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取代了原来老教材的应用题。通过“解决问题”教学,既要求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又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为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学会小组合作。

3、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4、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学过程: 出示情景图:

1、课件播放美丽的森林一角。

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到了什么。学生:小鹿,天鹅,蘑菇,大树,小河、小草。通过播放美丽的森林的图片,学生兴趣大增,学生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交流小鹿的问题

(一)1、课件展示小鹿奔跑的部分

2、谁愿意来说说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关于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4、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写出来,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这(指幻灯片呈现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问题出来了,你们会解答吗?

1、仔细观察小鹿的图片,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有9只鹿

跑走了三只

2、学生:通过数,或图片中告诉我们的

3、学生:还剩几只小鹿。以前问题是一个问号,在这里是一句话。一共有9只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鹿?

4、尝试列算式。

5、说说为什么用减法?学生:还剩几只?

通过课件展示小鹿的部分,让孩子直观的发现数学信息,也更容易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列的算式,让其他的孩子发现问题,可以让孩子黑板订正。交流蘑菇问题

(二)1、课件展示蘑菇部分

2、仔细观察,关于蘑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3、对学生出现的争议进行引导,树根下到底有几个蘑菇,从哪里能够肯定?

小结:文字中告诉我们树根下有6个蘑菇,而数只有5个,所以这时候数是不准确的,要相信图片中告诉我们的。关键是文字信息很重要。

4、根据信息和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间交流

2、学生提出问题: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

4、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让学生说出:一共有几个?

1、课件展示蘑菇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

2、通过FLASH效果,将隐藏的那只小蘑菇展示出来,学生会立刻意识到:不要只按以前的数数方法,要相信文字信息中告诉我们的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尝试性练习课件展示天鹅部分

1、仔细观察图片,跟前两个问题一样,说说关于天鹅的信息和问题。

2、列算式并解答

1、课件展示天鹅部分

1、仔细观察图片,小组之

2、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看谁理解的深刻。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一幅森林图就能让你们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能想出这么好的解决办法,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今天的数学课你们学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第五篇:例8教案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例

8、练一练。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感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策略,培养分析抽象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讨论和探索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难点;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今天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是我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希望同学们能踊跃表现,现在我们正式上课。

(一)旧知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请大家一起回想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给大家一分钟的思考时间。师:A同学,你来说一下;大家觉得他说的完整吗?(不完整的地方进行补充)

生: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解设、列方程、解答、检验、答。师:大家一起来背一遍: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解设、列方程、解答、检验、答。

师:那么这些步骤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找相等关系。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已经比较全面,那么老师出一道题目来考一考大家。

(二)新课学习:

题目:现有苹果有260千克,比橘子的质量多50千克,橘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道题目,并思考老师的这两个问题,一是这里的苹果的质量是和谁比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生1:是和橘子的质量比的

生2:苹果的质量比橘子的质量多50千克

师:这两位同学的的回答非常正确,语言简洁精炼。分析之后我找同学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生1:橘子的质量-50=苹果的质量 师:还有其它答案吗?

生2:苹果的质量-橘子的质量=50 师:这里的苹果质量是不是已知的,而我们要求的是橘子的质量,现在找同学根据数量关系式1设出未知量并列方程。解:设橘子的质量为x千克。

X-50=260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种简单的列方程解决问题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现在我将题目变一下,苹果有260千克,比橘子质量的两倍多50千克。同学们,这两道题目一样吗?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苹果的质量是260千克,都是要求橘子的质量;不同的是题目的关键句不同也就是数量关系不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这里的苹果的质量是和谁比的,结果怎样?(和橘子质量的两倍比的,比橘子的两倍还多50);比橘子质量的两倍多50千克是谁的质量(苹果的质量)。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分钟,然后同桌讨论一下,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找两位同学回答。可能相等关系答案:

橘子的质量×2+50=苹果的质量?

260 苹果的质量-橘子的质量×2=50 现在要求出橘子的质量,我们应该设谁为x呢?那么找同学来根据第一个关系式提问学生设未知量并列出方程; 老师板书并讲解过程: 解:设橘子的质量为X千克。

2x+50=260

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解这个方程呢?(可以先将2x看作一个数,将10抵消掉,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计算下一步,分两步解方程。)

2x=210 x=105

检验:第一步先看一下自己的方程是否正确

第二步把x=105代入原方程,2×105+50=260,x=105是正确的。

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答:橘子的质量为105千克。

提问同学根据第二个关系式列方程,老师说过我们列方程的时候一般能用加法的就不使用减法,所以我们选用第一种方法运算比较简单。(三)知识巩固

师:现在同学们理解了如何解这种类型的问题了吗?现在打开书本看一下例八,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题目。现在按照老师刚刚讲过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讨论一下这道题目,说一下这里的大雁塔高度是和谁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并相互说一说你找出的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汇报并完成例题的填空。

最后做一下练一练,当我们学习过列方程解答后,这种问题就不用反过来分析怎样一步步求问题结果,只需要顺着问题的思路,就很容易找到相等关系,按照相等关系就能列出方程。同学们将下面的相等关系补充完整再列方程解答。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四)反思总结

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前面学过的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相同,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再设未知数x,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得出所求的量。解这类方程先把前面的含有未知数的看作一个数,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计算。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有过列方程解简单实际问题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列方程解两步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相对复杂,学生在所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学生自己分析题目,能准确找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由于内容之间有跨度,所以这节课的例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从简单的入手去分析,逐步深入。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体会用什么方法更方便,感受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总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老师及时的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学会解两步计算的方程。

下载《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例8)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8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1页例8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会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

    《解决问题(例13)》参考教案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页例13,以及练习十九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2.通过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8)》教案

    《解决问题》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

    认识多位数教案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

    多位数乘一位教案

    课题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

    8、、《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二)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内容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方法,掌握这些条件之间的联......

    8和9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8和9的用数学教学设计》 介休市教育教育局教研室孟淑芝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