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明中学理念与课程设计考证
新加坡德明中学理念与课程设计考证
学校课程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重要生长点。从新加坡的教育体制看,整体的课程设计是高瞻远瞩性,关眼于学生的整体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而此处的素养不仅仅是应试的水平与能力,更多的关注学生自身幸福生活追寻中过程中需要的文明、礼仪,以及的谐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关爱、正直与责任。
看到新加坡教育的这一点,不得不让我们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教育使命感与责任感。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如此,吾辈有机会站在教育的潮流中,理当奋而起行,为教育的发展贡献一砖一瓦,哪怕是微薄之力,但也如“蛾子时术之”,创造出自已的教育天地!今天我们行走与考察的就是具有华鲜明华文教学特色的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理念系统和课程设置的方案,以及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汇集地,这让参观者非常欣喜。德明政府中学(Singapore DunmanHigh School简称DHS,原名德明政府华文中学)是新加坡的一所自治中学,从2005年起,它开始开办了6年制的直通车课程,即中学和高中一体的学校。德明政府华文中学(现改名为德明政府中学)的前身是加冷西政府华文中学创立于1956年,因此办学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到位,学校极富特色,让我们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一、德明中学教育理念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在新加坡当地不仅是一所非常知名、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而且具有完全的教育使命和教育理念体系。其学校使命是培育“关怀、服务、领导的”社会的德明人。这里我们看到,德明学校培育的是关怀社会的人,服务社会的人以及领导社会的人,感觉到大气,更感受到育人的目标的层次性,以及浓烈的社会人文关怀,而且由浅入深的首要的关怀社会的人,其次才是服务社会的人,最后才是领导社会的人,这一点不得不让我钦佩不已。其次,学校的愿景是培育“堂正君子,社稷栋梁”的顶尖学府。目前,新加坡德明中学有初中部1596人,高中部800人,教职员228人,非教职员53人。
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的校训是四个字:诚信勇忠。这也是极富中国儒家特色,孔子像也在校园中高高地矗立着,可以说都是中国古代君子之风的代表。《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信”的含义《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勇,气也,《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忠也是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意为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坚持真理,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曾言: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在新加坡体会具有儒家特色及中国君子之风的校训,别有一番滋味。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德明中学的校歌当中体味那悠远的儒家文化,特将歌词收录如下:
德明中学 矗立加东
亭亭松影习习海风
集我英才 汇于一家
文艺科学 同冶同攻
树模楷 教诚信
吾学兮博通 吾德兮高崇
师生共陶镕 浩气干长空
爱护我德明 永志乎五中
光大我德明 永志乎五中
二、德明中学课程设计
相对而言,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的课程设计是相当完善并具有体系的。德明政府中学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关怀、服务、领导”的“堂正君子,社稷栋梁”之才,设置了三类课程一是学术课程:相当于学科教学体系;二是品格发展课程,相当于品格培养计划;三是辅助课程,相当于我们的社团活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学术课程是新加坡德中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其学术课程由四个方面组成——双文化课程、人文美学课程、数理课程和知识研究型课程。所谓双文化课程主要是指华文与英文课程文化,具体可分一类是指双语教学,像德明中学有华文课程有华文语文、高级华文、翻译华文等,英文课程有英文文艺、英文语文以及综合的双语课程,因此不仅可以体会中华的优秀文化,还可以深入的学习英文。还有一类是双文化课程,包括中华文史化艺鉴赏、双文化课程、英文文学、华文文学等。当然,双文化课程在实施上方式多样,形式丰富多彩,有双文化班级、多样化的海外沉浸课程,以及与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互动以及美国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文化课程的实施深度与广度,并使双文化课程得到实质性落实。第二是人文美学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课、音乐特选课程、美术特选课程以及生活技能课程。人文美学课程涉及面广,有历史、经济、地理以及公民意识教育,这一点与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新加坡教育体系中很多将生活技能课程并入品德或人文类课程。相当有名人文类课程就是公民意识教育、模拟国会和模拟联合国会议的课程,在德明中学有特定的模拟场所。第三类是数理课程。数理课程注意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探索式学习、问题解答等。通过此课程,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思维技巧。在探究式学习上尤其重视,不但鼓励学生在开放式的问题中自寻答案,也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研究技巧的机会。数理课程在内容上还包括生命科学、青年国防科技研究员计划、科学研究辅导计划以及奥林匹克比赛训练等项目。知识研究型课程也就是思考与研习课程,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和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培育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知识研究型课程应该相当于我们提倡的研究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的总和,因此新加坡德明中学的知识研究课程设置种类多样,如有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技能培育、研究计划、科学研究计划、未来问题解决计划、创新计划课程、人文科学研究计划、历史地理电影研究„„
第二大类课程是品格发展课程。“德明中学着重于品格培育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以追求卓越而著称。”这是新加坡对德明中学重要评价。可见,德明中学非常注重品格的培养。从品格培养的目标上来看,也定位较高,体现着多元发展的理念,其培养目标是展现积极的公民意识、通晓双语和多元文化、掌握21世纪生活技能、热爱生命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格高尚的德明人。因此,德明中学品格培育计划践行着品格教育第一的理念,结合其德明人的培育目标,概括成八个字:诚信、信誉、自律、自强。第三大类课程就是课程辅助活动。这一类其实应该就是课程的补充部分,也相对于我们说的社团活动。德明中学有36个课程辅助活动,许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如学生领袖培训计划、国外交流浸濡计划等等,在这里不一一详细介绍。
三、德中课程实施策略
德明政府中学不仅关注课程的系统设计,更为关注的是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在德明中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坚持四大理念——综合理解与跨学科学习;创新教学与学习;多元化评鉴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该在这四大理念或四大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加坡教育的理念与策略。策略一是综合理解与跨学科学习。在这个方面,德明中学关注的是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的螺旋式进展——在六年的德明中学课程过程中,设计了螺旋式的学习框架以及品格发展课程,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的训练;二是给学生学习的详细范围与顺序,即规定课程的基本进程与顺序,有利于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探索;三是在现实情况中理解与应用知识,这一点也是新加坡教育极为重视的一点,力求在实践、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让学习具有深度与广度。策略二是创新教学与学习,在这方面德明中学关注四种学习方式,一是探究式学习;二是合作与协作学习;三是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四是批判性思维训练。所谓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是一个探究深层含义的有效方式。它可以被运用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运用于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此期间,高级思维技巧在学生思维过程中被激发,比如:讨论、辩论、评估和分析。这些形式的问题对于学习来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因此,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进行训练。策略三是多元化的评鉴方式,其形式多种多样,有专题作业,有研究作业,有学习日志,有口头呈现专题作业,以及网上评估、小组综合评价等形式,有力促进学习的自主能力的生成;策略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可分为四种方式:差异性课程;科目的选择;人才培育计以及选修课程。
应该说,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在四大策略的课程引领下,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自发成长、自我约束,自我成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据介绍,90%以上的高中生能进入大学深造,从2014年A水准考试成绩来看,有9名学生是8科特优生;42名学生是至少7科特优生,85%的学生在深化科目考中获优异成绩。而新加坡德明中学也是新加坡11所特选学校之一,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品格培养上都相当优异。德明学校树立了坚厚的学习风尚,赢得了良好的校誉,成为新加坡的顶尖学府之一。
四、德明中学考察之思
考察德明中学首先会被浓厚的中华文化所吸引,进入德明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孔子像,德明校训——“堂正君子,社稷栋梁,心系祖国,放眼世界”。校园随处可见诸子百家的格言,到处可见以中文命名的大楼,如集思楼、博学楼„„还有钟亭、德馨阁等名称随处可见。但新加坡实行双语教学政策学生在工作和国际交流中流利使用英语的同时,也俄保留了其传统和母语。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英语和熟悉环境,不会产生处于异域沟通障碍而导致的强烈的挫败感。即使是中小学生,在这里也能逐渐培养出他们的国际观,使之将来能够更加轻易的融入全球化的社会之中。因此,赞叹之余,深感作为中国教育工作者肩上的责任,中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更加明确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一份传承的义务与责任。在学校中更多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与儒雅行为品格的生成。特别是传承当地社会的发展文化,从传承当地文化开始,关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其次作为一所学校,要像德明中学一样,教育理念鲜明,打造醇厚的文化韵味。醇厚,指淳朴厚道,亦指纯正精粹。明·张居正《吕豫墓志铭》:“为诗若文,古雅醇厚,不事摹拟。”学校文化就应具有醇厚之味。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是学校品质的最重要的目标与要求。因此必须要确立学校发展哲学。学校发展哲学就是确立学校上下共同认可的、统领全局的价值观。一所学校追求什么、崇尚什么,外在的就是校风,内隐的就是学校的价值观。
其三是建构学校发展规划。《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走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要形成学校的特色,提升学校的品质,就必须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是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的发展计划。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学校未来重点发展的蓝图,充分体现着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是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
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不仅要学习国外学校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坚持立足实际,立足中华文化,循序渐进,想好了再行动,才能慢慢地打造醇厚的文化韵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品质建设是一条流淌的河,它是一个学校传承、发展的标志;学校品质建设是一段旅程,所有的学校都行走在学校变革的旅途上,将充满艰辛,充满痛苦,同时也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学校发展建设更需要教育智慧的积淀,需要学校人文的浸润,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更需要有静下心来办教育的淡定与执著。
第二篇: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实训》资源共享课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的是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课证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建设;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设立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
课程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课程依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审证开证、制作和办理单证、审单交单和单证归档等四个工作项目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外贸单证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外贸单证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外贸单证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外贸单证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第三篇: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突出职业性特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于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在实践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的知识,例如会计账簿,在传统教学中会从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完整性出发,将其所有相关知识集中自立一章,而在我们的课程中,会计账簿的知识则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分散于多个章节,包括期初的建账、日常处理的帐簿登记、期末处理环节的对账结账,强调的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突出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突出应用性特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划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二者已通过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对“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理论知识我们没有独立设置章节,而是在学生实际完成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过程中,即具体操作到登记总分类账环节时,通过介绍不同的总账登记方法,引入账务处理程序相关知识,从而将抽象的理论、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变为形象生动的操作,以及在操作中把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又学到了与之紧密相关的知识。
二、突出教学做有机结合特点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我们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会计工作,并针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为了操作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三、突出实践性特点
在课程中我们还通过模拟企业的案例资料,仿真的工作场景,真实的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账、证、表、单,给学生创造了逼真的职业情境,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工作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课堂上学的、做的,就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面对的。
四、突出对职业能力的评价
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我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建立了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课程考试中引入实务考核内容,采用真实的帐证资料,涵盖了会计工作过程中各工作步骤的内容和操作方法,既能考核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方法、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对学生是否具备细致、准确、有条不紊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测试,从而更好地综合评价学生对全盘账务的把握、处理及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篇:翻转课堂课程设计理念
翻转课堂课程设计理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青蛙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是——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把鱼看成是学生,青蛙看成是教师,牛是教学内容,那么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学生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每个人得到的东西不一样,如何让他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呢,交流、反思与共享是很关键的方法。
目前,在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学生没见过“牛”,教他画牛的老师也没亲眼见过“牛”,担不排除有学生见过;老师的企业背景很重要,但光靠学校教师真是无法满足,未来工作中的更多内容是我们老师都没见过、没做过的。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更多的是他们在工作中自己学习与完善。
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是尽可能创设职业岗位中的基本或常规的工作情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是学生不是主要跟老师学,一方面是他自己建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互相的学习;第三是让传统的课堂成为工作情境的学习、学生互相学习的关键时空;第四是通过教法的改革让学生学到更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五是教师的职业性格的修炼会让学生更加受益。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一种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家或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学习视频,然后完成视频里老师留下的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组织学习。翻转的课堂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外,让课堂成为彼此能够面对面进行思想碰撞的关键时空。但不容忽视的两点:一是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学习。二是课堂上真正能够相互碰撞引向更深层次。
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的?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Youtube视频和多个演讲中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下面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在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任何理论都有它的边界和局限。任何方法都是为目标和内容服务的。以每个老师的智慧都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课程、自已的学生以及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记住一句话:一克经验要好于一吨理论,因为每条理论只有在实践和检验后才有意义。
第五篇: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贯彻以下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组织课程开发。学校专业团队与合作行业企业的实践专家合作开发课程。1)共同组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课程开发的调研和研讨活动;2)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共同创设本课程适宜的实施条件;3)合作建设为学院师生、企业员工学习、培训提供服务的共享型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4)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企业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运行;5)共同制订学生工作和学习成果考核评价办法,探索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机制;6)校企互相兼职,共建课程教学、岗位培训和技术开发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2、典型任务确定课程方案。通过实践专家研讨活动,分析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煤层气井站运行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任务和能力目标分析”结果,以“会做什么”的能力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
3、工学交替实施课程教学。打破“以理论知识为学习起点,按照学科逻辑组织教学”的传统培养模式,课程学习从企业顶岗实习开始,首先以职业场所为课堂,以实践知识为课程学习起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密切结合,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知识及初步理论知识,回学校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学习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就业前可以到企业主要生产岗位顶岗。
4、课程目标注重工作任务。企业工作任务与学校学习任务集成为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确定任务、制订计划、决策指导、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等过程步骤,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重视能力的表现性、可见性,重视培养可迁移的关键能力,如社会责任感、独立性、合作能力、自我调整和提高的能力以及决策和规划能力。
5、项目工作引领情境学习。以具有挑战性并促使工作能力提高的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专兼职教师共同精心创设学习情境,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学习情境要超越当前的和特定工作任务,注重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和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学习。
请老师们注意:
编制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时,“课程设计理念”部分可以直接采用前面的表述,结合专业稍加调整;“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可以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参照前面的思路表述。
在后面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内容编制过程中,一定较好地体现前述各项理念和思路,不能出现明显的对立和矛盾。
不要受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动过程进行分析,不要过细地分析那些具体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或能力点。
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