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设计.
西 教 育 2010.4 广 【 摘
要 】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商
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专业基础 课程之一, 其理论性与实用性都非常强。本文以任务驱动为导向, 从设计思路、课 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建议等 方面对该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国际贸易 课程设计 任 务驱动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行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其中课程建设是高职院 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 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及 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在有限课时内使 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精髓,是教师在课 程教学设计中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 为,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整 体设计和细节的重新设计,采用任务驱 动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一、课程性质及设计思路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国 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 务、国际商务单证、国际汇兑等课程的基 础,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紧 密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 理论,并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 实践能力,能够将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地 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职业 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国际商务等专业 的主要就业岗位 “ 外贸业务员 ”、“ 国际商 务单证员 ”、“ 外贸跟单员 ” 的职业技能标 准, 以任务驱动作为导向, 将国际贸易理 论知识分解成为若干模块项目,根据项 目工作确定教学任务, 选择教学内容, 将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知识按照工作项目 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教学。教学中根 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当前我国
与国际贸易实践,对国际贸易基本原理 实务进行系统介绍,同时要求学生进行 网上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 以及校外见习等,从而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国际贸易 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能学会分析和处 理实际进出口业务,加深对重难点知识 的掌握。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达 到适应岗位的教学目的。二、课程教学设计(一 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使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达到知 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笔者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取得多位行业专家、企业骨干的大力支持。聘请的专家分别 对外贸业务员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 能力进行了梳理, 通过现场归纳和总结, 本课程开发的思路逐步清晰。岗位所需 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 要能力逐项得到确定。教学项目的设计 找到了工作任务这一载体,围绕这一载 体我们确定了教学中贯彻理论性、实务 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课程学习中让 学生逐步明白 “ 知道什么 ”、“ 会做什么 ”。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实践教学,将课 程教学设计为以下环节: 第一, 理论教学。在理论内容上力求 全面、完整, 理论体系严密, 使学生系统 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同时, 注意及时 吸收学科最新成果、最新知识以及国际 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 课程教学中。
第二, 案例教学。教师举案例 , 不仅是 为了引向 “ 新概念、新知识 ” , 而且也是 为了引向任务、问题。以我国加入 WTO 后在对外贸易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 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第三, 模拟教学。课程围绕外贸业务
员职业岗位的需要来开展教学,为了使 学生能够具有国际贸易学生操作素质, 教师以实例或资料进行操作示范 , 学生可 以先模仿 , 后将实例或资料的功能进行 提升 , 将实例或资料的结构进行改造 , 由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训练学生思考、判断 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理论与应用 相结合, 学以致用。
第四, 实践教学。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分析问题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 到外贸公司、货运公司、报关行见习, 进 一步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内容大致分 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分工与国际 贸易理论、国际交换与世界市场、影响国 际贸易发展的因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 施、贸易条约与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等。传统教学中内容独立, 自成章节, 学 生感受不到知识的连贯性。常规的教学 中又都以理论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练习等辅助教学, 这些章节内容繁多, 知识 枯燥、数字繁多且知识难度大, 学生不易 掌握, 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根据 国际商务的职业特点及国际商务工作岗 位的要求, 本人采用 “ 任务驱动 ” 的教学 方法, 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见表 1。
在新的课程内容中,将国际贸易基 础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各项活动中, 体现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以 “ 够用, 适 度 ” 的原则。三、教学建议
第一,本课程教学中根据高职高专 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 课程的重点问题,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由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 很快,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时有调 整与变化,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尤 其是学生任务的内容要及时更新。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设计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赵江红 33
西 教 育 2010.4 第三,由于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 础课, 为后续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 汇兑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在授课时 注意把知识点讲透,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讲解通俗易懂,注意培养学生融会 贯通的能力,使学生能逐步深入学习国 际贸易相关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第四,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开
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边学边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任务 训练来达到应用理论、加强技能的目的。第五,本课程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 导下,自己搜集相关国内外贸易发展的 状况信息资料,以便培养独立学习、搜 集、整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参考文献 】
[1]周惠娟.“ 行动导向式的 ” 《 报关实 务 》 课程设计 [J ].消费导刊(理论版 , 2008(19 [2]蒋小明.高职 《 保险营销 》 项目化 教学设计初探 [J ].科技信息, 2009(17(责编 黎 原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学时 模块一 国际贸易形 成与发展
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解释 国际贸易活动的相关现象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情景模拟:组织学生上网收集年度国际贸易或
国别对外贸易数据并作简要分析。
142.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历史和作用。2.学生讨论:案例讨论, 讨论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及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3.清楚自由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的三个基本理论。
模块二 国际市场与 价格 用国际市场与价格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 国际贸易活动的发展
1.了解国际市场的形成, 掌握国际市场的种类。
1.情景模拟:分组选择一家经营出口产品企业, 网络资源搜索, 图书资料查询或现场感知制定调 研地点与内容。2.了解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2.学生讨论:调研成果总结汇报, 教师综合评价。
3.掌握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模块三 国际贸易政 策与措施 用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基 本知识分析我国对外贸易 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能
初步判断国际贸易形势的 变化与发展趋势 1.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内涵, 了解资本主义国家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1.情景模拟:按实训要求或指导书的案例, 网络 资源搜索, 图书资料查询或填写原产地证明书和
进口许可证。
2.掌握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 容及其理论依据。3.掌握关税的概念和种类, 以及海关税则和协调 制度。2.学生讨论: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写一份反外国商 品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
4.掌握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特点和种类;清楚鼓励 出口和限制出口的措施。模块四 经济一体化
用经济一体化发展、运作 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业 务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 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遇
到的实际问题
1.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及现状有一个总体的 认识;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情景模拟:按实训要求或指导书的案例, 网络 资源搜索, 图书资料查询。24 2.了解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关系及我国 “ 复关 ”
和 “ 入世 ” 的谈判历程。3.理解我国积极加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意 义。
4.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2.学生讨论:案例讨论, 讨论世界贸易组织的性 质、职能、地位、基本业务。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如 何应对倾销与应诉 “ 反倾销 ”。5.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内容。6.掌握当前主要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状况和 历史发展。模块五 国际资本移 动与跨国公 司 用跨国公司、资本移动的 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分析 我国跨国公司、资本移动 的状况
1.掌握国际投资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 间接投资。
1.情景模拟:按实训要求或指导书的案例, 安排 学生分组查资料, 完成后班上介绍几个主要国家 和地区跨国公司的情况。6 2.了解跨国公司的形成要素和基本特征。2.学生讨论:选择目前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
一, 分析其资本投资活动或我国资本移动的状
况。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 投资发展的特点, 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其他 24 表 1 34
第二篇:以任务为导向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
样刊快递到付至:辽宁省锦州市开发区西海路东段2号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陈雪娇(收)*** 作者简介:陈雪娇(1985—),女,辽宁锦州人,硕士,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教师
任务导向法高职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陈雪娇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辽宁锦州 121007)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亟待改进。本文主要研究在任务导向法的指导下,对实训课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选取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关键词:任务导向;课程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授课过程的实践表明:“任务导向法”在本课程中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符合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
①想,同时也符合教育理论“乐学教育”、“愉快情感”的教育思想理念。
一、基于任务为导向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等职业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旨在培养计算机前台网页制作人员,因此,该课程应以行业需求确定为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活动,用多元的评价机制评价
②教学效果,并突出以能力为主的理实结合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将《网页设计》课程分为3个模块:运用PS对网页进行效果制作;运用Dreamweaver软件搭建网页、运用 PS、Flash 软件为网页制作 LOGO 及广告动画、三个软件的综合使用,并分别确定如下目标。
(一)能力目标
能够具备规划网站能力,编写网站策划书;能够进行网站效果图设计及网站动画设计;能够应用新技术DIV+CSS进行网站布局,进而进行静态网站的开发与制作。
(二)知识目标
掌握 Dreamweaver 的工作环境、菜单、工具栏的使用方法;掌握新建网站的方法、文档的保存方法;掌握网页的编辑技术;掌握网页超链接的插入和编辑技术;掌握表格、布局表格、单元格、框架、层的辅助定位工具操作;掌握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的插入、编辑、格式设置的方法;掌握利用 PS 制作处理网页中所需图像的操作方法及图像格式转换技术;掌握基本动画和高级动画的制作。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神;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效率观念。
二、基于任务为导向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师根据划分的模块可以将整个项目分为2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对应的子任务如下:
(一)用ps制作网页效果图
制作 LOGO 及广告动画制作网页动画;制作网站LOGO、最终形成网页效果图。网站风定位、网站布局设计、网站草图绘制。
(二)搭建网页
组织和管理网页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网页布局;超链接的制作和编辑;网页元素的插入和编辑。处理网页中的图形图像制作和处理网页中所需的图形图像文字边框等素材。
三、基于任务为导向教学过程的实施
本次教学实训主要是以学生的独立分析、研究、实践为主,教师的传授、指导和共同参与展开的。
(一)实训内容分析 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制作PS网页效果图,并通过效果图完成制作网页。
(二)实训过程分解 1.任务解析
本项目属于企业类网站,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可将这类站点的开发简化为:项目的前期策划、效果图设计、动画设计制作、网站静态页面的编辑。
2.学习资源的发布
明确任务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分析任务、分发各种图标及素材等,收集好所需资源。
3.计划与决策
在教师的建议下分组,明确分工,细分任务,按照计划开展进度。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进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知道意见,形成可行方案。
4.实施
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做好计划,对于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做好知识点记录。对于重点难点,教师先行演练,学生同步跟练。简单知识点可以学生自主学生,商讨学习,自己解决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三)“双品”转化
“双品”转换,即作品到产品的转化。是在临摹学习过后,自行设计一套产品,这既是从学习到创作的提升;也是学生学习领域到职场领域的过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站,实际是将网站欣赏、网站规划、效果图设计、网页布局设计等教学模块进行重构和细化,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实训课程之外的另一种强化和延伸。从学生的作品与产品中,不可否认学生已经熟练了网页的制作软件:Ps、Flash、Dw,但是作为一名专业从事网页工作的设计师,除了掌握这些,还需要在视觉素养方面更上一层楼。否则,我们的学生只能是工匠,而不是设计师。
四、基于任务为导向教学评价的确定
课程的评价模式通过多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综合评定多元评价模式,过程评价与最终结果评价相结合。
五、总结
总之,教无定法,重在得法。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操作更加灵活,展示自己的思路,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使学生为完成项目而进行多渠道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在知识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岗位间实现零距离接触,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理明.“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89-91.[2]都桂英.高职院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57-59.[3]吴俊荣.基于行动导向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康康.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D].南京艺术学院,2012
第三篇: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工厂供配电》课程设计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工厂供配电》课程
设计
摘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创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为若干个典型项目和任务,并下达给学生。教师按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进程进行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带着任务,边学边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多渠道提升认识,形成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项目导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职业行动的能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与企业及学院变配电所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对工厂供配电技术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共同研讨教学模式等。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2.1 课程整体设计的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综合项目分四个子项目来完成。四个子项目分别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车间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低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每个子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按本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内容。例如:项目一: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基于工作过程按能完成下列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一的教学内容: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高压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所常见的异常现象及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内容按上述典型工作任务顺序重新排序,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的一体化和系统性,采取项目教学结合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协同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及创新素质。力求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2.2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等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大部分学时在校内变电所、校外实训基地、供配电实训室中进行。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观看技能操作、维修录像、仿真软件、实训室操作演练、校内变配电所、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环节,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特点,边教边做,边学边练、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例如:在学习成套配电装置的安装时,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成套配电装置生产厂家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去见习,由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现场介绍各种常用电气设备在配电柜中的位置、布置、安装方法、配线工艺要求及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学生通过到成套配电装置组装车间参观、技术员现场讲解和观看工人现场组装成套配电装置,认识了各种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了解了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操作成套配电装置的技能。并且带领学生到学院高压配电所、车间及车间变电所参观,由学院变电所的技术员讲解成套配电装置的操作与维修方面的技能及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练习,组装常用低压成套配电装置、高压配电柜的继电保护装置、计量回路等,练习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检测及维修等,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另外,利用“五一”和“十一”放假期间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的机会,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并将检修过程录像,维修录像资料给全体学生放映,并由参与维修的学生讲解。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深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了。
2.3 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过程考核与实验考核、期末卷面理论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转变为知识、技能、习惯、品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组成。
参考文献
[1]卢旭锦.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2]黄瑞梅.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作者简介:王育波,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赵应艳,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第四篇: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中的应用
〔摘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通过阶段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这些构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是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和模具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整个的教学计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作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常见机构、传动和轴系零件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课堂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机构,传动和零部件的实物,播放多种图片,出示多种挂图,示教板等,虽然直观形象,老师也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学生没有经过亲手操作,无法完成具体的设计任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一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1.1 符合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
实践表明,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偏于“形象思维”的智力类型。而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较快的获取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而对于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陈述性知识确实是相对排斥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更加侧重于过程性知识,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衔接起来,不要求学生非要弄懂原理的来历、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而是侧重掌握在什么条件下,应用什么原理,解决什么问题,掌握什么因素或参数怎么样变化,对设计结果有何影响,如何选择才能得到最佳方案等,这正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
1.2 改变了一言堂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在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课,余下很少的时间给学生复习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老师展开的,并且老师多半站在讲台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与学生融为一体,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但是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为主,老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习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只负责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讲授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而完成任务的直接知识则由学生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对课程的整体设计
2.1 设计思路
(1)按照该课程的课程标准来设计。
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选用(编写)、教学、评估和考核的依据,是教学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对该课程的整体设计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2)精心设计了教学任务。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课题组从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的角度,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成18个任务,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任务的目的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3)选取了适当的教学载体。
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了教学载体: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家用缝纫机、摩托车中的链传动;学生在实训中心实训时使用过的设备如牛头刨床;学生在《产品零部件测绘与造型》课程中测绘过的减速器;学生最感兴趣的汽车发动机等。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
由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包括机械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三部分,教材内容也是按章节组织,按照力学—原理---零件的顺序排列,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性较强,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听不懂、学不会、没有用,因此课程组将教学内容解构,分解为若干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构到18个任务之中。
2.3教学方法的选用
由于本课程采用的是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整个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项目)来实施的。现在流行的是六部教学法,但是课程组设置的任务都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又是高职教育,学生毕业以后一般也不从事设计工作,而是是从事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改造工作,即使是设计也是比较简单的,因此课程组认为划分为计划、决策和实施不适宜,分的过细,我们用一个任务对六步法做了试验,发现学生对于家用缝纫机曲柄摇杆机构的分析与选用这样的简单任务,在实施时学生在讨论后就直接作图实施,因为设计方法单一根本也不用决策、计划,因而课程组选用了项目教学法,每一个任务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任务、相关知识学习、任务实施和检查评价四个阶段;在相关知识学习中由于以老师讲课为主,我们采用了讲授法,以提高授课效率;在任务实施阶段的小组讨论阶段我们采用了大脑风暴法,在学生设计画图阶段我们选取了实习作业法。
三 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明确要求。
2、相关知识教学。在该阶段只讲授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而不讲解完成任务的直接知识,直接知识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自己构建、积累。
3、任务实施
(1)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为了避免任务完成中的雷同,每组任务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环节有所不同,组长经小组内民主选举产生,小组成员按照学习优势进行合理分工。
(2)小组讨论:讨论在完成任务中的疑难问题,讨论方案等内容。
(3)独立完成任务。
4、检查评价
(1)检查:学生自查、组内互查、老师检查
(2)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点评
四 考核评价
以往的考核中由于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由于是闭卷大量实际设计题目无法进行测试,因为需要查阅手册和资料,试题以填空、选择和简答题,造成学生考试前突击,考后很快就忘的结果,根本无法对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考核,因此课程组将考核方案确定为期末考试只占40%,平时占60%;平时成绩又分阶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给他们评定一个成绩形成阶段性考核结果,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勤和团结协作情况进行评定形成过程性考核结果,这种考核方案在实施中我们发现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成绩,团结协作、集体意识等也得到了彰显,考核方案接近于企业的考核方式,客观公正。
按照布置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评价工作效果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接近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为成为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姜大源 《职业教育研究新论》
2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第五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总结
注重实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教、学、做”一体
计算机系从2008年开始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构建符合工作岗位实际的课程标准,要求各专业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及其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根据职业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同时,计算机系积极推进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普及项目驱动、行为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与行业、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走出教室、走进实训室、走进企业,将教室、实训室和企业合为一体,重点提倡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推行考核方式多元化,实行多种考核制度改革
同时,学院要求各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以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阶段等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同时建立考核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考核指标能够量化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进行可操作的程度描述。
一是推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近年来,学院加强了课程考核的改革力度。首先是在考核内容上,强调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的方式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中采用笔试、口试、上机实际操作、课程设计等方式;重视对学生德育和技能的考核,扩大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可以提交项目报告、规划方案、网页或网站设计成果等,结合过程考核及企业考核评定出考核成绩。对于专业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行学生上机操作,老师现场打分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考核则以工作成绩和平时表现共同评定,对测评不合格的学生则继续实习,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实习实训质量。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结构,计算机系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为毕业综合实践,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学生可以以实际作品、方案设计、实践课题、生产性实训和调查报告等形式作为毕业综合实践考核载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二是实行“以赛促学”手段。在每学年学院技能大赛中,对于可操作性强的核心课程如《动态网站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都设置了竞赛项目。在技能大赛中,扩大学生获奖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以赛促学”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计算机整体教学水平。
附:佐证材料
《动态网站》项目式教学材料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材料
网页设计大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